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5400000039

第39章

当识宿世无数劫苦。以往昔苦愍于一切。如布衣登极知人苦乐。当念饶益一切众生。二明慰喻劝发。弘誓当念即是从悲起誓。念欲饶益一切众生。即是入假胜缘忆所修福念于净命。三明慰喻令修福智。入空则无福无命。此是入假修其万行如空中种树。修福即福德庄严。净命即智慧庄严。如大论明四种五种正命皆是其事。若无正见慧命皆邪。何能愍彼勿生忧恼。四慰喻劝生勇健心。闻生死无量劫意而有勇。首楞严心乃能入假化众生也。若怖畏忧恼或退堕二地。故言勿生忧恼当起精进。五慰喻劝修精进。有疾菩萨若欲入假必须精进不得休息。未具佛法不应取证。又方欲荷负不应疲怠。此即从空入假利益一切。若言空无所有不修精进即退堕二地。岂能从空入假利益一切。当作医王疗治众病。三明用圆教慰喻。有自体缘集实疾菩萨令修空假一心三观得一切种智佛眼。若诸方便教此非大医不名为王。圆教发心作佛三谛圆观。若开佛知见是大医王。能圆集法药治法界病。故言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自疾他疾皆究竟愈。此慰喻文具明四教三观意。略而文未显。至下三观释文方具足显

菩萨至欢喜四结成。即是劝三教慰喻三种实疾菩萨。若依教断三种缘缚脱三一土因果患累者。即各欢喜也

维摩经略疏卷第二十二

问疾品之三

文殊师利言下二为实疾菩萨问调伏观法。又为二。一文殊问二净名答。问意如前明为于法行。亦通为二行互相资发。故问也

维摩下二净名答正约三观调伏。何者三观破三惑。即是修三智三眼调伏界内通别圆三种实疾。亦是调伏三土因果之实疾也。文为三。初约从假入空调伏界内见思之疾。二从以无所受去明从空入假调伏无知之疾。三从有疾菩萨自念去明中道正观调伏无明实疾。三观之义具如玄文。今更略明三观之相。三藏既不见真不须论也。通教三观但约二谛只成二观无第三观。非今答意。今但约别圆以简三观则有三种。一别相二通相三一心。一别相者历别观三谛。从假入空但得观真。尚不观俗岂得观中。从空入假但得观俗亦未观中。若入中道方得双照。玄义已具。二通相者则异于此。从假入空非但俗空。真中亦空。从空入假非但俗假真中亦然。若入中道非但知中是中。俗真亦中。是则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但以一观当名解心皆通。虽然此是信解虚通。就观除疾不无前后。三一心者知一念心不可得不可说。而能圆观三谛。即此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玄义已具。此三三观初别相的在别教。通相一心的属圆教。今室内六品正是通相或用一心。何以知然。初从假入空观云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此似空于中道。又观众生品从假入空彻观三谛。入文方见。问此两三观既并是圆。何以为两。答通相约通。论圆恐是方等带方便圆。不同法华。今明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即是修一切智慧眼。文为三。一入众生假空二入实法假空三入平等假空。初假者一往经文似如析假。何者初破我想及众生想是众生空。次当起法想是别修法空。此乖镜像拳指之喻。今明不尔。此别有意。若声闻人但求自度。总相破人即破法空。菩萨为化众生。总相别相。若总相但体三假皆如幻化。别相入空。须前分别众生实法平等无谬然后入空。何以故。菩萨集法药须细分别为分别药病作方便也。是以大论释菩萨用道种慧入空。遍分别诸道方入空也。故此经虽前观众生入空而犹须更起法想。下文云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若言但以名字者即是如幻如化体假入空意也。初明众生空文为三。一正明破众生假入空即是约因破果。二释是约果破因。三结。初文者前世妄想即无明与行能感今世识等五果。若有此果即有病也。虚妄之因不实果报理然虚假。是中无我故言谁受此文亦不的判析体。今望下文义推多用体假

所以至生着二释即是以果破因果。即是此身。四大无主无主故即无我。破四大如前约请观音明。言以果破因者经重释云。又此病者皆由着我。由迷此果计我即痴顺我即贪违即生嗔。即爱取有故有未来生死。众苦不断。若知无主则不计我起爱取有。故言以果破因

既知至生想三结成。若知妄计是病本者即除我想及众生想。若我人想灭则十六知见及六十二见一切属见烦恼皆灭。即是须陀洹智断是菩萨无生法忍

当起下二明法空文为三。一先分别法二破除三释。初文者菩萨为利众生先分别法相方入空也。故大论云先用法智分别诸法。次用涅槃智所以入众生空竟更起法想分别诸法。然后体法入空者。如身子利根入见道竟即能断结成罗汉果。停留七日为作随佛转法轮将。须在学地遍知学人所行之法方证罗汉。今菩萨欲观法假入空须先起法想。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者。即先分别众因缘法。所谓过去二因成今五果。阴入界法成假名身。亦是十法界法。何以知然。众生身具六道后破涅槃即破四种行人计涅槃也。起唯法起者阴入界生唯是法生。是中无我使起使灭。又解起唯法起者六道因果法起也。灭唯法灭者四种圣人得二涅槃即是三界因果法灭也。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者色不知心心不知色。入界皆尔各不相知。所以然者诸法无性无知者见者。以何而知。起时不言我起者。前言不知是各不相知。今言诸法无性互不知起。虽有法起无自他性。虚假不实灭时不言我。灭义亦如是

彼有疾至涅槃等二明破除法想。为灭法想者知法想颠倒是其大患。无法而生法想即是颠倒。此即体如幻化。不同数人法想即痴违顺即贪恚。因有十使九十八使善恶业起即有分段因果实疾。故言即是大患。乃至计有四人涅槃皆是大患。我应离之者离此颠倒二边法想。此有二义。一知所分别法皆如幻化得离法想。二知由心则有分别。若体内心随理三假所成不自他等。玄义已明从假入空。四十八番破见即无有无等四见法想。又用九百七十二番破思。即三界思惟法想究竟尽也。是为斯陀含乃至阿罗汉智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即是体法假入空。云何为离离我我所者。内心法想为我计十法界为所。若体内心能起法想颠倒幻化不自他等。如前破者即是离我。若体十界幻化虚假不自他等即是离所。云何离我我所等者。前约离能观我为内所观我为外名不念二法。此中即生死界内为内涅槃界外为外。名不念二法。若二边皆空名为平等。即是体假入法空。谓我等涅槃等者如前所明。能起法想之心为我。此我即空涅槃为所。所亦即空。空理无二即是等也。亦应云生死为所涅槃尚空况生死法

所以至定性三释我及涅槃是二皆空者。即是从体二边法假以入空也。又重释言但以名字故。空二法无决定性者此中正显体法假空。正意在此故前判此初观是衍体空。以名字空无决定性。即是生死涅槃相待故有名字。无定生死涅槃之法。四句研核。若不可得而说二法者但有名字无决定性

得是至亦空三明平等空。即是体平等假以入空。言平等者生死有为涅槃无为。二法相异故不等也。今二法皆空无二相异即名平等。若存平等非平等空也。如存生法非生法空。得是平等唯有空病等者。即是体平等假以入空也。所以平等是假者待不平等故有平等。即相待假。四句捡核。若不可得但有名字名字即空。即是体平等假空空病亦空。问此违璎珞彼明从空入假方是平等。何以初观言平等空。答利根菩萨若不得生死知涅槃亦空。能悬破滞空之病名平等空。此有二种。通教入空未发真智妄计涅槃生戏论者。此如大论破第一义空。引毗昙有缘无为生使。知空病亦空即无空病。见第一义是通教意。别圆不尔。若见偏真起染著者不能入假。如住化城故名空病。知空亦空即见中道。复次若言我等即生死空涅槃等即真谛空空病亦空即是妄计中道病空往。望文意谓如此。此观既是通相入空非但假空真中亦空。初观虽尔位行终在从假入空。岂知中空。无明即断类如声闻在方便道未入正位。虽虚心破空实未见谛。细寻此意与前初番慰喻意同

是有疾下二约从空入假以明调伏。此观正调界内外无知实疾亦名平等观。即是修道种智法眼此。正为佛道品作本。以无所受即是仍上空观已断界内诸受。所以受此诸受者为化爱见众生也。出假有三。一从念处相似空出。何者菩萨化物心重自行则轻故。慈悲重者不务断结。从相似空即便出假。见思未断故言有疾。二从见谛终不退转即便出假。思惑未尽即是有疾。三断见思尽方乃出假。通教齐此。此乃无三界正疾犹有习气无知。亦是有疾。若别教入无量四谛尘沙之假故名入假。但别圆皆有入假之观。今取通教断分段尽正是别教出假之位。故借通显非用通也。但通教别惑见思无明犹自未除。故于别圆犹是界外具足有疾。前明入空既体三假今明入假还入三假。上第二别教入假慰喻经文具五。今第二观调伏文亦具五。虽不次第大意孱同。文具五者一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此是神根利者堪出假也。二未具佛法不应灭受取证者。是大精进能为众生集佛法也。三设身有苦当起悲心即是大悲。四我既调伏亦当调彼即是弘誓。五能调伏慧利即勇健心。初解以无所受而受诸受。若念处暖顶方便伏见名无所受。若见谛一受不退常寂然。不受六十二见名无所受。断见思已位齐罗汉。故法华云于诸法不受皆成阿罗汉。智断是菩萨无生。即是真无所受若于界外犹名为受。不妨三界见思已断随分得名真无所受。大品明不受有五。谓受不受不受亦不受。乃至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前四破我即是不受生死得入涅槃。后一不受涅槃即能入假。菩萨慈悲应须拔济。云何不受而受涅槃。应须入假受其诸受。故云众生病则我病也。众生若离见思诸受我亦离之。故言众生病愈我病则愈。为是义故以无所受而受诸受。受总有三。一凡夫受二二乘受三菩萨受。一凡夫受属爱属见。爱见各有善恶。属爱恶受者即是魔罗乐生死。起三毒十使谤于方等五逆四重十恶三涂。此等诸受菩萨以无所受受此诸恶。如调达婆薮受重罪业地狱受苦。乃至受诸饿鬼畜生等苦。属爱善受者受从爱烦恼起十善十二门禅修罗人天果报。方便附近而化导之。属见受者亦有二种。一因见造恶如尼揵见。二因见造善即梵志见菩萨。实非九十六种而愍此属见众生受善恶见。和光不同尘而化度之。二明受二乘受者。即藏通二乘一三藏四门受一见有得道如毗昙。菩萨入空知生生不可说。岂有生灭有之可受。为应以此门而得度者而受此受。说法造论悉檀利生。二受空门者如成论明见空得道。菩萨久知生生不可说。岂有折生法二空乃至灭三心涅槃之可受也。为接此门而入道者受之作论悉檀利生。受亦有亦无门如昆勒论。受非有非无门如为车匿说离有无。二受通教二乘者此约十喻以明四门。如中论观法品明。故大论叹般若云。般若如火炎四边不可取。菩萨从假入空久知不生生不可受不可说。但为众生有此四门根性。而入假受之说法造论。四悉教化二乘人也。三明菩萨受者菩萨从假入空知四不可说不受四教大乘。为有四种大乘根性从空入假而受四教一十六门。化四根性用四悉檀说法造论而度脱之。问若入假受圆教四门者何须第三观。答观此经意必须用通相入假释也

未具至取证也二明精进能具佛法。利根菩萨从空入假。虽能以无所受而受诸受。如空中种树。若无大精进力即不能于诸受中成就一切佛法。犹如懒人虽得作器无所成辨。若大精进如大施太子空其大海。如华严明。七地欲沈空诸佛所不许劝发起其大精进力故菩萨入假。未具佛法当勤精进不应灭受取证。今明具佛法者还约三种受其一切法。一约凡夫者即约属爱见受也。属爱恶受已如前列。受此诸受具修一切法。菩萨于诸不善受知病识药。知病即知苦集识药即知道灭。知四不可说而通四种四谛。即是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此不善道即如来种用四悉檀自行化他。此具如佛道品(云云)。次约属爱善受。具足佛法者亦如前列。于此善受能知天文地理韦陀书史五明六艺。轮王十善五通神仙之论释提桓因种种善论诸梵天王说出欲论无不皆知。又于此法知四不可说等例前恶中。次明受属见恶受善受。以邪相入正法修一切佛法亦如是。二明受二乘具一切佛法。即藏通四门皆知四不可说例前恶中。三明受菩萨受具一切佛法。四教菩萨如前说。菩萨知四不可说入假利生。三藏菩萨有门生灭四谛起四弘誓愿。阿僧祇劫行六度行具一切法。而于生灭四谛通达三种四谛自利利他。余三门亦如是。通别圆一十二门亦如是。若受凡夫受未具佛法不得灭之取证。乃至菩萨受亦如是。华严呵七地沈空意当在此。璎珞云等觉地无量百千万劫入重玄门修凡夫事。即是未灭凡夫受而取证也。凡夫受尚尔。二乘菩萨受未具佛法岂得灭而取证

设身至大悲心三明入假起悲。入假精进具学佛法本为化他。若大悲心少则精进心羸。故须加修悲心。设身有苦者。若是念处等出假伏惑未断。若入生死苦来逼身或生退悔。若断结见真或自存己。乐欲入涅槃放舍精进。故劝愍恶趣。无量劫来不识真正沉沦苦海。今得念处暖顶知空。苦尚难忍何况彼耶。乃至见谛出假。今有思惟。苦犹难忍况具缚恶趣。乃至断见思尽出假。今止有习。苦犹难忍况三界凡夫。如是念时大悲节节增长。甘心受苦。荷负众生出假精进。具如前释。以已之疾愍于彼疾此意同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作者以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的发展及组织间关系为逻辑主线,运用调查、文献、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城市开展体育休闲活动、提高体育休闲品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有选择性的探寻。书中对英、美、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重点介绍,对发达国家的体育休闲架构和运作方式也做了介绍。作者以杭州为主要调查对象,以点带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的现状,在中外比较的基础上,参照借用生活质量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和善治理论,比较全面和深入地审视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如何才能促进体育休闲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做出八点结论性意见并提出四点对策性建议。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神秘人类的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神秘人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包括《太空环游的故事》、《星球纵览的故事》、《海底探险的故事》、《岛上猎奇的故事》、《科学传奇的故事》、《奇异幻想的故事》、《神秘人类的故事》、《远古寻踪的故事》、《机器大战的故事》和《古堡秘影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 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作品近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 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 虚实之末

    虚实之末

    睁开眼,我迷茫的看着世界,踉踉跄跄的走出实验舱,你是第一个让我感受到温暖的人,背叛全人类的意愿,只愿换取我的一丝情绪,你是第一个守护在我面前的人,你总是告诉我,除非生命受到伤害,否则不要随便伤人,儿时对这话懵懵懂懂,长大后,才知道这句话的代价,是什么……,人类啊,如此渺小,可是却是如此贪婪,我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世界,努力挽留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可他们却一一消失破碎,原以为最大的敌人在外部,可是最终却发现那些曾经仰望自己的人类,竟然比敌人更可怕,我无奈的讽笑,可是我却并不恨他们,因为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这份存在于虚实之间的力量……
  • 神佛纪实录

    神佛纪实录

    见天地,见内心,战神佛,斩妖魔,一切从心而生,由缘而起,你我相遇,即是命中注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诗纪匡谬

    诗纪匡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

    《柏林童年》是德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本雅明重新审视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散文集。1900年前后,作者经历的柏林都市生活景象,那天马行空般的记忆碎片,插图般美丽的画面感,如散落一地的珍珠,在暗夜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西方评论家将其誉为“我们时代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
  • 独宠一人:冷情总裁缠上身

    独宠一人:冷情总裁缠上身

    为了逃命,她意外进了他的房间,更是用刀威胁他,本以为安全了,却不料是进入另一个狼窝!
  • 末日下的怪物

    末日下的怪物

    一场流星雨,使得全世界陷入了末日危机当中!无数的丧尸,各种的变异生物,人类是否还能存活下去?!而我,一个怪物又该如何满怀希望的活下去!
  • 春秋战国真有趣(全6册)

    春秋战国真有趣(全6册)

    与其说是一部清晰的春秋战国史,不如说是一部有趣的春秋战国故事大全。春秋战国,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石,塑造了中国人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价值观。本书中众多关键的历史人物悉数登场,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商鞅变法、围魏救赵、问鼎中原、百家争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荆轲刺秦、赵氏孤儿……一个个人物轮番登场!一幕幕好戏接连上演!用一个个故事,清晰地梳理出从郑庄公到秦朝末年500年的春秋战国历史。让读者仿佛亲身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了解复杂事件的来龙去脉,与人物决策的得失成败。春秋战国那么乱,读这一套就懂了!翻开本书,在趣味盎然中,读懂整个春秋战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