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5200000011

第11章 寂静年华——爱 婚姻

平凡之苦

有人怀疑,张爱玲与赖雅之间是否真的拥有爱情,寂寞至此,孤傲至此,她不是一个因为寂寞与一个男人执手偕老的女子,年少时那场倾城绝代的爱情伤了她,繁华落尽后的轰动惨烈她心有余悸,时过境迁后,她只是想要一个懂她的男人,执子之手,不求与子偕老,只求顺其自然,在相携的岁月里,安然静好。

她与赖雅是如此,他虽已风烛残年,她虽仍风华正茂,但他是懂她的男子,是温暖她的男人,她说:“我们很接近,一句话还没说完,已经觉得多余”。因此,他是她命里的另一份爱情,她愿意为他展露笑颜,愿意为他煮饭煲汤,愿意与他冷暖与共。

婚姻于他成了枷锁,他好不容易从中挣脱出来,重获自由,只想自由自在得在浪荡潇洒中漂荡沉浮,这一漂,便是三十年,他从未有过再次步入婚姻的想法,直到遇见张爱玲。

这一次,他愿意结束四海为家的日子,为这个东方女子停留,只是他没有信心,习惯自由自在独来独往的自己,还能不能给她现世安稳的生活,江郎才尽今非昔比朝不保夕的自己,能否担得起一个丈夫的责任,羸弱多病风烛残年的自己会不会是她一生的累赘?

理智与感情的抗争,结局是感情获胜,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他只想与挂念牵挂的女子共结连理,负起早就被自己抛于脑后的责任,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真挚的求爱信,冒着大雨去邮局寄出,这一刻,他如同热情洋溢的少年,他害怕不立即做会留下抱憾终身的遗憾。

张爱玲收拾行囊,去萨拉托卡泉镇与赖雅会面,既然是命运的安排,她愿意顺流而下,与这个知她懂她温暖她的男人走入婚姻,相携走人生之路,虽不会生死相随,但一定会冷暖与共。

在错误的时间遇见错误的人,是一种劫难,她与胡兰成的一纸婚约薄似纸,却压在她的心头沉重如石,在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是一种幸福,因缘际遇使她与赖雅相遇,相知,相守,他虽然与胡兰成同为浪荡子,但他真诚良善,他愿意负起责任,娶她,以爱为名,而不是赤裸裸的同居。

他提前去火车站等待自己未过门的东方新娘,心情繁复,无法言说,张爱玲亦然,他们轻轻拥抱,默默不言,并肩走在小镇的街头,华灯初上,古色古香,朦胧幽暗,四周的夜色静谧,只听到他们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不徐不缓。

在旅馆,他安顿好张爱玲后,单膝跪地正式向她求婚,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寂寞的日子,如果是他与自己相随,那么她愿意。

千万年之久,千万人之众,在茫茫人海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偏偏遇上了,然后说一声:“呵,你也在这里”。

赖雅求婚时的要求是把孩子流掉,他不喜欢小孩子,只是把那个骨肉称为“东西”,而这一次,他们又是默契十足,她的性子注定成不了一个好的母亲,她孤僻的个性如何应对一个吵闹哭泣的婴孩,既然无法给孩子幸福安稳的母爱与父爱,那还不如,不要他来到这个世界。

她去了医院,面无表情的躺在手术台上,没有挣扎和反抗,只觉得医生忙忙碌碌,摆弄自己的身体,她面无表情,仿佛一切与自己无关,只是当突然意识到在悄无声息间,那个未成形的小生命便消失无痕,心脏顿了一下,一下而已,过后,她又是那个不可一世的张爱玲。

这一次,她永远无法再实现一个做母亲的权利,这是否算是血的代价,是否算是冥冥中的报复?都已不重要,已成事实,即使再回溯过往,再追寻缘由都于事无补。

他们结婚了,既然命运的帆吹向彼此,那他们顺应时间,不问是劫是缘。

1956年8月14日,赖雅65岁,爱玲36岁,他们在纽约市政府办结婚公证,赖雅的好友马莉·勒德尔与张爱玲的挚友炎樱作为证婚人,在他们的见证下,她与他正式结为夫妇。

曾经,炎樱见证了她与胡兰成的结合,看着她为一段爱情低至尘埃里,看着她孤傲清冷的单身生活,这一日,炎樱为她高兴,真心的为她祝福,她终于不再孤身一人,虽然赖雅花甲的年纪,不知他们能够走多远,至少有个人在她身边伴她一程,不至于孤苦伶仃。

简单的婚礼后,他们携手游览纽约城,算是一次蜜月旅行,活在当下,他们是愉悦的,在大街小巷自由漫步,在自由女神下相携祈祷,在橱窗下留念,在楼顶吹风,在咖啡厅品浓郁的咖啡香……他们如寻常新婚伴侣,做着寻常的旅行,如胶似漆。

蜜月归来,他们回家,虽然只是暂时租住的简单小房子,张爱玲仍然有归家的感觉,她已漂泊太久,这份感觉让她拾起家庭的温暖,她在小时候就遗失了的味道。

一个东方,一个西方,一个孤僻,一个外向,他们是不同的,在新婚伊始,这种不同就在生活中彰显,张爱玲不喜外出,不喜经营关系,她晚睡晚起,不过问外事,一切全都依靠赖雅处理沟通,赖雅自由散漫,喜欢与友言欢,他早睡早起,在晨光中畅快呼吸新鲜空气,只是他们依旧甜蜜融洽。

他喜欢每次醒来,她都在身边,清晨的光线下,她的睡颜消逝了清冷的色彩,变得柔和舒缓,赖雅喜欢这样的时刻,他倚在床边,看妻子熟睡的脸,觉得日子安稳而美好,他感谢她,感谢上帝,在暮年岁月,这个可爱倔强的天使来到他的身边,成为他的妻,与他朝夕相伴。

他轻手轻脚的下床,亲吻她的脸颊,轻抚她耳畔的碎发,他知道张爱玲喜欢纯正的咖啡,但因为怕麻烦,又不喜自己煮,他便轻轻走去厨房,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她细细研磨咖啡豆,为她细心烹制纯正的意大利咖啡,她在浓郁的咖啡香中醒来,带着初醒的倦怠和淡淡笑容,心里有暖意蔓延,她感谢他,感谢上帝,给她这段可遇不可求的婚姻,给她家的温暖。

10月,他们回去了麦克道威尔文艺营,他们相识相爱的地方,那是载满幸福回忆的地方,站在门口,望着熟悉的街熟悉的院熟悉的楼,恍然间不禁莞尔,那时她是她,他是他,再回来,她和他已经被婚姻绑在一起,成了他们。

他们庆幸回到了这里,回到了田园牧歌般美丽的地方,回到了滋生出爱情的场所,只是,日子才刚刚开始。

一日清晨,张爱玲被赖雅弄出的声响惊醒,竟发现赖雅半躺在地上无法动弹,她大惊失色,猛地坐起来,手忙脚乱的下床,用尽力气把他扶到床上去,又跑出家门去请医生,当听到小中风的字眼,她愣了再愣,这一次,她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赖雅已是垂老的年纪。

12月19日,赖雅再次中风,这一次,来势汹汹,接近死亡,不得已,她将虚弱的赖雅送去医院,经过忐忑的等待,她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丈夫的生命,只是望着病床上的他灰白的脸色,惨白的嘴唇和一夜间深刻的皱纹,她忽然发现,这个男人是如此的脆弱,他已衰老,他需要自己的照顾,他需要依靠自己。

她愿意成为他的拐杖,因为她是他的妻,命运让他们走到一起,她珍惜这份情,珍惜这段婚姻。

圣诞节到了,整个城市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只是赖雅仍然虚弱不堪,爱玲一个人,在雪中穿梭,去超市采购必需的物品,在厨房忙忙碌碌,准备着圣诞夜的晚宴……她要给丈夫一个完整的节日,清扫掉这么多天的阴郁。

夜晚,她将丰盛的饭菜摆上桌,她拿手的中国菜,西式的餐点,香槟,白烛……这是一个浪漫的圣诞夜,他们相对而坐,笑意涟涟,他们轻轻碰杯,低声对彼此说:“新年快乐!”

钟声敲响,她在心中默默祷告自己的丈夫身体康健……

在张爱玲的悉心照料下,赖雅的病情渐渐有了起色,他陪伴爱玲去波士顿看望表兄,去纽约看望炎樱,去她投稿的戴尔出版公司商谈出版事宜,他们生活拮据,急需稿费,只是美国的出版商对这位中国的女作家仍有顾虑,她很低落,当年她在上海滩的辉煌,在这个国度寻不回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回到文艺营,她专心写作,只是投出的一篇篇稿子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1957年的4月,他们在文艺营的期限到了,并且已经不能再提出申请,他们没有钱,也无处可去,这时,多亏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传来好消息,他们打算把张爱玲的《秧歌》改编成剧本,并支付她1350美元的改编费和90美元的翻译费,这些钱,与沉重的经济负担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但也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他们告别了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搬入了彼得堡松树街25号的一家公寓,从此他们有了栖息之所,有了家,虽然这里家徒四壁,不甚宽敞,但这是张爱玲来美国两年来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亲自拎着油漆桶,拿着刷子,将属于两个人的房间刷成喜欢的蓝色,她想要与赖雅在大海和蓝天间的家里风雨同舟。

“家”,之于她,简单干脆——-个避风的栖息之所,一个相知相守的人,浓郁的咖啡香,和那抹天空蓝。

小镇的日子平凡贫苦但温馨宁静,有时,赖雅到庭院摊寻觅便宜的生活必需品,木质小床、面包烘炉、夹板桌子……偶尔,爱玲同去,有一次,她竟然仅仅用3.75美元就买了五件衣服——四件绒衫、一件浴袍,并且回家试穿,漂亮舒适!

这是平凡中的乐趣。

他们的家温暖如春,饭前两人碰杯,喝些香槟或红酒,饭桌上摆着牛排、汉堡、鸡肉馅饼及蔬菜,当然还有张爱玲最爱的鱼,闲暇时,他们一起看书,共赏佳作,黄昏时,他们一起散步,周末时光,他们携手去镇上小小的电影院观影……他们都沉浸在平凡的美好中。

但日子不总是甜的,她的写作并不顺利,以在上海时的成名作《金锁记》为原型的《粉泪》被告知不予出版,一篇篇投稿没有回应,她是风靡上海滩的张爱玲,可在这里,作品却无人问津,她觉得被折了双翼,无法飞翔。

终于,她病倒了,生活被黑色的幕布遮掩起来,她无法写作,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不可以,她卧床不起,盯着窗外变幻的黑白色,心一点点被黑暗吞噬。

赖雅心疼她,对她悉心照顾,轻声宽慰,终于缠绵了一个月后,她的病慢慢转好,她的自信慢慢也回到心胸,为了生计,在老友宋淇的邀请之下,不断地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写剧本,《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六月新娘》、《桃花运》、《小儿女》、《南北和》……她不辞辛苦的写,这份稿酬是在很长时间内是她最主要的收入,只是这些作品非她本心。

那段日子,她与赖雅并肩走过,平凡之苦,她深深体会,在美国,上海滩才女的光环,没有闪耀起来,她为物质所困,为精神而忿,生活的苦味,她慢慢走过,清淡依然,酸甜苦辣咸,她一一走过,爱与不爱,喜欢不喜欢,自在心中。

艰苦抉择

世间多少爱,徒留在心间,虽然张爱玲性格清冷凉薄,但有些情事还是割舍不掉,父亲过世的时候,她徘徊在街头,在熙来人往中,忽然明白,原来自己早已原谅了他,在心中,他一直是自己爱着的父亲,亲情,无论自己如何假装,都不能轻易泯灭。

8月中旬,凛冽的风扫过枝头,落叶纷飞,繁华凋零,萧瑟秋色占据着整个小镇,她收到了来自伦敦的加急电报——母亲病危,必须马上手术,那一刻,她的心一片凌乱,她无法想象,那个高贵美丽的女人,躺在病床上无力动弹的模样,她多么想飞到她的身边,吻一吻她的脸颊,可是她没有钱,买不起一张飞往伦敦的机票。

现实太多惨烈,母亲手术后不久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她至死再没有看到女儿的容颜。

不久后,一只箱子自伦敦,漂洋过海而来,张爱玲跌坐在地板上,颤抖着双手,打开箱子,照片、一些遗物和满满的古董,这是母亲留给她的全部,她轻轻抚摸,那上面还残留着母亲的气息,她仿佛看见母亲款款向她走来,亮丽的容颜,一如往昔。

那些古董,她多想珍藏,留住关于母亲的记忆,只是捉襟见肘的日子,让她顾不了许多,后来,那一件件,逐个被她拿来变卖补贴家用,她心痛,愧疚,在母亲最后的岁月,不能陪伴左右,后来却连最后的念想也留不住,那是刻骨的遗憾和刺痛。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无论幸福或悲伤,时间不会静止,季节的交替不会更改,1958年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一切欣欣向荣,可她在小镇的日子并没有进展,突然她厌倦了这里的枯燥单调,这份枯燥与单调,影响了她的创作,她想要搬到都市去,想要“大隐隐于市”她要枕着城市的喧哗而眠,这样她更觉安全。

虽然赖雅步入残年后,不喜曾经的放荡不羁,亦厌倦了都市的浮华与喧嚣,但他理解妻子骨子里的都市情结,最终同意把家搬到繁华的都市。

10月中旬,在胡适作保下,他们通过了到南加州的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居住的申请,拥有了在那里居住半年的资格,张爱玲心情愉悦,收拾了行囊,踏上了去南加的列车,他们住进了基金会提供的花园般的大房子里,那里有都市的繁华,还可以俯瞰浩瀚的太平洋。

在这里,张爱玲依旧不喜社交,她呆在房间,写写文章,看看电视,日子还算自在,赖雅也依旧热情好客,有时他与文艺营的朋友们高谈阔论,有时玩玩小赌注的扑克牌游戏,有时他也邀请妻子与己同行,但是孤僻的爱玲更愿意待在自己的房间,他拿她没有办法。

一天晚上,赖雅故作神秘地对张爱玲说:“爱玲,外面来了我们的一位老朋友,你出来见一下吧。”听此,她皱了下眉,坚决地推迟掉,直到赖雅妥协,说那位朋友是一头山羊,她才欢欢喜喜地跑去客厅,像孩子般抚摸小山羊的头,对它展露笑颜。

半年后,在亨亭顿·哈特福文艺营的期限已满,他们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把家安在了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旧金山,那里有热闹非凡的渔人码头,有灯火通宵辉煌的唐人街,那里整洁干净、四季如春,那里是美国千篇一律中的独具风格。

他们把家安在了布什街645号的一间公寓,赖雅还在几条街区外找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以专心完成一部剧本、《克丽丝汀》和辛克莱·刘易士传记的写作,而张爱玲也在进行把《荻中笨伯》改写成中英两个版本的工作,另外她还做一些美国新闻处的翻译工作。

在这里,她结识了爱丽斯·琵瑟尔,一位极为友善的美国女子,热爱艺术研究,她是张爱玲为数不多的知交之一,在落日的余晖下,她们携手去唐人街附近的华盛顿广场公园小坐,在草坪上,她向爱丽斯讲述遥远古老的中国,讲述童年往事中那个小女孩,清风拂面,伴着淡淡花香,她已醉倒在回忆里,爱丽斯也醉倒在东方的神韵里。

爱丽斯成了她的友人,是偶然,是机缘巧合,或是她一时兴起,但终究是缘,张爱玲把自己写的英文小说赠给她,把中文的菜谱送于她,饶有兴趣地观赏她的艺术画作,虽说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她们仍是彼此心中惦念一生的好友。

她把家搬入了都市,但是英文小说依旧找不到出版商,更看不到销路,文学创作也依旧没有进展,写作前景白芒一片,她找不到出路,沮丧万分。

她与赖雅的生活,起起伏伏,又陷入窘迫之中,两人的固定收入只有一点点的版税费和赖雅一点点的社保金,连最低的生活水准都无法维系,她只有拼命写作,可是灵感,可遇不可求,当她刻意寻求时,却徒劳无果。

她需要写出崭新的作品,重塑当年的辉煌,摆脱现在的窘境,她正浩浩荡荡的计划着一本名为《少帅》的长篇小说,以西安事变为背景,以张学良为原形,进行宏伟的创作计划,她想做一次东方之行,为文学的创作开拓思路,她想要飞往台湾,收集史事资料,甚至想要与张学良少帅对话,她想要飞回香港,探望老友宋淇,寻找更理想的创作题材……

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她放心不下年迈的丈夫,他脚痛腿痛时,她都在身边悉心照料,为他轻柔按摩,缓解疼痛,每一次他犯病,都是她衣不解带的守护照顾,她担心,自己走后,病体支离的他,无人照料,她害怕,一别,会成为永远。

她的心在颤抖,她放不下赖雅,也放不下自己,放不下两个人的未来,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她把计划向赖雅和盘托出,赖雅对此很是惊讶和不安,这个别致多才的东方女子是他余生最大的安慰,他想要,在有生之年,一直有她在身边盘旋,他已如此依赖她的温暖,已无力承担没有她的生活。

他紧紧握着张爱玲的手,低声请求:“爱玲,我决不让你走!我离不开你的。”她没有言语,心情沉重到无可复加。

没有她的回应,他惶惶不可终日,沉溺在沮丧的情绪之中,害怕她一去之后便再不会回头,终于,他本已脆弱多病的身体支撑不住,大病一场,“死亡一样的重击,心脏被重创,身体在发抖,闭上眼,有如长眠,不再醒来”。

看着在病床上紧闭双眼的丈夫,张爱玲她内疚不已,她日夜守候,精心照料,赖雅慢慢有了起色,只是每次凝视她,都带着不舍和受伤,她决定,与他做一次深入交谈,整整一个晚上,他俩推心置腹,把一切话和盘托出,赖雅长叹一口气,终于点头同意妻子的远行,看着她坚定的神色略带愧疚,他不能成为他梦想的绊脚石,如果她要走,他不再挽留。

他给女儿霏丝写了信,想要住到她身边去,他言辞诚恳,字里行间流露着被全世界抛弃的痛,令人动容,不知不觉,张爱玲已是他的整个世界。

几天后,霏丝回信,说赖雅可以搬到华盛顿,在她家附近租一所公寓,爱玲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她走了,孤身一人飞往台湾,她终于回到了阔别六年之久的故土,一切恍然如梦,久违了,黄皮肤黑头发,久违了,字正腔圆的中国话。

虽然,她第一次登上台湾这座岛屿,但迎面的清风,仍有熟悉的暖意,这里如此陌生,却又如此熟悉,海峡两岸一线牵,扯不断的情,断不掉的根。

她曾在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时的老上司麦卡锡热情地接待了她,他如今已是领事馆的文化专员,拥有豪华富丽的别墅,有香车宝马,有仆从如云,在机场,他们轻轻拥抱,张爱玲是他尊贵的客人,他一路把她迎到自己的豪华别墅。

这里,她是主角,她被人簇拥着,仿佛回到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她是传奇的孤傲女子,却多年来她在陌生的美国颠沛奔波,无人问津,这些奢侈的犬马声色,这些富贵场所的对酒当歌,她凭窗远眺,夜凉如水,恍如南柯一梦。

次日中午,麦卡锡设宴为她接风洗尘,台湾大学的几位声名鹊起的文艺青年白先勇、王祯和、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相陪,他们都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对她充满好奇,他们翘首以盼,议论纷纷,有位太太说:“我们大家都没有见过张爱玲,大家来想想她是什么样子。我曾经问过麦卡锡先生,他说张爱玲很胖很邋遢。究竟有多胖多邋遢?”

她一身素净的旗袍,款款入席,清瘦孤绝,气质绝伦,虽不是特别漂亮出众,但别有韵味,那些人不禁看痴了去,呼声质疑麦卡锡,素素净净,高高瘦瘦的她哪有胖和邋遢的痕迹。陈若曦后来回忆时写道:“浑身焕发着一种特殊的神采,一种遥远的又熟悉的韵味,大概就是三十年代所特有的吧……”

她是从朦胧烟雨中走来的江南女子,带着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芬芳气味。

席间,她与刚读大二的王祯和相谈甚欢,曾经她读到过他的小说《鬼·北风·人》,也因此对台湾的风土人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她对王祯和说:“真喜欢你写的老房子,读的时候感觉就好像自己住在里面一样”。

听到喜欢的作家用带有浅浅京味的普通话真诚的赞赏,王祯和很是欣喜,他当即邀请张爱玲去他的老家花莲体验老房子,正好她也很想去花莲体验当地民俗,便欣然答应。

她很喜欢花莲这座小城,摒弃了大都市的繁华喧嚣,这里古朴明媚,浸透着质朴的乡土文化色彩,她与王祯和穿梭在大街小巷,游走在周边的山林和海滨,她细细抚摸旧式房子的雕花木窗,感受它的脉络与历史气息,她出入“红灯区”妓女户,饶有兴趣的打量在嫖客身上搔首弄姿的妩媚女人,她在古老的城隍庙伫立,在庙柱上的对联前沉思,体味蕴藏在禅思后面的高超智慧,她在花岗山的夜色里,轻嗅兰芭干草的清香,欣赏山地舞者的翩跹起舞,她喜欢粗犷中的生命本原,为身穿民族服饰的姑娘们质朴的青春与美丽着迷……

王祯和说:“她那时模样年轻,人又轻盈,在外人眼里,我们倒像一对小情人,在花莲人眼里,她是‘时髦女孩’,因此我们走到哪里,就特别引人注目。我那时刚读大二下学期,邻居这样看,自己好像是个‘小大人’,第一次有‘女朋友’的感觉,喜滋滋的。”

她是迷人的,有着别样的风情,在与她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王祯和心中漾了涟漪,起了波澜,情窦初开的年纪,在爱慕下慢慢滋生出的无法言说的情愫,他注定埋在心里。

一周后,她离开,只留下了一张合影,灯光下隐约朦胧的剪影。

离别之后,他们偶有书信往来,大学毕业后,王祯和去到美国,拿着地图,却未找到她的住处,茫茫人海中,咫尺也天涯。张爱玲晚年时,他又写信给她,希望能够再见一面,只是那时她离群索居,没有同意,也好,就让记忆停留在那年的秋天,与已经泛黄的旧照片上的线条和容颜,铸成永恒的美丽。

离开花莲,她按计划前往台东,在车站,站长告诉她麦卡锡先生的留言:她的先生病重,请她赶快回台北。

一阵冰凉的风袭来,她的心沉了下去,刚刚舒展了的心情,顿时千缠百绕,她与麦卡锡通了电话,不顾车马劳顿,连夜赶回台北,一路上,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心中她一遍遍祈祷他不要有事,她多想即刻飞往他的身边,可是她连一张飞机票都买不起。

到了台北,她顾不得身体的疲累,心急如焚地问麦卡锡丈夫的情况,他用遗憾的口吻告诉她,赖雅在去华盛顿的路上突然严重中风,女儿霏丝急忙赶过去,把他接到华盛顿的医院治疗。

听后,她神色黯然,心脏不安的跳动,她知道大洋彼岸的丈夫需要她,在盼着她,可是她所有的钱,只够买到加州的机票,就算借钱,以后的日子也潦倒无着落,早晚会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她不能让东方之行在一无所获间仓促结束,她需要去香港找更多的剧本机会,以赚取稿酬应付生活需要,她不能让赖雅和自己继续潦倒的日子,于是她咬了咬牙,登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遥望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她低声企盼:“亲爱的甫德,祝你健康!我会尽快地飞回到你的身边!”

她是清淡之人,偏偏宿命般陷在红尘的漩涡中,挣不掉,逃不脱,一次次抉择,一次次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她虽走的坚定,但其中的挣扎和苦痛不言而喻,她的每一步,痛苦而艰难。

各种百般滋味,尽在心中,更与何人说?

踏上归途

还是那座城,洒满她的欢笑与离泪,还是那座城,只是在万象纷纭中,城已不复当年模样,人亦不复当时的心境,那个青涩的少女早已随风而去,景已非,人已老,把酒话年少,万般思绪,尽在不言之中。

香港,流年逝去间,是否还记得张爱玲,她在山穷水尽之时,回到你的怀抱,寻觅一份温情相待,请不要相摧太紧,哪怕她奔向你,不是付出,而是索取。

在这里,应宋淇夫妇之邀,她开始为电懋公司撰写《红楼梦》上下两集的电影剧本,以获得两千美元的稿酬,曾经她始终不肯动笔,将《红楼梦》改编成仅为取悦观众的“言情”戏,她不肯亵渎艺术,不肯糟蹋经典,可如今,她虽然痛心,却只能露出一丝带着嘲弄的笑,现实的俗物使她别无选择,她的丈夫,正支撑着病体,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翘首以盼地等着她。

为了及早完成剧本,她在宋淇夫妇家附近的旅馆租了一个小房间,开始日夜兼程的写作,写到腰酸背痛腿水肿,写到手指僵硬眼充血,她仍在继续,当写作变成一种责任和负担时,曾经优雅享受的文字芬芳再无踪迹,煎熬和疲累充斥心间,她心力交瘁,可是却不能停止。

终于,经过艰辛的努力,她提前完成了《红楼梦》,一根紧绷的弦松了一下,她忙不迭地把稿交到宋淇手中,可是宋淇却做不了主,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公司的手中,那根松弛下来的弦再次紧绷,她没有时间耗在这里,她的丈夫一直再催她,可她不得不等。

宋淇建议她在等待的时间里,再写一部剧本,稿酬有800美元,那段日子,她一边等待,一边写稿,一边不断地给赖雅写信,可是当赖雅得知她在香港不尽如人意时,更是连连催促她回航,他不能理解妻子的迟迟不归,甚至出言责备她在逃避。

她心情更是糟糕,当即回信给赖雅,说自己像狗一样,没日没夜地工作了几个月,却拿不到一分钱……字字句句,流露出无限的酸楚,她觉得,此时的自己,轻贱如蝼蚁。

农历年到了,本是万家团圆的温情时刻,可她听到了一个冰凉的消息,邵氏公司可能抢先拍摄《红楼梦》,她的心血可能付之东去,宋淇也说公司有换刀之意,她觉得掉进了冰窖之中,冷得结了霜,冻住了心脏,冻住了尊严。

元宵节的前夜,她站在公寓的顶楼,仰望漆黑的天空,那轮明月在黑的幕布下显得突兀,远处的点点灯火下,有多少合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场景,可是,一切与她无关,她只能孤零零地站在黑暗中,鞠一把清泪,在寒风中,伴着蚀骨的落寞,思念着遥远国度的丈夫。

她筋疲力尽,心力交瘁,再次回到这座城,她徒留落寞,找不回当年的神采,她想要回去了,这已不是属于她的城。

山穷水尽之时,她不得不放下孤傲,向宋淇借钱,可是,宋淇把张爱玲的举动当作抱怨和施压,对她极其冷漠,她不禁满心苍凉,在给赖雅的信中,她这样写:

“跟宋家借钱是件极痛苦的决定,而且破坏了我们之间的一切,我无法弥补这种艰困的关系。宋家冷冷的态度令人生气,尤其他认为我的剧本因为赶时间写得很粗糙,欺骗了他们,宋淇告诉我,离开前会付给我新剧本的费用,言下之意是不负前两部,即《红楼梦》上下集,当我提议回美国再继续修改时,他们毫无反应。”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不懂得的间隙产生,一切都是枉然,慈悲更是无处提及。

1962年3月16日,她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这一次,她没有回头,辜负,太过容易,从此以后的三十多年,她再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她轻轻拂了下衣袖,永远的作别了东方的碧海云天,再见,再也不见。

赖雅听到她要回来的消息,一刻都不能等得,在前一天便去机场等待,他盼望奇迹的出现,从朝阳初起一直等到暮色四合,第二日,当看到熟悉的身影飘然而至,他用颤抖不已的手使劲向她挥着,他觉得,他的整个世界瞬间不同,千言万语搁浅在风中,“多好,你回来了,多好,你在这里”。

久违的拥抱让张爱玲安稳,有种劫后重生的感觉,在她心中,他是亲人的存在,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

他们走在街上,过往的不快早已灰飞烟灭,香港的种种都已抛在脑后,她只想就这样,与他一直走下去,无论风有多大,无论天有多冷,相视一笑间,暖意盈满心间。

到了家,浓郁的咖啡香味扑面而来,赖雅为她端来热气腾腾的咖啡和麦片粥,她微微笑,卷起袖口,炒起他爱吃的蛋,而他,则在她的身边认认真真地做着汉堡和色拉,阳光调皮地落在他们的肩上,有“家”真好,有他真好,那一瞬间,幸福满溢。

他带她去参观国会大厦和国会图书馆,富丽堂皇的建筑,金碧辉煌的内饰让她叹为观止,每日,赖雅前去国会图书馆申请到的桌位写作办公,有时,她也同去,坐在离他很近的位置,翻阅查找一些创作《少帅》所需的资料,更多的时间,她独自一人待在家里,埋身于写作,虽然还是一个人,但与香港时不同,因为她知道,还有另一个人与她相系。

安稳的日子总是走的飞快,不知不觉间,已是雪花纷飞之时,这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在寒风中,赖雅的身体变得更是虚弱,每次步行去国会图书馆都走的吃力,终于,在一个大雪盖地的日子,扭伤了膝盖,他再不能如往常般去杂货店购物了,一切落在了张爱玲的身上。

她穿上厚厚的大衣,围上宽大的围巾,在赖雅的反复叮嘱下出了门,可是夜幕降临时,她还没有回来,赖雅坐在床头,望着窗外幽暗的天空,焦急万分,他剧作家的脑袋飞快地转动,一个个场景在他的神奇想象下,真实逼真,心头闪过不详的预感,他一边不住的看表,一边向外张望,差点报了警。

终于,在他的望眼欲穿下,门响了,她携着一股寒风,一层薄雪,施施然飘进家门,手里拎着日用杂货,胸前抱着不知装有何物的大纸包。

张爱玲示意他打开看看,原来是专门为他买的御寒羊毛毯子,他轻轻抚摸,一种软绵的温暖油然而生,雪落无声,当晚,他裹着新毛毯沉入梦境,笑容挂在唇角,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要她在,四季暖如春。

冬去春来,日子平静度过,万物复苏的季节,赖雅的身体也一步步走向康健,到了夏日,他已经能够沐浴在阳光下吹风散步,7月26日,赖雅迎来了他的又一个生日,时光飞逝,他已是古稀之年,她要给他特别的一天。

那一日的清晨,她早早醒来,在赖雅的耳边轻声呢喃:“亲爱的,生日快乐”,睡眼蒙眬间,赖雅看着妻子年轻的容颜,如情窦初开的少年般,失了眼眶,他觉得自己何其荣幸,在风烛残年之时,年轻的她依然不离不弃,温情相待。

他们坐着巴士,穿过满是绿茵的郊外,来到著名的港口小城巴尔的摩,携手走进市中心的一家海鲜饭店,点了软蟹和帝王蟹以及红酒,为赖雅庆祝生日,他们轻轻碰杯,爱玲再次祝他生日快乐……

他热泪盈眶,如今,他只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无力去争执去计较去付出,那些曾经放荡不羁的漂泊,碧空万里的梦想,惺惺相惜的爱情,都变成了记忆,无力拾起,他要的,只是这样温情的时刻,只是那个人在身边,给他温暖。

可是命运不想太过眷恋这对夫妻,一天,赖雅摔了一跤,断了股骨头,只能卧床不起,接着,他又多次中风,这一次,他瘫痪在床,彻底倒下了。

张爱玲,这位桀骜的官宦女子,在赖雅的房间放了一张行军床,就近照顾无法自理的丈夫,她一边进行繁重的写作和翻译工作,以维持生计,一边悉心照料赖雅的饮食起居,日子繁琐无趣,她每天忙忙碌碌,那些娇生惯养不识五米的日子使她笨拙不堪,忙乱不已,她的人生,变得更加沉重,可是她甘心情愿,他从来都不是拖累自己的包袱。

有人为她心疼,说赖雅拖累了她十年的大好光阴,有人指责赖雅,说他自私专横,负了她花样的年华,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她不悔,自己的抉择。

整日的卧床和身体的苦痛,赖雅便得沉默寡言,他看着妻子为了他,一天天憔悴下来,更是内疚,内心酸痛无比,可是除了默然承受,他无能为力,这份无能为力,使他苦不堪言,几乎昏厥在地。

1964年6月20日,在台湾的中部,一架飞机失事坠毁,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老板不幸罹难,因为他对电影制作的热心和支持,张爱玲才得以有剧本可写,有稿酬可拿,可如今,靠山没了,财路也就断了,她也被打回原形。

万不得已,她只好节省开支,把家搬到黑人区中的廉价公寓,并且想尽办法增加收入,多亏了已经调回美国的麦卡锡,他帮忙找了一些写广播剧本和改写西方小说的机会,为了养家糊口,她只好放下所谓的骄傲和原则,干些“二手活”,在别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为了改变压抑的生活,她申请了迈阿密大学的驻校作家,申请通过后,她试图把赖雅送到他的女儿霏丝家暂住一段时间,自己安顿好就来接他,可是霏丝毫不客气地回绝了爱玲的请求,她说,“我也要上班,还有孩子要照顾,你不能这样把他留给我走人,你在当初和他结婚的时候就应该晓得他的健康情况”。

亲情的凉薄,她早已知晓,便不再多言,为赖雅请了两个黑人保姆进行照看,便前往俄亥俄州牛津市的迈阿密大学,仓促安排好后,就赶紧把赖雅接了过去,因为,她担心两个保姆没有足够的耐心,担心赖雅不适应受了委屈。

她带着瘫痪在床的赖雅,离开这里,前往迈阿密大学,只给霏丝留下了几个纸箱和一张纸条,她写道:“我带不走所有的东西,这几箱垃圾麻烦你帮忙处理一下——最后一件事!”

纸箱里是赖雅的手稿和日记,曾经霏丝的刻薄话语,暗示张爱玲嫁于赖雅别有所图,这一次,她留下了所有,只带走了丈夫,她用行动表示,在她眼中,除了赖雅,别的一切都只是垃圾而已。

在迈阿密大学,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她开始翻译晚清小说《海上花传奇》,另外,便把全副心思放在了赖雅身上,在午后的阳光下,她会学着煮一杯热情腾腾的咖啡,坐在赖雅身边,为他读一段报纸,那是一个轻松温情的画面,坐着的妻子轻轻地读,躺着的丈夫静静地听,有时,丈夫开玩笑地说,妻子读的都是垃圾,妻子便大声回敬说,作为作家,他们都是垃圾的制造者……

可是,在这里,她的小说创作仍无进展,于是她开始另寻机会,经过夏志清先生的推荐,她收到了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邀请,于1967年4月,悄悄离开了迈阿密大学,前往麻州康桥的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担任驻校作家。

初到康桥时,赖雅的身体已虚弱到极点,他曾经是乐观风趣的男人,如今,却瘦的皮包骨头,他不能动,恹恹地躺在床上,度日如年,活着或死去,他已不关心,每天只看着张爱玲为他跑进跑出,帮他净身,喂他吃饭喝药,陪他说话,为他祈祷……此生已欠她太多,他无以为报。

他望着窗外绿绿葱葱的大树,任思绪飞扬,这世间与他还有什么关系,他是折了双翼的雄鹰,再也无法飞翔,只有在被锁住的深深浅浅的时光里,回忆曾经的凌云壮志,回忆当年的意气风发,回忆那时的风流倜傥,如果可以,他愿意在回忆里长眠,不再醒来。

在梦中,他仍是那个白衣白裤的绅士青年,与天南海北的文人墨客高谈阔论,他会在那个时候遇见张爱玲,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他爱她的才情四溢,爱她的东方韵味,她爱他的风度翩翩,爱他的才貌双全,他为她结束浪荡日子,她为他变得温婉可人,他们结婚,死生挈阔,与子成说。

只是,一切只是梦一场而已,梦外,他在风烛残年时遇见风华之时内心已然苍老的张爱玲,她因他颠沛忙碌,终究,这一生,他欠她,一切唯等来世。只是如果,他们真的是在风华正茂之时相遇,或许只能落个相看两厌的结局,毕竟,在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才叫做真正的缘分。

一日,他从梦中醒来,听见开门的声音,以为是爱玲,却是他的表亲哈勃许塔,曾经与张爱玲结婚时,他还从他那拿过旧家具,只是如今,他已不记得多久没有见到除爱玲以外的亲人朋友,怅然间,仓促把头转向墙壁,挥了挥手没有说话,表亲迷惑不解,站在旁边的张爱玲会意,把表亲请了出去,赖雅不想以这副模样视人,他不想让朋友担心。

时间加速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衰弦,急景凋年已经遥遥在望。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她懂得,赖雅的苦楚,她懂得,赖雅的折磨,她知晓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她知晓他时日无多行期降至,只能陪她走到这里,可是,她还是忍不住,在那些寂静的暗夜里,真诚为他祈祷,恳求上苍让他多活几日,再陪她走一程。

不知上苍是否听到她的祷告,只是终归没有留住他,到达康桥半年后,在秋叶翩跹的季节,他耗完了一生的能量,在张爱玲的陪伴下,他离开了曾经如此眷恋的人间,离开了妻子,安详地向天堂走去,那是他命定的归宿。

爱玲紧握他的手,直到温热的身体,慢慢变得冰凉,她知道,他走了,从此以后,她又变成了一座孤岛。

那一年,赖雅七十六岁,张爱玲四十七岁,十一年的相互陪伴,十一年的风雨同舟,都划下了句点,一切尘埃落定,她平静的处理着赖雅的后事,整理他的遗物,一件件,一堆堆,本就空荡的房间,少了他,缺了他的味道,宁静中散发着寂寥的气息。

没有葬礼,她将骨灰盒交给霏丝后,与赖雅再无瓜葛,不知那时,她是否流下了眼泪?

张爱玲情感生活中的最后一炉香已燃烧殆尽,从此后,她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以后的三十年,她冠以他姓,一个人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至死她都是赖雅夫人。

同类推荐
  • 泰国现代文学史

    泰国现代文学史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泰国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发展沿革及主要作家和重要作品,丰富了外国文学领域的资料积累,对于了解泰国文学发展脉络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又兼述了泰国华文文学、新诗及本国文学研究的状况,相信有兴趣的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全面了解泰国这一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近邻的现代文学轨迹。本书另一鲜明特色是对泰国近现代的重要作家及代表作进行了详尽、细致的介绍和分析,因此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十里春风不如你,柔柔暖暖的元曲

    十里春风不如你,柔柔暖暖的元曲

    对于这个时代,元朝的文人倾诉着一切:有离开故国的悲伤,与往日的浮生盛世告别的不甘;有羁旅在外、离愁别绪的难抑;有对人生和恋爱的情殇;有对生不逢时的愤恨;也有对整个时代灰暗背景的不满;亦有不断挣扎在社会边缘的可怜人。他们之中不乏潇洒之人,但满腹牢骚却总是不在少数。对他们而言,一生苦苦寻觅,苦苦把握,苦苦追求,把义愤难纾的情感捧在掌心,终日凝望,他们直言不讳对统治者的不满,却并没有因此获罪。由于元王朝的专制性并不如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文化政策上,蒙古人无意间摧毁了宋代以前的文化硕果,而其无意识的包容令文人们敢于倾吐不满,这也间接造就了元曲文化的繁盛。
  •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热门推荐
  • 我不受规则掌控

    我不受规则掌控

    穿越玄幻世界,楚风得到了神级选择系统,并且不受规则掌控。选择画画,画一幅《清明上河图》,镇压万族,扬我人族之光;选择作诗,作一首《赤壁怀古》,引无数天骄竞折腰;选择弹琴,弹一曲《十面埋伏》,直教古皇妖王俯首称奴仆;选择下棋,下一盘《草木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数万年后。“天道,本座已无敌至今,乏了,你收了我吧。”“对不起,大佬,你不归我管啊。”
  • 听说王爷你克妻

    听说王爷你克妻

    京城之中,人人皆知,璃王克妻!已经克死了八位王妃!好巧不巧,墨绯音成了即将被克死的第九个……新婚之夜,俊美无双的男人懒洋洋的瞧了眼面前的红衣女子,嘴角微勾,“爱妃还是第一个活着进门的,只不过,爱妃觉得,你能撑过几日?”她笑靥如花:“王爷能活多久,我便能撑多久。”璃王:“……”【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宠文】
  • 萌学园之宇宙战役

    萌学园之宇宙战役

    宇宙深渊里,有个力量准备冲破,神秘故人,即将回归,来自各个家族的力量,大战即将打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尔等皆是战五渣

    尔等皆是战五渣

    “在战斗民族赛亚人面前,尔等皆是战五渣!”......叶玄16岁穿成为贝吉塔行星的赛亚人。凭自身的战斗天赋,叶玄战宇宙帝王弗利萨、败人造人沙鲁、降魔人布欧。甚至龙珠超中的破坏神比鲁斯,叶玄也有与之一战的实力。在龙珠世界光芒万丈的叶玄,某天却是带着一身强大的实力和龙珠世界的众多珍宝突然穿越回来。甚至,叶玄还带回来了一个那美克星人……却发现,自己的世界正在灵气复苏!同时,各路神明在地球肆意妄为,生灵涂炭。当叶玄凑齐七颗龙珠,召唤出神龙的那一刻,各路神明叹为观止,震惊万分。
  • 朱世忠文存(上卷)

    朱世忠文存(上卷)

    世忠走了,世忠的书留下了。世忠的这四十多万字,权且取名《朱世忠文稿》或者《朱世忠文存》吧,因为了没有写完,很多的篇章也没来得及修改,“稿”字含有草稿之意,未完之意,也含有我们对这位出身微寒、韧性奋斗、性格豪放、学养深厚、谦恭随和、才情勃发、利世利史的朋友英年早逝的惋惜与悲悼。
  • 爆萌猫妃:腹黑皇叔你别跑

    爆萌猫妃:腹黑皇叔你别跑

    啊?一场车祸之后竟然来到异时空变成了一只猫?!还有那什么该死的使命,完成了才能救我的小伙伴?竟然还被那人人避之不及的七皇叔看上了??“皇叔我要这个,那个,我全都要!”某女大言不惭的说着。“都是你的!”冰冷男神化身温情暖男,只为你的回眸一笑。修灵气、赚大钱、入皇宫、步步为营。看小猫儿如何在这世间霸气反转!
  • 姐姐好温柔

    姐姐好温柔

    叶冷君一身黑色秋季呢绒套装,酒红色的卷发慵懒的搭在肩上,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拒绝她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性感,然而,她精致妆容的脸上,却有一双凌厉的眼睛,透着丝丝寒入骨髓的冷漠,像一把锐利的尖刀,随时能刺透人心。她眼睛从上到下打量着此刻站在她面前的少年,仿佛她一眼就能看透他的全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