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42

第42章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4)

父亲答应后,喇嘛立即进屋。梦也就醒了。后来父母亲都作过好多神奇的梦。出生之后,也有种种奇迹瑞应。7岁受小戒。16岁偕同好友赴藏,途中见佛和罗汉现身。17岁抵达西藏,广习各派一切显密佛典,精进修行所有禅定和密法。经常在梦中和修行之时得到诸佛菩萨加持灌顶和传付密法,神通自在,著述宏富。终于集各家大成,除去枝蔓,创立严守戒律、显密同修、终归于密的黄教。

宗喀巴的著作很多,最主要的有46岁所写《菩提道次第广论》和48岁写的《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属于显教,主要依据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和龙树《中论》,其次依据阿底峡《菩提道灯论》,阐明三士发菩提心、修菩提道直至佛果的次第。三士包括唯求脱离三恶道、求生三善道的下士(人天乘);背弃世乐唯求寂灭、脱离生死轮回的中士(声闻乘);以及自利利他、普渡众生出离苦海的上士(菩萨乘)。但是三士都志求菩提佛果,所以下士中士都在菩提道中,都要发菩提心。后半部分讲止观,是它的独到之处。

《密宗道次第广论》属于密教,修完显教菩提道之后,如果对密咒信仰爱好,可以进一步修密宗道。密宗道可能包括一般所说藏地密教的事部、行部(有相瑜珈)、瑜珈部(无相瑜珈)、无上瑜珈部等四部密法。事部就是灌顶持戒念诵供养等事相作法;行部相当于《大日经》为代表的真言密教,搞内心禅观和瑜珈修行;瑜珈部包括《摄真实性咒经》的方便瑜珈和《最胜吉祥大乘证悟咒经》等的智慧瑜珈;无上瑜珈部包括《真实名经》、《时轮经》等的无二瑜珈、《佛等行径》、《喜金刚经》等的智慧瑜珈、《密集咒经》等的方便瑜珈。由于未见原文,这里只是根据中间文献所作的说明。

黄教奉宗喀巴为至尊,说他是文殊师利佛化身。黄教创立后不久成为西藏佛教最主要的派别,而且远传青海、蒙古、甘肃和内地,直到今天还是这样。由于宗喀巴博采众长而又自成一说,在诸宗分派的局面中能够左右逢源而又独辟蹊径,很快就一振宗风,众望所归。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空前巨大的祈愿法会,全藏僧众不分教派共一万多人云集于此,拥戴宗喀巴为宗教领袖。而早在前一年,即明初永乐6年(1408),明成祖就已经邀请宗喀巴入朝,永乐12年再次邀请,宗喀巴命弟子释迦也失(释迦智,1354~1435)前往,受到明成祖朱棣的礼遇,释迦也失被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

宗喀巴圆寂后,他的一大弟子根敦珠巴(贾曹杰,1391~1474或1364~1432)遵其遗嘱,世世转生为达赖喇嘛;另一大弟子开鲁哥鲁巴桑保(克主杰,1385~1438),世世转生为班禅额尔德尼,都以“呼毕勒罕(化身)”传承衣钵,世世代代传扬黄教,乃至统领西藏政教大权。据称,达赖喇嘛是观音菩萨化身,达赖之语起源于蒙古,本指“大洋”,比喻佛菩萨智慧如海洋。喇嘛是藏语,意思是“无上”,开头专指高僧,后来就通用作僧人的称呼。班禅额尔德尼,藏语指“智慧和文字宝珠”。

1581年(万历9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1543~1588)上书给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请求承认他在西藏的地位。张居正汇报朝廷,获得批准。从此西藏喇嘛和官商入京人数越来越多,藏汉交往日益密切,两地佛教相互影响。但是经过明世宗崇道排佛,内地的藏传佛教包括黄教也身负重伤,从此法云四散,难以团聚。

劝君多念佛,明末四高僧(汉地佛教)

明代汉地佛教主要是禅宗临济,其次是曹洞。净土则为万流所归。

明初临济宗的楚石梵琦(1296~1370)临终时对师兄昙噩(说285~1373)说: “师兄,我走了。”昙噩问:“哪里去?”梵琦说:“西方去。”昙噩问:“西方有佛,东方无佛吗?”梵琦猛喝一声,就化去了。

明代中叶,临济宗的笑岩德宝、幻有正传、密云圆悟、天隐圆修、雪峤圆信等,比较有名。曹洞则有元明慧经、无异元来、永觉元贤等。德宝(1512~1581)提倡参话头和念佛结合,符合时代大势。元贤嘲笑义学禅师固守古代注疏,是对时代潮流的批评:因为义学受到朝廷重视,僧人们纷纷去京城听经,泥古不化,以求提高身份。时代潮流的另一支脉是禅师忙于建寺院、治田庄、蓄财货、使奴婢。真正的高僧大德隐名埋姓,深居简出,名不见经卷,语不传禅林,也是时代一大特色。

明中叶出现的财政危机经张居正改革,有所缓和,但是最终归于失败,张病死后被抄家。到明末,国势衰落,政令不行,战乱频仍,大批流民涌人禅寺,宗教管制形同虚设。禅宗一经松绑,便开始活跃起来,直到四大高僧的出现,形成高潮。

明末四大高僧是禅宗的云栖蘟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天台宗”的藕益智旭。

禅宗三僧都属于临济宗,只是云栖别号莲池,主张教禅并重、三教合一、归于净土,被推为净宗八祖。精通天台的藕益大师不愿意以天台人自命,而主张“融会诸宗,归极净土”,被后世奉为净土九祖。德清也是教内教外调和派,但在净土归趣上主张自性弥陀、唯心极乐,信心很足。真可的净土愿望十分弘大,不限于西方阿弥陀佛,而是遍礼十方一切诸佛国土。

一、莲池深深水(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云栖(1535~1615)俗姓沈,杭州人。隆庆5年(1571),他在杭州云栖山参访乞食,见山水幽静,五彩云栖,就在那里搭个茅棚住下来。经常作法帮助村民,让山中老虎不再伤人。大旱年间,村民请他求雨,他笑着说:“我只会念佛,没有别的法术。”众人力请,莲池就手敲木鱼,沿着田埂边走边念,不久大雨降下,村民大喜,为他建造云栖寺,渐渐有了名气。

文殊菩萨曾经化作童子参见莲池。

莲池问道:“两脚有泥,必是远来客。”

童子说:“听说莲池水,特来洗一洗。”

莲池说:“莲池深万丈,不怕淹死你。”

童子说:“两手攀虚空,一脚踏到底。”

云栖对禅学和华严都很有造诣,为人朴实温和。他写的《普劝念佛往生净土》,把各宗都归结到净土里,文云:“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平实而蕴深。他的方法,是以持名念佛为中心,最终归入实相念佛。至于观想念佛和观像念佛,他觉得众生心杂,比较难学。

云栖弟子数千,多是当时海内名流,而且居士多于僧人,开启了居士佛教的大门。

二、雕印经山藏(紫柏真可)

紫柏真可(1543~1603)俗姓沈,江苏吴江(苏州)人。到5岁时仍然不会说话,父母亲很担心。这时有个奇怪的僧人经过家门,给紫柏摩顶,对父亲说:“这孩子出家,会做人天师。”说完就不见了。真可立时就能说话,跟成人一样。

真可少年英豪,生性雄猛,状貌魁伟。17岁仗剑远游塞上,希图建立功名。走到苏州,遇到大雨,留宿庙中,闻僧人诵经之声,心生欢喜,于是出家。然后广学经典,一心苦行,行脚万方,并无一定师承。

他的思想跟云栖大致相仿,但主张文字经教的重要。认为如果没有经教,不通文字般若,就不能发起观照般若,无法最后证人实相般若。万历初年,真可听说请经的困难,在于梵夹本的折叠式版本装帧笨拙,卷帙浩繁,不便于流通,于是发愿把梵夹本改成轻便的线装方册本。经过陆光祖、冯梦祯等人鼎力相助,《方册藏》终于开刻于山西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后来因为山中太冷,刻经不方便,就搬到浙江余杭经山寂照庵,这就是后世《经山藏》名称的来历。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大藏经《经山藏》于清康熙15年(1676)刻印完成。最后由浙江嘉兴楞严寺印刷流通,所以又名《嘉兴藏》。这是真可一生最大的功德之一。

真可调和各宗见解,主张礼敬十方一切诸佛。喜欢用《毗舍浮佛偈》教人,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晚年牵涉官司,触怒权贵,圆寂于狱中。

三、鼻孔朝下开(憨山德清)

憨山德清(1546~1623)俗姓蔡,安徽全椒人。20岁在南京报恩寺出家,读《法华经》,四个月就能背诵。四书周易和诗词歌赋也烂熟于胸。

后参禅访学到五台山,见北台憨山风景奇秀,萌发了取以为号的念头。后居山东崂山,开始采用憨山作别名。

憨山7岁时候,叔父死了,停尸在床上,憨山问: “死后到哪里去呢?”有人生了孩子,憨山就问:“生从哪里来的?”

这个生死去来问题在万历2年有了收获:有一次他读僧肇《物不迁论》,读到“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邻人日: ‘昔人犹在耶?,志日:‘吾似昔人,非昔人也。”’豁然省悟,作偈子一首——“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1616年,憨山离开湖南到庐山,九江弟子为他在五乳峰下建静室,从此安居于此,想终老山中。1617年,去杭州凭吊云栖,回到庐山后,仿初祖慧远,专修净业,有偈日——

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尝不断。

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见面。

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

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异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

憨山兼收并蓄,不拘于一宗一派。禅净双修,儒释道并用。主张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而参禅不须坐,以为禅是心的别名,心体寂灭,本自不动,行住坐卧不可拘,大定之心,不出不入。以此心念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又何必远求十亿国土之外,别有国土可归呢?

万历年中,憨山遭人诬蔑,以私创寺院罪陷于牢狱之灾。拷问时忽然入于禅定,面对棒打火烧犹如木石,毫无反应。修完此一甚深‘c拷问禅,,之后,充军雷州,常常身着罪服为众人说法——此事有点蹊跷:不知“法”在哪里?赦罪后,到九江、杭州等地说法,最后圆寂于曹溪,在南华寺人灭.至今南华寺仍有憨山德清的肉身像。弟子们把他生前著作辑为《梦游集》传世。

四、悟后好念佛(净宗九祖藕益大师)

藕益智旭(1599~1655)俗姓钟,自号八不道人,晚称藕益老人,江苏吴县(苏州)人。父亲岐仲公持大悲咒十年,母亲金氏就在梦中见到观音菩萨抱着儿子送来。此后就生下藕益大师。7岁时听从父亲教诲,专吃素,不食荤。12岁开始读儒书,立志传承千古圣人之学,作《辟佛论》数十篇,恢复喝酒吃肉。17岁读莲池大师《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知道自己辟佛乃是大错,就把《辟佛论》投入火中。

20岁注《论语》,到“天下归仁”处,下不了笔,好几天废寝忘食,终于大悟。这一年父亲去世,藕益读《地藏本愿经》,动出世之心。天天念佛名,把所注《论语》文章一举烧光。如此有三年闷闷不乐,听到一个法师讲《首楞严经》,讲到“世界在空,空生大觉”,忽起疑心:为何有这样的大觉,竟为空界张本鼓吹?百思不得其解,无可奈何,乃于佛前发愿舍身学法。后来梦见憨山大师,求学上乘佛法,憨山很高兴。因为憨山远在曹溪,就在附近寻找憨山门人雪岭法师出家,法号智旭。

后去云栖山听古德法师讲《唯识论》,怀疑跟《首楞严经》宗旨不合,就请问经义。古德说: “性相二宗,不许和合”。藕益很奇怪,心想:“佛法岂有二说呢?”于是自己躲到经山,专心禅定。第二年大力精进,觉得身心和山河大地忽然消殒殆尽,从此性相二宗打成一片,疑虑顿除,知道此身的确不是父母所生,而是坚固妄想所现的影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念念不住。从此一切公案一切经论,无不现前。但很快觉悟到这还不是圣证,所以守口如瓶。

后修习研究天台,造诣极深,所以有人把他归入天台宗,而他自己倒不在意,只想和合诸宗。当时许多参禅人认为净土是权教,遇到念佛人总是要人家参悟“念佛的是谁”这个公案中的“谁”字。而藕益却说:持名一法,即是圆顿心宗。

有人曾问藕益四句话:“如何是念佛门中向上一路?如何得离四句绝百非?如何是念佛人最后极则?如何是错用公案脑后一锤?”

藕益回答说:“向上一路,非禅非净,即禅即净;才说参究,就已经是走弯路的下根人了。大丈夫自应确信自心作佛,自心是佛。假如一念与佛有隔,就不是念佛三昧。如果念念与佛没有间隔,何必再问是谁念佛?

净土极则,是指本来并没有念外之佛、被这个念所念;也没有佛外之念能够念佛。正下手念佛时,就已经不落四句百非,通身毕露;但见阿弥陀佛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只生西方极乐一佛国土,即生十方无量诸佛净土。这就是向上一路。假如在现前弥陀之外,另说自性弥陀,舍西方净土,另说唯心净土,这就是错用公案。经上说, ‘三贤四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这就是脑后一锤。只要深信此门,依信起愿,依愿起行,则念念流出无量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国土,转大法轮,照耀古今,震警大千,都是自性中的事情,何必外求?”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在更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和演化作了系统研究和叙述。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独到见解,能有效填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空白。该项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历史,以史为鉴,能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该项目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
  • 天堂的证据

    天堂的证据

    成千上万的人都曾有过濒死体验,但科学家们一直声称这不可能。埃本·亚历山大医生也曾是这些科学家中的一员。之后,他的大脑突然得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大脑中控制思维和情感的部分,也就是让人类从根本上区别于动物的部分,完全失去了功能。不论这个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令人震惊的。而它选择了亚历山大医生,便使得整个故事有了革命性的意义。只要有信仰,不管你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无法忽略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或许会改变你的人生。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性与性格

    性与性格

    本书是一部涉及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的西方学术名著。作者对男女不同性别在精神上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妇女解放问题有深刻的见解。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免死无门

    免死无门

    不是所有游戏都能玩的。当欲望的闸门打开的那一刻,我们整个班级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班花、兄弟开始一个个死亡,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当手机响起那一刻,死亡之门也同时开启了。
  • 他自书中来

    他自书中来

    溶溶月色,玉树繁花,似红云朵朵。沧海成尘,浩浩渺渺。黑暗之中,一缕幽光浮现,少年梦幻现实,踏青树,摇曳生莲,不败热血,挥击千层浪,照耀璀璨灯塔……
  • 七月星空有风吹

    七月星空有风吹

    命言神兽天泽族一夜亡魂,曾经最相信和亲近的人,忽然冷漠。神器星罗盘的丢失,到底隐藏了什么不能为辛月所知的秘密?开挂什么?不存在的。这里只有一路掉挂的血泪史……
  • 寓言童话

    寓言童话

    一花一世界,一个小故事一个小道理,不为懂得只为品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如果未来没有你

    如果未来没有你

    王子安是尹相思用整个青春去爱的人尹相思是王子安爱而无能为力的人尹相思是厉莫阳愿意用一生去守护的人尹相思说“如果未来没有你,我的人生也许就失去了方向吧”后来王子安说“如果未来没有你,我可能就会一直到死都从事我现在的职业”直到很多年以后,两人再次相见时,一个温柔如往昔,一个凌厉如当年,看似未变,实则都早已不是当年的尹相思和王子安。也再没有“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诗意了。
  • 山洼小富农

    山洼小富农

    温煦不喜欢大都市的生活,因为大都市让他感觉永远在赶时间,身心似乎永远也得不到片刻的休憩,拿到手的那点儿工资感觉怎么也不够花似的,更别提几乎看不到星星的天空,还有那吐不完槽的雾霾天。终于有个机会,逃离城市回到了乡间,即便是开始有些贫苦,但是家乡的土地与山水终是让温煦漂泊的心安定了下来,青山、绿水,起伏的梯田,郁郁葱葱的树林乔木,夜晚一抬头就是满天的繁星,或者是一轮明晃晃的大月亮,听着鸟啼虫鸣,舒服的大木床上一觉睡到自然醒,这才是温煦想要的生活。新书《美国牧场的小生活》已开,欢迎各位支持指正。
  • 匪夷所思的怪事(奇妙的大千世界)

    匪夷所思的怪事(奇妙的大千世界)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匪夷所思的怪事》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偏执老公,请离婚!

    偏执老公,请离婚!

    苏画如愿嫁给了陆离,至此却从天堂跌落无间地狱。苏画:既然不爱,那就请离婚!陆离:这辈子我不放手,你便休想逃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爱你,你却恨我。拼了命的报复和伤害,可到头来,陆离却恍然得知,原来从一开始,他便错了。眼睁睁的看着苏画笑靥如花的挽着另一个男人的手臂,眉眼里浸满了笑,他醋意横生,“苏画,你真当我陆离死了么?怀着我的孩子,却和别的男人卿卿我我!”苏画甩开他的手,不置可否,“不好意思,陆先生,我们已经离婚了!”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情深。恨不知何所终,一笑而泯。一场婚姻,苏画懂了——爱过错过,都是经过。而陆离却后知后觉的发现——眼前人便是心上人。
  • 予你情深似海

    予你情深似海

    人人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可顾惜欢怎么觉得她和陆昱辰之间隔了层铁网,任凭她如何折腾都没有办法拿下他。终于,顾惜欢选择了放弃。7年后他们再次相逢,她的身边多了一个喜欢她的人。陆昱辰:顾惜欢,这次换我来追你。顾惜欢:男追女隔重山哦,你确定?陆昱辰:确定。 陆先生,认识十年,错过七年,结婚三年,谢谢你一如既往地对我那么好,即使生命重来一百次,在十年前的那个三月,我依然会对你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