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1700000002

第2章 重订本前言(2)

随着这条思路,进入“美”和“艺术”,在康德似乎也有个发展的过程;当然如果联系他早期对于英国伯克关于“美”和“崇高”的研究论文,也可以说这个问题本身,在康德也是有长期思考的,只是他在做“批判”的工作时,因为这个第三《批判》“厘析”出来的“理性”职能判断力只是“范导性一规整性”的,所以在“批判”之后,并未将“美崇高艺术”和“目的”问题,如同他对于“自然”和“自由 ”那样,有一个“自然”和“道德”的“形而上学”作为“学说”上的目标,而相反,认为不可能有“美”和“目的”的“形而上学”之“ 学说”。在这个意义上,康德以后如谢林特别是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或“美学”,也就不是康德心目中的“形而上学”,这之间的思想上、历史上和理解上的关系,还需要下功夫去理清的。

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胡塞尔至海德格尔,关于“形而上学”问题上的思路,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问题,对它的研究颇费时日,我会努力去做,但现在还没有系统的思想可以告诉读者,这也是我不能“修改”这本从哲学来谈美和艺术的小书主要原因。

次要的原因是我这多年来对于美和艺术的问题过于隔阂了。从这本书也已经看出,名为“美学”,但主要在谈哲学,说明对艺术已经开始有丫距离。

早年我对“美学”和“艺术”的兴趣非常专一,甚至觉得哲学太“抽象”,干巴巴不好玩。这种态度当然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主观上说,那时候年龄小,理解力差,玩心重,觉得“哲学”枯燥”,而“艺术”“寓教于乐”,既是“学习工作”了,又“玩”了。“做美学” ,“工作”显得“轻松”,而“娱乐”中又显得“严肃”,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在客观方面大概也是因为当年(五六十年代)“美学”这个领域可能也比较“宽松”些,当然说“宽松”,也是在很“相对”的意义上 ,“艺术”有许多“政策”,而理论上的“大批判”更也还有不少,我生在那个时代,在这个潮流中,也写过不少这类文章,想起来很别扭 ,但也不必讳言;或因“人微言轻”没有被当时的“伯乐”“选为”“棍子”也就很“庆幸”了。

应该说,那种尽管很相对的“宽松”已经吸引了一批爱好“自由思考”的学者,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

不过这个局面没有延续多久,随着“革命的深化”,先是“艺术”领域变得紧张起来,从“京剧现代戏”到“京剧革命”,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居然在一个古老传统的剧种——京剧中首先发难,也真是很奇怪的事情,这大概也是我们历史上“文字狱”的一个延续和扩大吧。

“好玩”的。艺术”“不好玩”了,本来相对“宽松”的环境成了最严酷的阵地,非坚强的“战士”不得人内。我因家庭出身和个人表现不合格从未被吸收为“红卫兵”,不是“革命动力”,又因为所在单位“牛鬼蛇神”太大、太多,也侥幸未成“革命对象”,成了“左右逢源”也“左右为难”的“逍遥派”。后来人们说,“逍遥派”占了“便宜”,这话也有一定道理。首先革命的任务少些,自己的时间多些——当然也有限,心情相对比较“平静”些,“地下工作——偷偷读书”就会抓紧些。

就“客观”情况言,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随着“艺坛”八个样板戏越来越“僵化”起来,“哲学”的“理论问题”反倒 “暗暗地”“活跃”起来。且不说过去心目中那些“哲学理论老师一大师”像杨献珍、艾思奇等等都早已趴下,就连一直当红的陈伯达也倒了,还有那康生,虽是较晚倒台,但也早有暗中的议论了;更不用说我们上学时奉为经典的《联共(布)党史》里清楚系统论述“辩证唯物理论——历史唯物论”的“四章二节”,早已不能成为“根据”来引证的了,但一直也没有“系统”的“批判”,只是“含糊”着,这一 “含糊”,反倒引起了“理论”的兴趣。“哲学”在“人人”都要学的“覆盖”下,虽然不是人人都“思考问题”,但原本就是做哲学的,此时的脑子就有了“逆反”的“催化剂”。

相比之下,“哲学”反倒“自由”一些了。因为“艺术”这种“活动”,常依托于“视——听”,要“有形”或“出声”,那时要转入“地下”,有相当的困难,而“哲学”的“书”,就方便些,“哲学”的“思想活动”,更是“无形”、“无声”,看不见摸不着,尽管长期来很重视“思想改造”,也是“收效甚微”。这样,再加上主观的兴趣倾向,我逐渐地真的转移到“做哲学”来。

做着做着,才发现,原来“哲学”并不“枯燥”,而是十分“有趣”(也就是“好玩”,但为了避免“闲情逸致”之讥,就不说这个词了吧);也不是“抽象”,而是非常“具体”的。于是进入“改革开放”后,我就在“哲学”这块土地上“耕耘”起来:从古代希腊到康德 、黑格尔,至叔本华、尼采再到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上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后现代”诸家,觉得“其乐无穷”,对于“艺术”实在无暇顾及了。不是说,这个阶段“艺术”还在“禁锢”中,它是很“自由”了,可以说,中外古今各种艺术都有机会在中国的“大舞台”上“表演”了,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了,我却没有精力和时间“看”了;还是“读书”方便,一本书,一杯茶,如果二者都能谈得上“好”,则其乐也无穷。

这样,我对于“艺术”的现状实在知道的很少,只觉得是十分繁荣活跃的,无论戏剧、音乐、绘画、舞蹈等等,都各自“领风骚”很多年了,而且不是“收效甚微”,而是“硕果累累”了;特别是在“艺术”更加深入地“进入”“市场”之后,又有了一番新面貌,正如“后现代”诸家所谓的“实际现实”“解构”了原有的“艺术”“系统”,一如“解构”了“思想哲学”的“系统”。由“产业化”到“商业化 ”占领了一切领域,并非危言耸听。所好现在不是“人人唱”的时代,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不用强求一律,也如同“哲学”领域,各自有自己的“做法”,有专事推广的,推广也各自不同,有推广孔教的,有推广道教的,也有推广周易的等等,也可以不做推广的工作。我做欧洲哲学,绕了一圈之后,仍然归到了“德国古典哲学”这个系统,深感仍需学习。

譬如刚才提到新进的“解构”,其实“哲学”一直在做“解构”的工作;就我做的范围来说,康德、黑格尔都已经包含了这个“解构” 的因素在内,因为他们强调“理性”的“自由”,而“自由”本是一个“解构”的力量。一方面如后现代诸家所言,“现实实际”“解构” 着“思想”的“体系”,另一方面,“思想”如作“理性自由”观,则也“解构”着“现实实际”的“体系”;而且“思想体系” 的 “解构”,往往通过“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解构”的。这一点,康德的“二律背反”揭示得很清楚,“思想”的“二律背反”“解构” 了“知识”的“体系”,“理性”的“僭越”,亦即“理性”之“自由”,唯有通过“理性”自身的“批判”,“厘定”“理性” 之 “合法 ”“职能”,也只能“限制”“理性”的某一部分(知性)的“僭越.”,而不能“消灭”这种“僭越”,甚至即使在康德做这项 “制约” 工作时,也很强调这种“僭越”的“提示”作用:有一个“本质自由”在,有一种不同于“经验科学知识”的“知识”在,亦即有不同于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在;于是我们有了黑格尔哲学。

说到这里,似乎离题太远了,我只是想说,这本小书名为“美的哲学”,实际重点未在“美”和“艺术”,而在“哲学”,而在这本书之后我的工作也还有些进展,所以现在再检阅这本书,有无可奈何之感。

在书写方式上,有一点倒是可以指出:这本书是我一口气写成的,不是“规范”的学术文章,以后我的书和文章,常常都是这样的写法,这是一个开始。之所以这样,或许是因为,如果再做旁征博引,一是没有耐心,二也是觉得总还是自己要说的“话”是主要的,养成这个习惯,所以对后来我的文章有失学术规范的地方,一并在此道歉了。

今后我大概也不会再回到“美学”或“艺术”来,但是在哲学的研究中,如果遇到涉及“艺事”方面,也是不会回避的,近期尤其对于康德《判断力批判》涉及的问题,想有一个贴切的梳理,也会谈到“美”和“艺术”的问题,当然,那也是先要在康德自己的“批判哲学” 意义内厘清关键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谈他的“美”、“崇高”和“艺术”的问题。

叶秀山

2010年6月15日星期二北京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伦理与文明(第1辑)

    伦理与文明(第1辑)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为主旨、以面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的伦理学研究为旨归、以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级党校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以书代刊系列出版物。本刊力图体现伦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期望将其办成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 庄子公开课

    庄子公开课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和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由老聃的“无为而治”到庄周的“无为而无不为”,庄周在这条路上走得比老聃更远。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

    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无不在生活中运用博弈的智慧。学习博弈的精髓,让你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变通求胜;在权利的争夺里如何进退自如;在感情的烦恼中如何理清头绪……洞悉人性,智慧博弈,在社会的竞争中游刃有余掌握主动,圆润通达,在人生的磨砺里挥洒自如。
  • 吞噬仙道

    吞噬仙道

    陈盘,作为最底层的蚁民,将如何攀上仙界巅峰?!天道不在恒宇,强大的体魄才能睥睨天下!身体隐藏最霸道的的奥秘,尽在吞噬仙道!神马盖世功法,神马圣器仙珍,神马丹药阵法都是浮云。
  • 美女总裁的护花兵王

    美女总裁的护花兵王

    神秘高手萧枫潜入都市,与冰山美女总裁签订婚约,从此拳打阔少,脚踩恶商,让世界为之颤抖。
  • 100点创新设计方法

    100点创新设计方法

    每每在设计类书籍的海洋里徘徊时,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我苦苦思考,终于明白缺少的是一本专业的设计工具书。这本书不同于学习软件操作的书、不同于晦涩难懂的理论书、死钻一门的某一门类专业书,这是一本适用于所有的设计门类的工具书,这里有最基础的设计方法,这是正行走在设计之路上的你最需要的一本书。
  • 傲娇新妻,前夫,别来无恙

    傲娇新妻,前夫,别来无恙

    重生第一天,偶遇原主初夜。对方竟然是前生亲手了结自己生命的男人。为了扒下他的狼皮,沐紫汐羊入虎口。岂料,再一次把自己搭进去。二叔不要太张狂,三个小魔头来制服。“妈咪,上家法……”
  • 太平天国兴亡录

    太平天国兴亡录

    《太平天国兴亡录》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的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陈玉成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左宗棠、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组织的领导人,可以说,晚清各阶级重要人物及其事迹与思想、各地风土人情,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体现。这里既有官商之道,亦有权力博弈,既有尔虞我诈,亦有热血传奇!
  • 神秘老公,宠宠宠!

    神秘老公,宠宠宠!

    苏浅语一夕间,家破人亡,从天之娇女,沦落为人人避之不及的大麻烦。她摒弃一切,签了份协议,把自己交给了一个神秘男人……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的身边多了个处处替她解决麻烦的男人。他宠她,护她。告诉她,这世界上除了他之外,谁都不能动她!心就此沦陷,却也备受煎熬。当真相一点点揭开,她才发现,这两人居然是一个人!“你给我滚!”苏轻语怒不可遏。“现在就滚?你原来喜欢白天,难怪昨天晚上不开心。”某人厚脸皮。苏轻语气到吐血,甩手走人。“你要去哪里?”某人拦住。“找人结婚!”“户口本我已经带了,现在就走吧!”某人恬不知耻。苏轻语气到胸疼,谁说要跟他结婚了?还要不要脸了?!
  • 宠妻无敌:妖孽老公从天降

    宠妻无敌:妖孽老公从天降

    她豪华婚礼上,一个酷似她的小女孩扑倒她脚下,大声呼唤她“妈妈”。一个俊美如神祗的男子忽然降临,嘴唇噙着邪魅笑容:“老婆,别闹了,我们回家吧……”她惊呆了!眼前的“女儿”和“丈夫”,她全然陌生。“我不是你老婆!我根本不认识你!”她惊慌否认。他掏出结婚证:“你看看这上面是不是你和我?”看着结婚证上的自己,她“石化”了……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一九八零年,此时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帷幕,重生到刚刚出生时的刘琅,这一世不再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看客,他要披荆斩棘,打破禁锢,成为时代的领航者,让自己的国家成为真正的强国。
  • 村里缺个庙

    村里缺个庙

    华村被四周的丘陵围着,靠东面的丘陵长了许多树,但没有形成森林,华村的人还是叫这个丘陵为山。是山就应该有山名儿,这个山的山名儿很古怪,现在也没人能破译得了,叫汪汪山。这汪汪山的深处,还有一个泉子,长年溢着水,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泉子永远都不会干涸。泉子也有名儿,叫沃特泉。华村年成总是不旺,土地不瘦,每年也算是风调雨顺,但秋天长出的庄稼却不太饱满。这里曾经多次来过工作队,每个工作队都有来头,有的工作队叫扶贫工作队,领着村民搞养殖,却养啥都养不活,最后劳民伤财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