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10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哀莫大于死别,悲莫甚于生吊”,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天之于物,岁去东流水,地久人共死。然人为动物,唯物之灵,面对生命的消陨流逝、至亲的阴阳相隔,怎能不感慨悲戚,心生涟漪?庄子的鼓盆而歌,陶潜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虽然表达的是对死亡的超脱,但何尝不可以看作是无法与死亡抗争的无可奈何。潘岳的“荏苒冬春谢”,荀粲的痴情,王衍的钟情,元稹的悲伤,哪一个不是对死者的哀悼,对生者的遗恨,甚至纳兰性德的“人到多情转情薄”也是对至亲思念至极后的自我安慰。乐生恶死是人的本能,死亡是人生的大限,是生命的终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种难以言说的痛,只能“赋诗欲言志”,“悼亡诗”由此而生。至情至性的诗人,面对与至亲的生死永别,怅然于怀,发而为诗,以自己之亲身体验,嗟叹死别之苦,歌咏蓬转之悲。

悼亡,顾名思义,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中国的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即面对亲人离世时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怀之情。自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曾作悼亡诗三首,后人便以“悼亡”作为专有名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将“悼亡”作为丈夫悼念妻子的专称是不合适的。真正广义的悼亡诗,是指生者悼念亡者,亡者可以是亲朋挚友,可以是明君贤臣,甚至可以是凭吊先烈和悼念故国。本文的“悼亡”一词,正是建立在该意义之上,而不仅仅是指夫妻之间的抚存悼亡。

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作为一种独特的写作类型,据胡旭《悼亡诗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4月)的归纳,具有以下两个独特的特征:第一,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或写诗人自己的哀痛和梦境,如苏轼的《江城子》;或写亡者的墓地、遗物以及德行,如唐寅的《绮疏遗恨》。第二,在审美特征上,以情动人,塑造哀伤之美,悼亡之初的长歌当哭,久经积淀后的低吟浅唱,无不产生凄其悲凉的体验。要眇宜修的手法,把细腻幽微的情感写得恰到好处。比如纳兰性德的《山花子》“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情多。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又如贺铸的《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种阴柔美与悼亡诗的气质天然相合。

本书所收的悼亡诗,在时间上,上起周秦,下迄清末。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悼亡诗的产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诗经》时代的肇始,到先唐的兴起,以至隋唐时期的繁盛,再到宋代的全盛,辽金时代的式微,元代的萧条,明代的复兴,而至清朝的巅峰。悼亡诗就像一个生命个体,经历着它的春华秋实、荣辱兴衰和沧海桑田。在每个历史时期,悼亡诗都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先秦两汉时期,悼亡诗的数量少,而且形式和表现方法也朴素单纯。比如《诗经·邶风·绿衣》和汉武帝的《李夫人歌》,或以四言的句式复沓叠唱,或以杂言的句式直抒情怀,毫无渲染,情感真挚强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式微,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情感,伴随着“人的觉醒”,文学也进入了自觉阶段。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东汉末年以来文学逐步内转写心,故有孙楚、潘岳的悼亡诗产生。尤其是潘岳,他的悼亡诗最终确立了该类诗歌的体制,为千古以来的悼亡诗人普遍认同。继此二人之后,悼亡之风颇盛,沈约、江淹、庾信、孙楚均有悼亡之作品。唐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尤其是盛唐时期大繁荣局面的到来,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其悼亡诗的艺术成就都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历朝历代,并对唐以后的悼亡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薛德音、唐晅、韦应物、孟郊等都有悼亡作品,当然最有特色的还属元稹的多篇悼念亡妻的诗作,尤以《遣悲怀三首》闻名于世。元稹的《谴悲怀》没有华丽的辞藻,内容也都取自日常生活,但是却句句发自内心,情深意长。诗中“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名句,早已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了。到了宋朝,苏轼、贺铸、朱敦儒等一批词人把悼亡诗引入了词的领域,扩大了悼亡诗的文学呈现模式。明清,尤其是清代,是悼亡诗最为繁盛的时期。据尚永亮《血泪哀歌生死恋情》一文统计,这一时期的悼亡诗主要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量多,至少在二百篇以上;二是作者成分复杂,有名不见经传的一般作者,也有汤显祖、蒲松龄、王士祯这样的文学家,还有张居正、王夫之、顾炎武这样的政治家;三是悼亡的内容更为丰富,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历史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往往在悼亡的同时,笔墨之间还流露出国破家亡的沉痛愤懑。如顾炎武的《悼亡》五首其三“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令人读来,悲怆之中别有一种情韵。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为悼亡诗,一代有一代之特色。回味其中,如余音绕梁,感慨不已。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更何况是“重壤永幽隔”的生死之别呢?“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无论是亲朋,还是故友,无论是父母、夫妇捐馆之痛,还是国破家亡之恨,曾经的“桃之夭夭,年年岁岁花相似”,如今已是“坟冢默默,岁岁年年枉悬思”。人生在世,沧海一粟,悼亡者,亦为悼己。呜呼,哀哉!

同类推荐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甘棠之华

    甘棠之华

    念其文,思其行,怀其德,一次靠近巴金丰富精神世界的心灵对话。作为巴金研究会的骨干、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与巴金作品、巴金家人的联系非常密切,掌握了许多秘不示人的一手材料,经过多年积淀,终写成《甘棠之华》。书中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巴金读书、藏书、著书以及与友人交往的点滴细节与珍贵瞬间,真实还原了巴金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家大事到文坛风云,乃至个人情感等,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的背影大有帮助。
  • 蒋子龙文集6: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文集6: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是《蒋子龙文集》中的中篇小说卷。该卷主要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这一卷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变化较大,题材多种多样,如《开拓者》《弧光》《收审记》等。主人公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医生、有农民、有企业家、有犯人等,是对现代生活的大展示,更是对各种人性特征的揭示。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热门推荐
  • 王阳明

    王阳明

    在整个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的“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流传于大江南北。阳明心学,一直影响到近代,并且远播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既有“立德”“立功”又有“立言”之“三不朽”之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世人的敬仰。王阳明的一生,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本书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呈现王阳明的一生。只有还原历史场景,才能真正读懂王阳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恋是朵海棠花

    暗恋是朵海棠花

    吴沥洋,你听过海棠花的故事吗?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痴情的女子,她一直在等她心爱的人。很多年过去了,她的爱人还是没有回来。女子死后便化成了一种很鲜艳的花,这种花就是海棠花。海棠海棠,断肠苦恋,却无结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伪唐编

    伪唐编

    大唐鼎盛之下藏着的是暗涌的狂浪,宫廷争斗,帮派斗争……两少年横空出世,清荡乱世。他们与人斗,与天斗,一路上灿烂的是道心,璀璨的是使命,以凡人之躯,驾驭天神之力。
  • 茵为爱:女追男大逆转

    茵为爱:女追男大逆转

    懵懂淘气的小女子周成茵,初中还没毕业就暗恋上了表哥老婆的表弟,大自己五岁的杨帆,这段既不是近亲,也不是禁断的爱,潜伏十年后终见天日。表白当晚,皓月当空,寒风刺骨,英俊潇洒的杨帆温柔地削断了成茵的情思,让成茵从兴奋的云端直接掉到了冰冷的河里——明明是自己不小心,却被扬帆误以为是自杀……情场难淡定,职场当劳模。成茵一门心思事业爱情双丰收,寻回尊严,报仇雪恨。殊不知,那命运的推手又开始东扯西拽了……
  • 超萌师徒

    超萌师徒

    历经两世,相遇相识却未能相知下一世会将如何?白逸肖:“为寻得你,我将灵魂碎片历经三生三世,我终于寻得你,而你可还记得我。”惋曦经历三世,第一世在星际,遭遇不测,身死,失去部分记忆。第二世,刚刚穿越到异麟大陆这异世的一个炮灰身上,与主角斗智斗勇,拥有强大力量,却败在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和算计下。第三世主角,配角,炮灰,又有谁知道真正的天道之子是谁呢?
  • 十八岁参军

    十八岁参军

    1933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我出生于湖南省乾城县所里镇,即现在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吉首市主城区。我虽然离开家乡到北方工作生活了六十年,但乡音难改,说一口既带湖南辣味,又带山西醋味的普通话。常常有人听了我的口音,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回答是湘西人,对方就说:“啊!知道了,是出土匪的那个地方。”有的人甚至还会开玩笑地加一句:“阁下不是土匪吧?”其实,这是一个误识,是受上世纪九十年代连续上映的《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往事》等影视剧的影响。这几部影视剧描述的土匪,并非传统意义的土匪。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