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3900000012

第12章 打开心锁(5)

我遇到的这种问题不多,我遇到的大多数都是总结性的问题。譬如,你相信梦中发生的事情吗?梦会变成现实吗?……然而,我知道问这种问题的人都带着一样的心情——一种骚乱的恐惧感,总以为梦中发生的事情就是未来的先兆。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这当然并非一种好的现象。在各种各样的病症中,对于梦进行理论研究就是最有效的解药,原因在于梦境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横生的心理学,这一点有很多事实可以用来证实。

假如一个人梦见了非常令人恐惧的事情,譬如梦到自己患上了盲肠炎,然后被人送到医院去做了手术。过了一两天,身体真的出现了疼痛的现象,这就是因为一开始产生这种痛苦时候,就已经在梦中觉察到了,所以才会梦见自己去做开刀手术。

一个工程师在加拿大郊外梦到了很不吉利的事情,他在梦里好像感觉自己的家人全部都去世了。于是他第二天醒来之后一直都很难受,也许是因为太难受的原因,他每天晚上都做这个梦。因此他无法气定神闲地生活。尽管他不相信自己的梦,但是他不能控制自己不去担心。所以他就决定千里迢迢回家一趟,结果他发现家里人都过得很健康,很平安。假如每个人在做了这种梦或者别的可怕的梦以后都能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发现每次记录下来的事情和现实中所发生的事情截然不同的时候,就可以让很多人摆脱梦境带来的烦恼。

如果你特地去咨询一个心理学家,他就能详详细细地解释你的梦境,并且告知你为何会做这种梦。其实,这个工程师是因为对家人对待他的态度不满意而做了这种梦。他知道,家人总认为他不应该去很遥远的地方去工作就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所以,一封家信就让他觉得痛苦不堪,他巴不得全家人都离他而去就好了。这种想法不会变成现实,也只能在梦境中扭曲地发生了。他为这个梦境而烦恼的原因在于自己从中感到了愧疚和不安。

曾经还发生过一件事情,其中说到一个女学生在大学里参加一个大学生辩论会,在会上所有和她持有相同立场的人都在袖子上挂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盾牌。所以当晚,她就梦到自己的母亲死了,而一块红颜色的大大的盾牌就被人钉在墙壁上。她做这样的梦并不奇怪,原因在于她的母亲原本就得了重病。所以她回到家里,情不自禁地把她的那块红色的盾牌钉在墙壁上。之后她的母亲真的死了,她就觉得母亲死去的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后来她一生都无法忍受看见红色的东西,就这样她把梦境和现实混淆在一起了,让梦变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从而干扰到她的正常行为。

有时候,梦境会非常清晰,假如梦中发生的事情和心中所想是一样的,那么就会让人觉得这个梦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有一个疗养院的管理员,因为院里的一个患者逃走了,回家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后来自杀了,所以这个管理员就很自责。在法庭审判的时候,他自我检讨说,曾经有人警告过他,不能对患者特殊对待,更不能让患者跑出去。然而这只是他的一个梦而已。他为了这个患者的悲剧极为痛苦,甚至因此无法正常上班。他做这个梦的原因就在于他过度忧虑,总觉得是自己的过错造成了悲剧。

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人是不会把梦当真的。我们会说:“这仅仅是一个梦罢了。”假如说到了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你也许会说:“我不会做这样的梦。”也就是说,就算你现在在梦里,你也肯定不会这样去做的。但实际上,也许你只是白天不会这样做罢了,而你晚上在梦里却依然可能会这样做。

弗洛伊德觉得,只要是我们潜意识想要去表达的思想或者想要去实现的愿望,我们都不会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因为这样做了就会违背道德,所以有时候就会冲破阻碍,从而在梦中体现出来。因此,很多弗洛伊德主义者会检测一群神经错乱的人的梦,并以此记录他们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就像鬼魅那样,害怕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游荡。

上述解释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说明为何梦有时候会变成现实。而原本梦是由潜意识产生的,绝大多数梦境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它们仅仅是让那些在白天思虑太过的人有机会可以去梦中发泄自己的所思所想。假如你可以用这种理性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梦,那么你就不会再害怕噩梦,觉得梦是不吉利的征兆。为何不想想那些快乐的梦,当快乐的梦变成现实的时候会不会让你更快乐呢?

人的依赖性可以医治吗

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愈人的依赖性呢?我所说的依赖性,不是说以前那些女人在决定事情或者支配钱财的时候都要依赖丈夫的依赖性,在这一点上,她们已经痊愈了。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自己也要管好自己的家事,而且我做得很不错。从我失去丈夫以后,我就去经商了。目前我在一家百货商店工作,要管好一群女员工。在购物方面,我的经验永远都很丰富,我总觉得,任何一个商店,如果有一个员工的购物经验非常丰富,那么别的员工在碰到任何一种难处的时候,都会去依赖他来解决问题。目前我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女员工在购物方面不是很在行,然而,如果我把她们都辞退了,又没办法找到更好的员工来代替,这就是对别人产生依赖性的坏习惯。只要有人咨询任何事情,这些员工肯定要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我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才可以让她们学会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呢?

——一位百货商店的部门经理

这个问题特别迫切,而且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百货商店和其中的店员身上。怎样去消除人身上的这种劣质的依赖性呢?重视对人的教育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当人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种依赖性是天生的,小孩子总是拖着妈妈的围裙。有一些人产生依赖性是因为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没有人教他们独立去奋斗。很久以前,女性的依赖性是一种优秀的品德,那时候大家都希望女性有依赖心理,并遵循习俗的教导。然而,一般的依赖性的确是很容易就能形成的习惯。也许这些女员工在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寻找自己的乐趣上表现得很独立。很多人会刻意去训练自己的智力,为此而去咨询专家,这肯定会比自己去研究更简单。

对于老师而言,这种依赖性特别让人烦恼。如果一个班集体中,出现一个聪明的小孩子,他就会被一群依赖性很强的同学不停地提问。之所以要重视这种事情,是因为这种事情早已司空见惯。人们身上早就出现了这种依赖性,就像树上的枝条垂下来的时候,甚至会连累树也弯下腰来。在这种依赖性还没有干扰到这些女员工的工作之前,肯定在多年以前就有了这样的坏习惯。

从治愈依赖性的角度来说,我还不知道有什么很有效的办法,因为一般人并不觉得这种习惯是一种坏习惯。然而,在培养年轻人健全心理习惯的过程中,独立就是让精神变得舒适的一个因素,一般经常用到的教学法大多是问答法,事实上,自主研究法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运用自主研究法的一个方法就是自问自答,“再向我提一个问题”如今应变成“再向自己提一个问题”。要知道人生的道路上并没有一本万能的书,因此,当今社会的“新教学法”只能提出问题,而学生不得不自己去找出答案,还可以激励他们去向自己提问,养成自己提问并自己解答的习惯,所有人都应该养成这种自主研究的习惯。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我们的脑袋就像一个杂货店,每个部门的行为方式都截然不同。一个人可能会在一件事情上很独立,却在另一件事情上很有依赖性。这里有个例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曾经有一个女人在工作的时候特别独立,她的工作是有关于社会事业的,她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并付诸实践。这是因为在工作场合中,别人都会依赖她去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回到家中,她就变成了那种只会对母亲喊叫:“那件衣服弄好了吗?”“妹妹有没有看到我的雨伞?”“某人,请你回复一个电话行吗?”“他的电话号码是什么呢?”因此她在工作场合和在家里有两种不同的习惯,而这两种习惯在她的脑海中是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如果她可以把工作习惯运用到家庭生活中,那么她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

此外,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治愈人的依赖性,但是这个办法可能会对老板和部门经理造成错误的印象,也就是觉得不依赖他人是一种自豪。有人往往会这么想,只要是去向别人请教自己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是很羞耻的事情。向别人提出愚蠢的问题会更加证明自己的愚蠢。你应该训练自己不去向别人提问就能自己研究出答案的自豪感,然而在碰到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仍然需要去请教很有经验的人。当然,你不能过分自闭,一点也不请教他人,只靠着自己那一点知识就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所有的好习惯都不会走极端,而是恰如其分。学习未知的事物是教育的首要步骤,然而,并非是教育的最后一步。有人写过一本书《聪明是一种道德的义务》,这本书的题目特别有道理。尽情地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就像你极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一样,都是你的义务。如果你可以让女员工感受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像让她们为自己的美貌而自豪一样,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这是态度的问题,也就是指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怀有什么样的心态。只要那些有依赖性的人有一个自立的心态,那么他们就会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工作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锻炼人的责任心和独立的意志。安提亚克大学的学生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他们用五个星期的时间去做图书出版类的工作,这样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自立,与此同时,他又可以完成自己的学业。在这样一个事务繁多而责任重大的世界上,极少有一个地方允许人们去纵容自己的依赖性。

“差不多的人”得了什么病

在所有伟大而光荣的感受中,让自己最满意的感觉就是可以帮助别人摆脱困境。人类叫得最大的声音就是:“救救我啊!救救我啊!”这种求救声可以唤醒所有的人,不管他们是戴着红十字架的工作人员,还是喜欢帮助他人的普通人。然而,世界上还有很多事,即使你想尽了一切办法,却仍然帮不上忙。同样还有一些事情,即使你去帮了,但最后还是失败了,所以你就会谦卑地解释道:“我的确是无能为力了。”这种无可奈何的事情,也只能认命了。世间的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知足。

不管谁对另一个人说话,最后一句无可奈何的话总是:“我真的拿你没辙了。”原因在于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从精神病专家的角度来看,有一群人无可奈何地沦为了“差不多的人”,他们的精神永远不得安宁。

《差不多的人》作为一本书的名字,主要描述了中等智力以下或者智力残缺的人。然而,这个名词解释还可以引申开来,指代谋生过程中惨败而归的贫民阶级。世界上并非一种办法可以拯救人的贫穷,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拯救精神的匮乏。

如果那些精神病专家,或者那些声称能治愈精神病的牧师,可以带上满是药方的袋子,去分发给那些精神匮乏的人,那就皆大欢喜了。我们也希望用这样接济的办法,让贫穷的人在物质上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把很多“差不多的人”放在一块做一个比较,不管他们互相之间多么不一样,然而总有几样东西是大家都有的。大家都觉得自己可以成就一番更好的事业,他们往往会把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不对劲的地方当成是自己成功的绊脚石。这个绊脚石就是“差不多”——只要清除这个障碍,那就没有后顾之忧,畅行无阻了。很多人缺乏的一点也许就是全神贯注,因为我们多多少少总是可以感觉到无法全神贯注的烦恼。所以专注就变成了一种令人渴慕的东西。应该铲除这种阻碍,之后才能真正痊愈。

就现代心理学而言,专注就是让精神放松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跛脚的人对你说,假如他可以正常行走,他完全就是一个正常人,当然你也很赞同他的观点,并希望尽力去帮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世界上有不计其数的人无法正常行走,同理,也有不计其数的人的精神无法正常运作,还有不计其数的医生愿意终其一生去帮他们恢复健康。然而,那些被医生称之为“差不多好了”的患者,就连神仙也帮不了他们。所以,跛脚的人仍然不得不一直拄着拐杖前行。

“差不多”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无法分辨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们无法认清到底是什么阻碍他们智力的发展,让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追求成功。这种阻碍对他们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使得他们既无法井井有条地办事,又无法莽撞行事,不管他们所谓的阻碍到底是什么,他们的缺陷就在于身上有一个“差不多”的问题。

“差不多”可以分成很多种,然而,仍然无法分得特别清楚。有的患者的精神缺陷比较轻微,而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已经根深蒂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帮他们做一个生活各个方面的计划,并只限于容易做的工作,而不能让精神的缺陷在社会上有恶化的机会。只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办法就很有效果。假如这个计划执行顺利的话,“差不多”的人就可以变成一个对社会很有用的人,因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就能让他们从一群普通人中脱颖而出。

同类推荐
  •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本书是一部社科类图书。心理策略是一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用技术,人际关系中的强者可以借助各种情绪、言行等心理策略和技巧来影响对方,以达到预设的目的。高超的心理策略能让人赢得成功的人生。洞察人性的心理弱点,利用人性的心理弱点,在人际交往中会说话、会办事,用小策略解决大问题,正是心理策略的意义所在。本书从三大方面入手,使读者可以“巧用心理策略,赢得认同和支持”“洞悉人性,掌握人际关系”“见微知著,掌握心里密码”。本书从现实出发,最终又回到现实,读者能够从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心理策略,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手中,使人生之路越走越通畅。
  • 交际心理学

    交际心理学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不可能离开社会独自一人生活,这使得我们少不了与他人交往。所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软技能,但它绝不等同于“善于交往”“成功”“招人喜欢”这么简单。可以这么说,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高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际心理学》无疑是一本社交问题应急必备手册,内容涉及社交所需技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待你的社会关系,从交朋友到找伴侣,从发表个人观点到说服他人,从学会怎样适时说话到解决日常社交冲突问题……可以说,《交际心理学》能教会你如何带着自信和勇气、充满魅力、坦然无惧地应对每一个你身处的情形,并轻松地获得任何你想要获得的新工作、新朋友、新客户或新恋情。
  •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从一个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讨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道理,打造最有趣的社会心理学趣味读本,通过对社会心理学问题的趣味解读,带你走进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社会心理学世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社会心理学的趣味以及魅力,如果再能够将其运用到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便可以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令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自己眼前展开。一本书,引领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之门。
  • 微行为解读学

    微行为解读学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踪迹可寻、有端倪可察的。就算他掩盖得再严实,各种微动作、微反应、微表情也会悄悄地泄密。《微行为解读学》的目的,就是以“客观地观察”为指导原则,发现隐藏在人们的微行为背后的秘密,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轻松捕捉到他人各种日常小动作、小习惯、细微表情、随口而出的三言两语,从而轻松读懂身边的人,也更了解自己。
  • 爱情催眠术(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爱情催眠术(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每时每刻发生于人类社会中的爱情现象竟有那么多的难解之谜。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为什么“坏女人”却那么有魅力?为什么有人爱到非死不可?原来,他们都是被催眠了!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与深度心理分析,让这林林总总的谜团大白于天下。
热门推荐
  • 最强跨界主持

    最强跨界主持

    额,新书名叫《我能借用你的力量》,那一本被屏蔽了,大家见谅啊,写书不易呀,已经签约,等待着合同,大家可以投资一下,投个票,点个收藏也是极好的,大家说呢,比个心,一生平安。林平凡是一个身怀梦想的主持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选择抓住梦想!既然当了,那就当个行业里面最强的吧。只是随着经历的事情变多,林平凡最终却被人称为最强的跨界主持。
  • 快穿之外挂无限

    快穿之外挂无限

    季悠无数个世界玩腻了决定抓个系统快穿,偶尔守护个各位面的天道宠儿。主系统:“卧槽,咋回事,我怎么有宿主了。”季悠冷漠脸:“傻逼系统,当然是我绑定的。”主系统:……季悠开始了个各位面玩耍,顺带时不时守护位面的天道宠儿,抓抓野系统给主系统补补脑。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 404之见龙在天

    404之见龙在天

    凌晨时分。我抽完烟,回到键盘前,信心十足地敲击出一行文字:“老子的墓志铭就是——我还会回来的。”经典台词,霸气十足。怎样,怕了吧,你们?!读者群里一众90后、00后顿时笑晕,表情包在二十七寸的显示器上乱飞。“大叔,你太落伍了吧?”有人好心安慰我,“《终结者5》的票房很差啊,阿诺肯定回不来了!”“靠,老子就要在墓碑上刻这句话,到时候你们来查!”我咬牙切齿。
  • 末世之我来守护

    末世之我来守护

    本书男主徐明杰在末世降临之前,提前觉醒了异能。随着末世的降临,地球上灵气逐步恢复,重新开启了修仙时代。男主的异能加上修仙,使其在末世混的风生水起。开启本书,让我们一起体验一场波澜壮阔的末世修仙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反派来吃药

    快穿之反派来吃药

    莫名其妙绑定系统,做任务,并不想。但每个世界都能遇上个蛇精病是什么鬼,#反派总有病#系列,夏书:就不能让我安静画个画儿。小柒:“宿主,任务目标有危险,请尽快解救!”这可能是个假反派。#反派总要我去救#系列小柒:“宿主,我们这里有阳光款、阴郁款、可爱款、呆萌款、霸道款等等,各款反派任你挑选,总有一款适合你,货到付款哟~亲~”
  • 龙山四友

    龙山四友

    本文所记乃是蒲城一个少年,姓寇名公遐,出身本是耕读之家,从小好武,最喜结交江湖豪侠之士,才十七岁便匹马仗剑,出作壮游。与其好友结拜为龙山四友,专诛灭异派余孽,报效国家。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白墨书

    白墨书

    错综杂乱的故事,或长或短,活美或差,只是平淡的,朦胧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