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06

第6章 绪论(3)

而后黎锦熙、吕叔湘、王力等主要是讨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虽然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法却颇有借鉴之处,他们的某些观点也为后人所接受。如黎锦熙正式使用了“助词”这一名称,并定义为:“是用来帮助词和语句,以表示说话时之神情、态度的。”[25]吕叔湘分析语气词则主要从表达的角度入手,注意不同语句之间的细微差别。兹举一例,如“‘不可擅伤罪人,你我是要耽不是的。’这一类句子也是确认语气,但确认的作用是由‘是’字发挥的,‘的’字只是和‘是’字相应的一个语尾。但如省去‘是’字,只留‘的’字,这个‘的’字就不妨当语气词看了。如‘我原不要带的,姨奶奶不依么’”[26]。王力对语气的分类极细,共4大类12小类:确定语气(决定、表明、夸张)、不定语气(疑问、反诘、假设、揣测)、意志语气(祈使、催促、忍受)、感叹语气(不平、论理)。[27]这种分类当然还有不够准确之处,但是无疑可以看作是对语气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的一个标志。

另外,杨伯峻讨论了一些文言语气词的发展变化,也算是历时研究的一个起步。[28]杨先生对虚词颇有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还有《古汉语虚词》[29]和《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30],里面也谈到了一些语气词的发展演变,只是杨先生长于训诂,对某些语气词语气义的概括显得不够精炼。

这一时期的论文不多,共20来篇[31]。最早的要算是黎锦熙的《惊叹句的助词》[32],文中的观点又见于他同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此处不赘。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两篇论文:《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33]和《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34]。《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开辟了标准语和方言、文言结合起来研究的新路子,具有奠基性。文中进行了三处方言十个语助词的比较研究,论证严密,结论可信。如“le”在北京话中可作语气词和动态助词,都写作“了”,似没有区别,但是在苏州话和常州话中,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语音也不同,赵元任从而指出语气词的“了”和动态助词的“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词。《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则开辟了近代汉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文章指出语气词“在”不再具有动词“存在”的意思,大致和现在的“呢”相当,另有“在里”之完备形式。唐人多言“在”,宋人多言“里”,后作“哩”,现在的“呢”即“哩”字之变形。“著”在唐宋话本、公文、曲词里表示命令语气,跟“者”“咱”相通,宋元俗语里作“则个”。吕先生的观点后人有一些修正,如“在里”是不是“在”和“里”之完备形式及具体时间等,不过吕先生的研究路子及学风一直为后代学者所秉承。

纵观这一时期的语气词研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评价:理论探讨不够,描写很不充分。这一时期的语法书更多是为教学所需而编的教材,受体例的限制,对语气词的分析也主要是分类描写,不够深入。研究的领域不广,如各语气词的功能分布、发展演变、各时期的语气词系统等都不是很清楚。特别是近代汉语部分,可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语气词研究成就不大,是与这一时期整个语法学的发展步伐较缓慢相一致的。从《马氏文通》以来,很多学者致力于语法研究是模仿还是创新的讨论,对语言事实反而关注不够;加之社会不稳定,研究力量不足等都影响了语言研究的大发展。不过,这些前辈的摸索、尝试还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成果和经验为后人所借鉴吸收,从而为新中国成立后语气词研究的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气词研究[3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气词研究成绩巨大,这体现在几个方面:①成果数量多。据我们初步统计,论文300余篇,这中间相当一部分非常优秀,或注重语言事实的揭示,或侧重理论的阐释;专著8部,这还不包括一些涉及语气词的其他语法著作。②研究队伍比前一时期壮大得多,很多在语气词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胡竹安、江蓝生、曹广顺、孙锡信、吴福祥、杨永龙等。③研究领域比以前有很大拓展。从时间的角度看,汉语史每个时段的语气词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溯源的研究尤其显著(包括两方面:语气词的形成;语气义的发展变化及不同时代的词汇兴替等);从地域的角度看,大多数方言的语气词都有了较好的描写;有些还注意方言史的语气词的发展演变。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来看,大多数语气词的语法和语用功能都有了较准确的揭示。在理论和方法上也不乏称道之处,学者们不断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经验、理论等,同时充分结合汉语事实,对某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尤有说服力。另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相关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如语气副词(或称情态副词)、助动词等与语气词的关系、功能分布、隐现条件等,以及语气词的韵律特点、与语调的关系等。

以下我们分时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气词研究(主要是先秦至唐五代,宋代以后的略有涉及)作一番梳理和评介。

(一)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研究

首先简单谈谈语气词的起源。在《今文尚书》和《诗经》等最早的传世文献里,都已经有了语气词。那么语气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换句话说,现今发现的最古的文字资料殷墟卜辞里是否有语气词?

李学勤首先认为卜辞中“拟(抑)”和“执”是语气词[36],后来裘锡圭支持李的说法,并认为句末的“抑”和“执”如果不看作语气词,辞义绝大多数讲不通,而看作语气词就文从字顺了[37]。裘锡圭的学生沈培[38]、张玉金[39]也相继赞同裘锡圭的观点;杨逢彬更认为卜辞中有四个语气词:惠、隹、抑、执[40]。

反对者主要有陈炜湛[41]、朱歧祥[42]等。他们认为句末的“抑”和“执”大部分都是名词或动词,而不是语气词;特别是朱歧祥还认为“抑”应释为“奴”,为名词。

上古汉语语气词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篇讨论语气词起源的文章外,较有代表性的有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43]、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44]、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45]、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46]、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47]、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48]、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49]、谷峰《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50]等,另外有一组探讨语气词连用的文章和一组讨论疑问句尾“为”字的文章。

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以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为基础,讨论语气词的产生和发展,得出的结论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①商代还未有语气词,语气词是从西周开始产生的;②语气词的产生是由少到多的,有的声音与用字同地域有关系,有的则与地域关系不大;有的经历长时间声音有所变化,有的则变化不大。③语气词的每一次发展并有了文字记录,都刚好在偏旁的每一次发展时或稍后一点,说明语气词的发展,同文字表现能力发展有关;④今天所见的《易》《书》《诗》中的许多语气词,不见于商、周、春秋的古文字材料,看来都可能是春秋末经战国、秦、汉,不断在传授、解说、修改、润色中掺进去的。裘燮君受张振林的影响,考察了先秦一些不同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他把材料分为记事性诗体类、歌体类、记事体类、诰命、誓词体类、议论体类、史传体类,认为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具有不划一现象。

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肯定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有多大还需要深入探讨。另外,语气词的使用还受作者(撰写者)风格的影响。最近,孟子敏撰文从话语功能的角度把句子分为交流句与非交流句,他认为非交流句不带语气,所以也很少使用语气词;交流句才带语气词。[51]孟氏的论证过程和观点当然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也特意撰文作了批评,但是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视角。

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也认为语气词是西周时期才产生的,并对语气词逐个作了分析,比较准确;特别是对“耳”和“尔”的分析值得我们注意。大多学者把“耳”和“尔”的语气功能看作是同一的,即限制语气,郭锡良却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尔”和“焉”都是表示提示语气,不过“焉”提示的是事实,而“尔”提示的是情状,至于“耳”却是“而已”的合音,表限制。这篇文章最引起我们兴趣的是提出了语气词的单功能说:“汉语的语气词是单功能的,任何一个句尾语气词都是表示某一特定语气的。一个语气词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示的语气可能有某些变化,但是它所表达的基本语气应该是固定的。”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赞同郭锡良的观点,同时认为先秦也是一个历时过程,其间语气词“新的功能逐渐出现,旧的功能逐渐转移、消弱或消亡,新旧交织,并都在文献中留下痕迹,层层积累,不同层面的单功能往往经由其历时性积淀而显出多功能特征”。

单功能说到底具有多大解释力还需要证明,目前很多学者仍然持的是多功能说。句子的语气固然不能看作是语气词的功能语气,但是汉语的词汇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用法一般也不限于一种,语气词意义虚无,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语气和情绪,那么语气词的语气义是否就是单一的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对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作了深入考察,结论较可信,论文成果后来在他的专著《今文〈尚书〉语法研究》[52]里也有所体现。整个西周金文里只有四例“哉(才)”,也未见其他语气词,而到了今文《尚书》里,“哉”达到了100余例,并出现了“也”等其他语气词;所以考察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就显得颇有价值。当然钱宗武的分析也有值得再探讨之处,如他认为“焉”字都是语气词,实则如“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尚书·金滕》)句中的“焉”仍是指示代词。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则尝试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周易大传》里的语气词,不失为一种思路,不过他们认为兼词“焉”源于语气词“焉”,似值得商榷。谷峰《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对语气词“云”的衍生过程和机制论述颇为精当。

此外如向熹《简明汉语史(下册)》[53]对上古以来的语气词也逐个作了分析,较准确;对某些语气词还指出了来源,只是限于体例而没有具体去分析。

有关语气词连用的一组文章包括: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54]、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55]、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56]、时兵、白兆麟《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57]等。

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指出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经历了由产生、发展、高潮、衰退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有关,也与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有关。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则对语气词的组合层次、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同语气的语气词连用时,一般是陈述语气词放在疑问语气词或感叹语气词之前,疑问语气词放在感叹语气词之前。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进一步总结了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的位序:焉〉而已〉耳〉也〉矣〉乎〉邪/与〉哉/夫;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反问/感叹语气词。并认为有几个制约因素:层次制约、语义制约、句类转换制约。时兵、白兆麟《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在文中提出古汉语助词合用的三条原则:①传信助词合用是由弱至强的连锁排列;②非同型语气词合用是由易至难的排列;③处于同义层次的语气词不能合用。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主要是探讨语气词“已”的来源的,但是他也对先秦语气词连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朱承平认为的语气词连用规律的一些例外其实不是例外,先秦除了语气词连用外,另有一类复合语气词(二音节或三音节)。

同类推荐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

    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

    本书主要探讨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的策略方法问题。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其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使其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广告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广告的文体分类"广告"一词是外来语,其词源出自拉丁文advertere,后来演变为英文adVertise,含有通知、诱导、披露等含义。在中文中,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告知社会公众关于某种事物情况的宣传活动。广告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热门推荐
  • 三十岁遇见彩虹

    三十岁遇见彩虹

    一个叫程琳兮的女孩大学毕业后一直与大学同学秦淮保持着一段异地恋,并且凭借着自己的特长每年情人节都会给男友亲手制作意见礼物。两个年轻人原本相互约定一起到女孩所在的城市共同生活发展,可是,男友突如其来的一条信息彻底打破了女孩的生命轨迹……经历了疑惑、失望、彷徨、迷惘,女孩最终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还遇到了真正爱她的那个他,罗戈。在和真爱罗戈,闺蜜杨薇薇及一众好友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在探寻爱情、友情、事业的人生道路上,绘制了属于自己的彩虹。那年,她三十岁。
  •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高成长公司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您的企业从无到有用了多少年?从小到大用了多少年?高速成长还能保持多少年?创业,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快速地从小到大、再到更大的过程!中小企业如何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快速成长企业如何保持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实现稳定过渡?企业如何在转型之后迅速实现高成长?
  • 宇宙级女神

    宇宙级女神

    星历9988年,蓝星女孩青荇从试衣间走出,成了这颗星球上唯一的女性。而她在这颗星球上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春风一条街。为了掩饰身份,她微笑着默认,自己身体的所有构造都是后天制造,努力游走在饿不死的温饱线边缘。奈何,就算她以“假女人”的身份存活于世,她依旧成了宇宙级女神!
  • 遗失的仙茶香

    遗失的仙茶香

    古丹潍和蓝叶子二人因为旅游遇到了名叫凝葿的仙人。出于古丹潍祖婆婆的预言,二人将会有劫难,所以受托于凝葿亲身保护。自从凝葿仙人出现后,各种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也接连发生。
  • 妖妃逆成长之叫我女王大人

    妖妃逆成长之叫我女王大人

    她,二十一世纪的天之骄女,无辜穿越,成为废材一个,庸才一只。在最绝望的时候碰见了他。他,桀骜不驯的下一任妖王第三顺序继承人,因为政敌的追杀冒险打开时空之门闯进人界。神话破灭?!被妖袭击?!沦为乞丐?!修真界九死一生?!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女主不会死,而是活下来的才是女主!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她发挥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往人生的顶端爬!目标定得不高,姐只要去皇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上人!什么,被当成礼物送给了知县?!什么,又被当成礼物送给了尚书?!什么,还被当成礼物送给宰相?!什么,太子也来插一脚?!什么,皇上大人也来了?!什么弱女子,什么牺牲品,什么没用的花瓶,废材们全部给我住口,姐叫女王大人!看女主如何见招拆招,左右逢源,舌灿莲花,一路升级打怪终于到达人生的制高点!突然,冷不防他一个巴掌把她打入妖界。当她醒来时发现只身一人身处完全陌生的世界,而妖界等着她的又是什么?是政变?是暗杀?是惊吓?还是惊喜?看到一切努力付之东流,所有的一切都得从新来过,她仰天怒吼,“小白狼,我要杀了你!!!”
  • 独家蜜爱

    独家蜜爱

    她是别人眼里的富家千金,却被自己的爸爸和未婚夫送给了客户。他是金融大鳄,动一动脚,“海市”抖三抖,无数女人对他趋之若鹜,他一一拒之门外。第一次见到她,她抱着他吐得昏天暗地,他铁青了脸,“女人,别以为我舍不得收拾你!”某喝醉的女人主动伸出自己的右脸:“求收拾!”……
  • 宝贝葫芦

    宝贝葫芦

    洪荒无限流,大家一听应该就有想法了吧,嘿嘿。
  • 玫瑰花的葬礼

    玫瑰花的葬礼

    夏天清拿着手机一行一行往下翻书目,真不好意思承认这些是她自己写的。要是被人知道四大财团之一的夏氏医药的继承人,每天爱好是打开电脑写小黄文,大概他们家股票会跌的。青岗市不大,贵在背靠名山,因此每到夏天避暑季节,很多名媛绅士候鸟一样聚集过来,聊以度夏。现在夏天清就被困在一场上流社会的交集宴会上,前后左右都在谈高雅深奥的话题,就她拿手机上网,看自己写的小黄文。
  •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工作为了谁:敬业才能有事业

    敬业可以改变命运,敬业的人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敬业工作可以提高能力,造就品牌,这样的人永远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永远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本书共十章节,内容包括敬业工作为了谁、尊敬工作,你才能成为工作的拥有者、敬业是一种觉悟,让敬业沉淀到人格中、敬业改变态度,成功从敬业开始等。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