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2600000026

第26章

四四道分别。初二及第五。通加行胜进道。远离作意。唯无间道。摄乐作意。通四道。加行究竟作意。通无间胜进道。第七作意。唯解脱道。此依二乘修习四道。后品所有加行无间等。皆前品胜进道故。菩萨不然。刹那刹那容具四故。义准应知。今依通离诸地了相胜解。故通胜进。引生无间。观察作意。亦通加行。后品无间。是前品胜进故。说第六亦通胜进。通依九地辨七作意。实义如是。六十二说了相胜解加行道摄。远离及加行究竟作意。无间道摄。摄乐作意。四种道摄。观察作意。胜进道摄者。此依初离欲染。别离上染。加行道说。依容预胜进。不说后品无间。是前胜进道。故加行究竟作意。唯无间。观察作意。依断中品进修道。说唯胜进道。不说已后为加行道。亦不相违。第七作意。为解脱道义准可知。故论不说

五次三瑜伽师相摄。一初习业。二已习行。三度作意。初习业有二种。一于作意初习业者。安住一缘。勤修作意。乃至未得。所修作意。未能触证心一境性。二净烦恼初习业者。谓已证得所修作意。于诸烦恼。欲净其心。正勤修习。了相作意。已习行瑜伽师者。谓中五作意。已善修习。度作意瑜伽师者。谓住第七作意。超过加行方便所修住修果故。唯此三瑜伽师。二十八又说。顺解脱分。名初习业。顺决择分。名已习行。谛现观后。名度作意。即显了相在解脱。次五作意。在顺决择。第七作意。在谛现观后。若作此说。便以四十作意中有学等三。相摄文。违七种作意。皆通有学。初及第七。亦通无学。由此故知。三瑜伽师。别依位配。与七作意相摄义殊。两门自别。不可以三瑜伽师。与七作意相摄。便显七作意三位亦然。不可于此浪生分别。然三瑜伽师。二十八中。总配七作意。不依三位配七作意。如在非学非无学。具七作意。在有学位资粮道。有具七作意。先依世间道。进离染故。亦有资粮道。不修七作意。不修定故。加行道中。方具七作意。进离欲界九品染故。得现观后。亦起七作意。进离上地染故

辨七作意已。当辨四十作意相摄 了相摄缘法缘义者。此有二释。一云。了相通闻修慧。故摄二种。一云。了相唯修慧。此说初起修亦缘于法。故说摄二。前说缘法。唯是闻慧。此说通修慧。前狭后宽。不相违也 了相胜解究竟果三通摄胜解真实作意者。了相通在初修。及无学一切初修。多唯胜解。无学等修。多是真实。胜解既为近加行道。理通假实。究竟果作意。在根本地中。一切时位假实理通 观察作意唯摄胜解者。是中三品胜进道故。初假解修。不说通实。为后加行理亦通真 余三作意唯摄真实者。为无间道多观真故 此就前门就余门者当知随应者。此就前说七作意相与二相摄。就余别义。了相多唯胜解。初起修故。究竟果唯真实。解脱道故。观察作意。通胜解真实。能为胜进加行道故。余四如前。故说就余门当知随应。不说七种皆与前别也 二种作意亦摄无学作意者。此依得果已数生厌离。故有了相。依断烦恼道。说中五作意。无学已无。故不说有 观察摄遍智者。观察亦通加行道故 观察作意虽摄有分别者。胜进道中。多起慧故。由此偏说。非无二分别。所作成辨。所缘作意 若就初门遍一切摄者。此依初思惟如此如此。乃至当辨如是如是。依修有为果。所成辨故。通七所摄 就第二门唯加行究竟果摄者。谓前第二缘清净所缘作意。唯在佛果无为转。依究竟辨故 最初胜解思择作意皆所不摄者。此依最初思择诸法。唯散心故。此唯思慧。故非七收 若最初寂静乃至当知亦尔者。最初寂静。即思慧位等持安心故。同最初胜解思择。七所不摄 前六作意通摄一分具分修等者。有慧解脱。修慧非定。异生得根本定。未必修慧。究竟果作意。据胜者说。摄具分修。其俱解脱。修具分故 随顺作意初二所摄等者。随顺作意。厌坏所缘故。初二摄。对治作意。为无间道故。摄远离加行究竟。及摄乐一分。摄乐作意。通四道故 顺清净作意唯摄乐一分者。是胜进道故。观察作意。虽亦摄之。既合是胜进道。相易知故不说

此就断对治说若就所余随应当知者。此有二释一云。唯释顺观察断。未断作意。唯观察作意摄所由。依前中品断对治胜进道说。若就所余。后无间道之加行故。亦是了相胜解摄乐三摄。若就下品断对治说。亦加行究竟果作意所摄。故云随应 二云。通说前四作意。前来所摄。就别断三品。断对治增上义说。依余具义。随顺作意。初二及摄乐观察摄观察。亦通后加行故。顺清净亦观察所摄。顺观察断。与未断作意。亦通摄乐加行究竟果。摄义如前说。故言随应 力励作意皆不摄者。散思慧故 有间有功用运转作意乃至摄乐作意所摄者。有间作意。二十八。说了相所摄。闻思间故 有功用作意者。二十八。说次五所摄。皆起功用故。此中以摄乐作意通胜进道。故略不说。观察胜进同故。以加行究竟作意。能得自然运转故。名自然运转。非当时已能自然运转。二十八。说唯加行果名无功用运转故。二十八中。有功用名无间。对前有间故。自然转名无功用。对前势力者有功用故 思择作意了相摄者。依初修门。多起慧故。非余不摄 内摄作意胜解所摄者。依创无间内缘之门。非余不摄 清净作意观察摄者。审察烦恼断与未断。顺净障故。非实彼摄。非正无间道故 广大作意皆所不摄者。无住涅槃。悲智建立。二利广行。非七摄故。七唯自利非广行故 初遍行作意究竟果摄者。前遍行中有二。初谓佛世尊 第二一切摄者。谓诸菩萨。遍二乘修。有自利故 了相作意他所建立作意摄者乃至定为其缘者。一云。了相通闻修故。他所建立摄。二云。虽唯修慧为性。然亦外缘教生故。他所建立摄

第二别明所缘差别中分二。初以缘即相。第二别明相。以此所缘是诸作意境。所以即相。俱定等境故

别明相中。初明四相。后明三十二相 所缘相者谓所知事分别体相。分别体是能缘心心所。分别相是所缘相分。定心以此见及相分。为所缘故 因缘相者谓定资粮。谓无悔欢喜安乐等因 不守根门等四者。谓如前说。一不守根门。二食不知量。三初夜后夜不常寤悟。勤修观行。四不正知住。下声闻地广说 沉掉乱相如名。即彼着相。体是无明为性。或是爱性。或见疑等一切烦恼性

三十二相中有二。初别明三十二相。后与四相相即 云何所依相谓分别体相。谓见分相分如次配之 云何心起相等者。此有二相。一一切心起相。即次前说作意是一相。一切心生。由作意故。二第八心起相。谓十二支中心。缘于行。亦缘名色生故 云何自相相谓自类自相者。谓五蕴。类各别 自相者。谓一一蕴。眼等自相别故 此中已出离于断不修方便者观有贪等者。诸出家者名已出离。此有二类。一类不修涅槃方便者。观有贪无贪有嗔无嗔有痴无痴等。一类修涅槃方便者。观略心广心下心举心。乃至善解脱心。不善解脱心。是不染污相。前三对观。非必顺出世故。后七对顺出世故。或顺定名修方便。不顺定不修方便。非必出世 又释不修方便者。谓无学人已得出离。更不修方便故。但观有贪等三对心。若修方便者。谓有学人。观略下等七对心。顺无学出离故 云何光明相谓如有一于暗对除或法光明者。前盖食中。说有三光明。此即初二 住观于坐等者。未来名坐。现在名住。从未来坐起立住故。即此现在。亦名为坐。过去名卧。坐方卧故。过去息灭。故立卧名 云何入定相谓由因缘等者。前四相中。除应远离相。此之三相。顺入定故 云何出定相谓分别体所不摄不定地相。虽定心散心体通分别。此散心体。定所不摄。不定地相。名出定相。或分别体。是无漏定所不摄。不定地相名出定相 云何引发相谓能引发略诸广博文句义通。此是圣自在通。以智言音自在。摄诸广博文句。入一字中。以此一字。摄无量文句义。此通依定引发。名引发相。乃至引发一切功德也第十二卷

释作意所缘中。自下第三通辨。文有其七。一修作意所由。二四缘入等至。三四无记根。四味净定等差别。五四分定异。六次第超越入出。七熏修差别

又即修习此作意时。厌坏所缘是加行道。舍诸烦恼是无间道。任持断灭是解脱道。令诸烦恼远离相续。是胜进道

四因缘入等至中。文分为三。标释结成。爱上静虑等。四无记根四人得定起。此四种非必一人具能起四。爱即贪数。见谓见取。慢即我慢。疑即痴疑。此中先闻而起。是未得定先起四根。不是唯无记性。欲界通不善故 或得定已后起四种。方是无记

见上静虑中 如是入已能自忆念过去多劫遂生是见等者。由得定已。起四全常见。总缘世间非但约定。故非见上静虑所摄。执此见不舍名为见取。然此文中。唯说能得净。不说体殊胜。实遂难显之。为胜易故。定等是常见。所依蕴故。亦见取境。此中爱缘上地。唯识具释。未得定前我慢。缘此地生。同地而执。总缘五蕴。而方能故。得定后慢。缘彼地起。亦同地故。无别缘我慢。缘他地生。总缘者可尔。如唯识说。其疑一法。观其文势。唯修出世者起。缘圣谛疑故。据胜者说。理通余有。于余胜定。亦起疑故。未得定前性。通不善。若得定已后名无记根。是定烦恼。为根本故。起生烦恼爱味定。有二义。一通未至有。准上了相。既通闻慧。未至地散心。何妨染心未至地有。要得根本定。得自在已方起现前。二云未至地无染。了相亦非通闻慧。如唯识疏解 其所爱味当言已出其能爱味当言正入者。所爱味定是净定。已入过去。出于现在。其能爱味染污定心。在现在故。当言正入。此唯爱数深取所缘顺退分定谓有钝根顺住分定谓有中根或利根性等者。此中但依四人成四。故此说根。非依一人而成四种。下第十三。说四捡行。经说依一人次第修故。道理亦有上根而下修退。亦有下根上修不退。其退分定。退其住分定。而染心相入出。既不胜进。亦不退下 顺胜分定。定约别人。修定是利根。不与染心而相入出。第四亦尔 顺决择分定。能生无漏。非胜分定。第十三说。四检行经中。顺胜分定。非退非住。唯是胜进。非趣决择。故决择即分。名决择分。分是支义类义

此四种定。一辨行相。如文 二辨性。唯有漏善 三依地。通色无色。有顶亦能生无漏心故。然以义准。非上七近分。有第四分。不见与无漏心相入出故。初起不然。后起可得。故皆有四分。无文遮故 四初能生二。自及住分。住分生三。除第四。第三亦生三。除退分。第四生一。谓自类 五显类异。顺退分顺烦恼。住分顺自地。顺胜分顺上地。顺决择分顺无漏 六依起。下界起四。上二界唯三。无初。以不退故

无间入等至中。漏无漏纯杂三种。皆有四类。一纯有漏。二纯无漏。三有无漏杂 四类者。一顺入。二逆入。三顺逆入。四逆顺入。此中但有初二

超越入等至中。有漏无漏纯杂三类超。各亦有四。此中辨唯有初二。文言通故。如是合有二十四句。上辨类别。何人能超者。此言超者。唯无学非有学。唯利根非钝根 依界者。唯欲界。非上二。若起色界心出。可有闻慧。异熟生心。及通果心。今以非想地心出。出在何心。彼无闻慧威仪工巧。及通果心。非异地起生得善心异熟生心。业果者不异地起。准灭尽定出。缘三种境。触三种触。许缘内外有为蕴生。何妨欲界地。起有顶地异熟生心。非业果者。然相难知。由此应言。有漏无漏出。在异类名为出心。非要散位。若尔有漏无漏间入等。云何住异类。今言住异。行相别类名之为出。或得起无记心。未乖理也。以极远故。无有能超第三等至 唯除如来等者。此据极自在超一切地者说。若七地以前。及波罗蜜多声闻。亦能超二地乃至七地。大目犍连。入无所有处定。闻象等声。便从彼出。超多地故。六十三中具明此事 又依自在超一切地。谓佛及不退菩萨。余人虽超。不能多地。若任运起。非超禅者一切皆得。如转生九地。及大目揵连。故此不说。此明超故

熏修中文有二义。初明杂修。后明修生差别。初文有二。初标后释 熏有五类。一纯有漏定熏修。谓生下四静虑。除五净居。如此下说。耎中上品修故。受三地果 二纯无漏定熏修。谓八地已去变易生死。有漏定尽故 三有漏无漏杂修。即此所说。为于等至得自在故。及受等至自在果故。间杂修习。生五净居等 四有漏定散杂熏修。谓阿罗汉。舍福命行。资命福果 五无漏定散杂熏修。谓二乘。及七地已前菩萨变易生死 此第三杂修中。有漏为两边。无漏一刹那。居中为修成满。如五净居业。异生身造种在身中。任运但能感下天处。由起希愿熏修成满。无漏定力。资昔业种。令势殊胜。生五净居故。非有漏而为中也。其力劣故。即与小乘稍不同也 又初一念有漏。是加行道。伏除定障。次念无漏。为无间道。正除定障。后一念有漏。为解脱道。故熏修满。若以有漏为中。无漏为初后者。岂以无漏为加行。有漏为无间道耶。未后解脱为能资故。所资相顺 若于是处时事能入诸定者。身所住依名处起定。明暗等时节等名时。随缘何境名事 若有余取者。取谓取支。有残业润生取生。便生净居 等至果有二。初得功德果。后生净居果

同类推荐
  • The Story of the Gadsby

    The Story of the Gadsb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箓救苦十斋转经仪

    黄箓救苦十斋转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Inca of Perusalem

    The Inca of Perusale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瓮中人语

    瓮中人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意乱相逢时

    意乱相逢时

    杜悦是一家外资加工企业普通的质检工人,她卖力工作,憧憬着与心爱的人一起买房成家,结婚生子。可是一夜之间,她爱的人变成了自己室友的男友……许晖是这家外资企业的外方管理人员(新加坡人),因为妻子的原因,刚刚离婚不久。杜悦与许晖就这样不期而遇了,两个刚刚尝过爱情苦果的人,还会相信爱情吗?还能找到属于他们的未来吗?两个被爱情“抛弃”的灵魂,看不到未来的爱恋,终被真情挽救。
  • 我有一个莽荒世界

    我有一个莽荒世界

    凌晓峰意外获得了一个莽荒世界,从此可以随意往返于两个世界之间。莽荒世界里,灵气是地球无数倍,各种天材地宝、怪兽妖兽神兽应有尽有,时间流速还是地球的十倍。于是,凌晓峰开始变了……然后,整个世界都开始变了……
  •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嫡女谋:嗜宠佞毒妃

    嫡女谋:嗜宠佞毒妃

    一朝醒来,她已是天圣慕国公府嫡长女,父亲不疼,家人不喜,沦落到破旧茅屋自生自灭!既然老天给她重生之机,她又怎能辜负这番天意?身上背负的血债,前世仇人,她势必要个个手刃! 哪知,会遇上个比她厉害强大又腹黑无耻之徒!面瞧一棋行得千般正,转眼一切皆是虚!是搅了她的局,还是助了她的阵?【小剧场】某男:医书所言,时感伤,患得患失,阴晴不定,胸闷失眠,食欲不振,乃谓相思!某女凝眉淡道:我知。某男:知便好,爷念你相思之苦,勉为其难替你解之!某女讶:我何来相思?某男蹙眉:你不思爷?某女:不思某男一本正经:哦,那错了,爷思你好了!某女黑线:……** 【双强双处1v1,欢迎入坑】完结文:《袖手天下之毒医宠妃》
  •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一本集子,里面收录了国内外一些作家的短文,通过这一个个短小的文章,将读者带入到他们花季的时代,在优美的文字里面,去感受他们在花季的情感以及生活。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籍!
  • 叶罗丽精灵梦之强者回归

    叶罗丽精灵梦之强者回归

    灵犀阁阁主和星空阁阁主出现,她们选择帮助谁?王默、陈思思又是什么身份?新的叶罗丽战士出现,是好是坏?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 穿越火影搞事情

    穿越火影搞事情

    我叫宇智波闰土我现在慌的一匹我不小心在木叶的护额上划了一横现在整个木叶的人都拿着家伙计想要搞我怎么办?在线等,急!前期火影浪翻天,后期获得穿越功能,不断穿越各个动漫位面,无尽的破坏。
  • 海棠篇:一品书女①

    海棠篇:一品书女①

    端和公主不愿下嫁岭南王世子,途中与情郎逃婚,迫于无奈,陪读女官宋书勤代替她出嫁。他们眼看抵达岭南地界,居然遇上一伙谋财害命的盗匪,多亏神秘游侠和世子爷的搭救,书勤才幸免于难,但仍因此导致婚期的延迟,她只得暂居王府。入府后的日子本就过得如履薄冰,书勤却因自身的眼疾,三番两次认错岭南王世子闵江,被闵江认为是欲擒故纵,就此结下梁子,令他对“居心叵测”的她百般试探。随后更多麻烦接踵而至,岭南王府有意无意的监视窥探,突然冒出来的“公主画像”,即将奉旨前来的侍奉过公主的宫女们……让她时刻处于身份暴露、小命不保的危机中……书勤认为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另谋出路:主动向王妃请缨陪同小公子共赴秦麓书院求学,一旦离开王府便不愁寻不出脱身之法。而不明就里的闵江不愿这个一身麻烦的公主牵累弟弟,索性化名跟随暗中保护他们,只是他越是接近,越发现她跟传闻中的公主大相径庭,明明想要探究她的真面目,为何反而愈陷愈深呢?
  • 宋史通俗演义

    宋史通俗演义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写了2166年的历史,包括《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共11部、1040回,约600万字。这部用章回小说体裁形式写的小说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而是史实力求确凿的通俗历史书,是一部观念先进、文笔优美,足以充分反映历史真实的新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戴笠全传(下)

    戴笠全传(下)

    从1927年到1946年这整整20年的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影子,其中不少事件更是由他一手策划实施,从而一次次在民国历史上造成强烈震荡。这个人就是戴笠。一提起戴笠,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之者说他是旷世奇才、时代英豪;贬之者说他是混世魔王、政治杀手。有人说他阴鸷,有人说他豪义,有人说他风流,有人说他残忍。一个原本只是负责收集情报、负责领袖安全的特工人员,何以令人谈之色变?他的死因为何到现在还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他生之真相如何?死之终局究竟?他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离奇隐秘……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认识一个真实的戴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