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1400000007

第7章 医家医著介评抨击叶派学说医家之源流初探(5)

恽氏认为:近代医学晦盲否塞,是叶派末流之弊所造成。并认为:若“非以极明了之文字,达极真确之理由,将前此所有诸纠纷,一扫而空之,使此后学者,有一线光明坦平之途径,则中国医学,直无革新进步之可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外感热病学方面,他感到一需正名,二需抉隐。而正名与抉隐,他都从抨击叶吴学说入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其自云:“鄙人志在吕明中医学,不得不辟除谬说,并不欲以口舌与古人争胜,以为名高。王孟英、吴鞠通、叶天士之书,疵谬百出,若欲一一纠正,叠纸等身,其说不能尽,则吾以为是喧宾夺主,不暇为也。唯三人之谬说,流毒于天下已如此,苟不能有精切简明之方法,指示后来,则其黑幕总无从揭破,而流毒并无有穷时。”恽氏认为:陆九芝“因灼知条辨、经纬之误,而观彼等假经文以炫世售欺,故深恶痛绝之,而为此言,是其心公而非私。”所以他在《温病明理》中,不管是否合符一般著书体例,大段大段地原文照抄《世补斋医书》中抨击叶派学说的多篇论文,并加以引伸发挥,来“辟榛莽,启坦途”,冀为后学作南针。书是秉着这样一种目的写的,则其对叶吴王三家,攻排之力,自可想见。

恽氏在“近人崇拜天士儿医圣”,“苟倏然立异,将群起而排之”的历史条件下,不顾一切,将批判矛头直接针对了叶氏,他不但说:关于《温热论》为顾景文伪托一事,“九芝曲为辩护,犹是推崇前辈,稍存忠厚之道,然事理昭然,岂容讳饰。”而且还说:张天师乃酒肉道士之流,天医星云云之传,“按事理推测,是必天士行贿张天师,因为放此谣言,不图能满过雍乾时人,而不可以欺天下后世,然则天士为江湖医,已昭然无可逃矣。”按照恽氏看法,叶天士也沾污了沽名钓誉的恶习。这个问题,陆氏并不将其坐实,被恽氏一加注,倒反将它坐实了,设计谋名与从师十七等传说,与学术观点正确与否,并不发生关系,从这一点来看,恽氏之贬叶氏,实在是超过了陆氏。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温病明理》对叶氏这样贬诋,确乎是太偏激了。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只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其撰作动机,则恽氏之猛烈攻排叶吴,就不觉得奇怪了。三、全书概况

《温病明理》同《温热辨惑》等著一样,是一本以批判叶派学说为主限的专著。此书原名《温病讲义》,为其自编函授讲义之一种,于1928年4月出单行本,系门人徐衡之,章巨膺参校,由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印刷,恽铁樵医寓发行,后收入《药盦医学丛书》中。书共四卷,每卷不标目。卷一因鉴于“今有一病于此,甲医曰是伤寒也,乙医曰是温病也,温病与伤寒异冶,病家茫然不知所从,取决于余,余曰,温病乃五种伤寒之一,二说皆是,病家益无所适从,则延西医。”感到外感热病之病名不统一,不但授废止派以口实。也难以征信于病人,遂慨然有正名之计划。其正名认为《难经·五十八难》之关于温病定名,不足以为训;西医就微菌定名法,也不可从。主张以《内经》为宗,认为:“若以《内经》法则,则厘然划一,无有疑义。”卷二详考《内经》、《难经》诸家之论三焦。以揭露鞠通之三焦,与中医三焦原有之本义不个,然后指出:“假使有精当之学理,真确之经验,原不妨于古人所言者之外,别树一帜,然必所言者,与古人相发而后可?如其与古人所言相背,则必古人所说之理论不圆满,吾能证明其误处而后可,若表面崇古,里面反古,用以欺世敛钱,原滔滔皆是,不足深责,著书垂后,其罪不胜殊矣。”卷三继简要抨击“温病从口鼻入”说之后,大段节录《世补斋医书》中抨击叶吴学说之文,来表明自己见解,“证明条辨、经纬、叶案之谬”,并指出:“伤寒太阳证,是寒邪从肌表入。伤寒门明病,是病毒从口入。”但“惟其内部有弱点,然后外邪得以入里。”卷四详论《伤寒论·痉湿暍病篇》的湿暍二病,认为湿即湿温,恽氏借用了当时的西医学知识,来解释此二病之病理,通过病理解释以证明叶派学说之误。尤其是认为:吴鞠通别创一三焦之说,“说理无有是处,用药亦无有是处。“并有自己的诊治经验介绍。

四、治学精神

恽氏冶学,不因循流俗,不迷信权威,快人快语,文如其人,这从上论,已足反映。此外,他虽崇古而不泥古,虽信奉陆、戴之学,但不因此而偏爱,现举二例以证之:

1、不盲目泥古:他说:“《难经》自是古医书之一种,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扁鹊传中所指,即为今本《难经》文字,虽随书经藉志不见其目,唐人已认此书出自扁鹊,昭然无疑。然书之佳否,当以说理精粗力断,不以年代古近为衡,考《难经》全书所言,皆内经中表面文字,于《内经》之精义丝毫不曾有得,假使扁鹊读《内经》,亦只见五行六气,不知形能德藏,则所谓见垣一方者,真可谓寸无英雄,竖子成名矣。故吾于《难经》一书,总不敢绝对信奉。”这段文字,足证恽氏之推崇《内经》、《伤寒》,与盲目宗法汉唐、排击金元者,貌似雷同,实相悬绝。”

2、不偏爱一派:中医流派众多,有些医者,由于先入为主,志趣为夺,往往入主出奴,对自己一派之学有偏好。但恽氏则不如此。恽氏初步治医,从《广温热论》入手,他对此书虽十分推崇,认为“较之条辨、叶案,高出十倍。”但他也不讳言此书缺憾,他说:“若谓吾侪信奉此编,即此已足,正未必然,须知此书浅而狭隘,读之既久,恒偏于用凉,转以凉药误事,亦往往不免。又其辨舌一节,亦未可为训。”又如他虽推崇陆九芝,但遇不同看法,亦秉笔直言,他说:“九芝先生谓照阳明治法,葛根芩连清之,无勿愈者,此可以施于伤寒类之温病,不能施之于与伤寒相滥之湿暍。”谓其言系误。这样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较之有些医者,视《温热论》竟若天书,从不见内中有丝毫之瑕疵,甚至一旦他人言之,即便视作异己而深恶痛绝之的治学方法,是多么的不同。

五、争鸣论点

1、伤寒为温病之原:温热派说温病是温邪所致,恽氏认为温病也是寒邪所致。他说;“温病者,热病也,热病者,伤寒也。”“冬之热病是伤寒,春之热病,仍是伤寒,夏之热病,秋之热病,依然是伤寒,故曰:凡热病皆伤寒之类也。是故谓春之热病伤于风,夏之热病伤于热,秋之热病伤于燥,长夏之热病伤于湿,无有是处。”恽氏认力伤寒而病热,之所以有风温、暑温、湿温等之称,“是因时令之异而兼六气之化,故命名如此。”“凡热之而热,寒之而寒,惟死体为然,生物则否。”人体唯受寒而病热,“谓受热而病热,无有是处,须知受热竟不病热。”这实足以后祝味菊否定温邪致病说之先声。

2、石斛为热病大忌:恽氏对叶派药法有很多异议,他除了“清宫,增液,一甲,二甲,大、小定风珠,一派滋腻之药,无非痴人说梦。”等论说外,对叶氏以石斛治热病,亦痛加惩创,他说:“石斛用以治热病,亦始于叶氏,此物最为热病所忌。鲜生地可用,石斛不可用也。何以言之,生地黄之功,专能凉血,血之就干者,得此可以转润,故暑温证之汗多舌绛者最宜。石斛则非血分药,本经言其能厚肠胃,实与血分无与,且此物之功效,专能生津,暑温无不兼湿,生津则助湿,胸痞乃益甚,所以不可用。”“今之寸医,乃以羚羊犀角为习用之晶,以石斛为藏身之窟,不问伤寒温病。甘凉之剂,一例混施。最可恶者,以石斛施之风温痧疹,致咳嗽发热之病,十九成急性肺炎,当出痧子者,痧不得出,终成内陷,病家不知其故,医家不知其故,覆辙相寻,滔滔皆是,皆吴鞠通,王孟英所造孽也。”后谢诵穆论治湿温,谓其即用滋阴药,亦宁“用生地、玄参,麦冬,不用石斛、阿胶、熟地炭、龟板、生地、玄参,号为滋阴,实兼有解毒作用……与石斛,阿胶等之腻隔留邪者,有上下床之判。”这似亦系受恽氏之影响。

3、驳温风伤肺之说:条辨崇天士之说,谓“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对此,恽氏列举了四点理由来加以驳斥:(一)《内经》说邪风伤人皆始于皮毛,皮毛并非言肺之合,而是言驱体之外层。今言从口鼻入,由里出外,则这种温病,必须在《内经》“凡热病”三字范围之外而后可。(二)既言从口鼻入,鼻固通于沛,邪从口入伤脾,又与上焦何涉。(三)经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此言不治皮毛,即有害五脏之可能。若以从口鼻入应伤五脏解之,于《内经》无征。(四)寒风从毛窍入,温风从口鼻入之况,论出无稽,纯届杜撰。恽氏据此,认为:“温病从口鼻入之说,亦不成立。”他诘难吴鞠通说;“既认定温病从口鼻入,温邪是由里达表,何以第一方却用仲景之桂枝汤,岂非自相矛盾之甚哉!”

上述三点,举例而已,他如认为“神昏谵语谓是心包络病,乃想当然之语,于实际无有是处”等争鸣意见,书中尚多,因属于通过熔裁陆氏之说来表明其见解者,故从略不论。

六、结尾短评

1、温热派医家对仲景学说的某些曲解,与废止派出于消灭中医企图而对《伤寒论》进行攻击,有其本质上之差异,恽氏不加区别,对叶吴学派,在学术论争中,竟恣意嘲讽怒骂,开寒温二派互相攻讦、党同伐异之恶习,流毒于今!这虽是时代造成的局限性,诚亦我中医事业发展之不幸。这种恶习如不能彻底革除,则一家一派宰据医坛,另一派之医著医文即难得一见,这是毫不足怪的。

2、恽氏属伤寒派医家,在寒温二派之争中,伤寒派医家因崇尚经学,常被人戴上复古派、卫道士的大帽子,但论人要知世,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轻率地给维护仲景学说的医家戴高帽。这在评论恽氏及其他伤寒派医家时,是都须注意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恽氏之崇张(仲景)排叶(桂),功大于过,是于中医学之发展,有贡献的。

3、恽氏是一位著名的中西汇通派医家,故在《温病明理》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借用当时的一些西医知识,来解释伤寒温病的病理,现在看来,有些地方,显得很为牵强,这虽然不足挑剔,但毕竟是白壁有瑕。

4、寒温两派的攻讦,党同伐界的学风,不能保证百家争鸣的正常进行,只能影响“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故很不利中医事业的兴旺,历史的经验,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①,③、④,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内部资料),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河北分会印行,1982年。

②,上海中医学院,《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年。

谢诵穆及其《温病论衡》

谢诵穆(1911-1973),一名颍甫,后改为仲墨,浙江肖山尖山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医学院,时其师陆渊雷正在办函授学校,嘱谢编辑《中医新生命》杂志,并解答函授生提出的质疑。1936年,谢又为裘吉生罗致,为裘编辑家藏书目提要,后因日寇侵华,战火蔓延,未能完成,避归故里。1955年,从上海赴北京,参加中医研究院工作,“于十年内乱期间被害致死,但谢老在中医学术上的贡献,仍被人们称颂不止。”谢氏生性淳厚,事母至孝。毕身钻研中医理论,卓有成绩,其于探讨感证学理,尤多心得,著有《温病论衡》、《湿温论治》,《温病要义》,《伤寒通论》,《温疫述义》、《历代医书丛考》等。亦长于考据及中国医学史料的研究,曾著《中国伪书考》一帙,惜未刊行,据《肖山医藉考》云:“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有存”从《温病论衡》来看,其学术思想,显系承陆九芝、恽铁樵之余绪,祝味菊、杨则民、章巨膺等人相接近。有鉴此书,不乏作者对温病学中许多纠缠不清问题之见解,故现将其人及《温病论衡》中的治外感学术现,介绍如下:

一、治学思想及方法

谢氏治学,具有创新精神。他认为历来名家俱出,“全力以赴”,“百家争鸣”,“夫致力温病者,如此之众,而温病学说之笼统庞杂凌乱,乃泊丝而益紊,此无他,灵府为旧说所锢蔽,不能夺门而出耳。”“故目光不凌驾于温病之上者,决不能澈温病之底蕴。”从这一角度出发,他在对古今治温病的各家学说进行研究后指出:“温病学说之派别极多,不仅叶吴等数家而已。”研究温病,如果“以叶吴之目光视叶吴,则叶吴之温病,自无可议。”但如果将“叶吴之外之温病学说,与叶吴相比较,亦可以见温病学说之异同,而度其长短也。”一般之“研究温病者,以为温病只有叶派,仿佛叶派即足为温病之代表。”这实在是一种错觉,谢氏指出:“叶吴之温病,不过温病学说之一部分,尚不足为全部温病学说之代表。”故后之来者,如果“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囿于一派之说,志趣为夺,这同沾上“捧经”恶习一样,不但影响思想创造上的发展,又复障碍学术建设上的进步。所以,研究学问,必须胸无喊府,虚怀若谷,折除一家一派之学的藩篱,要“敢于直薄古人之壁垒。”谢氏的这种治学思想,在一家一派之学几乎主宰了中医对外感热病研究的情况下,对启发人们思路,促进百家争鸣,实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同类推荐
  • Tarzan the Terrible

    Tarzan the Terri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鸿雁之什

    鸿雁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侠义英雄传

    侠义英雄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秘诀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仙杂记

    云仙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琅嬛阁

    琅嬛阁

    〖燃爆武侠,热血江湖〗盛世大唐,神秘琅嬛阁,江湖腥风血雨纷争之地,朝廷角逐争雄利益之门!少年剑客,手持神剑龙吟,卷入风雨飘摇、刀光剑影争斗之中,江湖之远,朝堂之高!家国天下,爱恨情仇,侠骨丹心,弑剑争锋,且看唐风如何力挽狂澜?…………PS:致我们逝去的武侠,致敬武侠宗师!〖Q群:武侠盟723-773-817〗
  • 高血压病防治指南

    高血压病防治指南

    邹燃主编的《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系统地介绍了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它打破了传统的教科书的书写模式,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疾病知识的普及读物。此外,该书对于从事慢性病预防和临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将具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说剑online

    说剑online

    还在为找不到好玩的游戏而发愁吗?由阿里麻麻公司协助创办的最新潜行游戏《说剑online》正式开服!快来感受剑士的世界吧!本游戏还有领先技术的拟人化游戏辅助系统,该系统将会抽取100名幸运玩家随机发放!他(她)会陪你一起在大陆上冒险!一个小公寓里,房间一团糟,床上地上堆的都是游戏与漫画书,一个死鱼一样的人躺在床上,听见了电视里的广告声,拿起了床头柜上的潜行装置,进入了《说剑online》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SSR我的反派大人

    SSR我的反派大人

    什么是黑,什么是白,有时候只不过是立场不同。 这是一个男多女少的未来世界,每个女人必需娶五个男人,得以延续后代。军旅世家叶家大小姐,有一个校园女神妹妹,却不是亲的。对比这个妹妹,她就是下水道的老鼠。叶柒穿越而来,对这些并不怎么在意,什么必需娶多个男子她更是嗤之以鼻。女主不一定是好人,但也不一定是丧尽天良的坏人,慎入!很可能无cp,绝对不是后宫。
  • 绝望的女人啊

    绝望的女人啊

    但凡认识我的人,或是与我接触过的人,都以为我以一种天真可爱,灿烂浪漫的形式活着。他们甚至羡慕我,我穿好看的衣服,背价格还可以的包,从社会上还可以的学校毕业,在别人眼里认为还可以的公司就职。可我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却连自己也不可知...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湮没的宫城

    湮没的宫城

    近代的文化人看南京,常常会不自觉地带着唐宋士大夫的目光,眼界所及,无非六朝金粉,一如刘禹锡和韦庄诗中的衰飒之景,似乎这里从来不曾有过一个赫赫扬扬的明王朝。他们徘徊在明代的街巷里寻找王谢子弟华贵的流风,拨开洪武朝的残砖碎瓦搜求《玉树后庭花》柔婉的余韵。其实,他们只要一回首,明代的城墙便横亘在不远处的山影下,那是举世瞩目的大古董,一点也不虚妄的。作为一座城市,南京最值得夸耀的恰恰是在明代,它的都市格局也是明洪武朝大规模建设的结果。因此,近代人看到的南京,实际上是一座明城,在这里访古探胜,亦很难走出朱明王朝那幽深阔大的背影。当然要去看看明故宫。
  • 美味良缘

    美味良缘

    【1V1甜爽文】最落魄的病秧九皇子上官凌风,竟然是各国皇帝闻风丧胆的神秘人物!他的皇妃沐雪更加让人不敢惹。因为她是个有毒的食霸,她做的美食可以让人垂涎欲滴,吃了百病痊愈。也能让使坏的人吃了瞬间恶心呕吐,疾病缠身。某日,九皇子突然对沐雪说:“雪儿,你想办法做一道能让人吃了一次生几个包子的佳肴。”沐雪:“是要给谁吃的?”九皇子:“你和我!”
  • 天才少女的爱情守护

    天才少女的爱情守护

    第一次见面,一块提拉米苏,无形间将两人的命运连在一起,他跟随着她,知道了她是孤儿。四叶草的悄然出现,十年的未见,却让原本温暖的亲情悄然变质。她那淡蓝色双眸中,只倒映着他的影子;而他的温柔,只为她一人展现。四叶草胎记,四叶草项链,注定了她的与众不同。一场异世界之旅,让她的另一层身份揭开,她回到他身边,却不得已再次离开。再一次相见,她惊愕的发现,他们俩,竟站在了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