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10

第10章 孝的起源与流变(8)

(二)二十四孝

孙成为朝廷旌表的主要对象。

元代郭居敬将历史上曾参、闵子骞、老莱子等24人的孝行汇集起来,编著成《二十四孝》,明人王克孝又绘《二十四孝图》,后来又有《女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图》等。

在“二十四孝”中,子路为亲负米、丁兰刻木事亲、姜诗妻纺织养姑、蔡顺拾葚供亲、江革行佣供母是对父母生事奉养的典范;董永卖身葬父,是送终尽孝,葬亲以礼的典范;黄香温席、吴猛恣蚊饱血,是“冬温夏凊”的典范;老莱子娱亲,是“色养”父母的典范;杨香打虎是舍己救父的典范;汉文帝亲尝汤药、庾黔娄尝粪忧心,是“病则致其忧”的典范;黄庭坚涤亲溺器、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大孝尊亲的典范;舜象耕鸟耘、王祥卧冰、孟宗哭竹、郭巨埋儿、王裒闻雷泣墓,是孝感天地的典范;曾子啮指心痛是母子连心的典范;鹿乳奉亲、乳姑不怠,是喂养父母的典范;闵子骞单衣顺母是孝敬继母的典范;陆绩怀橘是供奉甘肥的典范。

1.子路负米、蔡顺拾葚、丁兰刻木

孝敬父母,首先是养父母,让父母衣食无忧。孟子的“五不孝”之中,“不顾父母之养”占了三条。《礼记·内则》强调,在饮食方面,对父母要“问所欲而敬进之”。北宋司马光也强调:“将食,妇请所欲于家长,退具而供之。”也就是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父母想吃什么,子女就应该供养什么。为此,“二十四孝”列举了一系列敬奉父母饮食的典范,其中有子路为亲负米、蔡顺拾葚异器和丁兰刻木事亲。

孔子的弟子子路,名仲由,年轻时家里穷,用野菜汤奉养父母,还曾经到百里之外寻找粮米,背回来奉养双亲。父母去世后,子路在楚国做了大官,从车百乘,积粟万钟,列鼎而食。想起父母和过去的困苦生活,子路难过地说:“我现在虽想再喝过去的野菜汤,再给父母到百里之外背米,还有机会么?”孔子称赞说:“子路侍奉父母,活着的时候已经尽力了,死后仍在思念。”

西汉汝南(今属河南)人蔡顺,年少失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时遭王莽之乱,又值荒年,柴少米贵,母子只好拾桑葚野果充饥。蔡顺把拾得的桑葚分别放在两个篓子里,成熟可口的黑色桑葚给母亲吃,还没熟透的红色桑葚留给自己。赤眉军遇到蔡顺,看到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便问他缘由。蔡顺说:“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所感动,非但没有抢劫,反而送给他二斗白米,一只牛蹄。

“丁兰刻木事亲”纯粹是为迎合世俗观念而虚构出来的。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说是丁兰“刻木为母”。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有“丁兰刻木为父”的石刻画像,画像中刻的是父亲,不是母亲。三国曹植《灵芝篇》载:“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说的是母亲。后来经不断完善,在“二十四孝”中的情节是:丁兰幼丧父母,没来得及奉养,因而思念父母劬劳,刻木为父母像,一日三餐,事之如生。丁兰外出,妻子用针刺父母的手指,竟然流出鲜血。木像见到丁兰,眼中垂泪。丁兰问出实情,把妻子休掉了。

民间俗语讲,只要儿女有孝心,粗茶淡饭苦也甜。子路和蔡顺是真孝子,虽然供奉父母的是野菜、桑葚,但贩夫走卒生前孝敬,胜过王公贵族死后祭祀。他们对父母尽了淳朴、绵薄的孝心,让父母感受到了孝的真情,他们没有愧疚,没有遗憾。丁兰刻木事亲,再遗憾、再诚心,再休掉十个不孝的妻子,又有什么用呢?

2.闵子骞单衣顺母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少小丧母,父亲娶了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冬天,后母用丝绵为两个亲生的儿子做棉袄,给闵子骞做的棉袄却絮以芦花。有一次,闵子骞为父亲驾车外出,手冻僵了,缰绳掉在地上。父亲责备他,闵子骞默默不吐实情。父亲大怒,拿过马鞭就打,棉衣绽裂处飞出芦花。数九寒天,穿芦花做的衣服能不冷么?得知真相的父亲愧忿之极,要把后母休掉。想到两个年幼的弟弟,闵子骞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这才饶恕了后母。从此以后,后母对待闵子骞如同己出,全家和睦。后人评论说:“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暖。”“二十四孝”把闵子骞的故事编入其中,叫做“单衣顺母”,民间也叫“鞭打芦花”。

3.老莱子戏彩娱亲

儒家的孝道强调子女膝下尽孝,强调“敬”和“色养”父母,让年老的父母充分享受身心愉悦的天伦之乐。“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戏彩娱亲”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春秋末年,山东蒙山之阳有一个隐士老莱子,楚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莱子是个大孝子,自己七十多岁了,父母仍然健在。在父母面前,老莱子从来不说自己老,有甘美香脆的食物,都用来侍奉父母。见双亲寂寞,他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让鸟儿发出悦耳的叫声。为了取悦父母,老莱子经常穿着五彩衣,装成婴儿的样子,让父母享受年轻育儿时的天伦之乐。有一天,老莱子端着一盆水进屋,走到父母跟前,故意跌倒在地,四肢朝天蹬伸,像婴儿一样地啼哭,不肯起来。搞这样善意的恶作剧,就是为了让父母看了高兴,可谓用心良苦。楚昭王听说了老莱子的事情后,想让他出来做官,老莱子便带着全家隐居到江南去了。

后来,“老莱衣”成为“色养”父母的代名词,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被广泛传颂、赞同。唐朝诗人孟浩然《蔡阳馆》诗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北宋诗人苏舜钦专门写了咏《老莱子》的诗,其中有“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的诗句。南宋理学家朱熹《寿母生朝》诗:“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元朝诗人郭钰《赠彭将军》也有“座上衣冠戏彩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的诗句。

老莱子“戏彩娱亲”固然落实了儒家的“色养”父母之道,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还穿着婴儿的五彩衣在地上哇哇啼哭,还要做人的尊严么?由此可知,扭曲了的孝道是以丧失儿女的人格尊严为代价的。

4.董永卖身葬父

儒家的孝道既强调“生,事之以礼”,“养则致其乐”,使父母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又要求对死后的父母要感恩和追思,叫做“死,葬之以礼”。“二十四孝”为此树立了“卖身葬父”的榜样——董永。

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有“董永鹿车载父”图,在一棵大树下有一鹿车(独轮车),上有小罐,大概是田间劳作盛水之用,一位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似乎是在指点董永劳作。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着父亲,身旁刻“董永千乘(今山东博兴)人也”六字。董永左边有一大象,体态粗壮,大耳如扇,长鼻高扬。董永右上方有一只鸟,张开双翅,作飞舞状,取“象耕鸟耘”之意。

现实生活中的董永,只是在生活中孝敬、关爱父亲,用鹿车推着父亲到田间劳作,而不让父亲在家孤独、寂寞,并无卖身葬父的情节。董永“卖身葬父”记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书中说董永父亡,无钱安葬,向人借了一万钱,并对债主说:“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到债主家为奴的路上,董永逢一妇人,愿意当他的妻子,一起和他还债。到了债主家,债主说:“为我织出千匹绢,你们夫妻就离开吧。”结果,董永的妻子仅用十天就织完了。回家的路上,董妻说:“我是天上的织女,你的孝行感动了天,上天派我和你共同还债,债务偿清了,我该走了。”说完,就飞走了。

也有的说,董永“卖身葬父”的情节是后世逐渐附会而成的。三国曹植《灵芝篇》才有“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的说法。到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董永被塑造成卖身葬父的典范。

据有关典籍记载,董永家境贫寒,为避兵乱,偕父母迁居河南新蔡县,最后到达今湖北孝感市。董永的故事也被美化为颇具浪漫的人间孝子与天国仙女双双尽孝的戏剧,黄梅戏《天仙配》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据说,湖北孝感市就是董永与仙女相见和分别之处,县名“孝感”即由此而来。

然而,从这浪漫美丽的孝的赞歌中我们看到,子女们在父母入土为安的长眠中出卖了人身,丧失了自我。老莱子丧失的是人格,是尊严,董永则连自己都给卖了。

5.“冬温夏凊”的典范——黄香和吴猛

《礼记·曲礼》载:“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冬温而夏凊”是讲,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纳凉。“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吴猛“恣蚊饱血”就是两个关心父母,“知冷知热”的孝子典范。

《后汉书·黄香传》载: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黄香,9岁丧母,因思念母亲而哀伤憔悴,乡人称其至孝。12岁时,太守刘护把他召为门下孝子。黄香虽家贫,但尽心奉养老父,刻苦读书,很快就博通经典,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后黄香官至尚书令、魏郡太守。

“二十四孝”说,黄香9岁时,服侍父亲极尽孝道。夏天暑热,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睡不好觉,先用扇子扇凉父亲的枕席床铺,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冬天寒冷,黄香就先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焐暖,再请父亲去睡。《三字经》说的“香九龄,能温席”,就是指东汉黄香。

《晋书·艺术传》载:吴猛是东晋豫章(治今江西南昌)人,“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二十四孝”中说,吴猛8岁时,事父母至孝。每到夏天,他的床上不挂蚊帐,还脱光衣服,让蚊子叮咬自己。他认为,蚊子喝饱了自己的血,就不会去叮咬父母了。

孩童的这种天真想法实在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虽然其法不可取,但这种近乎“痴傻”的孝行绝不是愚孝,而是一颗淳朴、率真的童心。黄香、吴猛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孝是天下所有子女应尽之责,那些稚气未退的孩童即便不承担责任,但不能不接受孝文化的熏陶,不能没有对父母尽孝的童心。

6.汉文帝亲尝汤药与庾黔娄尝粪心忧

“二十四孝”中有两则父母“病则致其忧”的故事,其中的一例讲的就是堂堂九五之尊的汉文帝的故事。汉文帝名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初大臣们平定诸吕后,拥立他为皇帝。汉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把他和汉景帝统治时期誉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不仅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汉朝标榜以孝治天下,他应该是率先垂范者。

汉文帝对母亲薄太后非常孝顺,虽然身为天子,奉养母亲从来不敢怠慢。薄太后患了重病,而且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刘恒。本来,护理薄太后的宫女、侍从前呼后拥,用不着尊贵的皇帝亲自动手,可汉文帝坚持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吃的汤药,也要天天亲自动手煎熬。每次煎完,先要尝一尝苦不苦,烫不烫,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母亲卧病三年,他坚持亲自护理了三年。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介平民百姓护理久病的父母已是难得,作为日理万机的帝王,在宫女、侍从众多的情况下,能够坚持亲自护理病中的母亲,尽人子之孝,就更难能可贵了。“二十四孝”中称他“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并没有过誉,他是受之无愧的。

庾黔娄是南朝齐新野(今属河南)人,自小诵读《孝经》,了解孝敬父母之道。南朝的编县(治今湖北南漳)境内多老虎,庾黔娄当了编县县令后,老虎都跑到别的县境去了,人们都说是他的仁孝所致。

后来,庾黔娄又担任孱陵县(治今湖北公安)县令,上任不到十天,总感觉坐立不安,他猜想可能是家中亲人有难,立即弃官归家。回到家里,得知是父亲庾易得了痢疾。庾黔娄慌忙延医给父亲治病,医生说:“要晓得病可不可以医治好,只要尝了病人的粪,自然会明白。若粪味是苦的,就容易医治了。”庾黔娄立刻取父亲的粪尝了尝,不料气味是甜的,心里马上纠结忧愁起来。每到了晚上,他便叩头祈祷北斗星,请求替代父亲去死。有一次祈祷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徴君(你父亲)寿命已尽,念你一片诚心,只能延长到月底。”到了月底,庾易就死了。庾黔娄安葬了父亲,在坟墓旁倚庐为父亲守孝。

“尝粪验疾”的行为是否是愚孝,是否符合古代的中医理论,笔者不敢妄断。但亲尝汤药、尝粪忧心、衣不解带中蕴含的子女对父母的至亲、至爱、至诚、至孝,还是应该弘扬的。

汉文帝护理生病的母亲衣不解带,随时听候呼唤,后来也为诸多的孝子效法。《世说新语·排调》刘孝标注引《中兴书》载,东晋殷仲堪护理病中的父亲,衣不解带数年。南朝刘霁已经50岁了,母亲生病,“衣不解带者七旬”。一旬为10天,七旬即70天,一个50岁的老人,护理生病的母亲,70天衣不解带,真是难以想象,更不用说像殷仲堪那样衣不解带数年了。

同类推荐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 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 台海泛舟禅与医

    台海泛舟禅与医

    本书共16篇、40个专题,洋洋洒洒近20万字。每篇之首,都引用了作者过去所写的诗句以开启思路、表达意境,旨在画龙点睛、直指人心。
热门推荐
  • 天降总裁:萌系甜妻

    天降总裁:萌系甜妻

    ——1v1双c宠文写虐剁手20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老公,叶以念表示,不接受!某男邪魅一笑,凑到她耳边低着声音道:“不接受?那老婆是想谈婚后恋爱嘛。”从此,叶以念每天都体验着心动的感觉以及……心肌梗塞的感觉。(不虐,男主不渣不拖拉不要脸不放弃死追女主。)
  • 陛下有喜

    陛下有喜

    神凤帝一生英明神武,因长相俊美,最讨厌一切与美相关的形容词,总觉得是对自己的暗讽。一日,神凤帝上朝途中偶感晕眩,被太医署第一名医摸了把脉。“陛下,您这是喜脉啊!”自幼被当储君养,我觉得我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求个太子妃。父皇大惊失色,急忙给我送来名满天下的少傅。我初见自己少傅的那日,他正忙着在东宫角落里优雅地上吊……
  • 梦剑

    梦剑

    人都有梦,人各有梦,梦是好的,但是谁不是身在世内,心在世外,想放下一切却又解不开世间的枷锁;主人公亦是如此想逃离却又不得不被世事所束缚,跟着我一起去追寻一个梦幻的世间吧!(我的第一部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有什么不好地方希望大家提出建议和构想,谢谢大家!)
  • 等你再暖一次我的星辰

    等你再暖一次我的星辰

    {新书《允你怦然无余生》求收求评!}她爱得深沉,哪怕知道他的眼里只有仇恨她也还是奋不顾身的往他布好的陷阱里面跳。直到那天他娶了别的女人——“瑾辰哥,我该走了,这一切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我们终于不用互相折磨了。”宋奕暖笑着可心却绞痛着,一阵清风过吹散了她心里的最后一星火光。从顾瑾辰的生活中抽离的那一天,她也彻底浇灭了顾瑾辰曾以为刻骨崩心的仇恨。“奕暖,你到底在哪,只要你回来你恨我打我骂我都好,我只想你回来…”顾瑾辰像是失了魂的孩子无助的找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可是没有了,他的奕暖没有了......从那时起顾瑾辰就告诉自己,若他的奕暖能回来,余生他的命里会全都是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特工在行动(下篇)

    特工在行动(下篇)

    “瞎子”沉迷于娇妻、玩乐。陆羽用密信向香港总站报告“昭庆已娶妻成家”的消息。信发出第九天,香港的挂号航空信就回来了。这是打气的嘉奖令,又汇款六千元,需去广州取,并通知接头时间、地点、暗号。信上说:因为六千元毕竟不是小数,“要被共产党瞄上就危险了”。“我没有别的能耐,给你跑个腿学个舌没问题。”陆羽显得很憨厚。“瞎子”一拍大腿:“好,以后去广州取钱,小弟全权拜托了。你先把这笔钱取回来,回来我给你接风。”1952年2月13日。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传世“家训”,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 封鬼恶人

    封鬼恶人

    我叫阿鬼,小时候我受到表哥的影响,初中后就开始迷恋上了鬼片,不光爱看鬼片,还喜欢听鬼故事。渐渐的我成为了一个鬼怪名人,很多人爱听我讲鬼故事。因为这个原因,我认识了殡仪馆的看门大爷,从此我的生活就被改变了。这个老大爷竟然是封鬼恶人最后一代传人!签阴约,下地府,养死肉犬……看阿鬼封鬼恶人的神秘经历,掌控阴阳的恶人手段!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说:“过去管理企业我主要管事,可永远有管不完的事,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决策,每项工作都需要我把关。虽然我不一定比别人专业,但由于我是公司老板,是企业创始人,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可是,我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后来,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很愚蠢,事必躬亲是无法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必须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经营企业的目的。
  • 心在汉

    心在汉

    作为一个皇汉,穿越到神展开的汉末乱世居然成了匈奴刘豹?这不是日后五胡大渠帅刘渊他爹么,还好我有系统可以刷副本来挽回局面。西晋副本“大将军,晋帝司马邺已经出城献降了!”“mmp,为什么我在副本是刘曜?”西周副本“大王,周王首级及美人褒姒在此!”“…………这次是犬戎灭西周吗?”汉朝副本“单于,陈平偷入军营,已被就地斩杀!”“什么鬼?不是说陈平献上美人图,我就可以退兵了吗?”“系统,你这么针对皇汉,老子一定不会让你得逞的!”所谓身为胡民心在汉!这游戏,我该怎么输!异族必须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