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5400000038

第38章

又问至中求第五番问答。问空当于何求者。明此无分别空理微妙悬绝行人欲求当于何求。净名即答当于六十二见中求。譬如有人迷南为北。不可离北终须还就所迷北处而求南也。悟时还是所迷北处。而见于南。今众生未悟即菩提为烦恼。故有六十二见之烦恼。若悟即烦恼为菩提。六十二见所计烦恼之处即是菩提真空常寂之净土也。今明六十二见虽复众多原其根本不出二见。从二出四历三世阴即六十二也。故法华云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凡夫四教即有五种有无四见。一凡夫四见出六十二。如向所说。二三藏四门未悟取着即是四见如大论明。若入毗昙即堕有中。空门昆勒门等皆各堕见。三通教四门若未得真执此四句即是四见。如大论云般若如大火炎四边不可取。中论观法品亦有此说。四别教四门如大经云。乳譬佛性四句。若未见佛性执此四句即是四见。五圆教四门若未见性执此四句亦成四见。故思益云实语是虚语生语见。故大经云自此已前皆名邪见。以此四教历三世阴及二无我。亦皆各出六十二见。有人言大集有此分别未得讨文。所以出此五种六十二见。为成净名所答。故言当于六十二见中求。若从凡夫六十二见藏通四见中求得但空。即见同居有余。若从别圆四见等求得见果报土。若于圆教四见等求至离一切见清净净禅即见寂光。如迷南谓北从迷处求即得见本。今欲求理只约见中而求即得无分别空入常寂光。故答言当于六十二见中求

又问至中求第六番问答。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者。此明诸见颠倒本来不实。依何处起而求诸见。净名即答当于诸佛解脱中求。何者诸佛解脱即是中道自性清净心。不为烦恼所染。本非缚脱不染而染难可了知。即是众生迷真性解脱故起六十二见。有缚有脱。此见非余处起。即是迷于真性解脱而起。今欲求此迷情诸见者。当于诸佛真性解脱中求。则知六十二见所起之源也。如欲求冰不得离水

又问至中求第七番问答。若求六十二见从诸佛真性解脱中求者。诸佛果地三德解脱复从何求。净名即答众生心行中求。上文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今观众生心行入本性清净智。穷众生心源者即显诸佛解脱之果。华严云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故般舟三昧云诸佛从心得解脱。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色。有解此者成大道。故净名劝于众生心行中求。如劝求水不得离冰。问求真性解脱亦得实慧及方便不。答众生心性即是真性痴爱即是实慧。诸行不善即是方便。具如玄义十二因缘三种非道通达不思议三种解脱佛道。若见众生心净即佛土净者。即于众生心行见佛三种法身解脱不纵不横。如世伊字。所以至极法身离身无土离土无身。身土理同而名有异。如天帝释有多种名。解脱亦尔。或名毗卢遮那或名常寂光土。故净名空室表诸佛国空。唯置一床以疾而卧表三德解脱。若见室空即见以疾卧床。若见以疾卧床即见室空。若见众生心空即见诸佛国空。即心行中求得三解脱。故净名因答佛国即相仍答诸佛解脱。则还扶成佛说不思议解脱之旨趣。显佛国之宗致也。助佛扬化正意在此。下室内五品虽多有所明结撮旨归。终从此出

又仁所问下二答无侍者。即表性净永无爱见。故言无侍如世人侍侍于两边驱驰使役。种种之侍正表此也。文为二。一正答二释出。一正答云一切众魔外道皆吾侍也。此之答意。大士本以魔外为侍今空室无侍。表常寂光无有爱见即无魔外故无侍也。而有侍义者若应三土有爱见众生。即是魔外。净名转用即为佛事利益众生。即是侍义。若三土爱见众生即空无所有者是无侍义。而净名为三土皆有爱见众生。故现居诸土即有侍也。若同居秽土即有波旬眷属及属爱众生是右面侍。六师九十六种及属见众生是左面侍。所以然者净名同居秽土现种种身于爱不舍。或作魔王调其眷属以为佛事于见不动。或作外道回邪入正调其眷属以为佛事。此即用爱见所成众生为侍。现同居净土亦然。但无恶魔外。若有余土见爱者二乘通教菩萨生彼有禅定智慧。禅定是爱性智慧是见性。犹是爱见宿业罪垢故不见如来清净之土。净名应生同其爱见。调伏教化使为佛事即是侍也。若别圆菩萨虽有福慧未见佛性未断无明。即是无为爱见所成犹是魔外。其变易土虽无天魔而有乐生死魔以染涅槃即是爱。爱故则有变易果报即是魔也。虽无真谛理外外道而有中道理外外道。大士于爱不舍于见不动而化度之。即以此为侍。若果报土始从初住虽见实谛圆断法界见思。但未能尽。乃至法云犹有细微爱见。故为无我轮惑所缚。余一品死魔在。净名为此现生其土。调此爱见所成菩萨以为眷属。即是皆吾侍也。若究竟寂光诸业所感依报永尽。故言空无所有永无爱见所感正报。故言无侍。空室无侍远表此也

所以至不动二释如同居土以爱见魔外为侍者。三土爱见所成众生亦皆名侍。若爱见即空不舍不动即是无侍。即空而有爱见众生。净名不滞不舍不动而调伏之。令具一切佛法。即有侍义。寂光永无爱见。即无魔外故无侍也

文殊下三文殊问疾相有三番问答。一问疾体相二问疾用三问成疾之法。初问言所疾为何等相即问疾体相。所以问者。既言法身众患永断。因于大悲现斯疾者。悲即疾体。有何等相。若有定相则能利益。若无定相岂能有用。净名答言我病无形不可见。此明法身本来无疾。大悲善根而现此疾。无缘大悲无有处所。岂有形相。若众生缘法缘有所依倚可辨其相。同体大悲无缘无念岂有可见。如磁石吸铁。如凡夫身患尚无相貌。况法身无缘而有可见。故答言我病无形不可见。即是答疾体也

又问至如幻故二问疾用。所以问疾用者。应身权疾即是病用。进退二种与何法合。为与金刚身合为与智慧心合。若与身合法身应有其疾。若与心合力无畏等心应有苦。此约进合义问也。所以约金刚为色智慧为心者出大经。佛答师子吼也。若与众生身合众生身实有疾。应身应实有疾。若与众生心合众生心有实苦应心应有实苦。此约退合义问也。若不与金刚身智慧心合。云何名法身起应从大悲生。若不与众生身心合者。云何而言应同其疾。净名答言非身合身相离故。如凡夫病现见不与身心而合推假名身不见实疾。但有名字。名字不论合与不合。身相离故求实不得。故病不与身合。亦非心合。心如幻故。念念不住。岂况应身权疾而与金刚身合。身相离故。而与智慧心合。心如幻故但有名字。譬如明镜一切色像现于镜内。此像不与镜合。何以故镜形圆满像应随圆。若不圆满当知其像不与镜合。亦不与形合。何以故。外是实形此像不实。不实之形岂与实合。虽不与镜合因镜像现。虽不与形合形对像生。此病亦尔。不与金刚身智慧心合。何以故金刚身相离智慧心如幻性无疾故。亦不与凡夫身心合。何以故。凡夫身离病相不住。心如幻化病亦何在。凡夫实病此病权现。虽不与法身及凡夫合。因大悲起而有实病也。故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现有三土之疾。故以镜为喻也

又问至我病三问成病法。所以问者。夫病约身。身有四大如四毒蛇更相残害。大论明四蛇相逐恒相残害。一大不调百一病恼。故文云菩萨为众生故有生死。有生死则有病。何以故。以其应受此毒蛇身即有四大。今现身有疾何大病耶。净名答言非地大若地是病土石林木亦应是病。若此等非病云何得言地大是病。水火风大亦复如是。外四大既非内亦应尔。复次若四大是病有此四大即应是病。何得或有或无。若无病时应无四大。虽有四大有无病时。当知病非四大亦不离四大者只约此身得论有病。譬如因的则有箭中。岂离四大而别论病。故言不离地大。净名亦尔。虽同实疾何必顿同为病苦耶。故言非四大也。不离者净名为此实疾。是故应同应疾之由良为实疾。故言不离不即不离以论权病。又非地大者如请观音言。地无坚性水性不住火从缘生风性无碍。一一皆入如实之际。四大实际即非病也。故言非四大。不离者众生不了四大如实故起诸病。是以应身同四大病故说不离。故净名云以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者。众生四大所成应同亦现四大所成。四大即是成病之法。今遍约三土。若三土有疾净名则有此大悲。疾体无形相犹如虚空。虽复应同不与三土身心而合。成疾之法本由大悲何关四大。亦不离四大故三土生现此权疾也。故云是故我病。乃至法云金刚心亦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下第二问因中实疾。所以次问者上来权疾。当何所因为同实病。以有实病方便同事。而为治之。云何为实疾众生说法。如何慰喻实疾菩萨。文为二。一为信行人问二为法行人问。所以然者初问云何慰喻。净名答以三教。慰喻即为信行人。从问云何调伏。净名答用三观调伏。即为法行人。信行必藉外缘恒为说法。指示分明方乃得悟。即是钝根。法行不专藉外缘少有所闻。能观行入道即是利根。亦未必定尔。但信法二行互有钝利根性不同。文殊为此以兴两问。复次众生累劫有须闻法有自进行。故问慰喻调伏意在请出三教三观。若将三教成上室外经者。即用通教慰喻从假入空观调伏。成上为国王长者说法。弹呵有为缘集。若别教慰喻从空入假观调伏。成上弹呵十弟子无为缘集。若圆教慰喻空假一心三观调伏。成上弹呵菩萨自体缘集。若将成下文者上已明问权疾。为不思议品作本。今问实疾。若通教慰喻从假入空调伏为观众生品作本。若别教慰喻从空入假调伏为佛道品作本。若圆教慰喻中道正观调伏为入不二法门香积二品作本。而不取三藏教者此摩诃衍义也。未入室明四教者为折伏弹呵凡夫着乐故也。今入室明三教三观。正为摄受如前分别。故知此经一部明四教三观。其文分明望前望后句义相当。与一家用四教三观孱同。故前于玄义具明四教三观意在此也。略判竟。今初文殊问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者。即是请出慰喻教门

维摩下二净名答文为四。三即三教慰喻四结成。今明三教但慰喻菩萨不取二乘以无慈永入涅槃。故今以藏通共成一教慰喻。界内有为见思疾未断。菩萨有分段因果实疾。故须三藏助通大乘而慰喻也。亦得兼用别圆慰喻。若说别者正为慰喻有无为缘集菩萨。其有无知变易因果实疾故用别教而慰喻也。若说圆者正为慰喻有自体缘集菩萨。其有自体因果实疾故用圆教而慰喻也。今先明用藏助通慰喻者。劝令从假入空观修一切智慧眼也。文为二。一从果假入空二从因假入空果。是五阴妄惑之身由三假有故名果假。即是苦谛四行中无常为初。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者。若声闻观身无常起于厌离舍远生死。菩萨不尔。观身无常若折若体为破常倒不说厌离破二乘心。虽知无常念念磨灭未度众生。未具佛法终不舍离。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声闻观苦乐求涅槃。菩萨不尔。若折若体解苦无苦。为破计乐颠倒。众生未度未具佛法。终不入于无余涅槃。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声闻观身无我证灭无慈不度众生。菩萨不尔。若折若体观我假入无我。为破计我十六知见颠倒。不取众生毕竟空相。故能为众生说于如是无我之法而教导之。说身空寂而不说毕竟寂灭。声闻法入真堕于寂灭。菩萨不尔。若折若体入假实二空而知中理。不以偏真为究竟也。是则虽复从假入空。欲为入中而作哢胤不舍群品。故为声闻观苦有异。意在此也

说悔至过去二明慰喻令观因假入空。因即集谛。结业并是苦因。二乘为涅槃但急断结不忏宿罪。身子罪故不见净土。意在此也。菩萨达烦恼性不忩忩断结急取涅槃。但以忏悔为先。净诸功德故螺髻见净意在此也。此正明观因假入空。若但观果假入空非不离四住之惑。而往罪不除则障法门化他功德。菩萨为度众生必须除罪。若无怨对即可受化。故菩萨戒以杀为初。声闻戒以非梵行为初意在此也。今明菩萨修从假入空忏过去罪。故言说悔先罪。若毗昙明三世有罪从未来至现在入过去。得绳系属行人。若成论明二世无罪但随心现在。今菩萨观无生忏尚无三世。何况罪入过去及在现在。但过去颠倒妄造诸罪。若知我心自空罪福无主。如此忏时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体假入空破昔妄造。故言说悔先罪三世空故不入过去

以已下二明用别教慰喻无为缘集。菩萨自有恒沙别惑因果实疾令从空入假。观破无知得道种智法眼。见机入假化物。文为五。一慰喻劝起悲心二劝发愿饶益三劝修福慧四劝生勇健心五劝精进不退。若具此五即入假观成能利一切。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初明劝起悲心。何者二乘无悲沈空受乐。菩萨出假须起大悲。问菩萨自己有疾可得愍彼己既无疾何得以己愍彼。又别教虽有无明尘沙与分段异。何得以己愍彼。答此有二解。一菩萨断四住时但有无明及习即生是念。我今无明之疾尚尔。况众生具缚何能受界内重苦。是则以己之轻当愍于重。故须出假。又假无明疾轻四住疾重岂得以轻愍重

同类推荐
  • 太上混元真录

    太上混元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经

    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ystem of Economical Contradictions

    System of Economical Contradic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华三昧经

    法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快穿之传说中的恶毒女配

    快穿之传说中的恶毒女配

    我是自愿拯救小说悲惨男配并包办男配婚姻的,不是系统逼的。我发四。
  • 生化末日之孤魂

    生化末日之孤魂

    一个微不足道的宅男,在充满了暴力与人性扭曲的末世求生,一个吃人的世界哪里来的正义?作为一个小人物,坚持本心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末世!
  • 邪王宠妻无下限:王妃有毒

    邪王宠妻无下限:王妃有毒

    云舞依,因家中势力组织火拼,一朝穿越,竟成为丞相府人尽皆知的废柴小姐。寒王府内,一记眼神淡漠疏离,引起寒王兴味,却因此惨遭追杀。生在阴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异世大陆,逆境蜕变,破镜重生,与君共征异界,弹指江山,睥睨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未来,相信而看见:马云的商业管理智慧

    未来,相信而看见:马云的商业管理智慧

    50年人生经验,20年创业精髓,全书结合马云的传奇经历,首次毫无保留地深刻剖析人生的各个环节,讲述成就事业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全书文笔诚恳真挚,朴实无华,往往寥寥数语就让你豁然开朗,直达成功的本质。书中涵盖马云的经营智慧、领导智慧、管理智慧、战略智慧、生活智慧等方面,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恍如与马云倾心面谈。
  • 与我何关

    与我何关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事情的背后有很多出于预料的真相,不为人所知.
  • 帝邪皇主

    帝邪皇主

    夏霄,一个小村落里的普通男孩,修炼,众人眼中的废物,但当他真正的想起来,众生修行皆是废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卡拉玛佐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