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1000000005

第5章 回归生命化的教育(3)

连着理念之根的天职观念富于理想,有着超功利的品格。正因为这一点,天职观念也往往带给人一种沉重的悲剧感。所谓“悲剧感”,是借着美学上的术语来说的一种痛切的生命感受。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传布自己体悟到的人生、天地之道,有人讥笑孔子,说孔子这样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如果对“知其不可而为之”向着积极方面作一种解释和理解,从这说法反倒可以引出对那个“知其不可”却偏要“为之”的人的肯定和赞叹。只要他的所为是值得的,是可以在终极意趣上找到依据的,他在“知其不可”的现实条件下不以一时的可能成功与否为念,只是苦心孤诣地竭尽全力去做,这行为不仅不可以迂远相讥,而且正应该以“崇高”这样的赞词予以嘉许。能这样做的人没有天职观念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知其不可而为之”须有极高的境界的召唤,须置当下的生死利害于不顾,须有非凡的生命强度作支持。但既然为一个时期的现实所不允可,这崇高的行为也就有了悲剧感。一个有良知而视健全的教育探索为其天职的教师处在滔滔利欲淹没一切的现实情境中,如果他想找回点化、润泽生命这一教育的本然旨趣,他就是在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他也因此会使自己的生命多少染上悲壮的色调。《明日教育论坛》每一辑的封面上都写着这样两句话:“教育的话题沉重而充满希望,我们从这里祈想明日。”其实,这话语中就隐含着深刻的悲剧感。“沉重”却又“充满希望”,由这种情境向着“明日”作“祈想”,能不为教育的悲情所动吗?

在对天职观念从道理讲了上面许多话后,我还想引孔子和苏格拉底这两位教师的楷范说一说天职观念。孔子是中国的第一位教师,苏格拉底是西方的第一位教师。我这样说“第一”,不仅是指在时间意义上,主要的还是一种价值判断。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孔子和西方古代的苏格拉底堪称教师的第一代表,他们以自己的生命情调和所领悟到的人生、宇宙之“道”或哲学道理,勾画了具有天职观念的教师的典型形象。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和整个人文意识孕育出来的人物;他当然是一位哲人,却也是古代西方最伟大的一位教师。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学以寻问宇宙的始基为主题,隐蔽在“万物的始基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后面的是哲学家们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万物的始基是“水”,接着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的始基是“无限(者)”,阿那克西美尼说万物的始基是“气”,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的始基是派生了“数”的“一元”,赫拉克利特说万物的始基是“火”……德谟克利特说万物的始基是“原子”。没有哪两位哲学家对万物始基的认定是一致的,但所有这些哲学家们都在就始基说话。始基是什么?始基被认为是万物由它产生、万物消解后又回归到它的那种东西。阿那克西曼德曾经道破了始基的秘密,他说:“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又消灭而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后来,赫拉克利特也说:“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一切都服从命运。”哲学家们寻究宇宙万物的始基,说穿了,那是在问讯人类和人类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的命运,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在追问人类和人类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到底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命运的问题是人类的终极性问题,只要人类存在就不可能不对命运有所思考,我认为这是人类的一重终极性的眷注。到了苏格拉底时代,希腊哲学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用苏格拉底的话说,以前的哲学家们探究万物的始基、宇宙的秘密,眼睛总是朝外看的,他们对万物的始基是什么这个问题作出的回答都是独断的、无法使人置信的。他一反前人的思考方式,开始“求援于(人的)心灵的世界,并到那里去寻找存在的真理”。他打过一个比方,说过去的哲学家们究问万物的始基就像瞪着眼睛看日食——直盯着日食看,眼睛会被刺伤,还看不清楚。现在他有一个办法,就是打一盆水来看日食在水中的投影,这样既可以看得清楚,又不至于伤了眼睛。他的这个办法用在哲学上就是反观人的心灵,发现人都有爱“美”、向“善”、慕“大”(伟大)之心,再从人都有关于“美”、“善”、“大”的观念这一点出发,由经验形态的“美”、“善”、“大”的观念推设出不受任何个人经验局限的那种所谓“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借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术语讲,就是“美的理念”、“善的理念”、“大的理念”。用“美的理念”、“善的理念”、“大的理念”衡量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美”、“善”、“大”的那些观念,就会发现我们心灵中的“美”、“善”、“大”的观念的不足,因此,被唤起了心灵自觉的人们就会以“美的理念”、“善的理念”、“大的理念”为标准鞭策自己修养身心。由此,苏格拉底把哲学关注的焦点移到人生意义的启迪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上来了,所以他说他的使命就在于“人的心灵的最大程度的改善”。人生的意义问题是人类的又一重终极性的眷注。苏格拉底在西方最早把这一重终极眷注提示给了人们,使西方人开始自觉于人生价值的选择,并真正开始确立关于世道人心的教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一位名叫雅斯贝斯的德国哲学家,称古希腊出现苏格拉底的那个时代为西方的“轴心时代”。

苏格拉底之所以称得上是西方的第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给了人们多少技术性的知识或谋生的才能,而在于他唤起了人对“美”、“善”、“大”等价值的自觉,使人们开始眷注人生的意义并由此而求达“人的心灵的最大程度的改善”。与苏格拉底在西方人文教化史上的地位大体相当,比苏格拉底早出现八十年左右的孔子做了中国人文教化的最早的立教者。孔子作为中国的第一位教师不仅是私人办学的首倡者,而且是人的心灵境界自觉的最有影响的启示者;首倡私人办学意味着教育之于政治的相对独立,对人的心灵境界自觉的启示则宣告了中国的“轴心时代”的到来。如果说苏格拉底前后古希腊哲学主题的转换在于从“命运”到“境界”,那么,正可以说,孔子前后中国人文眷注的重心的位移在于由“命”而“道”。孔子之前的古代中国人对生死利害攸关的“命”最为看重,从孔子开始,人的精神所趋被引向人之所以为人的“道”。中国古人对“命”的顾念很可以比拟于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信从,不过,古希腊人所信从的“命运”是一种“不可挽回的必然”,中国古人所顾念的“命”则更多了些偶然的因素。信从“命运”使古希腊人寻问宇宙万物的始基,对“命”的顾念使中国古人更经心于“人谋鬼谋”的卜筮。用于占筮的《易经》的卦爻辞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面大多是作为示例的典故,后面是吉、凶、休、咎一类断语,它帮你决疑,指点你如何趋利避害。孔子之后,《易传》依孔子的思想对《易经》作了定向诠释,诠释乾卦、坤卦的象辞有了这样的句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前的利害关切现在被引导到人的精神境界的反省。借乾卦来讲“自强不息”的精神,借坤卦来讲“厚德载物”的境界,这是把对“命”的顾念引向对“道”的领悟。《论语》有“学以致其道”和“吾道一以贯之”之说,前一句是孔子的弟子子夏说的,后一句是孔子亲口说的,孔子所要倡立的“道”不是一种独断的设定,而是对内在于人心的所谓“仁”的精神性状的升华。“仁”在人的自然天性中有它的根,这根就是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或恻隐之情,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讲的就是“仁”的这个根。孔子的“道”可以挈要地称作“仁”道。就“仁”的根深藏于人的天性自然而言,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们愿意要它,它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就“仁”在它所指示的那个价值方向上可能达到的最高境地或它的极致状态而言,孔子又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如果称我为圣人或仁人,那我怎么敢承当呢)。这样的“仁”之“道”,从人的自然天性中开启了一种人生价值上的应然,相对于“命”,把人的终极性眷注导向内在的心灵境界的提升。中华民族的人文教化从此有了一种虚灵而真实的精神性状,它是民族的脊梁终究得以挺立不屈的底蕴所在。

孔子一生不得志,苏格拉底甚至被以“不信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处死,但他们都把点化、润泽人的生命或“人的心灵的最大程度的改善”视为自己立学施教的当然职志。什么是天职观念?什么是教师的天职?孔子、苏格拉底以他们的全部人生对此作了最耐人寻味的回答。如果说孔子、苏格拉底这样的教师还不是教师的理念或理念意义上的教师,那么,至少可以说他们是迄今最堪称作教师之表率或范型的教师。

——摘自《天职观念与范本教育——在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演讲》

[原载《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第3、4期]

直面经典与范本教育

人文教育的契机不在于逻辑思辨或道理上的条分缕析,而在于通过范本的直观达致心智的觉悟。一个人想学着写小说,他是不能从写小说的道理入手的,鲁迅先生就说过千万不要去看《小说法程》那一类书。学绘画、学书法通常总是从写生、临摹开始,教绘画或书法的老师所能讲出的道理是相当有限的,这些道理只对那些在写生或临摹中心有所动、神有所悟的学生起作用。有一次我为中文系的研究生上课,引了《唐诗三百首》序言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两句话让学生作解释,研究生们很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把这么简单易懂的话拈来问他们不是太小看他们了吗?于是,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随口就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把唐诗三百首读熟了,即使不会写诗,也总能朗朗上口地背诵几首。”从字面上看,她这样解释好像也没有错,但这两句话真像她解释的那样,那也就没有太大意思了。要说,这两句话还是很值得玩味的。它可能讲的是学写诗的路径:一个人如果能熟读唐诗这样的经典作品,即使他起先不会写诗,也慢慢地能吟写几句了。学写诗,不在于要懂多少写诗的道理,而在于多读多看多体会那些上乘的诗作,久而久之,蕴藏在心中的那种诗情或灵韵就会被召唤或诱导出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果做个简单的归结,不外乎两种:一是道理教育,一是范本教育。学书法、学绘画、学写作往往从摹仿和领悟开始,当然是摹仿和领悟那些最值得摹仿、领悟的作品,这种教育,我称之为范本教育。道理教育在人文方面常常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让李白、杜甫讲写诗的体会和道理,我相信人们听后还是不会写诗,或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写得像李白、杜甫一样好。电脑可以按程序操作,写作不能按程序操作。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范本教学,道理绕来绕去最终还是要落在范本教育上。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写作当然不是没有道理可说,但说道理不过是辅助性的手段,重要的是如何使道理在把人引向范本时真正起作用。一个真正懂得写作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是教给学生写文章的套路,而是诱使学生直面生活,直面经典。所谓直面生活,就是让学生敞开心灵,不受束缚地用他的生命触角去感受生活,用他自己最情愿的方式把亲历亲证的生活感受说出来。所谓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这些作品就是跟一个又一个范本照面,跟提供这些范本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照面。这照面是无言的,却是神交的,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这样直面生活、直面经典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的生命始终在场的教育,换句话说,是生命化的教育。我主张,人文意识的熏陶和人文学科的教育主要应当是范本教育,但这并不是说范本教育对于科学方面的教育没有意义。科学创造的契机通常是非逻辑的。乍看起来,科学道理很有逻辑性,很有条理,但认真反省一下,你就会发现,一个科学系统的第一命题的获得绝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它跟我们称作灵感的那种东西关联着,而灵感是无从诉诸逻辑的。就像绘画、书法、诗歌创造中灵感的闪现一样,任何科学的体系在它最富创造性的端倪处,其灵感的闪现都不是出于侥幸的偶然,它所需要的学养的积累当然离不开教育,这教育有许多逻辑道理的参与,但从根本上说,仍是范本教育。一部科学史,所显现的是思维范式的更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科学体系的范本替代另一个科学体系的范本,从牛顿的经典力学无法逻辑地推演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范本接范本的科学史表明,从创造的意义上说,科学领域的教育最具有决定性的依然是范本教育。不过,我在今天这个场合讲范本教育,主要还是就人文意识和人文学科的教育而言的。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民族学如何进步

    民族学如何进步

    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民族学如何进步》汇集了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论文,围绕中国民族学理论与话语建构、民族学学科建设、民族学发展历程等主题展开论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学派的建立建言献策。作者均为民族学、人类学界的著名专家,如杨圣敏、郝时远、王铭铭等。
热门推荐
  • 连环案元凶

    连环案元凶

    夜色已深,远江市金月剧场曲终人散,精彩的歌舞演出落下了帷幕。观众退场后,演员慢慢离开剧场回家。本市红得发紫的漂亮女演员林环在停车场找到自己的奔驰轿车后,就将车驶出了停车场。她全副心思沉浸在刚才自己演唱时满场欢声雷动的激动人心景象中,全然没有觉察到车中有什么异样。车开到离自己的住地不远时,车后座上躺着的一人突然坐起,用一柄匕首顶住了林环后背,用使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命令道:“别乱动!别叫喊!乖乖地把车开到郊外,可以保全你的生命!否则,就立刻要了你的命!”
  • 吾名雷恩

    吾名雷恩

    权、利,纠缠不休。欲望与理智相爱相杀。战火在远处升腾,旌旗随风飘扬,号角声激昂的吹响,刀剑相交组成华美的乐章。我高举着权杖,站在神圣面前,真理为我加冕,万族匍匐在脚下。你问我是谁?吾名雷恩!
  • 超神转化

    超神转化

    身世成谜的独行者,肩负着不为人知的使命。在基因转化器和量子智能的协助之下,他自由穿梭于现实与虚幻之间。也终有一天,他将突破物种的桎梏,成为神的存在。
  • 沐风乘雨

    沐风乘雨

    遥影后的人生目标是:拍戏and拍戏。然而易谨改变了她的拍戏计划让她开始沉迷于老公的怀抱............
  • 一场时光旅程的梦

    一场时光旅程的梦

    本是在二十一世纪的蓝馨娇,文小伍,林杰,赵文浩在毕业后再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但是一场去往同学聚会的路上改变了她们四个人的命运,不知是一场梦还是真实的穿越。她们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她们闯出了一个属于她们的天下。但是无意之间蓝馨娇发现了回去的秘密,在她们皆大欢喜时她们离奇的身世又给了她们一道惊雷,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们已经背负起拯救上天的命运,而跟她们朝夕相处的朋友爱人一时之间却变成了最大的敌人,不知如何选择的她们又将如何做出选择,是首任至亲至爱之人还是选择……………………
  • 重回1990:老公靠教

    重回1990:老公靠教

    陆夭夭揣着花不尽的财富回到90年,斗的了村妇,撕的过渣邻,利用听懂万物的言语预知了很多消息,截胡了许多大鳄,深藏功与名的她猥琐成了一位小学老师,兢兢业业的开启了装逼模式。结果没成想,却栽到了自家娃娃的手心里。“姐姐,胸大无脑是什么意思?”某小人眨巴着大眼睛问道。“叫老师。”“哦。”很快又卷土重来。“老师,这四字成语是什么意思?”“首先它不是四字成语,再者我是数学老师,你应该去问你的语文老师。”某个小孩咬着小指头:“可是老师,也是语文老师呀。”某人一板一眼:“现在是什么课?”“数学课。”“语文课再问!”“好。”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让快乐与平安同行

    让快乐与平安同行

    汽车,是工业革命的先驱,新时代的宠儿。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30多年发展历程。正是有了汽车的出现,人类社会才发生了巨变,社会生产力以裂变的方式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走向时尚。作为交通工具,它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极大地缩短了;作为经济杠杆,它是拉动和刺激社会经济发展的急先锋。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掠情99日:千金的神秘富少

    为躲追杀,他化身业内顶尖牛郎,玩心大起时跟她的一纸契约,却不料惹火烧身,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是中东首富之子,身份神秘,行踪诡异,为重新夺回她,他暴露了霸道本性,势要将不择手段进行到底!“从今以后,她就只能是我的女人,谁动她,我动谁全家!”她问,“如若我动你呢?”某男扑上来,“我让你动……”
  • 仙帝是幕后大佬

    仙帝是幕后大佬

    重伤的叶梵意外来到地球。为了恢复伤势,在地球蛰伏了二十多年,立用金手指打造了一款百分百真实度的修仙服务器。从此万墟仙域里,突然多出了无数不怕死的人族,带领仙域人类土著走向巅峰。而他们称自己为——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