登陆注册
4740900000003

第3章 旅越闻见录(1)

假若时光倒退十年,说是从云南出境到越南旅游,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而这一次——1997年11月,我恰恰是从位于当年炮火连天的老山山麓的天保(越方称清水河)口岸,开始为期四天的越南之旅的。

天保口岸距县城麻栗坡四十二公里,距河内三百四十公里,是中国通向越南首都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内陆通道。就在出境的前两天,我们还登上老山主峰,听驻军首长介绍了十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上山途中,每见到以骷髅和两根枯骨交叉为图案的“雷区”标牌,同伴们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据统计,单麻栗坡县,至今还有一百一十多平方公里四十万枚地雷的雷区。中越对峙,刀兵相见,整整十年。全县因战伤残一千八百人,战争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伤残人员却仍因触雷而在不断增加。从老山主峰,到天保口岸,驻军某部的一位副政委告诉我们,乘车只需二十分钟便可到达。可我们文艺家采风团乘坐的三辆进口高档小巴士,却在战时留下的那条崎岖不平的公路上颠簸了整整两个小时。这两小时,还真有些惊心动魄。因为雨季刚过,每到被雨水冲毁的危险地段,我们就只得下车择路而行。冷不丁闪出一块令人恐怖的“雷区”标牌,胆小的女同胞都不免发出一长串“呀呀——”的惊叫声。

七八年前,我曾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出境,到隔江相望的苏联小城作过一日游。那时的黑河口岸,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边贸生意热闹非凡。我原以为现今的中越边贸,也如当年的中苏边贸那般红火。谁料想,当我们在暮色苍茫中来到天保口岸时,街两侧商店大都已关上大门,一片静悄悄……早知是这般景象,我们何苦事先来此一趟呢?负责接待我们的省里的几位朋友,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他们全然是一片好心:“正式出境时,匆匆忙忙,肯定没有时间在口岸好好逛一逛。我们特意从老山主峰抄近道下来,为的是先让大家到口岸从从容容地作一番考察,采购点有特色的越货,留作纪念。千里迢迢来一趟,毕竟不容易!”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第三天正式由此出境,因越方旅行社的大轿车姗姗来迟,令我们在天保口岸滞留了三个小时!整个口岸依然冷冷清清,一条长街来回溜达两三趟,也无一件越货令人倾心。“呵,到了越南,会是怎么样呢?”未出国门,我们就在心里打起鼓来。

麻栗坡旅行社陪同我们出境的翻译小姐说,越方旅行社的车之所以来晚了,是因为得知我们采风团中有几位著名作家,并非一般的旅行团,为了保证我们的旅途安全,临时改由隶属河江省安全部门的一家旅行社来负责接待。因此,她也是第一次与越方的这家旅行社合作。按原先的协议,我们应该乘坐带空调的中巴,结果,为了“安全”,临时换成了一辆不带空调设备的大巴。除两名司机外,还有三名保安人员,领头的,据说是河江省安全部门的“处长”。一上车,我们的翻译小姐居然就和那位“处长”攀起乡亲来了。翻译小姐是壮族。她父亲是广西人,“文革”中插队,来到云南,与当地农家姑娘结婚,生下了她。她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系,所学专业是越语。毕业后分配到麻栗坡旅行社工作。而“处长”则毕业于河内大学外语系,所学专业是中文。他俩用汉语对话,结果翻译小姐发现“处长”的口音与她十分相近,就问他是不是也是壮族?“处长”回答是的,并说他祖父是来自广西的华侨。壮族是分好些支系的。翻译小姐向他细一打听,他俩竟然是属于同一支系的壮家乡亲!我想,有了他俩的这一层“乡亲”的关系,这位“处长”一路上就会好好照顾我们,给予种种优惠了吧?

天保口岸坐落在老山余脉和八里河东山的谷口,浩荡的盘龙河正从这里穿境而过,流向越南的海防港。一开始,通往河内的柏油马路是沿着盘龙河向前延伸的,两岸是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风光诱人。我们的大巴仅仅行驶了半个小时,就到了河江省省会河江市。说是省城,也不过就是一条长街而已。大巴停在一家小饭铺门前,“处长”招呼我们下车,说先在这里用午餐。当我们走进饭铺,见饭菜已全部摆在桌上了。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有几张根本不能称其为饭桌,而是临时用木板搭成,将就着使一下而已。菜基本上是凉的不说,而且大都不放盐。盐是和红辣椒之类的调味品另放在一只碗里的,因此,像我这样不能吃辣的人,就只能凑合着吃一顿淡而无味的午餐了。

出门在外,填饱肚子就行。吃这顿饭,也就用了十来分钟。我们本以为,赶紧吃罢饭,就立即上车赶路的。不承想,左等右等,也不见“处长”和司机的影儿。百无聊赖,我们就只能逛街了。附近也没有大商厦,只有几家小杂货铺和几个水果摊。杂货铺里的商品,还大都是咱们中国货。一直等到临近下午两点,“处长”、司机和保安人员才醉醺醺地回到车上。据机敏的同伴侦察,那家小饭铺是单为他们开了小灶,还喝了几杯酒的。逛街时我也曾留意了一下,没有发现哪儿还有饭店,真可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河江距河内三百一十二公里,沿途穿过了好多个省城和县城,这些城市基本上和河江是一个格局。一座城市就是一条长街,没有十字路口,没有立交桥。也同样是很难见到饭店。按照原定的日程,我们是在下午6时前抵达河内后用晚餐的。可是,大约在6点半钟时,“处长”说:“离河内还有一百公里,我们只能在途中停车用晚餐了。”一听此言,大伙异口同声加以反对,都说:“我们不饿,到河内吃晚饭!”“处长”就连忙解释:“车到河内就得9点钟了,饭店都关门了。”我们想,他分明是在骗人。按照协议,到河内我们住的宾馆不低于三星级。一个三星级的宾馆,怎么晚上9点钟就不给客人开饭呢?尽管车已经停在一家小饭铺门口,我们却坐得纹丝不动,更没有一个人下车,以示抗议。

车停了有五六分钟,翻译小姐跟越方的“导游”们作了一番相当艰难的交涉,我们终于取得胜利,车又启动,并很快就上了高速公路,直奔河内而去。

翻译小姐就坐在我的身旁,我问她:“他们为什么违背协议,非要我们在这路边小店吃晚餐?”翻译小姐悄悄告诉我:“这家饭店是我们车上司机的儿子开的。”我恍然明白,为什么他们中午在河江市非要耽搁那么久才开车了,原来是早有预谋。拖延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把晚饭安排在这儿吃,以便狠狠地“宰”我们一刀。这使我联想起六七年前在国内的一次旅行。那年,我在曲阜参加完“国际孔子文化节”后,一早乘长途汽车去青岛。中午时分,车进入沂蒙山区。旅客们早已饥肠辘辘,凡路过街镇,就都吆喝司机停车,让大家下车用餐。可司机偏不停车,直到临近两点了,才在一家小饭铺前停下来。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零零只此一家。显然,这分明是让你别无选择,好歹只能在此就餐。饥不择食,我就买了一碗肉丝面来吃。刚动筷子,就听先买到面条的一位旅客嚷了起来:“不对,这面条怎么有馊味呀?是昨天的剩面吧?”我拨拉了一下碗里的面条,果然都是断头烂面,也还真有一股异味。那位旅客,端起面碗去找老板退钱。老板哪肯退钱?说你们已经动过筷子了,概不退换。长途汽车的司机帮腔说,你们不吃面条,有米饭炒菜。我一看此架势,就知这司机和老板是勾结好了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宰”了,就撂下那碗馊面,出了小饭铺。车在这小饭铺前滞留了整整一小时,别无缘由,就因为是老板在给司机开小灶、吃“回扣”。从那次之后,我就发誓不坐长途汽车了。

从旅越前参观老山开始,几天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主人公就总在我脑海闪现,烈士梁三喜的故乡不就是沂蒙山区吗?呵,未承想,在异国他乡,又是乘长途汽车遇到了与那年途径沂蒙山时相仿的一幕……

第四天,我们一早从广宁市出发,乘车返回天保口岸。中午的一顿饭,就是在途中的小城里吃的。是否就是司机儿子开的那家饭店,因第一天路过时天色已晚,当时我们也没有下车,此刻就分辨不清了。但我们的一位同伴刚吃完的饭就全部呕吐掉了。问其何由,她说,她看见他们那桌刚吃完,饭店的女老板就端起剩菜倒进另一只碗,转身卖给了刚进店的顾客。她担心给我们吃的菜,也是前一拨客人剩下的。因此,就感到腻歪、恶心,忍不住“哇哇”直吐……

第一天,我们原以为,到了河内就可以正正经经地吃上一顿好饭,哪晓得“处长”他们早就算计好了,是不会让我们满意的。

那天车抵河内,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司机居然找不到预定的宾馆,在街上漫无目的地兜圈子。后来,在我们一再敦促下,他们才停车问路,请了一位骑摩托车的市民做向导。直到9点多钟,才终于找到了我们的下榻之所。这家宾馆倒是挺华美,或许够上四星级,硬木家具全是中式的,接待大厅里的一只大瓷瓶,竟然出自景德镇万历年间的官窑。进得房间,我一看牙膏也是正宗“中华”牌的,还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之感。放下行李,洗罢脸,就等着吃晚饭了。车在河内城里转悠时,我们就留心观察了,似乎谁也没有发现有像样门面的大饭店,至于北京城里几乎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加州牛肉面大王”、“比萨饼屋”之类的快餐连锁店,则未见到一家。我们想,大概越南还处在我国70年代的水平吧,别说这些西洋快餐,就是吃点一般的东方民族风味食品,也难着哩!

其实,宾馆的对门,就开着一家自助火锅店。当我们提议:“就吃火锅吧,不是挺方便吗?”岂料“处长”回答:“已经打烊了。”我不信,过街去打听。没想到火锅店老板会说中国话,热情把我往店里请不说,还详细向我作了一番介绍。可涮的食品很丰富,与北京城里的四川火锅差不多,而且价格适中,每人只需花二十多元人民币。然而,“处长”硬是不肯,说他们已经与宾馆左手边的一家小饭馆联系好了。吃什么呢?一人一碟蛋炒饭,外加一小碗西红柿蛋花汤,就把我们打发了。说实在的,天不亮就起床,匆匆吃了早点,从麻栗坡出发,坐了一天的车,早已筋疲力尽,想早点洗个澡就休息,也懒得和“处长”他们去计较了。“处长”倒是说了一句略表歉意的话:“今天我们到晚了,没让大家吃好。明天早饭,我们就在宾馆用餐!”

同类推荐
  • 西海岸笔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海岸笔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关于游历远方征途,追寻自由人生的书。美国西部,只有这个词与之完美契合,那就是——自由。那里是自由的乐土,是个人主义的天堂。
  • 枕草子

    枕草子

    文学大师周作人经典全译本,译自《枕草子春曙抄》原版珍稀底本《枕草子》是日本治愈系至高杰作,畅销千年的文学里程碑经典。传奇女作家清少纳言,用纯净细腻、精致简明的独特笔触,完美呈现日常生活、风物自然、宫内趣闻中稍纵即逝的美。人世间的寻常物事,在她的笔尖开出花,她那颗不染纤尘的天才之心,体现在书中每一页,读来温暖治愈,不忍释卷,赢得“风从哪页吹起,便从哪页读起”之美誉。
  •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本书是知名作家李迪近些年来扎根公安一线,深入警察生活,潜心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纪实文学的代表作品。李迪是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在全国选出的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他多次深入辽宁、江苏、浙江等地公安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提供了一个样本。李迪以其质朴生动的语言,真实可读的情节,对派出所、看守所、刑侦、经侦等各警种的民警进行了塑造,展示了当代公安民警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服务人民、积极进取的优秀群体形象。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催人泪下,读后令人无不振奋,无不掩卷深思。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纸缔婚约

    纸缔婚约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犹如日月不着空,亦如莲花不着水。下次见你,谈笑风生,不动情。我要和你这一生纠缠不休,折磨也好,委屈也罢,只要是你怎样都行
  • 捡个总裁当保姆

    捡个总裁当保姆

    简介:在遭遇前男友的背叛,阮软觉得这肯定是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可是上天就是喜欢让悲剧的人生变得更加悲剧,阮软遇见浑身是血的他,还是一个全能保姆型的神秘人,难道你战斗之前还要给死者做顿饭,打扫一下卫生吗?最后谁来解释一下,他怎么会变成神秘大总裁……“墨爷,你是不是太宠阮小姐了。”“我宠我的女人,你有意见。”秦煜泪,妻管严,惹不起,惹不起……
  • 把世界都给你

    把世界都给你

    “我女儿在哪里?”女人一进门,直接忽视他的存在,只要女儿,“你到底把我女儿藏哪去了?”男人狭长的桃花眼微微眯起,露出一股危险的气息:“想见女儿?”她的眼眶不由的红了:“别和我抢女儿好吗?我求你,别和我抢……”他将她紧紧的搂进怀里,轻轻的拍着她的背:“我哪是和你抢女儿?我只是想接你和女儿回家罢了!老婆,是我不好,回来晚了……”这个消失了四年的男人,终究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因为爱你,所以想把整个世界都给你。
  • 沉沦

    沉沦

    本书是发表于1909年的小说『耽溺』是自传体小说,讲的是主人公在33岁的某个暑假,沐浴着日光,和艺妓吉弥痴情相爱的故事。『耽溺』的发表确立了岩野泡鸣自然主义文学作家的地位。
  • Liber Amoris

    Liber Amor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命尽头的忏悔

    生命尽头的忏悔

    急促的电话铃声带来惊喜清晨,我从楼下散步回来,一出电梯口,便听见家里的电话铃声在响,估计已响了许久。我急忙开门,冲锋陷阵似的奔向前,抓起话筒忙问:“喂,哪一位?”对方反问一句:“你是杨世运吗?”“是是,我就是杨世运!”“猜猜我是谁?”我差点想欢呼了,每句话里都爆出了惊叹号:“想不到你会给我打电话!你的声音一点儿也没变,还是那么清脆,像小姑娘一样!”“黄土快埋到领口了,怎么可能还像小姑娘?你是不是猜错人了?”“绝对错不了!你的声音确实没变!”
  • 谁难受谁知道

    谁难受谁知道

    综艺节目?没劲!前些年,一水的参赛选手卖惨,不是死爹的、就是没娘的,最“幸福”的那个也是“全村最穷”的。这几年,嘉宾又来劲了,表情那叫一个丰富,都跟痔疮“晚期”一样,呲牙咧嘴、一会哭一会笑的。既然没劲,那就自己做一个综艺节目好了……………………注:本书中提到的演艺工作者姓名皆为虚构,如果您能通过那些名字联想到谁,与笔者无关。咔嚓!轰隆隆!诶?怎么打雷了?
  • 画作山水长

    画作山水长

    青春本就是一场兵荒马乱。命运将他拿捏的刚刚好,不多不少,停留在了那个他们可以彼此动心的时刻。当他们终于毕业,曾经的承诺竟是易小好替顾一实现,不过这都没问题,因为青春本就是一场兵荒马乱。
  •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吃国家粮的人

    吃国家粮的人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语文老师张大丫领读。一句四个节拍,她总共敲了八下讲台。胸脯很有节奏地起伏了八次。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豹子和大家一起跟读。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张大丫的声音越来越大。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豹子和大家的声音响彻小学校园。豹子的小学在一家旧祠堂。豹子跟着张大丫读了半个小时后,把下巴抵在课桌上。豹子的屁股只坐小方凳的一个小角,因为阿品和阿丁的屁股就几乎占了小方凳的全部。上课前,张大丫说,人多凳少,你们三人共坐一张。豹子实在无法坐稳,便站了起来。班级一下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