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9100000012

第12章 附录

大庆精神大庆人196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196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上发表了新华社记者袁木、范荣康写的《大庆精神大庆人》的长篇通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于当天全文广播,这是“大庆精神”第一次被提出。

从此以后,中央和各地的广播电台、报纸杂志对大庆开始了全方位的报道,一个轰轰烈烈学习大庆的活动在全国展开,大庆油田成为世人瞩目和向往的地方。

列车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奔驰着。它掠过一片片田野,越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座座城市,把我们带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庆。

大庆,不久前人们对她还很陌生。如今,人们在各种会议上,在促膝谈心时,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谈论着她,传颂着她。有机会去过大庆的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个几年前还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现在已经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描述着大庆人那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没有经受过革命战争洗礼和艰苦岁月考验的年轻人说,到了大庆,更懂得了什么叫做革命。身经百战的将军们,赞誉大庆人“是一支穿着蓝制服的解放军”。在延安度过多年革命生涯的老同志,怀着无限欣喜的心情说,到了大庆,好像又回到了延安,看到了延安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

我们来到大庆时,这里还是严冬季节。迎面闯进我们眼底的,是高耸入云的钻塔,一座座巨大的储油罐,一列列飞驰而去的运油列车,一排排架空电线,和星罗棋布的油井。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现代化石油企业的壮丽图景。同它相衬的,是一幢幢、一排排矮小的土房子。它们有的是油田领导机关和各级管理部门的办公室,有的是职工宿舍。夜晚,远处近处的采油井上,升起万点灯火,宛如天上的繁星;低矮的职工宿舍里,简朴的俱乐部里,不时传出阵阵欢乐的革命歌声,在沉寂的夜空中回荡。到过延安的同志们,看着眼前的一切,想到大庆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为社会主义建设立下的大功,怎么能不联想起当年闪亮在延水河边的窑洞灯火哩!

但是,对于大庆人来说,最艰苦的,还是创业伊始的年代。

那时候,建设者们在一片茫茫的大地上,哪里去找到一座藏身的房子啊!人们有的支起帐篷,有的架起活动板房,有的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丢弃了的牛棚马厩里办公、住宿。有的人什么都找不到,他们劳动了一天,夜晚干脆往野外大地上一躺,几十个人扯起一张篷布盖在身上。

阴雨连绵的季节到了。帐篷里,活动板房里,牛棚马厩里,到处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雨住了,里面还在滴滴答答。一夜之间,有的人床位挪动好几次,也找不到一处不漏雨的地方。有的人索性挤到一堆,合顶一块雨布,坐着睡一宿。第二天一早,积水把人们的鞋子都漂走了。

几场萧飒的秋风过后,带来了遮天盖地的鹅毛大雪。人们赶在冬天的前面,自己动手盖房子。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人,教授和学徒工,工程技术干部和炊事员,一齐动起手来,挖土的挖土,打夯的打夯。没有工具的,排起队来用脚踩,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垒起了几十万平方米土房子,度过了第一个严冬。

就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沉睡了千万年的大地上,到处可以听到向地层进军的机器轰鸣声,到处可以听到建设者们昂扬的歌声:“石油工人硬骨头,哪里困难哪里走!”夜晚,在宿营地的篝火旁,人们热烈响应油田党委发出的第一号通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他们朗读着,议论着,要用毛泽东思想来组织油田的全部建设工作。没有电灯,没有温暖舒适的住房,甚至连桌椅板凳都没有,但是,人们那股学习的专注精神,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

时间只过去了短短四年,如今,这里的面貌已发生根本变化。我们访问了许多最早到来的建设者,每当他们谈起当年艰苦创业的情景,语音里总是带着几分自豪,还带着对以往艰苦生活的无限怀念。他们说,大庆油田的建设工作,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如果不是坚信党的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号召,如果不是在党的总路线和大跃进精神的鼓舞下,如果没有一股顶得住任何艰难困苦的革命闯劲,今天的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许多人还说,他们过去没有赶上吃草根、啃树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没有经受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考验,今天,到大庆参加油田建设,也为实现六亿五千万人民的远大理想吃一点苦,这是他们的光荣,是他们的幸福!

深深懂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个革命传统的伟大意义,心甘情愿地吃大苦,耐大劳,临危不惧,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能把这些看做是光荣,是幸福!这,不正是大庆人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吗?

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老石油工人王进喜,大庆油田上有名的“铁人”,就是大庆人这种性格的代表人物。

当年,这里有多少生活上的困难在等待着人们啊!但是,四十来岁的王进喜在一九六○年三月奉调前往大庆油田时,他一不买穿的用的,二不买吃的喝的,把被褥衣物都交给火车托运,只把一套《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到了大庆,他一不问住哪里,二不问吃什么样的饭,头一句就问在哪里打井。接着,他马上就去查看工地,侦察线路。

钻机运到了,起重设备还没有运到。怎么办?他同工人们一起,人拉肩扛,把六十多吨重的全套钻井设备,一件件从火车上卸下来。他们的手上、肩上,磨起了血泡,没有人叫过一声苦。开钻了,一台钻机每天最少要用四五十吨水,当时的自来水管线还没有安装好。等吗?不。王进喜又带领全体职工,到一里多路以外的小湖里取水,保证钻进,这样艰苦地打下了第一口井。

无语的大地,复杂的地层,对于石油钻井工人来说,有时就好像难于驯服的怪物。王进喜领导的井队在打第二口井的时候,出现了一次井喷事故的迹象。如果发生井喷,就有可能把几米高的井架通通吞进地层。当时,王进喜的一条腿受了伤,他还拄着双拐,在工地上指挥生产。在那紧急关头,他一面命令工人增加泥浆浓度和比重,采取各种措施压制井喷,一面毫不迟疑地抛掉双拐,扑通一声跳进泥浆池,拼命地用手和脚搅动,调匀泥浆。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搏斗过去了,井喷事故避免了,王进喜和另外两个跳进泥浆池的工人,皮肤都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

那时候,王进喜住在工地附近一户老乡家里。房东老大娘提着一筐鸡蛋,到工地慰问钻井工人。她一眼看到王进喜,三脚两步跑上去,激动地说:“进喜啊进喜,你可真是个铁人!”

像王铁人这样的英雄人物,在大庆油田岂止一人!

马德仁和段兴枝,也是两个出名的钻井队长。他们为了保证钻机正常运转,在最冷的天气里,下到泥浆池调制泥浆,全身衣服被泥水湿透,冻成了冰的铠甲。

薛国邦,油田上第一个采油队长。在祖国各地迫切需要石油的时候,他战胜了人们想像不到的许多困难,使大庆的首次原油列车顺利外运。

朱洪昌,一个工程队队长。为了保证供水工程赶上需要,他用双手捂住管道裂缝,堵住漏水,忍着灼伤的疼痛,让焊工在自己的手指边焊接。

奚华亭,维修队队长。在一次油罐着火的时候,他不顾粉身碎骨的危险,制止罐顶,脱下棉衣,压灭猛烈的火焰,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

毛孝忠和萧全发,两个通讯工人,在狂风怒吼的夜晚,用自己的身体连接断了的电线,接通了紧急电话。

管子工许协光等二十勇士,在又闷又热的炎夏,钻进直径只比他们肩膀稍宽一点的一根根钢管,把总长四千八百米的输水管线,清扫得干干净净。

大庆人都贯注了革命精神,他们的确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历年来,在大庆油田,每年都评选出这样的英雄人物一万多名。

请想想看!在这样一支英雄队伍面前,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征服!

但是,大庆人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不仅表现在他们能够顶得住任何艰难困苦,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够长期埋头苦干,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同严肃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正是他们在同大自然作战的斗争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

在油田勘探和建设中,大庆人为了判明地下情况,每挖一口井都要取全取准二十项资料和七十二个数据,保证一个不少,一个不错。

一天,三二四九钻井队的方永华班,正在从井下取岩心。一筒六米长的岩心,因为操作时稍不小心,有一小截掉到井底去了。

从地层中取出岩心来分析化验,是认识油田的一个重要方法。班长方永华当时瞅着一小截岩心掉下井底,抱着岩心筒,一屁股坐在井场上,十分伤心。他说:“岩心缺一寸,上级判断地层情况,就少了一分科学根据,多了一分困难,掉到井里的岩心取不上来,咱们就欠下了国家一笔债。”

工人们决心从极深的井底,把失落的岩心捞上来。队长劝他们回去休息,他们不回去。指导员把馒头、饺子送到井场,劝他们吃,他们说:“任务不完成,吃饭睡觉都不香。”他们连续干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把一筒完整的岩心取了出来。

这从深深的井筒中取上来的,哪里是什么岩心,简直是工人们对国家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赤胆忠心啊!

几年来,就是用这样的精神,勘探工人、钻井工人和电测工人们,不分昼夜,准确齐全地从地下取出了各种资料的几十万个数据,取出了几十里长的岩心,测出了几万里长的各种地层曲线。地质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大量的第一性资料,进行了几十万次、几百万次、几千万次的分析、化验和计算。

想一想吧,是几十万次、几百万次、几千万次啊!那时候,大庆既没有像电子计算机这一类先进的计算设备,又要求数据绝对准确,如果没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没有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没有尊重实际的科学精神,这一切都可能做到吗?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觉,这种毅力,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这种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作风,在几万名大庆建设者的队伍中,形成了一种非常珍贵的,既是继承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全新的风气:他们事事严格认真、细致深入、一丝不苟。大庆人不论做什么工作,他们的出发点都是:“我们要为油田建设负责一辈子!”

大庆的钻井工人们有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纪念日”——“难忘的四·一九”。那是指一九六一年的四月十九日。这一天以前,大庆人封掉了一口新打的油井。这口井,如果同老矿区的井比起来,已经不错了,照样可以出油,只是因为井斜度超过了他们提出的标准,原油采收率和油井寿命可能受到影响,建设者们含着泪、横着心,把它填死了。“四·一九”这天,大庆人召开万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展开了以提高打井质量为中心的群众运动。

“四·一九”以后,这里的油井都打得笔直。最直的井,井斜只有零点六度,井底位移只有零点四米。打个比方说,这就等于一个人顺着一条直路走,走了一公里,偏差没有超过半米。

一二八四钻井队有一次打的一口油井,发生了质量不合格的事故。这个队的队长王润才和工友们,把油井套管从深深的地层中拔出来,逐节检查,研究发生事故的原因。他们终于发现,有一处套管的接箍,因为下套管前检查不严,变了形。后来,队长王润才就背上沉重的套管接箍,走遍广阔的油田,到每一个钻井队去现身说法,给全体钻井工人介绍发生质量事故的教训。

对油田建设负责一辈子的大庆人,用科学精神武装起来的大庆人,就是这样对待自己工作中的缺点的。从那以后,油田上打井因为套管接箍不好而造成质量事故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不仅对待关系到整个石油企业命运的大事情如此严格,即使对待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同样一丝不苟。大庆人说:“好作风必须从最小处培养起。”

今年春天,油田上召开了一次现场会。会场中央,端端正正放着十根十米长的钢筋混凝土大梁。这些大梁表面光滑平整,根根长短粗细一致,即使最能挑剔的人,也找不出它们有什么毛病。但是,油田建设指挥部的负责人却代表全体干部在会上检讨说,由于他们工作不深入,检查不严,这些大梁的少数地方,比规定的质量标准宽了五毫米。

五毫米,宽不过一个韭菜叶,值得为它兴师动众地开一次几百人的现场会吗?不,值得!大庆人性格的可贵之处正在这里。会上,工程师们检查了他们没有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关口把得不好;具体负责施工的干部和工人,检查了他们作风不严不细,操作技术不过硬。人们纷纷检查以后,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抄起铁铲,拿起磨石,把大梁上宽出五毫米的地方一一铲掉、磨光。人们说:“咱们要彻底铲掉磨掉的,不只是五毫米混凝土,而是马马虎虎、凑凑合合的坏作风!”

这种一丝不苟的作风,在工程技术人员中也形成了风气。几年来,他们不分昼夜,风里雨里,奔波万里,为的是找到一个合理的科学参数;他们伴着摇曳的烛光,送走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的是算准一个技术数据。

青年技术员谭学陵和另外四个年轻人,花了整整十个月时间,累计跑了一万二千多里路,从一千六百多个测定点上测得五百多个数据,找到了大庆油田最正确的传热系数,为整个油田输油管道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根据。

技术员蔡升和助理技术员张孔法,在风雪交加的冬季,身揣窝窝头,怀抱温度计,五次乘坐没有餐车、没有卧铺、没有暖气的油罐列车,行程万余里,在挂满冰柱的守车上实地探测原油外运时的温度变化。

技术员刘坤权,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一连几个严冬,冒着风雪从几百个不同的地方挖开冻土,进行分析化验,终于研究出这里土层的冻涨系数,为经济合理地进行房屋基础建筑提供了可靠数据。

亲爱的读者,你们看到这些事例会想些什么?当我们听到这一切时,都被大庆人这种可贵的性格深深地感动了。

在大庆,我们访问过不少有名的英雄人物,也访问过许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心耿耿的“无名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大庆人不论做什么工作,心里都深深地铭刻着两个大字——“革命”。

电测中队现任副指导员张洪池,就是大批“无名英雄”中的标兵。

四年前,张洪池是人民解放军这个伟大集体中的“普通一兵”。来到大庆以后,他当过电测学徒工,当过炊事员,样样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在长期的平凡劳动中,他显示了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他在自己的日记上曾经写道:

“共产党员要像明亮的宝珠一样,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发光发亮。”

“我要像个万能的螺丝钉一样,拧在枪杆上也行,拧在农具上也行,拧在汽车上、机器上、锅台上……凡是拧在对党有利的地方都行,都要起一个螺丝钉的作用,而且要永远保持丝扣洁净,不生锈。”

做一粒到处发亮的宝珠!当好一颗永不生锈的万能螺丝钉!这就是大庆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天夜晚,在一间低矮的土房子里,我们见到了油田的一个修鞋工人,他的名字叫黄友书,三十来岁年纪,也是个复员军人。他到大庆以后,当过瓦工、勤杂工、保管工,磨过豆腐、喂过猪。后来,领导又派他去给职工们修鞋。

修鞋!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线上,只当一个“修鞋匠”?对这种平凡而又琐碎的劳动,你是怎样看待的?

黄友书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说:“战士没鞋穿打不了仗,工人没鞋穿也搞不好生产,谁离得了鞋啊?给工人们修好鞋,这也是革命工作!”

他跑遍附近好几个城镇去找修鞋工具。他每天挑着修鞋担子下现场。他经常收集废旧碎皮,捡回去洗净揉好,用它来给职工们掌鞋。

黄友书看到职工们穿着他修好的鞋踏遍油田,心里乐开了花。就是这个并非油田主要工种的修鞋工人,每年都被职工们选为全矿区的标兵,被誉为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

在大庆,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从大城市的大工厂调来不久的老工人何作年,自豪地说:“在咱们大庆,人人都懂得他们做的工作是革命。扫地的把地扫好了,是革命;烧茶炉的把开水烧好了,又省煤,也是革命。一个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做啥也浑身是劲。大家都懂了这个道理,就能排山倒海,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一切工作都是革命,所有的同志都是阶级兄弟。人们精神世界的升华,渗透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谱成了多少扣人心弦的乐曲!在大庆这个革命的大家庭中,人们时刻铭记着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的教导:“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在大庆,干部们对工人的关心,关心到了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天深夜,干部都要到工人的集体宿舍中去“查铺盖被”,看一看工人兄弟休息得可好,睡得是否香甜。

一场暴风雪过后,气温骤然下降了十多度。年轻的单身工人张海青,被子又薄又脏,还没有来得及拆洗,没有添絮新棉。支部书记李安政“查铺盖被”时,发现了这个情况,他趁工人们上班,悄悄把张海青的被子抱回家,让自己的爱人拆洗得干干净净,又把自家的一床被拆开,扯出一半棉花,絮到张海青的被子里。张海青发现他的被子变得又洁净又厚实,到处查问是谁干的,李安政在一旁一声没吭。新从一个大城市调到大庆的老工人王文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暗暗掉下了眼泪。

一二○二钻井队的十几户家属,听说技术员李自新的妻子死了,遗下两个孩子,争着把孩子抱到自己家里看养。她们说:“孩子没妈了,我们就是她俩的妈。”前任队长王天其的爱人李友英,天天把奶喂给李自新一岁的女儿小英,却让自己正在吃奶的孩子小香吃稀饭。有人为这件事写了一份材料给钻井指挥部党委书记李云,李云把这份材料转给李自新,同时含着泪给李自新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等两个孩子长大了,告诉她们:在新社会里,在革命大家庭里,人们是怎样关怀她们、养育她们长大成人的。叫她们永远记住,任何时候都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在地质研究所、设计院、矿场机械研究所这些知识分子、干部集中的“秀才”单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有一次,地质研究所女地质技术员陈淑荪,看到同一个单位的地质技术员张寿宝的被面破了,就把一床准备结婚时用的新缎子被面从箱底翻出来,偷偷缝在张寿宝的被子上。张寿宝发现了,怎么也不肯要。陈淑荪对他说:“你说说,我们是不是阶级兄弟?是不是革命同志?是,你就把被面留下;不是,你就还我。”这几句话,说得张寿宝感动极了。他含着两眶激动的眼泪,再也说不出不要被面的话了。

为了实现六亿五千万人民的远大理想,心甘情愿地吃大苦、耐大劳;为了对国家建设事业负责一辈子,事事实事求是、严格认真、一丝不苟;为了革命的需要,全心全意地充当一颗永不生锈的万能螺丝钉;在革命的大家庭中,人人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这些,就是大庆人经过千锤百炼铸造出来的可贵性格。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性格啊!

也许有人要问:大庆油田的辉煌成就和建设者们身上的巨大变化,这一切是怎样得来的?大庆人的回答很简单:“这一切都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去访问油田的一个工程队,想进一步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大庆是怎样的深入人心。问路的一位年轻工人说:“那里今天开会,不好找人。”我们问他开什么会,他说:“冷一冷。”冷一冷,这是什么意思?年轻工人解释说:“我们大庆经常开这样的会,找一找自己的缺点,找一找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找准了,就能迈开更大的步伐前进。”

在大庆人已经为祖国建设立下奇功的时候,在全国都学习大庆的时候,他们还要“冷一冷”,继续运用毛主席提出的“两分法”,从自己的不足处找出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不正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大庆人更可贵的性格吗?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庆油田是举世瞩目的大油田,是国内最大的油田,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59年9月,以松基三井喷油为标志,宣告了大庆油田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困难的物质条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在石油部党组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石油会战。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石油大军,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献身精神,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发愤图强,艰苦创业,仅用三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大庆油田现已走过了47年非凡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从1976年开始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成为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原油采收率第一,以领先世界的开发技术实现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上缴税费第一,累计达9734亿元,连续7年位居我国纳税百强企业之首。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大庆油田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持续有效发展作为党和人民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已得到国务院批准。

大庆石油会战和长期的开发建设实践,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培育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庆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大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是战争年代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在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油拼搏、无私奉献,并且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庆石油会战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是大庆油田的基本功,就是通过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油田开发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两分法,形势好的时候要看到不足,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形势严峻的时候更要一分为二,看到希望,增强发展的信心。“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就是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做到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现场和领导在现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五条要求”是石油职工的行为规范,就是人人出手过得硬,事事做到规格化,项项工程质量全优,台台在用设备完好,处处注意勤俭节约。“三个面向、五到现场”是领导机关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生产指挥到现场、思想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三基”工作是大庆油田加强基层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岗位责任制是大庆油田最基本的生产管理制度,就是把全部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包括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设备维修保养制、质量负责制、班组经济核算制、岗位练兵制和安全生产制八大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两抓”是大庆油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符合油田生产建设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基本规范,对于做好我们的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

对大庆油田的巨大贡献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1964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并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1978年,邓小平同志第三次视察大庆时,做出了“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的重要指示。1990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大庆时,把大庆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土996年,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大庆油田负责同志时指出:“大庆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原油资源,而且还在于为国家造就了一支英雄的工人阶级队伍,培养输送了一批领导骨干和科技骨干;不仅在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在别人卡我们脖子、国家十分困难的时候,用石油支撑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培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殷切希望大庆油田要“珍惜大庆的光荣史,再创大庆的新辉煌”。2003年,温家宝同志视察大庆时指示:“要把铁人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发扬光大,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保持下去。”去年,又对大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勘探、合理开发,调整结构、多元发展,企地结合、共建和谐”的基本思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使广大石油员工深受鼓舞和鞭策,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增强了发展信心。

长期以来,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炼化企业,建立了完整的石油石化工业体系,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1998年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战略性重组后,尽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坚定信念没有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石油战线的优良传统没有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切实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责任,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特别是2007年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了储量规模超过10亿吨的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又一个最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带动油气储量进入新的增长高峰期。中石油在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居第24位,在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居第7位。股份公司总市值仅次于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第二大上市石油公司。回顾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集团公司的成长壮大,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以余秋里、康世恩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工业领导人,永远不能忘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永远不能忘记为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在新中国石油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进行新的创业、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大力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鼓舞百万石油员工奋勇前进、不断胜利、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柱。

同类推荐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散文体的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吟咏牧羊人纯洁无限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牧歌传奇在中世纪中断之后,文艺复兴时代重又兴盛。
  •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但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瑰丽,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他笔下生花,文思泉涌,拥有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不拘泥于已有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本书包括《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在内的诸多名篇悉数收入其中,在这里朱自清不仅是一个柔弱的文学家,他也是一个时刻在思考和感受人生的思想家。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

    文章篇幅都短小精悍,语言朴实,却至纯至真至美,如同行云流水,将生命的真善美,力透纸背。置身于他的文字中,总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一种情感共鸣,总觉得他笔下的人物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生活中,以至于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文章感人不在于华丽的语言,而在于意切情真。
热门推荐
  • 我的星魂不太正经

    我的星魂不太正经

    嗯,假象,都是假象。咳咳……它看上去虽然有些不太正经,但绝对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 大判仙

    大判仙

    我有一画可封神,我有一笔可囚仙。我有一园蕴万道,我有一剑指苍天。我本平凡,何必逼我修仙?我本善良,何必逼我杀神?既然让我轮回,我便颠覆这肮脏的世界!仙法,谋略,斗智斗勇,看主角如何纵横仙路!
  • 神御诸天

    神御诸天

    什么是武神?任何功法我一学就会,任何敌人,我一手镇压!且看少年如何踏天崛起,一路高歌狂飙,嬉笑怒骂、踏诸天万界,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神御诸天!
  • Ceres' Runaway and Other Essays

    Ceres' Runaway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庶女世子妃

    庶女世子妃

    戚微前世是个军医,死后一朝穿越成了一个没有饭吃的傻子戚府三姑娘。主母不喜欢她,有什么关系,反正戚微也不喜欢她。嫡姐打她,不好意思,她不会站着让你打,还会打回去。为了不引人注目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她隐藏锋芒,却依然招人嫉妒陷害。一技在手,活的自由。胆大心细,银钱流进。烽火狼烟,医术逆天。秘密武器,睥睨天下。只是这个是男人怎么回事,不但逼着她看血腥的活剐人肉,半夜还爬她的墙,上她的床,抱着她说是他今生的最爱。本以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美好,却在某一天里,他的匕首刺进了她的胸口……那年,四国狼烟烽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爱的地带:那年代那深爱的人们

    相爱的地带:那年代那深爱的人们

    顾竹莹,一个值得三个男人爱的女人。18岁的她是师范学院的学生,她爱上了来学校临时代课的老师、某杂志社的主编路远,俩人一见钟情,相爱至深。后来,路远被中学同学白丽花所纠缠,但路远死也不肯娶白丽花。气急败坏的白丽花依仗着公安局长的爸爸把路远关进了监狱。她一等就是三十多年。直到香港的知名人士来大陆搞经济洽谈,路远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见到竹莹时,她已是重病缠身弥留之际,最后,死在了路远的怀里。
  • 压倒绝色王爷

    压倒绝色王爷

    她,在现代是遭父母遗弃的孤儿!原本以为自己会孤独地老去,却在一次突发善心地去救要被车给撞倒的小孩的途中,不幸地被车撞死了!然后华丽丽地穿越到了某个不知名的朝代了,还很好命地附身于丞相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小姐的身上!虽然身体小了点,可这不并不影响她的生活!每天都过的有滋有味,还总是不小心地把丞相府给弄得鸡飞狗跳的!以至于丞相老爹在看见她把注意力转移到当朝最红的王爷身上时,很够意思的把女儿推给了那个绝色王爷!随便她怎么闹吧,只要不是在他丞相府闹就够了!不是他当爹的狠心,实在是他招架住这个捣蛋鬼!这样的结果就是绝色王爷府遭殃了,不仅整个王爷府被她玩转在手心上,最后连王爷都被她成功压倒在身下!所以整个王爷府的人在心底无不为自个的主子大呼:可怜的王爷啊!PS:剧情慢热,中途有小虐,结局皆大欢喜★★★领养榜★★★女主【简雅】——看似脑残,其实是个捣蛋鬼&亲linglingkunming领养&绝色男们【东方辰逸】——朝鹰王朝最妖艳最绝美的王爷,绝色的面容下藏着一颗毒黑的心,是腹黑中的强手&亲苦笑着说你真贱领养&【秋子賽】——江湖第一高手,杀人只需三秒【炎彬】——武林盟主,德高望重,外冷内热,闷骚【欧阳风华】——欧阳世家最不受器重的私生子,看似风流,实专情【白晋鹏】——白家的当家人,经商世家,手段毒辣,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他的风格【端木明轩】——纳西族的王位继承人,儒雅公子,无心于皇位,被逼为王【司马柏】——布朗族的王子,民族被灭,满身的仇恨,嗜血的眼睛银色发丝,犹来自地狱的死神&亲xsyx88领养&【景子扉】——腹黑男,爱调侃人,刀子嘴豆腐心&亲xqw131领养&【景子墨】——人如其名,好比淡墨的山水画,脉脉温情,让人觉得心安&&萍领养&&强烈推荐俺师傅滴文:过期爱情她爱钱,强烈的爱钱,所以在三年前,因为任宵云的一句话成了他的床伴。她爱钱,但爱的有取舍,所以在三年后,她毫不留恋的说了分手,当然称为钱货两讫也不为过。
  • 江南余载

    江南余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隔爱:我要你娶我

    隔爱:我要你娶我

    在她20岁的时候,她告诉他,她要的求婚仪式其实很简单。但必须有八瓣的格桑花来点缀,祝福她们的爱情。他答应了她。在她26岁的时候。他单膝跪下,带着八瓣的格桑花向她求婚,桃花依旧人面全非。她还能守住他们的爱情吗?当一切的背叛不断的涌现在脑海里。她,还有能力再爱吗?
  • 陌家少年:追爱

    陌家少年:追爱

    此文乃美男在畔:混世女王爷(原名风流女王爷)的续篇,但是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我,上官爱,御国唯一女王爷闲王爷的女儿。长得那叫一个美啊,总之所有的语言都不能形容我的美。更绝的是我一个超美的娘和十三个美人爹爹。娘真的非常贪心,而我是绝不贪心的。从小我就立志要娶五个老婆,听着娘的念叨,老婆就等于相公。所以,我的相公们我来啦,别以为你们逃的掉哦!!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