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2300000007

第7章 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2)

在此之前,张佩纶结过两次婚。元配夫人叫朱芷芗,是浙江余杭人朱学勤的女儿。这位朱学勤,也是晚清的一个风云人物,是辛酉政变时期“军机四章京”的领班,常年穿梭于京城与热河之间,穿针引线,传递信息,是恭亲王奕訢门下的得力干将,可惜此人死得早,未能飞黄腾达。朱学勤是光绪元年(1878)去世的,他死后的第四年,女儿朱芷芗也尾随而去。这年张佩纶35岁,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矣。看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幼子张志沧、张志潜,张佩纶潸然泪下。

续弦的继室边粹玉,也是名人之后。其父边宝泉,字廉溪,原籍奉天辽阳,祖先随清军入关,属镶红旗汉军籍。此人性情耿直,直言敢谏,官位从陕西按察使做到闽浙总督,是显赫的封疆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边宝泉病逝于住所,据后人说他的死与戊戌变法有关,不知是否属实。不过他死后慈禧太后并未予以追究,反而追赠其为太子少保,从优抚恤。张佩纶所迎娶的继室边粹玉,光绪十二年(1886)在陪同张佩纶充军塞外时病逝,屈指算来,从元配之死到继室之死只有短短的4年时间,而且其中还应包括有迎娶继室边粹玉的一段空隙,由此可以想象得出张佩纶的悲凉心境。

中法战争始于光绪九年(1883)。在那个时候,张佩纶的续弦夫人边粹玉尚还健在,张的情绪也还没有那么糟糕。不仅不糟糕,在尚未开火之前,他还有些亢奋。一连向朝廷上了十数份奏折,以表全力主战决心,口口声声要张扬大清王朝威严,不给倭寇任何机会。

清流党故伎重施,大唱高调,惹得慈禧太后大倒胃口。此时,恰好有大臣献了条收拾清流党的毒计,慈禧“从谏如流”,予以采纳。以皇帝的名义发下圣旨,将清流党的几位干将统统赶出京城:命吴大澂会办北洋事宜,陈宝琛会办南洋事宜,张佩纶到前线会办福建海疆事宜。显然这是为清流党挖的一个大坑,明里是委以重任,实则是搭个戏台,看清流党登台如何表演。戏演好了是朝廷的福分,演砸了自认倒霉承担骂名。

这是一盘偌大的棋局,布置这盘棋的不仅有慈禧,也有李鸿章。其时李鸿章的权势威望日益上升,政治地位渐趋稳固,从某种程度上说,清廷的算盘珠子是靠他拨动的。按照李鸿章的如意算盘,张佩纶被派到福建,“真正的目的是接收沈葆桢所创办的船政,加以切实整顿,进而控制南洋的全部兵舰,与北洋构成整个系统,完全置于李鸿章的控制之下。这一南北洋军事指挥权的统一,由张佩纶帮助李鸿章完成,再由李鸿章转移给张佩纶,张即成为李的衣钵传人。”这一套设计,与当初曾国藩帮助李鸿章建立淮军,然后以淮军代替湘军,找到替手后急流勇退的做法完全相同。

张佩纶到福建上任伊始,颐指气使,独揽大权,勇于任事,虽置身危地而浑然不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稍通近代史的读者都已经知道了。张佩纶到位仅十天,法国军舰便出现在闽江口,作为清方主将的张佩纶从未接到过战书,更无从谈起做什么准备。马江战役一触即发,清廷被击毁9艘军舰,死伤700余人,福州马尾造船厂也惨遭炮击。眼看着灾祸顷刻间接踵而至,由左宗棠创办、沈葆桢经营多年的福建船政毁于一旦,张佩纶心如刀绞。

跟随在身边的旧部幕僚提醒他,法国倭寇近在咫尺,再走晚一步恐怕有性命之忧,张佩纶这才匆匆忙忙逃跑。当时的情景只能用“狼狈”二字形容,张佩纶带着亲兵直往后山奔窜,中途又遇雷雨,山路泥泞不堪,慌乱中他不知啥时跑丢了一只鞋,光着袜子继续赶路。到了一个名为彭田小村的村子里,村民们听说他是败军之将张佩纶,竟不让他进屋,无奈之下只得临时躲进一座寺庙,最后还是一位乡绅懂人情世故,理解张佩纶的艰难处境,礼貌让其进院宅,并煮了一大锅稀饭让其充饥,张佩纶才挽回了一点颜面。

张佩纶平时弹劾官员,大言煌煌,丝毫不留情面。如今轮到自己上阵,刚一动真格,竟然这般不堪一击。在给朝廷的奏报中他写道:“臣知不敌,顾无退路,唯与诸将以忠义相激发而已。”这话想必说的也是实情。可是法国人兵临城下,守城主将张佩纶弃城而逃,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在京城官宦圈内,张佩纶成了御史们参劾的焦点人物,往日的政敌不用说了,连一些与张佩纶关系尚可的官吏,也趁机落井下石,借以表明与清流党决裂的立场。一只只屎盆子直往他脑袋上扣,张佩纶身败名裂,成为众矢之的。即使是昔日的清流党成员,也有许多人对他临阵逃跑的行为不屑一顾,摇头叹气。

光绪十一年(1885),张佩纶被朝廷从重发落,遣戍察哈尔,前往军台效力赎罪。启程时节正值寒冬腊月,天气奇冷,滴水成冰,比天气更冷的是他的一颗心。张佩纶在察哈尔整整当了三年罪臣,生活清苦,没有经济来源,多亏有几个旧时友人援手相助,这才帮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一道关口。陪同他一起流放的是续弦夫人边粹玉,患难夫妻相依为命,似乎只有到了这种境地,有了这种际遇,他才能体会出妻子的百般好处。在孤寂的日子里,边粹玉细心抚慰丈夫受伤的心灵,使得落魄的张佩纶感到了一丝温暖,看到了一线光亮。没想到在察哈尔当了一年多“罪臣”后,又一重打击从天而降:边粹玉不幸染病身亡,撒手人寰。给妻子送葬那天,几个北方汉子抬着一具棺木,沿着一面黄土坡往山上走,白晃晃的太阳刺得人眼睛生痛,他站在山冈上,看着远方一棵孤独的大树,想着自己多变的命运,从炫目的巅峰跌至万丈深渊,仅仅只是倏忽之间,不由得感叹造化弄人。

光绪十四年(1888)五月,张佩纶结束了流放生活,返京后专程到天津看望李鸿章。此时的张佩纶穷途末路,内心里的那份骄傲,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殆尽。李鸿章适时地向他递来了绿色橄榄枝,将多年前谋划的政治婚姻和盘托出。陈寅恪评定李鸿章此举的真实原因,认为“马江战役,丰润因之戍边,是丰润无负于合肥,而合肥有负于丰润,宜乎合肥内心惭疚,而以爱女配之。”丰润是张佩纶,合肥是李鸿章,陈寅恪言下之意,是李鸿章之前有意让张佩纶背了败军之将的骂名,内心有愧,把女儿许配给张是一种补偿。这话不无道理。另外,其中还蕴藏着一层深意:即使有了马江之痛,李鸿章依然没有对张死心,要将张拉拢于麾下,传承淮军衣钵。

据说,李鸿章的夫人赵小莲对这桩婚事极不赞同,双眼哭得红肿,抱怨丈夫是“老糊涂虫”。李鸿章过来劝慰她,说了一大堆道理,赵夫人只是摇头,说道:“咱们如花似玉的女儿,凭什么要嫁给一个结过几次婚的人?而且他还是朝廷囚犯!”李鸿章无话可答,闷着头走了。女儿李菊耦见父母为自己的事怄气,便站出来劝她母亲:“妈,莫为这愁坏了身子,既然爹爹已答应了人家,哪里能够反悔?再说了,爹爹办事,也必定会为女儿着想,不至于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听说那人才学人品皆属一流,您也不用太为女儿担心了。”赵夫人听女儿话音中有暗许之意,何况此事已被张扬出去了,也只好作罢,不再吵闹。

张佩纶大李菊耦17岁,老夫少妻,且在一场磨难后有这个艳福,除了感恩之外,张佩纶无话可说。曾朴《孽海花》中写到李菊耦,称其“貌比威、施,才同班、左,贤如鲍、孟,巧夺灵、芸”李小姐不仅是美女才女,而且还带来了一大笔丰厚的嫁妆,包括田产、房屋以及古董珠宝,李鸿章给的这个“补偿”,大大超出了张佩纶的想象,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意料。当时有不少大臣名士,都对李、张联姻发表了感慨,多以嘲讽为主。如刘体仁《异辞录》中的联语:“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未分老幼;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梁鼎芬也有两句诗吟道:“篑斋学书未学战,战败逍遥走洞房。”

与李菊耦在天津办完婚礼后,张佩纶携新婚夫人回到江南。张佩纶有书癖,多年沉浮于宦海,藏书兴致有所减退,如今回归了闲云野鹤的生活,经济状况也大大改善,藏书癖好再次爆发,整天混迹于古旧市场,搜罗典籍至百余箱,大半皆宋元旧本。闲暇时光,看着满屋子杂花生树的藏书,云烟过眼,美不胜收。回忆起当年清流党的激情岁月,心情怅然,有恍若隔世之感慨。

张佩纶一生中再也没有入仕——虽说此后他并不缺少复出的机会。庚子议和时,李鸿章推荐女婿张佩纶任编修,同洋人谈判,佐办和约。然而张佩纶谢绝了岳丈的美意,称疾不出。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后,议行新政,设立政务处,奏派五人担任会办,张佩纶名列其中,他仍然找理由推辞不就。张佩纶与李菊耦婚后感情融洽,夫妻俩常常一起吟诗赋词,煮酒饮茶,赏菊观花。有人说一把温柔的锁链拴住了他,这固然是张佩纶拒绝复出的一个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张佩纶对世事的“看透”。与其在政局中做一颗棋子任人摆布,不如逃遁到圈子外,默然保持其清流本色。

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佩纶满带着惆怅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55岁。时间过了几十年,张氏家族又有新人崛起,他的孙女张爱玲在文坛逐渐走红,且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红,进入21世纪后,喜欢美女作家的人越发多了,张爱玲直红透了半边天。而张佩纶却一如既往地沉寂着,掩埋于荒草丛中,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即使他的孙女——美女作家张爱玲也知之甚少,张爱玲认为自己的祖父参劾过李鸿章,由此可见她对家族史的淡漠。甚至误把张荫桓的故事当做了她祖父张佩纶的故事,不知此张非彼张,将基本人物也弄混淆了。对于曾经有过无上荣光的祖父祖母,张爱玲有点不屑一顾,借张府一个女佣之口讥讽她的祖母李菊耦,“老太太总是想方法省草纸”。在张爱玲的笔下,张家、李家的陈年往事像蜘蛛网尘封住了的景致,满目破落与颓圮,说不尽的荒凉。

历史学家姜鸣有感于此,在新作《天公不语对枯棋》中专门写了一节“清流·淮戚”,论述清流党及张佩纶,其结尾处他写道:“如果说,像曾国藩、左宗棠可算是知识分子入仕的成功者,张佩纶则遍尝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他的一生色彩斑斓,伴随着历史的波澜起伏跌宕,远较儿孙辈丰富得多。”一个人的生命如同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十分之二三,正像姜鸣所认为的那样:每个历史人物都不容易,都是在历史的舞台上同时扮演各种角色。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对历史人物——尤其是被各种力量推到了反面的那些丑星——更多一些同情和理解了。

柔情女子的命运

淹没于历史之中的疑窦,是刺激读者求索探奥的一个机缘。比如说有个名叫贺寿慈的人,官至工部尚书,堂堂一品大臣,在清朝同光年间算得上一人物,然而奇怪的是,皇皇巨著《清史稿》竟无他的小传,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载:“贺寿慈,蒲圻人,初名于逵,继名霖若,晚号赘叟,又号‘楚天渔叟’。道光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工书画,善诗,手评庄、骚、陶、杜诸集,丹铅交错,老年嗜荀子,谓‘精粹非余子可及’,有诗文集。”

贺寿慈少时即有文名,道光十七年(1837)科湖北乡试,次年入京会试,不第。当时朝廷的走红明星穆彰阿听说有这么个人才,很想收入“夹袋”,充做幕僚。穆彰阿长期当国,专擅大权,广招门生,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个极大的政治势力,时人称为“穆党”。贺寿慈虽说是初进京城,官场圈中的混浊也有所耳闻,对那位“保住贪荣,妨贤病国”的奸臣,深为嫌恶,不愿厕身“穆党”,极力推却。人在年轻的时候,难免都会有点“左愤”,世人皆浊我独清,胸中盛满了清高和孤傲。按这么说来,贺寿慈应该与清流党是一路的。贺寿慈后来果真与清流党有缘,不过,那却是一段恩怨难了的孽缘。

道光二十一年(1841),贺寿慈再次进京参加考试,红榜传出为第七名。接到报喜红帖那天,客栈里挤满了进京会试的举子,一个个用羡慕的眼神望着他,贺寿慈心情盎然,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他坐在客栈里,气定神闲地等候下一个好消息。

等候的过程就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总算有了结果,消息不好也不坏,贺寿慈充任吏部主事,做了个六品文职京官。以“进士第七”的身份竟不能点翰林,他从心底里感到郁闷。有人悄悄向他透底,这全是因为得罪了穆彰阿的缘故,贺寿慈淡然一笑,也没怎么往心上放。

从此他脚踏实地做官,官职升得不快,但也不慢,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如大象漫步。咸丰初年充军机章京,以后补监察御史,经国大计,屡屡谏言。同治元年,转大理寺少卿,太常寺正卿,典试广东回京后,迁大理寺正卿,之后官阶拾级而上,升任礼部左侍郎,历户、吏、礼、工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光绪三年(1877),升任工部尚书,渐趋显赫。

同治中兴的功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对贺寿慈都很看重。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曾专程往贺府探访,谈论时弊,指陈国家兴废大事,彼此甚为投机。席间论及宋代苏东坡,曾、贺二人都极表钦佩,贺寿慈还乘兴写了一幅联句书赠曾国藩:“欲上危亭,但到半途须努力;久居平地,那知高处不胜寒。”贺寿慈并不是有名的书法大家,但他用笔沉稳,遒劲中透出一丝稚气,也堪可供人玩赏。

同类推荐
  • 爱尔兰没有蛇

    爱尔兰没有蛇

    弗雷德里克·福赛斯(Fredrick Forsyth 1938年8月25日——),英国著名作家,出生在英国肯特郡阿什福德市,在汤布里奇学校上完中学后就读于西班牙的格拉纳达大学。1970年,他决定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豺狼的日子》,很快成为国际畅销书,并被拍成同名电影,风靡全球。1972年和1974年,他又写出《敖德萨档案》和《犬战》两部风靡全球的长篇小说,即被拍成电影。此后,他平均两年写出一本小说。2006年,68岁的福赛斯又把他的触角伸到了阿富汗,写出《阿富汗》一书,再次成为政治惊险片。迄今,他共创作出20部长篇小说,多数被拍成电影。
  • 女巫的重量

    女巫的重量

    泰莎·冯·海伦嘎达是个真正的女巫,当然有魔法,但她为人刻薄而自私,别的那些女巫烦透了她,于是合谋教训她:夺走了她的巫术,给她戴上了100多磅重的马鞍,把她流放到一个会让人失重的温泉胜地;但又另外招来了迷人而性感的利亚姆·肯尼迪,肯尼迪是仙女教父,来教她一些礼仪规范。泰莎拼命都要恢复自己的魔法,并走出那种失重的状态,但她很快就意识到:她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恢复魔法那些东西,而是抵御肯尼迪的魅力,决不让自己春心萌动!她抵御得住吗?请欣赏爱情喜剧《女巫的重量》。
  • 超能第七感Ⅱ:迷雾

    超能第七感Ⅱ:迷雾

    威利再一次侥幸逃过追捕,却稀里糊涂遭到囚禁,囚禁地点是一个被抹去名字的地方,同时被囚禁的还有许多和她一样的女孩。这次,帮助她逃出去的人,被证实早前已经死亡;而她,却莫名成为警察追捕的连环谋杀者……她每一句真实的辩白,都成为不利于自己的罪证。究竟是谁谋划了这一切,究竟有谁值得信任,威利内心一团迷雾。
  • 心执念你一人

    心执念你一人

    本是灰姑娘的叶欣茹,在和刚刚出狱的父亲看望奶奶的时候,意外遇到突发事件,被卷入了白家的争夺之中,随着不断的和白永平接触,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个看似粗暴实则细腻的男人,而白家众人也在生活中,不断的原谅之前的种种事情,最终成为美满的一个大家庭。
  • 鸽子的眼睛

    鸽子的眼睛

    “嘿!多么有趣的鸽子!”看见本山武夫这次旅行带回来的土产,津上富枝高兴得眯起了眼睛。她本来眼睛就不大,如今这么一来,简直就像闭上了眼睛。富枝搜集各地生产的木偶人和各种民间玩具,她的工艺美术品陈列架上搁满了木偶玩具,这些小玩意儿都是公司里的人去各地旅行时带回来的。“这是信州野泽温泉的玩具车鸽,是用野木瓜的草蔓精制而成的。特别要提一下的是,这车鸽系出自称誉当地的‘鸽子大王’之手,那老头子一生精力都花在制作鸽子上,而且每天制作的数量只能在两只上下,可见是多么珍贵了。”
热门推荐
  • 日月神魔诀

    日月神魔诀

    一代邪帝,惊才艳艳,曾独步江湖、纵横天下的绝代英才为何突然绝迹?与之一同消亡的还有神剑门莫家,不问世事的圣教天宫为何再现江湖?武林绝学《无极神功》重现江湖,本就血流漂杵的江湖再掀波澜。赤日神剑,千古神兵,剑聚阳魂,掌生命之谜。冷月魔刀,千古神兵,刀凝阴力,控死亡之秘。江湖人人趋之如骛的绝世神兵究竟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一场恩怨纠缠的人生,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
  • 蒲柳人家(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蒲柳人家(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蒲柳人家》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刘绍棠的作品选本,收入其中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蛾眉》等,以及十余篇散文代表作,如《榆钱饭》《插柳之恩怎能忘》等。他的作品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精致而韵味十足,描绘了一幅幅淳朴而典雅的运河乡土风俗画,热情讴歌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 美相公

    美相公

    【正文已完】“雁儿,过来,坐我旁边”吴少玉轻躺在软榻之上,一双美目微闭,美色极了。“我...”雁儿本想誓死不从,你叫我过去,我就得过去吗?可是双腿却不自觉的往软榻那边靠。“雁儿,要听相公的话,不然不给你饭吃!”某人威胁的在自家小娘子耳边轻轻吐着气。郑落雁无奈,为什么自己总是无法拒绝他?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我的目标是深渊啊

    我的目标是深渊啊

    “大家好,我叫艾伦,一名见习咒文师,我的爱好是研究不同的咒。我的目标是前往深渊。”听完介绍,台下一片哗然。。。“疯了吧,居然要去深渊”“哪里可是禁区啊,凡是去过的人,都没有回来”“年级轻轻,没想到却是个疯子”
  • 霸汉(8)

    霸汉(8)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总裁的前世娇妻

    总裁的前世娇妻

    【一对一宠文,完结。】【新文<首席暖婚盛爱>】温若凡带着前世残缺的记忆在今生寻找着前世的爱人顾亦辰,然而他早已将她忘记。在温若凡残缺的记忆中是否可以准确的找到顾亦辰?游走在财富与权利中的顾亦辰,身边的女人如跑马灯。在他们相识后,是否会唤起彼此心底最深处的那份爱?这场隔世的寻爱之路究竟是天意注定还是温若凡心里的执念?
  • 嗨我们下一场见

    嗨我们下一场见

    六月是一场青春的修止符。在万人独行的岁月中,难忘的是霎那间时的妙不可言
  • 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