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5200000008

第8章 挥手别去——低到尘埃

静然转身

我们的灵魂行走在布满荆棘的爱情路上,即使受了伤害,即使找不到方向,举步维艰,孤独行走,只是想找到一条没有黑暗的路。但是,谁的爱情没有受伤过呢?

相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许那是一种感觉,也许那是一种情绪,也许那是一种味道,也许那是一种赏心悦目。但是谁能说得清呢?偶然间,遇见一个人,感觉心动了,情绪欢喜了,瞬间也就觉得世间的一切都变得赏心悦目起来。有人说,爱人的吻,有一种巧克力棉花糖的味道,不管怎样,爱上了,什么都是甜蜜的。

然而爱情,不是那么想当然的天长地久,再甜的蜜糖也有被时间氧化的淡然,也有被时光耗尽的心酸,到了甜蜜消失的时刻,也就如同左手握右手的麻木。亲情是爱情耗尽的借口,也算是一种美丽的结果和责任,偶尔的午夜梦回,想起的是那些年没有相伴左右的甜蜜,糖还是那样的甜,但是被封存在记忆里,不去随意的品尝。怕只怕,爱吃糖的人受不了这样的淡而无味,转身去寻找别处天地的花蜜。

聪明的女子早就看透了这样的结局,张爱玲早就借振保的口,说了这样一个事实: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她像是一颗剔透的水晶,看透了这时间是消耗人生百味的药,也是一团火,烧毁了人们的天真和美梦,烧糊了所有人的痴缠爱恨;但是,她把人生看得这样透彻,却不能看透自己,或者,她看透了自己,她知道,她也是一个平凡的女子,遇见了爱情,便如飞蛾一样,明知那是绝路,却还一心的以为那是归宿。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张爱玲总是欢欣的,因为她曾经想象过的生活就这样悄悄地实现了,她总希望有一个人来真切的欣赏她,一言一动,一颦一笑,她需要把自己的影子时刻的倒影在爱人的眸子里,爱人的眼睛有多明亮,她的风姿就有多绰约。

而胡兰成,也是极聪明的人,他懂得怎样把这样的欣赏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努力地做一个好听众、好观众,甚至他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入戏了,比如他写文章时,总不免带着张爱玲的语气,甚至他还一改专写政论的腔调,写了很多的散文。

相爱就这样的,就是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变成对方,这样很傻气,但是,却可以证明自己真的爱过。

胡兰成,这三个字,好像一道咒语,深深切切地刻在她的身上和心上,爱情在心底长成了一株兰草,一叶倾心,花开一瞬,便是人间好时节。

陷入爱情的人总爱问对方“你究竟爱不爱我”“你爱我的灵魂还是外表”,张爱玲也总是这样的孩子气,她知道自己有多爱胡兰成,但不确定胡兰成是否也像他一样的爱着,总想比出谁更爱谁,这是情侣之间的一个小小比赛,好像自己更爱对方就有着多大的荣耀,其实,爱与不爱,有时也是一个瞬间。

胡兰成是爱她的,但是,他不能把这份爱变成真爱,因为,他太过于喜爱蜜糖,而且喜爱不同味道的蜜糖。

一个初冬时节,胡兰成去了武汉,《大楚报》的编辑工作需要有一个人来接任,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政治野心决定着他的行动,汪伪政权已经是日暮西山,他必须要给自己谋求一个更加稳固的靠山,而武汉,正是日本人控制的地盘,胡兰成在那里,如鱼得水。

捧场做戏的轻狂之徒并不会因为政治而撇掉自己的多情,相反,到了武汉才是风花雪月的开始。他与同事都在报社上班,却要住在医院里,没过几天,他就在武汉的汉阳医院结识了17岁的护士,她叫周训德,她的才情和地位都比不上张爱玲,但是她年轻而且颇有几分风姿,这对于胡兰成来说,就足够了,事情就这样的顺理成章的发生了,胡兰成终日和周训德厮混在一起,他用了一些胡搅蛮缠的手段,再加上他曾经赞美张爱玲所用的一些言语,不时地教周训德一些唐诗宋词之类的酸词靡句,不出几天,就把这个小护士追到手。两人坠入桃色梦,但是他不向她隐瞒张爱玲的存在,但是他又明确表示,他会娶周训德——以妾的身份。

周训德虽然年纪小,但是生活阅历已经让她成熟了,因为她的母亲就是妾,所以“妾”这个字眼和身份都是她不能接受的,她撒娇也好,用手段也罢,最终使得胡兰成也与她举行了一场婚礼。陶醉于温柔乡的胡兰成,哪里还记得那个痴痴等候的张爱玲。

对于这一切,张爱玲全然不知,她还以为他每天只知辛苦的工作,受了太多动荡的苦难,她按时的写了家书邮寄过来,与胡兰成探讨着自己面对的所有琐碎的事情,她还是爱着他,却不知,这个男人已经在武汉安了一个家。

说到底,胡兰成还算是给张爱玲留了一些位置的,过了一段“新婚”生活的他,从武汉回到了上海,他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个妻子。

对于胡兰成的归来,张爱玲也是欢喜的,但是听到了胡兰成带回来的一个消息,她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丈夫在武汉有了一个新家。她的内心是震动的,她把自己完整的一颗心都用来保管对胡兰成的爱,她以为胡兰成也是满满的一份爱回赠给自己,但是,她没想到还有另一个女人来与自己分享那份爱,这就变成了不完整的爱情。

可是,那又能怎样呢,她看着若无其事的丈夫,内心的痛楚无法言语,那株兰草开始经受着狂风暴雨,花瓣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即使,兰草的根茎还在。于是,她唯有默默地承受,等待着心中的兰草休养生息之后,重新开出幽静的芬芳。

胡兰成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好像又回到了先前的时光,他看报她读书,黄昏的照影投在公寓的玻璃窗旁,屋里的陈设有着斑驳的影子,没有多一个人,也没有被分裂的爱情。只有静静的两个人,和一个家。

张爱玲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男人,第一次觉得他陌生的有些可怕。

一个月后,胡兰成又离开了上海回到了武汉。与小周在一起,再也不提张爱玲。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一句谶语,来自于《红楼梦》的谶语,张爱玲一直都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但是,这两句风月警言让张爱玲后来才体味出来。

时局越发的乱了。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新的历史要被书写,但是,这对于胡兰成来说,却是一个末日。全国开始搜捕汉奸。

惊弓之鸟依依不舍地惜别了周训德,从武汉逃到南京,再到上海,终究还是觉得不妥,他化名为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隐匿在江浙。惶惶奔逃的胡兰成不知道自己会逃向何处,所以一直也没有与张爱玲通信,亦未留下地址。直到到了温州,他也没有与张爱玲通过消息。

即使过着逃亡的隐居生活,也丝毫不影响这位风流“才子”的桃色生活,他在逃亡途中,曾在自己的高中同窗斯颂德家中躲避了一段时间,在这里,他认识了斯家的一位姨太太范秀美,范秀美比胡兰成大两岁,与斯家老爷生有一个女儿。在范秀美送胡兰成去往自己温州娘家避难的时候,两个人一来二去的做起了夫妻。到了温州,两人租了一处房子,俨然一幅夫妻和睦的景象。

张爱玲即使心中介意胡兰成与周训德的往事,但是心中毕竟还是惦念着胡兰成的安危,一别经年,她心中的焦虑越发的厚重,四处打探着胡兰成的消息,终于从胡兰成的一个密友那里得到了一些确切的消息,千里迢迢的从上海来到温州,想要与胡兰成终生相伴。

但是,当她到了温州之后,她没想到自己的丈夫,身边又有了其他的女人。

胡兰成也没有想到张爱玲会来看望他,一时之间,两个人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心中好像隔了几个春秋。 虽然胡兰成并没有直接说穿范秀美的身份,但是,张爱玲怎能没有察觉,但是以她的性格,她决然不会出口询问的。

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这样的三角关系只是无尽的尴尬,胡兰成把张爱玲安排到一个小旅馆住下。胡兰成每天白天去看望她。二人每天走街串巷,逛逛商铺,看看风景,好像是回到了原来的时光,只有张爱玲心里明白,有了裂痕的瓷器,永远都填补不好的。

有的时候,一个人爱你,可能没有什么的太多的理由,就是心里满满的欢喜和爱意就足够了;一个人不爱你,也或许不是因为多大的理由,因为她的心已经是一弯死水,再也不能激起任何波澜。

在温州的时间越久,张爱玲的心也如同一颗没入湖间的石子,原本,她以为自己的丈夫还可以像上次一样,舍弃掉那个多余出来的小周,但是,后来,她才惊觉,多余的,是自己。

那天,张爱玲和胡兰成在旅馆内说着话,胡兰成忽觉自己腹痛,但是他忍着一直没有说,直到范秀美来到旅馆内,胡兰成才向范秀美说出自己不舒服。一旁的张爱玲惆怅万分,这样的场景是“夫妻”二人为主角,而自己才是局外人。后来,胡兰成邀张爱玲为范秀美画像,张爱玲也欣然应允,范秀美端坐着摆好姿势,胡兰成在一旁看着张爱玲下笔,但是画到一半时,张爱玲突然搁笔不画了,脸上还带着苦楚凄然的神色。后来胡兰成问及原因,张爱玲委屈地说着:“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她一心一意地爱着这个男人,却看到他与别人的“夫妻脸”,这样的苦楚怎能让人不心生波澜。

即使是这样的薄情,张爱玲却还是不想放弃,她还想着胡兰成可以在这之间做出一个选择,她也问过胡兰成到底想要哪个,胡兰成却只是含糊带过,这样的态度让张爱玲的心更沉了许多,她哽咽着说:“你与我结婚时,婚贴上还写着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

张爱玲离开温州的那天,天空下着绵绵的细雨,真是天公应离情。好像是这一世的情愁都包含在这已成风雨之中了,雨丝带着零落和感伤,缓缓的溅落在地上,变成一条长长的水线,流进古老的河道,走向了远方。

张爱玲撑着纸伞,胡兰成为她拿着行李,也只是低头不语。这样的动作也就是一个定格了,他们的爱情也即将定格了。

回到上海的张爱玲,依然惦念着胡兰成的生活拮据,她不时将自己的稿费拿出邮寄给胡兰成,叮嘱他贴补家用。两个人也会有一些书信来往,但是,张爱玲知道,这只是爱情高歌的尾音罢了。

因为要躲避温州户口检查,胡兰成回到了斯家小住几日,等到风头过去了,他在回温州之前,回到上海。回到了张爱玲的公寓,在这里留宿一夜。不过,他没有去为自己的滥情而愧疚,相反,他指责张爱玲不会料理生活琐事,还把自己在温州的一些风情之事说给张爱玲听,说到激动处,他打了她手臂一下,就是这样一下,断了所有的情意和烦乱。她愤怒、委屈,但是她也知道,这一断,便是真的断了。

第二天清晨,胡兰成来到张爱玲的床前吻别,那个吻有点熟悉,他的唇碰到她的面,她哭了,她伸手抱住他,喊了一句“兰成”,哽咽着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这样的爱,就这样温柔的结束了,以一个吻来收梢,然后千年万年,再也不见。

这是两个人最后一次见面。

几个月后,张爱玲得知胡兰成已经脱离了被通缉的险境,此时的胡兰成已经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她的心便沉入了湖底,这一次,是真的准备让自己沉静了。

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 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自此以后,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谢幕了。

张爱玲心中的那株兰草,也彻底在暗无阳光的悬崖上,枯萎了。因为没有那样坚决的爱意去增加养料,也因为,那一朵花枯败之后,再也没有人去给它一点春风,让它重新长出芽苞。

那个曾经轰轰烈烈爱着她的胡兰成,再也没有了,以前的一切山盟海誓,再也没有了,那些熟悉的欢笑和苦痛,只是一场梦境,清晨了,梦醒了,人散了。

时代之伤

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因为爱情,而疏远了身边的友情,甚至是亲情。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还觉得两人天地多美好,约朋友相聚是没时间的,和家人谈心是没时间的,因为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谈爱情。可是,如果有一天两个人分开了,那个时候,你才惊觉,自己好像远离这个世界很久了。原来以为习惯的生活,忽然就不存在了,看着有些陌生的街头,你是否有一丝丝的怅然。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那一段倾城之恋,耗费了张爱玲太多的情愫,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还是以曲终人散落幕了。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个特殊的标志,这个标志会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四五十年代的中国,让张爱玲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这个时代让她领教了时代不由分说的政治性质。

八月,日本投降的前几天,张爱玲与日本的女明星李香兰和几位日本军人以及汪伪政权的陈彬等人参加一个“纳凉晚会”,随后,《杂志》十五卷第五期就将这一消息刊登出来,而在日本控制下的一家报纸也将“张爱玲”的名字列入了一份作家名单之中。这个消息,让张爱玲大吃一惊,她马上写信请辞,但是,已经于事无补了。这时的张爱玲还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日本投降之后,汪精卫的政权彻底覆灭,国民政府回到南京,在“惩办汉奸条例”制定过程中,“文化汉奸”这一名词也赫然在列,国民政府开始搜捕这些政治要犯,这其中就包括胡兰成,还有一些与张爱玲熟识或者打过交道的一些文职人员,他们有的像胡兰成一样逃跑之后换了背景和身份,而有的被抓进了监狱。而有着政治洁癖的张爱玲虽然与这些都没有关系,但是政治舆论是巨大的,许许多多的媒体开始罗列一些有“汉奸”嫌疑的名单,张爱玲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了。按理说,张爱玲的为人是朋友们都清楚地,但是,也正是因为她对政治的远离造成了这样的尴尬。

本来孤芳自赏的张爱玲就没有太多的朋友,知心的更是在少数,更何况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相爱的时候,她原本就很小的交往圈子就变成了两人的世界,很多陷入爱情的女子都是这样,将相恋的他当成自己全部的依赖、一整个世界,外面的风景再美也与自己无关,因为有了爱情便拥有了全部。

除了炎樱和苏青,张爱玲也不和别人交往了。虽然,张爱玲不太爱与外界交往,但是,她的朋友们还是关心着她的,柯灵此时也开始为张爱玲担心起来,因为张爱玲总在《杂志》、《古今》等背景复杂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参加一些活动,这时也都变成了她的污点,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在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者,但是他们并没有遭受太大的为难,毕竟张爱玲是这几家刊物捧红的,他们不可同日而语。除了因为沦陷时张爱玲风头正盛一个原因外,人们指责最大的,还是她和胡兰成的那段往事。

胡兰成与张爱玲相爱的时候,为了讨好她,胡兰成大肆地在报纸杂志上招摇,他将两个人的身世以及相爱的关系都极力的用笔墨去渲染,这让很多不了解张爱玲的人都开始怀疑和笃定,她与汉奸这个身份也脱不了干系。除了知心朋友坚定地相信她,那些不想干的人却总是想要借此事杀杀她的傲气。

潘柳黛原来是与张爱玲和苏青很好的朋友,但是,接触下来,潘柳黛对张爱玲的孤傲颇有些不满,她觉得张爱玲的脾气秉性不符合东方人,倒是有一些西方人的贵族做派,比如,“西方人总是严格遵守约会的时间,约下午在三点到访,如果两点五十到的话,张爱玲会很不高兴,并且会把门砰地关上,并留下一句“张爱玲小姐现在不会客”;万一你迟到了,三点一刻到呢,那她更会振振有词的告诉你:‘张爱玲小姐已经出去了’,她的时间观念十分的精准,不能早一点也不能晚一分,早晚都不会被她通融。”

潘柳黛不喜欢张爱玲的性格,所以也就渐渐地不去拜访张爱玲了,胡兰成的《论张爱玲》一文刊登之后,潘柳黛觉得太过于肉麻了,她用戏谑的口吻写了《论胡兰成张爱玲》一文,将胡兰成和张爱玲好好地挖苦了一番,胡兰成对于张爱玲“贵族血液”十分得意,潘柳黛就把这个问题打成了一个比方:“其实这点关系就好像是太平洋里淹死了一只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话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点亲戚关系。如果以之来证明身世问题根本没什么道理,但如果以之当生意眼,便不妨标榜一番。以上海人脑筋之灵,行见不久的将来。”这一文,让“贵族”二字风靡,而张爱玲也对潘柳黛敬而远之了。

张爱玲的朋友们也受到了指责,有人说敌人投降了,苏青却为此大哭了三天三夜,还有人说苏青的文章有“性的诱惑”,对于这样的舆论压力,苏青在《结婚十年》卷首的《关于我们——代序》中为自己辩护:

“我在上海沦陷期间卖过文,但那是我不得已耳不是故意选定这个黄道吉日才动笔的。我没有高喊什么打倒帝国主义,那是我怕进宪兵队受苦刑,而且即使无甚危险,我也向来不高兴喊口号的。我以为我的问题不在卖文不卖文,而在于所卖的文是否危害国家。正如米商也卖过米,黄包车夫也拉过任何客人一般,假如国家不否认在沦陷区的人民尚有苟延残喘的权利,我就如此苟延残喘下来了。”

苏青的性格泼辣,反守为攻,但与之相反的是,张爱玲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绝对的政治立场,所以她一直保持着沉默。不是没有影响的,张爱玲因为“文化汉奸”的嫌疑,她的“卖文”生涯也受到了打击,原先与张爱玲一直有着合作关系的几家报社因为时局,顾虑到社会舆论,所以也有了与嫌疑人物保持距离的做法,张爱玲对此却非常的理解,虽然她也遭遇了类似于苏青那样的遭遇:一些报社想让她改一个笔名重新写文,这样还可以继续赚取劳酬,而不用担心口诛笔伐的舆论哗然。但是,张爱玲搁笔了。她觉得自己太累了,她需要静一静。

从1945年8月到1947年4月,张爱玲的名字在文坛消失了,这一段长长的时间里,她没有发表一字。

是了,她太累了,她的心已经装载了太多太多的伤感和惆怅,她不想再去给自己增添更多的烦恼,外界的非议喧嚣不断,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心就此沉静下来,就好像是一棵生在在山谷中的树,不管有多少过客,多少黑夜白天,自己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我们总说,人生的低谷总会有很多,就像是一川江河,激流和滩涂可以让奋勇前进的江水走出不同的转角,前行的太累,就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好好想想下一个路口,该如何走。沉默,沉默!

有的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抗争。

她在与自己的心灵抗争,与这个时代的某些声音抗争,她在这样的黑暗之下,用沉默把自己紧紧的束缚,只为了不久后的重生。

1947年,沉默文坛两年之久的她,出版了《传奇(增补本)》,她还在正文之前写了一篇《有几句话要同读者说》:

“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但最近一年来常常被人议论到,似乎被列为文化汉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写的文章从来没有涉及政治,也没有拿过任何津贴。想想看我惟一的嫌疑要末就是所谓“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第三届曾经叫我参加,报上登出的名单内有我;虽然我写了辞函去,(那封信我还记得,因为很短,仅只是:“承聘为第三届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代表,谨辞。张爱玲谨上。”)报上仍旧没有把名字去掉。

至于还有许多无稽的谩骂,甚面涉及我的私生活,可以辩驳之点本来非常多。而且即使有这种事实,也还牵涉不到我是否有汉奸嫌疑的问题;何况私人的事本来用不着向大众剖白,除了对自己家的家长之外仿佛我没有解释的义务。所以一直缄默着。同时我也实在不愿意耗费时间与精神去打笔墨官司,徒然搅乱心思,耽误了正当的工作。但一直这样沉默着,始终没有阐明我的地位,给社会上一个错误的印象,我也觉得是对不起关心我的前途的人,所以在小说集重印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段作为序。反正只要读者知道了就是了。”

这就是张爱玲,从来不会因为逆境而放弃的张爱玲,她是一个文人,她也能用文字为自己竖起一道墙,沉静的心灵背后,是她永不屈服的纯净灵魂。

将心情收拾完整之后,她在文坛的路,依然要走很久很久……

心灵劫难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在一片繁华之后,总要经历一个波折,而沉静心灵洗尽铅华之后,会对这个世间的百态,有了感恩。

这时的张爱玲,正在远离自己原先所有拥有的浮华,她渐渐走入了现实,看着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却又真实的百态。

她是一个文人,纵然她对这个社会有着太多的不理解,但是,她还是要生活的,她也要面对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事,所以她还要拿起笔,写下去。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每一个文人都懂得的道理,艺术高于生活,这是每一位读者都知悉的原则,文学的魅力在于,读者们会从文人的笔下找到自己想说却又说不出的世态炎凉。

张爱玲总喜欢黄昏时站在公寓的阳台上,半倚栏杆,淡淡的风吹拂着发丝,就像是夜雨一样,四周逐渐暗下来的天气,好像是氤氲不开的湖水,远方的万家灯火明明灭灭,好像是谁的心事在那里。更鼓声声,夜真的沉了。

张爱玲的感触颇多,生活给予她太多的情愁或者想念,所以,她想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去纪念自己的相逢。她的心里有一道伤,不能言说,不能触碰,即使过去了那么久,伤口还是没有痊愈,疼痛在身体里反复,差一点就要冲破表面的皮肤,在无边的夜色里蔓延。

如果这是一种宿命,那么,她已经在这样的命运之流中挣扎了太久,平凡的世间不缺情爱,与轰轰烈烈相比,最动人的,反而是那些微小的平凡。有那么一种爱情,经历了十几年,依然如当初一样新鲜和细腻,然后两个人执手偕老,一生挚爱。谁都向往,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遇得到。

痴爱怨嗔并不离奇,但就是能把人心都化成土壤,任由爱情发芽开花,在秋风里恣意地生长。忙忙的旷野上,还是要有一点沁人心脾的绿。

张爱玲重新拿起笔,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

世钧曼桢翠芝叔惠,不过就是一座城市中的几个年轻人,却把爱情演绎的精妙绝伦。能让

曼桢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自幼家境贫寒,因为年幼丧父,所以曼桢一家七口老小都靠着姐姐曼璐做舞女来养活,从小就知生活不易的曼桢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公司工作,就在这里,她遇见了来自南京的世钧,世钧对于曼桢的身世很是同情,在更多地接触中,他觉得自己对于曼桢不是同情,而是爱情,而曼桢也爱上了这个男子,两个人准备结婚了。姐姐曼璐也结婚了,因为她的身份,她的丈夫却只是一个流氓无赖祝鸿才,祝鸿才在婚后发现自己的妻子不能生育,于是他处处刁难曼璐,甚至用离婚来逼迫曼璐——他想得到曼桢。同样是一对姐妹,但是,婚姻命运确实如此的不同,曼璐心里的极度不平衡,逐渐扭曲了她的思想,她甚至为了留住祝鸿才,对自己的亲妹妹设计了许许多多的圈套。曼桢就这样陷入了苦海……

这部小说在构思的时候,就有报社的朋友登门催稿了,这个故事她写的很慢很慢,好像慢的有一个世纪那样长,但是,她觉得自己很充实。这一次她没有用自己的名字,而是重新改了一个笔名——梁京。

这个名字没有特别的含义,只是把自己的名字张爱玲中的“张”和“玲”的声母韵母反切一下,政治洁癖如她,依然没有什么关联。不过,《十八春》这部小说和梁京这一笔名,出现在读者面前还很有一些意味,桑弧就在《亦报》上神秘的做了一个预报:“一向喜欢梁京的小说和散文,但最近几年却没有看见她的写的东西!”

波澜是从来都不会自生的。一颗石子投入了湖,涟漪就会一圈一圈的荡漾开来,就连水边的柳树也会因此而摇曳几番,《亦报》上的文人们开始猜测这位梁京究竟是何许人,一位化名“传奇”的文人又为这一湖水投入了更大的石子:“《十八春》这个名字起的怪,只有两个小说家想得出,一个是徐,一个是张爱玲。”如果说桑弧的文章算是投石问路的话,这篇一文章简直就是呼之欲出了。这也足以看出,张爱玲在文坛中的影响,不管她沉默了多久,她的文字魅力依然可以震动文坛。

《亦报》上,《十八春》一期一期地连载着,曼桢的悲剧牵扯着读者们的心,当连载到曼桢被祝鸿才玷污的时候,一位太太忍不住摔了报纸,泪水涟涟的她大喊“气死我了”,她跟朋友谈论这部小说的时候,说着说着就大哭起来,因为她不知道曼桢以后要怎样生活。还有读者通过报社得到张爱玲的住址,亲自找上门去,只为向张爱玲求情,不要让曼璐和祝鸿才继续折磨曼桢了,还有的读者给张爱玲写信,声称要枪毙了曼璐和祝鸿才这一对狗男女。

张爱玲没想到自己的小说人物能够这样的牵动读者的心,不过,这样的呼喊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引起这些读者们共鸣的,就是旧社会时造就的一种记忆,这说明社会根源问题是很重要的。她在与桑弧谈论这部小说的时候,说到曼璐这一人物形象,她表示并不是虚构的,曼璐身上有着双重的典型性格,她本身就是被旧社会注定了一种卑贱的身份,当她没有年轻的资本也就没有了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地位了,她必须想到一条出路才能保住自己家庭的完整。说她狠心和歹毒,不如说她也是旧社会的一个牺牲品。因为求生的本能,让她不择手段。

寻找社会根源,这算是张爱玲在创作中的一个改变了。因为,她所处的,是一个新时代了。

《十八春》这个名字本身就会让人有感慨,再联想到小说的内容,世钧和曼桢相爱十八年,悲欢离合,爱恨痴嗔,现实中的十八年,有着太多太多的坎坷和漫长,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十八年的经过也许只是几行字,一晃而过的,不只是时间,还有青春和等待。有时想想,爱,还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张爱玲写曼桢和世钧相爱的那一段,读来真让人有心心相印的喜悦:“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也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临其境的人,却好像是千载难逢的巧合。世钧常常听见人家说起某人怎样怎样"闹恋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那些事情从来不使他联想到他和曼桢。他相信他和曼桢的事情跟别人的都不一样。跟他自己一生中发生过的一切事情也都不一样。”

没有经历过恋爱的人,就不知道相思是怎么一回事;没有经历过相思的人,就不知道错过是怎么一回事;没有经历过错过的人,就不知道怎么去面对重逢。张爱玲知晓这样的微妙,想来,这一段话也算是张爱玲对于那段过往的刻写,人生一大幸事便是,你爱的人恰好也爱着你,这也许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但是爱情的恍恍惚惚,总是让人怀念的。她以前不相信爱情,不相信那是一种奇妙的病,直到她遇见了自己的清风朗月,但是她却相信着爱人的眼眸一定是与别人相恋不同的。

其实,都是一样的。这是后来她才知道的。

我们的爱情究竟能维持多少个十八年呢?爱情这回事,一眼便可以是一辈子,一瞬间也成就了一世的芳华,那时候很年轻,不知道相守是怎么一回事,骄傲和倔强都是标签,爱情好像是附属品。直到很多年之后,才知道那时的美好,过去总还是要过去,只是,因为经历了一遍爱恨离别,所有的伤心和半生都变成了一个硬壳,保护着心底的柔软,那是永远都不会痊愈的怦然。

张爱玲也喜爱重逢,不然,她不会说出这样的情意绵绵,她所用的每一个词句,每一段描写都是别有用心的铺垫和伏笔,最终,就是那一个美丽的定格:

“重逢的情景他想过多少回了,等到真发生了,跟想的完全不一样,说不上来的不是味儿,心里老是恍恍惚惚的,走到衖堂里,天地全非,又小又远,像倒看望远镜一样。使他诧异的是外面天色还很亮。她憔悴多了,幸而她那种微方的脸型,再瘦些也不会怎么走样。也幸而她不是跟从前一模一样,要不然一定是梦中相见,不是真的。曼桢笑道:’真是──多少年不见了?’世钧道:‘我都不知道你在上海。’曼桢道:‘我本来也当你在南京。’说的话全被四周奇异的寂静吞了下去,两人也就沉默下来了。”

原来,你也在这里!只是这样轻轻地一句问候,就可以倾诉出这半辈子的丝丝扣扣的牵绊。

人生最怕,英雄白头美人迟暮!当初的离别没有成就谁,曼桢也好,世钧也罢,都在那一场情爱里懂得了很多,曼桢恨过吗?也许吧,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她这样一个美好纯净的女子,一直都在心底里保存着一个人,一直都是执着地爱着。

小说里的两句话,也许完全可以代表着一个人执着的天长地久是怎么一回事: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有的爱情也许不会是以圆满为结局的,世钧和翠芝跨入了婚姻,但最终却淹没在柴米油盐里,曼桢最终是孑然一身,她看着儿子的成长,有着最爱的曾经,想来,她的幸福很真实吧!后来,张爱玲在旅美期间,重新翻出了这部小说,她将这部小说的名字改为了《半生缘》。与君倾城恋,痴嗔半生缘。

同类推荐
  • 李劼人研究:2011

    李劼人研究:2011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劼人研究学会,2011年李劼人研究论文集。
  •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Ⅱ(白金纪念版)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Ⅱ(白金纪念版)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早期两部经典诗歌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哲理诗集《吉檀迦利》和青春恋歌《园丁集》。通过冰心清丽典雅的译笔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他巧妙地隐去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用蕴涵的广阔无边的哲思为我们开启另一个天堂。全书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阅读这些诗篇,如同漫步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以挡不住的清新与芬芳,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清透美丽,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
  • 知道

    知道

    作者吴克敬老师曾获多个文学奖项,写作经验丰富。本书是他的散文随笔集。作者在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有机结合,通过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受,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知道》比一般散文更具故事性,可读性更强,生活的色彩和跳跃在该书文字中可见一斑。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徐志摩诗选

    徐志摩诗选

    本书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了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名作,包括《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激情、睿智的徐志摩。
热门推荐
  • THE FORGED COUPON

    THE FORGED COUP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四只手

    第四只手

    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村上春树称: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一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美国国家图书奖、奥斯卡金像奖改编剧本奖得主约翰·欧文!我已失去太多,从今以后我要不留遗憾地生活!这是一个不断失去自我的人,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过得一团糟,帕特里克更是活成了一场灾难:工作上,他总被电视台派往灾难现场,人称“灾难记者”;生活中,他绯闻不断,与妻子形同陌路。而这次,他成了一条灾难新闻的主角:一次采访时,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伸进了狮笼,被狮子咬掉了左手!很快,“灾难记者”的名声传遍了世界。可就在这时,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本不该爱上的人。为了爱情,他开始审视自我,重新生活。不过,他还有可能摆脱过去,开启新的人生吗?
  •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婚姻是本难算的帐

    对爱情绝望的汪乐,以为直接结婚好好过日子就能得到幸福。闪婚后的日子却和理想中差距甚远,不成熟被宠坏又心有所属的老公、喜欢耍小心眼人前人后两面派的婆婆、偏袒自私的公公、爱财如命的亲戚们都在婚礼以后撕开面具粉墨登场。善良单纯的她还没有磨合好两人的关系,还没有看清自己婚姻的实质,就迎来了新的生命,孩子带来的是转机还是更多的问题?汪乐本来就危机重重的婚姻,被新添的一口人弄得更加相形见拙……她开始了婚姻的旅程,未曾想婚姻不同,相同的却是家家有本难算的账,你不算账有人会算账、经济、精神、生理这三大支柱若是都塌了,要怎样才能继续岿然不动的撑起婚姻,坚持着算完这本帐呢?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绝妙好词

    绝妙好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谋妃倾天下

    谋妃倾天下

    他是当朝亲王,淡漠无情。她是相府嫡千金,集美貌与超凡医技于一身。二人阴差阳错相遇,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 大央女帝:帝君追妻

    大央女帝:帝君追妻

    一个是前朝储君,一个是当朝太子,二人背负血海深仇,却擦出爱的火花,当三世的记忆慢慢苏醒,究竟怎么抉择才是正确的?“若我赢了,你便做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男皇后。”江湖至尊和公主遗孤又回牵扯出什么恩怨情仇?“整个幽冥阁,都是本座的聘礼。”
  • 香烟的寂寞

    香烟的寂寞

    我叫水印,眼角下有颗银白色的泪痣,有人说长泪痣的女人一生难以幸福。我确实从开始便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神经质的妈妈也在一次意外中堕楼身亡。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起起伏伏……
  • 大乘法苑义林章

    大乘法苑义林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