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7900000040

第40章 故事章节解析(7)

第三十二章至第三十四章

随着呼啸山庄的经营模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历史进程中的临时人物希斯克利夫即将消失于这个尘世。他的消亡并未妨碍历史车轮的前进,随着哈里顿和小凯蒂雨后彩虹般的爱情上演,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得以合理地、理想地交接。他们终于超越了他们的上辈,将要离开曾经给他们带来灾难,凝聚着野蛮气息的呼啸山庄而去散发着文明气息的画眉田庄去开辟新的生活,而“呼啸山庄将要被更为合适的居住者——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鬼魂所占据”。女作家艾米莉苦心经营的艺术构思好像在人的耳边响起了巴赫时代的复调音乐。《呼啸山庄》告诉人们:大自然既给人以现世的喜悦,也是灵魂的归宿。

第三十二章

本章开篇就写道,“1802”(399)。在女作家艾米莉的笔下,《呼啸山庄》许多章节的开始就是一把时间标尺。读者可以对每个生日、死亡、婚姻等做出一个相当精确的推断。

八个月后的1802年9月,洛克伍德去拜访他在北方的一位朋友,途经离画眉田庄不远的地方,就决定去田庄看看,也好顺便看看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丁耐莉,但丁耐莉此时已搬到了呼啸山庄,因此他便一人步行来到呼啸山庄。细心的读者还记得,当房客洛克伍德第一次来到呼啸山庄时他看到的不是紧闭的篱笆栅栏、上锁的房门,就是凶恶的小狗、不怀好意的主人。但这一次令他吃惊的是,他“不必从栅门上爬过去,也不必敲门——顺手一推,门就开了”(401)。还令他注意到的是,“从那些亲切的果树林中飘散到空气里的一种紫罗兰和黄蔷花的香味”(401),而且“门和格子窗都敞开着”(401)。这里艾米莉暗示读者这里的人们不再受命运无情的折磨了,人与人之间的仇视已不复存在。进了院子的洛克伍德一眼就看见“一炉烧得红红的好火把壁炉照得亮亮的”(402)。火在《呼啸山庄》中被经常提起,对火的描写不仅证明这里的家庭生活是真实存在的,不仅表明女作家对家庭情形的熟悉,同时也表明在这样背景下发生的情感是可信的。这一章一改以往章节中那种沉闷压抑的气氛,笔调变得轻松明快,故事气氛也是宁静、温暖的。洛克伍德在来呼啸山庄的路上,正值“身后是落日的余晖,前面是一轮正在升起的明月”(401)。这里“落日的余晖”和“升起的明月”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太阳会使人们常常联想起猛烈的激情和强烈的欲望,这种激情和欲望只能存在于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而月亮会使人们联想起朦胧而又缠绵的爱情,这种爱情正在年轻的哈里顿和小凯蒂之间萌发。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哈里顿和小凯蒂只能使人们追忆前世者。“他俩是适度者,仅仅沿着正规、中庸之道才去冒险。”因此,当时的天空才有了“一个逐渐暗淡,另一个渐渐明亮”(401)的风景。此时已是1802年9月初。正如洛克伍德这样写道:“如果我是在刚过八月时看到的这风景,肯定我会受到诱惑,在这里的孤寂中度过一个月。在冬季,没有比这更荒凉的了。而在夏季,没有比这更美妙神奇的。”(400)这是女作家艾米莉第三次直接提到的圆月。“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结构上,不管这些圆月能起到什么别的功能,但它们为确定小说年序提供了日期,因此它们有助于为系统地研究小说年序开拓出了一片天地。”这里的圆月再次表明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那种天崩地裂、充满原始气息的情感已开始让步于年轻的哈里顿和美丽的小凯蒂之间那种情意绵绵、健康向上的爱情。洛克伍德在进门之前听到哈里顿和小凯蒂亲密无间的谈笑,那是小凯蒂正在教哈里顿读书。这时浪漫的洛克伍德扮演了一个吃醋的情人的角色,“狠狠地咬着自己的嘴唇”(402),悔恨自己“丢掉了可能有的机会”(403)。其实,无论是他本人还是读者都知道,洛克伍德是永远不会抓住这个机会的。同时洛克伍德也看见了丁耐莉,此刻她“一边做针线,一边唱着歌”(403)。丁耐莉总是边讲故事边做针线活,好像她正在编织一张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网,同时也在为自己缝制一件神秘的面纱。戴着面纱,她果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惊天动地、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当洛克伍德告诉丁耐莉,要同她的主人结清账目时,丁耐莉的回答却是,“那你得同希斯克利夫太太谈了,或者说得同我谈”(404)。毫无疑问,这时的丁耐莉已成了山庄和田庄绝对公认的代言人和名副其实的当家者了。正是通过丁耐莉之手,人们理清了两个家族前两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风风雨雨,自然她就获取了为新的一代主人小凯蒂和哈里顿处理一切家务的大权。丁耐莉看到洛克伍德的到来甚是高兴,拿出了陈年老酒款待了他,就连老约瑟夫也妒忌地说道:“像她这样年纪的人,居然还有追求者,岂不是一个丑闻吗?”(405)喝着酒,借着月光,丁耐莉又给这位闯入冲突的局外人讲起了后面的故事来。洛克伍德走后的两个月里,丁耐莉说她被召回到了呼啸山庄,此时仆人齐拉已离开了呼啸山庄,因而希斯克利夫把管家的位置交给了她。这使她能观察到小凯蒂和哈里顿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变化。这一次小凯蒂和哈里顿虽然发生了一点争吵,但还是小凯蒂主动道歉,诚如她向哈里顿求情道:“说你原谅我了,哈里顿,说呀?你只需说那一个字,就能使我十分愉快。”(412)小凯蒂终于一步步地改善了她和哈里顿之间的关系,在洛克伍德到来之前,他们已是一对恋人了。正如在前一章我们说的那样,书是压迫的工具,是反抗的工具,但它同时也是帮人们摆脱野蛮气息步入文明社会的工具。不久,哈里顿那诚实的、温和的、懂事的天性很快地摆脱了自小沾染的愚昧与堕落的困境,这时的小凯蒂和哈里顿在安谧的气息中一步一步地向文明走去。他们的关系已不像他们上辈那样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肯定文明和文明的价值。老师教学生成长,希望他和自己“变”得一样。“他们的两颗心都向着同一个目标:一个爱着,想要尊重对方,另一个也爱着,想着获得尊重。他们共同努力,最后达到这个目标。”(413)埃德加的爱心没有白费,爱的种子终于在下一代小凯蒂和哈里顿身上萌芽了,这是书中第二个爱情故事。“如果说凯瑟琳是希斯克利夫的背叛者,那么她的女儿就是哈里顿的赎罪者。”以爱开始的仇恨最终又要归于爱,荒原也即将恢复往日的平静。

第三十三章

本章开篇我们就发现,小凯蒂和哈里顿正在忙于计划把画眉田庄的一些花木移植到呼啸山庄以取代这里的一片醋栗和草莓。此刻的她当起了哈里顿的精神导师,以恢复在他身上长期泯灭的优良品行为己任。她和哈里顿共同培植的小花园,“是其真正爱情的象征,那里一定会盛开出爱情之花,希望之花”。哈里顿和小凯蒂的爱情代表着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永远没能实现的婚姻。哈里顿作为希斯克利夫精神上的继承人,通过自己的幸福,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精神幸福铺平了道路。尤其当哈里顿向小凯蒂表示他不愿意仇视甚至反对希斯克利夫时,小凯蒂也“显示出她善良的心地,不再用抱怨或仇恨的口气提到希斯克利夫……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在哈里顿面前吐过一个反对她的欺压者的字”(421)。“这好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呼啸山庄下一代不再注定重复他们父辈的悲剧错误突然成为了可能。”艾米莉把纯洁的爱情化作鼓舞的力量,这种冲破了仇恨建立起来的爱情,使麻木的人性复苏,使被扭曲的人性最终到解放。“在她的玄学理论里,爱是人性的根本法则,是她整个世界的最主要准则。信奉它,它就会立刻成为快乐和和谐的源泉;抛弃或颠覆它,它就会变作仇恨和冲突的根源。”哈里顿和小凯蒂之间的友谊飞速发展。希斯克利夫竟没有注意到这种变化,直至小凯蒂明确无误地向他宣布。此刻的希斯克利夫“有那么一会儿似乎不知如何是好”(419)。在希斯克利夫的一生中,恐怕这也是第一次“不知如何是好”。在他们的这场对峙中,小凯蒂指责希斯克利夫强夺了她和哈里顿的财产。在狂怒中,希斯克利夫揪住了她的头发。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是希斯克利夫和小凯蒂的第四次正面冲突,这次冲突和第三次一样,仍以小凯蒂的精神胜利而告终。当希斯克利夫一看到小凯蒂的脸和眼睛时,“他的手指突然松了;他的手从她头顶移到了胳膊上,眼睛直视着她那张脸,一动不动。然后他用手掐住她的眼睛,站了一会儿,显然是使自己平静下来。”(420)无疑,小凯蒂的眼睛又使他想起了凯瑟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也就是说,眼睛也是一扇窗户,它让我们发现和感受外界现实生活的美好,提醒自己要按照现实原则来追求自我。同时,一个人的眼睛是与精神心灵相通的窗户,在一定程度上暴露着他的本能和本性。在小凯蒂和希斯克利夫之间关于土地所有权的争论中,小凯蒂毫不畏惧,与哈里顿一起抗争,使希斯克利夫的行为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希斯克利夫接着对小凯蒂说:“你今后要留神,别惹我发火,不然的话有那么一天我会真的杀了你!……丁耐莉,领她走吧;你们都走开吧!都走开。”(420)这是全书最为精彩的一刻,手指突然松了的动作意味着一种人性的复苏。是的,残忍的希斯克利夫在抗争的恋人身上发现了自己与凯瑟琳少年时代的身影。“希斯克利夫的天性绝不可能在破坏中得到满足,因为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并不主要是破坏性的,只是由于它的真正的满足——与凯瑟琳·恩肖结合——受到阻挠,才变成了这样。”那天晚上,希斯克利夫请丁耐莉听听他讲话,他的那些话很像是一段奇特的、令人感动的独白,而丁耐莉,恐怕是这个世界上希斯克利夫唯一可以吐露心声的人了。当他看到小凯蒂和哈里顿这对情人在一起时,他向丁耐莉坦白自己原计划是要对他们复仇的,而且现在他也有机会和能力,但是他却无心这样做了。用他的话就是:“我的宿敌并没有打败我;现在正是我在他们的后代身上报仇的时候;我做得到,没有人能阻止我。但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呢?我不想举手打人了,我连抬一抬手都嫌麻烦!这听起来,好像我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到头来只是为了展示一种宽宏大量的优秀品德。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已丧失了观赏我们毁灭的能力了,我太懒惰,不愿去做无谓的破坏了。”(423)时间熄灭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之火,他已彻底失去了复仇的兴趣。正如他说:“这是个可怜的结局”(423),他曾经像魔鬼一般将整个山庄置于自己的权力下加以折磨,然而此时他却发现自己毁灭一切的意志都已消失。“虽然希斯克利夫在停止迫害第二代时否认了自己的宽宏大量,但他的宽恕举动进一步证实了,他不是天生的恶魔,仇恨已屈从于大爱。”希斯克利夫也再次向我们表白了,过去他所有的举动都是受到了对凯瑟琳的思念的驱使。凯瑟琳的幻影始终萦绕着他,他有时几乎在周围所有的物体上都感觉到凯瑟琳的存在,尤其在小凯蒂和哈里顿的身上更为明显。在小凯蒂身上他看到了当年凯瑟琳的傲慢和激情,如他所言:“她的存在只能激发起我发疯的感觉。”(423)哈里顿唤醒了他“过去的千百种联想和念头”(424)。使他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期——“我那不朽的爱情”(424)、“我的堕落、我的骄傲、我的幸福和我的痛苦”(424)。因此,他痛苦地喊道:“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可怕的纪念品汇集。”(424)这里女作家再一次让读者理解了为什么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纪念品”的双重性感到失望。虽然凯瑟琳的尸体让希斯克利夫回忆起她,但尸体却不能代替凯瑟琳本人,从而让希斯克利夫觉得凯瑟琳还存在。希斯克利夫用自己的话语表示他理解了这种双重性。如果说以前的希斯克利夫“是绝望的日夜受思念煎熬的恋人……是冷酷无情的复仇者”,那么现在的他就是“一个类似于拜伦式的英雄”。此刻的他唯有一死,方可与自己钟爱的人长相厮守,但他同时也知道,他那强健的体魄恐怕还得让他活很久,他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第三十四章

本章主要描述了希斯克利夫临终的前后几日,充满着恐怖和超自然情景,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小说镌刻着哥特的痕迹。“事实上,《呼啸山庄》中有不少情节是潜在的哥特式题材。”例如在本章:当丁耐莉手握蜡烛走进潮湿阴暗的屋子去叫希斯克利夫吃晚饭时,希斯克利夫“那两只深深的黑眼睛!那微笑,还有那面无人色的苍白”(431),使她觉得“那不是希斯克利夫先生,而是一个鬼怪”(431)。接着第二天早上在叫希斯克利夫吃早饭时,丁耐莉发觉他两眼不放松地跟踪着那幻想中的东西,使丁耐莉不得不提醒希斯克利夫道:“看在上帝分上,别那样瞪着眼看,仿佛你看见了什么精灵似的。”(433)而死后的希斯克利夫那锐利、凶猛的目光着实使她受惊不小,但她很快确定“他是死了而且僵了……魔鬼把他的灵魂抓走了”(439)。《呼啸山庄》典型地反映了哥特小说的主要特征:阴森、神秘、恐怖、超自然。

临终前,希斯克利夫一连三天不吃不喝,这可以称得上是斋戒了。在基督教里,斋戒可谓是最虔诚的忏悔方式之一了。良知正在把他唤向私人的天堂,唤向最本己的存在。这里的斋戒“是他对凯瑟琳的思念或鬼魂的一种持久的爱的表示”。希斯克利夫死的当天早上,丁耐莉为哈里顿和小凯蒂在门外的树下准备了早餐,这里女作家暗示大家,象征着一天开始的早餐暗指新的、美好的时光即将来到。其实用早餐指代新生事物出现早在第八章艾米莉就有所运用:当哈里顿出生时,第一个给丁耐莉报信的就是“送早饭的那个姑娘”(78)。接着丁耐莉给希斯克利夫端上一杯咖啡,这里咖啡也有暗指。正如在第四章所言,女作家寄予“外来的”不祥的、倒运的象征意义,而咖啡就是外来货。因而,此处咖啡的象征意义也契合即将发生的悲剧,这也是艾米莉第二次用咖啡暗指厄运。第一次是在第三章的结尾,受到侮辱和攻击的房客洛克伍德,回到画眉田庄时,丁耐莉给他端上的就是“热气腾腾的咖啡”(37)。希斯克利夫曾对丁耐莉说:“至于追悔我做过不公正的事,我没有做过不公正的事,因此也没有什么可追悔的。我太幸福了。”(436)“为了保持自我,为了实现人对爱的强烈需求,希斯克利夫一生就是在和不利的势力斗争着。”接着丁耐莉和他的一席争论,再次表明他也是位异教徒。他拒绝死后丁耐莉为他请牧师来念经文,他不相信基督精神,只相信自己几乎已经到达了天堂,别人的天堂在他看来“一钱不值”(437),他“一点儿也不稀罕”(437)。这也再次呼应了小说开篇年幼的希斯克利夫曾把圣经一下子扔进了狗窝里。女作家艾米莉深受西方神秘主义宇宙观和灵魂观的影响,她漠视人类的宗教,崇拜荒原的永恒精神,寻求与自然的合一。她的哲学表现于:人与宇宙的分离是痛苦的根源,而结合则是快乐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觅得安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天性和呼啸山庄的自然环境是相契合的,他们在那里很快乐,但后来他们却离开了那里,一个生命日渐枯萎,一个回来变得暴戾,但最终他们长眠在了那里,回归了大自然。在下了一夜大雨之后,丁耐莉发现希斯克利夫在以前凯瑟琳的卧室里,窗子大开着,他死在敞开的窗子旁边。他一动也不动,窗子来回擦着他放在窗台上的一只手,破皮的地方没有血流出来。他的那双眼睛露出“可怕的,活人般的,狂喜的凝视”(439)——他已经与窗外的凯瑟琳会面了,死亡成全了他们的爱情。无疑,这里的窗又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承载着相思之情,意味着一种灵魂的归宿。安顿生命,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这扇窗为希斯克利夫打开了一个心灵的栖息之所,满足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凯瑟琳。在这里,女作家艾米莉“主张的爱与死已不再是对立的映像,而是交缠纠结:爱极而死,爱通过死达到完美的极致”。受辛德雷、林顿所代表的世俗道德力量所逼迫的希斯克利夫就像希腊神话中被宙斯劈成两半的四手四脚的原始人,终身都在努力实现重新与凯瑟琳合二为一的夙愿。我们毫不怀疑,希斯克利夫的灵魂一定获得了自由,从敞开的窗子飞了出去,飞到荒原上与凯瑟琳重逢了。最终,通过窗户建架起的矛盾——囚禁与自由,在两位主人公的死亡后,在小说的结尾处消失殆尽。现在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一起,可以勇敢地对抗撒旦和他率领的魔鬼大军”(442)。希斯克利夫虽然死了,但村民们相信他仍漫步于荒原。约瑟夫肯定地说,每逢到雨天,他就看到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就从他的窗口向外看。还有一个小牧童哭着说他发现希斯克利夫和一个女人在山脚下。这里女作家暗示读者,“在这片景地上,不仅充满着作者的意识风采,也浸透着人类的灵魂”。当希斯克利夫命丧黄泉后,女管家丁耐莉难以压抑悲哀的心情,为他立了块墓碑,并且还告诫洛克伍德:“我想死者是安眠了,随随便便地提到他们是不对的。”(441)

最终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又以另一种方式在第二代人的身上得以延续。在那个仇恨统治的世界里,爱的萌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终于破土而出。“这种源于恨也无视恨的爱,围绕在哈里顿和凯蒂间,但随着恨的消退,这样的爱为小说提供了一个平静而又具有象征意义的结尾。”哈里顿与小凯蒂在人间灿烂的结合,这和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在天堂荣耀的相见形成了小说的双重结构,这个结构彰显了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对理想之爱的理解:一个灵魂的两半超越世俗道德观念、死亡的限制,合二为一,回归完整。当年轻的哈里顿和小凯蒂滞留在呼啸山庄的门槛上,“停下来再看一眼月亮——或者更确切地说,借助月光再看一眼彼此的脸”(442)时,他们终于超越了他们的上辈,将要离开曾经给他们带来灾难,凝聚着野蛮气息的呼啸山庄而去散发着文明气息的画眉田庄去开辟新的生活,而“呼啸山庄将要被更为合适的居住者——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鬼魂所占据”。此刻我们的耳旁又响起了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那催人泪下的独白:“我不愿一个人躺在那儿。他们会把我埋到地下十二尺深,把教堂推倒压在我身上,但是没有你在我身边,我不会安心的,永远不会安心的。”(165)这里女作家还是“让人道主义占了上风,它抑制住仇恨和残酷,使主人公达到精神的超脱和人性的回升”。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其高压态势不断地扩展,勃勃生机的山庄和美丽优雅的田庄即将满目疮痍,因为“秋天的风暴”(442)就要来临,那时不会再看到“飞蛾在石楠丛和兰铃花中扑飞”(442),同样也不会听到“柔风在草间吹动”(442)。如何让这里的人们摆脱痛苦,找到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呼啸山庄》以人们预想之外的方式结束,留给了读者更多的反思和启示。

同类推荐
  • 徐志摩诗选

    徐志摩诗选

    本书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了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名作,包括《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激情、睿智的徐志摩。
  •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知青”,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中国女知青子蕴历经“文革”,却青春热血,乐观进取,散发人性善良,宛如抗战时期“未央歌”式的励志传记。《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细述中国1950年代至1980年代北京城小人物的社会生活,颠覆一般民众对“文革”仅有的刻板负面印象,是“文革”传记中另一种正面的题材。此外,作者子蕴为爱情奋不顾身,远赴东北、内蒙古下乡建设,图文对照下,读者如置身实境。《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收录作者珍藏照片百幅,所提及的朋友和作者子蕴本人都是现在在中国深具影响力的“知青”,《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正是认识“知青”最好的开始。
  • 中国最美古诗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全集)

    中国最美古诗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全集)

    《中国最美古诗词》套装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先生主持编著,甄别、挑选历代古诗263首,古词250首,古文90篇,加以注释和赏析。阅读这些古诗词,能使我们增长见识,得到教益,也对整个中国古代诗词的流转有最直接的认识。希望本书能成为面对卷帙浩繁的古典诗词时最好的观澜平台。
  •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 鲁迅短篇小说选

    鲁迅短篇小说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同志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热门推荐
  • 柯福事务所世界准则

    柯福事务所世界准则

    罗华,一个怪人却拥有着邪神的能力,经营着一个隐蔽的事务所。这个事务所只主动找人,不接受上门委托。柯海,一个普通的学生,在一次偶然事件遇到罗华,从此跟随罗华,打开了真实世界的大门。各种邪神,眷族,等着你的到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老公,密宠娇妻100次

    豪门老公,密宠娇妻100次

    沐如兰因为冷、沐两家公司的利益选择了商业联姻,只是她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嫁给冷泽佑,于是在嫁给冷泽佑不到一年就想了很多鬼点子想和他离婚,只是都没有成功。一次沐如兰雇人勾引冷泽佑,并且引记者到酒店,试图制造冷泽佑出轨假象借此达到离婚的目的,谁知出了差错,捉奸捉错了人……她只想离个婚,可他一副你要敢离婚我就灭了你的架势是怎么回事?
  • 家里和家外的女人

    家里和家外的女人

    我都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可谁知道它是那么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其实,换一个人,并不会天色正常。
  • 穿越从巨人开始

    穿越从巨人开始

    白羽,白家私生子,自认为被白家抛弃便脱离白家,在一个小区里过着肥宅一样的生活。刚想回家庆祝新年的白羽因为一场意外将他的生活打乱........一次穿越一次机遇一次成长(作者会很认真的写这本书,绝不拖更,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喜欢我写的这本书,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在书评中留言,作者都会看的)谢谢
  • 神兵图录1

    神兵图录1

    待我斩了那神皇,归来仍是少年郎,手持铁棒的匹夫,怎配让这佳人哭,五百年的过往云烟,铁棒断不了的冤!
  • 尊古人皇

    尊古人皇

    尊古期间,兽,魔,鬼,三大族平分三千世界以人族为食为奴,在这漫长的奴役岁月只有他站了出来,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代领人族杀穿苍穹,杀出了再末日属于人族的黎明。世人都称其为帝尊
  • 极品农女也疯狂

    极品农女也疯狂

    昨天之前李晓穗还只是一名企业小员工,就因为半夜刷抖音把自己刷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上有抠门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奶奶,重男轻女、顽固不化、不知变通的爷爷。下有极品大坑的老爹,软妹易推倒的娘亲。万幸哥哥们跟咱一条心,李晓穗双手合十拜谢这坑人的穿越大神
  • 神秘的白牡丹

    神秘的白牡丹

    选取了亚森?罗宾探案故事中的精彩篇目,分为白色的牡丹花、恐怖的威胁、曙光初现、间谍活动、巴尔干火药桶等5个章节。在本书中,主人公罗宾街头救下一位金发女郎,并与其成为了好朋友,谁知却因此而卷入到一场国际大阴谋之中。为了消弭欧洲战事,罗宾只好挺身而出。
  • 再看夕阳未眠

    再看夕阳未眠

    家里公司破产,一不小心遇上了程家大少爷,颜曦阳经历人生的曲曲折折,也成为了他的掌上宝。一路陪伴她,帮助她。从校园生活到都市生活,她一直知道要帮家里还债,才能谈其它。当浪漫冲破利益,当岁月换回真心。命运注定的相逢他们该如何抵挡前方吹来的恶浪,如何迎来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