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6800000052

第52章 崩溃!(1)

哎呀!防不胜防!

洋鬼子对这个价格不满意。现在大家是平等的生意谈判对象,我们暂时给他们起个荣誉称号,就叫外商吧。外商当然不同意购买了,因为1000万两已经几乎达到他们可以承受的极限了。如果1200万两白银成交的话,他们生意就白做了。大老远地跑到大清国来,抛家舍业的,图个啥啊!过了数日,再托人向胡雪岩申买,胡雪岩坚持咬定1200万。

其实,这帮外商最担心的倒不是200万两的差额,大不了就当这趟白跑了。但是,他们怕从此这个生丝原料仅操纵在胡雪岩一人之手,将来交易,唯其所命。后面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市场操控呢!他们怎么获利?所以,谈判就僵在那里了。

但是谈判僵持不等于大家都僵住了。外商不买胡雪岩的生丝,不等于不做生意了。所以他们决定兵分三路出击。首先,密切监视胡雪岩,不能让他把这批生丝卖给其他厂家,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再次组织谈判。其次,与其他生丝原料供应商谈判,寻找其他原料供应。要知道,大清国或者是大中华,这个商业联盟是最脆弱的。有钱不挣岂不有违经商宗旨?再次,就是万不得已的话,就等待次年新丝出来再说。到时候提前下手,让你胡雪岩的生丝烂在手上。

这边胡雪岩也没有闲着。他知道英国那帮洋鬼子在找其他生丝供应商呢。表面越是平静,内部就越是激烈。根据市场情况来看,绝对没有其他大的生丝供应商了,但是不排除零星的小生丝供应商。这些小蚂蚱数量多了,也可以咬倒青草的。尽管胡雪岩认为这个不足为惧,但为了彻底断去洋鬼子们的幻想,迫使他们接受1200万两的价格,胡雪岩决定来个釜底抽薪。于是,胡雪岩在庞云曾的帮助下,邀请丝业同行举办了个高峰论坛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共同收尽各地生丝,不单独卖给外商。迫使外商出高价收购,在合适的时机统一销售,这样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千万不要上鬼子的当。

可惜,这次高峰论坛没有给胡雪岩的事业带来高峰。因为国内丝商未能团结一致,甚至可以说是无一人响应,新丝仍为外商所收。

胡雪岩这一次开始觉得不对劲了。他是天生的商人,知道商人的本性。一边是外国高价收购,换到手就是真金白银;一边是自己这边的价格联盟,号召统一销售,你会如何选择?很明显,在可预见的利益面前,理想与承诺往往都会被抛弃。

甚至还有人说:“他胡雪岩财大气粗,又不是靠卖生丝活着的,就在那说风凉话。我不卖我吃什么啊?”

甚至还有人说:“现在生丝比去年还贵呢,我得赶紧卖了啊。”

甚至还有人说:“他胡雪岩是要囤积居奇,让我们帮他抗价,凭什么啊?他垮了我才高兴呢!”

甚至还有人说……

这就是民族不能团结的悲哀!可以说,如果这个时候大家都捧一把的话,胡雪岩可能真的就能把生丝高价卖出去了。他自己固然受益最大,但对每个生丝生产者、销售者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但是现在可好,大家各顾各的,胡雪岩垮了,后面谁还肯为了大家、为了民族出头!

有了零零散散的新生产生丝供应,外商决定将第二条策略贯穿到底。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靠着那些零零散散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外商需要。除非他们准备一直等到明年再继续收购。但是,这足以让他们有信心玩下去,不再着急去找胡雪岩买生丝。

胡雪岩开始着急了。本钱压在手里,各钱庄纷纷告急。好在胡氏产业向来重视信誉,所以现在运行还良好。但是,一旦出现变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幕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胡雪岩的行动,胡雪岩已经料到了,也告诫自己要防备,但还是没有防备住。等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那就请挨第一刀!

李鸿章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盛宣怀已经看明白胡雪岩垄断生丝市场,控制生丝价格的意图了。越依靠某种东西时,就越受制于它。盛宣怀决定从生丝入手,发动进攻。

所以,盛宣怀秘布密探,掌握着所有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一明一暗,盛宣怀操作起来更加容易。在胡雪岩大量收购的时候,盛宣怀也在大量收购,然后再向胡雪岩客户群大量出售,帮助胡雪岩完成囤积,让胡雪岩将大部分白银转化为生丝,从而缺乏流动资金。因为盛宣怀非常清楚,只要给胡雪岩喘息的时间,他就能活下去。这也是为什么胡雪岩的囤积工作做得那么好、那么快的一个原因。只是当时形式太顺利,胡雪岩和庞云曾都没有注意到。

当洋鬼子一次次上胡雪岩家谈判的时候,盛宣怀也在跟洋鬼子们谈判。他收买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并不停地说胡雪岩的货物不是很多,他盛宣怀可以帮助洋大爷搞到生丝货源,而且价格只是正常价格,只是有一个前提是他们不能买胡雪岩的生丝。洋鬼子们奇怪地看着盛宣怀表演。当他真的弄到生丝上船的时候,所有人都发出惊呼,他们开始相信盛宣怀能为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一来,就苦了胡雪岩,致使他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

当盛宣怀发现了胡雪岩在外国银行贷款的事情后,知道打倒胡雪岩的机会来了!于是,紧跟着,盛宣怀开始了“釜底抽薪”,打胡雪岩现金流的主意。

他与上海道台邵友濂一起,秘密商定了办法,想在洋债还款这件事上打击胡雪岩一下。

胡雪岩经手的、尚未结清的借款,还有两笔。

第一笔是光绪四年八月所借的商款,总计350万两。这笔借款的条件是:月息一分二厘五;期限7年;连本带利分14期拔还;每期6个月;由浙、粤、江海、江汉四关出票,按期偿还。

这个借款与众不同的是,它不是官款,而是商款!

为什么放着官款不借,去借商款呢?这与西征军当时的军情有关系。其时,西征军一路高歌,左宗棠率军自乌鲁木齐南进,敌人望风而逃。但是,攻到吐鲁番的时候,叛军首领白彦虎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竟然与西征大军打了个平分秋色,战争进入拉锯状态。本来想速战速决的左宗棠,这时候才发现粮饷预备极为不足,只好马上向胡雪岩求援。

胡雪岩接到求援信,当时就懵了。因为他跟左老头有约在先,要是需要粮饷,提前几个月说,不然洋人也来不及!他心里暗暗将左宗棠全家女性问候了个遍,然后上窜下跳想办法。

官款是来不及了,那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还真有,就是借商款,由汇丰银行出面,筹集上海洋商的流动资金救火!但是商款不比官款,除了利息重以外,还有个附带条件:如果借方耍赖,三个月内关票不到,则担保人胡雪岩罚银15万两!

第二笔就是我们在上文中详细介绍过的,进北京走关系,千辛万苦才借到的400万两银子。

这两笔款子的风险,都在胡雪岩一个人身上。

第一笔350万两的商款,自光绪五年起分期拔还,几乎已还了一半,每期本息约10多万两银子,邵友濂和盛宣怀都知道,难不倒胡雪岩。

要刁难他,只有在二笔款子上,也就是400万两。这笔款子实收于光绪七年四月,年息九厘九毫五。前两年只付息,不还本,第三年起每年还本100万两,分两期给付,光绪九年四月付第一期、十月付第二期,每期各50万两。

以前各次洋债,虽由胡雪岩经手,但如何偿还,不用他来操心,因为各省督抚加了印的“关票”、汇票于海关后,税务司还要签押负连带责任,如果各省的“关票”不能兑现,税务司可以截留税款,代为抵付。

但是这次却不相同。我们前文介绍过,借款的时候,正值东太后慈安殡天,政局不稳,下手趁早,所以左宗棠近乎专断独行,大包大揽,并依照宝鋆的建议,仿照丁宝祯当皮箱的故事,用陕甘的印票作保证。原文是这么说的:“本银如期由上海转运局经手交还,如上海无银,应准其向户部如期兑取。”

左宗棠这个大包大揽,无形之中,将全部风险都加在了胡雪岩的肩头上,如果陕甘总督杨昌浚不能按月给足还款,每期50万两的饷银,就要由胡雪岩来担当了!

但是,胡雪岩和杨昌浚都是左宗棠的亲信,而且胡雪岩借款,除了自己的私利外,主要是解杨昌浚的急,杨昌浚肯定不会恩将仇报,难为胡雪岩。

所以,胡雪岩担当的,按理说是个没有风险的风险。

但是果真没有风险吗?有!为什么呢?因为杨昌浚从陕甘总督任上调走了,陕甘不归他管了!

继任的是谁呢?非常不好意思,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他跟左宗棠是冤家,他管理陕甘,即使有银子,也说没有。

那么,是谁把杨昌浚拉下马,进而保举曾国荃当上陕甘总督的呢?不用想也知道,是李鸿章的人。

既然陕甘总督没有钱,胡雪岩最后一个出路,就是向上海道台要银子。而上海道台是谁呢?是邵友濂。

于是,胡雪岩同志,您就每月从自己腰包里掏50万吧!当然了,曾国荃闹几个月,肯定会见好就收的,但是这几个月胡雪岩垫付给汇丰的银子,还能要得回来吗?

一个月50万,你不是财大气粗吗?好,先撑几个月,交个几百万再说。

你不仁,我不义,盛宣怀想的这一招,真是毒辣!

政治上相互倾轧就是如此,会无所不用其极,还是那句话,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你给我一刀,我给你一刀,谁先失血过多而死,谁倒霉呗。

盛宣怀就是这么想的,他要一刀一刀地割死胡雪岩!

但前提是必须把胡雪岩弄出去,这样办事就方便多了。所以当胡雪岩去江宁会见左宗棠的时候,盛宣怀让李鸿章的亲信、上海市市长邵友濂想办法把胡雪岩再调到上海。本来上海道台就欠胡雪岩银子,邵友濂说话自然好使。这样胡雪岩就需先到江宁,后到上海。

胡雪岩在江宁的熟人很多,又是“财神”,这趟去自然东西是东西、银子是银子,个个要应酬到。银子还可在江宁阜康支用,土仪却必须从上海带去,整整装满一船,连同胡雪岩专用的座船,由长江水师特意派来的小火轮拖带,经嘉兴、苏州直驶江宁。

当此时也,李鸿章亦以密电致上海道台邵友濂,要他赴津一行,有要事面谈。上海道台是地方官,不能擅离职守,所以在密电中说明,总理衙门另有电报。关照他先作准备,等总理衙门的公文一到,立即乘船北上。

胡雪岩在通都大邑都置有公馆,但一年难得一到,江宁因为左宗棠的关系,这年是第二次来住。这个公馆的“女主人”姓王,原是秦淮“旧院”钓鱼巷的老鸨,运气不佳,两个养女连着出事,一个殉情,一个私奔,私奔的可以不追究,殉情的却连累老鸨吃了人命官司,好不容易才无罪被释,心灰意懒再不愿意吃这碗“把势饭”了。

既然如此,只有从良一途。这个王鸨,就像《板桥杂记》中所写的李香君的假母那样,虽鸨不老,30出头年纪,风韵犹存,要从良亦着实有人愿量珠来聘。

但秦淮的勾栏中人,承袭了明末清初“旧院”的遗风,讲究饮食起居,看重骚人墨客,她看中的,温文尔雅,却不免寒酸;而看中她的,腰有万金之缠,却身无一骨之雅。因而空有从良之志,难得终身之托。

这是三年前的事,江宁新换来一个档手,名叫江德源,此人是由阜康调过来的,深通风月,得知有王鸨这么一个人,延聘她来当“胡公馆”的管家,平时作为应酬特等客户的处所,等“东家”到江宁,她便是“主持中馈”的“主妇”。当然,这“主妇”的责任,也包括房帏之事在内。

王鸨见胡公馆的饮食起居舒服,且又不受拘束,欣然同意。那年秋天,胡雪岩到江宁,首先就看中了她的裙下双钩,纤如新月,一夕缱绻,真如袁子才所说“徐娘风味胜雏年”,厚赠以外,送了她一个外号叫做“王九妈”。南宋发生在西湖上的有名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的故事,其中的老鸨就叫王九妈。

王九妈已得到邵友濂亲信江德源的通知,早就迎合胡雪岩的喜好,除饮食方面有预备以外,另外还背下了许多新闻,作为陪伴闲谈的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多拖延胡雪岩时间。

江宁这边,胡雪岩被拖住了,而上海那边,盛宣怀正在筹划着给胡雪岩致命一击。

他通过内线,对胡雪岩调款活动了如指掌,知道他现在一时半会不能转过来。但他还需要给胡雪岩制造点儿麻烦。盛宣怀打听到,此时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筹借的80万两借款已到期。这笔款虽是帮朝廷借的,但签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国银行只会向胡雪岩要钱。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但今年,盛宣怀觉得可以做点儿手脚。

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让他迟一点把银子交给胡雪岩,大约拖20天左右,邵友濂自然照办。

对盛宣怀来说,20天已经足够,他已事先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在阜康银行的钱调出80万两银子,先补上这个窟窿。他想,协饷反正要给的,只不过晚到20天。

这下子就中了盛宣怀的圈套了!

应还洋商借款的第二期本金,期限即在10月底。派去的宓本常10月初就不断到上海道台衙门去催问,所得的答复是:备省尚未汇到,无银可出。

胡雪岩决定自己去趟上海,去拜访上海道台邵友濂。结果邵友濂仍然是答复如旧,不过邵友濂多了一句话:“老兄请放心,我尽力去催,期限前后,总可以催齐。”

“只能期前,不能期后。邵兄,你晓得的,洋人最讲信用。”

同类推荐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汽车大王:福特自传

    汽车大王:福特自传

    《超级产品的本质: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自传》是"读客商业思想文库"挖掘的经典之作,本文库只出版全球顶级商业巨子、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的代表作——他们或者曾经缔造过显赫的商业帝国,或者曾经改变过现代社会的形态,或者准确指出了商业运行的某种规则,或者引领了当下商界的最新思潮。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 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

    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很好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Forty-Two Poems

    Forty-Two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蛇剑传奇三

    灵蛇剑传奇三

    有的说叶随风是个江湖人行侠丈义的浪子,后来再也不想在江湖人游荡了。在一次从强盗手里夺得了一笔财富后便带着来到这里。有的说叶随风是一个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贩卖药财的药商,在发财后觉得关外太苦了,便带着自己的资产来到巴东。然后开了这个赌坊,这个专供富人玩乐的赌坊来安息自己。关于叶随风的身份还有很多传言,市井流氓,富家公子。可是他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知道的却很少。
  • 穿越之天定宸雪

    穿越之天定宸雪

    妙龄少女宸雪在一次宴会中穿越到古代,莫名其妙地连人带马车掉到王爷的选妃大典上。知道选妃内幕的她,凭着一身跆拳道在众目睽睽之下逃出了定天府……慕宸雪这一惊人的举动引起了王爷的注意,因而两人结下羁绊,但她逃出了定天府又会遇到什么事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创世笔记

    我的创世笔记

    这是一个初中生成为创世神之后,带着宠物穿梭于各个世界之间,为创造自己的世界而作准备,并愉快的收小弟的故事。安小茹:谁是宠物啊,给我说清楚,喊我姐!选错了作品分类,投错了区〔 ̄^ ̄U〕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一下!
  • The Cry of the Owl

    The Cry of the Owl

    In a small Pennsylvania town, Robert Forrester is recuperating from a nasty divorce and a bout of psychological trouble. One evening, while driving home, he sees a pretty young woman framed by her bright kitchen window. Soon, he can't keep himself away. But when Robert is inevitably discovered, obsession is turned on its head, and he finds himself unable to shake the young woman, nor entirely sure whether he should. From Patricia Highsmith, once called "the balladeer of stalking" by The New Yorker, The Cry of the Owl is a modern classic ready to be reborn.
  • 尘世豪杰

    尘世豪杰

    尘世苍茫,为何修仙?流氓?豪杰?英雄?尘世间的种种,究竟如何才能得登大道?被逐出门派,受尽冷嘲热讽的弃徒,如何才能将高高在上修仙者踩在脚下?拥有悲惨身世的刀客,辗转尘世中,妄想复活死去的妹妹,如何打破生死轮回?世代为死敌的龙族与鲲鹏,相爱的二人却遭受无情的追捕。轩辕皇族与灭神门,谁才是大陆第一修真门派。豪杰传说,人生百态,尽在此书。
  • 皇上又追来了

    皇上又追来了

    魔术师张巧儿穿越后,浑身是伤还饿得要命,为了自由和广阔天地情愿被卖。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刚混个风生水起,就被微服私访的封善给看上了……逃逃逃!权利和地位?不,她要得是自由!追追追!进宫做皇后?怕,跟女人斗了还要跟男人斗,心累!跑跑跑!莺莺燕燕个个比她强,烦!追追追!她无人可比?非她不可?躲躲躲!有爹有哥、有宠爱,深宫怨妇不稀罕!追追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生一世一双人!嘻嘻~完美!
  •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服务业已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国家,服务业所占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从业人员都超过了70%。统计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人们还是会低估服务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完整独立的服务或包含大量面向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
  • 做个幕后大佬

    做个幕后大佬

    这是一个重生的仙帝疯狂自我开挂,一步一个脚印,暗掌修真界,做幕后大佬的故事!ps:挂:自动修炼智脑分身暴兵……ps:新人新书,跪求收藏,推荐......
  • 错爱成殇,总裁的娇蛮妻

    错爱成殇,总裁的娇蛮妻

    当我喜欢你的时候,你不稀罕我现在换你喜欢我,而我却早已不爱你了当爱已成殇,无论过往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皆已不可追......夏涵,夏氏王国的公主,可惜世人皆说,她太会投胎,明明没颜值,没内涵,却含着金汤勺出生,在家有个妹控的高富帅大哥,在外有个颜值爆表,能力超群,让江城名媛千金梦寐以求的未婚夫——顾绍谦一场盛世婚礼缠住了两颗不在同一频率的心两年后一纸离婚协议书在江城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