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1400000008

第8章 医家医著介评抨击叶派学说医家之源流初探(6)

谢氏治学的基本方法是:不以后人之说证前人。他认为历代之所谓温病,本义不同,“欲知温病学说思想变迁之痕迹,自必从内难仲景等叙起,然着笔之时,当从内难之本义,作一朴质之叙述,凡清医对于内难仲景之注解,当一律屏去。”如果阑入清医之注解,就是用清医的思想来证前人之说了,这样,“无形中已失去内难仲景之本义。”故他在叙述《温病学说思想之变迁》时,将“内经仲景之温病,还之内经仲景。以叶吴孟英之温病,还之叶吴孟英。”这样抽茧剥焦,逐层揭去,先弄清历代各家温病学说之真面目,则有关争论的是非问题,就可判定了。其次,他认为凡是批判一种学说,目光必笼罩此学说之全体,抓住其关键,解决其根本,如支支节节,攻其局部,则此剿彼窜,将永无宁日,他认为陆九芝抨击叶派,具有这种缺点,所以不能彻底荡平其壁垒。故他考古论今,详评捆析,从大处落墨,对有关温病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逐一解答批评,认为这样便可彻底解决问题,荡平叶吴学说之壁垒。

二、《温病论衡》的概况

此书先刊于《中医新生命》杂志。后于1936年出单行本,由知行医学出版社出版,书面由陆渊雷题签,后附有《湿温论治》。全书共分六章,书首有引言。第一章《温病学说思想之变迁》先叙述了内经、难经,到戴北山、陆九芝为止的二十八家温病之本义。然后在结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是全书抨击叶派学说很显力量的重要片断。第二章《温病病名名实之歧异》,讨论了湿温,风温,温毒,温疟,冬温,这五个古今名实淆乱的温病;第三章《伏气与外感》,为研究温病病因之专篇,内中对伏气学说提出了批评。第四章《伤寒温病与时行》,先列述前代医家的各种意见,然后发表作者自己的看法。第五章《清代温病书中所包含之疾病》,“专取叶派学说,作单独之剖析”,认为只少是包括了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猩红热,脑膜炎,丹毒,霍乱,痢疾,疟疾,中暑,耳下腺炎,黄疽,胁膜炎等这几种病在内。第六章《叶派温病治术之批评》,主要指摘叶派治术中的不足之处,认为:辛凉轻剂及滋阴疗法,用于“治犯肺之温病,寻常感冒,或足以了之。”如治疗肺炎等较重之温病,就已药轻而不及彀,不及麻杏石汤等方显得有力量,如竟用以治胃系之温病,就尤属治术之下驷。全书采撷陆九芝,章太炎、陆渊雷等人的论说较多,总的认为叶吴学说从理论到治疗,缺憾很多,陆九芝虽作了大举之驳击,但仅成对抗之势。他为了彻底解决近百年来在温病问题上的种种争执,批倒叶吴学说中的错误理论,纠正时医泛用轻清之流弊,故有《温病论衡》一书之撰作。

三、争鸣意见举隅

1·对《温热论》评价过高不恰当:叶桂的《温热论》被某些治温热之学者,奉为圭臬。谢氏认为将这部书捧的太高是不恰当的。他说;“所谓《温热论》者,吴医汇讲刻之,贮春仙馆刻之,拜石山房刻之,种福堂又刻之,王孟英等所视为金科玉律者也,然循其字里行间而核之,则有自相矛盾者,有混杂不清者,凌乱支离,不可卒读,不意歌讴赞美珍同瓖宝之《温热论》,乃如此不堪,彼终身由之而不疑,信之而不违者,亦事理之不可解也。”他指出;“《温热论》曰:‘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然其后则曰:‘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所谓胃者,在手阳明乎?抑足阳明乎?使为足阳明,其说固无以自存,而既能传胃,则久在一经之说,亦自相矛盾矣。”观叶吴学派之著作,不可否认,该派中人为了与仲景学说分庭抗礼,确实发了一些刻意罗织,不合事理的议论,如《临证指南》中,谓伤寒先伤阳经,温病先伤肺经。又谓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温病条辨》硬说《伤寒论》只为狭义伤寒而设,只论六气中一气,其余五气概未之及。这一类为妄立门户而不顾事实,歪曲仲景学说的说法,其错误是十分明显的,如曲为之释,实在也毫无意义。《温热论》虽然是一部有功于外感热病研究的重要文献,但毕竟是一家之言,且也沾有这种弊病,所以,我们应当客观地来研究它,不应该先存有“《温热论》是正统,其他不同观点的争鸣著作都是左道旁门”这种想法。谢氏敢于直率地指谪《温热论》多疵,这对破除迷信,正确评价古籍,是使人很受启发的。

2·温邪并不都先犯肺;谢氏明确将温病划成肺胃二系,认为;“论温病者,必当定肺胃二字为关键。”而“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此十二字者,仅为犯肺温病之纲领,决不能包括湿温等胃系温病。”但叶派中人竟以此“十二字,为温病纲领,于是胃系温病之起病,不由于犯肺者,亦一律以此十二字兼统之,于是胃系温病初起之病因病理治疗诸学说,一律平空割去,另冠以肺系之证治,此真俗语之所谓张冠李戴,最后则胃系温病中期末期,亦皆以治肺之药治之,而治疗之成绩,遂不可问。此种流弊,无形中蔚为风气,流行于时医之腕底。”他认为陆九芝抨击叶吴之学,正是为此。叶派学说之论温病,谓初起在上焦手太阴,确有肺胃不分之弊,是错误的理论。现在一般认为“流脑”属“春温”、“风温”范畴,“乙脑”属“暑温”范畴。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属温热病范畴:但我们知道:象“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等这一类温热病,根本就不是首先犯肺的。而且,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脑”,“首先犯肺”说也不及张景岳“鼻通于脑,毒入脑中,则流布诸经,令人相染。”之说为合理。叶派所说之温病、连疟疾、痄腮、黄疸,中暑,痢疾等都包括在内,这些病都是极少首先犯肺的,所以,将“首先犯肺”等12字,视作肺系温病之纲领还可,说成是温病之纲领,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对此,作者拟将再作专文驳之,读者可参阅下文。

3·叶氏混淆温病之名实:谢氏细考叶氏医案,认为“叶氏所说之肺系温病,其轻者为流行性感冒,为支气管炎,其重者为肺炎。流行性感冒与支气管炎,古称伤风,肺炎即《金匮》之肺胀。”这二种病本不属于温病范畴,但叶氏竞杜撰称为温病,这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说,是悬牛头,卖马脯,名不符实。所以,谢氏认为;将伤风、肺胀等几种本来是与温病并列的一些病,混称为温病,“人谓叶天士所发明,吾谓叶天士所杜撰。人谓叶天士所特创,吾谓叶天士所混称,”将这一类漠不相关的病凭空阑入温病范畴,他认为根本就无此必要,所以他说:“温病名实之淆乱,叶天士为祸首。”

4·滋阴法为治温病之下驷:对叶派治术之批评,谢氏基本上是通过采录前人之说,经过熔裁,来表明自己观点的。其中一个方面,认为温病本质是热,要抓住撤热这一关,截断病势,才能保住阴津,使阴不伤。他录陆氏之说云:“总之,使病速去,阴始不伤,欲保其阴,必速去病。”谢氏认为;以生地养阴,石斛养胃这一类治法,不是说不可用,耍在分清主次,不能颠倒本末,对《临证指南,温热门》席姓一案的治法,他认为药法极不可取,以生地滋阴,本是取其甘寒多液,改为熟地,再烧之戍炭,就尤为育阴之下乘了。他认为叶氏这种滋阴法,顶多也只能说是学到了丹溪滋阴法的一半(因为丹溪的滋阴法,比较重视清君相之火以撤热),象这样的去“移治不可滋阴之病机,则其悖谬而偾事也固宜。”

5·轻清疗法作用轻微:谢氏认为辛凉轻清之法只能治治小风温小风热,实际上就是说只能治治辨证属热的伤风感冒、喉炎等一类的小病。不用说治胃系温病及脑膜炎等病,就是治疗肺胀,也不能有效地逆转抑止病势,否则,“何以不出数日,遽入心包,为一场大病,以至于死。若不数日而病即入心,即可死者,则必非如其所说只须轻剂之辛凉,且何以如其所言,不即敌于辛凉之轻剂耶。”他认为章太炎论肺炎治法一文殊精绝,故不嫌引文冗长,大段节录,大旨谓麻杏石甘汤,越婢汤等都是治肺炎之良方,但“《临证指南》治肺胀,大抵用辛凉轻剂,相习成风,莫或之改,今骤以麻黄等之辛温,必相顾骇异。”其实以麻黄治肺胀,平淡无奇,无所用骇怪。总之,谢氏认为:辛凉轻剂,仅“可以治轻微之感冒,不可以应付危险之肺炎,以辛凉应付一切,药轻而不及彀,此所以有逆传心包之变也。”

结语:《温病论衡》之学术见解,与叶派不同,但对研究外感热病来说,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其学术价值。前人说得好:“为医不当有家派”,为了为外感热病学的研究开创新局面,我们应当摒弃门户之见,来认真研究与叶派观点不同的一些学术见解,现在尊叶派著编《温病学》教材,目的不是“独尊儒术”。《温病论衡》的撰作动机,诚如谢氏自云:“吾非讥谈叶派者也,求事理之真相而已。”有志于振兴中医事业的各个学派,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求事理之真相,故不赞成《温病论衡》之学术观点者,可以诘难,可以反驳,但却不宜反感,如因学术观点之不同而攻讦异己,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倘或这样做,就大错而特错了。

从《温热逢源》看柳宝怡

对温病学说的独特见解

柳宝怡(1842一1901)号冠群,字谷孙,江阴人,为晚清著名温热派医家,著有医学书藉十二种,其中《温热逢源》三卷,通过注释经文,商兑诸家,以伏气发温为重点,探微抉隐,质疑问难,发表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对后世影响不小。现条述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伏气温病的发病

1·发病常见:柳氏之于外感,论伤寒,则谓“正伤寒病,南方不多见。即间有之,亦鲜重征”;论疫病,则谓:即吴又可之所论,实劝;“仍属伏气居多”,由于吴氏“将伏气化温之病,概行抹煞”,“遂将当时所见之病,无论其为伏温,为温疫,一概谓之疫邪。不责己之分辨不清,反疑内经冬伤于寒之语力不确,其才识粗疏,横肆武断,亦未免不自量矣。”故他有《辨正吴又可温疫论各条》一篇之撰作。柳氏认为:此不独吴氏如此,诸家之论温,多有“疫邪伏邪牵合为一”,误伏邪为疫邪之失,这甚至在著《医略》十三篇,煌煌然著伏邪之名,使伏温一病,昭然大白于天下的蒋问斋,亦未免此弊;论温病,则谓;“就温病言,亦有两证:有随时感受之温邪,如叶香岩,吴鞠通所论是也;有伏气内发之温邪,即内经所论者是也。”但“近人专宗叶氏,将伏气发温之病,置而不讲。每遇温邪,无论暴感伏气,概用叶氏辛凉轻浅之法,银翘、桑菊,随手立方;医家病家,取其简便,无不乐从。没有以伏气之说进者,彼且视为异说,茫然不知伏气为何病。嗟乎!伏温是外感中常有之病,南方尤多,非怪证也。其病载在内经、难经、伤寒论著书,非异说也。临证者,竟至茫然莫辨,门径全无,医事尚堪问哉!”综观上述,其以伏气温病为外感中之常见病的观点,已可概见。

2·证多重险:柳氏说:“凡外感病之重且险者,皆温热病也。”这种证发重险的温热病,柳氏非指“随时感受之温邪,如叶香岩,吴鞠通所论者”,而是指伏气温病。柳氏根据暴感温病从表入里,证发常轻浅,伏气温病从内出外,证发常重险的认识,不但说:“伏气由内而发,治之者以清泄里热为主,其见证至繁且杂,须兼视六经形证,乃可随机立法。暴感风温,其邪专责在肺,以辛凉轻敌为主,热重者,兼以甘寒清化,其病与伏温病之表里出入,路径各殊,其冶法之轻重深浅,分属迥异。”而且还认为常疫之从口鼻吸入戾气,邪机仅在募原者,一般亦多不重,故他在《辨正吴又可温疫论各条》中说:“所列九传证情,变幻殊甚。然唯伏气化温,从少阴外达者,每每有之。邪机仅在募原者,未必如是也。”正因为伏气为病深重,暴感为病轻浅,而寸医不知别此,对伏温从少阴初发之证,亦宗法叶香岩,以辛凉轻解为治,故柳氏责其“失之肤浅”。观上论,即可见其谓伏气温病重险而重要之观点。

据柳氏云:“近日医家,不囿于吴又可募原之说,即泥于吴鞠通三焦之论,而绝不知有少阴伏邪随经发病之理。故遇此等证,便觉毫无把握,轻者迁延致重,重者无法挽救,近年所见不少矣,哀哉!”因目击这种时弊,有鉴前人治温病法,各失之偏,柳氏基于以上认识,认为只要掌握伏气温病的证治规律,其他温热病,就不难触类旁通,举一返三,这样,临证自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其书名之所以曰逢源,其论温之所以重伏气,即是为此。

二,伏气温病的病理

同类推荐
  • The Rights Of Man

    The Rights Of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双龙传

    双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olden Bowl

    The Golden Bow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量寿经义疏

    无量寿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Liberty

    On Libe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假装是个boss

    假装是个boss

    原本唐闲思考的问题是,在这群毁天灭地的boss里,自己是要做一秒钟的英雄,还是继续假装是个boss。后来他发现,假着假着,就变成真的了。普通书群:560205278(无粉丝值要求)新书《我真不想被夺舍》已发,欢迎收藏点击,支持一番~
  • 十四又四分之三岁的秘密生活

    十四又四分之三岁的秘密生活

    舒杰扬喜欢观察生活,然后用中学生特有的语气、故作不经意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他的迟到理论、应对师长教训的“技巧”,对伙伴义气和老师表扬与鼓励的“真实想法”;甚至于因喜欢女孩库拉而产生的诸多“爱情思索”,对待父亲从“逆反情绪”到“握手言和”……舒杰扬遭遇的每个小事件都如同一个镜面,生动立体地诉说着一名中学生正跃跃欲试着独立思考,探索现实人生。
  • 猫叫了

    猫叫了

    人有人的规则,妖有妖的限制,世间千奇百怪。有灵兽想要修炼成人,逆天改命只为了一个情字。你也有属于自己的执念吗?
  • 韩少你的小可爱到货了

    韩少你的小可爱到货了

    作为一个大型组织的新晋头头。温宁本想干一票大的!准备端了Y国某某跨国际的大型犯罪团伙。新官上任三把火嘛~然而……犯罪组织没端成,反而把Y国四大家族之一的韩家少主韩沐阳给得罪了。韩大少主一袭黑衣,眉眼俊朗,看着某只小狐狸幽幽的说道,“我这人认死理,天涯海角也追你到底!”温宁爽朗一笑,眼底星光浩瀚。如风一般近了韩沐阳的身,一把银色的匕首稳稳的架在韩大少主的脖子上。“我还怕你不成!”【甜文+双强】甜文爽文无限宠溺!看欢喜冤家斗智斗勇~
  • 我养的宠物都超神了

    我养的宠物都超神了

    十余万年前,莫云养了一只蚂蚁。三万年前,莫云收留了一只秃毛鸟。三千年前,莫云捡了一只土蛇。熟料,蚂蚁吞噬了诸天星辰。秃毛鸟燃尽了十万里虚空。至于那只土蛇,则封号龙仙。有当世帝仙对莫云不满:“前辈,你就不能养点正常的宠物!”莫云无奈:“我也想啊,可养着养着,它们都超神了。”
  •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

    元:铁血、杀戮与融合

    赫赫大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元帝国如同一个大熔炉,把吐谷浑、党项、契丹等民族和部落一一同化,逐渐形成今天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无休止的征战、杀戮,元帝国的铁骑将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先进文明的种子播散至世界各处。这个光芒太过炽热的时代虽短,却迸发出不可抑制的创造力、扩张力、竞争力和进取力。在这段时代激流中,霸主、权臣、宿将、名士或杀伐在手,或谋定事成,或金戈铁马,或自守风流,他们的骄傲与迷惘、沉醉与梦碎,织就一幅浸染着血与泪的历史图卷。惊回首,元世祖铩羽西南的狼狈,伯颜失势遭贬的凄凉,赵孟頫如鸟困笼中的挣扎,北方军阀内斗不休的虚耗,大都城破国亡的悲怆……一幕幕鲜活如昨日,仍令人目眩神迷,黯然叹息。
  • 虞美人:遗世而独立

    虞美人:遗世而独立

    七岁那年,我随母亲进宫参见窦太后。那时正是春日,花红柳绿宴浮桥,皇宫里的风景,果然是与外面不同的。窦太后很喜欢我,每次进宫都会赏赐我些东西,衣袖一挥,便有宫娥宦官站成两排,手捧托盘鱼贯而出。翠玉华盖,香车宝马,漆盒银盘,总是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七岁的我,却早已习惯这样的繁华。
  • 枕上暖婚:老公,宠妻如命!

    枕上暖婚:老公,宠妻如命!

    男人一出场就要带她回家领证,顺便还让属下汇报财产。男人财大气粗,颜值爆表,关键还偏私护短,宠她入魔。 她骂了白莲花,撕了绿茶婊,被骂:“素质差,真粗暴。” 他回:“我教的!”她喝酒逛夜店,抽烟打麻将,被骂:“没修养,无家教。”他回:“我准的!”她大闹宴会场,戏耍几百人,被骂:“太跋扈,好泼辣。”他回:“我宠的!”男人将她拥入怀中:“代价是,每天跟我做四件事。”她问:“哪四件啊?” 他笑:“一日三餐。”
  • 三界大陆之幻魔瞳

    三界大陆之幻魔瞳

    她是二十一世纪最出名的杀手;她是凌天大陆百年难得一见的废物。有朝一日,她穿越而去。别人是三顾茅庐,我是棒打白莲花。别人是辛苦修炼,我是修炼如喝水。别人是求天而来一只幻兽,而我,幻兽天天求我来。别人说我那么拽,我就拽给他看!别人骂我是废物,我就亮瞎他们的狗眼。但,我差点就忘了,我只是个有可爱人设的小可怜。无cp,无大纲。
  • 冷清医女:妖孽王爷欺上瘾

    冷清医女:妖孽王爷欺上瘾

    白虎国宰相府欧阳情天生痴呆,受尽所有人的冷眼。最后一尸两命,带着腹中胎儿,命丧黄泉。再次睁眼,她腹黑高冷,敛尽一切天真善良。宫殿浮华背后,她巧笑嫣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成了名动天下的无双医女,惹来无数羡慕妒忌恨,众人更是对她百般挑剔,万般刁难。她依然云淡如风,轻松以对。姨娘恶毒?不怕,她计谋百出,灵活周旋,且看她如何将其整的哭嚎连连。姐妹陷害?不怕,她反将一军,将计就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她好看。重活一世,她翻身做主,再也不被那些恶人所控!原本一切都在运算中,却没料到,她会遇上一只极度难缠的妖孽狼君。此妖孽狼君武功高强,腹黑邪魅,阴险狡诈:“乖乖跟为夫洞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