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8800000011

第11章 做人当俯仰无愧天地

虔诚的信民在拜山途中,匍匐在山脚下,亲吻着大地,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与天地同在,也会让看到的人们心生敬意,苍天之下,留给人们的从来都是苍茫大道,只是有人,从来就要选择崎岖小路,蹒跚而上终不知悔悟,人生在于态度,即便不如信民那样俯仰天地,至少也应当是谦恭如斯。

丑闻满天飞

——漫说《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茨,就是我们在路边或者墙头常见的蒺藜,一种果实带刺的植物,它的生命力极强,耐旱,一旦墙上长,就很难清除,谁去除掉它都会被刺伤。《鄘风·墙有茨》这首诗歌中说蒺藜长在墙壁上,很难拔去。高墙大院内室里的话,不能够传扬出来,若是被外人知道了,污秽言语不能入耳。

《墙有茨》是讥讽的卫宣王私通母妃,霸占儿媳宣姜、父子兄弟相残、而后宣姜再嫁这些丑事。王室的丑闻,瞎说乱传会招惹是非的。可是大家还都是知道了,甚至于卫国人还编成歌曲来唱着,以表示这事是对整体卫国人的侮辱。

自古高墙大院中多有见不得人的丑事,夺利争权,争风吃醋,纷纷扰扰数千年。卫宣公的那些事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史书上记载,卫宣公派出的杀手杀掉自己的两个儿子姬及与寿,然后自己也在不久也死去。他大概不会为杀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伤心后悔,乱伦如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几个孩子,还不及一些路人,当时有人做诗一首歌颂兄弟二人争相为死的情深———《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意思是说你们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多么思念你,千万不要遭遇灾祸啊!深深体会到对二子安危的关怀与祝福。

卫宣公杀两个儿子时候,朔躲在暗处盯着暗喜,在这之后,胜利者朔登上了王位,就是卫惠公。好景不长,卫国人就发动了政变,贵族们不能忍受一个坏蛋做自己的国王,朔被赶到了母亲宣姜的老家齐国。宣姜没有被赶走,不过她落在了卫国的贵族手里,贵族们也不敢拿她怎么样,她是齐国的公主,此时齐国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为了不伤两国的和气,商量了一个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及的同母弟弟昭伯,迎娶宣姜,两国重修于好。宣姜在这里就是一个政治玩物,被强行举行了婚礼,两个人还有了五个孩子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以及后来以诗歌闻名后世的许穆夫人。

故事到了这里,宣姜一人就有了多重的身份,荒唐的婚恋故事在她身上上演,这种事情不用谁说,当然妇孺皆知。这首《墙有茨》,八卦得够可以,一再地说:“不可道也”、“不可详也”,内室里的话儿,不可细讲,要是细讲,说来那话就长了。内室里的话儿,不可说出来,要是说出来,那可真的羞煞人呢!隔着近三千年的时光,我们似乎还能看到当时人们的交头接耳、神神秘秘诉说情景。

《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元春之口把宫廷说成是“见不得天日”的地方。上层统治者以为自己高大的院墙,都能阻挡住了语言的流动、事情的隐瞒,殊不知,在民间的民众,他们更很有兴趣了解高墙大院之中发生的趣事。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还是有一定的舆论新闻自由。政府还设置有采诗官,采集各种事情制作成歌谣传唱,通过民歌的传唱,引发社会舆论,促进统治者某些政策的改变。最初周公制订有制度,要求后代都要遵循,周朝当时礼法观念还是较强的,卫宣公的行为是严重违背礼法,即使他贵为王侯,同样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诗经》中,有好几首都与卫宣王的乱伦丑闻有关,他也绝对没有想过自己的丑事会成为《诗经》的素材。

遗憾的是,后世的大富大贵并没有从《诗经》中吸取教训,依然以为高墙能够阻挡丑事的外传,几乎每天都有丑闻的发生,小丑不断,大丑时候人性、亲情都统统抛弃掉。汉唐盛世,后世留名,可在盛世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丑闻,吕后争夺权力,在对付情敌戚夫人时候,将她的手足全部砍断、眉发全部剃去、耳朵、舌头、双目也全部混掉,丢弃在厕所中让她备受痛苦而死去,李世民玄武门射杀亲哥哥,骨肉相残,这就是“榜样”,等到武则天夺宠时候,心一狠下来亲手掐死了自己女儿……

而乱世的丑闻就更不要说了,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更是淫乱与丑闻不断。南朝宋时刘子业,继位之前就和自己的姐姐山阴公主关系暧昧不清,继位后更是与她成双成对出入宫庭宫廷,淫乱其中,不顾一切,同时他又忽然看上了早已嫁人的姑姑新蔡公主,于是就召她入宫,下诏称她已经病死,留在宫中供自己享用。这个昏狂的少年,自己乱伦还不说,他还让王妃公主们进宫,令侍臣们分别配对,在朝堂淫乐不休。还有北齐文宣帝高洋,一年四季都脱衣裸奔,连随从都难以忍受,他还征集民间妇女,使其脱衣裸体让从官们朝夕观看,发表看法!

这就是高墙大院中发生的事情,尽管传扬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有句俗话这样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历代封建社会都强调伦理道德,他们只要求对下不对上,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道德的虚伪性也就此表现出来,上层社会就如此,怎么给百姓树立威望?丑闻满天,又怎么能长久?

时间践踏着记忆而过,人们往往不由自主的选择遗忘,往事如潮水般的褪去,最终只留下细枝末节被深埋历史的罅隙之中,虽说尘埃已经落定,但有朝一日,这些往昔会风化成石,斑斑驳驳的后人挖出,赋予它们自有的定义和价值。

齐国有个外甥是庄公

——《齐风·猗嗟》看鲁庄公

文姜、诸儿乱伦,被父亲齐僖公嫁到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等到诸儿即位为齐襄公时候,文姜要求丈夫一起去齐国祝贺,于是两人旧情复燃,导致鲁桓公被杀死,造成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事件。

这还没完,文姜滞留齐国不归。正当文姜、齐襄公兄妹两人在齐都临淄如胶似漆缠绵时候,那边鲁庄公吃不消各方非议,派遣使者来接母亲回鲁国去为父亲守寡。于礼法上,文姜新丧夫君,儿子嗣位,理应回国照顾一切,文姜拗不过公理,只得恋恋不舍地登上马车。但是心中实在舍不下胞兄,当辘辘的车轮行驶到齐鲁之间的禚地时,文姜就命令停车不进,对鲁国的大臣说:“这个地不属于齐国也不属于鲁国,正是我的家呀。”

鲁庄公只好派人在禚地建造宫殿,让母亲在此居住。身为人子,也只能如此。齐襄公听说文姜滞留禚地,心领神会,也在禚地附近了一座离宫。两处美仑美奂的宫室遥遥相对,此后,姜诸儿频频“行猎”,目的地当然都是禚地了。史书上记载的次数很多,他们的相欢一次比一次光明正大,《左传》在记载这些时候毫不客气地批了句:“奸也”。

虽然二人频繁相会,但齐襄公后宫没有正妻,为了中和与妹妹的风流韵事带来的非议问题,他决定向周王室请婚,求娶当时周庄王的妹妹。周王室尽管败萎,但是规则还是有很多要坚持的,礼制上规定,王室的婚嫁要有同姓公侯来主持的。四处搜寻,这项任务就落在了同为姬姓的鲁庄公头上。

鲁庄公会为他主持么?他的身份很是特殊:齐襄公是自己的舅舅,也是母亲的奸夫,同时还是自己的杀父仇人,这使得自己在婚礼上很是尴尬,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但母亲坚持让他主持,鲁庄公一时成为诸侯之间的笑料。

笑就笑呗!此后不久,鲁庄公得到了好处。就是齐襄公邀请他一起去讨伐卫国,也就出兵了,打赢之后,齐襄公把战利品全部送给了鲁庄公。这是拉拢措施,鲁庄公年少不知,顿时觉得舅舅待自己这么好,就把杀父之仇、母亲通奸给自己带来的困惑全抛到了脑后。

对此,鲁国人还没有说什么,齐国人就对他们的国甥看不过去了,做了首民歌《齐风·猗嗟》来讽刺鲁庄公。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初看诗歌,全是对鲁庄公的赞美。他生得多么俊美,眉宇宽又广,身体高又壮,射箭之前的舞也跳的很好,射起箭来的姿势也煞是好看,箭法也是一流,整整射了一天标靶,竟然没有一箭稍稍偏离,如此高超的技艺,一定可以力抗外患吧。好一个艺高貌美的年轻君主,齐人感叹地说:“真不愧是我的外甥啊!”

齐国人的称赞颇可以玩味的。几乎全世界都知道鲁庄公母亲与舅舅的那点奸情,父亲在齐国被谋杀。父亲死后,他年少即位,没有报仇,也没有能阻止奸夫淫妇的继续交往。鲁庄公还跑去为奸夫主持婚礼,惹人嘲笑。读读诗中的话就知道是嘲讽,鲁庄公虽然英俊还威仪有加,并且擅长射箭,却不能端正家庭,反而和杀父仇人相善。那里谈得上治国安邦!对于这样一个国君,齐人还要赞美他?难怪《毛诗序》说《猗嗟》是以美为刺了。

《诗经》中还有一首《齐风·敝笱》:

敝笱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徒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徒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车子归止,其徒如水。

这是说鲁庄公母亲文姜回娘家的情景,翻译一下就是,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鲲鱼心不惊。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云。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鲢鱼心不虚。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雨。破篓拦在鱼梁上,鱼儿来往不惴惴。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水。诗中的“如云”、“如雨”、“如水”,写她的风光无限,讽刺着儿子鲁庄公的软弱无能,那么母亲文姜,是何等的欢乐了。

就这样齐襄公与文姜又乱伦了几年,两人经常四处游玩嬉戏,有时候常年不归,国政自然好不到哪去。而危机就必然在潜伏中激化。大夫鲍叔牙跟随公子姜小白出奔到莒国去了,管仲也跟着公子姜纠跑到鲁国去了。

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立公子姜无智为国君。其实两个人杀他也不是因为和他有什么深仇大恨。起因于两人奉命驻守在国土边疆,两人被派出去时候问了下外出戍守多久,齐襄公当时正吃西瓜,随口说了明年瓜熟时候吧。

到了第二年瓜熟时期,齐襄公正与文姜在外游玩没有回来,也根本忘了戍边将士的换防约定。恰好这个时候齐国边境有不少动乱势力。连称与管至父两位大夫想着该换防了怎么不换?要是出了问题是自己的还是下一届守将的?为了不担当这个责任,就私自回齐都淄博了。

但是私自撤防这种军国大事,可不是说撤防就撤防的,要是齐襄公追究下来,肯定是自己的罪过,可是现在已经回来了,齐国大环境也是人心离心离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漫游归来身心俱疲的齐襄公干掉。齐襄公整天与文姜欢乐,哪有还手之力,于是被杀死。

齐襄公死后的历史就很明了,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姜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姜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小白获胜,他没有记仇,反而任用仇人管仲为相,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诞生。

而这时的鲁庄公自然还是鲁庄公,年长了不少,不过政绩上并没有什么建树,值得庆幸的是,母亲文姜在禚地呆不下去了,自然回到鲁国,之后也一改往昔,成为儿子鲁庄公的助手,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手腕灵活,心思细密,帮助儿子处理了不少国家事务,最值得一说的是还在长勺挫败了齐桓公的进攻!

随着时间的流失,齐国雄大无比,几乎所有的人都忙着歌颂齐桓公的霸业去了,齐襄公与文姜的那些风流往事、鲁庄公的那些丢人现眼之事,渐渐地被历史遗忘,只是长存在《诗经》中被后人翻过来覆过去的研读。

父抢子妻,混乱纲常

——《邶风·新台》故事

历史上曾有的好几场老子抢儿媳事件,闹得轰轰烈烈了。《邶风·新台》诗中的应该是记载最早的了。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叮当流不停。本想嫁个美少年,谁知嫁个老太公。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长流淌。本想嫁个美少年,嫁个老公真不祥。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蛤蟆掉网中。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哎,是谁这么倒霉呢?这诗中有着长长的故事。

当时齐国的姜氏盛产美女,上流人世都认为要是娶到齐家女子做妻是人生最大的乐事。《陈风·衡门》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最出名的美女要数姜家女儿庄姜了,也就是前边说到过的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继她之后的姜家女儿依旧漂亮似花,闻名各国的有文姜、宣姜两姐妹。

公元前718年时候,宣姜到了要出嫁的15岁,前来求婚的人就络绎不绝,门前的台阶都快踩踏了。等到夏天时候,临近的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姬及提婚。姬及这时候也差不多十六七岁,儒雅俊美,在各国也是很有名的,宣姜的父亲齐僖公当即就答应了这桩近乎完美的婚事。

但事情却并没有朝着它应有的方向开始发展。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回到卫国,脑子一转,为了自己的高升,何不将小公主说给大王?于是这个马屁精立即向卫宣公禀报:齐国的小公主是古今少有的绝色美女!

卫宣公是个大色鬼,在他老爹死后,竟和他的庶母夷姜私通,生下了儿子姬及。马屁精还真抓住了他的要害,知道他会就范。君臣两个就商量了一个偏亲的计划——太子被派往宋国出使,卫宣公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新台”之后,使者打着为太子娶亲的旗号去齐国迎亲。雕栏玉砌,高台之上,卫宣公衣袂飘飘等待,与此同时美丽的宣姜身着华服,来到夫家的国度。当宣姜揭开盖头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这成为一个上对花轿嫁错郎的故事。同样的事,还发生在楚国,楚平王为儿子娶亲,选中了一位秦国姑娘。可使臣费无忌提亲之时看到姑娘如此美貌,便认为这么漂亮的姑娘应当献给当权的楚平王。于是,在费无忌的巧舌如簧说服下,这位本该成为太子夫人的秦国姑娘,成了楚平王的妃子。

父抢儿媳事件,无乱当时或是后世都是无耻之事,卫国人就有了这首《新台》讽刺卫宣公的秽行。诗中的“籧篨”、“戚施”这些此都是形容男人老丑狠恶的形貌,倒也是颇为符合卫宣公当时的形象。

《诗经》中常用“鱼网之设”来指代求婚,诗中说,张开网本想捕一条漂亮的大鲤鱼,兜起网却发现里面是只癞蛤蟆,没有嫁到一个翩翩美少男,美丽姑娘的归宿竟然是一个老丑无德的家伙。这就是俗话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足够悲哀。

在中国的历史事件中,帝王后宫颠倒伦理淫乱无常多之又多,即使是唐汉盛世也有“脏唐乱汉”之称,就是说唐汉两代也是宫廷乱伦糜烂。但是,和他们的前辈卫宣公比起来,怕是逊色多了。因为他把自家的关系全都搞乱了,他有个“兄弟级”自己的儿子姬及不说,占了儿子老婆后又生下两个“孙子级”儿子寿和朔。

而悲剧还没有结束。太子姬及见自己的老婆变成了“小妈”,如何不恼怒,但又无能为力,只能作罢,默默接受这一耻辱的安排。宣姜的二儿子寿仁义儒雅,与姬及的关系也很好,而朔却是个阴谋家,想取代姬及的太子地位,就制造谣言说:姬及从未忘记父亲的夺妻之恨,现在正在阴谋造反呢。越传越开,卫宣公当然知道了,于是兽性大发,又派姬及到他国出使,企图在半路杀掉他。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这些年自己在儿子的面前一直不好意思,心狠的他想也许永远不再见到他会好一些。

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但实际上在权力与亲情的天平上,天平是经常倾向于权力的,尤其是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中,历史上的事件屡见不鲜,最著名有李世民的宣武门之变,不注明的更加举不胜举。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寿去给姬及送信。可是姬及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父亲会对自己下次毒手,坚持出使。寿就自己想了个办法——送行之时,故意将姬及灌醉,自己代替出使。结果是,寿先被杀,当姬及醒来赶上,只好看着血泊中的弟弟痛苦流涕,此时杀手一不作二不休,将姬及也乱刀砍死。

多行不义必自毙!好色淫荡、心狠手辣的卫宣公在杀死自己两个儿子后不久也死去了。

他的一生荒淫无度,无耻有加,家庭关系混乱异常都是他抢夺儿媳造成的。对于这个故事,唐代的玄宗自然知道,或许他当初看到先秦故事时候也曾暗自发笑。

可是他自己又一次上演了一遍,旧事重做——夺取了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为了掩盖自己夺取儿媳的丑恶行为,唐玄宗还先让杨玉环自己请求进宫做宫女遮人耳目,为了安慰自己的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阙的一大丑闻。但一曲《长恨歌》却将他的荒唐演绎成了一场千古爱情绝唱,感动许许多多人们,历史的真像几乎被掩盖。

谁不希望拥有一场天长地久,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里,男女的相爱与结合更多的像是一场契合,没有预料之中的开始,亦没有想象之中的结局,当配错对,上错轿的时候,这些故事中的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后世恒久的笑料了。

鼠尚且有皮,何况人乎

——漫说《鄘风·相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魏风·硕鼠》这首民歌因为选入中学教材而被耳熟能详,《毛诗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不过,读起来比《伐檀》更有战斗力。《伐檀》中只有直呼其名的愤怒,并没有具体的反抗措施,而《硕鼠》不但有愤怒,还有反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贪婪的大老鼠,不要再吃的我粮食了!反映着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提出了要求,就如后代那么多次农民起义都有自己的革命要求一样,有着深刻的进步意义。

同时也形象地刻画剥削者的丑恶面目,“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再到“乐郊”,奴隶们似乎已经有了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自此摆脱严重的剥削,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这是人间理想在神话中的呈现,有点象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乐土。

中学学习,大家记得了对剥削阶级“硕鼠”的痛恨,而《诗经》中,老鼠的面子似乎特别大,作为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动物,写到“鼠”的诗歌就有五首之多,不过都像《硕鼠》一样,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其中一首给老鼠的面子最大——老鼠和礼仪沾上了边。这就是《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作者借着老鼠和人的对比,好生出了一口恶气,他认为老鼠都有张皮,人却不讲礼仪,这样的人还不如死掉算了,老鼠都有牙齿,人却不懂得廉耻,这样的人如何能继续活在世上,老鼠都四体健全,人却不懂得礼数,要是这样,不如现在就倒毙算了。

不要看是和礼仪沾上边,其实是骂那些奸佞小人的,看骂得多过瘾。用丑陋、凶狠无度的老鼠与当时卫国的“在位者”作对比,这还不仅仅是痛斥,简直就是诅咒啊,诅咒他们一个个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哪一位?讽刺的是哪一件事?历来有多种说法,但是翻开卫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当时在位的做的无耻事情太多了,比如卫宣公强娶太子的未婚妻自己享用,卫宣公派杀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等等,没有一件能说的出口的。当时的民歌唱出《相鼠》来讽刺这些人的禽兽不如确实得当。

《相鼠》也可以看到孔子删改《诗》的影子,留下这首《相鼠》明确地提求讲求礼仪廉耻的重要性。“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人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祀。人而无祀,胡不遄死?”

口气一句比一句重,骂老鼠去死,不死活着还干什么?逐句强调礼仪的重要程度。后世也就都遵循着他删改的史书经等学习,注重礼仪,强化入世,给社会带来了井然的秩序和强大的内聚力,使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一脉相承。不过有些儒者却从中悟出了另外的道理,那就是秦国的李斯。

《史记》中这样记载他的悟道经历:“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起初的做小吏的,有一次去方便,看到厕所里的老鼠都是小个人,吃的是人拉出来的便物,还十分怕人,一天之中屡次受到人的惊吓。而他去粮仓中见到的老鼠就不一样了,那里的老鼠吃的是大米,住的当然是大粮仓了,而且还不怕人。于是,李斯对比之下悟出了道理:做人和做老鼠原来是一样啊,有没有出息,就看他活的地方,是生活在厕所还是生活在谷仓啊!李斯顿时醍醐灌顶,从此,自己的学习对象也就成了粮仓中的老鼠,果然成了大器,帮助秦始皇灭了六国,官至宰相,位列诸侯。

他的言论也就是著名的“老鼠哲学”,都成了哲学意味,老鼠的面子确实够大。中国浩荡的历史大海中还有着几只比较特殊的老鼠:唐代文人曹邺的《官仓鼠》中继承着《硕鼠》的理念继续把鼠比喻成贪官污吏;唐代文人王度的《古镜记》则写了一只成精的老鼠,让老鼠与人结婚,吓着了不少人;到了《西游记》中,就有了无底洞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的故事;而清代传奇故事《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既是鼠窃狗偷之徒,又是杀人凶手。老鼠在文学作品中都是些不好的形象,到了《水浒传》中,才有了一个给人面目一新的白日鼠白胜,属于侠义人物;《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的“五鼠”更是结拜的侠义之士,一改老鼠的卑劣、凶恶等反面形象,有了几分真面子。

其实在那个时代,不论是王族世家还是平头百姓,他们都一样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在那天比人大的世界里,有时候的钻营却也是为了生存而必须的,只不过,鼠有鼠道,人有人格,鼠尚且有皮,何况人乎?

文姜美不美?

——漫说《郑风·有女同车》

清朝词人纳兰容若讲究写词要抒写“性灵”,又要有文风贯穿始终,诗经中一首《郑风 有女同车》便是活例,这首诗歌言辞简练,情意缓缓而出,毫不堆砌,语境浅白,完全符合容若性灵之说。而且,这首千年之前的诗歌,更是给人以当空明月,繁星耀眼的轻灵之感。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时值夏秋之交,草儿茂盛,木槿花开,柔和的阳光里到处是花草的淡静世界,一辆宽敞华美的马车行走在大路之上,车上坐着出外游玩的姜家姑娘和她的情郎,男女两人一同出游。诗中洋溢着欢乐去情绪,明快的节奏,令人心旷神怡。

其中对姜家姑娘的美丽多有描写,她旁边俊美的情郎哪有心思去观看欣赏车外的花草阳光,只是一门心思看着身边的姑娘,她的容貌颜如木槿花一样红里透着白,粉粉的透着嫩,“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而聪明的姜家姑娘一定觉察到了自己脸上那炽热的目光,心中暗暗羞赧一下,笑起来。

这一笑,万千情思无处躲藏,躲避的脸胜过最灿烂的那束木槿花。所谓美人,应该就是姜家姑娘这个样子。秀外慧中的女子怎么不令人倾慕?只是同车而行男子才有此福分,这种缘分让他神魂颠倒,欣赏着姜家姑娘青春美丽,她走起路来步履轻盈,身上的配饰晶莹剔透,叮当作响。举手投足之间,还尽显着德行高尚与幽雅贤淑。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情郎眼里的姜家姑娘是最美的,“颜如舜华”、“颜如舜英”,有没有《陌上桑》中对罗敷的叙述“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美?有没有《红楼梦》中对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尽管对姜家姑娘的美着墨不多,却意蕴无限。“至言则无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然如此,言不能尽,不说或少说即为最妙。

说起姜家姑娘,其实就是齐僖公的小女儿文姜。她比较有文采,故称文姜。当时主政春秋各国政事的齐国十分强大,他的两个女儿也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竞争的对象,攀上亲戚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的。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文姜特别看好郑国的太子姬忽,人长的帅又比较健谈。一开口,父亲就与郑国缔结了儿女亲事。

郑国人很高兴,所以专门创作了《有女同车》这首民歌来表达对这位未来的君夫人的期待,传诵大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世界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先人就有这样发现美的眼睛。用尽词汇形容木槿花一样美丽的姑娘,天生丽质,德行又如玉般温润。叫人如何不爱她?

不过郑国人没有好运气,没有盼来这位大美女。因为太子郑忽很快就以“齐大非偶”为由,退掉了这门亲事。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配偶,文姜是大国的公主,不适合做我这个小国之君的配偶吧?其实这是他的一个借口,他退亲的真正原因是他知道文姜在齐国有私情,并且她的情人还是她的胞兄诸儿。

本来是一门好亲事,现在却被一个小国的太子退婚,退婚在当时是很丢人的事情。这对大国公主大美女文姜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忿忿不平,然后恹恹成病,再然后就是顾影自怜,在胞兄那里寻求安慰。文姜与胞兄诸儿确实有私情,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年长之后依然在一块相处,天长日久,产生感情在所难免,二人原先私会隐藏,不知怎么传到郑国郑忽那去了。春秋之时,伦理道德尚未形成,男女关系本来就十分随便,然而血缘直系发生私情,终不能被承认,两人的关系当然会传入家人及其外人耳中。父亲齐僖公知道后当然大惊失色,定好的亲事被推掉本来就丢了脸,现在家丑要是越传越开,自己脸上更没有面子,只要匆匆为文姜重新择配。

此时邻国鲁桓公新立,想要缔婚大国拉拉关系,就来提亲了,齐僖公当即答应,还定下了良辰吉日成亲。于是选择吉期,齐僖公亲自把文姜送到鲁国成亲。胞兄诸儿自然郁闷,不知道此次一别何日再见,于是在文姜出嫁的前一夜,他于竹简上刻了一首诗辗转递到妹妹那里: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

这是一首情诗,说了文姜美艳似桃花一般,只是要飘落到鲁国去了,然后自己做了一番叹息。谁知道文姜看了之后不是像一般女子样叹息,而是也做了一首情诗,并加重了自己的乱伦程度: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时不我与,趁早行欢,很有一番李白的“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味道,不是行的是苟且之事,于是就在文姜出嫁的前一夜,两兄妹又不顾一切地干起乱伦之事,几乎误了第二天的出嫁之事。不过嫁人还是要嫁的,文姜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就是国君夫人了。身在鲁国,自然没有再和胞兄见过,与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姬同,次子叫姬季友。在往后的日子里,灿若桃花或者木槿花的文姜会安心坐好自己的国君夫人了吧?鲁桓公这样想,他对自己这位背景雄厚的妻子十分满意。然而文姜真的会如他想么?鲁桓公哪里会预料到自己会为这个女人丧命,并引发一系列的政治纷争。早知如此,怕是不会觉得文姜是个美人了。

尽管文姜的行为如此,郑国的臣民也没有对文姜热辣辛讽。郑国在春秋时代是最开化的地方,淫风最炽,在他们看来,文姜的淫荡行径并不可卑。相反地,他们认为自己的太子郑忽没有把文姜娶到家是很大的失败。《有女同车》的歌儿依然在郑国广为传唱,怀念文姜的美貌,那似木瑾花一样的艳丽绽放的美丽……

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

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

跑啊跑啊似在飞行,

身佩着美玉晶莹闪亮。

姜家大姐不寻常,

真正美丽又漂亮。

有位姑娘与我一路同行,

脸儿像木槿花水灵灵。

跑啊跑啊似在飞翔,

身上的玉佩叮当响不停。

姜家大姐真多情,

美好品德我常记心中。

同类推荐
  •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散文卷(下)

    《傅山故里文丛》是由太原市尖草坪区文联和尖草坪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编的一部大型丛书。共分诗歌、散文、小说三卷,约100万字,有诗歌200首,散文180篇,小说80篇,入选作者80人。作品反映了尖草坪区近三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风貌。本书为散文卷。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09)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文学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辨析。本书以坚实的文献史料为基础,运用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发掘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客观分析,力求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和价值给以公允的判断和结论。
  •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含了一百多篇散文作品。这卷基本上可称为“故土亲情”卷,作家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年少往事、乡土亲情,以及求学当兵的种种人生感悟,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家周大新从一个乡下少年走向成熟作家的命运轨迹。
  • 徽州物语

    徽州物语

    这是一本以描写江南风光、徽州风物为主题的散文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生活中看到的有意思的情景和经历,第二部分写江南的山水风光、山地风物,第三部分写作者的生活感受以及食物等,第四部分写江南人物。每篇文章写得细腻、真切和有比较浓郁的诗意,全部在报刊发表过,有的还获过奖。
热门推荐
  • 全家福

    全家福

    话剧围绕北京胡同里一家及其邻里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一幅世俗生活画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孤独又善良的造物主

    孤独又善良的造物主

    银河真的是无限的吗?银河的尽头在哪儿?宇宙的尽头在哪儿?真的只有一个银河?一个宇宙吗?那它们的另一边是什么?真的如人类所说,尽头是地狱?另一边是天堂?你知道吗?你们知道吗?有人知道吗?反正我不知道!如果与鬼神论相比,我更愿意相信多宇宙共存的理论!在这里我想阐述一件没有真相的真相,永远都了解不到原委的经过!
  • 农家福女的娇宠日常

    农家福女的娇宠日常

    【男女双穿】萧月穿成了待嫁小农女萧青月,成亲当日还听说新郎另娶了!萧青月怒了,历来只有她甩人,哪有人甩她的道理?于是,大闹礼堂,怒写休夫书,索要赔偿,威震四方......见此,大伯大声逼逼:“此女太过彪悍,若是不赶走,定当扰乱家宅.”二伯小声逼逼,“赶走不如卖,还能换点银子!”闻言,爷爷举起了烟枪,“听说你要赶走月芽?”奶奶拿起了扫把,“听说你们还想卖我宝贝月芽?”娘,“......”贺家屯霸王,贺三爷飞起两脚踹飞两位逼逼的伯伯,说,“都瞎逼逼什么!老子觊觎了两辈子的女人,岂轮得到你们来定去处???”
  • 冰夜魔临

    冰夜魔临

    一个人人欺负的傻少年,遇到了一个逗比师父,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S:本人新手作家,大家多多指教。再快点上有对话式的哦。
  • 错吻成婚:金主狂爱999天

    错吻成婚:金主狂爱999天

    睡梦中,某人欺身而来,对她上下其手,亲亲揉揉。她惊醒,从枕头下拿出结婚协议:“沈先生,我们有协议,只结婚,不爱爱。”某人笑得狡黠,接过结婚协议瞥一眼,“结婚协议:只结婚,还爱爱!”她反抗挣扎,“你无赖,明明不是这样的!”某人坏笑,“光说不练假把式。”为辩真假,他亲力亲为用行动表示。事后,她才明白,协议神马是困不住腹黑狼的狼爪。而他,则用自己的方式,对她施以此生无尽的霸宠。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位面管理平台

    位面管理平台

    白鹿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个位面平台的接迎令牌,从此畅游万千位面,帮助委托者铲平所有困苦不平……在一个个世界中不断充实自己[本文无cp]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