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5000000007

第7章 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3)

道德、品行教育必须植根于儿童真实的生活中,即健康、幸福的生活中,它旨在唤醒、弘扬、生发和不断地提升儿童心中的“向善性”。

“人性向善”不是一个需要证明的事实,而是一种价值承诺,一种有待实践的理想,是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础和前提,是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人性向善”是说在人性中先验地存在着各种道德的萌芽,正如孟子所指出的,人的内心中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种善端,“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强调指出:“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任的”,是“社会性的”而不是反社会的,人在本性上是“积极的、社会化的、朝前发展的、合理和现实的”。为此,道德教育要通过启发、唤醒等方式来发掘、弘扬人的潜能中积极的、美好的、建设性的、善良的因素。如果认为人的内心深处基本上天生是恶的,那么必然意味着压抑性统治、不信任、控制和警戒。

反观我们现实的学校道德教育,往往把“禁止”“防堵”,甚至“管、卡、压”作为立足点和基本手段,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过度防范、强制和惩罚,既与道德的真义不符,也与教育的旨趣相悖。对人充满信任,以真诚的态度和胸怀对待我们的学生,即使遭受一些挫折和痛楚,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坚持人性本善,并努力为儿童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唯其如此,才能把儿童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

学业第四:让学生拥有一份成功的学业。

把学业成绩排在第四,这在视分数为命根的学校似乎有点不可理喻。但是,学业成绩只有建立在健康、幸福、品行的基础上,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人首先需要健康,然后需要幸福,我们对人的要求也是,首先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然后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过分强调学业成绩,把学校教育考试化,把教育对象分数化,会给教育带来灾难。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就曾深刻地指出,分数主义会导致学习赶考化,赶考赶走了时间,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有意义的绚烂多姿的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时代,赶走了对父母的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剩下的只有干巴巴的分数,人被分数剥夺得多么贫困!

我们认为,分数是重要的,对分数的追求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幸福、品行为代价来换取所谓高分。那样不仅得不偿失,也使分数异化,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当然,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保证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对其一生发展具有工具作用与奠基作用的基础知识,要保证人类文明传承的核心要求落实在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之中。

分数仅仅是学业成绩的一个反映(指标),不能等同于学业成绩,学业成绩应该反映学生的整体学力状况。学力就其内在组成部分而言包括:

基础性学力:知识、技能

发展性学力:阅读、思考、想象、运算、表达

创造性学力:质疑、批判、发现、组织、应用

学力就其广义而言包括:

操作性学力:知识、方法、能力

动力性学力: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目的

调控性学力:元认知、学习策略、需要

学力的最重要因素是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态度,只有能够自主学习并乐于自主学习的人,才能永远拥有成功的学业。

个性第五——让学生成为个性丰富的人。

这里所谓的个性是就其狭义——独特性而言的,主要指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专长等,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爱,有自己的特长,进而有自己的绝招、绝活,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个人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意义、有实力、有地位、不可替代,从而积极乐观地、自尊自强地生活,也会使学校进而使社会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个性排在学业之后,是因为学业意味着全面性和基础性,是国家面向全体学生设置的统一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必须首先在这些基础性、必修课程上用功,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专长。学生个性专长的培养有赖于学校的教育资源及其发掘和开发。学校必须从丰富学生个性的高度构建校本课程。

以上排序只是观念上的价值导向,而不是实践上的实施步骤。另外,这五个方面本身也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它们的认识和实践不能纯粹化、绝对化。

卓越教学应当把健康、幸福、品行、学业、个性融合起来,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是基础,是出发点;整体是目标,是落脚点。

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

[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4.

第三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有深度的教学

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不同于“讲得深、讲得透”。讲深、讲透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讲深、讲透”的目的,对教材中所有内容巨细无遗地讲述、板书,有时还要加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课堂安排得很满很紧;教师讲课节奏、语速很快,板书密密麻麻。这实际上是“满堂灌”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学得肤浅。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教学,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总之,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想得深、想得透,也即它是一种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教学。从学科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的教学,按照成尚荣先生的理解,所谓学科的本质,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的本质属性,二是学科的核心任务,三是学科的特殊方式。[1]用学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用科学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深度!

从知识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进入深层结构的教学。现代知识论告诉我们,所有学科的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揭示的是知识的表层意义,即知识(语言文字符号)本身的描述性或解释性意义,它所反映的是“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对象、情境和概念”。深层结构则是蕴含在知识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揭示的是知识的深层意义,即知识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态度,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价值世界。就语文学科而言,任何文本都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具体实在的文学层面,叩问作品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另一个层面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层面,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展开对生存世界的理解。”[2]

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的教学,教师只有钻得深研得透,才能深入浅出,教到点子上。一位教师曾指出:语文课改来改去,在教法上花样翻新,却不在教材的钻研上下功夫,以至于无论教多少年,教多少遍,对一篇课文仍无新的发现,仍无独到的发掘,一如既往地停留在对教学参考书简单重复的浅层次、低水平上,这种教学怎么可能有深度?学生怎么会买账?文本教材一定要细读、深读,读出教材的深意和内涵,读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这是深度教学的“物质”基础。停留在学科知识的表层、现象和简单的结论的教学不可能有深度。

总之,所谓深度,其本质是思维的深度。“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杜威)我们知道,教材的编写因为受到书面形式等的限制,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当教材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内容固定下来时,它必然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带来一个矛盾,即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形式上是简单、呆板的,也就是说,以书本(教材)形式出现的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是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和说明的产生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如数学中的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证明的;语文中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是怎样体现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表达中心思想,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其他同义词?这些在教材中往往不容易直接看到,但常常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典范,是学生最需吸收的精神养料。

还原,让学生看到了不曾预想的精彩[3]

《守财奴》有这么一句话: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学生阅读时一般都认为这几句文字浅显,一看便懂,没有值得深究的地方,因而不大重视。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这样引导学生来理解:

师:“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句话中的“纵”“扑”两个动词,本来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老虎。

师:对,是形容老虎的,这两个动词写出了老虎扑食婴儿时的迅猛。那么用在葛朗台身上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前文已经提到,此时的葛朗台“刚刚跨到七十六个年头”,是一个十足的“老头儿”,而76岁的老头儿一般是不可能有如此敏捷的动作的。

师:看来“纵”“扑”这两个动词用在葛朗台身上确实不太合适,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两个词呢?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

生:不是,应该合适吧?

师:为什么?

生:表面看来,这两个动词用在76岁的老头儿身上不太合适;不过,仔细想想,这是用在葛朗台身上,他有如此不正常的举动,完全是因为看到了金子做的梳妆匣。因此,从这两个动词中,我们看到了他为金子可以不顾一切的性格。可以说,“纵”“扑”恰恰表现了葛朗台对金子的强烈占有欲。

师:有道理!两个看似不合适的动词其实蕴涵着作者的良苦用心。下面请大家进一步思考:老虎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才做出这样的举动?

生:应该是在看准了猎物的情况下。

师:那么,“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时,他清楚梳妆匣里是什么东西吗?

生:从下文“什么东西?”一句可以看出,他根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也说明他当时根本就没看清楚。

师:对,葛朗台在没看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情况下,眼前金光一闪,便做出了近乎疯狂的举动。如果他知道里面装着两斤重的金子,真不知道他还会有何种令人惊骇的行动。由此可见,“纵”“扑”应该是葛朗台的本能反应,他对金子的占有欲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了。正如作者所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葛朗台就是这样一个嗜财如命的人。

二、有广度的教学

教学的广度指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贯通。生活是知识的源头活水,要想把知识学活,就不能不联系生活。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学科味,体现学科特有的文化和特征;也要有生活味,反映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生活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溶入汤中才易于消化和吸收。

《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指出,学生对科学的消极态度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被动的教学方法,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无关。[4]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是科学世界的根基,只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才能使人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有这样一个算式:“100-50-20=”。这是一个抽象的算式,在小学二年级,如果教师对学生说:“这叫连减,第一个数叫做被减数,我们现在就是要从被减数中减去第一个减数,然后用它们的差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得到它们的差。”这就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

教师不妨对学生说:“你可以把它看成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你妈妈带你去超市,带了100元钱,买了一箱苹果,花了50元;又给你买了一个玩具,花了20元。那么还剩下多少钱呢?”这样一解释,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因为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他们把这个算式与头脑中的形象记忆联系起来,就会容易理解。

进而,如果要进一步教学“算式中减50再减20,也可以把50和20加起来再减”,教师可以这样说:“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超市是怎么收银的呢?是一次性收的,先把你买的所有东西的价格加起来以后,用100元去减这个数,这个一起减的过程就是找钱的过程。”教师这样一说,学生很容易就懂了。

这还不够,教师在学生理解题意之后还应进一步讲解:“这个题目问的是还剩多少钱,因此它和人物、地点就没有关系了。‘妈妈’‘你’‘超市’可以删掉,也可以改为‘爸爸’‘小明’‘商店’。因为是问还剩多少钱,所以与买的什么东西也不相关,题中的‘苹果’‘玩具’也可以改为‘橘子’‘书籍’。”这样通过其一,了解其二、其三,以至无穷,就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100-50-20”这个算式的抽象含义了。

同类推荐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
  • 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群体的跨国生存行动

    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群体的跨国生存行动

    2012年和2014年,作者两次深入莫斯科华商群体,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跟踪调查,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群体在当地所面临的淘金环境和真实的生存状况,探究了他们的生存策略。本书从这些华商的日常生活世界入手,进行了民族志式的研究和铺陈,不仅充分展示了海外华人群体的生存状态,更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迁移主体如何利用外在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和自身资源,构建出全新的生存空间。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热门推荐
  • 异世剑神之倾城小姐

    异世剑神之倾城小姐

    她是身世显赫的帝国四小姐,却从小不被重视养在深山,习得绝世武功。在无意救了一个刺客,意外得知了自己身上秘密的线索,开始漫长的探索之路。她倾国倾城的容貌,成为了擂台的筹码。她机智聪慧,却陷入了情网不能自拔。两个爱她的男子为了她拼劲性命,只为得到她的真心。三族的是非恩怨,她又将会如何扭转乾坤?离奇的身世,绝世身手,在这个三族鼎力的历史舞台,她将如何将强的生存下去?女主性格多变,是针对不同的男士而议的,但绝对不是NP,结局一对一,男主虽然花心,但绝对干净。
  • 人狐恋之小白我护你可好

    人狐恋之小白我护你可好

    狐族小白与人族圣女从相识到相爱相杀的爱恨情仇。初识,他是只小狐狸,她还是个小女孩。
  • 最牛锦衣卫

    最牛锦衣卫

    【新书《爆笑酒楼》上传,求收藏推荐打赏!!!】挥墨泼毫,写不出繁华散尽梦依旧。刀曰绣春,斩不断众生多情恩怨仇。孤楼远望,醉看一缕风月,红颜舞,两分寂寞,三分柔情,五分苦寒锁千秋。长歌送晚,戏说十里黄昏,笑天下,谁人知我,踏破江河,七尺青锋荡九州。大明弘治末年。一位才子不爱吟诗作赋,却擅巡查缉捕,只身入锦衣,手藏绣春刀,破获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以刑名入手,步步高登,立于朝堂。随着一名锦衣卫子弟,再现明王朝那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争。文官说他是士林败类,锦衣卫说他是武夫骄傲。可是不着调的正德皇帝却........QQ群:292752417入群需验证
  • 大明忠魂

    大明忠魂

    公元一千六百二十七年崇祯即位,为退后金兵,解辽东之危,重新启用了衰崇焕。袁崇焕,广西藤州人氏.少小时就喜欢读书习武,三十六岁考取进士,辞去县太爷不做,刺血书要到山海关外镇守。那时候,朝里朝外无人不说“山海关是鬼门关,辽东将领是替死鬼。”明朝和努尔哈赤打了好几年的仗,丢了抚顺,辽阳和广宁等大小近百个城镇,损失了杨镐、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好几员赫赫有名的大将,谁还敢来关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之农家白骨精

    穿越之农家白骨精

    本文1v1她是一名普通高级白骨精,婚姻压力下早已习惯了各种打击,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脏,谁知一个人骑行旅游时遇到山体滑坡,命陨大山。她是普通农家小娘子,为了不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束缚,性格刚烈的她毅然选择投河自尽。当高级白骨精穿到某朝代不受宠的农家小娘子,一往情深的才子竹马对上指腹为婚的将军丈夫,她不畏艰难,将一切洗牌重来。不仅受得了辱骂,挨得起白眼,还任劳任怨,慢慢扛起几方家业。终于一切风生水起,幸福即将来敲门时,才发现指腹为婚的背后,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且看农家白骨精对抗不公命运,追寻真爱,撑起家门的故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迦纳世界

    迦纳世界

    穿越到迦纳世界的少年在神灵的注视下,一步一步了解迦纳世界的过去并创造未来。
  • The Fall of the Ston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