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300000087

第87章 柳宗元(2)

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意。……词特微婉。

——沈德潜《唐诗别裁》

·溪①居

久为簪组②累, 幸此南夷③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溪:指愚溪。

②簪组:古代官员插冠的簪和系冠的带子,此指官职禄位。

③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④夜榜(péng):指夜里行船。榜,进船之意。

【赏析】

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柳宗元游览零陵西南,将冉氏所居的冉溪改名愚溪以自嘲,并迁居于此。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迁居愚溪之后的生活。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久居庙堂,身心被官事所累,诗人被贬于蛮夷之地,得以自由舒展,竟然发出了“幸”叹。居官被贬本是憾事,而作者反作高兴之态。诗句故作达观,大类于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意。但与陶诗的直抒胸臆不同,柳诗乃是反语,以此表现自己的不满与无奈。

此后,诗人开始描写日常闲适的生活:“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闲暇之时,与农圃为邻,偶尔穿行山林间,犹如隐逸之人。清晓,诗人下田翻耕田地里的杂草,草尖还挂着清晨的露珠。有时乘船出游傍晚归来,船儿停泊靠岸时,将岸边的溪石撞得“砰砰”作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诗人往来于山泽间,遇不到一个人,只有自己一人在辽阔的碧天之下,长啸抒怀。“来往不逢人”,甚至连渔樵之人都不可见,蕴含愤愤不平之气,表达了诗人孤寂愤懑的心情。而此处的“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中的“舒啸”大不相同。柳诗中的长啸,是诗人为了抒泄心中寂寞抑郁之情而为,不像陶潜文中蕴含着阔达舒愉的心境。

表面看来豁达闲适,实则以反语发泄心中的郁郁不平之气,这是此五言古诗的显著特点。诗人强颜欢笑的心中,隐藏的是仕途失意的无奈与孤独无望的苦味。

【大师导读】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将柳宗元诗之况味一语道出。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此首分为二段,前四句为一段,首二句是述所以到这里的原因,三四句是说自己的行径。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叙早夜的行动。其中以“耕草”应“农圃”,“傍石”应“山林”,“楚天”应“南夷”。全诗都是从一“幸”字出发,结句尤其警辟。

——喻守真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的背景是无边无际的雪景,重点是孤孑一身的渔翁,于茫茫天地间渔舟独钓。这幅寒江独钓图表达了作者孤傲不屈的思想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对远景的描写。这里飞鸟不至,全无人迹。千山”和“万径”也是诗人刻意精雕的意象。山以千计,径以万数,诗人以巨大的数目,勾勒出浩渺苍茫的背景,这个背景似乎能延伸到整个宇宙空间,惊人醒目。“绝”和“灭”下笔沉重,将环境的死寂冷清刻画得越加鲜明。这种夸张的手法,摒除了一切杂乱的表象,有利于突显下文老翁的形象。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越是荒绝严酷,反而越能凸显了独钓老者的孤傲不屈。在如此阔大的环境里,一叶孤舟,一套蓑笠,一柄鱼竿,苍迈孤独的老翁泰然稳坐于这冰天雪地之间。这两句描写实际上也是柳宗元的情感寄托。诗人以“蓑笠翁”自喻,他垂钓于清绝的江雪里,正如柳宗元“垂钓”于严酷的政治环境中。而老翁泰然静坐的形象,也正是诗人孤高不折,坚忍不拔的志趣体现。

【大师导读】

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是一片,故奇。

——孙洙《唐诗三百首》

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

——刘辰翁《唐诗品汇》

此二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故作奇险语,读了之后,似乎觉得咏雪景已完全无遗,下文已无话可说。不料他竟能别开境界,再从江面上设法,用孤舟独钓,来点缀雪景,天然的景物,一经凑合,便成一幅极妙的雪景图。

——喻守真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冷寂寥;一个“寒”,一个 “雪”,更给这清冷寂寥之境增添了浓郁的严寒肃杀之气。这里有冷,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见峭,二者的高度结合,形成了迥异流俗的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和诗境,而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情怀,正通过这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来,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袁行霈

在茫茫大雪中突出地写一个寒江独钓的老翁,隐然见出诗人高怀绝世的人格风貌。柳宗元的山水诗,尽管情景各有不同,但处处都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性格,同时也往往流露出被贬远荒的幽愤。

——游国恩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①清湘燃楚竹。

烟销②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④,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汲:取水。

②销:消散。

③欸乃:象声词,有两种解释,或指桨声,或指舟中人长呼之声。唐朝湘中地区有棹歌题为《欸乃曲》。

④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赏析】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这是宋朝苏轼对柳宗元《渔翁》一诗的评价。这首古诗作于永州,于山水景物描写中,刻画了一个独处脱俗的渔翁形象,略抒作者其孤芳自赏,超脱世俗的政治失意情怀。诗境澄澈俊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描写渔翁夜晚宿于西山岩边,清晨汲取江水燃起枯竹煮饭。

作者贬居永州时,曾游览永州南郊,因喜南郊风景秀丽而移居于此,并作有著名散文《永州八记》。诗句中的“西岩”,疑即《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渔翁夜宿之处为人迹罕至的“西岩”,表现了其不随俗世,清洁独处的品性。“汲清湘”、“燃楚竹”,语句典雅,意境奇特,更衬托出了渔翁雅峻脱俗的品格。二句将渔翁食、用、住的物品及日常行为自然描出,不露情色,却隐逸仙绝,诗人自况之情哗然而外,开篇即入。

烟雾消散,山青水绿,刚刚宿于西岩的渔翁却了无踪影,只闻得一声橹棹嘎轧之声。“欸乃”,橹桨噶扎之声,或为人声。“烟销日出”不仅山水清晰可见,而且众物也将一览无余,但目之所及,却不见渔翁影迹,只闻棹歌之声,渔翁逍遥山水不履人迹的隐逸之态更增一层,表露出诗人避世而不弃世的心态。

事实上,应是“烟销日出”则见“山水绿”,“不见人”而只闻“欸乃一声”,但诗人却写“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种写法横生“奇趣”(苏轼语),使得诗境越发超拔。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写渔翁顺流而下及至中流,回看天边岩际之上,无心白云缭绕尾随而来。“无心”化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无心”,则随心随性。云“无心”,见渔翁“无心”;渔翁“无心”,即诗人“无心”。于山青水绿中,回看来时之路,只有白云相随。渔翁于自遣自歌的逍遥情怀中,流露出几分孤寂之情。

柳宗元的古诗多描写山水自然之景,受谢灵运影响很深。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评柳宗元诗得谢灵运山水诗之精髓。“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确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蕴。但二人虽际遇相仿,却诗心不同。谢灵运纵情山水,肆意遨游,是在山水清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而柳宗元却是寄情愁于山水,个中不同在这首运思精密的古诗中即可见出。

【大师导读】

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惠洪《冷斋夜话》引苏东坡语

此诗气泽不类晚唐正在后两句

——刘辰翁《诗薮·内编·卷六引》

这首诗题目虽是渔翁,但其主旨却在写景,而神韵独步千古。究竟奇趣在什么地方?我们可说全在一个“绿”字,寻常所谓“诗眼”,就是指这等字面。试问不用“绿”字,换一个什么宇,才能胜过它?韩昌黎所谓“六字寻常一字奇”。读者试闭目一想,自然会觉得胜景在目,奇趣荡胸了。

——喻守真

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致悠闲,境旷意远,确是一首淡泊入妙的好诗。

——袁行霈

这里通过渔夫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的自由生活的境界。江上日出景色的变化尤其写得奇妙动人。

——游国恩

同类推荐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的一部关于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焚书·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焚书·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焚书》又称《李氏焚书》,共六卷,为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所著。收录了书答、杂述、读史等文章及诗作,体现了李贽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该书中,李贽对儒家经典和假道学家进行了猛烈批评,表现出反封建压迫、反传统思想的斗争精神。其中也有一些在佛教思想影响下写出的谈佛论道之文,表现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该书出版后,历遭封建统治者的查禁焚毁。但禁者自禁,传者自传,《焚书》仍有多种版本传世。此次出版的《焚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一种,是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普及版本。注释精准,译文简明。
  • 正读道德经

    正读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作者带读者共读经典传统文化图书《道德经》,不带崇拜色彩,不戴有色眼镜,利用每章逐字、逐词的注解方式,力求以理性的思维还原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到底在说些什么。
热门推荐
  • 我的棉花糖师傅

    我的棉花糖师傅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各种网络游戏层出不穷,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而在游戏世界里总会有大神,小白,游戏渣这样的人存在……而我就是一个喜欢玩游戏却是一个游戏渣……而在我想要放弃我打理的游戏时他,出现了……我的师傅我的师傅他声音很好听,每次玩游戏听到他的声音就觉得他像一块棉花糖,甜味十足……有时他却又傻到让人觉得可爱,可真到了游戏他却可以成为一个大杀四方,独当一面,一个人就可以拿首杀的超级大神……
  • 你是无意的穿堂风

    你是无意的穿堂风

    自现实至异界,是有什么误会,才会让原先美好的他们分开。你不记得我没关系,我会替我们记得。
  • 佛说稻秆经

    佛说稻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误南风

    误南风

    陈签签万万没想到,自己平凡的人生竟然会这么快被打乱。从天而降的一个美少年秦言止赖在她家里不走要带她回鬼蜮。将近十年没见的美男子赵南风竟然一根皱纹都没长的出现在她的面前还一掌将她拍回了异世界。她与赵南风的相遇竟成了对方生命的终点,有关这一切的真相就如一只缠丝绕线的壳将她包裹,尘封在历史的洪流里。一切都指向一个叫“山海”的支点。万事皆如镜花水月,唯你是我舌尖上的一点甜。
  • 就做我的猫

    就做我的猫

    拥有几万粉丝的vlog博主茂小露,因为是四分之一的德国混血儿,拥有一双蓝眼睛。有一睡就会“梦到自己是猫”的神奇体质,而且该死的还是高冷男秦陌的猫。“怎么会这样?”“就做我的猫啊。”
  • 侠义神枪(上)

    侠义神枪(上)

    1933年1月。春节临近,但在北疆重镇——铁山屯,却毫无过年前的热闹,日寇铁蹄下的东北,只有一片肃杀之气。素有兴安门户之称、自唐代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铁山屯,可不是平常乡村的屯子,而是车马、人烟密集的一座小城。自小兴安岭腹地流出的响水河,叮叮咚咚地绕城而过。城里最有名的人家当属自康熙年间起就是百户长的罗家,而罗府也是铁山屯除了衙门之外唯一有资格在大门口竖石头狮子的主儿。不过此时,在庄严肃穆的罗家门楼紧闭的大门后面,这一家人却都在愁眉苦脸地叹气。
  •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本套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蒋介石身边文臣武将,各有所能,本书着重介绍了蒋介石身边最重要的几个谋士,包括陈布雷、戴季陶、朱家骅等,他们是如何运筹帷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结局,本书通过一手独家史料,向您揭秘。
  •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散文》是散文大家张中行的散文精选集 ,内容涉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等,有浓厚的古 典韵味和人生哲学。本选集对浙江文艺出版2008年版的《张中行散文》进行整理并重新出版。同时,为 便于读者阅读,将全书篇目按内容分成“心声偶录” 、“旧迹发微”、“睹物思情”、“灯下忆友”四个 部分。
  • Mrs. Lirriper's Lodgings 利里普夫人的住处(英文版)

    Mrs. Lirriper's Lodgings 利里普夫人的住处(英文版)

    Mrs. Lirriper's Lodgings is a story by Charles Dickens, an English novelist whose characters are among the most memorable in English literature. Mrs Lirriper's Lodgings was followed by Mrs. Lirriper's Legacy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his All the Year Round magazine's Extra Christmas Number (1864) . Mrs. Lirriper is a warm-hearted landlady who keeps a respectable boarding house. In Mrs Lirriper's Lodgings, Mrs. Lirriper starts to take in lodgers to make ends meet and also to pay off her drink loving husband's debts after he perishes in an accident. Mrs Lirriper's Lodgings describes some of her experiences as a lodge keeper. When one of her lodgers dies in childbirth, she and her good friend is so kind that they decide to raise the baby as their own. Everything goes well…until they hear news of the child's father. The tale Includes two chapters:Chapter 1-Mrs. lirriper relates how she went on, and went over; Chapter pgsk.comr relates how jimmy topped up.
  • 负冬临

    负冬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