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6300000006

第6章

灸之不发

国信副使覃公中四十九岁。至元丙寅春。病脐腹冷疼。完谷不化。足 寒而逆。皮肤不仁。精神困弱。诊其脉沉细而微。遂投以大热甘辛之剂。及灸气海百壮。三里三穴各三七壮。阳辅各二七壮。三日后以葱熨。灸疮皆不发。复灸前穴根据前壮数。亦不发。十日后。疮亦更不作脓。疮口皆干。癸丑岁初。予随朝承应。冬屯于瓜忽都地面。学针于窦子声先生。因询穴 。曰。凡用针者气不至而不效。灸之亦不发。大抵本气空虚。不能作脓。失其所养故也。更加不慎。邪气加之。病必不退。异日因语针灸科忽教授。亦以为然。至元戊辰春。副使除益都府判。到任未几时。风疾。半身麻木。自汗恶风。妄喜笑。又多健忘。语言微涩。医以续命汤复发其汗。津液重竭。其证愈甚。因求医还家。日久神气昏愦。形容羸瘦。饮食无味。便溺遗失。扶而后起。屡易医药。皆不能效。因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今因此病。而知子声先生之言矣。或云。副使肥甘足于口。轻暖足于体。使令足于前。所为无不如意。君言失其所养。何也。予曰。汝言所养。养口体者也。予论所养。养性命者也。且覃氏壮年得志。不知所养之正。务快于心。精神耗散。血气空虚。因致此疾。灵枢经云。人年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血气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华荣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始衰。皮肤已枯。八十岁肺气衰。魄魂散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脏枯。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盖精神有限。嗜欲无穷。轻丧性命。一失难复。其覃氏之谓欤。

脱营

疏五过论云。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镇阳有一士人。躯干魁梧而意气雄豪。喜交游而有四方之志。年逾三旬。已入任至五品。出入从骑塞途。姬侍满前。饮食起居。无不如意。不三年。以事罢去。心思郁结。忧虑不已。以致饮食无味。精神日减。肌肤渐至瘦弱。无如之何。遂耽嗜于酒。久而中满。始求医。医不审得病之情。辄以丸药五粒。温水送之。下二十余行。时值初秋。暑热犹盛。因而烦渴。饮冷过多。遂成肠鸣腹痛而为痢疾。有如鱼脑。以至困笃。

命予治之。诊其脉乍大乍小。其证反复闷乱。兀兀欲吐。叹息不绝。予料曰。此病难治。启玄子云。神屈故也。以其贵之尊荣。贱之屈辱。心怀慕眷。志结忧惶。虽不中邪、病从内生。血脉虚减。

名曰脱营。或曰。愿闻其理。黄帝针经有曰。宗气之道。纳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脉。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终而复始。常营无已。是为天地之纪。故气始从手太阴起。注于阳明。传流而终于足厥阴。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于是复注手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故日夜气行五十营。漏水下百刻。凡一万三千五百息。所谓变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今病者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阻。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喜怒不能自节。盖心为君主。神明出焉。肺为相辅。主行荣卫。制节由之。主贪人欲。天理不明。则十二官相使。各失所司。使道闭塞而不通。由是则经营之气脱去。不能灌溉周身。百脉失其天度。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何疑之有焉。

泻火伤胃

经历晋才卿。膏粱而饮。至春病衄。医曰。诸见血者为热。以清凉饮子投之。即止。越数日。

其疾复作。医又曰。药不胜病故也。遂投黄连解毒汤。既而或止。止而复作。易医数回。皆用苦寒之剂。俱欲胜其热而已。然终不愈。而饮食起居。浸不及初。肌寒而时躁。言语无声。口气臭秽。

恶如冷风。然其衄之余波。则未绝也。或曰。诸见血者热。衄、热也。热而寒之。理也。今不惟不愈而反害之。何哉。内经曰。以平为期。又言下工不可不慎也。彼惟知见血为热。而以苦寒攻之。

抑不知苦泻土。土、脾胃也。脾胃、人之所以为本者。今火为、病而泻其土。火固未尝除而土已病矣。土病则胃虚。胃虚则营气不能滋荣百脉。元气不循天度。气随阴化而无声肌寒也。意粗工嘻嘻以为可治。热病未已。寒病复起。此之谓也。

肺痿辨

华严寺和上座代史侯出家。年未四十。至元癸酉四月间。因澡浴大汗出。还寺剃头。伤风寒。

头疼。四肢困倦。就市中购通圣散服之。又发之汗。头疼少减。再日复作。又以通圣散发之。发汗数回。反添劳动喘促。自汗恶风。咳而有血。懒于言语。饮食减少。求医治之。医与药。多以生姜为引子。至六月间。精神愈困。饮食减少。形体羸瘦。或咳或唾红血极多。扶而后起。请予治之。具说前由。诊其脉。浮数七八至。按之无力。予曰。不救矣。或曰。何谓不救。内经曰。血之与汗。异名而同类。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金匮要略云。肺痿之病。从何而得之。师曰。或从汗出。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今肺气已虚。又以辛药泻之。重虚其肺。不死何待。藏气法时论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盖不知内经之旨。仲景云。祸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发汗吐下之相反。

其祸至速。世上之士。但务彼翕习之荣。而莫见此倾危之败。惟明者居然能识其本。近取诸身。夫何远之有焉。其僧不数日。果亡。

下工绝气危生

丁巳予从军至开州。夏月。有千户高国用谓予曰。父亲年。七十有三。于去岁七月间。因内伤饮食。又值霖雨泻。痢暴下数行。医以药止之。不数日又伤又泻。止而复伤。伤而复泄。至十月间。

肢体瘦弱。四肢倦怠。饮食减少。腹痛肠鸣。又以李医治之。处以养脏汤。治之数日。泻止后添呕吐。又易以王医。用丁香、藿香、人参去白、橘皮、甘草。同为细末。煎生姜数服而呕吐止。延至今正月间。饮食不进。扶而后起。又数日不见大便。予问医曰。父亲数日不见大便。何以治之。医曰。老官人年过七旬。气血衰弱。又况泻痢半载。脾胃又虚。津液耗少。以麻仁丸润之可也。众亲商议。一亲知曰。冯村牛山人。见证不疑。有果决。遂请治之。诊其脉。问其病证。曰此是风结也。以搜风丸百余丸服之。利下数行而死。予悔恨不已。敢以为问。予曰。未尝亲见。将何以言。高千户退而去。或者曰。予亲见之。细说其证。予曰。人以水谷为本。今年高老人久泻。胃中津液耗少。

又重泻之。神将何根据。灵枢经云。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泻之。泻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少者不复矣。又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绝气危生。其牛山人之谓欤。

酸多食之令人癃

至元己巳上都住。夏月。太保刘仲晦使引进史柔明来曰。近一两月。作伴数人。皆有淋疾。是气运使然。是水土耶。予思之。此间别无所患。此疾独公所有之。殆非运气水土使然。继问柔明近来公多食甚物。曰。宣使赐木瓜百余对。遂多蜜煎之。每客至以此待食。日三五次,予曰。淋由此也。内经曰。酸多食之令人癃。可与太保言之。夺饮则已。一日。太保见予问曰。酸味致淋。其理安在。予曰。小便主气。针经云。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则留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之胞。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而涩。乃作淋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

五味过则皆能伤其正。岂止酸味耶。太保欢曰。凡为人子不可不知医。信哉。

冬藏不固

刑部侍郎王立甫之婿。发二十五岁。至元丁卯十一月间。困劳役忧思烦恼。饮食失节而病。时发躁热。肢体困倦。盗汗湿透其衾。不思饮食。气不足一息。面色青黄不泽。请予治之。具说前证。

诊其脉。浮数而短涩。两寸极小。予告曰。此危证也。治虽粗安。至春必死。当令亲家知之。夫人不以为然。遂易医。至正月躁热而卒。异日。立甫同外郎张介夫来谓予曰。吾婿果如君言。愿闻其理。予曰。此非难知也。内经曰。

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盖时令为客。人身为主。冬三月人皆惧寒。独渠躁热盗汗。是令不固其阳。时不胜其热。天地时令。尚不能制。药何能为。冬乃闭藏之月。阳气当伏于九泉之下。至春发为雷。动为风。鼓坼万物。此奉生之道也。如冬藏不固。则春生不茂。又有疫疠之灾。且人身阳气。亦当伏潜于内。不敢妄扰。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藏之应也。令婿汗出于闭藏之月。肾水已涸。至春何以生木。阳气内绝。无所滋荣。不死何待。二君乃叹息而去。

主胜客则逆

古廉韩子玉父。年逾六旬有三。病消渴。至冬添躁热。须裸袒。以冰水喷胸腋乃快。日食肉面数回。顷时即饥。如此月余。命予治疗。诊得脉沉细而疾。予以死决之。子玉及弟泣跪予前曰。

病固危笃。君尽心救治。则死而无悔。予答曰。夫消之为病。其名不一。曰食亦。曰消中。曰宣疾。此膏粱之所致也。阳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自汗小便数。故饮一溲二。胃热则消谷善饥。能食而瘦。王叔和云。多食亦饥虚是也。此病仲景所谓春夏剧。秋冬瘥。时制故也。令尊今当瘥之时反剧。乃肾水干涸不能制其心火。而独旺于不胜之时。经曰。当所胜之时而不能制。名曰真强。乃孤阳绝阴者也。且人之身为主。天令为客。此天令大寒。尚不能制其热。何药能及。内经曰。主胜逆。客胜从。正以此也。设从君治疗。徒劳而已。固辞而归。遂易医与灸。不数日而卒。其后子玉感予之诚。相好愈浓。

用药无据反为气贼

北京按察书吏李仲宽。年逾五旬。至元己巳春。患风证。半身不遂。四肢麻痹。言语謇涩。精神昏愦。一友处一法。用大黄半斤。黑豆三升。水一斗。同煮豆熟。去大黄。新汲水淘净黑豆。每日服二三合。则风热自去。服之过半。又一友云。通圣散、四物汤、黄连解毒汤。相合服之。其效尤速。服月余。精神愈困。遂还真定。归家养病。亲旧献方无数。不能悉录。又增喑哑不能言。气冷手足寒。命予诊视。细询前由。尽得其说。予诊之。六脉如蛛丝细。予谓之曰。夫病有表里虚实寒热不等。药有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君所服药无考凭。故病愈甚。今为不救。君自取耳。未几而死。有曹通甫外郎妻萧氏。六旬有余。孤寒无根据。春月忽患风疾。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精神昏愦。口眼 斜。与李仲宽证同。予刺十二经井穴。接其经络不通。又灸肩井、曲池。详病时月。处药服之。减半。予曰。不须服药。病将自愈。明年春。张子敬郎中家见行步如故。予叹曰。夫人病全得不乱服药之力。由此论李仲宽乱服药。终身不救。萧氏贫困。恬 自如获安。内经曰。用药无据。反为气贼。圣人戒之。一日。姚雪斋举许先生之言曰。富贵人有二事反不如贫贱人。有过恶不能匡救。有病不能医疗。噫。其李氏之谓欤。

同类推荐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集异记

    集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孟子

    续孟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百妖生

    百妖生

    每个妖的生都有意义,或许一开始没有,但是遇到了那个忘不掉的人就有了。
  • 天怒战神

    天怒战神

    一个饱受白眼的少爷!一个重伤未愈的父亲!一个从天而降的诡异妖壶!那一日,风起云动!命中注定,三界万物,八方轮回,所有的人都将在他脚下颤抖战栗……
  • 帝君的逆天心尖宝

    帝君的逆天心尖宝

    新一代毒神的她在参加朋友的婚礼路上不甚死亡,她本以为死翘翘了,没想到竟重生成南青国第一废柴。众人皆知姚府五小姐不仅是个废柴,而且还是个丑八怪,可谁知那张丑陋容颜下竟是一张倾国倾城的容颜。某君,仗着自己灵力高超,整天一副高高在上。某女,灵力高了不起啊,有天定让你拜倒在本小姐的石榴裙下。于是,有天对敌,某女左手舞剑,右手扬毒,没想到敌人不但没死,反而越战越勇,无奈下,嗯,帝君,再不来你家亲亲小媳妇儿就要挂了……某君一接到自家小媳妇儿的求救信号就急忙赶来,霸气地说,本君的女人也敢动,死,微微动动手指敌人纷纷毙命。某女感叹,看来灵力高真的了不起啊!
  • 一号炮灰

    一号炮灰

    在那荒无人烟的破败之地,一名少年强势崛起,与各大宗门皇朝天才争锋,一场与世绝伦史诗般的战斗……
  • 浅碧轻红

    浅碧轻红

    孟祁玉上辈子握着一手好牌,没想到还没怎么用到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她觉得自己很憋屈。可是没想到一睁眼竟然回到十岁,一切还没发生。于是孟祁玉表示,这辈子不仅不要糊里糊涂挂掉,还要帮苦命的夫君走上人生巅峰
  • 混沌天魔

    混沌天魔

    魔前叩首十万年,屠戮九霄不做仙!乌风自幼遭大难,历沧桑,苦心志,劳筋骨,幸得逆天奇遇咸鱼大翻身,从此神挡杀神,佛挡屠佛!破苍穹,动乾坤,吞星空,霸蛮荒,九天十地,唯吾独尊……
  • 东阳王妃

    东阳王妃

    她的夫君是西楚最大的王,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为和亲而来,大婚那日,他许下承诺:“从今往后,你就是我萧歅唯一的妻子,西楚的东阳王妃!”……他们历经磨难,携手共进。亲信出卖,他被困恪城,四面楚歌,她不顾危险,借兵出征……
  • 善待自己大全集:一生要做的200件事(超值金版)

    善待自己大全集:一生要做的200件事(超值金版)

    本书讲述的人生要做的200件事情中,也许有一些你已经做过,有一些你正在酝酿着,而有一些则对你有灵感的激发。然而《善待自己大全集:一生要做的200件事(超值金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讲述这些愿望,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那些功名利禄,而是我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想做的事。提醒我们把握人生,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福柯的生存美学思想研究:从“关怀自身”到女性主义

    本文通过阐释福柯对康德式“启蒙”概念的分析及其对于现代性的理解,分析福柯从“自身”出发建立的相关美学理论。在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基础上,讨论福柯的生存美学理论,以及该理论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潮起到的启示作用。
  • 裸露的亡灵

    裸露的亡灵

    著名小说家经典名作。小说讲述一个因爱猝死的女孩的亡灵,在阴阳两界间飘移。在她的眼中,人间的传奇尽数展现。可是它并不是一个鬼故事,那只是它的一个外壳。在这背后,有着离奇的爱情以及对死亡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入思考,小说中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线索和答案。这是一本人生、死亡与爱情哲学的参考书,同时也是一本奇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