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1400000009

第9章 医家医著介评抨击叶派学说医家之源流初探(7)

1,邪伏少阴:伤寒论略例曾说:中而即病者,名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柳氏对此有异议,他说:“寒毒藏于肌肤一语,于理欠园。冬寒是时令之邪,与疫疠不同,无所谓毒。于寒下加一毒字,已属骇人。再寒邪之内伏者,必因肾气之虚而入,故其伏也每在少阴。若皮肤有卫气流行之处,岂容外邪久伏。况果在皮肤,则病发亦轻,何至深入脏腑,而有险恶之证耶?”对喻嘉言的观点,他亦加以驳斥,认为“尚论后篇,专论伏气发温之病,分为三例: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一例,谓寒邪之伏于肌肤者;以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为一例,谓寒邪之伏于骨髓者,以冬不藏精,冬伤于寒为一例,谓内外均受邪,如伤寒二感之证。”这样做,“在作文则为高手,而说理未必皆能精确。伏气发温之病,惟冬伤于寒故病温,惟冬不藏精故受寒。其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断无伏于肌肤之理。其肾气未至大虚者,倘能鼓邪外达,则由少阴而达太阳,病势浅而轻。若肾虚不能托邪,则伏于脏而不得外出,病即深而重。同此邪,同此病,证有轻重,而理原一贯,无三纲之可分也。”总之,柳氏认为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语势虽若二平,其义原归一贯,喻氏分立三纲,不切于病情。伏气温病,本是冬时寒邪,乘肾气之虚,伏藏于少阴,如果冬不藏精,别无受寒之事,则其病为纯虚,便于温病无涉。这一观点,文充理足,较之邪伏肌肤、骨髓诸说,论理更为周密,故显得比较合理。

2·随经可发:柳氏认为:“邪伏少阴,随气而动,流行于诸经,或乘经气之虚而发,或夹新感之邪气而发。其发也,或由三阳而出,或由肺胃;最重者热不外出,而内陷于手足厥阴;或肾气虚不能托邪,而燔结于少阴。是温邪之动,路途多歧,随处可发,初不能指定于何经,”但“张石顽谓温邪之发,必由少阳。陆九芝谓温热病必发于阳明。陈平伯则以肺胃为温邪必犯之地。吴又可又以募原为温疫伏邪之所。”对纷纭之说,柳氏力排众论,独抒己见,认为“诸家所论,虽亦各有所见,但只举温病之一端,而不可以概温病之全体。至吴鞠通温病条辨,横分三焦。谓凡病温者,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是以时感温风之证,指为伏气发温之病。彼此混而不分,其背谬为尤甚。”由此可见,对论温诸家,他对吴鞠通之说最不满,而对难经温邪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之说,则最推崇,他说:“伏温之病,随经可发,经训昭垂,已无疑义。”这一病理观,用以解释复杂的温病病机,显得空灵活泼,它较之温邪初起必先犯肺之说,确实是更合临床实际。

因“伏温之邪,冬时之寒邪也,其伤人也,本因肾气之虚,始得入而据之。其乘春阳之气而外达也,亦以肾气暗动,始能鼓邪化热而出。”故柳氏主张当重从肾论治。又因“伏温外发,必从经气之虚处而出,初无一定路径”,故柳氏复撰《伏温由少阴外达三阳证治》、《伏温热结胃腑证治》、《伏温上灼肺金发喘逆咯血咳脓证治》以及伏温化热内陷厥阴、内陷太阴、郁于少阴,内燔营血、外窜血络、外夹新邪等篇详论之。这样条分缕析,备举无遗,对临床实践,很有参考价值。

三、伏气温病的辨证

1,先辨六经:柳氏主张外感应以六经为辨证之总纲,他对叶吴学派废六经的做法曾有批评。认为:“凡外感病,无论暴感伏气,或由外而入内,则由三阳而传入三阴,或由内而达外,则由三阴而外出三阳。六经各有见证,即各有界限可凭。治病者指其见证,即可知其病之浅深。伺其前见何证,今见何证,即可知病之传变。伤寒如此,温病何独不然。素问热病论,仲景伤寒论均以此立法,圣人复起,莫此易也。近贤叶氏,始有伤寒分六经,温热究三焦之论,谓出河间,”“其实河间并无此说,其书俱在,可复按也。厥后吴鞠通著温病条辨,遂专主三焦,废六经而不论。殊不知人身经络,有内外浅深之别,而不欲使上下之截然不通也。其上焦篇提纲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试观温邪初发者,其果悉见上焦肺经之证乎?即或见上焦之证,其果中下焦能丝毫无病乎?鞠通苟虚心诊视,应亦自知其说之不可通矣。况伤寒温热,为病不同,而六经之见证则同,用药不同,而六经之立法相同。治温病者,乌可舍六经而不讲哉!”观此,可知诊治温病,先辨六经,为柳氏辨证之第一步。

2,再分兼夹:少阴伏邪,随春夏温热之气蒸动而出为常,若外不夹六淫新邪,内不兼痰淤食积,只要辨清六经形证,参以体质虚实,就可以了。但若由新感动引伏邪,或伏温而兼气郁痰饮淤血诸宿病等,就须再作第二层次的辨证。因“新邪引动伏邪之证,随时皆有,”故“为时邪引动而发者,须辨其所夹何邪,或风温,或暴寒,或暑热。”而且,须审“伏邪与新感,孰轻孰重”,待明察轻重缓急,分清经界之后,方可着手。故柳氏继伏温从六经外发诸篇之后,撰《伏暑外夹风寒暑湿各新邪为病》一篇,详伏邪新感轻重、互相关系及治则。亦有“伏温而兼内伤者,则因内伤而留滞伏温,不得爽达。治之不得其法,每有因此淹缠,致成坏证者。”故柳氏复撰《伏气兼夹气郁痰饮食积淤血以及胎产经带诸宿病》一篇,再详内兼气血痰淤胎产经带与伏邪关系及治则。由此可见,继辨析六经之后,再审夹邪兼邪,此为柳氏诊治温病辨证之第二步。

柳氏对温病的辨证,大旨尊伤寒六经之定例,但不泥于古,内容有新的补充,这可从其附录医悟见之:“表证:发热,恶寒,身痛、四肢拘急,喘。太阳经证:头痛,项脊强,脉浮,脉伏。阳明经证: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尺寸俱长。少阳经证:耳聋、胸闷胁痛、目眩、口苦、苔滑、脉弦。半表里证:呕吐,寒热往来,头汗、盗汗。太阴经证:腹微满,脉沉实,自利。少阴经证:口燥咽干而渴,咽痛,下利清水,目不明。厥阴经证:少腹满,囊缩、舌卷,厥逆、消渴。太阳府证:口喝、溺赤。阳明府证:潮热、詀语、狂乱、不得眠、自汗,手足汗、便闭。”察其内容,可见柳氏六经即经络之观点,这一观点以及夹证兼证的概念,与俞根初等绍派伤寒医家同。它显示了六经辨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四、伏气温病的治疗

1,泄热透邪:柳氏认为伏气温病是寒邪久伏化热,迨春夏阳气内动,由少阴而外出,“虽外有表证,而里热先盛”,故“初起治法,即以清泄里热,导邪外达为主。”而泄热透邪,“用黄芩汤加豆豉、玄参,为至当不易之法。盖黄芩汤为清泄里热之专剂。加以豆豉为黑豆所造,本入肾经,又蒸罨而成,与伏邪之蒸郁而发相同,且性味平和,无迫汗耗阴之弊,故豆豉为宣发少阴伏邪的对之药。再加元参以补肾阴。一面泄热,一面透邪,凡温邪初起,邪热未离少阴者,其治法不外是矣。”若其邪从三阳外出,或兼新感,有表闭无汗等见证,则桂、葛、柴胡,自当参用,若新感引动伏气,新感“重者即当在初起时,着意先撤新邪,俟新邪既解,再治伏邪,方不碍手。此须权其轻重缓急,以定其治法,不可予设成见。”这种治疗主张,主要是强调扩拓伏邪透出之路的重要性。如伏邪化热内壅,结于胃腑,则可用清泄之剂,攻下泄热,导邪从大便出,不能震于攻下之虚声,遂谓已下不可再下:如伏邪一律外透,邪热熏灼肺胃,可清泄胃热,开透肺金。若伏邪内燔营血,或外窜血络,则采用化斑透疹凉血泄热之法以导邪外出,若伏邪内陷手足厥阴,发生痉厥昏蒙等证,第一仍须先为热邪寻出路,以冀不使伏邪乏透出之路而内闭。总之,因伏邪性属里热,病势以外出为顺,故清透泄热,为柳氏治温第一个大法。

2、养阴补托:寒邪深入,伏藏于少阴,其肾气先虚可知。“经言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则凡病温者,其阴气先虚可知。使或虚而未至于甚,则养阴透邪,治之如法,犹可挽回。若病温者而至虚甚,则邪热内讧,阴精先涸,一发燎原,不可治矣。”故清透泄热之法,仅可用于阴虚未甚者。若肾虚较甚,伏温化热郁于少阴,不达于阳,用药就必须重视扶正养阴,以便使正气有托邪外出之力,“至扶正之法,在温病以养阴为主,以温热必伤阴液也。”亦有肾阳虚馁邪机冰伏,半化半伏,欲达不达者,此则当用温托,倘“但助其阴,而不鼓动其阴中之阳,恐邪机仍深伏而不出。拟于大剂养阴托邪之中,佐以鼓荡阳气之意,俾邪机得外达三阳,方可着手图治。”(《柳宝怡医案》)鼓动阴中之阳的温托药法,柳氏主张师喻氏意而变通之,“如用麻黄汁制豆豉,附子汁制生地”及略佐桂枝之类,这是出于补托目的的变法。但伏邪郁久化热,究以伤阴为常,而“阴液一伤,变证蜂起,故治伏温病,当步步顾其阴液。”即阴虚未甚之时,立法消透,亦当予护阴津,养阴护津之品,柳氏认为除西洋参十分合用外,“余如生地滋肾阴,白芍滋肝阴,石斛养胃阴,沙参养肺阴,麦冬养心阴”之类,“无论发表攻里剂中,均可加入。”要之,因伏温必伤肾阴,正虚邪易内陷,故养阴补托,为柳氏治温第二个大法。

温病当以养阴为第一,还是当以撤热为第一,中医界争论不休,柳氏认为“蒋氏之论,以攻邪为主,盖以邪退而正自复,去邪所以救阴也。吴鞠通温病条辨则以养阴为主。阴气既充,则在表者,液足自能致汗,在里者,增水乃可行舟。阴旺则热自解,养阴即所以泄热也。愚谓此二法,亦当随人而施。如偏于阴虚者,则养阴以泄热,吴氏之论为宜。偏于邪重者,则泄热以存阴,蒋氏之法为合。二者虽似相反,而实,则相成也。”这一观点,允推平正。邪气与阴虚为伏气温病之两面,祛邪与养阴,当以何者为主,宜辨证而定,但一般总以兼顾为较全面,细察柳氏药法,正是如此。

短评:1·有关伏气温病的内容,历代医藉中并不鲜见,但零星如落地散珠,乏一线以贯之,而《温热逢源》对此,则论述较为系统全面,柳氏见解深刻,分析较有条理,这是外感热病学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值得认真发掘。

2·柳氏之世,叶吴学说大行,医咸宗之,唯柳氏别具识见,独树一帜,大倡伏气之说,与戴北山之论温相合流,形成为温热学派中一个重要分支,另辟了一境,这对中医研究外感热病,贡献不小。

3·《温热逢源》卷帙不繁,但柳氏议论,多能独抒己见,极少人云亦云,上述如谓吴又可误认伏邪为疫邪等,这虽是一家之言,竟不同于老生之谈,故很有参考价值。

4,柳宝怡的伏气温病观,吴鞠通的必先犯肺说,都是病理上之逻辑法。但柳氏之说空灵活泼,吴氏之说执一不化,就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来说,实有上下床之判。

从《伤寒质难》看祝味菊

对伤寒学说的独特见解

祝味菊(1885—1951),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医学世家,早年悬壶成都,为四川名医。后因避乱到上海,以擅用温补,独树一帜,有祝附子之号。曾任过中国医学院实习导师,新中国医学院研究院院长等职,生前很受陆渊雷、章次公等时贤之推崇,在近代中医界,具有一定之影响。祝氏学贯中西,毕身致力于中医革命,并不汲汲于著书,据查证,业经手订之著作,约有《伤寒质难》,《伤寒新义》、《伤寒方解》、《诊断提纲》,《脉学举隅》等数种,曾集为《祝氏医学丛书》。从《伤寒质难》来看,祝氏之医学造诣高超,学术风格独特,故其著作,无疑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现仅就《伤寒质难》一书,介绍一下其对伤寒学说的独特见解。

一、对伤寒病因的认识

外感病的病因,温病学派认为多是温邪所引起,故对一般具有发热的急性传染病,几乎多称为温病,且有取代广义伤寒的趋势。伤寒学派则认为是寒邪所引起,故将一切外感热病,统隶于伤寒之内。祝氏则参西说中,认为:

1·病因无温邪可言:祝氏认为: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原无温邪之说。温热太过,蒸湿成暑,暑能为病,可以理解。但温暖气候,于人体最适。气温之热度,即在夏天,亦低于人体,是不是以形成为一种致病原因的。他说:“寒温之辨,聚讼数百年,其主要之区别,在证候不在原因。然辨之者,必曰其因有别。”所以同一疾病,往往甲曰是伤寒引起,乙曰是温邪引起,甚至弄得诊断上都无法统一。他明确指出;“寒温皆非致病之原”,“所谓伤寒,所谓温热,都是一种想象之邪”,“邪病之用温药而愈者,遂名之曰温邪,邪病之用凉药而愈者,遂名之曰温邪。”“邪机之推测,乃从药效反溯而得之。”因此,祝氏认为:就病因言,并没有什么温邪,所谓温热病,是机体反应亢进之表现,“非另有温热之邪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神封万界

    神封万界

    主角楚言一生坎坷,命运无常,在看到自己亲人一个个离去之后,看透了世间沧桑的他又有怎样的决定?乱世风云起,一将功成万骨枯……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赴狱双魂之弑神剑谱

    赴狱双魂之弑神剑谱

    “可还恨否?”女人说。云枕回答“恨!”女人摇摇头,把双魂分离,云枕被贬下凡间,九御被封印,琳狐玉被女人复活,她说“因果关系,这一世她被你害死,下一世你就要追随她,欠她的,迟早要还”这一世,云枕名为顾七,琳狐玉是她的契约兽。决斗场顾七把莫轻烟杀死了,她的姐姐怀恨在心,暗中派人追杀顾七,而楚瑶勾结菱花宫和太竹宫一起追杀顾七。最后顾七受到非人的折磨,莫轻寒把她的心挖出来练成丹药提升功力,手脚被当成肥料,一双眼睛也被挖下来喂了鱼。九御娘娘用一万名武魂来重铸顾七。顾七知晓了前世记忆,她决定放下仇恨,什么也不要了,安安心心过完这一世。可谁知,莫轻寒紧追着顾七不放,联合其它宫殿要把顾七彻底抹杀。最后,顾七彻底堕落了,一曲弑神,血洗人间。那女人又问“可还恨否?”“恨!”
  • 穿越之永恒之星

    穿越之永恒之星

    三千大世界,浩瀚无比,璀璨无双,中央帝星世界,更是极尽璀璨,帝星齐出,月神体,战神体,青莲剑体,灭杀不过只在主角一念之间,且看主角叶星辰如何凭借再世之身一步一步登临巅峰,镇压五域。【本文有点偏黑暗,主角绝不圣母,看起来会很爽,大家可以放心阅读】书友群(欢迎加入穿越之永恒之星书友群,群聊号码:429651909)
  • 人生几何是淡然

    人生几何是淡然

    20世纪的何月凡人一枚,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退休,看看大天朝的名胜古迹,山山水水,这一梦想在55岁退休那年腰斩了。人生开了外挂,从来一次,想要继续前世的梦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过程没有惊心动魄,却是惊魂未定,幸好一路有人陪伴,珍惜眼前,放过以前。
  • 蔓陀萝

    蔓陀萝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哑妻种田

    哑妻种田

    一朝穿越,宋瑶成了山里汉的哑巴小媳妇儿,还给小萝卜头当了后娘。要发家致富,要种田养娃,可家里的一大一小总是闹心的很。“娘子,大夫说,要经常尝试开口,才有利于你张嘴说话”宋瑶听了,乖巧的眨巴了一下眼睛。“娘子认识这两个字么?这两个字叫相公,来,跟我念。”汉子的声音刚落地,耳朵就被人给拧住了,下一秒,他耳畔传来一阵娇俏软糯的声音:“沈安,我是哑巴,不是文盲!!”就在夫妻俩说话的时候,床底下忽然钻出一个小娃娃,伸手扒拉着床,声音萌萌哒的问道:“娘亲,你会说话了咩?”
  • 异世之旅0a

    异世之旅0a

    她本是华国一个平凡,不被厚待的小孩,一场诡异的事件,身体变异,她被卷入到了苍穹世界。传说中的苍穹世界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大陆,在这个世界中充斥着神秘莫测的修士,带着杀戮而来的魔,弥漫着腥风血雨。而她无意中卷入,为天道不容,一朝异世之旅,一代血族如何在乱世中杀戮无数,与天道斗………
  • 萧瑟流光

    萧瑟流光

    小说由女主角耕烟和男朋友陆茗骏山洞探险开始,因为触动了奇异的芙蓉石而被卷入不同的时空。耕烟一心找寻失散的恋人,结识了宽厚善良的少年白矜云,于是卷入了一场武林的腥风血雨。当终于重逢昔日的恋人,却发觉各自的心中已有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