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7100000027

第27章 顺治甲午年至顺治己亥年共六年(3)

贝勒遭风打回,船只损坏,而厦门一时不能急攻。正在烦躁,有为其说者曰:『金门白沙寨,系国姓胞叔鸿逵筑隐之处,积蓄甚多。可统舟师,乘其无备,抢夺其寨;则金门难守,厦门自孤矣』。贝勒大喜,令王进功为帅,督舟师出攻。进功恐泄其谋,传诸将曰:『此去攻打白沙寨,将士各宜用力争先。如得此寨,其中子女玉帛,咸锡尔等;若不用命者,斩』!将士得令,个个欢悦,旧跃上船,扬帆出港。甫到洋中,适遇洪旭领船巡哨,遂相迎敌。又遣快哨飞报成功,功令林顺、杨祥、陈斌、黄昌、陈等、蓝衍、杨祖八镇出援。进功甫与洪旭酣战之间,忽见贼艘齐至,恐被所困,随挥诸船退入泉港。

五月,黄廷等至碣石卫,攻苏利。利据险坚壁,廷因粮匮回师。

六月,成功集文武会议揭阳败绩:以苏茂擅自出兵,不听郭遂第之谏,以致黄胜、林文灿诸军覆没,应以失机论罪当死。苏茂斩首示众,责杜煇戴罪立功,罚黄梧铠甲五百领。擢周全斌为先锋镇,郭遂第(改名为华栋)为后冲镇。拨黄梧入守海澄代王秀奇,出厦门议事。茂因纵施郎,成功侦知,久蓄于怀,欲杀之而无由。今偶有揭阳之失,借此斩之。诸将士不知其故,咸有微言曰:『论茂揭阳之败,无非天意;岂战之罪?虽不从郭遂第之言,其气可以吞敌,何至于死?况茂战功难以枚举,非他人所可比。藩主如此旅行,岂不令人寒心』?成功知众心不服,即令厚殓设灵,养其妻孥。自作祭文,遣礼官陈瑞龙(瑞龙字仁孝,湖广武进士,原铜山参将,官至都督,依成功,卒于厦门)致祭。其文曰:『维永历十年四月望越二十有七日,遣礼官陈瑞龙谨以柔毛牲仪,致祭于统领左先锋镇苏提督之灵曰:王恢非不忠于汉,然误国家之计,虽武帝不能为之赦;马谡非无功于蜀,然违三军之令,虽武侯不能为之改。国有常法,余无私恩,断不敢以私恩而亏国法。今废私恩而行国法,卷言酬之,神其格之。哀哉尚飨』!于是三军始定。

贝勒虽恢复漳、泉诸邑;独海澄一县枕山依海,炮台坚牢,烟墩密布,帆船可援,因是屡攻未得下。多方诱降,而王秀奇等终不受招。忽成功以揭阳失利斩苏茂,而黄梧虽受铠甲之罚,于心终不安,乘其拨守海澄之便,于六月十一日遣心腹将赖玉(玉,平和人,投诚,官至泉州城守游击。甲寅从耿谋王进功,被提标五营所杀)密通总督李率泰,欲献海澄投诚。率泰转启贝勒,贝勒大善,檄提督马得功接应。玉回报梧,梧因说茂之族弟苏明曰:『君知危乎』?明曰:『不知也』。梧曰:『本藩刻薄寡恩:百战之功,毫无厚赏;偶尔失利,悬首竿头。尔兄揭阳之败,实乃天意,今已被杀。尔能保其无事乎』?明曰:『如公所言,将奈何』?梧曰:『我已差人纳款于总督,公若不去,祸必旋至。为今之计,莫若相从投诚,方为上策也』。明曰:『公戏我耶?抑有实事耶』?梧曰:『尔不信,我免冠示尔』。明见梧鬓发果剪,愕然曰:『公毋乃太急乎』?梧曰:『提督差官昨夜到此,我已将印劄缴去,并当面剪两鬓示信。今乘王秀奇往厦之便,约今夜四鼓,马提督到便献城。迟则难于下手矣』。明曰:『果如是,吾当相从。但老母在厦,今若从公投诚,本藩岂肯干休?必然累及老母受刑,明诚千古罪人也』!梧曰:『智者达权,不可守经。公如不决,悔无及矣』。明见梧左右雄壮,似欲相挟状,无奈许之。同梧回署,出其印劄,亦剪两鬓示信。乃诈为巡视城垣,勒兵以待。至五更,城外果报骑兵云集。左先锋镇后协康忠领众督御,被黄梧一刀砍落城下,遂同苏明开门迎降。提督总领旗刘进忠带领骑兵首先入城(进忠,后为潮州镇。甲寅从耿藩,丁巳投诚,磔于京师)分守四门。天曙,梧、明出见提督马得功,功厚礼相待。出令安民,而市肆不惊。飞报贝勒并总督李率泰,泰与贝勒各齎袍帽褂靴,令薙发以待。贝勒以既得海澄,则厦门可图,而收两岛无难事也。率泰亦云:『海澄系成功储蓄粮饷之所,为金、厦门户。今黄梧既弃邪归正而献海澄,足孤其势。不日漳、泉会师,以合攻两岛,易易也』。即将前欲封成功「海澄公」留下之印,会题授黄梧。命下,准授黄梧为「海澄公」,皂旗白钺。七月,设公标五营,驻漳州平海。梧荐「施郎水务精熟,韬略兼优。若欲平海,当用此人」。郎遂改名为「琅」。贝勒与率泰合疏保题施琅为同安副将,寻而擢为总兵。安插苏明于漳平。后以明母在海,调明入京,授精奇尼哈番内大臣。成功亦以明为梧所胁,非明本心,不杀其母,且月给以养之。

当其时,王秀奇之领兵张协,于晚间见黄梧出伏路之兵悉系贴身亲随,而且举动慌张,心甚疑之。遂乘潮落,差快哨往厦密禀王秀奇,说梧情状,患有外变,当速为备。秀奇接禀,业已三鼓,遂袖禀叩辕门,请见成功。功即遣甘煇、林胜、陈斌、陈鹏、黄安、杨祥诸镇,驾快哨飞入海澄,又令洪旭、马信、王秀奇、陈魁、张鸿德、林世用、刘国轩等驾赶缯船接应。甘煇舟师甫至海门,天色微明,见沿海人民奔窜,顿足曰:『事不济矣!海澄必失』。时张协等望圭屿一带航船而入,急招呼相救。煇令拢船,张协下船哭诉,请速救援五都土城。时土城内副将林明与领兵康熊闻海澄有变,坚壁守御。忽见满、汉齐至,进退维谷。忽闻甘煇来援,即开门接应。煇令林胜等分伏要道,令陈斌、陈鹏二镇列阵候敌,令林明、康熊搬运蓄储粮饷下船。既而洪旭大队亦至,议欲乘彼人心未定,进攻夺城。得功见海船如叶,又合土城余党,摇旗呐喊,似欲攻城之状;遂分遣精骑暨枪手据险堵御。旭与煇曰:『土城器械、粮食既已搬尽,咫尺孤寨,守亦无益。不如乘其潮退,督兵出厦门,以图后举』。煇曰:『此论最当。黄梧之谋已久,非陡然献降。徒伤兵卒,无益于事』。遂鸣金收军,下船回厦。得功见海船已去,亦分兵据守隘口,布伏防范。

煇等回厦见成功。功见土城粮饷搬尽,擢林明为右戎旗镇、康熊为左戎旗镇。又遣兵官张光启、兵都事黄璋下狱,以其扶同黄梧瞒借杨琦衣甲器械应点之罪;后又不能善为抚驭,反惊挟他,以致心惶叛去。

七月,成功令黄元、郭华栋二镇领本部将士下铜山,同张进协守。遂大会诸提镇参军商议曰:『本藩正欲刻期北上,争衡吴越,只因海澄一失,遂尔中止。现今贝勒与总督咸提师驻漳,其省城必然空虚,不如乘南风直抵闽安,入取福州。若得福州,则漳、泉下游悉为我有。他若救应,疲于驰驱,是彼劳也。然后假一旅,从中截杀,必自乱矣。未知诸公以为何如』?诸将曰:『藩主神算,非诸将所能及』。即以中提督甘煇为元帅,后提督万礼副之,统杜煇、陈斌、陈魁、林明、巴臣兴、林胜、蓝衍、魏其志、杨富、黄安、刘国轩、杨来嘉、郭义、蔡禄、蔡文等一十五镇,坐配大船四十只、快哨二十只,北上取闽安。煇至湄州,戴捷来迎。煇命捷为引导,进攻闽安。闽安守将见海航云集,不敢迎战而遁。煇得闽安,勒兵报捷。功以前提督黄廷率陈鹏、周全斌等守厦门,释张光启、黄璋仍掌事,洪旭同兄泰守金门,陈煇领熕船二十只泊南山边圭屿,以防海澄舟师之出。亲领王秀奇、林明、张英、萧泗、林雄、黄昭、萧拱宸等往闽安。值中权镇马信自舟山遁回,见成功,陈诉『定海关出水师船五百只合攻。信与阮骏、陈六御、张鸿德等分熕与战,终日未分胜负。是夜二更,南风大发,水师用火船纵焚。阮骏同陈六御、张鸿德咸阵亡焉』。功大痛哭三将勇烈,令优恤其子。即将大队舟师入南台,夺据其桥,进围福州。分诸镇:东守乌龙江,以御泉、漳救援之师;西据洪塘水口,以截延、建上游粮米;北守连江北岭,以遏温、台接应之兵;惟南面近水不为备。拆毁东南隅一带房屋,竖栅,安置炮台,与乌楼相对。日夜攻打,轰声震天。时贝勒与总督之兵在漳州,城果空虚,兵民人等一时为之震动。仅有巡抚宜永贵在内,接闽安已破之报,正欲请兵防范,忽而楼船塞港,兵临城下;与城守副将田胜(河南人,善用标枪)督兵守御。又分一旅出守乌楼,以作犄角。但城大兵寡,乃会绅矜,按家甲,拣选民壮,日夜轮流守御。差人飞递贝勒、总督,回师救援。成功一时骤至,未知虚实,未敢临城。只调各镇安营,深沟树栅,以为久困计。每率众倚梯攻城,即被乌楼横炮击退。功集诸将议曰:『乌楼乃系城中之犄角。不夺乌楼,此城难破。明日必须并力攻夺,方许收军。如退缩者,斩』!是日,炮火不绝,合攻乌楼,楼悉崩坏,兵士生无二三,遂为成功所夺。

城内见乌楼已破,人心愈惶。独有巡抚旗鼓参将张国威请于宜永贵曰:『威观在城诸将,只堪守城。至于田副将独自一人,焉能分身破敌。现有原任布政司周亮工与副将王进(进即王老虎)缘事在狱,宜调此二人出来计议,必有方略,庶其围可解也』。贵曰:『二人乃系钦犯,若纵之出,倘有他变,谁任其咎』?国威曰:『亮工、王进二人,忠心无二,威愿以全家四十三口保其无变』。宜永贵见国威恳切,又当危急之际,即允其请,立召亮工、王进入辕门,许以立功赎罪。二人叩谢而出,致谢国威。威曰:『今日之事,非市私恩。可速登城观敌,用计破之』。亮工与王进忙登南楼。遥望毕,即回覆宜永贵曰:『贼势方锐,未可与敌。虽乌楼被其所夺,料贼一时未敢临城。俟其稍懈,当出奇兵破之』。宜永贵曰:『何谓奇兵』?亮工曰:『遍观城外,营垒相连,难以骤破。独东南近水一角略尔疏防,可令王进带骑兵三百人、步卒一千五百人,偷过鼓山后,转出六通桥,冲杀南台,焚其船只。再令田胜领骑兵一百五十人、步兵五百人,伏南门;李武领骑兵一百五十人、步兵五百人,伏西门。遥观王进出兵,二处起伏冲杀。其余兵民守城者,悉令呐喊助威。破之必矣』。遂戒严防守。

八月,贝勒知成功犯福州,与李率泰相议:一面拨梅勒章京阿格商统领骁骑救援福州,一面遣提督马得功带兵由云霄八尺门渡江袭取铜山,傚击魏救韩之法。

十六夜三更,宜永贵依亮工之计,令兵衔枚、马摘铃,开水部门而出。王进领兵从鼓山后绕转,天色微明,鸣螺喊杀。城上见王进兵出,遂发大炮,大声呐喊。西南二处,伏兵齐起。成功诸营不知兵从何处来,一时不及列阵,各慌忙奔窜,相争下船,乘潮而去。杀伤溺水,死者不计其数;旗帜器械,弃满山海。是日围解。成功出劄闽安,度势踞险,筑炮台围寨,并罗星塔亦筑土城,令诸镇轮流守御。功将大队舟师,移屯螺口江、定海凤埔。

九月初六日,马得功领兵至八尺门,排渡攻铜山。张进侦知,遣黄元、郭华栋统众来敌。得功屡挥军欲渡,悉被华栋等踞险攻击,死伤甚众。得功见其有备,遂抽师回。郭华栋报捷于成功。

十月,成功修表,遣太监刘九皋同内司镇中营副将江王振,航海从粤东龙门间道见永历,请会师恢复。擢右提督王秀奇为五军总督、中权镇马信为右提督。礼官陈宝钥(官至山东青登莱道)假托修茸船只,密载眷口,入泉州港投诚;以黄开泰为礼官(泰,丙戌举人。投诚,官至囗囗道)。原兵部侍郎王忠孝荐举同安殉难陈鼎之子陈永华有经济之才,成功用为参军。

十二月,成功督诸舟师犯罗源、宁德等县。诸将飞报贝勒,贝勒令阿格商、巴都、柯如良等率骑兵往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穷是病

    穷是病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一旦染上,便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也是必死无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归人途

    归人途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迈出了向着深渊的脚步,从此无法回头......
  • 彼年豆蔻

    彼年豆蔻

    大学亲密的同窗好友反目成仇,昔日温情的恋人误会重重,相濡以沫的亲人历经坎坷,最潦倒的时候带着家人远赴法国,艰难的开始新的生活;亲情,爱情,友情,当这三者同时摆在眼前的时候,到底该如何抉择?
  • 溪风絮语

    溪风絮语

    马慧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发现了美的挣扎,并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文学作品。遮住作者的名字,不管她的身份,读者仍喜欢她的作品,这就是一个作家。
  • 席先生又真香了

    席先生又真香了

    涅槃重活一世的韩叶书,只想在娱乐圈里发光发热,不曾料想过会跌入京都席家大少编织的温柔陷阱里。婚礼前夕,席家大少凭空多了个私生子出来,浇灭了韩叶书那颗炽热的心。黑色夜幕里,少女泪眼摩挲指控着男人的罪行,心脏撕裂般的痛让她看清了这个男人的真实面目。“我把一颗赤忱的心交给你,换来的是你无情的践踏。”“席琂啊,终究是我错了,错在将你放到了心上。”“我怎么能奢望你会真心待我呢,还是怪我太天真了,赵可卿果真没骗我,呵……”“自此,你我一刀两断,再无瓜葛!”少女踉跄离去的影子被昏暗的灯光所拉长,倒映在男人通红的瞳孔里,徒留一脸死寂。他终究还是伤了她的心,他终究也弄丢了她……四年后,知名歌手Clover携新专辑高调归国,据说,Clover的样貌像极了SY集团总裁已逝的妻子,听到传闻的Clover像是听到了个好笑的笑话,调侃道,“哦?那还真是有缘。”(重生1v1短文,女主重生)
  • 快穿秘籍之男神请矝持

    快穿秘籍之男神请矝持

    【1v1】苏乐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身为一个野生快穿者,她一直都以赚取魂晶为己任,进行各种任务。直到某一次,她遇到了某个崩坏男主。苏乐:“系统,老子的刀呢?!”系统瑟瑟发抖:“宿主,那个是男主不能砍!”苏乐:“呵呵,挡老子赚魂晶者,咔咔咔。”某男主微笑:“我把我的魂晶都给你,你跟我回家可好?”苏乐:“……”这个得考虑考虑……
  • 一身侠骨

    一身侠骨

    英雄仗剑天涯路,不知女儿柔情心。公元911年,自唐王朝灭亡以后,华夏大地陷入乱世纷争。出世少年,身世迷离;黄衣少女,恩爱情仇;乱世豪杰,谁与争锋。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幻想江湖!(作者萌新,不周之处望海涵)
  • 小门嫡妻

    小门嫡妻

    遭逢巨变,母女三人被赶出家门。偶发善心,山穷水尽之时却伸出援手。险恶梦境,让原本懦弱的她坚强起来。柔弱母亲扛起养家重担,可心性坚强的她如何肯让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家破人亡?京城五年,母亲竟与“已死亡”的父亲再次相遇。身处高位,为了能让爱人重回身边,他毅然用军功换来诰命圣旨。孰料,这一纸诰命圣旨并未换回家人团聚的喜悦,只招来了各路亲戚的垂涎觊觎。放了剧毒的媳妇儿茶、放了绝育散的特色点心……她都一一化解。为了保卫母亲的婚姻,她殚心竭虑。可,当幼妹卷入皇家争斗,幸福的路上遇上皇权阻碍,坚强的她只得以已婚事和未来来换幼妹安宁。人心易变,可她那颗爱护家人之心永不变。当她拿起那救人亦能杀人的银针,为了家人她能遇佛杀佛,遇鬼杀鬼。
  • 姑父

    姑父

    我在浙江大学读书的第二年,刚开学不久,就收到父亲的信,照例是聊天,“你妈开始练剑——气功不做了,说是怕走火入魔,天天早上看她拿一支剑出门,我叫她‘亚马孙女战士’。”我笑了。在信的末尾父亲提到,“昨天姑妈来信,你姑父死了。”后面还有一句是说姑父死因的……我甚至不待看完后一句话,立刻把信纸往腿上一搁,为姑妈一家大大地松了口气。我只见过姑父三次。第一次是一九七三年,我十三岁,读小学六年级。那天我正和同院的月兰陶玲在我们住的那排平房前跳皮筋,突然见到有人站在我家门前朝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