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20

第20章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6)

6.涅槃学

涅槃学影响极大,所推崇的《涅槃经》有各种译本。罗什首倡的中观学说和后来的三论学,流传之中也使人产生怀疑主义倾向或印象,有可能动摇行者的信心。《涅槃经》出现后,许多人如获至宝,觉得找到了根据和依托,在佛性常乐我净、涅槃常乐我净的基地上,人们可以放心地修道以至于成佛了。法朗做《涅槃义疏》,提出“法性以至极为体,至极则归于无变”的论断,使人想起庐山慧远“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的著名命题。评价一个学派、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乃至评价一句话、一个词,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慧远的话在大乘佛典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句子,关键是前后文的关系,句子的原意用意,说话的对象等等,都对语义发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如何,主张人人有佛性,个个能成佛,这非常适合中国人的胃口。中国人的大乘气象,在这里充分表现出来。尽管围绕佛性问题、成佛问题,当时和后来都有过激烈的论争,但是希望成佛或者彻底解放自己,却是每个人心底最深层的要求,不论有意无意;而中观之论,正是彻底的心灵解脱的绝妙流露,这种洒脱心态的自然流露在《涅槃经》中也是随处可见。如果学了中观而变成怀疑主义者,那么在这种心态下接受的涅槃学和佛性论,恐怕就是比较僵化、不够潇洒的小乘学了。

可见,对涅槃学诸位大师的学说,比如僧睿、道生、慧观、道朗等人的论议,必须小心分辨,细加体会。重要的是,小乘在如来那里可是自由洒落的。惟一佛乘,不大不小,能大能小,处处合式,那是如来的妙用,也是众生的根机。

道生(?~434)的洒脱很吸引人。他敢于“疑经”,他不是狐疑,而是大疑,出于大信。涅槃经开初流通时,没有译完,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又说“除一阐提,都有佛性”。道生在建康发表看法说,“一阐提都是生命,怎么独独没有佛性?这本经没有把意思说完!一阐提应当都能成佛!”大家听了,认为他离经叛道,把他赶出僧众。他跑到吴中虎丘山,住在龙光寺,对石头讲涅槃经,讲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一起点头。

后来涅槃经大本传来,打开一看,果然有这种经文。于是道生成了最著名的涅槃师。涅槃经在道生心里,不看就已经具有:这是人人本具佛性的一个生动的例子,而且首先在道生自己身上得到证明。妙绝。

7.律学

律,属于佛典经律论三藏,指戒律。戒律也分大小乘。释迦牟尼在印度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制定和修订戒律。临涅槃时,嘱咐弟子们今后以戒为师,等于如来在世。可见戒律的重要。流行我国的小乘戒律有:有部的《十诵律》,昙无德部的《四分律》(此部后被北魏慧光和唐代道宣判为大乘),大众部的《摩诃僧祗律》等;大乘戒律有:《梵网经》、《菩萨戒本》、《优婆塞经》等。小乘律有戒杀、盗、淫、妄语、酒等最重要的戒律,其他如行住坐卧,乃至上厕所、吐痰等戒律,无所不备,跟中国儒家完备的礼法礼仪相映成趣。小乘律,在南北朝时多规定老百姓信众遵守。

至于大乘律,则多规定为王宫贵族信众遵守。汉地的大乘戒律最通行的是《梵网经》,其中很多戒律跟声闻乘戒律相共,杀、盗、淫、妄语等都在重戒之列。大乘戒律更强调动机的纯正和愿望的宏大,更加难以做到,但也容易被人用作借口,因为动机在于人心,有时候别人难以察觉。北魏的慧光(468~537)是北朝律学大师,被后人奉为律宗的奠基人。

8.禅学

禅的意思,一个是禅定,本是佛学中大事,外道也有。佛家有些禅定跟外道相通,有些为佛家专有。大乘六度,禅定为第五,般若为第六,有“以定得慧”之意。死执此意,就会首推禅定,然后修慧。佛法东来,定慧同时传人,不过初期主要以禅定的神通吸引人。看见神通妙用,世人有了兴趣,于是智慧传人,大译经典,一时般若学(三论学)盖过修禅和禅学。这也有道理,如果一开头就大求神通,在缺乏智慧的情况下,只能是邪定,修出魔法,还说是从定生慧。禅又有“思维修”、“静虑”之意,所以跟般若本是一体,般若就是禅。于是可以说“从慧得定”。这两种说法都落在因缘说中,好像是一个生一个似的。都不是般若之智,不圆融。般若之智,智就是禅,禅就是智;智也非禅,禅也非智;非一非二,也一也二。禅如在如不在,是如来禅。达摩东来开创禅宗,传如来禅法,以《楞伽》印心。所以《楞伽经》是禅法大典。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禅法都有过,达摩的禅法独树一帜,遭人冷落;达摩禅定智慧鸿深,辩才无碍,又遭人嫉妒。所以传说有人六下毒药,要置达摩于死地。前五次达摩都知道有毒,由于东来任务没有完成,他喝下去后,又把毒解掉,别人奈他不何。达摩做过试验,把毒吐出来,吐在石头上,石头都开裂。第六次下毒,他已经传法给慧可,于是喝下毒药,返回印度。别人以为他死了。如来禅智慧无量,凡夫莫测高深,当时修行者少,多受排挤。慧可也因禅法胜过别人,而蒙难去世。

达摩来前,禅书已经大量传人。后汉恒帝时的安世高,带入禅典《大安般守意经》、《禅行法想经》、《大十二门经》、《小十二门经》、《禅法经》、《禅定方便次第法经》、《禅行三十七品经》。汉末,支谦译出《修行方便经》、《禅秘要经》。三国的康僧会,译出《坐禅经》。西晋的竺法护,译出《法观经》、《修行道地经》。东晋的佛陀跋陀(觉贤)受庐山慧远邀请,译出《达摩多罗禅经》。鸠摩罗什泽《禅秘要法经》、《坐禅三昧经》、《禅法要解》、《思维略要法》等等。多是小乘禅法,少有大乘禅,都归人禅数之学,是当时习禅的主流,跟达摩所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的如来禅不同。虽然如此,后来流行最广远的禅书,却是达摩推崇的《楞伽经》,以及般若类的《金刚经》,慧能的《六祖坛经》等,其实大乘重要经典,无不归人禅门要籍。所谓“不立文字”,正是这些经典文字所阐明的。相传达摩禅法有“二入四行”——即所谓理人、行人;所谓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也就是一脉相承的大乘秘要。

二、八方齐问难,辩才数僧门

三国两晋南北朝译经盛行,蔚成大观,各派各宗的主要佛典都译得差不多了。译了就要看,看了就要想,想了就要说,也有骂街的。于是佛家内部学派蜂起,师说迭出,口若悬河,天花乱坠;儒释道三家之间,则时常兴师动众,大斗口角,“惟恐天下不治”。吃惯了中餐,有人对西餐连看都不看,不动贪心嗔心好奇心,但有麻木心;有些人则动贪心,还有人动嗔心。也有些动好奇心的,对西餐虽然好奇,看见人家吃得正香,自己流点口水,真吃起来有时候难免有点儿皱眉头。于是撩起衣袖,夹起这一块,拈起那一片,嗅一嗅,舔一舔,眉头一皱:这里头到底有什么营养,呃?真比咱家的榨菜好?

大家七嘴八舌,评头品足,这看的吃的说的比做的还来劲,满脸的油汗也下来了。大有“要是不说个明白,这顿胡饭咱就不吃了”的态势。于是出来一位管闲事的,号称“苍梧太守牟子博”,拿着一本小书往起一挥,说:“肃静肃静,各位贵客,请听本太守慢慢道来。”

众人抬头一看,却是几页薄纸,上面赫然印着“纸王蔡伦,最新配方”字样,正疑惑时,但见《牟子理惑论》六个金字映人眼帘。有眼尖的马上发问:“我说太守大人,怎么只见书皮包装一流,里头却无文字?”太守微微一笑,说:“这正是我要问你的。你且说说,你有什么搞不清的,在这里嚷嚷,唵?”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的一生是一场修行,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南怀瑾先生将人生归结为三个阶段: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不断求索的问题。在本书中,通过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对儒、道、佛经典智慧的归纳,从做人的大智慧到生活中的小问题,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在你人生路上指点迷津,为你讲述大得大失间的智慧。
热门推荐
  • 藏地密码9

    藏地密码9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揭开藏传佛教灵魂转世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7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凤落似锦

    凤落似锦

    【甜爆玄幻】整个玄仓大陆,凤府二小姐的易容之术是最厉害的,可半路杀出来一个花阁阁主。自从凤落去找了花阁阁主之后,这个妖孽一般的男子就对凤落图谋不轨。“花白邪!你到底要干什么!”“干什么?落儿你不知道吗?”某男子妖孽一笑。再次相见,花白邪摇身一变,身份变成了整个玄仓大陆最神秘的人,帝尊! 凤二小姐也是很疑惑。 虽说这凤府二小姐玄灵之术为零,可自从遇白尊大人之后,玄灵之术飚到高峰。 【男强女强超苏】欢迎入坑!
  • 烟火倾凰

    烟火倾凰

    她的存在是个美丽的错误,是个奢华的荒芜,是没有为自己活过的人内心的空洞,在曼珠沙华丛中的翩然起舞是紧握的虚拟,转瞬落泪是她用一生诠释的孤独。
  • 无名村

    无名村

    这是一个小镇,黄土高原上的小镇。镇上只有一条主街道,附近乡民的油盐酱醋全赖这里。在主街的东头有家小客店,来往客商多在这里落脚,小店在这镇上却也算大的了。中午的街道很冷清,空气里没有一丝风,尘烟浮躁,反射出片片白色光芒。小客店里,几个外地客商正围坐一桌,吆五喝六地吃饭。饭厅不是很大,只三四张桌子,里边有一堵矮墙,矮墙后边便是厨房,里边看得一清二楚。只见一口大锅架在灶上冒着腾腾热气,旁边立一个精瘦汉子,腰系白围裙,左肩顶着块木板,木板上放团白面,那汉子左手扶板,右手拿个瓦片刀飞快地在面团上来回削。
  • 爱尔兰之约

    爱尔兰之约

    28岁的她和他偶然的邂逅,第一是偶然,第二次意外,第三次他被她深深地吸引,他们相爱了,痛苦、挣扎、纠结,被爱情伸出的刺一次又一次的刺痛后,她选择了离开......
  • 衣柜里的贼

    衣柜里的贼

    一位自称史密斯的神秘客人来访。史密斯对菲兹杰拉德极其嫌恶,却愿意花大金购买他的手稿。与此同时,九十二街的红墙别墅里死了一位老妇人,伯尼·罗登巴尔除了是个贼,还是个绅士,所以他不能对老妇人的死无动于衷。他一边和纽约警官雷·基希曼联手破解红墙别墅的疑案,一边继续自己的盗贼生活,辗转在昂贵画作、银汤匙和数不胜数的纽扣之间。谁也想不到,史密斯的真实目的竟然是……
  • 我们到底失去了

    我们到底失去了

    “若是顾思凉那个时候妥协一点该多好。”这是顾言芑在回忆她妹妹的时候,对季彦霖说的一句话……也许这么多年,顾思凉恨的不是顾言芑,而是她自己对于顾言芑和季彦霖的懦弱,对于周遭的妥协,可是,那时候的她都没有什么办法,现在过了那么久,她又有什么办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幽兰生前庭

    幽兰生前庭

    一间林中庭舍,藏住她的身躯,却困不住她的心。故国,家仇,恩怨,于她,不过已是云烟,吹散即没了。而唯独心里的那一刻触动,是难以磨灭。难道,只因那一眼抬眸,洛幽兰的命运便是注定如此?梁晔不过是想拿下这战事,让百姓免于继续遭受战乱的苦,可谁曾想,把她掠来,不过是想以此为人质,可将她抛弃深山后的那一瞬间对视,他的心竟是如此不安?难道一切当真早已命中注定?一座山,隔断一处相见,却换回两处闲愁?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