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9500000009

第9章 黑幕重重(2)

我皱着眉头。“这个2号是谁?为什么他那么熟悉鲁考斯?莫利,我现在几乎可以断定这是对鲁考斯的陷害,而且与顾问团有关。”

小史迪威走到咖啡机旁,倒了两杯咖啡。“别急,你可以先做这个假设,不过,一切都得讲证据,尤其是顾问团的后台是国务院,你知道,他们可是总统最信赖的人。”

我承认,当时我还没想好该如何把握这件事才最正确。“证据?你觉得这事儿,什么才称得上是证据?”

“就是找到能证明吉茜米娅不是间谍的可靠证词、证人,我们提供的证据不一定像法庭上的司法文本那么正式、刻板,但也得有足够的说服力。”

从表面看,我和小史迪威当时得到的证据,似乎已经完全可以证明吉茜米娅是间谍的说法,是对鲁考斯的陷害,但是,由于缺乏旁证,这些录音,完全可以被认为是南斯拉夫方面刻意安排的、用来混淆视听的局,这个假设可以推翻所有这些证据的有效性。

看来这事的关键,是找到2号,最好还能找到吉茜米娅本人。

我开始在脑子里设计下一步行动计划。

可是,随后不久我发现,一切似乎多余,尽管我有足够的想象力,但还是没有完全认识到现代技术的无孔不入。晚餐后,技术处的人送来了当天被监控电话的通话记录。其中有一条很关键,是监控方和一个手机号码的通话,这段长达20多分钟的通话详细交流了当天跟踪我的情况,分析究竟我发没发现他们的跟踪,以及究竟我知道了些什么,想知道什么等等,最后他们甚至约定,一天后的下午3点,在一个叫“巨人酒吧”的地方结算一下前期的账,因为“这事增加了不少额外的成本”。

看来谜底快要揭开了!我按照这个最新的通话记录迅速修正了自己的计划。

我把已经洗出来的耶萨夫的照片交给从技术处过来的人手上,请他们帮忙调查出此人的背景,并帮我找到一个在贝尔格莱德车站集贸市场卖农产品的瘸腿男人,另外,我还需要顾问团所有人的照片和手机号码。随后,我电话通知司机,把车停在米希奇将军大道离那家公司50~70米远的地方,监听他们的所有通话、对话,并随时向我汇报。

在我忙完这一切,松弛下来的时候,发现小史迪威正坐在地毯上,笑眯眯地望着我。“小伙子,我真没看错,你就该来干这个。”

我已习惯把莫利对我的奉承看成是他对我姐姐的爱屋及乌。“哦,莫利,别这样,我会不自在的,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抗议会有什么结果?”

小史迪威狡猾地闪了闪眼睛。“你想听真话还是想听新闻报道将要给出的说法?”

我也盘腿坐在地毯上,盯着眼前的一堆报纸和宣传册。“嗯,反正暂时没事,我打算两个都听听,兼听则明嘛。”

“嗯,是这样,从客观而专业的角度讲,我觉得这次抗议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在这个国家,塞族人口占了大部分,执政党获胜有这个基础,这几年他们打出的民族平等牌很得人心,所以即使最后复查选票,我想依然会是米洛舍维奇当选,抗议只能被理解为一个姿态,或者说一个信号,一个需要社会去消化、扩散和沉淀的信号。”

“你的意思是,这次抗议已经注定要失败了?”

“不,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这次抗议的具体目标会失败,但是,抗议本身应该被认为是成功的,它会成为这个国家再次分裂的一个重要步骤。”

虽然对南斯拉夫局势了解不多,但我还是在直觉上赞同小史迪威的分析。待在贝雷帽咖啡馆的那个上午,听周围人眉飞色舞谈论抗议的情形,我心里就曾闪过这个念头: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被分裂过无数次的国家,似乎又开始了一个不可抗拒的分裂过程。因为待在那儿的几个小时,我几乎没听到有人对这个国家表示认同,大家似乎都对这个国家怨气冲冲,没有人愿意站在“自己国家”这个立场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而是在相互比赛似的发泄内心的不满。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引起的,但它已足够让我得到“这个国家将被继续分裂”这个判断。

“莫利,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会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国家,虽然这种态度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我还是不能理解,这太不可思议了。”

小史迪威把这个解释为是“天鹅绒革命”[13]的成果,按照他的说法,天鹅绒革命的诀窍,不是最后那个“和平过渡”日程表,而重要在于此前若干年的价值渗透和势力扶持,这些努力的名目繁多,但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厌恶自己的国家,甚至诅咒自己的文化,让“西方”成为一种“正确标准”的代名词,从而使他们失去判断独立的基础,并得到可信赖的方向和力量。而一些天才人物的出现,会让这一切自然而然地加速。

在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没有提戈尔巴乔夫,也没有提奇奥塞斯库,而是出乎我意料地提到了几个文学家:俄罗斯的帕斯捷尔纳克[14]、索尔仁尼琴[15]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米兰·昆德拉[16],他们用自己天才的思维撰写出一个个故事,表达对自己国家和社会生活的讥讽、厌恶,读起来脍炙人口,感人肺腑。

他对此的结论同样出乎我的意料:“这种天才的感染力,把瓦解社会变成了一种时尚。”

我嚷起来:“不,不,不,莫利,我觉得这太离谱了。请原谅,我很喜欢米兰·昆德拉,我觉得他很有才气,他的叙事方式是那样的有趣,可你似乎觉得他们客观上对自己的民族犯下了罪,这是我绝对不能同意的。”

小史迪威微笑着看着我。“嗯,你读过他们三个什么作品?”

“看过一点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不过没读完,感到太冗长、太阴沉了;索尔仁尼琴的,读过《古拉格群岛》,可是也没读完,太长了,我受不了那种缓慢的节奏。但是米兰·昆德拉的风格很轻快很幽默,我看过他好几本书。”

小史迪威依然在微笑。“这些阅读给了你什么感受?”

在小史迪威的提示下,我不得不承认,它们让我获得的,基本上是对一个国家的负面信息,生活像噩梦,社会像铁桶,道德溃烂得象正发霉的西红柿,那是一种我完全陌生、恐惧和厌恶的生活。

不过,我依然不放弃自己的辩解。“可是,这有什么错?《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不是也在天天揭露美国的阴暗面吗?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揭露行为说成是社会良心之举?”

小史迪威很慈祥地拍拍我的肩膀。“傻小子,你至今还没看出来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吗?没错,这些多如牛毛的报纸,包括CNN[17]、CBS[18]、NBC[19]、ABC[20]、FOX[21]这类惯于聒噪的电视频道,都时常揭露美国社会的问题,什么谁作弊啦,谁贪污啦,谁谁谁又怎么啦,但是,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它们是存在区别的。简单来说,美国报纸、电视对负面事件判断的依据,来自于自己的传统、习惯和历年颁布的法律,这种叙事方式是表明这些负面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有人不遵守已有的规则,对吧?但是,如果你认真阅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尤其是《癌症楼》《第一圈》《古拉格群岛》,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你不但看到了让人绝望的生活,而且也被给予了这样的暗示——这种绝望产生的原因不在于有人不遵守规则或传统,而是,这些传统和规则本身就是邪恶的,这可不是一个微小的区别,而是完全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前者会强化对社会的参与和认同,后者会让人觉得这种参与是一种耻辱……嗯,时间不早了,睡觉去吧,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

13

小史迪威的这番话,把我对文学、电影的理解带入了另一个天地,虽然在感情上,我不愿认同他的看法,但直觉告诉我,他的说法可能包含着一些我从来没去想过的道理,我联想起最初集训时那一个月让我们都觉得意外的有关文学、流行、时尚的课程安排,现在看来,这似乎有什么深意。但是,在这个课程上,集训教官并没有对作品进行如此另类或者说富有深意的后果分析,而与大学一般的专业讲授没有什么不同。

小史迪威有点扬扬得意地准备站起身,但我不愿意就这么草率结束这场对话。“不,莫利,我想我被你搞糊涂了,你的说法是那样让我意外,如果你要让我睡个好觉,你应该讲得更透彻点。你知道,我只是偶尔读过那么一点小说,谈不上是一个够格的文学或者电影方面的爱好者。”

小史迪威又把抬了一半的屁股放下来,饶舌地抒了下情:“在这个异国他乡的温暖的冬天的夜里,做一次有关文学、艺术的长谈,似乎不是件坏事。”

但是,也许是我当时经历不够,或者见识有限,或者心底终究放不下环绕在鲁考斯周围的谜团,小史迪威虽然沿着此前的思路,围绕“历史、文学、政治”侃侃而谈了半个多小时,我依然对他所做出的一大堆见解如“索尔仁尼琴以见证者的姿态否定了一个时代”,“文学、艺术包含着一个时代最基本的价值导向”,“西方成为这些民族最杰出的人才的精神归宿,由此,这些民族的骄子演化成了瓦解自己民族凝聚力的力量”,“米兰·昆德拉对生活的角度选择和叙述方式可能不是刻意的,却在客观上鼓励了他们那几代人抛弃自己的国家,并认为这才符合道德原则”,“他们基本都得到西方世界的同情和援助,不在于他们一定是我们的人,而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我们需要、也对我们有利的态度”等等观点似懂非懂、如坠烟云。直到差不多十年后的2006年,我才在亨特教授的循循善诱下,基本弄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小史迪威口若悬河地解释了一大通后,突然想起另一件事:“嗨,迈克,差点忘了,我还没告诉你新闻界有关这次抗议的说法,也顺便说吧,这也相当有趣,甚至可以说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我饶有兴趣地盯着他那张善吐莲花的大嘴。

“记住,对新闻界而言,永远没有失败这么一回事,就拿这次抗议来说,无论结局是什么,无论多么出人意外,多么与前期节目的观点冲突或矛盾,这些记者们也不会认为他们错了,而是会再搜集一些抗议的镜头,比如激愤的人群,肃立的警察,以及其他一些符号化的特写,再配上对几个路人的采访,当然,这些路人说出的,一定会是‘我们不会屈服’,‘我相信,每一个南斯拉夫人,都记住了米洛舍维奇是一个制造分裂和对立的战争屠夫’,‘警察的棍棒掩盖不了选举的猫腻,我有权利愤怒’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表达上的技巧,可以让他们体面地结束他们参与的任何事件。”

“天哦,莫利,我觉得这太可耻了!”

“不,我不这样认为,这是媒体天然具有的权利,也是我们需要的态度,不是吗?”

第二天上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接到了技术处的电话,告诉我已经在集贸市场找到了那个卖农产品的瘸腿男人,现在我们的人等在市场门口,听候我的调遣。

事实上,直到我赶到集贸市场,找到了那个等我的伙计——一个黄发青年后,我还没想好该如何与这个“苦难的塞族兄弟”打交道。而让我更没想到的是,也许,无论我以什么方式与他打交道,哪怕只是去花比一般人贵五倍的价钱买他的农产品,我都会碰一鼻子灰,原因仅仅是因为我说英语,而且看起来像一个美国人。

这个短促的见面情形,在过后的几年里,一直在我心里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挥之不去,在此之前,也包括之后的职业生涯,再没人用那种让人感到寒冷的目光看我,用那种让人不安的仇恨与我说话,他是唯一的。对他那种激愤的态度,我先后得出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刚开始的几年,一想到这个塞族青年那几近疯狂的眼神,我联想到的是疯子,是的,他是一个疯子,我感到,他一定是被他爱人的经历和他自己的苦难折磨疯了,因为只有疯子,才会毫无缘由地侮辱一个对他心怀善念的陌生人,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一个与他没有过节的陌生人,我在这种想法中一再心安理得、高高在上地宽恕了他。但是,当我离开CIA,逐渐因为坚持真相调查而受到社会冷遇、排斥乃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暗示之后,我才在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真正读懂了他当时的那种眼神,那也许不是激愤,而是悲痛;他想表达的也许不是仇恨,而是一种绝望,一种他此生得不到解脱的绝望。“只有历经,才能懂得”,看来此语真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被我们中的智者感悟,并传播开来的。

同类推荐
  • 三花(中篇小说)

    三花(中篇小说)

    这江里有过三条鱼,鳌花鱼、鲫花鱼和鳊花鱼,俗称关东三花。关东三花身上都开着好看的花,小鳌的花是蓝色的,如一颗又一颗的星星绣在身上,莹光闪闪;小鲫的花是白色的,像一片一片的雪,落在身上,久久不化;老鳊惨点儿,它的花是黑色的,老鳊本来就长得灰突突的,黑色的花开在它身上,咋瞅咋别扭,带着几丝怪异、惊悚和不祥。离开那道铁丝网之后,小鳌重归大江的过程非常顺利,它所担心的其他障碍没有出现。铁丝网成为恐怖的记忆,总在小鳌的心头久久盘绕,挥之不去。小鳌没有在大江里过多停留,它把航程确定在远方。奋力游动时,有两个声音似乎时刻回响在小鳌身后。往前游啊,别停下呀!老鳊的声音不无焦虑。加油,鳌兄!小鲫慢悠悠的口吻带着几分亲热。
  •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丽丽实在太累了,她想眯一会儿。隐约里,她听到电视里本地都市报道正播送着一则新闻,节目主持人兴奋地说,近年来,最大的一注彩票大奖终于花落本市。今天上午,本期体育彩票大奖得主头戴旅游帽,面戴口罩,一副墨镜把整个面部遮盖得严严实实,在没有任何人的陪同下,领走了本期500万的彩票大奖。丽丽下意识地瞅着电视画面,她惊呆了!电视一闪而过的领奖人那衣服,那身形……正在这时,她的手机响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颤抖着对她说:“丽丽!你在哪里?”
  •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1季)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1季)

    你是否也有过长夜漫漫却无法入眠的经历?是睡不着?还是不想睡?你是否也有过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或神奇,或诡异。无法解释,又仿佛注定。你是否也有过一个人面对困境时的茫然无助?深夜买醉沉迷于虚幻,通宵狂欢试图解冻心房。最后却发现所有努力全部徒劳……人生无常,命运难测。如果你也有过这些经历,那么本书写的就是你的故事。《最漫长的那一夜》——著名作家蔡骏最新现象级情怀力作,亦是蔡骏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悬疑的一次完美融合。19篇有关黑夜的故事波谲诡异、亦真亦幻。从悬疑到怀旧,从青春到爱情,从“变形金刚” 到“哆啦A梦”,从“北京一夜”到“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些与我们记忆和成长息息相关的故事写尽了我们这代中国人的命运际遇。长的是深夜,短的是人生。有些黑夜,只能独自度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虽然,每个人都有过“最漫长的那一夜”,但天一定会亮起来!无论你是70后,80后,还是90后,无论今夜多漫长,让我们一起度过!
  • 纯洁

    纯洁

    说实话当年我拿到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里并不高兴,在这之前我的中考成绩已经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我想上高中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所在,但城里的小学已经不缺教师了,大批的毕业生都分回了乡村,我所在的五七联中就有很多青年教师是新分来的师范毕业生。我们考学的目的是脱离乡村,上了一阵子学再重新回来,这显然有违我们的初衷。可当时父母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考上学吃了商品粮就等于鲤鱼跳了龙门,不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城里人。这种城里人的身份是一面旗帜,这样的旗帜在城里是显现不出来的,但在乡村就不一样了,它飘到任何角落都会发出呼呼啦啦的风声。
  • 福林的光洋

    福林的光洋

    西斜的太阳就像一个摘不到的柚子,红橙橙的,高高悬浮在天空。福林从柚子树根下的洞穴里掏出来撒开去的,尽是一些蚂蚁窝碎片,还有蚂蚁。这些玩意闹得他头上脚底地面到处都是。秋风好像刚从地缝里钻出来,浴着泥土味,还有青草香,一波连着一波。碎片满地乱蓬蓬飘舞。那些丧家的黑蚂蚁黄蚂蚁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周围十数米,黑压压的伤兵残将,在淡去的日光里,格外扎眼。几只黄蚂蚁沿着脚跟爬进了福林裤筒子,一寸一寸,直往他胯底下蠕动。有的甚至爬到他撒尿的东西上,往阴里咬噬。他麻木得没有任何反应,似乎身体是别人的。
热门推荐
  • 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

    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

    《谷园讲通鉴》是在视频网站爱奇艺和音频网站蜻蜓FM上播出的国学励志脱口秀节目。目前已播出近两年,累计近百期,单期观(听)众超百万次,是爱奇艺历史人文类最热播的节目之一;在蜻蜓FM上的粉丝超过40万人。内容以《资治通鉴》1362年的史料为主,注重经史结合,把历史上的牛人、酷事儿、经典智慧和极致的精神,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从头到尾讲出来。该节目有趣、有料、接地气,适合当今人们的口味,尤其深受年轻人喜爱
  • 这个神仙砸了咱的庙

    这个神仙砸了咱的庙

    “你相信我是神仙吗?”“可能是因为小僧只信佛,所以女施主此言,小僧认为并不可信。”桥铘扶额:“这是一回事吗?”“对了,小僧想请教女施主一件事。”“啥事?”“嫦娥真的住在月球吗?”“当然不在啊!”“那她在哪儿啊?”“早和她家兔子搬兔子窝里去了!”神界女首富与从穷傻小和尚的那些二三事全在这里!(挥小手,客官快点我!)
  • 经济危机:在全球货币崩盘中活下来—用金银来守护你的财务前景

    经济危机:在全球货币崩盘中活下来—用金银来守护你的财务前景

    这是一本为投资金银的初学者撰写的基础指引。知识就是力量,没有什么比在投资中能获得更多真理。很显然,投资金银有助于在货币崩盘时保护你的资产。当然很多人会说货币崩盘这种事不会发生的,但仍有许多迹象表明其发生的严重可能性。
  • 太太的守望

    太太的守望

    一个孤寡老人一生的守望,然而她的儿子却在她去世后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守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宠炼药师

    绝宠炼药师

    她灵魂重置,是南遥国的第一美人,可是天有不测,大陆通缉令,灭门之灾,杀父之仇。各种各样的磨难出现在她的身边,混乱的记忆,家门的秘密,一切的谜团。看她披荆斩棘,一步步踏上王者的征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你冬越不寒

    愿你冬越不寒

    一觉醒来,陌生的环境。她不知道“她”的名字,只有冰冷的代号…为了活着,她学习各种技能,历险重重!前世的背叛,让她不得不成为冷血冷情之人!当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她的生活也不再寻常……是命运早已安排?
  • 文学精读·老舍

    文学精读·老舍

    老舍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本书收录了他一生文学创作的精华之作,分为散文、小说、戏剧三辑,收录散文《我的母亲》《我热爱新北京》等,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断魂枪》等,以及戏剧名作《茶馆》。老舍将自身的爽朗、幽默、质朴和热情都倾注在这些作品中。它们都是进入老舍文学世界的精品。
  • 篮坛妖卫

    篮坛妖卫

    从高校到ncaa再到nba,看追风少年如何在nba实现自己的篮球梦?
  •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内容简介:每一天,人们都在尝试着说服别人:想让爱人温柔宽容,想让孩子听话懂事,想让邻居通情达理。每一天,我们都在面对说服的挑战。这种挑战,既针对一个人的口才,更针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博弈手段。怎样才能让别人听从我们的意见?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中得到揭晓。《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为你揭示说服他人的策略,给你掌控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