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14

第14章 孝的起源与流变(12)

嘉靖三十三年(1554)五月,太仓(今属江苏)人王在复的父亲被倭寇抓住,王在复叩头请求放免父亲。倭寇挥刀砍向父亲,王在复以身遮蔽,父子俩的首级同时坠地,可临死前儿子的手仍然紧紧抱住父亲不放。

《明史·孝义传》叙述完王在复的事情后,讲:“当是时,倭乱东南,孝子以卫父母见杀者甚众,其得旌于朝者,在复及黄岩(今属浙江)王搜、慈溪(今属浙江)向叙、无锡蔡元锐、丹徒(在今江苏镇江)殷士望。”这仅仅是受到朝廷旌表的,同类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些以身蔽亲的行为,虽显示了可贵的亲情和自我牺牲精神,但与虎谋皮,显得过于懦弱、天真,下列几例则让人感到快意淋漓,慷慨壮烈。

万历三十六年(1598),一群贼寇流窜至铜仁(今属贵州)人杨通照家,劫持其母而去。杨通照与弟弟杨通杰跟踪追击,转斗数十里,受伤负痛不顾,放声大骂贼寇,声震山谷,最后两人杀入重围,血战而死。

晋江(今属福建)人伍民宪,与父亲避难遇贼,伍民宪长跪哀求说:“别惊吓我父亲,财物都给你们。”贼寇不听,偏要杀死其父。伍民宪大怒,挺身挥戈连杀二贼,击伤数贼。终究因贼寇众多,被砍断右手,可他躺在草中,犹一手执戈,呼唤着父亲,三天后才死去。

宁化(今属福建)有个林上元,贼寇抢了他继母李氏出城,林上元从城上持枪一跃而下,直奔敌阵,刺死两个敌人后,贼寇纷纷避其锋锐,林上元保护着李氏冲出重围。

又有一个叫于博的,母亲被盗贼擒住,于博取石块奋击,盗贼被打得头破血流,抓住他剖腹割心泄愤,母亲得以逃生。

上述种种以身蔽亲的行为,尽管方式各不相同,但都表现了对父母的一种舍生忘死的关爱,这都是不可估量的、有价值的孝行。而古代还有更多的随亲从死事例,都属于毫无意义的愚孝。如,南朝宋晋陵(治今江苏常州)人余齐民在外做官,父亲在家病逝,临终因没见到儿子留下遗恨,余齐民得知后说:“这有何难?”自杀从父于地下。北魏大将、济南王慕容白曜以谋反罪被杀,11岁的儿子慕容真安自缢而从父死。类似这样的愚孝尽管多,已没有叙述的价值了。

(五)惨不忍睹的孝行——割肉疗亲

中国古代的割股陋习肇始于先秦。《庄子·盗跖》记载,春秋晋国介子推自割股肉给流亡在外的晋文公吃。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很难保证人割股后不死亡。因而自介子推割股后,文献中几乎未再见到割股的记载。《三国志·魏书·陈泰传》曾有“蝮蛇螫手,壮士解腕”的说法,那是因手腕被蝮蛇咬伤,不立即截断就会危及生命,是对生命的珍视,而不是摧残。

1.唐朝“割肉疗亲”的陋俗

唐朝以前,即便是愚孝、假孝,也基本没有“割肉疗亲”的行为。两晋南北朝、隋朝正史的“孝友传”、“孝义传”中,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唐朝,愚孝、假孝的陋俗继续发展,又受中医理论的误导,出现了“割肉疗亲”的恶俗。

《新唐书·孝友传》载:“唐时陈藏器著《本草拾遗》,谓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刲(kuī)股肉而进。”“刲股肉而进”,即割下大腿上的肉进奉。因此,割肉疗亲又称“刲股”。接下来,《新唐书·孝友传》一口气列举了29人因“刲股”而受到朝廷旌表的事例,“或给帛,或旌表门闾,皆名在国史”。在朝廷旌表制度的激励下,“割肉疗亲”的陋俗遂蔓延开来。

《新唐书·孝友传》还特意列举了三例“刲股断指”的孝行。池州(今属安徽)人何澄粹父母久病不愈,当地风俗“病者不进药”,何澄粹便“剔股肉进”,被时人誉为“青阳孝子”。梓州涪城(今属四川)人章全益,被哥哥章全启抚养长大。母病,哥哥章全启“刲股膳母”。哥哥去世后,章全益为哥哥服斩衰(中国古代丧服名,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断手一指以报”。第三例即前文所述刺血写浮屠书,断二手指的万敬儒。

面对如此惨烈的陋俗,唐朝政治家、文学家韩愈指出:“父母有病,子女煎汤熬药医治,就是孝敬了,没听说毁伤肢体的。如果不幸而死,毁伤发肤,灭绝生命,本身就是不孝,怎么能旌表呢?”但韩愈并没完全否定“刲股”行为,认为这种舍身救亲的诚心,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2.两宋时期的“刲股孝亲”

两宋时期,“刲股孝亲”变本加厉,有的孝子觉得割股尚不足以惊世骇俗,又出现了割乳、刲肝、抉目、取脑等行为。据《宋史·孝义传》载:北宋太原人刘孝忠母病,割股肉、断左乳以食母。母病心痛,刘孝忠燃火烧灼手掌,代母受痛。又为亲求佛,于佛像前割双股肉燃灯一昼夜。北宋初年,冀州(治今河北柏乡北)人王翰母亲双目失明,王翰“自抉右目补之”;鄞(今属浙江)人杨庆,刲股肉以啖父,取右乳和药以疗母,久之乳复生;莱州(今属山东)人吕升,剖腹探肝以救父。又有朱云孙夫妻,母亲病,丈夫云孙“刲股”作粥,母亲食罢而病愈。后又得病,妻子效法丈夫,“刲股以进”,母亲的病又好了。尚书谢谔还专门为她写了《孝妇诗》。

在他们极端“典型”行为的光环之下,其他像渠州(治今四川渠县)人成象、益州双流(今属四川)人周善敏、陈州项城(今属河南)人常晏、永嘉(今属浙江)人陈宗、江陵(今属湖北)人庞天佑、徐州人李祚、陈州(治今河南睢阳)人常晏、鄞(今属浙江)人杨庆、大安军(治今陕西宁强阳平关)人张伯威等,一般割股疗亲的孝行,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其他典籍的记载,越发骇人听闻。金人元好问《续夷坚志》载:北宋王羽母病,“以利刃取脑,调羹进食”。明人王圻《稗史汇编》载:北宋南阳县东海村一老妇双目疼痛,昏暗不见光明,其子挖下眼睛与母亲吃,吃完后母亲病愈。《扬州府志》载:南宋扬州宝应人蒋伍,因母双目失明,“自剜左目,和粥以进,母目顿明”。

其实,“刲股孝亲”的行为本身就和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的说法背道而驰。《姑苏志》记载:南宋末年,平江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周津为父割股疗疾后,义正词严地说:“父母遗体,岂能毁伤?我把父母给我的遗体再奉还给父母,有什么不对?”人家为父亲付出了自己的肉体,对他这种愚孝和愚昧的认识还能指责什么呢?

3.元明清惨烈的“刲肉疗亲”陋俗

元明清三朝,是“刲股”之风最惨烈的时代,有人甚至屡次割股,夫妻争相割股,亦有断指、割臂、刲肝、剖心、啮蛆者,甚至有残忍地杀儿救母者,实在大违人道。以至于笔者不得不废书而叹:孝,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扭曲了的愚孝又摧残、涂炭了多少纯洁、至诚的生灵?

《元史·孝友传》记载:元朝扶风(今属山西)孝子赵荣、京兆(在今西安)孝子萧道寿、固安(今属河北)人哈都赤、湖州吉安(今属江西)人郎氏、东平(今属山东)人郑氏、大宁(今属山西)人杜氏、安西(今属甘肃)人杨氏等,都曾经“刲股啖母”。如固安人哈都赤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有病,久治不愈。哈都赤磨快随身佩带的小刀,祷告上天说:“慈母生我劬劳,今当捐躯报恩。”遂用刀割开左肋,取肉一片,作羹以进母。

《明史·列女传》记有五例“刲肉奉亲”的事例,一例是仁和(在今杭州)孝女杨泰奴三割胸肉食母,母病仍不愈,又剖胸割肝一片,苏醒后做成粥给母亲吃,终使母亲痊愈。另一例是仪真(在今江苏仪征)人周祥妻张氏割肝作羹以奉亲。第三例是怀宁(今属安徽)人章崇雅妻洪氏,“剜乳肉为羹”医治婆母,为了不让婆母知道,将余肉投入水池中,被群鸭衔出,乳肉仍然鲜血淋漓。第四例是临武(今属湖南)人李孝妇割乳救姑,昏仆气绝,后经一佛僧指点,以艾草薰灸方苏醒。

第五例虽是一般的刲肉食姑,但事迹很感人。说的是新乐(治今山东宁津北)人刘孝妇,在洪武(1368~1398)初年举家迁往和州(治今安徽和县)的路上,婆母有病,刘氏刺血和药给婆母吃。到和州两年后,婆母又中风卧床,刘氏奉汤药,驱蚊蝇,昼夜不离床边。婆母因长期卧床,身体腐烂生蛆。刘氏按照当时的迷信说法,用牙啮蛆,使蛆不复生。又“刲肉”给婆母吃,终未能挽救婆母生命。婆母死后,因无钱安葬回老家,她守在棺材旁边哀号五年。此事惊动了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赐衣、赐钞,命人帮助她扶丧回老家,并旌表门闾,免除徭役。

《明史·孝义传》记载的此类事例更多,以致使笔者不忍详述,有避重就轻之念。如有“刲股愈母疾”还“秘不令人知”的吴县(今属江苏)人杜琼;刲股调羹救父的桐城(今属安徽)人夏子孝;刲股救祖母,刲肝作汤救祖父的直隶华亭(在今上海)人沈德四;刲肝愈母疾的昌平(今属北京)人王德儿;割左臂救姑的兴化(今属江苏)人陆鳌妻倪氏;断指救姑的昆山(今属江苏)人王贞女,等等。

其中有一例夫妻割肉疗亲的事例。全州(今属广西)人唐俨年仅12岁,父亲病重,他偷偷割臂肉进奉给父亲。唐俨成年后娶妻,游学于外,家里的母亲又病重,18岁的妻子邓氏慨然曰:“昔夫子以臂肉疗吾舅,吾独不能疗吾姑哉?”于是,割肋肉以进姑。等唐俨听说母病回家,母亲早已康复了。

《明史·孝义传》还记载了一位日照江伯儿,割肋肉为母疗疾,不愈,又祷告泰山神,并许愿杀子以祭祀。母亲病愈后,他果真杀死3岁儿子祭祀还愿。明太祖朱元璋闻讯大怒,以“灭伦害理”之罪,将江伯儿杖责一百,发配海南,并取消了对“卧冰割股”一类孝行的旌表。

清人沈源还写了一首《咏孝妇吴张氏》诗,描述了这种惨不忍睹的愚孝:

割肉调羹鬼神泣,

捧向萱帏病遂已。

君不见望夫山上草迷离,

血染衣裳姑不知。

4.赵希乾割心救母

明朝还有个“赵希乾割心救母”的故事,此事离奇得令人难以置信,作者有虚构之嫌,有必要说明,这个故事引自清乾隆时陈梦雷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第三十卷《母子部》,该书又引自清初张潮的《虞初新志》。笔者据实叙述如下:

明朝南丰(今属江西)东门有个赵希乾,幼年丧父,以织布为业。17岁时母亲得了重病,希乾日夜祈祷以身代母,历时一个多月,母亲的病仍不见好转。他只好请人算命,算命的人都说母亲寿命将终。希乾缠住一个算命者反复询问,算命的厌烦了,没好气地说:“你母亲的病没治了,要想好,你割心救她吧。”赵希乾还真就信以为真了,回家用剃发小刀剖开胸膛,伸进手去摘心,却取出了一堆肠子,慌乱中割下一物就昏死过去了。母亲看到一块肉以为是儿子的股肉,便煮熟吃了。再看儿子,胸前肝肠狼藉,鲜血淋漓,才知道儿子割下来的是心脏。此事传出,满城哗然,县令亲自赶来探视,命医生为母子治病。几天后,母亲病愈。十几天后,赵希乾逐渐苏醒进食。一个月后,身体康复,但胸前的肠子却留在外面,终身改道,大便从胸前的肠子排出。每日粪便滴沥,污秽不堪。赵希乾活到61岁而终。

当时,朝廷已停止了对毁伤肢体的孝行的旌表,《虞初新志》评论说:“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吕氏春秋·当务》曾记载了两个齐国勇士,为了显示勇敢,两人争相割下身上的肉当下酒菜,至死而止。文章最后评论说:“勇若此,不若无勇。”按照这一论断,是否也可以说:“孝若此,不若无孝!”

明朝朝廷也是这种态度。自从日照江伯儿杀子还愿被朱元璋杖发海南后,礼臣议论说:“人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有疾则医药吁祷,迫切之情,人子所得为也。至卧冰割股,上古未闻。倘父母止有一子,或割肝而丧生,或卧冰而致死,使父母无依,宗祀永绝,反为不孝之大。皆由愚昧之徒,尚诡异,骇愚俗,希旌表,规避里徭。割股不已,至于割肝,割肝不已,至于杀子。违道伤生,莫此为甚。自今父母有疾,疗治罔功,不得已而卧冰割股,亦听其所为,不在旌表例。”因此,从明朝朱元璋开始,不再旌表“刲肉疗亲”行为。但明成祖永乐(1403~1424)年间,曾有江阴卫卒徐佛保等以割股被旌表。掖县张信、金吾右卫总旗张法保等人还因割股被提拔为尚宝丞。明英宗、明代宗以后,割股者才不再上奏朝廷,受到旌表的大都是在墓侧搭草庐守孝的孝子了。

同类推荐
  • 知书达礼

    知书达礼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着眼于知书达礼这一重要的价值取向,编选历代关于读书治学、修身复礼的文章,分“博学于文”“读书之道”“好学故事”“约之以礼”“诗礼治国”“知行合一”六个板块,并作简洁明了的注释和解读。本丛书是了解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伊索寓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伊索寓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伊索被誉为“希腊寓言之父”,“西方寓言的开山鼻祖”。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最大的寓言,由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在全世界流传两千五百余年而经久不衰。阅读伊索寓言使人趋向聪明、理智、豁达、沉稳。《伊索寓言》启迪着我们的心智,呵护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对广大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修养、心态、志趣、能力等方面有着这样和那样深远的影响和熏陶。
  • 无敌在西游

    无敌在西游

    新人初做,不喜勿喷,谢谢……嗯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嗯,就这样
  • 绝世皇后:步步陷情

    绝世皇后:步步陷情

    步步为营,是为了谁做嫁衣?心心算计,为何算不过自己的心?她为暗杀营的杀手,奉苏太后之命代昭阳公主嫁往别国,只为倾覆他的国;不曾想这场任务中,她一步步陷入了他用温柔织就的情网;初见,繁华的街市上,她为躲避追兵而跳上了他的马,提出让他策马以甩掉她身后追兵的条件,“什么条件,你才能让你的马跑起来甩掉追我的人?”“记住你欠我的”语气轻挑,噪音却是极好听,似山涧流水般的悦耳。他策马疾驰,甩开追兵,提出的条件却是,“你的名字?”碧落街,姻缘会上,他为她点燃一星空的烟花,她的心开始沦陷而不自知;本以为不会再相见,冥冥中却早有安排,再一次的相见时,他成了她的夫君,她成了他的皇后;月色风华绝代,月色般绝世容颜如他。当他的眼眸在深情凝望她时,她明白他是她逃不开的诱惑;津山悬崖上,他为她纵身一跳。死里逃生后,他说:“无论碧落还是黄泉,只要有你在,走一遭又何妨?”为了这句话,她甘愿抛却杀手的身份,生死追随于他;只是宫阙深深,算计层层,她始终算不了他的心,最终情伤累累的她以一杯假死药远离了宫阙,远离了他;本不欲再靠近宫廷靠近情爱,奈何却阴差阳错回到故国被人设计再入宫门,陷入苏太后的另一个阴谋中;她离去后,他方知自己对她的爱早已融入了骨血,最终为再度得到她,他为她散尽后宫,用温柔与深情再次朝她洒下情网;千帆过尽,他做到了誓不负她。
  • 再遇沈前夫

    再遇沈前夫

    主角:傅清蝉沈丰年重要角色:林之安、严濑等大学时期的傅清蝉,软萌乖巧,对冷心冷脸的商场精英沈丰年,一见钟慕再见倾心,三见已是他的妻……婚后两年她以为自己的心早已被打击得“百毒不侵”,却原来还是疼了,可见纵使她情深,也抵不过与他的缘薄……22岁那年,她的学业结束了,她的婚姻结束了,她最亲近的家人也永远地离开了……26岁那年,兜兜转转,她还是回来了,又遇见了她的前夫沈丰年……都道往事如烟随风散,她与他却似乎总扯不清,连带着扯进旁人,乱了情缘……
  • 百夜奇谭Ⅰ:艾泽拉斯陈年情事

    百夜奇谭Ⅰ:艾泽拉斯陈年情事

    红酥手贱的故事,看过的十个人里,四个人觉得虐心,三个人觉得温暖,两个人被逗笑,还有一个人说他没看懂。那些故事的情节、人物和自己完全不同(有许多完全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世界),可是不知怎么的,就有一种被写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就像是有一段只模糊记得的前尘往事,却被红酥手贱打捞、还原。而今每篇故事都配上作者手绘插图,对照阅读,让读者作者在创作时想象的画面。图上都有作者红酥手贱钤印。故事戛然而止,它给我们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它写了越想逃、越逃不脱的命运,也写了本来要哭、却又笑起来的明媚。25个故事中,有奇幻,也有推理,令人胆寒,也令人热血沸腾。故事每篇都不同,化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作者涉猎之广,令人惊叹。
  • 丞相大人赖上门

    丞相大人赖上门

    穿越成了传说中的极品亲戚,杨思思填完了原主留下的坑,一心一意赚钱。可是回过头来却又变成了被催婚一族。杨思思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身段(吨位),歇下了减肥的心思,还是这样有安全感。可是她都这样了,怎么还有人往前凑?(新书《天赐符妃》已发,求支持)
  • 孟子

    孟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戏

    游戏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饥饿的鸟

    饥饿的鸟

    昨夜终逃离了围墙独自安静的去了另一个地方,是的,一个谁也不认识,我也不认识谁的地方,绝对称得上安全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