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100000002

第2章 宁都(1)

动身之前想象中的赣南是潮湿的,到处氤氲着水气,树木无不“霜皮溜雨”,郊野则一色的青碧。已是农历四月,我知道桃花已然开过,梨花也开过了,开残了的,还有油菜花,曾将南国的春天涂染得一片金黄。我知道雨雪霏霏的早春刚刚过去,那一片粉绿,茸茸的绿,想必冷清而寂寞。当我走近宁都时,春色已老,热浪正待由遥远的某处袭来。

宁都并非如我行前所想象,笼罩在翠微峰巨大的山影之下。“易堂九子”隐居的翠微峰,是一座不高的山——我第二天就看到了。

乾隆六年刊本《宁都县志》黄克缵《旧志前序》曰:“赣东之邑,宁为大,幅员之广,财赋之繁,衣冠文物之盛,甲于诸邑。”易堂诸子却像是乐于强调宁都的“僻”。魏禧曾自说“僻处南服之下邑”(《与富平李天生书》,《魏叔子文集》卷五),尽管是应酬中的客气话,也未必不包含了身分意识。其弟魏礼也说:“宁都僻处江西之末,距省会千三百有余里,地介闽、广,而货产不饶。”(《宁都先贤传》,《魏季子文集》卷一五)古人讲究地望,叔子在这一点上,的确无可夸耀,宁可用一种自我贬抑的态度,比如说自己乃“江右鄙夫,县最僻”(《与李翰林书》,《魏叔子文集》卷五),自称“赣州宁都之贱士”(同书卷六《上郭天门老师书》)。魏礼在书札中向别人介绍自己,劈头一句就是:“礼,赣南之鄙人也。”(《魏季子文集》卷八《与梁公狄书》)李腾蛟更着意渲染,说“豫章(江西)居江湖之僻,虔(赣州)僻于豫章,梅川(宁都)又僻于虔”。看来没有比宁都更足称“僻壤”的了(《李云田游豫章诗序》,《半庐文稿》卷一)。我怀疑当他们说这些话时,未必真的有那么自卑。三百年后宁都之“僻”像是如故,只有公路可通。

宁都旧城已无遗存,无从想象三百年前的街巷、市廛。但易堂九子在这里,却像是一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不断地看到“易堂”的字样,听到人们提起这名目。当地人——由文化人到山间板屋中的老衲——用了方言的对话中,我所能分辨的,只是这个被反复提到的“易堂”。

说“家喻户晓”仍不免夸张。我相信只是在目标明确的“寻访”中,我才不断地发现与“易堂”有关的痕迹,发现地方当局与当地文化人记忆这些人物的有意识的努力——几乎所有与“九子”有关的遗迹,均被作为文物受到了保护。谈论“易堂”的宁都人,毋宁说在寻找述说地方史的方式——通常所认为的“历史”,总要由人物标记的。但无论如何,事实的确是,一进宁都,我们就感觉到了“易堂”的存在;在此后的几天里,随时感觉着它的存在,以至那班人的呼吸像是还留在周遭的空气中。

所谓“易堂九子”,即魏氏兄弟魏际瑞(善伯)、魏禧(凝叔)、魏礼(和公),“三魏”的姐丈邱维屏(邦士),与他们同里的曾灿(青藜)、李腾蛟(咸斋)、彭任(中叔),以及来自南昌的彭士望、林时益(确斋)。魏氏兄弟当明清之际,是名重一时的人物,时人依了顺序分别称伯子、叔子、季子,其中叔子魏禧最为知名。

“九子”外,易堂还应包括他们的若干子弟门人,如魏氏子弟魏世杰(兴士)、魏世傚(昭士)、魏世俨(敬士),以及易堂门人梁份(质人)、吴正名(子政)、任安世(道爰)、任瑞(幼刚)等。

易堂是明清之际以避乱为机缘,有着明显的地缘、亲缘色彩的士人结社。地缘、亲缘,自然与战乱造成的地域分隔有关。彭士望与林时益,邱维屏与魏氏兄弟,本来就是亲戚,林氏的幼子后来又做了彭氏的女婿。此外,如彭士望之子娶魏季子之女,林时益之女适邱维屏之子,彭任之女适李腾蛟之子,魏伯子之女适彭任之子,魏季子之子娶曾灿之女……魏季子在诗中说:“我有邱氏甥,嫁为曾子妻。”(《读宋未有黄孝节妇传》,《魏季子文集》卷二)亦亲亦友,关系错综交织。甚至“九子”的后人间、后人与门人间,也互为婚姻,如叔子的嗣子(系季子之幼子)就娶了叔子门人赖韦之女。

战乱固然鼓励了流徙,使“友道”具有了严重意味,却同时因了地域分割,宗法关系也得以强调。即如易堂,就以准宗族形式强化了群体认同。那种狭小空间中的密集生存,确也有助于亲族关系的推演。在当时,亲密之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彭士望《翠微峰易堂记》说,当戊、己间易堂最盛时,“节序岁腊,会堂上饮食。春秋祀祖祢,相赞助合馂。平居书名,称友兄弟,如家人礼,子弟亦如之。常易教,不率,与笞,无恒父师”(《彭躬庵文钞》卷五)。以此形容诸子的亲密程度——亲密到如族人、如家人。叔子也说:“吾友之母如吾母,吾弟之友如吾友。”(《寄寿岭南何母七十》,《魏叔子诗集》卷五)

尽管如此,易堂仍然不是宗法性质的群体。魏禧、彭士望所乐于强调的,也是诸子志趣之合。彭士望就说过:“夫地逼易嫌,望奢多怨,扞不可入而纷不可总者,惟族为然。”(《魏徵君墓表》,《树庐文钞》卷九)

易堂故事也如其他故事,有其发端以至尾声;发生于其间的大小事件,波澜迭起,为叙述提供了动力。这故事的“发端”,在易堂人物的叙述中,魏叔子与南昌人彭士望的遇合,最足作为标记。我不知道倘若没有两个人物的一番邂逅,以下的故事还能否演出;可以肯定的是,其精彩性必定要大打折扣。

时在乙酉,甲申北京陷落的次年,地点则在那时宁都的南关。是一个秋日,魏叔子与彭士望,在临河的一处宅第前相遇了。作为易堂的核心人物,这两个人戏剧性的邂逅,在事后的叙述中,犹如小型的创世神话,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十年后,彭士望还记得,那年六月,他携家眷由南昌避地南下,只身三次到宁都,却为人所骗,正在彷徨,一个少年来到了面前,那少年“颀然清癯,角巾蓝縠衣”,说自己是魏凝叔,“慕君久,幸过一言”。就此“携持入小东园,语不可断”。甚至当自己洗浴时,魏叔子也站在水盆边说个不停。“比夜漏下三十刻,予曰:‘定矣,吾决携家就子矣。’……”(《魏叔子五十一序》,《树庐文钞》卷七)这年叔子二十二岁。

这段遇合在两个当事者事后的追述中,有详略及侧重的不同。魏禧说,彭士望前此已经由别人那里得知了叔子,既与叔子“立谈定交”,就决计与林时益携妻子相就。叔子详细记述的,是如下场面:那天早上船到的时候,叔子刚起床,听到消息,即“蓬头垢面襆被走砂碛相见,慷慨谈论”,每谈到佳处,彭氏就摊开两手向同来的林时益说:“何如?”(《彭躬庵七十序》,《魏叔子文集》卷一一)两段记述,在时间上前后衔接,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在叙述同一过程时,他们不但截取的片段不同,且相互写照,写自己记忆中的对方,写各自印象最深的细节。叔子上述寿序写在他病逝的前一年,开篇就说:“余乙酉年二十二,交躬庵先生,至今三十五年如一日,虽一父之子,无以过也。”三十五年,实在是一段韧长的情谊。

“三魏”中最年少的季子,则补充了一些被省略的方面。据季子说,彭士望先是住在魏氏邻人家,天天从门外过,魏氏兄弟目送其人,以为风度不凡。当彭氏又经过时,即上前搭讪,邀其人到家里“纵谈”。彭氏慨然道:“子兄弟真可以托家矣。”于是就急行迎他的家人(其家眷尚在建昌),“数步复返,曰:‘将与一好友携俪俱来,何如?’曰:‘甚善。’”那好友即林时益。季子也写到当彭氏接家眷的船到了河干,正在洗脸的叔子迎了上去,“裸双袖,水濡濡滴髭髯”(《先叔兄纪略》,《魏季子文集》卷一五)。彭、林从此定居宁都,终老于斯,而关乎他们大半生的决定,不过赖有与素不相识者的一夕之谈!

在这个故事中,魏氏兄弟(尤其叔子)无疑是主动的一方。他们像是等在那里,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人物。这样两个志士的邂逅,无疑出自乱世的一种安排,事后看来,未尝不值得感激——他们的确对此心存感激。而在易堂,这确实属于那种决定性的时刻。毋宁说易堂就诞生在彭、魏相遇的一刻,尽管这一时刻其他人物尚未全数出场,或虽已到场却隐在他人的身影里(如林时益)。

与这个长他十几岁、交游广阔、有丰富阅历的南昌人的结识,使叔子切实意识到了自己的隘陋,他在为彭氏所写寿序中,说到了这一点,自比醯鸡井蛙,文字间似乎还保留了当年所感受的震撼。叔子说他们兄弟“知世有伟人、度外事”,自结识彭士望、林时益始(《彭躬庵文集序》,《魏叔子文集》卷八)。季子也说彭士望、林时益来宁都,“发我醯鸡覆,然观大海”(《戊戌二月林确斋生日诗以赠之》,《魏季子文集》卷二)。彭士望、林时益把一个更大的世界,带进了魏氏兄弟的狭小圈子。乱世中的流离播迁,固然造成了大量的悲剧,却也提供了别种机缘。季子说,“宁都居赣上游,地遐僻,四方士罕至者”(《先叔兄纪略》)。来了彭士望、林时益,确系难得,只能说是缘分,不能不倍加珍惜。

魏叔子、彭士望,属于任一群体都要有的“核心人物”,群体的“灵魂”。在他们遇合之前,自然有其他的结交,甚至比屋而居、情同手足(如魏氏兄弟与曾灿)。但在彭士望、魏氏叔季一再记述的这一幕发生之后,似乎一切都有了变化,为一个群体所需要的“同志之感”,终于发生了。两个同样激情四溢的人物由此相遇,此后又不断地彼此点燃,并试图引燃周围的人,在赣南的一处山中,不倦地营造诗意,甚至感动了方以智、施闰章这样的人物。

无论在叔子还是彭氏,那都属于一生中仅能一次的遇合。直至康熙十九年(庚申)叔子病逝,彭士望还感慨万千地说:“叔之人,非常人,吾与叔之交,非常交。”(《与门人梁份书》,《树庐文钞》卷二)由传世的文集看,“九子”中热力四射且互为映照的,确也是彭、魏。情况很可能是,魏叔子、彭士望的内在需求,借诸乱世寻求满足。“危机时刻”的个人意义不妨人各不同。在魏禧、彭士望,惟那一特定时刻才有可能造成如此深切的“相依存”之感,此感因此即成永恒,成为了永久的怀念。

较之魏氏兄弟,彭士望的政治阅历,的确丰富到了不可比拟。他曾师从明末大儒黄道周,曾一度在史可法幕中(陆麟书《彭躬庵先生传》,《树庐文钞》)。彭氏本人致书方以智之子方中履自述平生,说自己早年“倾家急难,借躯报仇”,“任侠为狡狯”,明末颇事结交,“为阁十楹,居四方之客”(同书卷一《与方素北书》)。叔子也说彭氏避地宁都后,还曾应杨廷麟召,“护军西行”(《彭母朱宜人墓志铭》,《魏叔子文集》卷一八)。

较之上述事迹,对于本书所叙述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彭士望与魏叔子,都属于那种钟情于朋友的性情中人,较之常人更容易达到忘情无我的境界。他们的“久而不回”的坚韧,由此而得以证明。这或许竟是他们的最大成就——两个人都热心于用世,世道却使他们归于无用;而他们却终于以其坚韧,成就了一段友情。

由彭氏本人的文字看,这是个性烈如火的男子。他曾说自己“褊心躁气”(《葑刍别同学诸子》,《树庐文钞》卷一〇),说自己少年时读书,“至生死盛衰磊轲不平事,辄抵几痛哭,愈疾读,声泪湓溢”,激愤之余,恨不能“剖割”了那厮(《与方素北书》)。

无独有偶,季子当读到有关甲申、乙酉的书,也会“欲引刀自揕其胸,狂呼累日夜”(《书梁公狄〈甲乙议〉后》,《魏季子文集》卷一一)。即使有长者风的邱维屏,一旦“争辩事理”,也会“高声气涌,面发赤,颔下筋暴起如箸”(《邱维屏传》,《魏叔子文集》卷一七)。甚至门人子弟,性情也有相近者。梁份就自说“生而质直,为世所不容;激而成癖,又不能容物”(《哭确斋先生文》,《怀葛堂集》卷八。按:确斋即林时益)。彭士望也以为易堂诸子的性情过于狂热暴烈,说“吾堂兄弟亦复渐染此病,未能超脱”(《复门人梁质人手简》,《树庐文钞》卷四)。一伙烈性汉子,既然将热血倾倒在一处,也就难免相互引燃、彼此烧灼的吧。

抵达宁都时天气燥热,我们忽略了这热气中包藏的危险,当时应当想到,这是一场雨的前兆。得了宁都地方志办公室李先生、县采茶剧团邓先生的引导,午餐后即四处搜寻。河东塘角的邱氏宗祠,据说是1999年由族人醵资修复的,出资的包括在台湾的邱氏后裔。宗祠门外刻有“邱邦士家庙”字样的铜牌,证明了邱维屏在其后人心目中的分量。

魏伯子有诗曰:“邱子河东宅,长桥到里门。数株松下屋,百亩水中村。”(《杂兴》,《魏伯子文集》卷七)可知其地有松、有水塘。杨龙泉为《丘邦士先生文集》撰序,说邱维屏之庐“卑隘,仅容膝”,邱氏“日歌咏松下,松皆数百年物,磥砢盘郁,若层云覆其上”。

同类推荐
  • Yingxiu: After the Earthquake 和春天一起到映秀

    Yingxiu: After the Earthquake 和春天一起到映秀

    映秀有两个春天,一个在迎春的枝头,一个在人们的心坎。2011年1月31日,两个春天同时降临,使这块土地成为吉祥福地。《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讲述了援建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抢时间、赶进度,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重大历史事件留下清晰真实的记录。
  • 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诗歌的结构》堪称现代诗歌研究的里程碑式作品。这部经典著作揭示了现代诗歌超个人、超国家、超越数十年时间的征候。“现代”指的是自波德莱尔以来的一整个时期,“结构”指的是一种有机构造,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处。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评意识、充满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语言力量,是风格研究和作品阐释领域内的典范。
  • 文化苦旅(修订本)

    文化苦旅(修订本)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在1989年起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文化苦旅(修订本)》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新增文章18篇,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全部经过改写、修订。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全新和改写的篇目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新老读者都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堪称余秋雨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 守望天山

    守望天山

    30多年前,为了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号召,陈俊贵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和副班长却英勇牺牲。陈俊贵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本文将带您走进天山深处,揭开一个退伍老兵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热门推荐
  • 暗影人生

    暗影人生

    “WorldLegend”是一款闻名世界的游戏,原本是一位普通无业大学生不知为何来到异世界。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再版)

    金一南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 情深帝少:为你打下江山

    情深帝少:为你打下江山

    他是冷血帝少,她是落魄千金。她含冤入狱,他花心思为她洗清罪名,救她出狱。然而,出狱之后的她,只是从一个囚笼坠入另一个囚笼。她以为他将她留在身边,只是为了没休没止的侮辱她和折磨她。直到她费尽心思,终于离开了他,她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都是她的避风港。多年后回归,她也发现,当年他的狂言,竟是真的承诺……
  • 三生觅良人

    三生觅良人

    千年之前,我因与一人间散修相恋,犯了师父忌讳,被责罚入嵬山禁足一千年,不知怎地,出来之时,却是在一个阴森棺穴里……四个看起来怪怪的人,说着怪怪的话,叫我鬼?怎么,我什么时候变成鬼了?唉,这位神官大人,我是鬼吗?神官时珢:“不,你是我娘子!”
  • 惠兰幽幽袁帅情

    惠兰幽幽袁帅情

    白家生和姜大兰夫妇开车把袁帅接到自家的豪宅里,安顿袁帅好好休息两天,周末在深圳的老同学聚会上为他洗尘,然后带他到小梅沙玩海,六月份正是海浴黄金季节,他来得正是时候。白家夫妇的客气使袁帅浑身不自在,他说不要不要,我住旅店算了。又是小车接,又是聚会洗尘,我又不是什么高官,不敢麻烦老同学了。姜大兰逗笑道:老同学,不要忘记你是元帅级别的高官呀。本该送你到五洲宾馆下榻,可惜那里一时腾不出地方,委屈你喽黄元帅。袁帅激动起来,他的外号已有十几年没人叫了,连自己也几乎忘记了,今天一叫倍感亲切,一下年轻了十几岁。
  • 我在泰国玩尸

    我在泰国玩尸

    泰国多诡事。佛牌、降头、古曼童,当然他们还对女尸情有独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侠义神枪(上)

    侠义神枪(上)

    1933年1月。春节临近,但在北疆重镇——铁山屯,却毫无过年前的热闹,日寇铁蹄下的东北,只有一片肃杀之气。素有兴安门户之称、自唐代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铁山屯,可不是平常乡村的屯子,而是车马、人烟密集的一座小城。自小兴安岭腹地流出的响水河,叮叮咚咚地绕城而过。城里最有名的人家当属自康熙年间起就是百户长的罗家,而罗府也是铁山屯除了衙门之外唯一有资格在大门口竖石头狮子的主儿。不过此时,在庄严肃穆的罗家门楼紧闭的大门后面,这一家人却都在愁眉苦脸地叹气。
  • 大佬要斗宝

    大佬要斗宝

    当携带十大博物馆降临51世纪!当文物古玩全变成了修炼资源!这个世界开始变得妙不可言……万法殊途,斗宝成了这个世界的唯一修炼之法,追求极致巅峰,不是以力证道,不是拳破苍穹,不求镇压万古,只求长生永恒。这是一本战斗非斗的书,没有拳拳到肉,没有刀刀断命,只有斗宝,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