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3800000015

第15章 艺术的活动系统(8)

体现在造境层面,这就要求艺术家始终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为法。譬如写诗,造境的要诀在于“情景两浑”,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合,始可以言诗”(范希文《对床夜话》);又可谓“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夫之《姜斋诗话》)。杜甫《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皆是情语形于景语,景语蕴含情语,“情中景”与“景中情”可以说巧妙地交融在了一起,难分你我。再如作画,中国画一贯有“藏露”、“留白”的传统,正所谓“虚室生白”,“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荃》)。唐伯虎画一百只骆驼,妙以“藏露”为法,“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讲究的就是“境生象外”。倪云林的“极简构图模式”,疏朗的景物之外的大片“留白”,决非空无,而是水、天、远方或地之尽头,也就是诉诸观者审美“填空”心理图景中的意境。这种虚实相生之法,可以视为情景交融在绘画当中的具体化,其所营造出来的意境,与在传统诗文、戏曲中营造的意境实质是如出一辙的。正是在此意义上,苏轼曾这样评价绘画之“南宗”鼻祖、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作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诗中有画”,即言王维的诗歌具有一种意在言外的绘画美,空灵蕴藉;“画中有诗”,则言王维的绘画又别有诗的韵味,犹能在有形的图示中体味到无限的诗意空间。

其次,意境突出地呈现为一种寄言出意、情深景幽的美,即境在意“外”的“韵味”。也就是说,在意境构成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尚只是造境的必要手段,意境的形成要求在情景交融的前提下必须有见于有限之言“外”的不尽之意,这才是意境构成中最关键的要素。意境的这一“外”之内涵,唐代诗论家司空图称之为“韵味”。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他指出:“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又说:“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在另外一篇文章《与极浦书》中,他又论道:“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司空图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合称“四外”,也就是我们这里要强调的“韵味”之基本内涵。

作为高级意象,意境尤其注重艺术表现的暗示与超越性质,它虽然需要借助形式因素来传达,但却主要不在形式因素之中,不可直陈,唯赖领悟,这是意境与典型的显著区别之一。套用庄子的观点来说,语言文字是无法充分传达人的意思或意向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寄言出意、得意而忘言,就像渔夫捕鱼,鱼到手了,捕鱼的工具就该丢掉了。司空图在他的代表作《二十四诗品》中也用了大量的譬喻,来描述言“外”的“韵味”之于意境的重要性,比如《雄浑》篇有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又如《含蓄》则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如此等等。而历代的诗人、画家也特别看重自己的作品是否有“味”。例如前者中有著名的“推”、“敲”、“闹”、“弄”等炼字、炼句的佳传,目的全在借遣词、音韵、声律、节奏等形式充分实现作品的意境。后者如古代的“元四家”、“清四僧”,近代的黄宾虹、刘海粟等,他们或“搜尽奇峰打草稿”,或“十上黄山”师造化,总之都是为了能在艺术创作中最大限度地实践对境在意“外”、“韵味”无尽的意境美的追求。

最后,在审美理想的高度上,意境是“真”之澄明,即宇宙人生之最高“境界”的敞开。在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王国维先生可谓集大成者。他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真”之“境界”来界定意境。针对严羽的“兴趣”说和王士祯的“神韵”说,王国维指出:“(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人间词话》第九则)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第六则)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尤其强调景物与感情之“真”,同时,他有意突出象征着人之精神本性的“境界”与纯属艺术问题的“意境”之间的区别,这其实已经触及到意境内涵的形而上学。换句话说,站在审美理想的终极高度上看,意境所要求的“真景物”、“真感情”,其实也就是西方现代哲学所说的“存在的真理在作品中趋于澄明”(海德格尔语)。西方人喜欢用“存在”、“真理”来描述这种最高境界,而如果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也就是老庄所说的“道”或“大美”。“道恒无名”(《老子·第三十二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

有鉴于此,大凡优秀的艺术家都看重在作品中营造远、静、幽、玄的意境,从而去契合无名、不言但却本真、至美的大道。聊举两例。相传北宋徽宗时期,朝廷多以命题诗的方式招考画院画师,实际上就是要参考者用绘画传达出诗的意境。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譬如“野渡无人舟自横”,所画仅一人卧于船头,手横一支竹笛,而诗意全出。又有“深山藏古寺”,画面根本不见深山老林中的庙宇,只画一个在山下小溪边舀水的小和尚,足矣。再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一诗意本来是很难用绘画的图示来表现的,但结果中选的画却处理得极为到位,其只是画在奔驰的马蹄后面,一群蝴蝶正尾随追逐,极大限度地唤起了观画者的联想与想象。1951年,齐白石老先生也为老舍画过一张颇富意境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画名出自清人查慎行的诗作《次实君溪边步月韵》中的一句:“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用视觉形象将听觉感受表达出来,并且还需符合老舍先生意境化的要求,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可是,当91岁的白石老人再次邀请老舍来家“验收”时,老舍先生惊呆了,画面不见一只鼓腮鸣噪的青蛙,高处抹了几笔远山,一道急流自山涧乱石间倾泻而出,急流中隐约夹着数只欢快游弋的小蝌蚪,顺流而下,仿佛正游向藏于画外、声声召唤着的蝌蚪妈妈……北宋画院及齐白石的案例自然可以确证造境对虚实结合方法的倚重,进而言之,在意境的结构构成中,不可见的“虚境”比可见的“实境”更为重要。作为实境的升华,意境的背后潜隐着“为人生而艺术”的深刻动因。换句话说,意境在根本上是“造化”与“心源”的凝合、“艺”与“道”的统一,艺术的造境最终是为了人生,为人生能突破尘世的网幕、趋于一种向“道”敞开的澄明之境。用宗白华先生的表述就是,意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最高灵境的启示”,“意境的表现可有三个层次:从直观感相的渲染,生命活跃底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所以,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24]。

注释:

[1] [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13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1卷,11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3] [美]M.李普曼编:《当代美学》,邓鹏译,287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4] 例如彭吉象所著北大版《艺术学概论》、潘必新所著人大版《艺术学概论》、李晓峰所著上海人民美术版《艺术导论》、杨先艺编著清华大学版《艺术概论》等近期通行的主流教材,几乎都是持这种观点。

[5] 在传统的艺术理论中,人们习惯于把艺术语言视为形式,而把艺术的精神意蕴视为内容。这种对艺术作形式与内容对立二分的理解事实上不利于准确把握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在笔者看来,对于艺术作品,唯一可以被我们理解的就是形式,亦即作品所运用的艺术语言;甚至包括作品的精神意蕴在内,都可以纳入到广义的艺术语言中来。参见王杰泓:《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研究》,37~4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2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 同上书。

[8]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2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 参见[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38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0]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册,377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1] [元]倪云林:《论画》,见沈子丞编:《历代画论名著汇编》,77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12] [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第2版,69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4] 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第2版,69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5] 同上书。

[16]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30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7] 同上书,30页。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 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第2版,69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0]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第2版,41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1] [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苏炳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

[22] 前面“艺术创作过程”提到意象,这里讲意境是一种“高级意象”,因此有必要明确意境和意象的异同。概言之,同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意境也是意象的一种,均系情景交融、物我谐和所产生的一种新质;不同之处在,意境除了意象的一般规定性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它对情景、物我相契相生的要求更高,更突出新质的“言外”、“画外”之所指,相较于意象可谓是外延要小内涵却大。

[23] 参见王杰泓:《庄子诗学语言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载《美学与艺术研究》,第3辑,92~109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4]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2卷,328~329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第三节 艺术接受

艺术的活动系统除了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还包括艺术接受。艺术接受是检验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价值的现实标尺,没有读者、观众或听众的接受,艺术家的创造性工作就无法得到体认,艺术作品的意义内涵也难以得到发掘。因此,艺术接受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20世纪以来,艺术接受活动中更是出现了艺术传播、艺术消费以及由受众引导艺术生产等新的现象,这更加使艺术接受增添了时代感与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本书主要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诗歌和小说四大部分。每篇课文后所附的“课文解析”大致包括文体和写作背景介绍、作品欣赏、阅读要点分析等。
  • 爱心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爱心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教你制作车辆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教你制作车辆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车辆模型(最新版)》不仅能丰富青少年朋友课余生活,提升其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其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帝少的贴心冷妻

    帝少的贴心冷妻

    她带着怨恨而归,誓要将害她的人统统推入地狱。不惜与恶魔的他,签订契约成为二手妈咪。不料惹来朵朵桃花,本无暇顾及,却惹火了恶魔的他。“你不是说不碰不干净的女人吗?你这是何意?”她冷眸直视那个恶魔男人。“林萧依,这一世你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他狠狠的捏着她的下巴,霸道的宣布。她冷笑不语,等一切尘埃落地,带球而逃。“妈咪,爸比让你回家结婚。”曾经的天使化身小恶魔诱拐她入局。到底是阴谋,还是局中局?
  • 惊慌失措

    惊慌失措

    女儿刘晶早熟,十二岁不到的孩子,说话做事常常让刘国民和妻子惊惶失措。学校组织填表,刘晶在家长职务一栏给刘国民填了个“作家”,而不是宣传部“副部长”,刘国民问女儿为什么要这么填。刘晶说部长前面带个“副”字,一看就没有什么地位,还不如填作家好,作家虽然也没有地位,但至少还能唬住人。女儿刘晶和妻子,在这个家就像两只好斗的小母鸡,常常为一些小事在刘国民面前争吵,每次争吵,都是刘晶说她妈对她管得太严,让她受不了。刘晶说她已经长大了,父母应该给她一个独立自由的生活空间。
  • 山野巨头

    山野巨头

    我有一丹,可济世。我有一丹,可退敌。一名普通上班族,因缘际会,不得不回家种地,却从山野崛起,成为一代商业巨擘,最终谱写出一段传奇。
  • 教授是个小可爱

    教授是个小可爱

    简介无能,精彩于文。前世,她家庭工作双失意;再来一世,她能否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改变自己,走向幸福的彼岸。顾清风新来的小助理能力太强,深得顾清风心。只是当顾清风刚意识到自己对小助理的心思时,这小助理怎么就辞职当上副教授了?看温柔如斯顾清风如何步步为营诱拐超甜女教授。“我相信爱情,但是我认为它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可是我早已对你倾心,只要你主动一点,我们就有故事。”
  • 仙御

    仙御

    仙历第九纪,一纪一量劫。在经过八次劫数之后,天地元气日渐消散,仙道修行最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仙穹大陆最好的时代,仙凡大同,皆可修仙。这也是仙道最坏的时代,仙者亿万,无人成仙。一个先天不足、多智近妖的少年,在经历灭门之祸、众叛亲离以后,意外觉醒沉睡之魂,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求仙问道之路。三魂觉醒定天赋,七魄融灵化神通。天地双桥通冥冥,十二命窍聚仙宫。仙是一种信仰,长生不老,逍遥自在,超脱无上。
  •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内容介绍哈南编著的《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是一部旅日华人的中篇小说集。作者以海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叙说了在日华人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怎么也离不了的乡土和故国。《北海道》题材广泛,时空的跨度较大。比如写留学生,不写漫长东瀛路的艰辛,写他们站稳了脚跟之后所面对的茫然,以及与他们在日本出生的、日化了的孩子之间的“代沟”。比如写嫁给了日本人的她们,自以为把曾经有过的情感留在了国内,生活已经有了重中之重,可是没想到有时候那轻盈的一缕也会漂洋过海,成为不速之客。有时候是回国和在日本的生活穿插进行的,有时候则被国内变革的大潮所吸引,留连忘返。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从来都是小说诞生的重要因素!
  • 血源纪元

    血源纪元

    旧神复苏,外神降临,当苍白之血吞噬了人性的最后一丝理智,猎杀之夜来临,在月光照耀下,面对着巨大兽化怪物,猎人拔出了手中的长剑……
  • 土豪奶爸的悠闲生活

    土豪奶爸的悠闲生活

    面对采访,对着镜头的韩愈思考了一会,宠溺的看了一眼旁边的女儿,只能无奈的摆摆手道:"除了女儿外,其实我拥有的也不多,除开那十几栋楼,那几亿余额外,我还拥有啥?我还是个啥?"
  • 欢喜腾

    欢喜腾

    果欢欢给一航说起她和母亲的事儿,正说到一半的时候,不知怎么就瞥见了一航鬓角窜出来的白发,好像黏在脸上的白糖。果欢欢于是分了神,不经意地伸出手去,像是要拂去这些烦人的白色糖点。手刚伸出了一半,就吓着了一航。一航倒是很灵活的一躲,躲开了果欢欢的手。一航再问:“然后呢?”果欢欢此时正说到青春期与母亲的抗争,那些与生理周期和身体相关的名词,之前一直从她嘴里坦荡利落地甚至有些欢快地鱼跃而出,她并不觉得有任何言语上的困难。但这突如其来的停顿,倒是被一航理解为她正在费力寻找一些更隐晦和委婉的措辞。
  •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收入了韩少功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作者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