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6300000005

第5章

春服宣药辨

戊申春。先师东垣老人论春月奉生之道。月令云。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伐。山林。又云。祭先脾。孟春行冬令。则首种不入。行秋令则民大疫。故国有春分停刑之禁。十二经有取决于胆之戒。仲景云大法、春宜吐。故少阳证禁下。宜小柴胡汤和解之。

少阳用事。万物方生。折之则绝生化之源。此皆奉生之道也。有假者反之。且春初服宣药者。乃伐天和而损脾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予因演先师之论。着为此论。

世传宣药、以牵牛、大黄之类。或丸或散。自立春后。无病之人服之。辄下数行。云凡人于冬三月。浓衣暖食。又近于火。致积热于内。春初若不宣泄。必生热疾。又云。解三焦积热。去五脏余毒。殆无此理。方冬严气凝寒。浓衣暖食近火。所以敌天气之寒也。冬裘夏葛。冬饮汤而夏饮水。皆自然之道。何积热于内而生疾乎。

且阴阳偏胜则疾。果三焦积热。是阳亢阴绝。岂有得生之理哉。故难经云。腑病易治。脏病难愈。邪气中脏。病之极矣。今言五脏俱有邪毒。则神将何根据。内经亦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又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又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当少阳用事。

万物向荣生发之时。惟当先养脾胃之气。助阳退阴。应乎天道以使之平。今反以北方寒水所化、气味俱浓、苦寒之剂投之。是行肃杀之令于奉生之月。当升反降。伐脾胃而走津液。使营运之气减削。其不能输精皮毛经络必矣。奉长之气。从何而生。脏腑何所以禀受。脾胃一衰。何病不起。此诛罚无过。是谓大惑。无病生之。有病甚之。所谓春服宣药者。自轩岐而下。历代明医。俱无是说。

呜呼。此理明白。非难知也。世多雷同。莫革其弊。深可痛哉。凡有志保生者。但以圣贤之言为准。则可免疑误之悔。夭折之祸矣。

革春服宣药歌

天与圣人同一体。长养万物不言利。黄帝内经福万世。惟恐生民触邪气。调神四气谨根据行。身体康强无病滞。去圣逾远医道衰。谁解非非而是是。初春宣药服寒凉。无故令人遭疫疠。肠鸣腹痛下数行。脾土既衰复损胃。周身百脉失经常。安乐身中强生事。少阳用事物向荣。一夜风霜反凋弊。春不生荣秋不收。奉养之气从何至。四时失序化难成。血气一衰神不炽。主明下安养生昌。心不明时灾患继。哀哉此理久不明。故以言理革其弊。保生君子勿他求。当向内经求圣意。

无病服药辨

谚曰。无病服药。如壁里安柱。此无稽之说。为害甚大。夫天之生物。五味备焉。食之以调五脏。

过则生疾。故经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又曰。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

攻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甘先入脾。咸先入肾。久而增气。气增而久。夭身之由也。又云。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走血。甘走肉。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至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食之。补精益气。倘用之不时。食之不节。

犹或生疾。况药乃攻邪之物。无病而可服焉。圣济经曰。彼修真者。蔽于补养。轻饵药石。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狂痈疽之属。则天癸竭而荣涸。阴剂柔胜。积若凝冰。为洞泄寒中之属。则真火微而卫散。一味偏胜。一脏偏伤。一脏既伤。四脏安得不病。唐孙思邈言药势有所偏胜。令人脏气不平。裴 谏唐宪宗曰。夫药以攻疾。非朝夕常用之物。况金石性酷烈有毒。又加炼以火气。非人五脏所能禁。至于张皋谏穆宗曰。神虑清则气血和。嗜欲多而疾 作。夫药以攻疾。无疾不可饵。故昌黎伯铭李子之墓曰。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工部尚书归登、殿中御史李虚中、刑部尚书李逊、弟刑部侍郎建、襄阳节度使工部尚书孟简、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卢植、金吾将军李道古。

今又复取目见者言之。僧阎仲章服火炼丹砂二粒。项出小疮。肿痛不任。牙痒不能嚼物。服凉膈散半斤始缓。后饮酒辄发。药以寒凉之剂则缓。终身不愈。镇人李润之。身体肥盛。恐生风疾。至春服搜风丸。月余。便下无度。饮食减少。舌不知味。口干气短。脐腹痛。足胫冷。眩运欲倒。面色青黄不泽。日加困笃。乃告亲知曰。妄服药祸。悔将何及。后添烦躁喘满。至秋而卒。张秀才者。亦听方士之说。服四生丸。推陈致新。服月余。大便或溏或泻。饮食妨阻。怠惰嗜卧。目见黑花。耳闻蝉声。神虚头旋。飘飘然身不能支。至是方知药之误也。

遂调饮食。慎起居。谨于保养。三二年间。其证犹存。逾十年后方平复。刘氏子闻人言腊月晨。饮凉水一杯。一月至春而无目疾。遂饮之。旬余。觉腹中寒痛不任。咳嗽呕吐。全不思食。恶水而不欲见。足胫寒而逆。医以除寒燥热之剂急救之。终不能效。此皆无故求益生之祥。反生病焉。或至于丧身殒命。壁里安柱。果如何哉。且夫高堂大厦。梁栋安。基址固。壤涂毁暨。柱于壁中。甚不近人情。洁古老人云。无病服药。乃无事生事。此诚不易之论。人之养身。幸五脏之安泰。六腑之和平。谨于摄生。春夏奉以生长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

恬虚无。精神内守。此无病之时。不药之药也。噫。彼数人者既往不咎矣。后人当以此为龟鉴乎。

古方名实辨

仲景以小柴胡治少阳证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盖柴胡味苦平。行少阳经。黄芩味苦寒为佐。治发热口苦。生姜辛温。半夏辛热。治发寒而呕。人参甘温。安胃和中。大枣甘平温。和阴阳。

调荣卫。生律液。使半表半里之邪而自解矣。大承气汤治阳明本实痞满燥实。枳实苦微寒、泄痞。

浓朴苦温、除满。芒硝辛寒、润燥。邪入于腑而作热实。以大黄苦寒下之。酒制者为因用。热散气升而作汗解矣。因以承气名之。钱仲阳以升麻汤治小儿寒暄不时。阳明经受邪。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及疮疹未发。发而不匀。升麻苦平、葛根甘平、解散外邪。甘草甘温。芍药酸微寒。调和中气。拒邪不能伤其里。白术散治小儿阳明本虚。阴阳不和。吐利后而亡津液。虚热口干。人参、甘草、白术、甘温。和中补胃。藿香、木香辛温芳馨。可以助脾。茯苓甘平。分阴阳而导其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而解肌热。局方中四物汤。调荣养卫。益气滋血。当归辛温。熟地黄甘温能滋血。川芎辛温。白芍药味酸微寒。能养气。盖血为荣。气为卫。四物相合。故有调益滋养之实。黄 建中汤治面色痿黄。脐腹急痛。脾胃不足者。肝木乘之也。木胜其中。土走于外。故痿黄见于面。难经曰。

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黄 、甘草。甘温能补脾土。芍药之酸。能泻肝木。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作脐腹急痛。官桂辛热。散其寒水。生姜、大枣、饴糖。辛甘大温。益气缓中。又与脾胃行其津液。以养四脏。建脾制水。补子泻鬼。使四脏各安其气。必清必净。则病气衰去。建中之名。亦不诬矣。上数方。药证相对。名实相辅。可垂法于世。近世用双解散。治风寒暑湿。饥饱劳逸。殆无此理。且如风邪伤卫。必自汗而恶风。寒邪伤荣。必无汗而恶寒。又云。伤寒伤风。其证不同。中暑自汗。必身热而气虚。中湿自汗。必体疼而沉重。且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一往一来。

未有齐至者也。饥则损气。饱则伤胃。劳则气耗。逸则气滞。其证不同。治法亦异。盖劳者温之。

损者补之。逸者行之。内伤者消导之。今内外八邪。一方治之。有此理乎。内经云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故仲景云。且除其表。又攻其里。言仍似是。其理实违。其是之谓欤。如搜风丸、祛风丸。有搜风祛风之名。无搜风祛风之实。百解散亦此类也。谚云看方三年。无病可医。疗病三年。无药可用。此亦名实不相辅故也。噫。去圣逾远。其术 昧。人自为法。无可考证。昔在圣人。垂好生之德着本草。作内经。仲景遵而行之以立方。号群方之祖。后之学人。以仲景之心为心。庶得制方之旨。

承气汤辨

仲景伤寒论云。寒邪外伤。传而入里。里者。入胃是也。邪气入胃。则变而为热。胃中之气郁滞。糟粕秘结。壅而为实。实则泻之。人所共知。如缓急轻重之剂。则临时消息焉。若不恶寒反恶热。谵语烦渴。腹满而喘。手足 然汗出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如邪气入深。恐有燥屎。欲知之法。与小承气汤试之。若腹中转失气者。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转失气者。必初硬而后溏。尚未可攻。攻之则腹满不能食。若腹大满不通者。亦以小承气汤微和其胃气。勿令大泄也。如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胃实也。当和其胃气。调胃承气汤主之。成无己云。大热结实者。大承气。小热微结者小承气。以热不甚大。故于大承气汤内去芒硝又以结不至坚。故不减浓朴、枳实也。如不至大坚满。邪气盛而须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气汤。必以轻缓之剂攻之、于大承气汤中去浓朴、枳实、加甘草。乃轻缓之剂也。若大承气证。反用调胃承气汤治之。则邪气不散。小承气汤证。反用大承气汤下之。则过伤正气。而腹满不能食。故有勿大泄之戒。此仲景所以分而治之。未尝越圣人之制度。后之学人。以此三药合而为一。且云通治三药之证。及无问伤寒杂病内外一切所伤。一概治之。

若根据此说。与仲景之方。甚相违背。又失轩岐缓急之旨。红紫乱朱。迷惑众听。一唱百和。使病者暗受其弊。将何诉哉。有公心审是非者。于内经仲景方内求责。使药证相对。以圣贤之心为心。则方之真伪。

自可得而知矣。

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仲景云。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者。此言邪气在表之时也。夫寒邪属阴。身之外者属阳。且夫各脏腑之经络。亦属阳也。盖阳气为卫。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

此皆卫外而为固也。或烦劳过度。阳气外损。不能卫固。阳为之虚。阳虚者阴必凑之。故阴得以胜。

邪气胜则实。阴盛阳虚者此也。阴邪既盛。腠理致密。阳气伏郁。不得通畅。所以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应解散而药用麻黄者。本草云。轻可去实。葛根、麻黄之属是也。盖麻黄能退寒邪。

使阳气伸越。作汗而解。故曰阴盛阳虚。汗之则愈。里气和平而反下之。中气既虚。表邪乘虚而入。由是变证百出。故曰下之则死。外台秘要云。表病里和。汗之则愈。下之则死。正此意也。

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

仲景云。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者。此言邪气在里之时也。夫寒邪始伤于表。不解而渐传入于里。变而为热。人之身在里者为阴。华佗云。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

五日在腹。六日在胃。入胃谓之入腑也。腑之为言聚也。若府库而聚物焉。又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源。邪气入于胃而不复传流水谷。水谷不消去。郁而为实也。此阳盛阴虚者此也。故潮热引饮。腹满而喘。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宜大承气汤下之则愈。潮热者为实也。此外已解。可攻其里。而反汗之。表无阴邪。汗又助阳。阳实而又补。

表里俱热。不死何待、外台秘要云。表和里病。下之则愈。汗之则死。正此意也。

汗多亡阳

齐大哥十一月间。因感寒邪。头项强。身体痛。自用灵砂丹四五粒并服以酒引下。遂大汗出。

汗后身轻。至夜。前病复来。以前药复汗。其病不愈。复以通圣散发汗。病添身体沉重足 冷而恶寒。是日方命医。医者不究前治。又以五积散汗之。翌日。身重如石。不能反侧。足 如冰。冷及腰背。头汗如贯珠。出而不流。心胸躁热。烦乱不安。喜饮冷。西瓜、梨柿冰水之物。常置左右。

病至于此。命予治之。诊得六脉如蛛丝。微微欲绝。予以死决之。主家曰。得汗多矣。焉能为害。

予曰。夫寒邪中人者。阳气不足之所致也。而感之有轻重。汗之者岂可失其宜哉。仲景曰。阴盛阳虚。汗之则愈。汗者、助阳退阴之意也。且寒邪不能自出。必待阳气泄。乃能出也。今以时月论之。大法夏月宜汗。此大法焉。然并以太过为戒。况冬三月闭藏之时。无扰乎阳。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为养藏之道也。逆之则少阴不藏。此冬气之应也。凡有触冒。宜微汗之。以平为期。邪退乃已。急当衣暖衣。居密室。服实表补卫气之剂。虽有寒邪。弗能为害。此从权之治也。今非时而大发其汗。乃谓之逆。故仲景有云。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今本伤而汗。汗而复伤。伤而复汗。汗出数回。使气亟夺。卫气无守。阳泄于外。阴乘于内。故经云。独阳不生。独阴不长。不死何待。

虽卢扁亦不能治之活也。是日。至夜将半。项强身体不仁。手足搐急。爪甲青而死矣。金匮要略云。不当汗而妄汗之。令人夺其津液枯槁而死。今当汗之。一过亦中绝其命。况不当汗而强汗之者乎。

下多亡阴

真定赵客。乙丑岁六月间。客于他方。因乘困伤湿面。心下痞满。躁热时作。卧不得安。遂宿于寺中。僧以大毒食药数丸。下十余行。心痞稍减。越日困睡。为盗劫其财货。心有所动。遂燥热而渴。饮冷酒一大瓯。是夜脐腹胀痛僧再以前药复下十余行。病加困笃。四肢无力。燥热身不停衣。

喜饮冷水。米谷不化。痢下如烂。鱼肠脑。赤水相杂。全不思食。强食则呕。痞甚于前。噫气不绝。足 冷。少腹不任其痛。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八九至。按之空虚。予溯流而寻源。盖暑天之热已伤正气。以有毒大热之剂下之。一下之后。其所伤之物已去而无余矣。遗巴豆之气。流毒于肠胃之间。使呕逆而不能食。胃气转伤而然。及下脓血无度。大肉陷下。皮毛枯槁。脾气弱而衰也。舌上赤涩。

口燥咽干。津液不足。下多亡阴之所致也。阴既已亡。心火独旺。故心胸燥热。烦乱不安。经曰。

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天之由也。遂辞而退。后易他医。医至。不审其脉。不究其源。惟见痞满。以枳壳丸下之。病添喘满。利下不禁而死。金匮要略云。不当下而强下之。令人开肠洞泄便溺不禁而死。此之谓也。夫圣人治病。用药有法。

不可少越。内经云。

大毒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如不尽行。复如法以谷肉果菜养之。无使过之。过则伤其正矣。记有之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盖慎之至也。彼僧非医流。妄以大毒之剂下之太过。数日之间。使人殒身丧命。用药之失。其祸若此。病之择医。可不谨乎。戒之。

方成弗约之失

丁巳冬十月。予从军回、至汴梁。有伶人李人爱谓予曰。大儿自今岁七月间。因劳役渴饮凉茶。及食冷饭。觉心下痞。请医治之。医投药一服。下利两行。其证遂减。不数日。又伤冷物。心腹复痞满。添呕吐恶心。饮食无味。且不饮食。四肢困倦。懒于言语。复请前医诊。视曰。此病易为。更利几行即快矣。遂以无忧散对。加牵牛末。白汤服。至夕。腹中雷鸣而作阵痛。少焉既吐又泻。烦渴不止。饮冷无度。不复能禁。时发昏愦。再命前医视之。诊其脉。不能措手而退。顷之冷汗如洗。

口鼻气渐冷而卒矣。小人悔恨无及。敢以为问。予曰。未尝亲见。不知所以然。既去。或曰。予亲见之。果药之罪欤而非欤。对曰。此非药之罪。乃失其约量之过也。夫药用之无据。反为气贼。内经云。约方犹约囊也。囊满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气弗俱。故仲景以桂枝汤治外伤风邪。则曰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大承气汤下大满大实。则曰得更衣止后服。不必尽剂。其慎如此。此为大戒。盖得圣人约囊之旨也。治病必求其本。盖李人以 优杂剧为戏。劳神损气而其中疹然。因时暑热。渴饮凉茶。脾胃气弱。不能运化而作痞满。以药下之。是重困也。加以不慎。又损其阳。虚而复伤。伤而复下。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此仲景所谓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如是则非失约量之过而何。故内经戒云。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下工。不可不慎也。

同类推荐
  • 说林上

    说林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he Stoops To Conquer

    She Stoops To Conqu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宝云经

    大乘宝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青色烟雨之星域

    青色烟雨之星域

    他是寒门第一无字杀手,没想到死后竟变成了一个废柴!他从有记忆开始便在做一个相同的梦,没想到死后竟见到了梦中的那个人!他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难道只是偶然?刚出生却遭亲娘黑手,究竟所为哪般?家破人亡,神秘组织,这背后又究竟隐藏了一个怎样的惊天阴谋?君邪: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世界生活记录日志

    异世界生活记录日志

    魏尚做为一个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多坏的人,他的生活还是很美满的。但是一场飞机失事,让他穿越到异世界。好吧,他逃过了死亡。但是,和死了有什么差别啊!他有爸妈,有漂亮老婆,有傲娇的儿子,可爱爆炸的女儿!他不敢想象他死亡后,老婆会不会改嫁,会不会爬上别人的床,儿子女儿会不会叫别人爸爸!所以……穿越到异世界后,魏尚做了正常人最应该做的选择,他要想办法回家!穿越后找办法回家不是最应该的吗喂!争霸?无敌天下?能让我回家吗?学武呢?学魔法呢?学炼金呢?或者,成为神呢?
  • 蒋光慈作品集

    蒋光慈作品集

    拜轮啊!你是黑暗的反抗者,你是上帝的不肖子,你是自由的歌者,你是强暴的劲敌。飘零啊,毁谤啊……
  • 今夜酒冷

    今夜酒冷

    本来我的嘴巴是最紧的。我老板钱总正是看中了我这张嘴,才聘我为他开车,每月五千,比起同我一批拿到大车驾照的方建波来整整高出两千。不过,方建波钻进的是米篓,财政供养,旱涝保收,何况方局长就是他三叔。我跳进的是糠篓,虽然眼前比他多拿两千,但毕竟是民企,哪阵儿吃肥肉,哪阵儿喝汤脚子,不好说。所以有一次,两家老大在滇王大酒店的包间喝酒谈事,不要外人在场,我和建波两个抬轿子的自然碰在一起。方建波刚开始很牛逼,明明矮我一个头,却硬是跳起来拍着我的脖颈子说:大嘴,可以呀,傍上大款了。平时大家都叫我牛结子,也就是牛结巴的意思。
  •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列国录之一生一遇

    列国录之一生一遇

    《刺客列传》同人文讲述七国间的爱恨情仇。陵光缘何杀共主,七位国主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么?青梅竹马为何反目成仇?死去的蹇、孟去了哪里?
  • 幽川

    幽川

    血与骨燃成永恒的篝火,生与死凝成爱恨的枷锁,兽人的咆哮,人类的呐喊,吸血鬼的凄鸣,精灵的元素之焰,天使的光明圣号,汇成最庞大的洪流,朝躲在黑暗背后的阴影席卷而去…幽川:没人可以阻挡我,除了我自己!
  • 瑞之灵

    瑞之灵

    一株小灵芝救了一位帅公子,本来不是该像人界话本子里的一样日久生情两情相悦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结果……这个家伙怎么跟木头似的?!
  • 爱因青涩而美好

    爱因青涩而美好

    放弃了,大多过后心生后悔,会骤然觉得很多话还没有向对方说明白,会觉得自己伤害了对方,会觉得对方越来越好,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而执着地想回到从前。于是,因此陷入无尽的思念之苦,其实,既然放弃,就有当时应该放弃的理由,如果再回到从前,未必会真正珍惜,仍会不胜其烦而决意放弃,大凡放弃,就是因为这种爱的根基已不牢固,所以不必思念总在放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