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100000004

第4章 宁都(3)

下面我们还将看到,叔子不但处师弟,而且处兄弟、朋友,无不风味古老,处处表现出对合乎理想的伦理意境的自觉追求。在叔子,上述关系自然属于构造完美人生的要件。叔子算得上“完美主义者”,在这些人生的大关节目上,他不能容忍任何缺憾。当然叔子的“完美主义”不同于儒家之徒,他不斤斤于德行的醇疵,注重的毋宁说更是人生意境。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是这意境的完整性和诗意。

叔子说那时师道衰敝,“父子有秦越,朋友无胶漆”(《乙巳正月雪中送门人熊颐归清江》,《魏叔子诗集》卷四)。季子更有其愤激,说:“今之言古道厚道者,锲薄而已矣。所谓‘刎颈之交’,见利害则能刎彼友之颈耳。”(《与黎媿曾观察书》,《魏季子文集》卷八)正因了天地间多缺憾,才更令人感到责任重大。叔子和他的友人对于人生意境的刻意营造,未必不也多少出于“整顿伦理秩序”的责任意识。

叔子五十一岁那年,彭士望在寿序中,说易堂中人“求文章卓然有用,能自成就,以布衣久隐畏约,抗行天下,惟叔子一人而已”。其时彭氏已六十有五,自以为可以下此断语了。在彭氏看来,叔子无疑是天生的领袖人物,有智谋、能担当,且富于亲和力,“为人一本于忠厚,天真烂漫,人乐亲之”(《魏叔子五十一序》,《树庐文钞》卷七)。其性情、禀赋,正像是为了应付这乱世而准备的。

彭氏还说其时叔子声名煊赫,“而远近士归之如流水,望之如泰山乔岳,三百年布衣之盛,未尝有也”(同上)。人对于当世人事的判断,往往因距离过近而难以恰如其分。幸而魏氏兄弟还保有几分清醒,对于时人拟“三魏”于“三苏”,就不以为然,认为人各有我,无须“高拟以辱古人”(参看《魏氏三子文集序》,《林确斋文钞》)。至于叔子在易堂历史中所占据的中心位置,固然由于他的个人魅力,我猜想多少也因了他的长于叙述。易堂故事本来也生成于诸子的叙述中,叙事主体又互为客体,彼此状写形容。最长于叙述又最为他人所叙述的叔子,其在群体历史中的醒目地位,是自然而然的。

叔子将结交作为了一项事业。由他本人的叙述看,他的结交由近及远,从乡党戚族开始,先有了邱维屏、曾灿、李腾蛟等一班友人。所交的同县朋友中,还有姓谢名廷诏者。叔子曾为谢氏撰传(《谢廷诏传》,《魏叔子文集》卷一七),详细记述了由相识到定交的过程。谢氏本为宁都人士所不齿,叔子、曾灿等人自信其洞察力,置舆论于不顾,甚至当谢氏患病时,为其端“溺器”,而谢氏视之,“晏如也”。

谢廷诏泰然面对叔子、曾灿的为他端“溺器”,也如邱维屏的坦然于精舍裘缎,最能见出性情,也最足证叔子鉴识之精。为他人作传的,也就此将自己的性情面目“传”在了里头。在我看来,这段故事中,可爱的仍然更是谢氏。由叔子的记述可知,叔子对他自己的行为极其自觉,笔墨间还留有掩藏得不那么彻底的优越感;谢氏接受这份情谊的态度,更率性,出之以自然。

《谢廷诏传》所记述的,是一次成功的战国时代四公子式的结交,双方的行为均“古意盎然”。叔子所耽嗜的,或许就是此种“古意”。这篇文字之后邱维屏的评语,说叔子以其知谢氏为“一项得意事”,“通篇写得意处最佳”。魏禧、彭士望本性情中人,随时准备着倾倒一腔热情,而在结交这一题目上,却像是极理性,甚至不厌重复地谈到功利目的,惟恐别人误解似的。在我看来,他们挂在嘴边的“收拾奇士”、“得豪杰而用之”、“薪尽火传”云云,更像是话头,未见得真有他们所声称的那般要紧。我宁将叔子的结交看作一种审美活动,而非如他们自我想象的准政治行为——与政客式的笼络网罗,的确也意境有别。由彭士望、魏禧的文字看,他们的收获,确也在结交之为过程,在知人、由知人中获取审美愉悦,以至摄取营养,完善自己的心性。

无论“收拾奇士”、“造士”一类题目是否夸张,在明末清初之世,如叔子这样能身体力行其主张的,多少令人想到那个吉诃德先生。叔子癖嗜《左传》,他关于友道的理想型范,也像是得之于那个时代——由此也可知对于叔子,《左传》之为思想以及想象的资源。

宁都之外,“九子”另有一些亲密的友人,即如著《读史方舆纪要》的顾祖禹。叔子的友人名单上,排在前面的,还有李世熊(元仲),也是其时遗民中的豪杰之士。赣南与闽地相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带有共产党的闽粤赣根据地。叔子自说“生平未尝一至闽,故交闽人绝少”(《泰宁雷翁七十寿序》,《魏叔子文集》卷一一),这“绝少”中,就有宁化的李世熊。

那一时期江右有南丰的“程山六子”、星子的“髻山七子”,被“易堂九子”引为同志。所谓“程山六子”,即谢文洊(约斋)与他的几位门人,甘京(健斋)、封濬(位斋)、黄熙(维缉)等人。至于“髻山七子”,则为宋之盛(未有)、吴一盛(敬跻)、余晫(卓人)、查世球(天球)、查辙(小苏)、夏伟及宋氏门人周祥发。

他们的朋友中,还有远在广东的所谓“北田五子”(北田在顺德羊额乡),即陈恭尹及其友人何绛(不偕)、何衡(左王)、梁梿(器圃)、陶璜(苦子)。陈恭尹系著名忠臣陈邦彦之子,清初与屈大均、梁佩兰,被时人称为“岭南三大家”。“五子”中仅陈恭尹到过赣州,其时还不认识易堂诸人。但这并不妨碍陈恭尹们以赣南的易堂诸子为朋友。陈氏《送曾周士还宁都兼柬翠微诸兄》就说:“一回相见一情亲,语默周旋并是真。”(《独漉堂全集·诗集》卷三)可以想见清初各地遗民间的联络。士人不以乡邦自限,力图友“国士”、友“天下士”,易堂并不是突出的例子。在那个时代,交游被作为士的造就的条件——无论成人还是成学。因而为求一友,不惜千里命驾。彭士望就曾“扶衰冒艰险,数千里入粤”结交陈恭尹(《独漉堂诗序》,《树庐文钞》卷六)。那年彭氏已六十六岁。至于“×子”之数,则不免于凑。乐于集群,或许可以看做那个正在成为过去的时代的余习。

易堂魏氏叔、季与彭士望,在与人交往中都像是有十足的吸引力,而叔子令人依恋之深,则一再见之于他本人的记述(如《华子三诗叙》、《孔正叔楷园文集序》,分别见《魏叔子文集》卷九、卷八)。据彭士望说,顾祖禹甚至为叔子“执盖”,“追随大道中如昆弟”(《魏叔子五十一序》)。彭氏还曾说到孔鼎(正叔)对于易堂之人,好之几于“耽癖”(《复孔正叔》)。其时因亲近了叔子而嗜易堂有癖的,像是颇有其人。据说屈大均也曾想到翠微峰“相讲习”(《屈翁山文外序》,《魏昭士文集》卷三)。由此的确不难令人想见同一时期士人对于易堂的倾倒、易堂中人的人格感召力。

易堂的当世影响,自然更系在叔子的个人魅力上。那时有“十二圣人”的说法,叔子是十二人之一(阎若璩《潜邱劄记》卷五。阎氏在此条中解释道:“谓之圣人,乃唐人以萧统为圣人之‘圣’,非周、孔也”)。那个时期被人以“圣人”看待的,更有刘宗周、李顒、颜元等“粹儒”,可据以考察明末清初士人(以至平民)的精神、道德需求。不同于刘宗周、李顒,魏禧对士人的吸引力,似乎不全由道德的完美,也无关乎信仰。人们所欣赏的,或许就是其人的率性而又不有违于社会行为规范,豪迈却不失文人式的优雅。公众的精神需求本是多方面的。这种对于人鉴赏力,也应赖有有明一代艺术氛围的滋养的吧。

恰有一批热血男儿,在患难时世相逢,不能不说是一件幸运的事。叔子确也以此为幸运。他曾引了古人的话,说“人生遇合,天实为之”(《同林确斋与桐城三方书》,《魏叔子文集》卷五)。无论在宁都与彭士望、林时益,还是后来在翠微峰与方以智的“遇合”,都若有宿缘,却也得之于“天”。

“乱世”提升了五伦中“朋友”一伦的重要性。季子说:“予尝谓《五经》之有《诗》,如五伦之有朋友,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所不能通者,朋友通之;四经之所不能感动者,《诗》则能感之。”(《魏季子文集》卷七《李云田豫章草序》)彭士望则直说他的个人经验,曰“我生不辰,四伦缺陷,赖朋友补之”(《与门人梁份书》)。发生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危机原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伦理危机。宗法崩解,朋友一伦凸显,正透露了此中消息。易堂诸子对于他们所认为理想的伦理境界的刻意营造,毋宁看作对“危机”的一种回应,且不止于“补苴罅漏”,而是积极的人生创造。

“易堂九子”好说友道、交道,于此也所见略同。曾灿说,“人不可一日不读书,尤不可一日无朋友”(《吕御青诗序》,《六松堂诗文集》卷一二)。彭任有《求友说》,季子则有《全交论》;叔子的《书苏文定重臣后》(《魏叔子文集》卷一三),直是一篇“畏友论”。林时益也自说他“逢人欲碎琴”(《广昌喜与程士喆订交报洪开之在韶》,《朱中尉诗集》卷四)。他们既然相信士的造就有待于相互“洗发”、彼此“夹持”,五伦中朋友一伦,就不免负担了严重的道德使命。即如叔子,就认为如他这样僻处乡曲者,倘若没有彭士望这样的人物为其开发心胸,有一帮朋友的砥砺、“夹持”,最终不过是“乡曲之士”罢了(《与李翰林书》)。

叔子在他的文字间,尤其不掩“结交”这项事业成功的得意,与世间美好事物相遇时的心神愉悦。谈到交友之道,他的议论也别有警策,能道他人所未道。即如说,“凡交友必要交倚恃得者,凡做人必要做能为人倚恃及终身可不倚恃人者”;还说曾与季子论兄弟朋友如何才是“至”处,那结论是:“设或一事误我性命,死而不怨;一事救我性命,生亦不感。”(《里言》)凡此,都应当由历练中来。“人事”是一门大学问,古代中国的士人往往研究到极精熟,虽所得不免零碎,其中却不乏人生智慧。

彭士望说,他知道“古人有笃嗜者必有深癖,有深癖者必有至性”(《长洲旧文学顾君生圹志》,《树庐文钞》卷九)。易堂如“三魏”、彭士望、林时益,无疑是有“深癖”、“至性”者,他们之间韧长的友情,正基于此“深癖”、“至性”。叔子就自说他“于天性骨肉中颇不可解”,那一腔热血既不能用于君,也就不免用于友(《复六松书》,《魏叔子文集》卷五)。而乡土社会本鼓励男性同性间的情谊,这也是有可能公然表达的情谊。

危机,患难,确也将“友”之一伦对于士人的意义,成倍地放大了。易代不仅提供了紧张感,也提供了对于友情的道义支持。孤危,孤绝,孤即“危”即“绝”。于是守望相助,以沫相濡,这类故事似乎随处可闻。即上面写到的彭、魏的结交,就显然可见易代之际的特殊颜色,在诸子的叙述中,有了平世所不能比拟的严重性。

由后世看过去,那确也像是一个锻造友情的时期。一时的知名之士中,如吴应箕与刘城,熊开元与金声,陆世仪与陈瑚,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北方如孙奇逢与孙承宗、鹿善继,相互间的激赏渴慕,也正如易堂诸子似的情见乎辞。鹿善继就说过,欲使“当世悠悠者,知风尘之外别有一段古道交情”(《答杨明宇书》,《认真草》卷八)。鹿氏本性情中人,刚肠疾恶,而于生民休戚,耿耿不忘,较之魏叔子、彭士望,少了一点文人习气,而能任事,敢担当,也更豪杰性成。

乱世固然提供了友情得以展开的舞台,剧情却仍赖有人各不同的创造。易堂故事,是诸子的创作,也赖叔子、彭士望们的叙述而展开。叔子既长于自述,又不吝描绘他人,毫不掩饰其自喜自恋与对兄弟对朋友的爱,友于之情洋溢纸上。这也是叔子文字中的柔情之源。他的这类表述,毋宁读做关于友朋、关于群体的诗意想象,对合于理想的伦理意境的想象。在他的笔下,那一班热血男儿彼此倾倒爱慕,全无狎昵的成分,也真的是一份淘洗得极纯净的伦理感情。

因了彭士望、林时益的到来,此后以“易堂”名世的群体的成员已大致聚齐,只待一朝登上翠微峰,开始一段将会使他们怀念不已的生活。

顺治七年(庚寅),宁都城破,易堂诸子因已避居翠微峰,得以保全。据彭任说,城破之时,“城之西北居民户万家,无复数瓦一椽之得留”(《金精募赀修理引》,《草亭文集》)。邱维屏也说,县城之西南,“往者居民近万家,而今荡然无复数瓦之存”(《净土庵募修理赞引》,《丘邦士先生文集》卷一〇)。

同类推荐
  • 拾忆

    拾忆

    这么些年,写写停停,停停写写。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写了不少的文字,几乎没有间断,各级报纸刊物也发表了不少,并贴到网上,渐渐引起一些网友的注意,得到了一些前辈的指导和认可。可是信息传递方式更新有些迅速,一些文字的载体换了,电脑硬盘也崩溃过,很多作品的原文底稿都找不到了,内心曾经有略过一丝想法就是把文字用纸质媒体保持下来。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这就是《拾忆》。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不日记二集

    不日记二集

    《不日记二集》是继《不日记》之后的第二次结集出版。“不日记”是陈子善先生在《文汇报·笔会》开设的专栏名,顾名思义“不是天天写的日记”,专栏内容多记录作者与作家闻人的交游,兼记文坛雅事。陈先生自言“话题相对集中,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史料发掘略陈鄙见”,“偶尔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西洋音乐之类”。这本书还附有22张现代作家初版初印的作品书影、手稿。封面图片为陈子善先生猫咪陈多,扉页贴有小猫藏书票,可供读者赏玩。
  • 二〇一四的厦大:新概念花开十七朵

    二〇一四的厦大:新概念花开十七朵

    2014年,厦门大学录取了17名新概念获奖者,打破了全国16年来的记录。本书由萌芽杂志社唯一授权出版。书中由2014年被厦门大学录取的牟馨格、李培霖、陈钧妮、李荣琦、刘静怡、刘冠宇、黄颂格、何普普、杨雅茗、李嘉茵、段立文、高涵、周玲、赵蔓、谢金辉、胡子赫、钱佳欣等共17人特别撰文,叙述一个个怀着文学梦想的少男少女的学生生涯和其中的梦想和迷惘、欢快和惆怅,以及他们与美丽的厦门大学的缘分。
  • 生命沉思录

    生命沉思录

    “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人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的觉悟。”——曲黎敏。曲黎敏从“养生”到“养心”,实现华丽转身。面对2012的文化焦虑、社会变革,作者走笔春秋,扬汤止沸,对衣食、男女、婚姻、性爱、人性、生死、灵魂、宗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诗情洋溢、哲思通透、禅意悠远,行文流动隽永。作者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跃然纸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女性知识分子情怀,令人动容。
热门推荐
  • 老公失忆后我不装了

    老公失忆后我不装了

    在所有的童话故事里,莫荞最喜欢的就是狼外婆。她认为,徐煜就是那条披着外婆外套的大尾巴狼。现在,大尾巴狼他失忆了。*睡前小故事*尽量日更
  • 天价暖妻:这个狼总有点严

    天价暖妻:这个狼总有点严

    回忆里,我似乎总是路上独行,只记得那条路很暗,很长,也很窄,我恐惧,也渐渐习惯了恐惧。我以为,这一辈子大概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那么一瞬间,我在一个人眼里看到了勃勃生机的我……——言希“现在,这枚由狼氏财团总裁亲手雕刻的三生石开始竞拍,起拍价一亿美金。”当硕大的宝石在屏幕上呈现时,饶是见识过各种奇珍异宝的众位贵宾都不由吃了一惊。它通体晶亮透明,在灯光的照耀下,更……
  • 私房养生经

    私房养生经

    40岁前要知道的私房养生智慧,从古至今奉行不渝的养生箴谏。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私房养生圣经,集传统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运用易经思维,阐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走进身体的内层,一目了然地审视我们的身体;私房养生=外修+内养,健康光晕由内而外散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行录之风将起

    风行录之风将起

    异象生引天外来客,千年局现对弈之人。天下乱局,英豪并起。千年布局,有人一肩挑之。执子而弈,对与错,恶与善,谁人知?曲终人未散,却已不复初时......
  • 南宫先生,别傲娇!

    南宫先生,别傲娇!

    一场五百万的交易,她被迫嫁入第一豪门,沦为食物链最底端的小白兔。住狗屋,佣人欺负,丈夫羞辱,最可怕的是……困境成就了她的野心,屈辱磨练了她的意志。她忍辱负重,步步为营,成为豪门女继承者。小白兔逆袭为大灰狼的历史,从来不靠男人,靠自己。
  • 一世芳华落花成海

    一世芳华落花成海

    黎漾自认为自己玩心很重,不过修炼区区数千年便一跃成为九重天唯一女上神。为了保持低调,自己封印了上神之痕,因此世间只知道有一位女上神确不知道是谁。自家爹爹以为她不学无术又到了婚配年龄,左右相亲了数百个青年皆无果。遂以太子生辰名义丢下凡间以历练为由寻女婿。
  • 风流昏君

    风流昏君

    金风送爽,日影西斜,庭院寂寂。淡淡的斜阳穿过珠帘,照在几案上一盆含苞的菊花上。宋徽宗赵佶午睡醒来伸了个懒腰,看到身旁的李师师早已醒来,正披衣倚在床上,含情脉脉地凝视着他。他不禁一笑,伸手捏了捏她小巧的红唇。他慢条斯理地穿好衣服,一手搂着师师的香肩,和她一起踱到几案前。两人并肩坐在一张宽大的椅子上。师师的下巴搭在他的肩膀上,桃腮轻轻偎着他的脸。宋徽宗饶有兴致地观赏着案上的菊花。
  • 失落的文明探索

    失落的文明探索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夜帝绝宠废柴三小姐

    夜帝绝宠废柴三小姐

    她是来自异世的一缕魂魄,穿越她不说什么,但重点是还是一个废柴,等等,废柴?那群人怕是个瞎子,算了算了,解封打脸去吧。神兽很稀少?我有好几个!炼丹师很稀缺?我就是!什么,你问月殇阁?我的!夜煞门?我夫君的!他宠她一世,他与她一起笑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