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400000003

第3章 唐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传说(2)

附原文:

乾元中,国家以克服二京,粮饷不给。监察御史康云间,为江淮度支,率诸江淮商旅百姓五分之一,以补时用。洪州,江淮之间一都会也,云间令录事参军李惟燕典其事。有一僧人,请率百万。乃于腋下取一小瓶,大如合拳。问其所实,诡不对。惟燕以所纳给众,难违其言,诈惊曰:“上人安得此物?必货此,当不违价。”有波斯胡人见之,如其价市之而去。胡人至扬州,长史邓景山知其事,以问胡,胡云:“瓶中是紫羯,人得之者,为鬼神所护,入火不烧,涉水不溺,有其物而无其价,非明珠杂货宝所能及也。”又率胡人一万贯,胡乐输其财,而不为恨。瓶中有珠十二颗。

——原文出自唐·戴孚撰《广异记》,由宋·李昉编《太平广记》辑出。

宝骨

位于长安平康坊的菩提寺,由于李林甫的官宅在它的东侧,所以便在西侧建了一座钟楼。寺内收藏有郭子仪的玳瑁鞭,还有其王夫人的七宝帐。菩提寺住持法号元意,他知道许多前朝的事情,曾经说:李林甫每到生日的时候,时常在他家里备办素斋施僧,转请菩提寺的和尚就食。有一名和尚曾在李府诵经,李府便施舍给他一具鞍子。和尚把鞍子卖了,价值七万。又有一名和尚广有声誉,曾诵经多年,当轮到他到李府诵经时,便极口称颂李林甫所做的善事,以求得到大布施。诵唐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传说经结束时,从帘子后面送出一个彩色的小圆竹篮,下面垫着一块丝巾,巾上放着一样东西,像一根朽钉子,有几寸长。和尚大失所望而归,后悔惋惜了好些天,又想大臣应该不会骗人,便带到西市,给胡商看,并要价一千文。胡商看了东西后,大笑道:“不止此价。”和尚敞着口要价,加到五百贯。胡人说:“此宝价值一千万。”就按这个价钱给了和尚。和尚询问此物的名称,胡人说:“这是宝骨。”

附原文:

长安平康坊菩提寺,缘李林甫宅在东,故建钟楼于西。寺内有郭令玳瑁鞭,及郭令王夫人七宝帐。寺主元意,多识故事,云:李相每至生日,常转请此寺僧,就宅设斋。有一僧尝佛,施鞍一具,卖之,价直七万。又僧广有声,口经数年,次当佛,因极祝林甫功德,冀获厚衬。毕,帘下出采篚,香罗帕籍一物,如朽钉,长数寸。僧归,大失所望,惭惋数日。且意大臣不容欺已,遂携至西市,示于胡商,索价一千。胡见之,大笑曰:“未也。”更极意言之,加至五百千。胡人曰:“此宝价值一千万。”遂与之。僧访其名,曰:“此宝骨也。”

——原文出自唐·段成式撰《西阳杂俎》,由宋·李昉编《太平广记》卷四百三辑出。

鬻[2]饼胡

有位书生是个举人,住在京城,他的邻居中有位卖饼子的胡人,没有妻子。几年后,胡人忽然病了,书生经常去看望他,给他送汤送药。过了不长时间,胡人病危,临死前对书生说:“我在本国时很富有,由于战乱,才逃到这里。原本与一位同乡约好在此相聚,所以一直住在这里,不能到别的地方去。这几年常得到您的同情哀怜,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我的左臂中有一颗珠子,珍藏了多唐代小说中胡人识宝的传说年,现在我就要死去,没有什么用处了,特此奉送给您。我死后,请您把我埋了。您得到这颗珠子,也没有什么用处,现今的人也没有谁能识别它。只要您得知市场上有西国的胡人到来,就拿去问他,一定可以得到大价钱。”书生一一答应了他。胡人死后,书生割开他的左臂,果然得到一颗珠子,有弹丸大小,不很有光泽。书生将胡人安葬完了后,把珠子拿去出售,并没有人来问。过了三年,忽然听说新近有胡人来到京城,于是就拿珠子去出售。一胡人见到后大惊道:“先生您怎么会得到这颗宝珠?这不是近处所有的东西,请问您是从哪里得来的?”书生便说明了情况。胡人流泪道:“这位死者是我的同乡。我们本来约好一起来寻找此宝,可是我来的时候,在海上遇上了大风,漂泊了好几个国家,所以耽误了五六年。来到这里后正要去寻找他,没想到他已经死了。”胡人向书生要求买这颗珠子,书生见珠子不甚珍贵,只要价五十万。胡人按开价付了款。书生询问珠子的用处,胡人说:“汉人有一种方法,将此珠带到海上,把它放在一石油中,用火熬到二斗,这时珠子便消融于油中。将这种油涂在身上入海,则身不沾水,龙神畏惧而不敢接近,就可以在海中取宝一十六回。”

附原文:

有举人在京城,邻居有鬻饼胡,无妻。数年,胡忽然病,生存问之,遗以汤药。既而不愈,临死告曰:“某在本国时大富,因乱,遂逃至此。本与一乡人约来相取,故久于此,不能别适。遇君哀念,无以奉答。其左臂中有珠,宝惜多年,今死无用矣,特此奉赠。死后乞为殡瘗。郎君得此,亦无用处,今人亦无别者。但知市肆之间,有西国胡客至者,即以问之,当得大价。”生许之。既死,破其左臂,果得一珠,大如弹丸,不甚光泽。生为营葬讫,将出市,无人问者。已经三岁,忽闻新有胡客到城,因以珠市之。胡见大惊曰:“郎君何得此宝珠?此非近所有,请问得处。”生因说之。胡乃泣曰:“此是某乡人也。本约同问此物,来时海上遇风,流转数国,故五六年。到此方欲追寻,不意已死。”遂求买之。生见珠不甚珍,但索五十万耳。胡依价酬之。生诘其所用之处,胡云:“汉人得法,取珠于海上,以油一石,煎二,其则削,以身入海不濡,龙神所畏,可以取宝,一六度也。”

——原文出自唐·皇甫氏撰《原化记》,由《太平广记》辑出。

严生

严生本是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家住在汉水之南。有一次,他去游览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得到一样东西,形状像一颗弹丸,黑颜色,大个头,有光泽,看上去清澈透明,像是一粒冰丸。严生拿给别人看,有人说是珠子,于是严生就叫它做“弹珠”,经常放在箱子里。后来严生到长安游览,在春明门遇见了一位胡人,这位胡人便登门拜访,并说:“您行囊中有奇宝,希望能让我见一见。”严生就把弹珠给他看。胡人捧着珠子,非常高兴地说:“这是天下的奇宝,我愿意用三十万贯购买。”严生问:“此宝有何用处,以致于您要出这么高的价钱?”胡人说:“我是西方国家的人。这是我国的至宝,国人称它为清水珠。如果把它放在浑水中,水能够变得清澈透明。此宝遗失至今已近三年,我国的水井、水泉全部变得浑浊,百姓都生了病,所以我跋山涉水,到中国来寻找它。今天果然在您这儿得到了它。”胡人让在盆里盛了浑水,把珠子投入其中。过了一会儿,盆中的水果然变得清澈透明,连头发都可以照得清清楚楚。严生于是把珠子给了胡人,取了价款而离去。

附原文:

冯翊严生者,家于汉南。尝游岘山,得一物,其状若弹丸,色黑而大,有光,视之洁彻,若轻冰焉。生持以示于人,或曰珠也。生因以弹珠名之,常置于箱中。其后生游长安,乃于春明门逢一胡人,叩焉而言:“衣囊中有奇宝,愿有得一见。”生即以弹珠示之。胡人捧之而喜曰:“此天下之奇货也,愿以三十万为价。”曰:“此宝安所用,而君厚其价如是哉?”胡人曰:“我西国人。此乃吾国之至宝,国人谓之清水珠。若置于浊水,泠然洞彻矣。自亡此宝,且三岁,吾国之井泉尽浊,国人俱病,故此越海逾山,来中夏以求之。今果得于子矣。”胡人即命注浊水于缶,以珠投之,俄而其水澹然清莹,纤毫可辨。生于是以珠与胡,获其价而去。

——原文出自《宣室志》,《太平广记》卷四百二十辑出。

守船者

苏州华亭县有座陆四官庙。元和初年,有几十只盐船停泊在庙前。晚上,一阵雨过后,守船人忽然发现庙前一片光明,如同火光一样,就偷偷地看,只见一个东西有几丈长,像屋梁那样大,在口里玩弄着一团火,有时候还把火吞了进去。守船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便拿了一根竹篙远远地投过去,这个东西受惊钻入草中,而火光却掉在了地上。守船人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一颗直径一寸多的珠子,发出耀目的光辉。守船人得到了这颗宝珠,害怕它被人发现,就用衣裳把它裹了起来,可是光芒还是透了出来。他想,据说宝物怕脏东西,就脱下贴身的内衣把珠子裹上,光亮才不再透出来,后来便没有人知道这回事。到扬州后,他拿到胡人的店里卖了,得到了好几千贯钱。他问胡人:“这是什么珠子?”胡人没有回答,掉头就走了。

附原文:

苏州华亭县,有陆四官庙。元和初,有盐船数十只于庙前。守船者夜中雨过,忽见庙前光明如火,乃窥之,见一物长数丈,大如屋梁,口弄一团火,或吞之。船者不知何物,乃以竹篙遥掷之,此物惊入草,光遗在地,前视之,乃一径寸珠,光耀射目。此人得之,恐光明为人所见,以衣裹之,光透出。因思宝物怕秽,乃脱亵衣裹之,光遂不出,后无人知者。至扬州胡店卖之,获数千缗。问胡曰:“此何珠也?”胡人不告而去。

——原文出自唐·李亢撰《独异志》,由宋·李昉编《太平广记》辑出。

李灌

李灌,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其性情孤僻沉静,经常旅居于洪州建昌县,乘一只小船停靠在岸边。岸上有一间小草房,住着一个生病的波斯人。李灌同情他没有几天好活了,便做汤做粥给他吃。几天后,胡人就死去了。临死前,他指着所铺的毛毡说:“这个中间有一颗珠子,直径有一寸多,我就用它来报答您的恩惠。”他死后,毛毡中有微光闪烁,李灌拿来检视,从中找出了珠子。他买来棺材将胡人安葬,又悄悄地把珠子放在了胡人的口中,并在坟前种树以做标志。十年后,李灌再次来到建昌。当时杨凭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有外国来的公文,追查胡人死于建昌旅馆中的事情。凡供应胡人饮食的人,都被拷打审问了一年多。李灌询问这些人的罪名,囚犯们原原本本地讲了前因后果。李灌便把胡人之事告诉了县里的官员,并同他们一起到城外坟上伐树。树已经合抱了。开棺检视死去的胡人,其形貌还如同生前一样。李灌于是从胡人口中摸出一颗珠子交上。当天晚上,他就驾船离开,不知到哪里去了。

附原文:

李灌者,不知何许人也,性孤静,常次洪州建昌县,倚舟于岸。岸有小蓬室,下有一病波斯。灌悯其将尽,以汤粥给之,数日而卒。临绝,指所卧毡曰:“中有一珠,可径寸,将酬其惠。”及死,毡有微光溢耀,灌取视得珠。买棺葬之,密以珠内胡口中,植木誌墓。其后十年,复过旧邑。时杨凭为观察使,有外国符牒,以胡人死于建昌逆旅,其粥食之家,皆被梏讯经年。灌因问其罪,囚具言本末。灌告县寮,偕往郭墦伐树。树已合拱矣。发棺视死胡,貌如生。乃于口中探得一珠还之。其夕棹舟而去,不知所往。

——原文出自唐·戴孚《广异志》,由《太平广记》卷四百二辑出。

李勉

司徒李勉在开元初年的时候做浚仪县(今河南开封)的县尉。任期满后,他沿着汴水东下,准备到扬州游览。船到睢阳县的时候,忽然有一位波斯胡人,又老又病,拄着拐杖来拜见李勉,说:“我是一个外国人,身患重病,危在旦夕,想回到扬州。知道大人您是一位仁厚长者,希望能得到您的庇护照顾。”周围的人都很惊异于他没有任何付出却想得到照顾的行为。李勉可怜他,就让他上了船,还给他供给粥饭。胡人内心非常惭愧,于是说:“我本来是王室贵族,到这里来经商,已经超过了二十年。家里有三个儿子,料想一定会有人来寻找我。”不几天,船停在了泅水之上。胡人病危,于是避开他人而告诉李勉说:“我的国家不久前遗失了传国宝珠,国王召募能寻找到它的人,许以代代为公为相。我被这样的赏赐所诱惑,贪恋名位,因此离开故乡到中国来寻宝。最近,我已寻到了宝物,准备回国,马上就可以得到富贵。但我担心身藏宝物而穿越其乡,会有很大危险,因此把身上的肉割开,藏珠于其中。不幸的是身染疾病,现在马上就要死了。十分感谢大人您的大恩大德,我就把这颗宝珠敬献给您。”说完便抽出刀子,割开腿肉,取出珠子,气绝身亡。李勉便资助了丧葬用品,把他掩埋在了淮水边上。填埋墓穴的时候,李勉暗暗把宝珠含在了死者的口中才离去。到达扬州后,到旗亭(市楼)参观,忽然同一群胡人相遇,前后而行,于是接上了话茬,攀谈起来。旁边有一位胡人青年,气质相貌都很像那位死者。李勉便同他谈话询问情况,果然与死者所说的一些事情相合。李勉进一步追问有关事迹,证实了这位青年就是死者的儿子,便把他父亲的埋葬之地告诉了他。青年放声大哭,后来即掘墓移尸而去。

同类推荐
  • 凯尔特薄暮

    凯尔特薄暮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伟大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代表作《神话集》里的重要作品。《神话集》是叶芝推崇爱尔兰传统和民间文学的结晶,具有和他的诗歌创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凯尔特薄暮》是叶芝受欢迎的民间故事集,生动展示了爱尔兰民间神话、灵异和魔幻故事,以及那些充分接纳仙人存在的可爱的爱尔兰人民。
  • 重估俄苏文学(下)

    重估俄苏文学(下)

    《重估俄苏文学》一书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细致解读,通过对作家思想状况和精神困境的深入分析,从苦难意识和自由精神等多个维度入手,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经验,考察了“苏联文学”对俄罗斯古典文学的改造和规训,分析了新的文学意识形态的基本矛盾和内在困境。本书既具有“史”的开阔视野,具有“思”的内在深度,同时,又出之以“诗”的表现方式,是一部具有历史意识和思想深度的厚重之作。它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当代文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对照和反省的清晰镜像。
  • 孤岛的诗歌

    孤岛的诗歌

    哪怕身处黑暗,死亡如影相随,无畏、美好和善良也会带来希望,如峭壁上的花朵,像孤岛上的诗歌,用微弱的光亮,驱散无边的寒意。1954年,13岁的弗兰克·戈尔德跟随父母来到了澳大利亚,远离了战火中的匈牙利。然而,新人生即将到来之时,弗兰克却患上了脊髓灰质炎,连走路都成了一种奢望。他被送到名为黄金时代的儿童脊髓灰质炎疗养院接受治疗,那是一个仿佛脱离现实世界的孤岛,孩子们像受伤的小动物一样被扔在这里,各自舔舐自己的伤口,不安而迫切地期盼着回归从前的生活。弗兰克也是如此,他尖锐而孤独,喜欢思考、讨厌规则,黄金时代如囚笼般困住了他的身体和他的心。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艾尔莎,一切都变了,爱、欲望……
  • 石头里藏着一匹马

    石头里藏着一匹马

    本书为中考热点作家周海亮十年经典作品集。书中三分之二部分为散文,也收录了一些曾获过奖的小小说。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小见大,寓意深刻。作者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却也惊叹生命的顽强。与其说他笔下的人物是被命运捉弄,不如说是被各种局限性——身外的和自身的局限性所困。作者善于架构情节,设置悬念,时而温情脉脉,时而深沉冷峻,每一个故事都动人心魄,引人入胜。
  • 现代的荒诞

    现代的荒诞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现代的荒诞》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SSAYS-1

    ESSAYS-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雀跃

    雀跃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天朝少女成长记

    天朝少女成长记

    她是农家孤女,早年经历苦难,一朝遇贵人,练就绝世武功,她所向无敌,杀敌无数,天朝得以重建,给她官,她不做,给她钱她不要,只要求做宫里的一个小小婢女,陪伴帝王恩人左右。看她一路如何从荆棘之路,走出一片天地,成为次皇后之尊一步之遥的皇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箫声乱芙蓉

    箫声乱芙蓉

    人在经历害怕、恐惧、绝望以后,要么变得畏畏缩缩,苟且偷生,要么变得冷酷无情,坚不可摧。女主一夜之间经历产绝人寰的场面,家人一夜之间惨死,她背负着谢家灭门惨案的复仇之路,肩负着保护弟弟的责任,且看她如何力挽狂澜,改变自己的人生。
  •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全12册)

    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全12册)

    享誉世界200多年,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一部畅销200多年,囊括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的罗马史必读经典。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二战时期知名英国首相丘吉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极力推崇的史学巨著。一部横跨1300年,囊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面讲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恢弘史诗。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吉本20年心血之作。
  • 我的梦女神驾到

    我的梦女神驾到

    身为女儿身却爱扮成男人,妓院,赌博,打架没有一样不做过,上天卷顾,有着一副倾国倾城的容颜,也任性到具有哭丧救人之本领,因多次救人摇乱了生死轮回的天规,原以为惹怒了阎王爷,要到地府报到,不料却误闯入梦界.……
  • 十万亿未来女儿

    十万亿未来女儿

    二十二岁的李晓天,毕业于二流大学,整天都忙着找工作。没车、没房、没矿、没存款、没有事业、没有女朋友!但他一觉醒来,却多了一位十八岁的未来女儿!女儿告诉李晓天,她来自于二十年后!而且,她还欠了十万亿RMB!只有还清欠款,她才能返回未来。为了送走拖油瓶,李晓天拼命的赚钱,他在女儿的帮助下,迅速走上人生巅峰!另外,除了十八岁的大女儿,还有一个三岁的拖油瓶。“粑粑,丫丫饿了!”“可怜的娃,你爸我不是奶爸!饿了应该找你妈!”李晓天苦笑道。只可惜,孩子她妈只有二十一岁,正在忙着谈恋爱,根本不认父女仨。
  • A Monk of Fife

    A Monk of F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