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24

第24章 孝与家庭伦理——以孝齐家(7)

后来,王祥为朝廷三公,王览为少府、宗正卿。王祥有一把佩刀,相面的术士讲,为朝廷三公可配此刀。临终,王祥以刀授王览说:“你的后代必定繁盛,可佩此刀。”王览有六个儿子,均位列卿相。王览的孙子王导辅佐晋元帝播迁江左,是东晋第一号的开国功臣,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王氏成为东晋南朝无与伦比的士族高门。

唐朝郑州阳武(治今河南原阳东南)人韦嗣立,与哥哥韦承庆同父异母。韦承庆的生母早死,父亲韦思谦又续娶,生下韦嗣立。母亲对老大韦承庆十分酷虐,经常用竹板笞打。每当母亲要打哥哥,韦嗣立就解开衣裳,请求代替哥哥挨打。母亲当然不会答应,韦嗣立便命令家奴毒打自己。母亲由此感悟,对两个孩子都施以仁爱。时人把他比作是西晋王览。后来,兄弟二人都考中进士,父子三人均官至宰相。

童年的善心孝行最为纯洁,丝毫无半点污染。王览和韦嗣立“恃母爱而不骄纵”,友爱哥哥,如上述兄弟间让枣推梨、推官让爵、舍生就死的行为一样高尚可敬。

7.庾衮兄弟疫疠与共,杨椿兄弟不忍别食

西晋武帝咸宁(275~280)年间,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一带瘟疫流行,死者枕藉。庾衮的两个哥哥相继染病而亡,三哥庾毗又染上疫病。当时瘟疫流行越来越凶,父母只好带着几个没病的儿子到外地躲避,庾衮主动要求留下照顾哥哥。父母强制他走,庾衮说:“我生性不怕疾病。”家人拗不过他,只好让他留下了。此后,庾衮亲手服侍哥哥,白天晚上都不休息。父母走之前,已给哥哥准备了棺材。庾衮见哥哥的病情没有好转,一望见棺材就暗自哭泣。100天过去了,瘟疫减退,待家人返回,哥哥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父母做梦也没指望他们兄弟无恙。

当地父老对庾衮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庾衮用自己对哥哥炽热的爱心,不仅救了哥哥的性命,还创造了疫疠不传染孝悌之人的奇迹。

北魏华阴(今属陕西)人杨播教子有方,两个儿子杨椿、杨津不仅出将入相,还以兄弟友爱为当时人称羡。杨氏兄弟自小亲密无间,从早到晚都在厅堂里,形影不离。有一点美味,也要一同分食。晚上睡觉时,用帐子从中间隔开,各自就寝,高兴时他俩还隔着帐子谈笑。杨椿年老后,有一次到外边喝醉了酒,杨津把哥哥搀回家,躺在旁边不敢睡着,害怕影响侍候哥哥。杨津对哥哥有如父亲,每天昏晨省问,子侄们都站立在台阶下,哥哥不命坐,就无人敢坐。

从先秦到两汉,中国人饮食都是一人一个食案的分餐制,隋唐以后逐渐演变为“伙食”。演变的原因,一是士族官僚的放荡不羁,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兄弟观念的强化,其中杨椿兄弟就是代表。杨椿曾讲:“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吾兄弟八人,今存者有三,是故不忍别食也。”杨椿兄弟的和睦友爱,竟然联系着中国古代饮食风俗的重大革命。

8.有义有礼,房家兄弟

北魏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尚书仪曹郎房景伯,性情平和宽厚,学问渊博,对儒学历史很有研究。弟弟们跟着学习,对他十分敬重,犹如父亲一般。大弟不幸身亡,他穿着粗布衣裳,吃着粗茶淡饭,丧期之内从没脱过衣服睡觉,哀伤得瘦了许多,就像身服重孝一般。二弟景先死后,最小的弟弟景远非常哀痛,哭了整整一年,从没在寝室睡过觉。乡亲们夸奖:“有义有礼,房家兄弟。”后人写诗称赞说:

兄能慈阙弟,弟更爱其兄。

服期如服重,谣语定乡评。

诗中的“服期”,指古制兄弟丧服为五个月;“谣语”指乡间的谣谚。房氏兄弟紧密团结,彼此敬重,情深至极,这是搞好家庭关系的关键之一,也是应当提倡的一种美德。

9.缠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黄玺万里寻兄

前面我们叙述了许多千里寻父母的孝子,他们凌霜冒雪、爬山渡水,艰辛备尝,用走遍天涯海角的毅力来完成对父母的拳拳赤子之心。而明朝浙江余姚人黄玺“万里寻兄”,以同样的行为表达了对兄长的手足之情。

黄玺,字廷玺,哥哥黄伯震外出行商,10年没有回来。黄玺到外地去寻找,行程万里,都没有见到踪迹。最后到了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在南岳衡山庙中祈祷,梦见神人送他两句诗:“缠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一个读书人给他解梦说:“这是杜甫《舂陵行》中的两句诗,舂陵今属道州(治今湖南道县),你去那里寻找一下,就会有满意的结果。”黄玺一听十分高兴,赶紧照此去办。有一天上厕所时,他把伞放在路边,黄伯震恰好路过这里,见这把伞非常熟悉,激动地说:“这像我们家乡的伞啊!”他又仔细打量了一番,看到伞把上刻着“余姚黄廷玺记”六个小字,惊喜地一下子就跳了起来。黄玺从厕所出来见哥哥在此,兄弟二人悲喜交加,结伴而回。

10.“白衣尚书”为佣劝兄

值得注意的是,兄友弟恭绝不是光有友好,没有规劝,就像“父有诤子”一样,兄弟们互相劝谏,也是兄友弟恭的表现。

东汉东平任城(治今山东济宁)人郑钧,喜好黄帝和老子的学说。他的哥哥是县吏,收取贿赂,为吏不廉。郑钧发现后多次劝谏,哥哥不听。为了唤醒哥哥的良知,郑钧到外地做了一年多佣工,把挣来的钱交给哥哥,对哥哥说:“钱物是可以凭劳动得来的,没有了还可以再挣,而贪赃枉法,你这个官位将永远不会再有。”哥哥一听,幡然醒悟,从此变成了廉洁奉公的官吏。哥哥去世后,郑钧义无反顾,悉心养护寡嫂和侄子。后来郑钧官至尚书,因病告老。汉章帝东巡任城,赐给他终身享受尚书的俸禄,人称“白衣尚书”。

郑钧正是太爱自己的哥哥了,怕哥哥会因为贪污而受牢狱之灾,所以,不断向哥哥进言,终于感化了哥哥。这也是弟弟对兄长的一种爱。

与父慈子孝一样,兄友弟恭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家庭伦理和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兄弟关系虽然不存在了,但友悌的合理精神却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和发扬。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尽管封建的伦理道德积累得那么丰厚缜密,但父子、兄弟骨肉相残的事例却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而做出这些丑行的往往都是满嘴仁义道德的天子王侯。如周公诛管叔,放蔡叔;郑庄公杀弟弟共叔段;隋炀帝弑父杀兄;唐太宗玄武门弑兄杀弟;赵光义杀兄夺位;明英宗、明代宗兄弟争帝位,等等,说来也真是封建道德的悲哀。西汉文帝刘恒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被迁徙到蜀地,路上绝食而死。民间作歌讽刺他们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来,因以“尺布斗粟”来形容兄弟不和。

东汉末年,曹操当上魏王,长子曹丕与弟弟曹植展开了激烈的太子之争。二人各自培植党羽,玩弄权术,斗智斗勇,最后技高一筹的曹丕如愿以偿,继位为太子,继而当上皇帝。接着,开始与弟弟了却这桩旧怨。这一幕骨肉相残的悲剧,却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佳话。

黄初二年(221),曹丕将所有兄弟一律晋爵为公,唯独曹植没有晋封,仍然是临淄侯。曹植知道是皇兄在挟私报复,终日借酒浇愁,狂荡发泄。曹丕正愁抓不住他的把柄,立刻派人将他召到京师问罪。司徒华歆献计说:“人说子建(曹植字)出口成章,可让他赋诗,如不能,就杀他;能,就贬他。”

一会儿,曹植进来了,惶恐伏拜请罪。“先王在时,你就以诗赋文章压我,我怀疑你是找人代笔。现在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出来,即行大法。”曹丕摆出一副皇帝的威严。文思高妙的曹植不由眼睛一亮:“请出题目。”诗赋作文在任何时候都是难不倒他的。曹丕见弟弟死到临头还有如此雅兴,倒也有点茫然,匆忙命题说:“你我是兄弟,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犯‘兄弟’字讳。”曹植就如胸有成竹似的,随口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同的血脉,一起的手足之情,竟敌不过地位和权力的诱惑。曹丕听了弟弟摧裂肝胆的指责,又如何不惭愧?于是,打消了杀害弟弟的念头,将曹植贬为安乡侯。

曹植的卓越才华,不仅避免了哥哥的残害,而且留下了谴责骨肉相残的千古绝唱,后来的文人学士在描述这一内容的诗文中,没有人能超越他。

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姑慈妇听

古代的媳妇称公公叫“舅”,称婆婆叫“姑”,称公婆叫“舅姑”。唐朝诗人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的诗句中,“舅姑”就是公婆。

“妇姑不相悦,则反唇而相稽(讥)。”妇姑关系即现代社会的婆媳关系,是古往今来最难缠、最让人头痛、最一言难尽的家庭伦理关系。

儒家对妇姑道德修养的根本要求是“姑慈妇听”,即要求为姑者慈爱,为妇者顺从。近代民谚讲:“婆媳亲,全家和。”婆媳关系的好坏,往往是家庭和睦的关键。

(一)天下慈姑的典范——孟母和“母师”

《礼记·内则》讲述了许多媳妇孝敬舅姑的清规戒律,但婆母慈爱媳妇的却只有一条:“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意思是说,在儿媳正在辛劳做事时,即便是疼爱她,也要任她去做,宁可让她多休息几次。儿媳还没有孝敬的表现,不必立刻生气,应该慢慢地教导她。如果不听教训,再责备她。实在不听管教,才让儿子把她休了,而不再宣扬她的违礼之处。这里大致包括:不要让儿媳过度劳累,要耐心教育儿媳,儿媳休掉后不再宣扬人家的过错,等等。此类的规定虽不多,但毕竟对婆婆提出了约束和要求,而且比较有人情味,有同情心,就算是“姑慈”吧。

大概是因为婆婆好了,媳妇就会闹翻天,史书上记载的好婆婆还真不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孟子的母亲,可谓是一位通达事理的好婆婆。

《韩诗外传》卷九第十七章载: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两腿,屁股着地坐着。从先秦到魏晋,遵守礼法的人都是膝盖着地跪坐,像孟子妻这样坐叫做“踞”,是很不雅观、很不礼貌的。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无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为什么?”孟子说:“她屁股着地,叉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是怎么看见的?”“我突然闯进门,亲眼所见。”“这是你无礼,并非媳妇无礼。”孟母接着说,“《礼经》上说:‘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这是为了防止突然闯进,窥见人的隐私。你突然闯到妻子闲居休息的房间,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怎么能责怪妻子无礼呢?”孟子听了母亲的话,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说休妻的事了。

看来,孟母不仅是一个循循善诱、教子有方的慈母,还是一位宅心仁厚、通达事理的婆婆。她深知持家的艰辛,当儿媳劳作疲惫时,独自私下踞坐一会儿,稍事休憩放松,是人之常情,是应该体谅的。遗憾的是,古代这样体谅儿媳的婆婆太少了。

西汉刘向《列女传》也记载了一位善于处理婆媳关系的婆婆——鲁国九子之母。

鲁国九子之母寡居,回娘家前,与儿媳们约定,天黑回来。可由于天阴回来得早了,将车停在闾门外等着,一直等到天黑才进家门。鲁国大夫从高台上见而怪之,召九子之母询问说:“你从北方来,到闾门而止,一直等到天黑才进家门,为什么?”九子之母回答说:“我早失丈夫,与九子同居。与儿媳们约定好天黑归家,结果回来早了。如果我进家门,就会看到儿子媳妇们的闺房之私。所以必须按约定的时间进门。”天下竟然有如此通情达理的婆婆,鲁大夫敬佩不已,马上将此事汇报给鲁穆公。鲁穆公赐予她尊号曰“母师”,命宫中的夫人、诸姬都向她学习。

这位九子之母,不仅是宫妃的“母师”,也应该做天下所有婆婆的老师。

(二)在封建礼教摧残中煎熬的媳妇

婆媳关系是我们说的主要家庭伦理之一,它要求的“姑慈妇听”中的“妇听”,从措辞上与同为弱势群体的“子孝”、“弟恭”有很大区别,“听”就是服从。除了对舅姑要孝、敬、礼,遵守三从四德外,细小的繁文缛节就一言难尽了。

1.古代媳妇的枷锁——“三从四德”

古代把妇女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称作“妇道”,虽然也包括婆婆在内,但在婆媳关系上,它却是婆婆虐待媳妇的工具。公婆一句“不守妇道”,媳妇便永无出头之日了。

《春秋谷梁传·隐公二年》记载妇女“三从”说:“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礼记·郊特牲》也有类似记载:“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周礼·天官·九嫔》载:“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最初是天子、诸侯宫中的妃嫔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并用来教导同姓亲近的女子,经东汉班昭《女诫》的发挥,成为民间女子的普遍规范。在《女诫》中,班昭对“四德”作了系统的发挥:

同类推荐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中医与传统文化

    中医与传统文化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纯洁如水月夜白,朦胧中芳香飘来,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热门推荐
  • 古词:词苑文学奇葩

    古词:词苑文学奇葩

    词是一种配合新兴音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琴趣”、“乐府”、“诗余”等,因为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因此又有“长短句”之名。词按调填写而成,调有调名,又称“词牌名”。每种词调一般都分为上下两章,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还有分为三片、四片的长调。词的形成经历了由民间到文人创作的长期过程,一般认为,词孕育于南北朝后期,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以后文人创作渐多,晚唐五代日趋繁荣。
  • 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

    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

    本书精选200多个感动心灵的故事,它们涵盖了金色的童年、成长的滋味、父爱母爱、师生情谊、纯洁友情、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等内容。在每则故事后面,都配有平实生动、明白浅近的赏析点评,方便读者领会、启迪和感悟。通过一个个感同身受的故事,让小学生体会“真”的流露,“善”的迸发,“美”的呈现,进而学会感动,懂得感恩!
  • 人类的力量:军事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人类的力量:军事科学知识1(青少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

    本套丛书分海洋、航空航天、环境、交通运输、军事、能源、生命、生物、信息、宇宙等十册。收录词条约五千个。涉及知识面广阔且精微。所包含的内容:从超级火山、巨型海啸、深海乌贼、聪明剑鱼……到地核风暴、冰期奥秘、动物情感、植物智慧……;从登陆火星、探访水星,到穿越极地,潜入深海……既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又有奇异的人文现象;既有对人类创造物的神奇记述,又有人类在探索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面对的无奈、局限,以及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伤害,自然对人类的警告……
  • 日本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日本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普通的四年级学生米娜和卡奇在博物馆内遇到了有着非凡超能力的神奇男孩莱恩,他从一个妄图征服地球的黑暗兵团里逃到日本,希望能拯救日本。受莱恩的影响,米娜和卡奇也参与了这个保卫日本、对抗黑暗兵团的冒险,他们一起躲过混乱能剧场的危险,勇斗相扑高手,揭穿凯瑟琳的阴谋,历经浅草寺和富士山的险阻,终于找出了幕后凶手,将黑暗兵团打败……
  •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传言冷府大小姐冷如霜,貌美如花胜似天仙,引得无数青年才俊竞折腰。恍若仙人的冥无殇说:“你要利用我就利用吧,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利用一辈子。”娃娃脸的李玉清羞涩的道:“我愿意一辈子给你挡酒。”俊秀冷清帝王捏着她的下巴道:“除了跟我在一起你没得选择。”也有人说冷如霜是丑陋的无盐女,被未婚夫嫌弃被青梅竹马厌恶。多情王爷不屑地道:“如此无盐女怎配得上我的绝代风华。”妖孽男子抱着柔若无骨的美人鄙夷的道,不过是利用一下罢了,她怎敌锦瑟半点姿容。温润如玉的上官云烨冷淡的道,只是骗她一骗,又何必在意。景色撩人,到底是迷了谁的眼醉了谁的心。且看女主颜倾天下,翻手云覆手雨掌管人世沉浮。片段一:如霜懒散的气质与这嘈杂的赌坊很不相称,刚刚入内的京都富户郝有钱,随意的打量了一眼如霜,立刻眼露痴迷,这可比楚公馆最俊俏的小倌俊美了不知多少倍,如霜美得像什么呢,郝有钱认真的想,恩,比自家金灿灿的金库还美。郝有钱觉得自己玩过的那些个小倌加起来,也抵不过如霜的一根小指。郝有钱擦了擦嘴上的口水,故作潇洒的打开扇子,径直走到如霜面前。如霜疑惑的抬头,这突然的阴影是怎么回事,这么一看真真让如霜吃了一惊,这个满身挂金子,就差在脸上写上自己很有钱的肥猪是哪里来的。最让如霜惊恐的还是猪哥那句“公子好相貌,让小生好生倾慕”边说边要去摸如霜的手,如霜假装懵懂的看着猪哥心中却在尖叫看见现实版的同性恋了,虽然不美型但聊胜于无嘛,还没等如霜做出反应,猪哥就捂着手尖叫,原来是坐在一旁饮茶的夜梓旭看到如霜被调戏,掷出茶杯打伤来了猪哥。如霜笑咪咪的看了一眼夜梓旭,夜梓旭了然这个小魔头要出马了,看来这猪哥要倒霉了,想起那次自己无辜被整,夜梓旭很同情的看了猪哥一眼,郝有钱本来丑陋的面庞看着都变得可爱不少。片段二:那群女子如同训练过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夜梓旭。夜梓旭顿时愣住,如霜趁着人群的松动,走到夜梓旭的身边道“郎君,她们真的好可爱啊,即使我们的爱情不容于世,她们依然支持我们,郎君快谢谢她们吧”。夜梓旭这才反应过来,看着看似满目深情实则满眼戏谑的如霜,心中一悸,回神后,急急撇清关系“你胡说什么,我只喜欢身娇体软的姑娘,谁跟你搞断袖啊”只是眼神有些恍惚,让人看着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
  • 尊贤

    尊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因果通天

    因果通天

    华夏21世纪三好青年李元,喝水被呛死,重生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只狐狸上,从此开挂(逗比)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亮子

    亮子

    亮子是一名孤儿,表面是一位90后青年医生。实际上他还有另一面身份,他还是一位预言师,他的预言非常的准确,是与生俱来的预言能力,他没有靠这份预知能力去招摇。一直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直到有一天,他预言不到他第八天的事情了。。。他的生活被打乱了。。。。。
  • 荀子大讲堂

    荀子大讲堂

    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有。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本书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对读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提出,则是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人的一生更幸福,让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哲学史上和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