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0500000002

第2章

第三对三归辨同异者。于中作三种分别。第一明同异。第二出体明所以。第三问答分别。第一明同异者。若论三宝直举境界生福。三归以人对境。归谓归向。婆沙云。归是归趣救护义。是归趣义。涅盘解脱中说。譬如群鹿怖畏猎师。若得一跳则喻一归。如是三跳则喻三归。众生亦尔。怖畏四魔恶猎师故受三归。依受三归故则得安乐。三宝则宽通于真伪。三归则狭唯在真中。名字三宝一向不入三归。一体三宝尽入三归境界。别体三宝有是有非。一体三归者分别有二。一就性体明三归实。二就德明三归义。性体者义该凡圣有心之粗皆有三归体实。谓佛性法性僧性。故性品云。其有宣说是经典者。皆言身中尽有佛性。如是之人则不远求三归依处。何以故。我身于未来世即当成就三宝。就不远求是性具足。未来成就是德具足。德中有三对。一因果相对。二唯就因。三唯就果。此义前已说。别体是非者中。先小次大。就小中若依杂心。佛二种身中但归法身不归生身。于法身中归佛所得无学无漏不归有漏种智。法中唯归涅盘。僧中归学无学无漏法。故论云。归依彼诸佛所得无学法涅盘无上法。僧学无学法。归佛所得无学法名归佛。不归佛无敬等。诸有漏法自性不解脱故亦除生身。问。但归佛无漏法者。损佛生身应无逆罪。解云。生身是法身所依。如坏瓶失乳。故成无间。法中唯归涅盘无上法者。论主归依爱尽名归法。善故常故。以余法无善及常故不归依。归僧学无学。以僧成就非学无学法。及生身以有漏故不归依。亦非等僧以可坏故。成实论明别体三宝义。能生善皆可归依。故文无成说总相作语。就大乘明别体。对一体明少分者。且依法性论及胜鬘经就果明三归。对小乘法僧明少分究竟义。宝性论云。可舍及虚妄无物及怖畏二种法及僧非究竟归依。二种法者。一是所说法。二所证法。所说是能诠教法。得证法时灭。如舍船筏。所证法有二。所谓因果。因是道谛。是有为虚妄非真非实无常故不可归依。果是灭谛涅盘。彼是无物犹如灯灭。断少烦恼苦是无物故。所以不归。僧者三乘诸人有恐怖不断烦恼习常求归依如来。以自求归依非究竟故。所以不归。既不归小乘法僧。当归大乘。果中一体三归。宝性论云。众生归一处佛法身。彼忻依佛身有法。依法究竟僧。佛身有法即是佛宝。依法究竟僧即是法僧。此等三义同用真谛为体。虽有三差别。同是彼忻果等无优劣。智用照境名为佛。自实自相轨则名为法体。义无邪碍和合是僧义。胜鬘说与此同。故经言。法者说一乘道。法僧者是三乘众。此言一乘道者。三乘所依人别法通故名一乘。此偏就道谛为语。又云。说一乘道法得究竟法身。于上更无一乘法事者。此明因得果灭道通论。欲明小乘灭道并不可依。究竟法身即是涅盘无物住。有余时直是结尽。后证无余身智复无。不同大乘菩提涅盘二俱常住。菩提是常不堕有为。即菩提明灭。涅盘善有不名无法。故可归依佛。僧义如前说。问。何故唯明法僧非究竟而不说佛宝。解云。彼实此权更无别人。是故不说。第二出体明所以者。先明所以。次明体性。第一者。问。何因缘故说此三归。解云。为破众生归依山林树林园观塔庙非安非胜不能免苦。或复有人归依如来父母生身头足等分为止。是意归佛无学法。归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法及诸比丘所行是应作法故。初舍此法当归爱尽涅盘。归僧者。或谓归依四性出家之人。初舍此人当归僧学无学法。第二体性。问。何者是归趣体性。解云。归者灭道少分。趣是口语。又说是能起语心。复有说者。信可此法。信为趣体。若依评家后说者好。第三问答分别者。问。受戒而不受归。是人得戒不。解云。或有说不得。所以者何。若欲受戒应先受归。复有说者。若慢心不归不得戒。若人不知为先受戒为先受归。不受归而受戒。是人得戒而与戒者得罪。问。善生经云。菩萨有二种。一者后身。二者修道。归依后身名归依法。归依修道名僧此义云何。解云。后身菩萨即此生德不入僧宝。不离此身然未是佛。复非佛宝。然此身中成就无漏功德判为法宝。问。佛为入僧数不入僧数。解云。依善生经。佛不入羯磨僧。故彼经云。佛若入僧数则无三宝。四不坏信。若就福田即入。问。归法通自他。佛僧二种何故唯他非自。解云。若就法性言之。三俱是自。就德言之。自己未成佛僧无所归故。法则人法有异故得自归。问。何故戒有分。受三归无分受者。解云。若受三归为欲舍邪故。次具受戒法起行除邪。随其力能故有五种优婆塞。问。或有礼拜自在天王世间诸王长者及诸外道魔梵失三归不。解云。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三归依。为摄取故所说邪法慎物受之供养天时。当起慈心为护身命钱财国土人民。不失三归

第四明福田益物。于中有二。一明境界广略。二辨益物不同。第一境有广略者。一就佛明广略。总说唯一。如涅盘权实说。二谓真应二身。如十地论体相用说。三谓法报应。如金光明合实开权。复说三种。谓如如智应化二种。此如十地相似。如楞伽合权开实说。四谓应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若随境义用有十。如华严说。法广略者总唯一一切尽名法。论旨分二。所谓教义。义不过三。谓理法行法果法。教分十二。谓本经乃至论义。僧广略者总唯一增一至二。于中有三。一就位分二。如师子品中说。一者世僧。大地已前乃至凡夫。二者义僧。大地已上乃至金刚。就法分二。谓羯磨法轮。法轮者时人或说四谛或言四依。就所漏法分二。谓理和事和增二至三。于中有二。一就行分三。如金刚身说。谓破戒杂僧。二愚痴僧。三清净僧。二就人分三。谓胜鬘说僧者谓三乘众。如大智论说四。一哑羊僧。二愚痴。三无羞。四有羞。如律毗婆沙说五。一群羊僧。二无惭。三别众。四清净。五真实。就用不定。一四人。二五人。三十人。四二十人。此义可知。二益物不同者。佛僧二宝能生物福。如十地初愿中说。法宝一种生物智慧。如第二愿说。若通而言之。皆生二种。境界无定。由修行者心因异相所生亦异

第五三宝相者。如第七功德中说。如来有十。一觉相。二善相。三常。四乐。五我。六净。七解脱。八真实。九示导。十可见。法有十一对。一善不善。二常无常。三乐不乐。四我无我。五净不净。六知不知。七解不解。八真不真。九修不修。十师非师。十一实不实。僧有九相。一常。二乐。三我。四净。五是弟子相。六可见相。七善。八真。九不实

第六常无常者。名字三宝是无常法。小乘别体。佛僧是无常。法宝中涅盘是常。不为生灭所迁。经云声闻涅盘唯有乐净无常我者。就分别无相性。若有分别心则见生死涅盘。若舍分别即无生死涅盘可得。故云无常。我有二。第一佛性真我。彼未显性实故无。二神通八自在我。此唯无为无法故无我。若论法杂心。阴空无神是无常。总用无处是常。成实论主空与前同。法空是常。大乘别体。佛僧同前。法中理与灭果解同前。浅深为异。若大地已上乃至诸佛生德是常。生相无常。法义同前。若在地前相德俱无常。一体一者。实之与义悉皆是常。以体同故。义非条然。如寿命品说。若言如来异法僧者则不能成三归依处。如汝父母各各异故。故使无常

第七盛衰者。初明佛宝。以权对实明应用有损益真无损益。如性品中说。如庵罗树及阎浮树一年三变。有时生华光色敷荣。有时生叶滋茂翁郁。有时雕落伏似枯死。如来亦尔。于三界中示三种身。有时初生。有时长大。有时涅盘。而如来身实非无常。二法有盛衰者。以教对理明教有损益。故性品云。犹如蚊滓不能令此大地沾洽。当来之世是经流布亦复如是。于时有利名益。故经云。譬如过夏初月名秋秋雨连注。此大乘典大涅盘经亦复如是。为于南方诸菩萨故当广流布。降庭法雨弥满其处。僧宝损益者。以凡对圣就二人明损益。凡夫违法不能奉顺修行心无圣法不能越凡成圣。是僧宝损相。故经云。如来正法将欲灭尽。尔时多有诸恶比丘。于秘密藏懈怠不勤。哀哉大崄当来之世甚可怖畏。智人不违是典奉顺修行自能知义为他演说得成圣僧。是僧宝益相。故经言。唯诸菩萨摩诃萨等能于是经取真实义。不着文字随顺不逆为众生说

第八坏不坏者。名字三宝不辨坏不坏义。唯就佛在世时。小乘别体三宝明出佛身血坏僧断法。大乘别体权用及一体三义不明坏义。故性品云。如来亦尔。示有众生于如来所生粗恶心起五逆罪至一阐提。为未来世诸众生地如是示现坏僧断法而作留难。假使无量诸魔不能侵出如来身而众生皆谓法僧毁坏。而如来性真实无变无有破坏。坏僧义如杂心广说

第九通别者。三宝义别有佛法僧异。经中亦有通相作语。就佛辨法僧。就法辨僧佛。就僧僧佛法。佛僧者如师子中说。复有僧者。谓诸佛和合。是故我说僧有佛性。和合是僧义。诸佛有和合故名佛为僧佛。人证实故名僧有佛性。佛法者诸佛如来有俱生奇特未曾有法。动成物执故名佛为法。法佛者如三身中显时性体与觉照作本名为法佛。法僧者如师子中说。一就教法。故经云。复次有僧谓法和合。法和合者谓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常。是故我说法僧是常。教论常理名经为常。论旨无违名法为僧。亦可部别所明不相违故名法为僧。二就理法。经云。僧名和合。和合者谓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中亦有佛性。十二缘常。佛性亦尔。是故我说僧有佛性。因缘是义。佛性是实。即义辨实故名十二因缘亦有佛性。以义从体故名十二缘常。因缘义相与实无违故名为僧。僧有佛性同十二缘。亦可因缘和合成生故名僧。僧佛者十地论云。证三种佛菩提。声闻辟支佛亦名为佛故。智用照境名佛。彼有正觉见道故名僧为佛。僧法者如善生经说。菩萨有二种。一者后身。二者修道。归依后身名归依法。此义前已说

第十约五眼明为境差别。然名字佛法二宝肉眼天眼等见。僧者和合意地得。即是法眼见。别体佛肉天二眼见。法僧并法眼见。一体佛法僧法慧佛三眼所见

第十一明诸论显所敬广略

第十二辨敬意。此之末后两番若欲分别。如疏中所说

二障义

八门分别。一名。二体。三明差别。四依心通居。五迷邪理事分别。六地起治断先后。七就位明分齐。八摄邪分别

第一名者。能烧身心身热心热能令行人忧恼故名烦恼。此名不举体就功能为名。决断名智。惑性迷理障智故名为智障。亦可即智是障。此一就所障。亦可当体此二隔碍圣道及圣道前方便故名为障。问。名中名智障为障智说智障。为当即智是障说智障。答。此通二义。问。若障智说智障。有障可无智。烦恼非智障。惑生应有解。烦恼时无智。是亦说智障。云何非智障。答。智障由智除故。就能治说智障。虽有烦恼而无智。烦恼不待于智遣故。智障之外立烦恼障。问。解惑相对然能治不是解。亦应所治非是惑。以障即是惑。能治即是解。能治若是解。还复无二障。若即智是障者。以障除障。若障得除障者。亦应以闇除闇不待明。答。望惑说为智。望胜智说为障。治义非障义。障义非治义。即不得说障除障

第二体性者。用五住惑性及三慧观解以之为性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金刚般若经

    金刚般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思路决定出路的24堂课

    思路决定出路的24堂课

    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即思路决定出路。对于普通人,思路决定自己一个人和一家人的出路。对于领导人,思路则决定一个组织、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出路。任何的成功都是起因于一个思路,任何的失败也都是起因于一个思路。好思路成就你一生,坏思路毁掉你的一生。所以说思路就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因为思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所以导致了人生的出路不同。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思考模式的不同。任何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和方法,更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结果改变人生。思想有多远你就能够走多远!
  • 危险的南迁之旅(小猪弗莱迪)

    危险的南迁之旅(小猪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销售三十六计(大全集)

    销售三十六计(大全集)

    本书融《三十六计》的原文翻译、兵法导读、典故介绍、精彩案例、活学活用于一体.内容丰富,解析到位,让读者在领略“三十六计”的精髓同时,更能掌握高超的销售技巧,成为无往不胜的赚钱高手。
  • 末世之新武时代

    末世之新武时代

    末世之后,唯心世界降临,科技被锁死,人类开启新武时代。“我们没办法选择出生在哪个年代。”“但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时代,变成我们理想的那样!”武者不惧艰险,唯俱无用武之地。
  • 一往情深不及你

    一往情深不及你

    童璐被所有人嘲笑,因为她把自己嫁给了一个癌症晚期的老公,结婚当天被告知丈夫去世。谁知道,哈哈,四年后,一个不老不死、宛若神奇宝贝的神秘丈夫强势回归,亮瞎了所有人的眼。传闻,冷家掌权人冷夜谨手腕狠辣,势力滔天,得罪他的人没有一个好下场,唯独为他守了四年活寡的小妻子不经意间入了他的心,从此,他只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她宠上天……
  • 推销致富圣经

    推销致富圣经

    如果你正苦于客户无处可寻,《推销致富圣经》将告诉你如何发现客户;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开场的瞬间就虏获客户的心,《推销致富圣经》将告诉你如何创造推销机会;如果你总是在拜访时无功而返,《推销致富圣经》将传授你与客户零距离公关的技巧;如果你所使用的产品介绍法难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推销致富圣经》将指点你正确的介绍方法是怎样的;如果在与客户的博弈中你常常处于下风,《推销致富圣经》将让你学会如何让客户说“Yes”:如果你曾经在距成交一步之遥时功亏一篑,《推销致富圣经》将告诉你如何让客户下决心签约;如果每日奔波劳顿,你仍然无法实现业绩滚雪球式增长,《推销致富圣经》则为你提供了人脉维护的精要与奥秘。
  • 凛冬之棺

    凛冬之棺

    位于市郊胎湖边的神秘大宅,一连串违背常理的杀人事件令整个家族惶恐不安。封闭的地下室、入口受到严密监视的房间、悬吊的木屋……惨绝人寰的密室命案接连发生,陆氏家族的成员纷纷倒在死神的镰刀之下。宛如幽灵般的谋杀手段令警方的调查陷入胶着。命案现场的状况竟暗示凶手是个婴儿?封尘在胎湖湖底的惊天秘密又预示着什么?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被称为"天才漫画家"的安缜横空出世,正面迎击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谜团!
  • 复古诗集

    复古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武神养成计划

    女武神养成计划

    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崩坏3rd,半同人科幻,即便不了解崩坏3rd的童鞋,也看得懂,放心收藏,完本保障】读者群(星空下的女武神):63840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