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100000011

第11章 《内经》中的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医学最基本的部分。它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时期的医疗实践以及对人体的解剖观察,逐渐总结而形成的。藏象学说把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然后用以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脏腑的生理和病理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内经》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把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三类。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内经》把五脏的功能归纳为化生和贮藏精微物质,六腑的功能则是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至于奇恒之府,在形态上与腑相似,但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具有类似脏的贮藏精气作用。故《素问·五藏别论》指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内经》认为,五脏的生理功能虽各有专司,但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就称之为“君主之官”。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明;而主血脉又包括主血、主脉两个方面。即全身的血液依靠心气的推动,通过脉道被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发挥其濡养作用。所以《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都可直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灵枢·决气》篇就明确指出:“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由此可见,血和脉是不能分离的。《素问·痿论》中的“心主身之血脉”和《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心者,其充在血脉”就是对心主血脉功能的最好说明。

在正常情况下,心气旺盛,血液则能在脉中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如果心气不足,血不充盈,脉道不利,势必造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出现心悸、脉象细弱无力等症。严重者血络阻滞,可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区憋闷刺痛,以及脉结、代、促、涩等情况。故《灵枢·经脉》篇写道:“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紫者,血先死。”《素问·痿论》中也谈到了心气异常的另一种情况“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说明心火内炽、气盛动速,血行逆常引起脉数、肤赤,甚至血溢脉外的症状。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篇中也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神明之所舍也。”可见《内经》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都归属于心的“主神明”功能。此外,《内经》把这些活动所反映出来的聪明智慧也归于“神明”的范畴。如《素问·八正神明论》写道:“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里“慧然独悟”、“俱视独见”、“昭然独明”等,都指的是人的聪明智慧。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如果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癫言狂语、嬉笑无常、悲不自胜等精神情志紊乱;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调经论》又说:“肝藏血。”因此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内经》并把肝比喻为具有刚强躁急特性的“将军”,说明肝为刚脏,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肝的疏泄功能可表现在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调畅情志三方面。故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时,则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心情舒展、经络通利,并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肝失疏泄,便可引起气机郁结或肝气横逆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少腹胀痛不适,头痛、面红目赤、心情抑郁或急躁易怒等症状;或引起呕逆、腹泻,甚则昏迷不醒的“气厥”,亦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在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随着机体的需求、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变异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改变。如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就把所藏的血液供应机体,以满足其需要;当人们处在休息或情绪稳定状态时,机体需要的血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就藏之于肝。所以《素问·五藏生成》篇说:“故人卧血归于肝。”当肝藏血的功能失常时,就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症状,如眩晕、乏力、吐血、衄血等,而且还能引起机体许多部分血液濡养不足的病变。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故《素问·五藏生成》篇说:“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此外,肝的藏血功能还体现在妇女的月经方面。当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时,即可引起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或月经量多、甚则崩漏不止等症状。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主运化则包括运化水谷、水液两个方面。当水谷(饮食物)入胃后,只有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被化为精微,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骨等。故《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因此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正常,机体消化吸收功能便健全,精、气、血、津液就能化生,从而为机体提供足够的养料。所以后人把脾的这种功能比喻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假如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将会引起腹泻、便溏、食欲不振以及倦怠、消瘦等病变。为此,《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也即对被吸收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到肺和肾,通过它们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若脾虚不能健运,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成为病理产物。比如聚则为痰,溢而肌肤为肿,流注肠道则为飧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归纳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的运化功能必须依靠脾气的作用,而脾气以升为主。脾之所以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脾、头目,再通过心肺的共同作用而化生气血,关键就在于脾的升清功能。一旦脾气不能升清,水谷就不能运化,气血生化也就无源,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等症便可出现。若脾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

《灵枢·本神》篇说:“脾藏营”,这里的“营”实际上是指血。因此脾统血就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脾气虚弱、失其统摄之权,血液就会流溢脉外,发生便血、尿血、崩漏、紫斑等各种出血疾患。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肃,通调水道。《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藏生成》篇也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强调了肺的主气功能有主呼吸和一身之气两个方面。《内经》认为,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这样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此外人体元气、尤其是“宗气”的生成与肺功能息息相关。“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到肺的水谷精气相结合的产物,它上出喉咙以司呼吸,贯心肺而播散全身,温养机体并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灵枢·邪客》篇中的“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就说明这一原理。

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隶属于肺的呼吸功能,因此肺的病理主要表现在呼吸的异常。《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郁,皆属于肺”,故临床可见咳嗽、气急、喘逆、胸胁胀满等症。如肺气不足,宗气鼓动无力,则可引起呼吸微浅、语言无力等。《素问·藏气法时论》把这种情况叫做“虚则少气不能极息”。

肺的宣发即肺气向上的升宣,肃降即肺气向下的通降。二者在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如果二者的功能失调,则又常常相互影响,发生“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正是由于肺的宣肃,所以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也有疏通、调节的作用,这就是《素问·经脉别论》中的“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则可发生小便不利之症;水液停聚在体内,也可导致痰饮、水肿等病症。

《素问·六节藏象论》写道:“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逆调论》则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因此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和主水液。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夫精者,生之本也。”但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繁殖生育的根本,也就是《灵枢·本神》篇中的“生之来,谓之精”;后天之精是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由脾吸收并营养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之精气满溢则下藏于肾。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肾藏之精包括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它们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后天之精的生成要依靠先天之精的动力,先天之精又赖于后天之精的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所以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二者是合为一体的。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育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详细描述了精的这一作用,写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成,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明确指出了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人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培养,肾中精气逐渐开始充盛,故出现幼年时齿更发长的生理现象;发育到青春期,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产生一种叫做“天癸”的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于是男子能产生精子,女子就按期排卵、月经来潮、具备生殖能力。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而逐渐趋向衰退,天癸的生成也随之减少,甚至逐渐耗竭;性机能和生殖能力也随之下降,乃至消失。形体则日趋衰老,人也就从中年而转入老年。《内经》并以齿、骨、发的生长状况作为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也即作为判断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标志,迄今仍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由此可见,肾中精气的盛衰对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肾中精气对机体生理活动所起的作用又可概括为肾阴和肾阳。肾阴又称“元阴”,是人体阴液之根,对各脏腑组织起到濡润和滋养的作用。肾阳又叫“元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肾阴肾阳在人体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护着人体生理的相对平衡。当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能形成肾阴虚或肾阳虚。出现五心烦热、盗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等肾阴虚症候;或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遗尿失禁,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等肾阳虚症候。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阳的气化功能。它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水液经三焦下归于肾。经过肾的分清别浊作用,将清者(津液)运行至脏腑,浊者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肾阳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既可引起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现象。

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灵枢·本输》篇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也即胆汁。胆汁味苦色黄绿,由肝的精气所以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帮助饮食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是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内经》把胃称为“太仓”,说明饮食入口,首先容纳于胃。在胃内经过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由于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灵枢·玉版》篇就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水谷在胃中被腐熟后,下传于小肠,其中的精微经脾的运化才能营养全身。所以《素问·玉机真藏论》指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强调了胃气的盛衰将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就是说食物在胃中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此外,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胃失和降不仅影响食欲,还因浊气在上而发生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说:“浊气在上,则生胀。”假如胃气不仅失于通降,进而形成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腐酸、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

《素问·灵兰秘典论》写道:“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故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即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以及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显然,小肠在水谷化为精微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小肠功能失调,就能引起腹痛、腹胀、便溏、泄泻或便秘等症。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有病变则传道失常,出现泻利不爽、便结、便闭等症。

膀胱为贮尿器官,有贮尿、排尿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若膀胱气化不利,即可见小便不利或癃闭;若膀胱失其约束,又可见尿频,小便失禁等症。正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腑之一。《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此外,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联系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整体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如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外在组织、体表之间,等等。《内经》认为,虽然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但在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指出肺有辅助“君主”之功。由于心主血、肺主气,所以肺的相辅作用主要表现在气血相互为用上。因此肺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心的主血功能,导致血液运行失常,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唇舌青紫等。反之,若心气不足、血脉运行不畅,也会影响肺的宣肃功能,引起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的病理现象。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心主之血自能充盈;血液在脉中能正常运行,而不逸出于脉外。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则可导致血虚,而致心无所主。若脾不统血,可引起血液妄行的出血症状,进而也会造成心血不足。相反,思虑过度不仅能暗耗心血,也可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凡此种种,均可形成以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为主要症状的“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

心主血,肝藏血。人体的血液生化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而运行全身。心的行血功能正常,则血运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也必将失常。

心与肾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如心居上焦属火,肾属下焦属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这种现象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那么心肾之间协调关系就会被破坏,出现“心肾不交”的病理表现。在临床上可见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状。假如肾阳虚水泛,则能上凌于心,引起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的证候。心阴虚也能下汲肾阴,而致阴虚火旺之证。

肝主疏泄而藏血,脾主运化而统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调畅,如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引起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痛腹胀、泄泻便溏等“肝脾不和”症状。若脾气虚弱,血的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导致肝血不足。又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成热;里热郁蒸,使肝胆疏泄不利,则可出现黄疸等症。

肝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靠肾精的滋养,肾精也须不断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填充。由于精血相互资生,所以有“精血同源”或“肝肾同源”之说。正因为肝肾同源,故肝肾阴阳之间的关系也极密切。肝肾之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在病理上,肾阴不足能引起肝阴不足,而导致肝阳上亢;肝阴不足也能导致肾阴不足,而引起相火上亢。反之,肝火太盛下劫肾阴,也会造成肾阴不足。

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津液的代谢上。肺主气,而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脾化生水谷精微也需要肺吸收的清气及其宣发功能的配合。若脾气久虚,可致肺气不足而不能为脾输布水谷精微。当然肺病日久影响到脾,也会引起纳食不化、腹胀、便溏等。在津液输布代谢方面,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也必须在肺气宣肃功能的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若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湿停中焦、脾阳受困,就出现腹泻、便溏、水肿等症。而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形成痰饮,影响到肺的宣发和肃降,可引起咳嗽多痰等临床表现。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借助肾中阳气的温煦,而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又需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因此脾与肾在生理上是先后天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病理上也互为因果,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水肿等症。若脾阳久虚,损及肾阳,可形成脾肾的阳虚。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方面。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故体内水液代谢的正常与否,和肺肾关系最为密切。如肺的宣肃及通调水道功能失职,必将累及于肾,引起尿少,甚至水肿。肾的气化作用不利,可造成水液代谢的严重障碍,造成喘呼、咳逆倚息而不得平卧及水肿等症。故《素问·水热穴热》说:“故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这也即是《内经》称谓的“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皆积水也。”

肺主吸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协助;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方能经肺的肃降而下纳于肾。若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以致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动则气喘等症。此外,肺肾两脏阴阳相互滋生,所以肺阴虚可损及肾阴,肾阴虚也可损及肺阴。故临床可见两颧发红、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酸膝软等肺肾阴虚症状。

肺属上焦,其气肃降,肝居下焦,其性升发。升发与肃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成为调畅全身气机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见咳逆上气、易怒、咯血等症。相反,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影响及肝。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面红目赤等。

《内经》在分析了脏与腑的关系后,认为每一脏都有与其特定相配的腑。《灵枢·本输》篇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说明了肺、心、肝、脾、肾与腑的络属关系分别是大肠、小肠、胆、胃与膀胱。这种络属关系,构成了脏与腑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生理活动上,它们互相配合。如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也有利于肺的肃降。在病理上,它们则相互影响。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出现大便困难。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也能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咳喘等症。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生理活动往往需要几个脏腑的配合才能进行。如《素问·经脉别论》谈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又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表明水谷的转化,输布和排泄,除靠脾胃的腐熟、运化和传输作用外,还须依赖肝气的疏泄,肾气的温煦,肺气的宣散,心脉的载运。这些脏腑之间共同协作转化水谷的作用,充分证实了它们在转化功能上的整体性。与此相反,脏腑在病理方面也有内在整体联系。《素问·咳论》篇中就以咳嗽为例,讨论了五脏六腑之间在病理情况下的互相影响,写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说明这是由于“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缘故。所以《素问·玉机真藏论》强调指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灵枢·本神》篇还进一步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内经》还认为五脏虽深藏于体内,但其功能的盛衰却能通过经络反映在体外的一定部位。通过对这些外部征象的观察,就能进一步了解五脏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灵枢·五阅五使》篇又说:“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明确指出了心与面、舌;肺与毛、皮、鼻;肾与发、骨、耳;肝与爪、筋、目;以及脾与口唇、肌肉等的有机联系。

因此,心功能健全、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面色红润光泽。反之,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面色苍白而不华。若心气虚衰,血行阻滞,脉道不通,则面色发绀。这就是“心者,其华在面”的缘故。又如发为肾之外华,耳为肾之窍,故毛发的生长、脱落、泽润、枯槁以及听觉的灵敏与否,都与肾的精气紧密相关。青壮年时期,肾的精气充盛,则毛发光泽,听觉灵敏。进入老年,肾的精气逐渐衰退,毛发变白且易脱落,听力也减退。凡此,都充分说明了五脏与体表组织的整体联系,也即所谓的“有诸内必形诸外”。

总之,《内经》的藏象学说是一种基于内在形质(脏腑),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互相联系的学说。当然,《内经》中的脏腑并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上的概念,而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病理概念,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棠阴比事(古典文库)

    棠阴比事(古典文库)

    《棠阴比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者是南宋宁波人桂万荣。《棠阴比事》的体例比较特殊,即把性质相近的两个案例并列连缀起来,“比事属词,联成七十二韵”“共一百四十四条”。本书译注者立足于《棠阴比事》文本,对这144则案例进行改写,使之成为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古代审案故事。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汉族传统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四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热门推荐
  • 美人无间

    美人无间

    一纸赐婚,晏容公主成为藩国质子之妻。她以为,从此挣脱皇宫禁锢,却不想未曾谋面的丈夫竟挟她假死出逃。再见,他是神秘莫测的凤游宫宫主,她化身为孪生哥哥信郡王。她与他的每次相遇,都暗潮汹涌,亦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一场天下之争。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她隐身份、入乱局,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若即若离的挂名丈夫、青梅竹马的冷峻帮主,谁才是值得依赖的人?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她又将情归何处?
  • 小鬼为宝宝寻娘

    小鬼为宝宝寻娘

    凌子的圈子:有时间的进来逛逛吧,嘿嘿!(若是作者,更要进哦,哈!)圈子连接:http://m.pgsk.com/小鬼系列文之《小鬼为宝宝寻娘》******——————————醒来第一眼…“你是谁?干嘛睡在我身边!”“你说呢?连自己丈夫都不记得,看来你病的不清。”“草?我怎么会有你这种鸟人丈夫,别给我瞎说,滚,给老娘的滚出去。”“你没看我们两身上都是啥?我能胡说吗?”低头仔细一看,本姑娘昏袭…再度醒来…“娘,你醒了!”“你在叫我吗?”“对啊,爹叫我转达给娘听,别睡懒觉,要不然他会继续陪你干昨天晚上的事情。”“陪我干昨天的事情?慢,小孩,你认错人了吧,我不认识你,还有,你爹是谁?”“我爹就是他啊,爹…”抬头一瞧,天地在旋转,再度昏袭…★醒来就是一丝不褂的跟一个陌生男子睡在一起,后冒出一个小娃来认她当娘;天呐,她一定还在做梦,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更可悲的是,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的她,就被眼前这个看上去,不知道像什么的男人逼着背负照顾小娃和他的责任。她不活了,那有这样的世界,居然不分清红皂白就乱栽赃名义给她…这还少事,居然还被那对父子给利用,明知道他们是在利用,却傻忽忽的还为了他们父子放弃回自己的家的念头……她中邪了吧,要不然怎么会同意去当他的娘,做他的妻子呢!★☆★☆★☆★☆★☆★☆★☆★☆★☆★☆★☆★☆★☆★☆★★☆★☆★☆★☆★☆★☆★☆★☆★☆★☆★☆★☆★☆★☆★☆★☆★☆★☆★☆★★☆★☆★☆★☆★☆请继续关注本人之作:★★最新作品:穿越文——《真假夫君》——现代文——《美男属于我》——这作品是凌冒着危险,大胆的创作,希望各位要是看了,可别埋怨凌!!!!穿越文——《小鬼的宠爱》(完结文)青春校园系列——《彩色羽翼》http://m.pgsk.com/info/m.pgsk.com(完结文)现代都市系列——《爱上帅气哥哥》(完结文)穿越时空系列——《穿越之煌龙传说》(完结文)凌为各位推荐下友人的佳作:零的小白文——《娘子两岁半》很不错的,偶自己也有追着看呢,值得期待哦!古怪——《我不要穿越》一部与人之争,与鬼拉扯的可爱文文,值得各位去欣赏的呢!!!咖啡姐的《魅囚凰》虐文——偶有追,不错,各位也可以去欣赏一下!小怜怜的《律政俏妈咪》——
  • 我的音乐笔记

    我的音乐笔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的音乐笔记,曾荣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多次再版、加印。此次全新修订,收入最新作品。肖复兴以一个个音乐家的故事串联起音乐史,从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一直延续到鲍勃·迪伦、约翰·列侬、老鹰乐队、卡朋乐队……音乐家在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立体饱满,历史在人物的映衬下有了生动的细节。
  • 太子殿下别嚣张

    太子殿下别嚣张

    她是惊才艳艳的天才,她是不能修炼的废物,一朝穿越,搅动风云。炼灵丹,锻神器,驭百兽,威震四方。欺负过她的,算计过她的,一个都别想逃掉!而他始终站在她身后,生死皆为她,欢喜亦为她。
  • 风华天下之至尊王妃

    风华天下之至尊王妃

    本文一对一,宠文她,现代特工,穿越到了历史上没有的凌月国,成为左丞相的千金。她是世人皆知的丑颜女,她亦是江湖上神秘的琉璃公子,闻名天下的云墨神医的师傅,拥有不为人知的强大势力。直到遇见他,开始她的爱情。他,凌月国的王爷,以冷酷示人,从不近女色,却因为皇兄的圣旨要娶左丞相之女为妻,从此开始了他的宠妻之路。男强女强,不虐,一点都不虐,小三什么的都是炮灰情景一:“你是何人?”一声怒吼幽幽地传进耳朵里。“说出身份,饶你不死。”冰冷的狂妄的话语再次传来。“我?我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吗?黑衣人啊,看不出来吗?”黑衣女子无辜地答道。情景二:“这是你师傅?”男子不可置信地指着绝美女子问道。“对,她医毒双绝,我最多也只学到她的六成本事。”“可是她比你还年轻。”男子抓狂道。“年龄是问题吗?这是智商问题,本小姐聪明机智,智商超高,你能比吗?”绝美女子幽幽说道。“你······”男子暴走,被气得噎了声。“你什么你?本小姐睚眦必报,得罪我我诅咒你菊花自动爆炸,而且你的菊花还是长在前面。”情景三:满地的血腥,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哇,好漂亮哦,好像是一地的曼珠沙华,真壮观。”女子兴奋地指着那一地的血腥。众人只觉嘴角抽了抽,投降的敌人狠狠地打个寒颤,用极为恐惧的眼神看着女子,这女人,太可怕了。女子撇了撇嘴无辜地眨了眨眼睛对着身边的男子说道:“他们怎么这个表情?难道不觉得很好看吗?”男子一脸宠溺:“没有,很好看,他们只是太过喜欢看呆了而已。”“这样啊?那我以后要多多制造这些场面给他们欣赏。”众人在心中大喊救命啊,这女子比恶魔还恐怖。情景四:“羽,我累了。”“来,为夫帮娘子按摩。”“我饿了。”“为夫替娘子下厨。”“王爷,皇上召见王妃。”一个下人怯怯说道。“我困了。”女子摆出楚楚可怜的样子。“告诉皇上,王妃困了,要想见她等她醒之后亲自来。”下人只觉在风中凌乱,王爷,有你这么宠王妃的吗?那可是皇上啊!
  • 我在江湖做女侠

    我在江湖做女侠

    我有一剑,群雄束手无奈何?我有一剑,天下无恶不可斩!剑在手,号令群雄试问谁是敌手?以女子之身横行江湖的故事!葵花宝典,唯我不败,清风九剑,剑试天下。曾在笑傲江湖中执掌华山;曾在碧血剑中清理华山门户;曾在牧野流星中重振天波杨府之名;曾在大唐双龙中以大隋公主身份力挽狂澜。副本世界只是成长过程,江湖大世界更精彩。 回到曾经的现实,引领灵气复苏,天下将再有何等的精彩!
  • 盛世星光:影后娇妻有点甜

    盛世星光:影后娇妻有点甜

    一场意外,曼陀星星际科研世家后代叶筱筱成了被养在山上的可怜虫遇清筱……她果断下山寻找回去的方法,可是看着眼前壁咚的男人,叶筱筱有点摸不着头脑啊!“这位……呃,大哥,我不就是在你的胁迫之下不得已救了你一次嘛,咋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想靠近我抢走我粉丝对我的热爱?”男人邪魅一笑,俯身过去,“你说呢?”女主鬼灵精怪,时而语出惊人,男主聪慧腹黑,话少内敛。本文是甜宠文,男女主双洁,1v1
  • 以青春之名不遗余力去成长

    以青春之名不遗余力去成长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青春中的时光值得我们珍藏与回味。曾经暗恋过的人,曾经一起奔跑的我们,曾经……青春是段旅程,这一路上,有欢声笑语,也有烦恼苦闷,我们渐渐地学会了成长。愿我们以青春之名,不遗余力去成长。希望此书能勾起你那色彩斑斓的青春记忆。
  • 篮坛劲爆双能卫

    篮坛劲爆双能卫

    迈克尔乔丹:我的意思是,一对一我真的没有多少把握搞定那个家伙。姚明:众所周知,那个人挽救了我的职业生涯!
  • 丛林历险

    丛林历险

    小男孩被狼妈妈收养,由狼妈妈的乳汁喂养大,棕熊教给他“丛林法规”和各种鸟兽的“要语”,黑豹传授给他捕猎技能和生活经验。狼孩机灵敏捷、善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