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13

第13章 众生是佛,本尊即我(6)

四,无上瑜珈,手握时轮

约莫到9世纪的样子,金刚乘就盛极一时了。据传,他们也说世间和出世间不分,行欲就是行道,却只求快活,叫做“大乐”;口诵真言,不通实义,好端端的我佛真言在不孝弟子身上成了头等妄语妖言。真言相空,求真言了不可得。难怪释迦牟尼在涅粲之前丢下话头:“文殊,我49年住世,未曾说一个字,你怎么还让我说法?”佛说即是魔说,大概就是这样。也难怪如来劝诫弟子:大乘微密法门,不可早说,不可晚说,不可多说,不可少说;不可不看对象说。《周易》上也讲:“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跟如来的意思差不多,大法有可能成为小人手中的毒药,他不是那号人,受不了这分福气。一时五欲横流,说是无上瑜珈大法,习者云起。

10世纪的时候,金刚乘的大乐思想发展到了极端,跟印度教的左道“女神性力说”搞到一起。自称无二法门,要实现对立面的统一,惟一的办法就是两性结合,达到解脱。据说这是一个大秘密,一切佛从此生,一切众生从此生。无上瑜珈派首先在北印度、西印度和西域流传,然后转到东边,在中印度和孟加拉形成中心。

又过了100把年,无上瑜珈里头分化出一个新派别。他们以时间和车轮作为主要观念,叫做时轮乘。什么意思呢?说时间是世界的真实,是绝对的永恒的;车轮是时间的表现,是虚幻的暂时的变化的。要想成道,必须把握和超越时轮,成就本初佛,据说也就是佛家早就说过的法身佛。他们有一本《时轮经》,可惜笔者没有见过。

时轮乘兴起的时候正值伊斯兰军占领恒河流域。时轮乘于是提倡改革佛教,跟印度教结合,抵抗外军。教义里面有很多印度教的东西,不过体系还是属于佛家。

传说有个叫做“大时轮足”的,接受观音菩萨的灌顶后,首先出来弘扬时轮乘,弟子中有五名高足,另有小时轮足和那若巴两大弟子。小时轮足在那烂陀寺修造时轮殿,又在超岩寺舌战群儒,使时轮乘在当时的两大寺庙站住了脚跟。可是不久还是毁于穆斯林的战火。伊斯兰军所到之处,无数寺院毁于一旦,那烂陀寺和超岩寺灰飞烟灭,偶像崇拜荡然无存,佛教信徒如鸟兽散。各种异教徒纷纷拜倒在真主安拉脚下,归入伊斯兰教。

这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事情。随着印度佛家密教最后一个派别时轮乘的“时轮”停止转动,印度其他大小佛家宗派也根基崩塌,大厦倾覆,只剩下几片断壁残墙,零星散落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东南印度沿海的一些地区,艰难地拖延着。也有人去了西藏高原。

这真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如来对于这样的结局,大概不会奇怪吧。

最深密典

如来所说

密教强调修持,经中所说,多为密语。不但咒语是秘密语,其他经文也是秘密语,有专门的解释和所指。没有修持、没有行道体验、没有上师加持,很难站在旁边说三道四,或者轻易赞言。还有,佛教密乘虽然注重修持,它的经典据说比大乘经典还要多,汉译密典只是其中极少部分,其他大部分早已毁于穆斯林的战火。仅仅根据有限的经书,很难窥见密教堂奥。开发藏传佛教典籍是当务之急,因为其中密典三分有其二,是密典保存最多的佛藏。人们说,汉人的宗教气息最少,像孔夫子那样,历来是敬鬼神而远之,自然更喜欢少有神秘味道的禅宗一些,密乘密典呢,在汉地流传就不广了。这话也许不能说没有道理,恐怕也不能说没有毛病。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我们只好根据少有的几部经书,来略作探讨。

一般认为,印度佛家密乘的主要经典不多,最重要的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跟大日乘(真言乘)和金刚乘的分野相对应,而实际上这个分野十分模糊。另外,《楞严经》也归在密典里面,它的一个特点是显密都谈,所以在显教和密教中都有名,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不妨也放在下面研究一下。

一、大日经——本尊之身,即是我身

《大日经》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因为毗卢遮那是大日如来(好比大太阳神),所以简称为《大日经》。汉文译本为唐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善无畏所译。共七卷,前六卷为正规经文,后一卷为供养法。

由于真言乘立大日如来为教主(本尊),该宗又有大日宗之名。可是,为什么如来叫作大日?教内人士称:大日头不可用世间日头说明。世间日头照前不照后,照外不照内,照上不照下,照昼不照夜,照此不照彼,光明不能遍于一切。而如来大日为释迦牟尼法身,不论前后内外上下昼夜彼此,一概加被,佛光普照,无所遗漏,无暗处,无阴影。用世间的、比如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相比还不行,也许用现代全息光学技术慢慢可以做到光明遍照。比如前苏联科学家采用全息窗技术,阳光透过全息窗进入室内之后,可以“绕过”室内所有障碍,照到床底下、抽屉里面,柜子里面,甚至层层书缝里面,等等,总之凡有小小孔隙的地方,光束都可以绕着弯子拐进去。不过由于所用的光没有透视性,仍然不能“穿过”障碍物而照到物体内部。相信技术上终究是可以解决此一难题的,因为理论上并无困难,可以采用透视光。到了全息光遍照一切的那一天,也许我们不再认为无所不照的大日如来是虚幻的神话传说了吧。

那么,大日宗为何又称真言乘?因为《大日经》为本宗根本经典,是大日如来所说;而如来所说之语,真实无虚,是名真言;真言又被该宗认为是三密之最,效用最为灵验,所以命名为真言宗。小而言之,真言指的是咒语,不可从字面上解释其义。大而言之,如来一切言说,都不可以从世俗的字面意义去理解,都有无限密意,都是真言。大乘空宗彻底破除语言文字假相,让修行者言语道断,已经为真言的崇奉扫除了障碍。

在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中,维摩诘居士在家为众菩萨声闻说大乘妙法,引得天女散花。花落到菩萨身上都停不住,全掉下了;落到声闻身上却粘住了,不往下落。声闻弟子们一看不好,修行人怎么能“沾花惹草”?就各显神通,一个劲往下赶,可是花儿就是赶不走。天女问舍利弗:“赶花儿干什么呀?”

舍利弗答:“这花儿不合戒律,所以要去掉。”

天女说:“别说这花儿不合戒律。为什么呢?因为这花儿本身无心,无所分别,是您自己多心了。假如从佛法出家,还有分别心,那才是不合戒律。不起心分别,就合戒律。您看大菩萨们花落到身上都不粘,全掉了,因为他们都没有分别心。好比人一害怕,鬼就乘虚而入。声闻弟子畏惧生死,所以色声香味触都乘虚而入。不害怕的人,一切五欲都奈何不得他们。你们是贪欲习气未尽,花儿就粘身上了。习气尽了,花就不粘了。”

舍利弗问:“天女住这屋里多久了?”

天女说:“我住这屋里,好比老年解脱。”

舍利弗问:“住这里很久啦?”

天女说:“老年解脱,有‘久’这一说吗?”

舍利弗默然不答。

天女问:“怎么大德智慧第一,却不回答‘老年解脱’?”

舍利弗答道:“解脱者,无所言说,所以我对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天女说:“言说文字,皆解脱相。为什么?解脱这回事儿,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文字也一样,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所以我说舍利弗呵,不要离开文字来说什么解脱。原因在哪里?因为一切诸法都是解脱之相。”

——这一段对话似乎说明,言语道断并不是教人闭嘴。因为“闭嘴”

这个词也是用嘴巴说出来的;就算嘴上不说,心中也在默语,怎么能言语道断。言语道断,即是言语。而所谓言语,即非言语,本来解脱,无拘无束,全是真言。由此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同一天中,文殊菩萨默然不语,受维摩诘称赞;而舍利弗默然不语,却受天女批评。

因此《大日经》称“此真言相,非一切诸佛所作,不令他作,亦不随喜”,是真实语,是如来语,是本来语。不是诸佛所作,不是诸菩萨所作,更不是凡人所说,法尔如是。可是凡人着相,不解字义,同一真言就成了虚言;在诸佛那里,则为真言本来面貌。大日如来只是说出真言,并没有创造真言。真言没有作者。照诸法空相之意,如来无作无不作,所以也不能说如来不作真言。如来作真言而无所作,是名为作。

西方对于类似于“真言”的神的语言,在宗教中有所反映。《圣经·约翰福音》开篇就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他造的。”这里所谓道,跟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意相通,即“道”有根本规律之意,又有根本真理、根本言说之意。在英文里,此处为“word”一词,汉译为“道”,有其妙处。《圣经·创世记》首先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等等,上帝说: “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种语言的力量犹如真言。不过,《大日经》并不认为真言为如来所作;不但如此,还不随喜如来,不因为是如来在说真言,这真言就高兴,起作用;当然也不随喜任何人。这简直是典型的无神论。通常认为佛家密宗是佛门中最具有神秘色彩、最具有神论倾向的一宗,但是从《大日经》关于真言的这种教义来看,仍然是标准的佛家正宗无神论。可能密宗包括真言乘当时带有的神秘主义、偶像崇拜、腐化堕落等等流弊,另有其他原因,而并非《大日经》等经典和宗门大师的过错。

《大日经》一开头点明本宗本经主旨:“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首先,菩提心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开启自己本来的佛性,自己发愿彻底觉悟,自己作佛,而作佛同时是为了真正地普度众生,这是修行的正因。

这就导致第二,悲为修行的根本。悲就是大慈大悲,帮助众生成佛,引导人人觉悟。这两条是大乘正宗说法,没有神秘主义,反而是张扬学生(弟子)自助助人的向上精神,把自己提高到宗门本尊的地位,然后再把大家也提高到本尊的地位。

这在第三条“方便为究竟”中同样表现出来。方便本来有权宜方法的意思,这是把目的和方法分开来说。方法为目的服务,目的是主要的根本的,达到了目的,方法就可以扔掉。所谓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有这个意思。但是大乘理论有了方便即究竟的认识,密宗也赞成此说,主张方便就是究竟,究竟就是方便;等于说体就是用,舍用无体,因而用就是体。假如用不是体,方便不是究竟,那不是真正的方便,而是假方便,实际上不方便。比如世俗言说不方便,又比如有人曲解经义,以方便作借口搞纵欲主义,也不方便,因为那不是觉悟的言说,有时候它似乎有些方便,不过是假的暂时的。大日如来的言说——真言,才是真正的方便,于己方便,也于人方便。因此立真言为宗。

这种道理也不是那么脱离普通生活。比如一个人怕癌症,你说他得了癌症,“癌症”这个词就可以要他的命:一个词等于一句咒语。不怕自然就没事儿,就是妄语,虚言,空话,笑谈,大魔咒王对你天天念也没有用。不过怕不怕也不是拍胸脯自欺欺人的事情,主要在于明理,在于觉悟。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也可以说胆大人艺高。这个胆,不是说吃了豹子胆,而是胆识,是慧悟。有了慧悟,摊不上勇敢不勇敢和胆小不胆小:没那回事儿,怕什么?勇敢什么?都多余。慧悟是最大的方便,彻底解决问题的方便,究竟的方便。它不摆龙门阵,不玩花招,不绕弯子,不神经兮兮,不故作神秘,而是单刀直入,本来现成,道路(方便)就是道果(究竟),手段就是目的。这种大彻大悟的“方便为究竟”,在《大日经.第六卷·说本尊三昧品第二十八》中泄漏无余——“即本尊身,以为自身,无有疑惑。”

一语道破天机。

妙哉,“本尊之身,即是我身”,无上神咒。

妙哉,“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无等等咒。

——天上没有玉皇,

水下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我来了!

二、金刚顶经——一切如来,从自心出

佛典极力破斥语言文字假相,其卷帙之浩繁,却堪称一绝。一方面,破斥语言文字假相,正需要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妄言虚语废话大话既破,真言则现,这也需要语言文字。于是乎语言铺天盖地,文字汗牛充栋,成为世界宗教界一大奇观,令天下读书人叹为观止。有“万经之王”

美称的《华严经》,其恒本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恐怕没有谁梦想去超过了吧,一套《金刚顶经》梵文本,却也有10万偈、18会之多。汉译者取其18会中的第一会四品中的第一品,译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译者为“不空”;又有人取第一会四品4000颂全部译出,名为《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译者为施护;又有金刚智所译《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经》。这三本称为“真言教三部经”,看来真言乘是彻底金刚化了,都叫做《金刚顶经》,不过一般习惯上专指第一部不空所译本。佛海浩瀚,我且取一瓢饮,不空过则足矣。

同类推荐
  •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就像我们的对手一样,单从一方面去看待他,无疑会把其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有提升的动力。本书就像位智者,谆谆告诉我们,口无遮拦,无异于在危机四伏的社会横冲直撞,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能让你少走弯路。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热门推荐
  • 该死的仵作

    该死的仵作

    新书《安仁妖孽一百天》已上传(?????)っ大唐与武周年间,有人妄求长生而不得,有人却不知寿命几何,每每向死,却而生。
  • 爆萌小宠:仙君也吸猫

    爆萌小宠:仙君也吸猫

    历劫失败,她意外成了若浮山庄庄主的小宠,为了吃鱼和若浮刀,日常卖萌撒娇加耍赖。“温小喵,湖里的鱼怎么又少了一条?”温越捏着某只猫的小肉垫,微眯了眸子问。某只猫一歪头,装傻,“喵?”你说什么?她听不懂啊~她本打算拿到若浮刀就潇洒走人,岂料庄主冷冷一笑:“温小喵,你敢跑我就打断你的腿。”吃了他那么多鱼还想跑?
  • 八卦大小姐

    八卦大小姐

    身为狗仔圈扛把子的顾天心,带着商场去了古代。没事儿调戏调戏美女,发展下古代娱乐圈大业啥的,日子过的美滋滋......谁想到,一不小心,就被小狼狗叼走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棠色涟涟

    棠色涟涟

    投胎是一门技术活,沈曦月觉得自己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镇南王府的嫡长女皇上、贵妃视若亲子随意订个娃娃亲,就抢了公主的心上人明明可以靠投胎吃饭,再不济也可以靠才华吃饭。唉~最后怎么混成了靠脸吃饭沈慕枫:月儿,我画画养你啊!萧明熙:月儿,我偷我爹的银子养你啊!萧祈:月儿,我抢兄长的玉玺养你,可好?
  • 幽冥鬼旅

    幽冥鬼旅

    主角吴十七不知什么原因,来到了阴间。因为阴间的发展还要快于阳间。所以现在的阴间已经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了。我们的主角要一边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一边查明自己来阴间的原因。
  • 危机四伏

    危机四伏

    赵小柱是桔子胡同派出所的片警,憨厚朴实,踏实肯干,深受民众和领导的肯定。他刚刚与警花盖晓岚结婚,过着简单平淡幸福的日子。当这对新婚夫妇将要乘坐前往法国的飞机去度蜜月时,却在机场被一伙儿国际刑警抓捕,对赵进行了严酷刑讯。事后才知是误会,因为赵小柱与通缉犯“响尾蛇”容貌极其相似,国际刑警错把赵小柱当成了他。而赵小柱的命运也从此开始转折……在苗处的强烈说服下,赵小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加入了国际刑警,在特种部队经过艰苦训练,他从一个小片警变身成为国际通缉要犯、贩毒组织头目——响尾蛇,成为了一个美游骑兵,作为卧底执行特殊任务。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正等待着他,他内心的魔鬼将喷薄而出。
  • 爱人树

    爱人树

    许仙的小小说,更多的从生活出发,描写了日常的琐屑的生活,反映本真的生存行状,以及他们的灵魂被日常生活消解后的两难心理。
  • 重生之第一毒后

    重生之第一毒后

    十年夫妻之情终究是抵不过他那高高在上的皇权之位!一杯毒酒,一条白绫!这是她爱了十年的男人亲手赐给她的。她冷笑绝望看着这个她昔日爱了十年的男人,血水染红的玉手端起那一杯致命的毒酒一饮而下。悲戚而又绝望的清眸看着这个绝情的男人冷笑道:“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在也不要爱上你。若有来一世,我只希望从来都没有遇到过你!”上天厚爱,在许一世!这一世,她发誓绝不会放过那些欺她、辱她、嘲笑她、诋毁她的渣男渣女!且看女主如何毒逆天下!
  • 温酒总相宜

    温酒总相宜

    后世江湖醉酒歌,今日温酒总相宜。国破家亡,山河不复,江湖分崩,南北离析。名利,武学都变得次要,这里是江湖,却没有江湖!(欢迎大家加群624726298共同探讨武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