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1500000040

第40章 移孝作忠 以孝治国——伦理政治型的家国同构(9)

清朝时,实行给百岁老人赐匾额制度。据《大清会典事例》卷四百五《礼部·风教》载,清代凡百岁、五世同堂、亲见七代、夫妇同登耆寿、兄弟同登百岁等,朝廷均以赐匾、赐银建坊的形式给以旌表,称作“建坊悬额”。如,康熙九年(1670)规定,命妇孀居寿至百岁者,题明给予“贞寿之门”匾额,建坊银30两。康熙四十二年(1703)又规定,平民男子年登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并给“升平人瑞”匾额。老妇寿至百岁,建坊悬额,与命妇同。

雍正四年(1726)规定,年届118岁之人,实为稀有,著于定例,赐银30两外,加增两倍,共赏银90两。嗣后,年至110岁,加一倍赏赐,至120岁者,加两倍赏赐。

当时,匾额和牌坊上题写的名目还有“熙朝人瑞”、“南弧垂彩”、“再阅古稀”、“五世同堂”,老妇一般是“贞寿之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山东章丘寿民王欣然103岁,弟弟王瑞然100岁,兄弟同臻百龄,请建坊旌表。乾隆帝题准,王欣然、王瑞然各赏给御缎一匹,银10两,赐予“熙朝双瑞”匾额。

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下诏旌表“亲见七代”者。凡亲见七代者,一般赏赐“七叶衍祥”的匾额。

另外,有的王朝对年高老人还有法律上的种种照顾。如,西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规定,80岁以上老人,非诬告伤人者,其他罪行一概不予追求。汉光武规定,男子80岁以上,只要不是诏书点名抓捕的,不得拘捕监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下诏,其犯人70岁、80岁以上者释放回家。

古代朝廷的养老制度虽然不是子女对父母行孝,但作为朝廷的一种制度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社会上的敬老尊长风气,更影响着普通民众的孝养风俗。

三、中华民族的大忠大孝

(一)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对炎黄子孙的认同和归属

远古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散居着众多的氏族部落。关中、河东一带,有姬姓的黄帝部落和姜姓的炎帝部落。他们是世代通婚的部落联盟,称为华夏或诸夏。《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黄部落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并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天下方国部落都归顺了黄帝。后来,黄帝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了炎帝部落,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黄二帝遂被尊为华夏族始祖。

1.“炎黄子孙”一词的由来

“炎黄子孙”或称“黄帝子孙”,最早出自《国语·周语下》。该书说,鲧、禹与夏人之后、四岳之后、共工之后,与各姜姓国,“皆黄、炎之后也”。

把黄帝华夏始祖的地位确立下来的人是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尧、舜、禹、汤、文、武都是黄帝子孙,秦、晋、卫、宋、陈、郑、韩、赵、魏、楚、吴、越等诸侯国也都是黄帝之后。甚至蛮夷、匈奴也是黄帝苗裔。如被视为蛮夷的吴国是西周先祖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虞仲建立的。楚国、秦国是黄帝之孙颛顼之苗裔,越国是大禹之苗裔,匈奴族是夏后氏之苗裔。《史记·三代世表》称:“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东汉王充在《论衡·案书篇》讲:“《世表》言五帝、三王皆黄帝子孙。”

自战国秦灵公开始,合祀炎黄。《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军北巡,归途中祭“黄帝冢桥山”。可见,黄帝华夏始祖的地位,到汉代已经奠定了。

后来的少数民族也自认为是炎黄子孙。如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则自认为是“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朝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是炎黄的苗裔。

鸦片战争以来,“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但这时的炎黄子孙仍各有所指。温和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中国皆黄帝子孙”,激进的革命派则从驱除鞑虏出发,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辛亥革命后,“五族共和”取代了“驱除鞑虏”,“炎黄子孙”亦由汉人的同义语转变为所有中国人。经过“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的洗礼,国人进一步形成了“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的共识。这时的“炎黄子孙”,已融为一体。

2.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炎黄子孙”的感召力

《诗经·小雅·常棣》称:“兄弟于阋墙,外御其务(侮)。”意思是哥们弟兄在家里打架,却能一致抵御外来的欺侮。儒家的孝道培养了中国人对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国家、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源泉。每当中华民族危急时刻,“炎黄子孙”便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

在列强瓜分,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下,长期蛰伏不显的“炎黄子孙”等称谓好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频频见诸书刊报纸,成为广泛流行的口号。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向我华北节节进逼。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给中国国民党的电报中称:“我辈同为黄帝子孙,同为中华民族儿女,国难当前,惟有抛弃一切成见,亲密合作,共同奔赴中华民族最后解放之伟大前程。”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中指出:“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的黄帝子孙,只有齐心努力杀贼,驱逐万恶的倭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陕西黄帝陵,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蒋介石亲题“黄帝陵”三字,他们都以“炎黄子孙”自居。

抗日战争时期的“炎黄子孙”,已不仅仅指四万万血肉之躯,还是一种血缘凝聚成的旗帜和文化符号。它不断召唤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依恋和关注。“四万万同胞”成为抗日战争最鲜明的口号,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八一三”抗战,直到抗战胜利,每当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句“骨肉同胞们”、“兄弟姐妹们”,就能使人热血沸腾、同仇敌忾,这充分显示了孝意识和“炎黄子孙”的伟大力量。

(二)移孝作忠——丹心报国是男儿

孝和忠,齐家和治国,在古代是联系在一起的。孔子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前文所述的扬名显亲、遗子孙以清白、替父充军、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夺情和起复等,都属于移孝作忠的范畴。中国历史上忠孝两全,或者是在孝的激励下而显现的忠臣孝子不胜枚举。

1.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闱——苏武牧羊

在20世纪初,学堂和儿童中,到处流传着《苏武牧羊歌》,一首民歌唱得滚瓜烂熟: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忍苦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听笳声,入耳心恸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闱。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丧胆,共服汉德威。

这首民歌虽简单,但读起来总是有一种肃然起敬的庄严感。

苏武是中国古代不辱使命的楷模。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无理扣押。匈奴单于把他幽禁在一个大地窖里,断绝他的饮食。苏武和着雪块嚼毡毛。后来匈奴人又把他转移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放羊,说要等公羊产下小羊才能让他回归汉朝。在北海,苏武拄着汉朝使者的节杖放牧羊群。节杖也叫“汉节”,是用牦牛毛装饰成的,它象征着汉朝天子的使命和尊严。因此苏武节杖不释手,久而久之,节杖上的饰毛全部脱落了。这期间,投降匈奴的李陵来见苏武,企图以为父进孝劝其归降,但苏武坚决地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后来,汉匈关系缓和,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苏武才回到长安。在匈奴共被扣留19年,苏武去时风华正茂,归来已是须发尽白了。一首《苏武牧羊歌》是他用19年的年华和对忠臣孝子的执著追求而谱写的千古绝唱。

南宋词人洪皓与苏武有着几乎相同的遭遇。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洪皓出使金国被扣留,流放到冷山(今黑龙江五常境内的大青顶子山)。金国数次胁迫他出任官职,都被他严词拒绝。在金国,洪皓屡次派人向被囚禁在五国城(在今黑龙江依兰)的徽、钦二帝及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宋高宗秘密传递消息,报告金王朝的虚实。直到绍兴十三年(1143)宋金议和后才回归南宋。他前后在金国渡过了15年,备尝艰辛,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被比作出使匈奴的苏武。在异国他乡,洪皓思念老母,愁肠百结,写了《出使怀母》,寄托自己对母亲的相思之情:

独活他乡已九秋,刚肠断续更谁留。

会知老母相思子,没药医治白尽头。

洪皓移孝作忠,肝胆可见。

2.自古忠孝两难全——王陵母伏剑,赵苞母勉子

中国历史上经常称道的深明大义的母亲是西汉王陵的母亲。王陵原是沛县(今属江苏)豪杰,投靠汉王刘邦后成为著名将领。项羽劫持了王陵的母亲,企图招降王陵。王母对使者说:“转告王陵,要尽力辅佐汉王,不要因为顾念老母而对汉王三心两意。”为了断绝王陵的挂念,成就儿子的功业,老人家深明大义,伏剑而死。

东汉辽西太守赵苞在家奉侍母亲是孝子,为官事君是忠臣。他有一个与王陵母同样刚烈的母亲。

赵苞任辽西太守第二年,派人到故乡迎接母亲和妻子。赶到了辽西郡治所不远的柳城境内(今属河北昌黎),遇到万余名鲜卑骑兵入塞寇略,将赵苞的母亲、妻子劫持为人质,之后挥师前来攻打辽西郡城。赵苞率两万兵出城与鲜卑人对阵。鲜卑人把赵苞的亲人推到阵前,威胁母亲向儿子喊话劝降。赵苞见母亲被绑,心如刀绞,但古代将领,受命之日,便不问家事,于是他悲号地对母亲说:“昔为母子,今为王臣,儿子不能顾私恩而毁忠节,唯当万死,以谢国家!”赵苞的母亲深明大义,远远地大声对儿子喊道:“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我儿努力,不要因我而玷污了忠义的名节!”随后,赵苞含泪下令进攻。鲜卑兵原以为赵苞会为了母亲而投降,根本就没做打仗的准备,汉军一进攻,顿时溃不成军,但气急败坏的鲜卑兵在败逃的路上杀害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

打退敌军之后,悲痛欲绝的赵苞将亲人的尸身装殓起来,泣血祭奠。然后,申奏朝廷,护送母亲和妻子的棺柩归葬故里。汉灵帝虽然昏庸,也被赵苞母子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他派使臣前来吊唁,并下圣旨封赵苞为鄃侯。丧事完毕,赵苞痛心地对乡亲们说:“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我还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吐血不止而死。

“男儿要在能死国”。赵苞舍亲尽忠,舍命全孝,荡气回肠,是千古传诵的大忠大孝者。

3.深明大义为忠孝的母亲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教导儿子国而忘家,移孝作忠的母亲,除前文提到的责子受金的田稷子之母、退鲊责儿的陶侃母、教子勤忠的郑善果母、荐儿为将的柴克弘母、为儿刺字的岳母外,像卞壶母、许善心母、王义方母、桓彦范母、刘当可母、谢枋得母等,都是忠臣孝子之母。

东晋初年,苏峻作乱,卞壸都督大桁东诸军事,与苏峻苦战而死。两个儿子卞眕、卞盱见父亲战殁,也相随冲入敌阵而死。卞眕、卞盱的母亲裴氏抚摸着二子的尸体,哭着说:“父为忠臣,汝为孝子,夫何恨乎?”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隋朝的官员纷纷到朝堂归顺宇文化及,唯独通议大夫许善心不到,被宇文化及杀死。许善心的母亲范氏已92岁了,临丧不哭,抚摸着棺柩说:“能死国难,我有儿矣!”绝食十余日而死。按说,残暴无道的隋炀帝不值得忠于他而死,许善心母子的死固然是愚忠,然而古代的人哪想得这么多?这是不能苛求的。

唐高宗时,奸相李义府私纵大理寺囚犯,迫使大理寺丞毕正义自缢死亡。由于李义府深受高宗宠幸,朝臣都噤若寒蝉。侍御史王义方决心为朝廷除奸,但想到这样做肯定会因此而得罪李义府,遂征求母亲的意见。王母慷慨陈词说:“昔王母伏剑,成陵之谊,汝能尽忠,吾愿之,死不恨!”于是,王义方上书弹劾李义府,后被贬官为莱州司户。

武则天晚年,唐朝大臣张柬之等要发动政变,推翻武则天,拥立唐中宗。司刑少卿桓彦范征求母亲意见,桓母大义凛然,说:“忠孝不两立,义先国家可也。”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美国文化管窥

    美国文化管窥

    本书是院级教研立项“美国文化研究”的结项成果,包括对待美国文化的心态与做法,感受得州的自然与文化,印度人说英语对我们的启迪等内容。
  •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神话:魅力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中华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蒋勋说文学之美(套装全4册)

    蒋勋说文学之美(套装全4册)

    本系列书是蒋勋先生在台湾“中国文学之美”的主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分为《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从唐宋散文到现代文学》《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五册。蒋勋把中国文学史从古代一直讲到现代,是一套完整的文学通史。一是讲得美,对中国文学中的美有非常不一样的解读,二是文字通畅优雅,没有艰深的学术词汇和框架。“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对读者从头到尾完整了解中国文学及美学,是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侠之龙战八荒

    武侠之龙战八荒

    蒙元入关,汉民涂炭;九州板荡,神器旁落。天下义军遍地,武林群雄并起。值此乱世,丐帮,没落近百年的江湖第一大帮再现峥嵘,降龙掌、打狗棒论武天下,败尽群雄,一创武道奇峰。
  • 疯语者

    疯语者

    知名摄影师唐寻鹰收到莫名的信件,参与到了一场阿勒泰探秘金矿之旅中,组队后却发现团队里的人五花八门,一群带着猜忌上路的旅人们进入无人区后才发现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恶劣,还有一系列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如影随形。这场金矿之旅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到底有没有魔?“我”到底疯了吗?这一次,请原谅玉松鼠,这次吓到了你们!
  • 豆腐不是菜

    豆腐不是菜

    阿婆走出院门时感到一道眩目的阳光正照射在自己布满皱浪脸上,火燎燎的。细算起来已有二个多月没迈出这个门槛了。这不人一上了年纪冬日里就只能在家呆着,屋子里暖和。阿婆却总觉得心里没了过去那份暖和劲,当然过去这屋里有阿婆的老伴,有用木屑点燃的烘炉。每当阿婆把一簸箕木屑倒入那古老的生铁烘炉内时,一缕青烟就会迷漫着整个屋子。青烟散去,炉内闪烁出点点星光,如同一大群天真顽皮的孩童在不停眨动着眼睛。这时屋子里便暖和起来,阿婆的心也随之暖和起来,这种暖和往往能持续一整天,直到晚上躺在被窝里还能感受到。
  • 经络汇编

    经络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类保护局

    人类保护局

    《人类保护局》,凌超群作品!版权所有,盗仿必究!!
  • 此生,唯你不负!

    此生,唯你不负!

    (一V一本故事纯属虚构)尹振顷,世家尹家二爷,正直无私,年轻有为权势滔天。本以为结婚就是户口上多一个人这么简单,而然当他遇到宋欣慈,瞬间觉得自己的世界天翻地覆。一次意外,奉子成婚,从此面瘫的尹二爷变成妻管严。片段一:宋欣慈咬牙:“尹振顷……”尹振顷:“在呢!”“你个杀千刀的……”“……”他做错什么了吗?某人一脸面瘫。QQ群476963157
  • 悠然见南田

    悠然见南田

    一朝穿越,唐双儿成了员外庶女。正打算摩拳擦掌斗嫡姐,结果被一棒敲下,拐到大山里头。唐双儿愁呀,这大山深悠,没转多久,身后就跟了自己的痴傻相公,山里姐妹,然后又一拐,就到了京城皇宫,被太子跟了尾巴来……能怎着吗?唐双儿把自己那妙手一挥,将大山里的草药一味味都发挥作用来。山里这么多趣事,那就凑合过吧。 (ps:男主心智八岁,后期能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