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1700000001

第1章 重订本前言(1)

好几年前,北京后浪出版公司的吴兴元先生就约我重版此书,因为这是近十年前的书,要再版不如重新写一本,无奈我十年来没有再做美学方面的研究,思想也集中不到这方面来,重写难,改更难,不得已就订正了一些词句重印一次了,这是首先要向读者道歉的,而且我这个做法,也向读者讨个谅解。

我是一个很不成熟的作者,当时信心十足写的书和文章,过不了多久,又觉得要“改”了,检查其原因,一方面我的“兴趣”经常在“ 变”,一方面也是“学问”上,“思想”上不成熟的表现。

自打写了《美的哲学》之后,我倒也没有闲着,除写了长长短短的一些文章外,主要完成了两个项目:一是为学术版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的《绪论》前半部“欧洲哲学史”部分,然后是集中精力完成“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想方式”的项目,就工作来说,平时读书写作也都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其他方面,就很难顾及了。

当然,工作作业面固然有方方面面的不同,但在“哲学”的道理上,也都是相通的。如果说,这十年只是做了“不同”的工作,那么现在再来看《美的哲学》虽然不能修改,但可能还是满意的,甚至会觉得现在要写可能都写不出来了;无奈情况不是这样,我现在至少自己觉得要重做会做的更好,这是很别扭的事情。

譬如对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我虽然一直比较重视,但只是在最近这几年,才开始觉得有一些重要的问题过去我理解得很肤浅,甚至是不对的;而这种情形,又是跟对康德哲学的整体把握不可分的。我现在的认识是:康德在出版《纯粹理性批判》时,他的三个《批判》的大轮廓已经具备,在这里,不仅预示了《实践理性批判》的方向,而且也有了《判断力批判》的“目的论”的规划,只是“审美”的“批判”的确是《判断力批判》新加的内容。《纯粹理性批判》里经常出现“目的论”的问题,甚至在“先验辩证论附录”里集中阐述了

这个问题,但是“审美——aesthetic”的先天原则,则是被否定的,而的确是到了《判断力批判》才“扶正”了过来。

对于康德的这三个《批判》的关系的理解,我现在侧重思考的是:“建构性原理”和“范导性原理”的区别问题,在康德,“知识”和 “道德”一“知性”和“理性”运用的都是“建构性原理”,前者通过“自然”的“概念”,后者通过“自由”的“概念”,但是“审美” 和“目的”却是“范导性一规整性”的,是一种“反思”性的原理。

何谓“建构性”?在康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一种从“概念”的原则“建构”出一个“直观”来,譬如根据“圆”的“概念”的“原理”可以“建构”起一个“圆”的“直观”“图形”来,亦即,我们按照“一个中心点”与其“边缘”各个直线皆为“等长”这个“原理” ,就能“画出”(建构出)一个“圆”的“图形”来,这样由“概念”“建构”的“直观”,乃是“无待经验”的“先天直观”。这在康德的知识论中是相当清楚的。

然而,“审美”和“目的”就没有这个特性,它们不可能由一个“概念”的“原理一原则”“建立一建构”一个“直观(图形)”来。在这个“判断力”——“审(评判)美”、“审(评判)目的”的“领域”,并无“确定性”的“概念”的“原则——原理”可以“运用” 来“建构——建立”它的“直观”,这似乎就意味着,不仅“目的——终极目的”是一个“理念”,而且“美”的“概念”也只是“理念” ,没有相应的、确定的“直观”,“建立建构”不起来一个“先天直观”,没有“直观”,也就进入不了“经验”,不能成为“经验对象” ,因而“美”和“目的”的“判断”都不可能是“先天综合判断”,因而不是“知识”,也不是“道德”。这样, “美” 和“目的”都不是“自然”的一种“客观”的“属性”。

与我们这本书内容有关的,我们看到,“美”和“艺术”都不可以从一个确定的“概念”出发,来“建构——建立”“直观——形象”。很多年来,我们文学艺术经常批评的“概念化——公式化”的毛病,在这里有了一个理论的安顿。“艺术创作”并不是从一个“概念”的“原理原则”出发,来“画”出一副“图象”来;它的路线恰好相反,是从一个具体的经验的“直观——直觉”出发,“寻求”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亦即“不受直观限制”的“概念”,亦即“理念”。“不受直观限制——理念”,亦即是一种“自由的概念”,这样,“判断力”的问题又“兼容”了“实践理性”的问题,所以康德有时也说“判断力”是“理论理性”向“实践理性”“过渡”的“环节”;换一个角度来看,“判断力”的问题也就“蕴含——兼容”了“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的问题,虽然范围仍在“思辨理性”之内,但它的处理方式是“范导”式的,“路线”是由“个别特殊”到“普遍”的,而不是相反。就这一点来说,《判断力批判》的问题,又是更“基础性”的,亦即本书经常提到的,它涉及的是“基本的生活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理性”并无“权力”像在“知识”和“道德”领域里那样,“建立——建构”自己的“独立王国”,而只能通过“ 理念”来“调节——规范——引导”“经验”“无限——自由”的“追求”。“理性”在这个“领域”里的“运用一作用”是“范导”性的,而不是“建构“性的。康德经过“理性”自身“批判”之后得出的这样一个“建构性”和“范导性”的区别观念,在他的哲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但这个方面,我长期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以致使我对他三个《批判》的理解不很过得硬,存在着不少马马虎虎蒙混过关的地方,而在康德,无论你同意与否,都是有所交代的。

“理性的概念——理念”和“知性的概念——范畴”不同在于:前者在“经验知识——科学知识”的“王国——领地——ditio”内只具有“范导性”功能,不具有“建构性”功能,但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理性概念——理念”“规范——引导”着“科学知识”,“自由 ”“范导”着“必然”,“自由”不是“自然”的“属性”,不是“知识”的“对象”,但确“引导”着“自然”,“经验”中“找不出” “自由”,一切都是“因果”的“必然”“环节”,但“自由”作为“理念”却“引导——牵引”着“经验”。

于是,我们看到,即使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在阐述了“理念”不能成为“科学知识”“对象”的同时,并用大力气揭示理性 “二律背反”在“知识王国”的“虚幻性”后,还要特别提醒读者不要忽视了即使在“思辨理性”、“理念——物自体的观念”具有一种积极地“范导”功能。正是在这样一种区别的基础上,康德阐述了“目的”和“终极目的”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在“思辨理性”的范围内,也能具有一种积极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在“科学知识——思辨理性”范围内,在何种意义被允许运用“目的”以及“终极目的”这样一些“理念”,既然它们已经被“批判”地揭示都是一些“超越经验”之外的观念,何以还能对“经验”起“作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似乎在于“界限”这个概念上。“理念”的确在“经验”“界限”之外,但要对“经验知识”起到合法的作用而不至于“越权”,则“理念”必“在”“经验”的“边界”上,一方面“守卫”这个“界限”,另一方面这个“理念”既是“自由”,则是“ 自由”“守卫”着这个“界限”,“经验”的“界限”是“自由”的。这就是说,“自由”“范导”着“经验——自然——必然”。

过去我也曾经注意到了“理念本质——物自体”这样一些观念,作为“概念”,是一些“界限”的“概念”,康德也叫做“问题性成问题的”“概念”,但我的理解也仅止于此。

同类推荐
  •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被称作“哲学小说”的书。此书成书于1883—1885年间。就是在这部书里,尼采写道:“上帝死了!”,并且同时还说自己正在研究“快乐的科学”。《善恶彼岸》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的思想的更加聚焦与延续,只不过,思想更犀利,目光更睿智。它们可说是姊妹篇。所以,现在把它们两本合而为一出版,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而且,这样还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给读者提供尼采更多的思想内容。本英译本是尼采自己认可的最权威版本。
  • 道德经全解

    道德经全解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主要是从“此”的角度关注伽达默尔的理解问题。通过对“同时性”与“你”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认为,伽达默尔在关注理解问题之可能时采取了一个特有的视角——“空间性”视角,它显示的是一种现实性的要求。由这一视角,伽达默尔哲学中的理解问题之可能落实为境域融合,理解获得了自身的经验。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道是道理

    道是道理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做三件事:一是用嘴说话,二是用手做事,三是用心思考。显然,说话、办事都离不开“用心”。“心”之所在,必须通古今、明大道,而道家学问字字玑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洞悉万物、把握人心的规律,谙熟这些玄妙的人生道理,就可以在无为中成就有为,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有计

    重生之嫡女有计

    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凌婉在凌府步步为营,打渣女,斗白莲,在几次生死关头都被一白衣男子所救,与他成婚之后散尽家财,用尽智谋,全力扶他上位,他说他不会负她,原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却不曾想他是一个不归人,害得她毁了两世的执念,凌府被满门抄斩,她大笑,怪她鱼目混珠,竟没认出来真正救她的那人,父亲被做人彘,真正心爱之人被弄瞎,她还是笑,却是执剑自刎于皇宫
  • 我当召唤兽的那些事儿

    我当召唤兽的那些事儿

    脑残粉多了便能形成邪教,这个邪教打算改变这个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世之遥

    半世之遥

    咫尺之遥,心却远隔万水千山,在天涯的两端背对背的倔强。待到天各一方之时,才真正明白,曾经排斥着的每一天,才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如果这是一场梦,我宁愿活在梦中,永远不要醒来。哪怕他人笑我痴笑我傻,哪怕以余生为代价——至少在梦里,有一个疼我爱我的你。
  • 红楼商道营销学:十三型人格看红楼

    红楼商道营销学:十三型人格看红楼

    在今天的商战中,如何分析、了解客户,从而打开客户心扉,是营销成败的关键。《红楼梦》是一部认人、识人的经典教课书。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红楼梦》那样,对人性的挖掘如此全面、立体,入木三分。本书独辟蹊径,用十三型人格理论的探照镜、放大镜、显微镜来分析红楼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以便于我们在营销过程中,对目标客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由情入礼,将以往生硬的“盲人摸象”式营销变成“情理交融” 式营销。
  • 假婚真爱:陆总宠妻无度

    假婚真爱:陆总宠妻无度

    苏沛霖眼瞎遇到渣男,那渣男不止骗她感情,还夺她事业。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被渣的她要踩回去的,被夺的她要抢回来。可她自己没这个本事怎么办?没关系,有大腿自动送上门。大腿陆慕弈说:“我可以帮你,但你要做我的未婚妻。”苏沛霖点头:“没问题。”陆慕弈:“还要跟我结婚。”苏沛霖点头:“也可以。”陆慕弈:“还要给我生孩子。”苏沛霖点头:“嗯……什么?我拒绝!”陆慕弈邪笑道:“来不及了老婆,我们这就洞房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城半暖我爱你

    江城半暖我爱你

    5年前,江城车祸,半暖离开,江城恨半暖抛弃他,恨半暖离开他5年后,半暖回国,江城复仇,可,当昔日爱人回归,他,是否有这个勇气?他以为半暖抛弃他,却不料半暖是被逼离开,5年后,萌娃宝妈回归,骄傲宣战:江城,来呀
  • 任性小妞恋上你

    任性小妞恋上你

    “我不要车,不要房。不用上缴工资,不过问夜生活,只需要在你的户口簿上填上我的名字。你愿不愿意?”“呃、、、、、、。”某男一头雾水。他刚刚不是被另一个女人拒绝了吗?难道这叫物极必反。“呃,就是同意了,那明早八点半民政局门口见。”说完果断闪人。等等,他是被求婚了吗?但是美女你究竟什么意思啊?
  • 豪门假新娘

    豪门假新娘

    她的秀气的眉毛紧锁着,一双清亮的眸子里映射出淡淡的忧虑,她的花般柔润的唇瓣紧紧的抿在一起,对鼻尖儿上渗出的点点汗滴毫不在意。她叫李默涵,暑假过后,就是凌风大学大四的学生了!现在趁着放暑假,默涵需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重新清理一下,最主要的就是这些换洗的衣物和一堆的床罩被单!因为,妈妈常年卧病在床,有心无力,偏偏这个时候,连洗衣机都罢工了!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迟却遇顶头风……
  • 刁蛮王妃

    刁蛮王妃

    作为一只“街头恶霸”,初九表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不小心招惹了三殿下,从此逃不出他的五指山。被抓住把柄,摇身一变成为万千少女嫉妒的三王妃。传言三殿下体弱多病,风度翩翩,却不近女色。殊不知,那是多么痛的领悟!——嫁给三殿下之前,初九心想着如何解除婚约,嫁给三殿下之后,初九整日思索着怎么给三殿下挑选如花似玉的小妾。对,就是小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