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5900000010

第10章 半生缘

在爱情面前,你我都是懵懂未知的孩童,不敢对未来有太多的奢望,只求今生今世的每分每秒,都可以安然待在一起,看山高水长,数天上繁星。可是命运的突然翻脸,让我们爱情之路出现了巨大的罅隙,你我被分割两端,无法逾越,眼睁睁看着彼此越离越远,却无能为力。相爱太难,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愿以十年之寿去换取你我后半生的长相厮守。

遇见沈宛和爱情

纳兰的人生,在旁人眼中,璀璨耀眼,异常夺目;可是在他自己的眼里,却是一片荒芜,毫无生机。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家世、平坦无阻的仕途大道,以及上天馈赠的满腹才华,都是纳兰头顶,褪也褪不去的光环。

可是,他并不为此而感到幸福。在纳兰的心中,从始至终,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他毫不在乎的。他唯一真心想拥有的,就是一份真情真意,一个能够与自己冷暖相依,心意相通的红颜知己。

但上天似乎并不愿让这位清朝贵公子拥有太过如愿的生活。

纳兰的生命里,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都出现过,也曾为他带来了希望和快乐。可是这些都是极其短暂的,就好像漆黑夜晚的烟火,倏忽一下,便灿烂之后归于无形了。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赢取的结发妻子,这两名女子都为容若干涸的生命里注入过清泉。可惜,最终的结局却是,一个咫尺天涯,一个阴阳两隔,都无法与纳兰携手到老。

情感的空白,使得纳兰心情郁结。他在给好友张见阳的信中,就曾提到:“吾哥所识天风海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磊,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久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

就在纳欲寻一慧心人时,他的另一好友顾贞观将一名江南女子,带入进了纳兰的生活中。从此,纳兰黯淡的生命里,好像照进了一抹阳光,温暖的光亮,赶走了黑暗,令纳兰生活中的那些寂寞与孤冷都消失殆尽了。

这名与纳兰人生产生交集的江南女子并不简单,她名叫沈宛,字御蝉,江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其父是江南名儒沈一师。沈宛自幼随父研读诗书,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她心思博雅,秀外慧中,是江南闻名的才女。

18岁的沈宛便已有诗集《选梦词》问世,虽然她的才情不及纳兰,但在那时,也绝对算得上是奇葩。纳兰也曾拜读过这本诗集,对沈宛的才情极为欣赏。早在顾贞观带沈宛来京之前,纳兰与她就已经虽未相见,但已相识了。

这自然离不开顾贞观在其中的穿针引线。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682-1684年),纳兰多次与远在江南的顾贞观通信往来,在信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沈宛的欣赏与爱慕之情,多次于信笺上流露出:“倾闻峰泖之间颇饶佳丽,吾哥能泛舟一往乎?”“又闻琴川沈姓有女颇佳,亦望吾哥略为留意。”

好友相求,顾贞观自然是义不容辞,于是这红线,便为纳兰与沈宛牵得了。之后,纳兰在顾贞观的描述中,愈发了解沈宛的为人,内心更是属意于她。而沈宛也早就在风传天下的纳兰词中,日渐了解了这位贵公子的寂寥与情深。

时日递增,纳兰与沈宛二人之间,早已埋下了惺惺相惜的种子。此番在顾贞观的引荐下,纳兰终于见到了牵挂多时的知己。

遇见沈宛的瞬间,他便心神惊动,无法安宁。相见的那一幕犹如烙印,在他脑海中无法抹去,刻入灵魂深处。仿佛前世的情缘,今生注定要再续一般。很快,纳兰便与沈宛海誓山盟,定了海枯石烂、一生一世之约。在京城的一处安静别院里,纳兰为沈宛安排下了住处。就此,才子佳人,开始了神仙眷侣般的厮守。

这一年,纳兰刚年过三十,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日明媚。他原本认为已经干涸无望的生命中,因为沈宛的出现,变得开始生机勃勃起来。

在京城与沈宛共度的这些短暂时光,纳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之前所有的伤心往事渐渐褪去了颜色,那些陈年伤情终于被纳兰锁紧了记忆的最深处。这名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成为了纳兰心中的依靠。

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

素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

南歌子(暖护樱桃蕊)

春暖花开,樱桃花蕊初绽,和暖的春风仿佛在围护着它,而翻飞的蝴蝶犹带着寒意。东风吹着柳丝,春意渐浓,愁亦渐生,不信平生都只能在莺啼中度过。一弯残月升起,几许柳丝拂动。百花丛中不断传来玉钗声,那声声传情,恍如隔世,遁入梦中。

纳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伤春纪念,看似写春日妩媚的春光,其实是在借景抒情,感怀某人。

“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春暖花开,樱桃花楚楚绽放,花蕊露出,好不娇羞。翩翩飞舞的蝴蝶还有着几分寒意,慵懒的挥舞着翅膀,这看似写花,写蝶,却又更像写人,写心。

“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这一句便是彻底表达纳兰这一刻的心神激荡,他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词境若现,生动的写出春景清丽可观之处。纳兰写到不愿意一生都在莺啼中度过。

看来,他是想与人共同欣赏这大好春光,而不是要在这美好的春光中独自老去。

“素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残月枝头上,这首词极为传神的写出纳兰内心的情态,这首词词情清婉,哀苦不露,深深打动了人心。

沈宛作为这段时期纳兰词作中的女主角,站在风中,含情不语,精致的面容好像一朵带着露珠的花朵,摇曳风中。

这样的女子,任谁都会心动。纳兰是幸运的,在经历了前半生情感的磕磕绊绊之后,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真情实意的爱情。

“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但愿余生能够得偿所愿,与心爱的人一同畅游天地,那便真的是此生无憾了。

不过就是想和心爱的人无人打扰,平平淡淡度过余生。纳兰的这番小小心愿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他毕生所求。

本以为完美的开始,也会延伸到圆满的结局,却想不到,幸福才刚刚崭露头角,分别却是追随而至。

康熙决定下江南巡视,作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纳兰自然要紧随前后。沈宛刚从江南而上,纳兰却又要南下江南。命运有时就是这样无常,和人们开着这样的玩笑。皇命难违,纳兰只得收拾行囊,准备远行。

沈宛自然是劝慰他,告知纳兰,自己会耐心等他回来。看到心爱女子的坚定,纳兰也是满心温暖,他许诺沈宛,等他从江南一回到京城,便要迎娶沈宛,让她做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

爱情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出了娇嫩的小花。可他们却还不知,自己的故事早已走过了幸福,就要急转直下滑落进痛苦深渊了。

这段悱恻的故事在京华上演,却并不会在这里圆满落幕。

芳心重,婚字难求

江南之行,和以往的任何一次出行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随王伴驾,视察民情,领略山水。带着对沈宛的思念,纳兰畅游江南水乡,在所爱之人的故乡前行,似乎处处都能感受到爱人的气息。

所以,这虽然是一次不情愿的旅行,但对纳兰来说,因为沈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也因为纳兰虽然是北方男子,却更喜江南的秦淮听橹,西泠醉酒,所以,他也玩得畅快。

在这次行程中,纳兰还给远在京城的顾贞观去了一封长信,在信的结尾处,他无奈感言道:“夫苏轼忘归思买田于阳羡,舜钦沦放得筑室于沧浪。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放浪江湖;何必学汉室之东方浮沉金马乎?傥异日者,脱屣宦途,拂衣委巷,渔庄蟹舍,足我生涯。药臼荼铛,销兹岁月,皋桥作客,石屋称农。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然而不敢必也。悠悠此心,惟子知之。故为子言之。”

字里行间,无不表露出对隐退生活的向往。当日,苏轼官场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间,虽然没有了锦衣玉食,但在精神上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这样悠哉的生活是纳兰一直向往的。

更何况,官场上尔虞我诈,缺之真情,也让纳兰感到倦了,累了。他此番江南一行,最深的感触便是回到京城后,即便是再荣华的生活,也坚决要退出官场,从此和沈宛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有了这样的决定,接下来几日的行程,便轻松起来。一心想着回到京城就和沈宛远离红尘俗世的纳兰,此番更是难掩他对沈宛的思念之情。

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四周寂静,纳兰夜不能寐。思念如影随形,令他无从躲避。他披衣起身,伏案提笔,写下了这首词,一诉异地相思之苦。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沽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蝶恋花夏夜(露下庭柯蝉响歇)

庭院结满露珠的树上,有蝉在鸣唱,轻纱如烟似雾,月色朦胧。你我默默地肩并着肩,心中的愁绪却暗自消解。朦胧月下,你笑着卷起衣袖,扑捉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却不经意惊起了花上双宿双栖的蝴蝶。如今想来怎不让人相思成病,日渐消瘦,伤心欲绝。

月色如此朦胧,好似轻柔的纱帐,温柔的洒落在二人身上,“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纳兰将词境的浪漫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在这样的浪漫气氛中,二人相对无语,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需要说。

有的时候,只要知道彼此就在身边,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就够了,“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吐丁香结。”纳兰也是这样想的。他觉得此刻要是能与沈宛依偎在月色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这句话里有两个典故,“樱桃”并非是指真的樱桃,而是比喻女子的嘴唇如樱桃般小巧红艳,此处代指恋人。在孟棨的《本事诗》:“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还有一处是“丁香结”,是用以喻愁绪之郁结难解。即便是怀抱着恋人,心里也有难化解的愁绪。

但纳兰的表面依然是波澜不惊,上片结束后,下片便显得更为活泼一些,因为这是一首思念的词。“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心中所想之人衣袖飞舞,在院子中捕捉蝴蝶,这美好的景象却只能是存在于记忆中了。

因为恋人走远,自己只能独自看这月夜,想当日的美好,今日更觉凄凉。

随着时日的流逝,纳兰对于沈宛的感情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如果说最初的倾慕,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欣赏之情。那时至今日,纳兰已经将沈宛当做了自己最亲近的人,不论身在何方,内心时时都念着她。

这厢,纳兰在如烟江南暗暗思念。那厢,沈宛在京城也饱尝相思之苦。

沈宛虽然聪慧,有着当时女子没有的才情,可她毕竟也是名女子,需要丈夫的疼爱与陪伴。纳兰远在千里之外,她孤身在京,身边来一个倾诉的人都没有,自然会觉得孤独。

难驻青皇归去驾,飘零粉白脂红。今朝不比锦香丛。画梁双燕子,应也恨匆匆。

迟日纱窗人自静,檐前铁马丁冬。无情芳草唤愁浓,闲吟佳句,怪杀雨兼风。

临江仙(难驻青皇归去驾)

沈宛是一代才女,自然也喜欢用诗词来表达情感。这首《临江仙》写出了她对纳兰情牵梦绕的感情。从词作中可以看出,沈宛此时,一心就盼望着纳兰能够早日回京和她团聚,再无其他要求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对爱情最美的诠释,相爱的人无不想拉住对方的手,一辈子走到尽头。等到山山水水都看过的时候,身旁还有爱人,容颜老去,但笑容依旧。

巡视结束,纳兰终于如愿回家了。从江南返回京城,第一个想见到的人,自然就是沈宛。小别多日再重逢,二人自然是不愿再分开,纳兰打算将自己在江南所设想的未来蓝图付诸现实。

可是,还未等他休整过来,一件变故的发生不得不令他的计划有所改变。

吴兆骞死了。

吴兆骞本是顾贞观之友,他性情简傲,不拘礼法,得罪不少人,后来赴京赶考,被仇家陷害,在顺治十四年的一场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饱尝艰辛。

在顾贞观的恳请下,纳兰通过父亲明珠的关系,将吴兆骞搭救出来。此后,吴兆骞便留在了明珠府上,当了纳兰弟弟揆叙的西席。可惜好景不长,获得自由的吴兆骞不过三年时间便因病辞世了。

这让纳兰十分悲痛,他暂且搁置了与沈宛的婚事,开始忙碌吴兆骞的丧事。

出于对好友的敬重,纳兰为吴兆骞的丧事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办完了吴兆骞的丧事,又迎来了自己的生辰。亲朋好友,官场同僚,一一来贺,纳兰虽不喜热闹,可这人情场面,他还是不得不撑下来。

然后又是新年,又一轮的忙碌。从纳兰下定决心和沈宛隐退,到这时,却完全没有实施的机会。终于将这些杂事做完,纳兰才算得以喘息的机会。此时,他不能再一拖再拖了,必须当机立断,向父亲提出迎娶沈宛的计划。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沈宛为汉女,身份卑微,纵使才华卓绝,那也只不过是一个低贱女子罢了。而纳兰乃是名门望族,位高权重,家人们坚决不允许一个毫无背景,毫无家世的女人嫁进他们家。

更何况,纳兰为明珠最疼爱的长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一份光明的未来,不论是纳兰的前途还是婚姻,明珠都要选择最配得上儿子的人。眼下这个弱小的江南民女,显然不入明珠的法眼。

此番摊牌,自然是不欢而散。明珠严令禁止纳兰与沈宛来往,而纳兰则是坚决不从,一心要结为伉俪。无论威胁、咒骂、责罚,他都不肯放弃自己与沈宛来之不易的爱情。

最终,纳兰用惨烈的代价换来了父亲的点头。他终于迎娶了沈宛,但不是妻,而是妾。

因为在相府里,纳兰有一个续弦妻子官氏。而且,沈宛虽然嫁给了纳兰,但却不能入住相府。纳兰只能为她在相府之外,另安排一个别院,两个人就这样开始了小心翼翼的夫妻生活。

到底,还是在一起了。

可是,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反倒比不在一起更痛苦。

人生何如不相识

纳兰的人生规划,并未如他自己所愿,他曾经在江南设想的一切,成为了泡影。他渴望和沈宛隐退而居的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因为家里妥协,同意他娶沈宛为妾;所以,纳兰也必须向家里妥协,继续在朝为官,继续奔他的好前程。而且他还不能每日都陪在沈宛身边,他下朝以后,要先回相府,向父母请安,问候妻子,处理府中杂事等等。

这一系列的让步令纳兰身心俱疲,他每日能够陪伴在沈宛身边的时间寥寥无几。离开相府,来到沈宛那间简陋的安身之所,纳兰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博得改观,更无法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带来起码的稳定生活。世事的发展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在这困扰的心理折磨之下,纳兰越来越憔悴。

纳兰的重重心事被细心的沈宛都看在眼中,疼在心里。是因为自己的介入,才使得纳兰与家庭变得如此隔阂;是因为自己嫁给纳兰,为了一己的幸福,使得纳兰陷入了爱情与家庭的痛苦抉择中。

沈宛暗下决心,如果与纳兰在一起,要以纳兰每日的痛苦为代价的话,那么自己就应当放手。

就在纳兰每日在相府和沈宛所居住的别院间奔波时,沈宛突然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自己要回江南静养,暂时离开京城一段时间。

这个决定的宣布,对纳兰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和沈宛好不容易才走到一起,幸福美满的日子还没能够享受到,沈宛为何要突然离去呢?

其实,沈宛何尝舍得离去!可是,她看到自己心爱的丈夫日益消瘦,眉眼间的笑意越来越少,她又怎么能这么自私地留下呢?如果,非要让纳兰在她与家族之间进行抉择,那无疑是要让纳兰去死。可是,作为纳兰的妻子,她如何舍得让纳兰做这样痛苦抉择呢?

所以,沈宛情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纳兰。她不愿纳兰与父母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也不愿纳兰每日哀叹度日。她情愿在幸福的回忆中痛苦地衰老,也不愿在痛苦的生活中幸福相守。

终于,沈宛离开了。就像她来到京城一样,一切都不是纳兰所能掌控。沈宛的良苦用心,纳兰谨记在心。在沈宛离开的时日中,纳兰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这个带给自己无尽希望与甜蜜的女子,而今又为了自己,宁愿舍弃一切,独自离开。

对于沈宛,纳兰心中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沉沉的歉意。在沈宛离开后,纳兰一直在努力,他期待也许有朝一日,他和沈宛终能名正言顺重新在一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容若借汉唐典故,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男子,词情凄惋哀怨,极尽缠绵。纳兰借女子之口,替沈宛诉出了心中的万般委屈。

其实,沈宛从未对纳兰抱怨过一词一句。但反而是她的宽宏大量,令纳兰愈发恼恨自己,无法达成对沈宛的承诺。

起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想初相识时那样甜蜜温馨,那样深情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但梦想终归是梦想。纳兰的这首词最后一语成箴,他与沈宛终究还是错过。并非是纳兰中途变心,而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想前往江南,会一会沈宛,都成了痴想。

沈宛回到江南,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发现令她又惊又喜,怀有了纳兰家的血脉,能否为她和纳兰的将来赢得一丝生机?就在沈宛还为自己和纳兰的未来抱有点滴幻想的时候,得来的却是顾贞观带来的纳兰病重的消息。

此时,沈宛腹中的胎儿已经成形,她每日都能感觉到自己与纳兰的骨血,在自己腹中蠕动。看到沈宛悲戚难过的神情,顾贞观也只得安慰她,纳兰静养之后,便能逐渐好转。沈宛自然也愿意相信顾贞观之言。

回到京城之后,顾贞观告诉了纳兰,有关沈宛在江南的境况。还告知他,不出几月,便要当父亲了。得到了这个喜讯,的确令纳兰的精神为之一振,他与顾贞观促膝夜谈,满心沉浸在欢喜之中。但第二日,便又病倒了。这一次的寒疾发作得凶猛至极,他闭汗七天,终究还是因病势太过沉重,治疗无效而逝。

这位相国公子,带着对朋友和爱人无限的眷恋,撒手人寰,年仅三十一岁。

这个消息传到江南,沈宛悲痛欲绝。她想过无数种与纳兰分离的方式,却惟独料不到会是这样的生离死别。

纳兰就这样离她而去,沈宛好似眼睁睁地看见那个人由远及近,渐渐走向了她,咫心之距时,又远远地推开了她,狠狠地退出了她的视野。他们心意相交,却终天各一方。这一步是看得见的缝隙,量得出的尺寸,却是永远无法接近的距离。

纳兰辞世后,沈宛坚强地活了下来,她十月怀胎,诞下了纳兰的孩子,这名遗腹子富尔森成为了沈宛和纳兰爱情的见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们不能够相爱,而是明明彼此爱对方至深,却永远隔着一道阴阳界。

同类推荐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是一本收录纳兰性德的词作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风颇有南唐后主之风,所写的爱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其中悼亡类的词作,更是写得让人读起来痛彻肺腑,不忍卒读。也常被用来和宋柳永的词作相提起并论,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说。他写的景色词作,如边塞词,风格苍凉,有一种悲壮之美,写的荷花、水色,常描摹出一种动态的静美,渲染了一种以水唯德的中国文化和文人精神。本书以多个《纳兰词》版本为依托,力求再现纳兰性德笔下的意境,把真挚感情和景色之美表现出,让读者体验诗词的魅力,以及千年难遇的才子心中的绝美和韵味。
  • 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本书作者是青藏铁路一期和二期建设的参加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全国少数几位全程采访青藏铁路的记者之一,对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一往情深。本书是伴随青藏铁路建设中在各大媒体上进行的系列报道,形成的散文特集。全书透过作者充满激情的文字,全程记录了这项世界奇迹的诞生,讴歌了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朴实而伟大的奉献者。正如作者所言:如今,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在我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条通天大道,而是一种意味、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和生命的一部分。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 古事记

    古事记

    《古事记》成书于712年,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典籍,现存最早的日本文学著作之一。全书分为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故事,重心落在日本国土的形成和天皇的起始。伊耶那歧命、伊耶那美命两位神,奉天神之命造成国土。他们结为神婚,生产儿女绵延诸神,在“让国”、“天降”等事之后,最终天照大御神的后嗣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出生,即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奉天命统治苇原之中国。中卷及下卷是从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记事和传说,史实与虚构相混杂,所记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讨与平乱,施政建制,皇室传说等等。
  • 让精神还乡

    让精神还乡

    本质上,她与《人生》中的刘巧珍并无区别,但在身份上则不一样。田晓霞是一个知识者,而刘巧珍则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刘巧珍永远被拴在了土地上,并成为土地的殉葬品。而田晓霞则成为知识者的追随者,并为之献出了生命。田晓霞是路遥在创作中的一个美好幻象。路遥让田晓霞死了,意味着仅有的一线希望的破灭。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一书时,在写到田晓霞去世后,曾经痛哭流涕,喃喃自语:“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并且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哀伤之情,打电话把远在外地的弟弟王天乐叫到跟前,只为告诉他:“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正因为这个梦的破灭,孙少平所有的梦想也破灭,才使小说具有了艺术的张力。
热门推荐
  • 请叫我主角克星

    请叫我主角克星

    我这么努力的搞事情,不是因为我骚,而是为了捍卫我生小baby的权利!你问我为什么非要盯着主角们怼?我也不想啊,谁让我看上的妹子全特么挂着女主角的称号啊?!男主角配女主角天经地义?呸!能拆一对是一对,不拆我怎么有机会?!要怪就怪给了我能力的人太臭不要脸了!非女主角想满足和我生baby的条件实在是太困难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好不好!Ps:非穿越文。
  • My Lady Ludlow(I) 勒德洛夫人(英文版)
  • 我真不是大元素使

    我真不是大元素使

    变成了lol拉克丝后,应该做点什么呐... “你...你想干什么?!”云紫柠看着眼前金发碧眼的妹子,一脸惶恐。“嘿嘿,光之束缚!”拉克丝坏笑着扔出一记光之束缚,云紫柠动不了了。“小柠你就从了咱吧!”这是一个依靠点数才能生存的世界,看我们的拉克丝如何成为一代大元素使。 关于白单价的问题,咱暂时还没确定,如果是白,可能写的会很隐晦,单价待定。群号:463099946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 The Great War Syndicate

    The Great War Syndica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奸不妖

    无奸不妖

    如果你是老书虫,如果你厌倦了无脑打脸,如果你在找一部有剧情要带着脑子才能看懂的书,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书友群:620565242
  • 七夜情人:撒旦总裁太危险

    七夜情人:撒旦总裁太危险

    家族破产,让她从林家千金大小姐一夜之间沦为别人的玩物……本想换来林家的苟延残喘,却不想惹上他,便是自己这辈子挣脱不开的噩梦。在男人的步步紧逼之下,她溃不成军。可这时男人却狠狠捏住她的下巴,“不管从前我们有什么恩怨,偷了我的心就别想糊弄过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复仇公主冷魅少

    复仇公主冷魅少

    少时,她痛失双亲,得知一切都是因为利益,一切只是一场阴谋,她决定报复。她要将本属于她的东西通通拿回来,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和她家人的人,付出代价。但是,在不经意间,她遇到了他,让她觉得好像这一切也不是那么糟糕……
  • 因为你还在我心里

    因为你还在我心里

    前男友这种生物,对有些女生来说只是过去的形容词,但对国民女神林蓝来说是既回味又害怕的过去,是心痛又不敢憧憬的未来!当前男友再次站在自己面前时,她终于知道,自己的所有伪装只是纸糊的假象,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