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5400000040

第40章

我既下四明弘誓文为四。一酬本愿化物二去取三正化物四传释。我既至众生初明酬本愿。何者悲誓利物但为内疾犹重未成化他之法。今修二观调伏取相若薄若尽无知稍破。故言我既调伏。本愿度物今须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二明去取有师言。如病眼见华病瘥本无。众生亦尔妄见诸法。妄惑若灭则无法可除。此是本无法何谓不除法。今言一切众生具十界法无明不了触处病生。若有智慧无碍自在悉为佛事。譬如火是烧法若触烧。如病。谨慎不触即是除病不可除火。除火则失温身照闇成食之能。十二因缘三道亦尔。此有去取法不同除也。又火能烧人得法术者入出无碍不须除火。故八万四千烦恼凡夫为之疲劳。诸佛菩萨以为佛事。亦如治眼去病存精。为断病本而教导之者。三正明化物。病本即是一念无明取相。故华严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今谓唯是一念无明取相心作此即三界之病本也。若知无明不起取有即毕故不造新。即是断病本也。何谓病本下四传释文为二。初释出病本二释教化断除。何谓病本者攀缘只是妄念取相。过去无明行合现在爱取有。合过去攀缘为现在病本。现在攀缘为未来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者。过现攀缘皆缘三界。若离三界无别攀缘云。何至无所得。次释教化断除。谓心无所得者无相空慧。不得一念无明取三界相。即心无所得攀缘皆息。如经无所攀缘。谓二见者我及涅槃。是二皆空即内外见心皆无所得。若心无所得无明取相攀缘皆息。则心水清净珠相自现。若得清净心常一则能见般若。是为化物之要道也。文殊下五明勇健心结释前四文为二。一正结释二譬显。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者。结从空入假伏心修一切佛法。结能利益一切众生。如金刚般若云菩萨降伏其心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即是此义。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者。菩提言道若不利物即二乘道菩提名道萨埵名成众生。若不如是为无慧利者。众生不得法施慧利于物无出生死之大益也。譬如胜怨者二譬显菩萨利物勇健心也。爱见之心能化众生入于魔外。即是众生入道之怨菩萨能断其见思是胜怨也。兼除者兼言未正。菩萨法界结惑未尽。由须自行傍兼利物故言兼除。又兼除者在因且兼除众生生死。成佛则究竟为断除也

彼有疾下三明有疾菩萨用中观调伏。前二观为方便。此观即是佛菩提智为断无明自体实疾。故胜鬘云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因此发真即开佛知见。亦名一切种智亦名佛眼。是为入不二法门品作本。具如玄义。修此观位约教有三。通教六地断四住七地断尘沙八地道观双流。若别接通八地修中治无明病。九地似解名为闻见。十地发真名为眼见。别教十住已断四住。十行除尘沙。因前解行得修此观。十品似解即是回向。发真入地分破无明。道观双流入萨婆若海。圆教五品即修此观。若生似解得六根净。若能发真即入初住断无明实病。道观双流自然流入乃至等觉无明未尽皆名有疾。以别接通及别断伏皆是方便。今初发心行生修乃至坐道树下。故圆教初心即学中观。文为二。一正明中观二道观双流。初文二。一明观体。二简非。初文二。一明自观二观众生

如我此病非真非有者。是初自观法身有无明自体之病。非真非空非有非假。又非真者非从假入空所治之病。非有者非从空入假所治病也。故前二方便非是正观。因前二空入今中道。四句捡无明毕竟不可得。即知无明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得。是为入不二法门。即见虚空实谛佛性名中道观。玄义具明。如是观者破迷实谛无明之疾

众生疾亦非真非有次观众生。修此观时非但自知疾非真非有知众生亦然。是观众生根本疾也。何者众生本来与菩萨非真非有一如无二不异不别。众生迷故堕二生死。菩萨观照了知十界皆有中道无明之疾。故己他之疾同。是真体一无明也。以此验知。此经观中则无假空而不中

作是下二明简非为三。一约爱见大悲二约禅定三约二智此三非者正就法身二庄严简。初文者若观中道生爱见者。则不能双照二谛。若照二谛亦不照中。今观中道不生爱见。若照中道即能双照不失中道。即是一心三观。即真中观之正体也。此之爱见正约中道。若约二谛属前二观。若就三谛明权实者此是自行权实。何者自行照实谛为实照二谛为权。若约正道生爱见悲即法身有疾此为四。一正明起爱见二释是非三引佛语证四结劝舍。初言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若于中道法身起爱即顺道爱生。名为顶堕。菩萨虽不堕二地障入菩萨位。若用悲心欲拔二边生死苦者。名爱见悲。是则非唯自体成疾。亦定慧大悲双照不明。损方便力障于大用。如身有疾手足萎陀不能营办。正觉之体有爱见患。定慧大悲皆有障也。又如手足有疾亦能累身。若定慧有障能障观体。此正观体若有爱见缘众生者。即爱见悲。非但自体有障。亦障福慧庄严二谛双游普利众生

所以至解缚二明解释。除失显得文为二。一除失二显得。一除失者菩萨断除客尘者。爱见即是无明不有而有。名为客尘。能覆自性之心。若用悲心欲拔众生二边苦者。即于生死有疲厌心。何者观体若有爱见照二谛用则不分明。慈悲外化即有疲怠。如身有疾不欲行涉。此是除失

若能离此无有疲厌者次明显得。若能离此爱见则内观彻双照无滞。无缘大悲化物无惓。如身无疾所作成辨在在所生不为爱见覆者。若断无明爱见则无界外烦恼。慈悲誓愿随有疾众生有缘之处受身化物。自既无分段变易之缚。即能解彼众生之缚。故云所生无缚能为众生说法解缚。此显得也

如佛至是处三引佛语证释正观义。义既深邃浅行未达各生疑网。是故引证

是故菩萨不应起缚四结劝解释。分明证据有实足以断疑生信。故结劝云不应起缚何谓下二约禅简非显是文为二。一简非二显是。初文者贪着禅味是菩萨缚。缚即是非。若贪著有漏根本十二门禅即随生同居。若贪着无漏观练薰修即随生有余。若贪着九种大禅首楞严等百八三昧即随生果报。皆不免缚

以方便生是菩萨解二约禅显是。若观中道不染前三。誓生三土皆是以方便生。虽生三土无三种缚。能解三土众生之缚故言以方便生是菩萨解

又无方便下三约二智明简非文为二。一约修行二智二约真应二智。修行用因真应约果。初文为三。一略用四句标章二四番解释三总结。初标中初两句标实智缚脱章门。次两句标权智缚脱章门如文

何谓至方便解二释前四章门。一释无方便慧缚。谓以爱见心者。修正观时不能体达不生不生不可说。又无助道资发实慧。实慧不发致起爱见。若用此心修行六度。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修三脱门而调伏者。不能发真破无明障显出法身自利利他。即是无方便。慧缚如身有疾不能运为。二释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者。但不以爱见心反前为异。余义并同依前说之。三释无慧方便缚。谓住三毒者此是修观行。不加修真慧破通别三毒。用不净心而入方便。万行无导即是无慧方便缚。如人手足有疾不能安快四释有慧方便解。谓离三毒者。以离三毒反前为异。余同比说。问爱见与三毒何异。答爱见是顺道而起。三毒多着依正而生。问成就众生与殖众德本何异。答利物无缘大悲名成就众生。即是智集唯识通。如是取净土。自行一心具足万行。回向菩提名殖众德本。即是非形第一体非庄严庄严

文殊至观诸法三总结劝。有无明实疾。菩萨应如是巧用二智以观诸法。即是以助资正以正导助。此即善用二智自利利他

又复观身下二约真应辨二智文为二。一观身有实疾权疾明二智二观身疾不离不灭明二智。初文又二。初观法身实疾即是实智。次观应身权疾即是权智。何者照实权境随境受名。初文者又复观身无常苦空无我。是名为慧作此观者。前明实慧。观法身理湛然实境。以为实慧。今有疾菩萨法身犹有因疾果疾。是无常等即事不实。即是法性为实慧也。菩萨未证极果。因地法身有常无常。二鸟俱游意在此也

虽身至方便二明照应身权疾之境。即是方便智也。何者虽身有疾即是菩萨法身惑累未尽。犹有无明变易实疾。常在生死者。即是应身常在界内外生死。所以常在者为饶益一切而无厌惓。是名方便。即照权境为权智也

又复下二约观身不离不灭。明二智文为二。一约不离明实智二约不灭明权智。初文者又复观身。身不离病者有疾菩萨观身实相。即是自性清净心不染而染难可了知。若断未尽即是身不离病。又法身大悲同众生疾。法身应疾故言身不离病。病不离身者实疾权疾皆不离法身。而有是病。是身非新非故者无明实疾与本法身无前后。但非始本。众生无始之病非新非故。菩萨同病亦非新故。是名为慧者即实智也。设身有疾而不永灭。二约不灭以明权智。有疾菩萨既住正观不应四大增动。宿业所致。设有重疾即观入法门。故言而不永灭。又设是假设权实二疾皆是假设。实疾即是无明假设。故金光明云。无所有故假名无明。权疾因众生而起亦是假设。而不永灭者亦有实权。实者虽有此疾体疾无疾不断不破。以己之疾愍于彼疾。若观此疾入实相者得无缘大悲。还用利生故不永灭。权者若一段众生疾灭。于余众生犹须为现。故不永灭

文殊师利下二因观成行。此为香积作本。彼明秽净土菩萨之行。为成此义文为二。一结前观以为行本二正明双流之行。初文为三。一明调伏观成二释三结成行本。初文者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亦复不住不调伏心者。上多明不断烦恼。若不得意则纵烦恼。心随妄法还同凡夫

所以至声闻法二明结过释也。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者。一往同愚非即凡愚。如骂人如驴非即驴也。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者。亦一往相似非即同也

是故至菩萨行三结成行本。若离二法纵容得所则是菩萨立行之本。故言是菩萨行

在于下二正明双流行文为五。一双明双流行二单明双流行三约道品正观明双流行四约现相自在明双流行五约依正明双流行。初有三行。在于生死不为污行者。若中观相应入俗不染。住于涅槃不永灭度者。流入偏真而不取证。非凡夫行者流入真也。非贤圣行者入俗自在不同二乘。非垢行者流入真也。非净行者流入俗也

虽过至是菩萨行二单明双流有十五行。虽过魔行而现降众魔者。正观相应能入俗降魔。求一切智者流入真空。不非时求证一切智不堕二地。虽观诸法不生。流入真空虽化二乘不堕二地。虽观十二缘起。本自不生而流入俗谛缘起。起六十二见化诸外道。虽摄一切众生。虽入俗谛用四摄法。摄诸众生入一实谛。和光不同尘故不爱着。虽乐远离。流入真空能远离烦恼生死。而不灰断。虽行三界。虽入俗谛行于三界。即照世谛。而不坏法性即是照真谛也。虽行于空。流入偏真具修万行。如空中种树。虽行无相流入遍真无相不妨度生。虽行无作。流入偏真无作不妨受六道身。虽行无起。流入偏真无起。而起万善。虽行六度。虽入俗谛同六度菩萨。任运圆照众生之心。虽行六通。自然入俗故得五通入真。而不尽漏不同二乘。虽行四无量心。流入梵天行于俗谛。而不受集梵世生死。梵王之身。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虽入俗谛诸禅。而不随禅生色界。不随定生无色界不随解脱生净居。亦不随解脱三昧生有余土

虽行至是菩萨行三约三十七品正观。明双流行。虽行四念处。正观相应自然流入折体念处。见真而不舍俗谛身受心法。虽行四正勤。流入折体正勤见真而不舍俗谛身心精进。虽行四如意足。流入折体如意。见真而能得俗谛自在神通。虽行五根。流入折体五根。见真而能入俗。分别众生诸根利钝。虽行五力。流入折体五力。见真而能求佛照俗十力。虽行七觉分。流入折体七觉。见真而分别佛一切种智。虽行八正道。流入折体八正。见真而乐佛道。虽行止观助道之法。流入事止观助折体见真不入灰断。在俗行化。此则二谛双流皆异二乘。故悉结成菩萨行也

虽行至是菩萨行。四约现相明双流。文有三行。虽行不生不灭者。正观相应流入真谛不生不灭。而现俗谛相好庄严。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流入现外威仪入真。而能入俗不舍一切佛法。此即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声闻。虽随诸法究竟净相。流入平等法界四不可说。而能界内外现身利益

虽观至是菩萨行。五约依正结撮扶成此宗体也。文有二行。虽观等者。若正观相应知常寂光。而能起界内同居净土界外有余果报净土。此结成佛国因果为宗也。虽得等者。若正观相应别入初地圆入初住。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能现八相。而真应未极应修住行乃至等觉诸菩萨道。故言不舍于菩萨之道是菩萨行。此结成住不思议解脱之体用也。若诸师不信此经明果外净土法身者。云何消此文

说是至三菩提心第五大段明时众得益。八千天子发菩提心者。菩提心义具如前释

维摩经略疏卷第二十三

不思议品

同类推荐
  • Anne of Avonlea

    Anne of Avonl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还丹歌诀

    还丹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atural Value

    Natural Valu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夷译语

    华夷译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三生浮沉静

    三生浮沉静

    第一世她与他为彼岸花妖,怎奈终是逃不掉被诅咒,二世她轮回为妖,他成人,她有妖神之命,他无成仙之运,这一世造就两段情,他被魔陷害致死却赖仙门,迫出妖神,第三世的她一梦惊醒望向枕边的他,一切是梦么?
  • 离别方恨少

    离别方恨少

    他是女尊王朝唯一的男将军,众人传言他早已不洁,被心爱之人冷落多年战死沙场。她是丞相之女,千娇百宠,却被陛下赐婚娶了他。翻开他的遗物,她才知他爱她入骨,这一世,难道错了?重来一次,又会情归何处?
  • 极品妖孽圣医

    极品妖孽圣医

    左手无上魔功,右手惊天医术,以万魔之体重生少年时。上一世,我眼睁睁看着家族破碎、亲人离散、爱人玉殒,却无能无力!这一世,必将屠尽万千负我狗,杀尽万世辱我人,记住,你命由我不由天!
  • 历史的脸谱

    历史的脸谱

    本书为著名作家余秋雨撰写的随笔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人生的深度思考。伪精英的主要姿态是反对巨俗、鄙视流行、抵拒沟通、抵拒传媒,而真精英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倒这一切界限,为民众承担责任。
  • 醉翁谈录

    醉翁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荒春秋

    神荒春秋

    掌乾坤,覆阴阳,一步一轮天,一式一春秋。狄靖因激发古墓阵法,被传送到名为神荒大陆的修行世界,凭借手段和机缘,搜罗了不少珍宝,九死一生,观遍太古石刻,修炼古荒一族秘法,九重神宫化鼎,引来混沌大劫,惊动神界,为神中之王。
  • 十七史百将传

    十七史百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草木:古老的民谣

    草木:古老的民谣

    本书是关于乡野草木主题的散文集。每一种草木在作者的生命体验中都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歌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 沧浪长歌

    沧浪长歌

    精细灵动的武斗场景,让你宛如置身刀光剑影之中;老派武侠的酣快对白,让你重游TVB港式武侠世界;侠骨柔肠的恩怨情仇,只为描摹我们都曾经历的那个江湖;尔虞我诈的势力征伐,让你明白江湖其实就是现实的明镜。
  • 巨星1997

    巨星1997

    他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剧作家、金牌制片人、最伟大的男配角。他是欧美乐坛无法超越的传奇。他叫——“中国的朋友大家好,我的中文名叫梁栋,请不要称呼我为女神收割机。。。是的,那都是无聊的绯闻,但请不要说她们是水后好吗?年轻漂亮可不是罪。。。没错,我确实给整个娱乐圈带来了无数新鲜空气,但你们其实也可以叫我扫把星。。。不,我是认真的,原因的话。。。”你懂的,是吧老铁?保罗.戴维斯遥望另外一个时空,他分明看到无数的牲口在跳着脚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