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300000089

第89章 贾岛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字浪仙,也作阆仙,范阳人,初为僧人,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贾岛曾写诗自伤,后蒙韩愈指导,诗文大为精进,遂还俗但屡试不第。文宗时,遭贬长江主簿,会昌初,举迁普州司户,最终病逝于上任途中。其诗作善雕琢,多凄苦,曾自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为人孤僻,曾被当世人称为“诗囚”或“诗奴”,一生共有370多首诗存世,结集成册,有《长江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荒园草径、树上宿鸟、月下门庭、野外石桥,无一不是寻常景物,但在贾岛的巧妙连缀下,却有了醇厚的意味。《题李凝幽居》平白直抒,于生活琐事间尽显诗味。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说的是:友人李凝居住的地方十分僻静,少有邻居共住。一条满布杂草的小路一直通向荒芜的园林中。“少邻”、“草径”和“荒园”都预示了李凝处所的偏僻和荒凉,间接指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千古名句,意思是: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不时发出几声啼叫。一位僧人在月夜里敲击着一扇门扉。这里的“僧”即是诗人自己,当时诗人尚未还俗。“门”则指友人李凝的家门。 “敲”字既是动态的动作,又有惟恐惊扰周围宁静氛围之意。诗人用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呈现了一幅人、景、物俱全的生动画面。

在“敲”字背后还有一则故事。

一天,贾岛骑驴行在街上,忽而灵感袭来,脑中有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诗句。细细咂摸之后,他又觉得欠些味道,又想以“敲”字替代“推”字。究竟选何字入诗,这让诗人贾岛非常矛盾,一直踟蹰难定,甚至忘记此时正在街上,结果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兵士抓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他莽撞闯入仪仗队的原因,贾岛就把前因后果道了出来。韩愈听后非但没有指责他,沉思一番后说道:“作‘敲’字佳矣。”由此,“推敲”之争尘埃落定,贾岛和韩愈也因此契机成为朋友。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意为:走过小桥,就能看到野外的明媚景色,清风吹拂,云彩随之飘动。而云彩投射在石头上的影子也在晃动,好似是石头在移动似的。诗人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了云彩、石头和轻风之间微妙的关系,描绘了一幅月朗风轻、万物复苏的图景。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是说:现在我暂且先离开吧,但是我还是会回来这里的。我既与李凝约定了,就绝不能做个失约之人。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对承诺的坚守。再者,李凝是一位隐士,诗人来此与他订立约定,其间也暗含着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贾岛字斟句酌,用笔精炼,寥寥数句摹画出一幅人景合一的长卷。该诗构思精巧,遣词造句间尽显作者认真钻研的精神,极好地体现了“清真僻苦”的诗风。同时,在走访李凝而不遇的简单故事里,还寄寓着诗人对无拘无束的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师导读】

从他现存诗歌来看,他虽然也流露过一点求仕不遇的苦闷,但只是一点轻微的叹息。其他绝大多数的诗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现实矛盾的影子。

——游国恩

·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赏析】

贾岛诗素来以“险僻”著称,诚如其本人所说“十年磨一剑”,经过贾岛斟酌后的诗句总在丰富的内涵外透着一股艰涩的味道。平实的语言经他组合,总有清冷之感,这首《暮过山村》同样体现了贾岛诗的这一风格。

这首诗是诗人行进路上的见闻,由远及近,慢慢展开了一卷看似平常又极不平常的生活画卷。

首句从远景开始,“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诗人自数里外就听见了潺潺的流水声,此处山间极少有人居住。诗人在首联中从听觉开始,先闻其声,后见其况,数里之外就能听见水的声音,可见此处环境非常幽静,甚至如诗人自言,透着一丝“寒”意。水本来是极其普通的意象,可是诗人却说是“寒水”,其中投注着诗人的感情,尤其后面又有“山家少四邻”之句,奠定了全诗的清冷基调。

“怪禽啼旷野”写平旷的野地里时不时传来禽鸟叫声。本身在旷野之中听见动物的啼叫声,就让人有背脊发寒的感觉,可是诗人还不过瘾,偏说此处啼叫的禽是“怪禽”,甚至把时间设置在“落日”之时。夕阳西下,万物沉寂,此时在人烟荒芜之地,听见“怪禽”啼叫,确有“寒”意,故而“恐行人”也就显得自然了。

诗人从“数里”外一路走来,先“闻寒水”,后“少四邻”,进而听见“怪禽啼”,周围一切都“恐行人”。前两联中意象场景的描画,都充分体现了贾岛“幽奇寒僻”的风格。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意思是:初升的月亮还高悬空中,此地平安无事。“边烽”应是报平安的烽火,而这样的烽火没有经过秦地,说明诗人现在所在之地非常安全。这两句在前两联营造的阴森气氛中,添进了一股暖意和一丝人气。

最后,诗人将诗中的温暖意味进一步加强。“萧条桑柘外”写桑柘树萧条地生长在外。桑柘树的出暗示了有人存在,果然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直指“烟火渐相亲”,炊烟袅袅,倍添亲切之感。此句诗中的“渐”字用得极妙,既体现出诗人情感的渐变状态,也表现出整首诗意境的渐变。从“数里外”的“寒”景步步走近,渐渐有了一缕“烟火”,由寒到暖,自阴森到亲切,其间同样暗含诗人情感的从恐惧到欢欣。

诗人于景物的转换间变幻着情感,弧形的起伏中尽显其“瘦”的写作风格,“寒”到“亲”的开阖间也将情感的变化淋漓再现。整首诗无一字失当,不亏出于“推敲”之圣手。

【大师导读】

不管他是有意或无意逃避现实,他总是安于自己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他往来的朋友多半是僧徒道士,他的诗境也往往是温习早年那种枯寂的禅房生活。在平常生活里,他也是循着这条熟习的小路,专门探寻那别人不曾注意的阴暗角落。

——游国恩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赏析】

《寻隐者不遇》是贾岛的代表作。它充分体现了贾岛诗歌写作的娴熟技巧。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一问三答,在诗人与童子的对话中,表现了诗人渴望隐逸、追求自然的思想感情。

首句“松下问童子”是拜访隐者而不得时,对一位松树下的孩童发问。“松下”不仅是对真实景物的描写,而是别有内涵。古人素来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其桀骜孤高、不与世俗同流的品质。诗人在这里选用“松”这一意意象,既符合隐士的生活环境特点,同时也象征这位隐士与世隔绝、不问俗世的高洁品质。

接下来三句是童子的回答,一答“言师采药去”,师父去采药了。诗人将隐者的活动设置为“采药”具有重要意义。采药隐含隐士为他人谋健康,为自己锻炼筋骨的意义,体现了隐士的高洁品性。“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仍是童子答语。他只知道师父在这个山里面,但山中云雾缭绕,师父的具体位置他也不清楚。“云” 也是诗人精心选择的意象。唐诗多用“白云”意象象征隐士的高洁与自由,因此诗人于此处描写“云深”之景,即是在写景中寄托对隐士高洁的钦慕。而“不知处”更是加强了隐士超脱世俗的形象。

虽然诗歌的主体皆为童子答语,但从统观全诗不难推测诗人的问话:“言师采药去”针对的是诗人“你的师父去哪里”的问题;“只在此山中”说明诗人此前的问题是:你的师傅去哪里采药。最后的“云深不知处”体现诗人此前问童子其师在山中具体何处。

诗人仅用二十字便完整呈现了复杂的问答。他省略了自己的问话,而用童子答语包概了问题,寓问于答,语言精简,体现了诗人的谋篇功力与炼句根底。

全诗是诗人“寻隐士不遇”后与隐士之徒的对话,语言间渗着诗人对自由、随性的隐居生活的渴慕与对隐士的钦佩。因此对诗人而言,“寻隐者不遇”便是一件令人遗憾怅惘的事。诗句简单、内涵丰富,是唐诗中的名作。

【大师导读】

自是妙音,所谓不用意而得者。

——吴逸一《唐诗正声》

同类推荐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萌妖来袭:邪王敛财妃

    萌妖来袭:邪王敛财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狐妖,因为渡劫失败穿越。他,天下人敬畏的战神,更是身份高贵的王族之后,实力卓越,颜高钱多。她,却是一个人见人欺的草包,偏偏跟他自小就有婚约。她敛财喜欢顺手牵羊,却成为了他与她早就轻易相通。她喜欢卖萌耍贱,他全心全力的配合,简称:夫妻同心。大婚当天,两人写下协议,他却不要脸道:”娘子,你若服侍好我,你想要的店铺,条件都依你如何?嗯哼?“卖萌邀请,这换做谁能够抗住?节操什么的都见鬼去吧“
  • 影子王子

    影子王子

    你能,杀死自己的影子吗?Inotherwords,换句话说,canyoukillyourself?
  • 婚姻争夺战

    婚姻争夺战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她的一段情确实迈进了坟墓。一次意外怀孕,让她奉子成婚,万般无奈嫁给一个凤凰男,从此家长里短。本着家庭和睦,能忍则忍,想要维持下去,却不想公公婆婆一度的得寸进尺,让她忍无可忍,终于开始婚姻反击战。这是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勇于争斗的故事。
  • 鼓枻稿

    鼓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道凌云

    武道凌云

    我心武道,壮志凌云!饱受欺凌的圣武院弟子萧凌,在一次意外觉醒逆天‘血炎’武魂,修《八门遁甲》,从此踏上了轰杀天才妖孽的逆袭之路。只问,这苍茫大地,谁敢与我一战?
  • 心变(小说单行本)

    心变(小说单行本)

    《心变》以巴基斯坦为背景,这个国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很多礼节仪式都是匪夷所思的。飞机师辛开林在巴基斯坦的一次混乱中,死里逃生,并巧遇神秘人,答应替对方保管一个木箱,结果他一夜成巨富。三十多年后,为了物归原主,辛开林重返巴基斯坦,意外地寻回失落的自我,并解开种种疑团。故事中的锡克教徒敬拜一个沉睡的「神」,千方百计企图唤醒「他」,以求在宗教统治上有突破,故事的三个主人翁便穿插在这些情节中,带出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 无序者的摇篮

    无序者的摇篮

    掠夺与欺骗,杀戮与破坏,生与死。这便是普莉姆拉无序地带唯一都市丹塔利欧的日常。这里没有公共的秩序与法律存在,随心所欲,很是自由。各种各样的人因不同的原因,来到了这里。当然,也包括本来就出生在这里的人。听上去……的确很不错啊。一般的穿越者来到这,绝对能搞出大新闻。可同样是穿越,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拜托我只想刷个钱而已!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ps1:虐主文……偏压抑,前期跑团。ps2:本文为DND的二次设定,嗯,二次。ps3:充斥着大量的动漫游戏梗,等你来挖掘
  • 情窦初开花未开

    情窦初开花未开

    英俊帅气的少年郎夏哲喜欢上安静内敛的校花曲婉,一次次的邂逅的重逢,让他们惊讶和无奈
  • 棠阴比事(古典文库)

    棠阴比事(古典文库)

    《棠阴比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者是南宋宁波人桂万荣。《棠阴比事》的体例比较特殊,即把性质相近的两个案例并列连缀起来,“比事属词,联成七十二韵”“共一百四十四条”。本书译注者立足于《棠阴比事》文本,对这144则案例进行改写,使之成为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古代审案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