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19

第19章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5)

根据禅宗的法脉,达摩是西天第28代祖师,到东土传如来正法,为中国第一祖。西天第一祖自然是释迦牟尼。由释迦牟尼而传到大迦叶,再到阿难,一直到27祖般若多罗,接着就是28祖菩提达摩。

27祖般若多罗得法后,往南印度行道,到香至国。香至国的国王有三个儿子,第三子最开通,叫菩提多罗。27祖拿出无价宝珠请三个王子辨析,只有小弟菩提多罗慧根独具,推崇心宝,淡于俗物。般若多罗知道菩提多罗将是他的传法弟子,但由于机缘未熟,暂时不传。等香至王离世,大家都守在灵前痛哭,惟有菩提多罗在父王的灵柩前寂然入定,到第七天才出定,向般若多罗要求出家。27祖替他授戒,传法给他,对他说:“如来正法从迦叶那里一直传到我这里,现在传给你。你对诸法都已经通达了。达摩就是通大的意思,你应该叫做达摩。”

菩提多罗改名菩提达摩之后,成为第28祖。

达摩问般若多罗:“我已经得法,该往何国去做佛事?请师傅开示。”

般若多罗说:“你虽然得法,不可远游,先在南印度吧。等我灭度后67年,你应当去震旦(中国),用大法药,直接上根人。千万别着急去,着急反而衰败得快。”达摩蒙师傅多方指点,服侍师傅40年,不离左右。

师傅圆寂后,达摩才开始“演化本国”。他首先破掉“佛大胜多”手下的有相宗、无相宗、定慧宗、戒行宗、无得宗、寂静宗等佛门内六宗邪见,使他们归于正法。然后在南印度和整个印度广行大法,计有60年。远望神州有大乘气象,起东去之意。于是告别同学,乘船渡海,经三年寒暑,到达广州。时在梁武帝普通7年,即526年,达摩也就150岁的样子。

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代已经达到鼎盛阶段,梁武帝崇佛,天下闻名。

广州刺史萧昂前往迎接达摩,并报告梁武帝萧衍。萧衍立即派人迎请,于10内到达金陵(南京)。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什么功德?”

达摩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说:“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好比影子跟着东西走,并没有实际效果。”

萧衍问:“那么,什么是真功德?”

达摩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种功德,不从世俗求得。”

萧衍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空洞洞的,没有圣谛。”

萧衍问:“那么朕对面的又是谁呢?”

达摩说:“不认识。”

萧衍没听懂。达摩知道话不投机,就离开萧衍,去到洛阳。时在527年,北魏孝明帝在位。达摩四处传播禅定之法,当时学佛之人大多热衷于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一见来了个习禅的,都讥笑他。达摩就跑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说是壁观婆罗门。

当时有个僧人,叫做神光,是个旷达之士。他起先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每叹息:“孔老之教,礼术风规而已;《庄子》《周易》之书,也没有说尽妙理。听说达摩大士住在少林寺,圣人不远,应当去拜访。”就到少林寺朝夕侍奉达摩。达摩只是端坐面壁,不给他讲什么法。神光就想:“古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投崖饲虎。古人尚且如此,我又是哪种人?”那时侯正是腊月,天下大雪,神光就站在雪地里不动,天亮时雪已经掩到膝盖。达摩可怜他,就问: “你站在雪地里这么久,想求什么事?”

神光流着泪说:“唯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多度众生。”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进,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得到真法?莫白辛苦了。”

神光一听,就悄悄取出快刀,砍断自己左臂,递给达摩。达摩知道这神光是个法器,就说:“诸佛最初求道,都是不顾性命。今天你在我面前砍掉左臂,也可以求法了。”于是把神光这个名字改为慧可。

慧可问:“诸佛法印,可以听听吗?”

达摩说:“诸佛法印,不从人得。”

慧可说:“我心不安,请求师父给我安心。”

达摩说:“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慧可沉默了好久,说:“找心根本找不到。”

达摩说:“我给你安心安好了。”

慧可闻言大悟,做了达摩的门徒。

过了9年,达摩要回印度,就对门人说:“时候到了,你们各自谈谈体会吧。”诸弟子各自谈了心得,只有慧可礼拜师父后,一言不发,回到座位。达摩认为慧可得到大法的精髓,就对慧可说:“如来把正法付给迦叶,辗转到了我这里。我今天把大法付给你,袈裟也一并给你,好让人相信你。”因为当时人信力不足,要有看得见的袈裟才肯相信。达摩给慧可一番指教,然后随口念了一首偈子——

我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如果说, “一花就是达摩,五叶就是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那倒也是有趣。不过历来是指慧能一花,开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五叶。

达摩来东土,跟他学法的不多。传法给慧可后,达摩不久遭人下毒。

他知道自己在中国的事情已经做完,就吞下别人下的毒药,端坐而逝,据说是回印度去了。他开的法门,当时理解的很少。

慧可传法也很困难,他四处奔走,却没有一个寺庙让他住,最后慧可照世俗的说法死得也很惨,他自己倒是安然而去,说是还债。慧可传法给僧璨,也叮嘱他隐居深山,不可出来弘法,因为时机不成熟,会遇上国难。所以禅宗最初韬光隐迹,正史上没有多少记载。然而后来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禅宗,席卷整个中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正史上早期有载的人和事,许许多多都烟消云散了。而禅宗的历史,却注定要由他们自己以后来补写,于是有宋朝普济,集北宋先贤之《景德传灯录》、《天圣光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的《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五灯,合成《五灯会元》一书,以灯录的形式,光大禅门之法。

达摩并不着急。他丢下种子,自己回去了。中华大地大乘的土壤正在造就,到时候他布下的莲种自然会开花结果的。由于他的道法在当时过于标新立异,他也就乐得清闲,面壁9年,悄然而去,时人莫知其所终。其实如来禅法,一以贯之,达摩标什么新,立什么异?没有那回事;又如来禅法,本无其法,因物现形,因人设教,处处标新,时时立异。他以《楞伽经》一本,传佛心印,似乎属于瑜珈行派的禅法;然而其机锋转语,又恰似大乘空宗的风范。究竟是哪一家?“我”且行我的禅,让大伙吵嘴去吧。吵完嘴,就有人想起修禅的事了,那时侯我的弟子,就会出来弘法。

其实人们吵嘴,也正是我的禅门一法,叫做“理人”。理入之后,就要行人。

理入的兴盛,就是师说的繁荣。

师说频频出

雄辩指高僧

一、佛法可研究,问学七八家

南北朝的大变化,除了在译经方面改变两晋几乎由罗什一家独霸译坛、冠绝一时的局面,从而形成南北四大译经集团的极盛态势外,在佛学方面也一改罗什中观学派一枝独秀、称雄天下的形势,出现了“问学有多门、是处闻师说”的繁荣局面。这些学者被称为“师”,他们的学问被叫做“师说”,主要有三论学、涅槃学、毗昙学、成实学、地论学、摄论学、律学和禅学等七八家。众多学派的出现,为隋唐时代佛家各个重要宗派的创立作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1.三论学

这一派学问,从鸠摩罗什的中观学派化出。罗什弟子僧肇、僧睿等都是三论学的大师。三论指《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僧肇的《肇论》四篇,被推崇为三论学的第一部中国著作。三论师大多能言善辩,舞文弄墨,好磨嘴皮。大抵是用“二谛、中道”解释所有佛理,以一尘不染的空观,行无所不为的佛道。著名人物有僧钟、智林、僧朗、僧诠、法朗等。

由于对真谛俗谛和中道的解释不同,他们的看法各有差别。最后到吉藏(549~623)那里,使二谛中道和涅槃佛性相结合,归为一统,创立三论宗。

2.成实学

成实学推崇中印度诃梨跋摩(师子铠)所著的《成实论》,由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此论特别否定“心性本净”的大乘观点,而主张善性恶性都是后天形成,“先天本净之性”只是权宜之说。有人认为,罗什翻译此论,本意在于让人理解辨析《成实论》的小乘倾向,以坚定大乘空宗的立场;或说此论比较进步,容易引入大乘般若,故罗什译出。《成实论》究竟属于大乘还是小乘,历来纷争很多。成实学的主要命题,字面上跟三论学一样,崇尚二谛和中道。三论师僧睿是第一个讲习《成实论》的,三论师昙影也是成实论师。反之,成实学寿春系创始人僧导、彭城系创始人僧嵩,也都是三论学大师,都出自罗什门下。可见罗什中观学派影响之深广。吉藏创立三论宗后,大批成实论师舍小从大,归向《涅槃经》的佛性论。

在法性论上,成实学主张法无自性,比如木没有火性,要因缘和合才能生出火来;木既然无火性,火必定是从外而来了。三论学认为这也是边见,因为火不在木头内,不在木头外,不在中间;不从内出,不从外来,不从中间出。

3.毗昙学

这里特指小乘的毗昙学。道安组织译出大量小乘毗昙经典,后来慧远在庐山请僧伽提婆重译《阿毗昙心》和《三法度论》,毗昙学开始在南北流传开来。小乘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心论》,主张“诸法离他性,各自住己性,故说一切法,自性之所摄。”说的是万物自性不变而现象虚妄。

慧远在庐山致书罗什,他们的分歧就在于此。罗什主张不但现象,连自性也是虚妄的,一切皆空。毗昙学却抓住自性不放,认为自性不空,比如说木有火性、水有湿性、地有坚性,物种不灭,三世实有,不可更改,随缘而现;所以身死神不灭,因果轮回,业报不失,命有定数。除道安、慧远之外,喜欢毗昙学的名人还有慧导,怀疑《大品般若经》;昙乐,批评《法华经》;僧嵩和僧渊讥评《涅槃经》。

按照三论学,人们会批评说——诸法不来不去,所以木中没有固定的火性,火不从木出,假如木中有火,为何木头并不自己燃烧?要干燥、点火或摩擦等因缘和合才燃烧?但也不能说木中一定没有火性。要是照如来藏思想、以及现代能量守恒转化定律,那么一切东西里面都“有”火性、水性等等,只要有条件,就可以从水、土、金等等生出火来,从土、木、金里面生出水来,如此等等。但是条件不具备的话,就无法做到这些,所以又可以说它们都无性,都“没有”水性、火性等等。

4.地论学

《十地经论》是地论学的经典,由佛陀扇多或(和)菩提流支译出。

此论是印度的世亲对《十地经》的解释,属于瑜珈行派。内容讲菩萨修道经过十个等级或次第,最后达到佛位,相当于《华严经·十地品》。地论学分南北两道,思想分歧颇大。北道系主要人物是道宠,徒众不少,但是流传下来的文献却没有。南道系创始人慧光,门徒遍于全国,影响最大。

然而,成佛引出一系列问题:人本来有佛性吗?心性本净吗?人人的佛性都完全一样吗?众生的佛性和如来的佛性一样吗?具备同样的圆满功德吗?这就是南北两道争论的问题。后来,南北朝末期,地论学更和摄论学在涅槃学基础上大汇流,成为当时和后来的隋朝佛教中极为重要的动向。

据说唐代的玄奘也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疑惑不定,才痛下决心,西行求道。

5.摄论学

摄论学推崇印度无着的《摄大乘论》。《摄论》属于瑜珈行派唯识学的经典和奠基之作,主张八识说。摄论师则发挥《摄论》,主要内容是九识说;主张“唯识无境”,阿赖耶识是妄识;这个妄识中又分出一个纯净的第九阿摩罗识,也叫做“无垢识”,指真如佛性;修行人用无垢识对治妄识,最终证人无垢识而成佛;所以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真谛重译《摄论》后,摄论学开始流行。真谛门下有智颉、道尼、法泰等。地论学南道也有昙迁、净影、辨相等推崇摄论学。关于八识和九识的关系,新译家认为九识只是八识的别名,阿摩罗识只是阿赖耶识的果位相;他们认为旧译家对这一点没搞清楚,误以为阿摩罗识在阿赖耶识之外别成一识。

涅槃学风行后,摄论学、地论学等都汇人了张扬佛性的伟大洪流之中。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是儒家重要的原典著作,也是古今解说繁复。简介各异的著作。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人的心性及修养这一基本视角,尽可能的多参考有关学说以为之诠释。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依据亚久远编委会以及总编所提出的编写意图和体例要求,先由主编刘振佳坐车总体编著框架结构,然后又张言昌承担《大学》一书的诠释,由唐艳承担《中庸》一书的诠释,最后由刘振佳负责统稿。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荀子大讲堂

    荀子大讲堂

    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有。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本书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对读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提出,则是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人的一生更幸福,让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哲学史上和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学精神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梦”与儒家文化关系至为密切,本书将向中外读者重点介绍,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在推动民主仁政、提升道德人文素质、促进良性竞争、辅助法治和道德正义以及推动和谐外交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热门推荐
  • 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馆、超市、服装店全集

    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馆、超市、服装店全集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店创业,但是如何开店,开一家什么样的店,怎样经营,以及怎样才能赚钱是很多创业者都非常想解决的问题。目前,创业者开店的方向主要分为餐饮、生活和服饰三种,那么如何经营一家赚钱的餐馆、超市和服装店呢?本书将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传达店铺经营的理念。这是一本为各类创业者提供的人人皆可学、人人有收获的提升店铺经营的行动指南,也是店铺经营者提升经营能力的必备宝典。
  •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本书揭示了快速告别“穷忙族”的18个秘密。人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个空有才华的穷人,人人都想摆脱穷忙成为富闲一族。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显然,任凭命运摆布的人是不能成为富闲族的。只靠辛勤劳作而不知道思考的人也不能摆脱穷忙。本书阐述了一些让你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的方法和技巧,那就是:首先要有成为富闲族的想法,运用潜意识的力量,相信自己能成为富闲族,从而在心里形成财富暖流。其次是,要培养财富智慧,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敢于冒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马上行动……另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测验。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
  • 中国南北名菜

    中国南北名菜

    烹饪是一门综合科学,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特的技艺。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烹饪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菜系流派纷呈,各具风味特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近年来,社会上出版了许多菜谱、食谱和烹调技术等专业书籍,对烹饪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得到一部内容较为完备、技术又精纯可靠的烹调实用科技书,邀请了相关专家主持编写了这部《中国南北名菜》。本书详细介绍了烹调的基础知识和技法,具体传授了我国南北不同风味的六百多种名菜。南北菜系反映了中国菜系新的特点和状况。
  • 末世斩魄刀

    末世斩魄刀

    其实我不想穿越,我就想宅在家里。而你居然让一个死宅去拯救世界!你确定不是要害死我么? 希望我能在这个危险的末世活的更久一点吧。
  • 再逢余生满是欢喜

    再逢余生满是欢喜

    “我厌恶世间一切的黑暗罪恶,也应该厌恶你这样的坏女人,可是我发现自己做不到。”顾贤禹苦笑着抚摸女人精致的侧颜,“遇见你,就已经让我失去了自我;爱上你,就已经注定了万劫不复,而我却还是甘之如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A House to Let

    A House to 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联盟之逐梦之影

    联盟之逐梦之影

    意外降临英雄联盟平行世界,天命系统觉醒,大灾变开启,众神殿和猎魂魔殿一齐现世。猎魂者开始四处猎杀那些拥有电竞之魂的召唤师,神州大地一片狼藉。联盟物品在现实可以使用?技能也是?“那我召唤英雄,集齐神装,岂不是可以称霸世界?”系统:“你在做什么彩虹梦?你每天都在危险边缘苟延残喘,说不定下一秒就嗝屁了。”“我t@%##-%”系统:“努力升级更换装备吧,少年,世界还得靠你拯救。”“那就在这个舞台,留下只属于我逐梦之影!”(新书一直在完善,前几章慢热,可等养肥再宰,日三更放心食用~读者朋友们有建议可以一起分享,你们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求收藏求推荐~)
  • 上清狐狸

    上清狐狸

    封神之战后,截教为天道所弃,圣人之下皆蝼蚁,凡修炼上清仙法者必遭天罚,幽禁于三十三外天的通天圣人有一天突然感应到,人间一只狐妖得到了他的传承……胡小玉穿成玉面狐狸后,为了摆脱牛魔王,努力修炼之余,作为狐狸精的她,还坚定地抱上了牛魔王的主子——通天圣人的大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封神赋

    封神赋

    郎坤在一个下雨天误入一个神奇的书店,在打开那本书的时候,他来到了这个噩梦开始的地方。他穿越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封神世界,他所熟知的《封神演义》并不适用于这个世界反而让他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