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5900000020

第20章

谭纶出神地想了少顷:“信可以写,能不能说动他,我可没底……”

“一起写,我来给你磨墨!”张居正边说着,边开始走到书案旁磨起墨来。

一时间大家都静了。谭纶开始在构思这封信的语句。张居正磨着墨显然也在打着腹稿。稍顷,他把墨磨得浓浓的,便退到一边坐下。谭纶走了过来,提起笔一字一句地写着,一盏茶的功夫,信便写好了。他把信双手递给裕王,裕王与李妃一起看完后,相对点了点头,又交给了张居正。

“前半篇写得还行,最后的这段话写得没力,要改改。”张居正飞快地读完,对谭纶道,“这几句我来说,你重新写。”

裕王和李妃都望向了张居正,张居正开始踱起步来,语调铿锵地述道:“公夙有澄清天下之志,拯救万民之心。然公四十尚未仕,抱璧向隅,天下果无识和氏者乎?其苍天有意使大器成于今日乎?今淳安数十万生民于水火中望公如大旱之望云霓,如孤儿之望父母!豺虎遍地,公之宝剑尚沉睡于鞘中,抑或宁断于猛兽之颈欤!公果殉国于浙,则公之母实为天下人之母!公之女实为天下人之女!孰云海门无后,公之香火,海门之姓字,必将绵延于庙堂而千秋万代不熄!”

“好!”裕王第一个大声赞了起来!

李妃两眼笑着,目光中却隐隐地显露出一个女人对男人才华的仰慕。

谭纶却已经写得满头大汗,终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搁下笔站了起来:“张太岳就是张太岳!你这一段话,和海瑞那道疏,堪称双星并耀。有这封信,我料海公必出!”说到这里又停住了,接着长叹了口气:“就怕这把宝剑真断在淳安,我谭纶便也真要多一个母亲了……”

李妃:“要真那样,就将他的母亲接到京里来,我们供养。”

素蓝的大裤腿下竟是一双女人的大脚!大脚实实踏着的石板旁边是一眼井台。

那老人紧握着一根麻绳,正在交替用力,将一桶水从深井里往上提。满满的一桶水提到了井口,她用一只手抓紧了绳,空出另一只手抓住了桶把,有些吃力,但依然稳稳地将那桶水从井口提过来,倒进了身旁一只空桶里。

老人又准备将吊桶升到井口去打另一桶水,一只男人的手伸过来,想接过吊桶。

“松开!”老人的声音不大,但显着威严。

那只男人的手慢慢松开了,一个四十开外的中年人温颜地站在那里。这时他手里还拿着一根两端带着铁链钩的扁担,眼神关切地盯着仍在提水的老人。见老人将吊桶里的水倒满了两只挑桶,提着扁担连忙走了过去,拿着铁钩便去勾挑桶上的木把。

“走开。”那老人仍旧低声而威严地说道。

中年男人只好把铁钩慢慢从木把上松了开来,说道:“阿母,要责骂您老责骂就是。让儿子挑水吧。”

那老人没接言,她的两只手同时握住两桶水的木把一提,偌大的两桶水竟被她提起!健步向正房的大门走去。

那中年男人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空手拿着扁担一步步紧跟着老人走去。

蒸笼盖被揭开了,一大片白白的热气在厨房里腾漫开来。蒸笼里是满满的一个一个用荷叶包着蒸好的米粑。

站在灶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眼睛亮了,张着嘴:“阿母,好多粑粑。”

满头大汗的那个中年女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显出了那双透着忧郁的眼,她从蒸笼里拿出一个荷叶米粑在手掌里翻凉了凉,对那女孩:“阿囡,阿爹要出远门,这是给阿爹路上吃的。阿囡要吃,明天阿母给你蒸。这一个给阿婆送去。”

那女孩咽了口唾沫,好懂事地点了点头。

女儿双手捧着荷叶米粑穿过院子,远远地看见那中年男人拿着扁担站立在门口,孩子便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突然,屋内传来了好响的泼水洗地声,接着一片水珠从门口溅了出来。

女儿立刻站住了,怯生生地看着中年男人。

站在门口的中年男人也看见了女儿,立刻给她传来一个眼神,示意女儿过来。

孩子捧着荷叶米粑走过去了。走到门边,中年男人又向屋里示意地摆了下头。

女儿走到门的门口正中:“阿婆,您老吃粑粑!”

屋里开始还是沉默,接着传来那老人的声音:“什么粑粑?”

女儿:“荷叶米粑。阿母蒸了一笼子,说阿爹出远门,路上吃的。”

“谁说阿爹出远门!”那老人声音透着严厉。

孩子懵住了,好久才小声答道:“阿母说的……”

那老人出现在门口,望着孩子:“阿囡,去告诉你阿母,就说阿婆还没死呢。”

中年男人听到这句话立刻在门口跪了下去。女儿也吓着了,跟着跪了下去。这时天渐渐要黑了。

——吏部的公文和谭纶的信是同时急递到的福建南平,直接交到了海瑞的手上。

从那天起,海母的脸就一直绷得紧紧的,一日内难得说上几句话,洗地的次数也比以前增加了。海瑞算了一下日子,如果要按期去浙江赴任,明天无论如何得启程了,可是……

天全黑了下来,上弦月若有若无地浮在南边的院墙上。墙面上爬着的青藤和墙脚下丛生的乱草中各种虫都鸣叫起来。

床上那块青色的包袱布还平摊开在那里,包袱布上叠着几套衣服几本书和一扎文稿。

豆粒般大的灯火旁,妻子坐在那里出神。

海瑞抱着女儿进来了,妻子连忙站起,接过女儿。

海瑞也不跟她说话,走到墙边那个大木柜前,卷起木柜上的一床印花薄被,又向门口走去。

“明天还走不走?”妻子在背后轻问道。

海瑞在门边也就略停了一下,还是没接言,走了出去。

这里就是海母的卧房。夹着薄被走到门边,海瑞先将鞋脱了,摆在门外,光着脚走了进去。

“嚓”的几点火星,海瑞手里的火绒点亮了小木桌上的油灯。接着他将夹着的薄被放在木桌边的单人睡榻上,然后向大床望去。

粗麻蚊帐依然挂着,海母蜷曲着身子面向里边,也没有盖东西,就那样躺着。

海瑞慢慢走了过去,轻轻拿起床头的薄被单覆盖在母亲身上,却没有盖她的脚,那双光着的老人的大脚依然露在被单外面。

海母依然一动没动。海瑞便在床边的凳子上静静地坐了下来。

院外起了微风,虫鸣声断断续续地传来。灯火前有了蚊虫在忽隐忽现地飞着。

海瑞拿起了蒲扇,便去给母亲的床上扇赶蚊虫,赶完了蚊虫,又去解蚊帐上的铜钩。

“不要放。”海母吭声了,依然面对着床里边。

“是。”海瑞又把帐子挂上了,拿着蒲扇轻轻地在床边扇着。

“我问你。”海母还是那样躺着。

“是。”海瑞答着。

从床里边的方向可以看见,海母两眼大大地睁着,望着帐墙:“那封信说的意思,你再跟我说一遍。”

“是。”海瑞从怀中又掏出了那个信封,便要去掏信。

海母:“我不听他们那些官话。你只把叫你去的那个地方的事跟我说。”

海瑞:“是。阿母,您老知道我们这边的田是卖多少石谷一亩吗?”

海母:“丰年五十石,歉年四十石……问这个干什么?”

海瑞:“朝廷调儿子去浙江的那个淳安,现在的田只能卖到八石谷一亩了。”

海母:“那里的田很多吗?”

海瑞:“不是。有句话说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指的就是山多水多田少。扯平了最多两个人也才有一亩田。”

海母:“那为什么还卖田,卖得这么贱?”

海瑞:“被逼的。”

“怎么逼的?”海母坐了起来。

海瑞连忙扶着母亲在床头靠坐好了,才接着说道:“官府,还有那里的豪强。”

海母不说话了,两眼先是望着床的那头出神,接着慢慢望向了海瑞。

海瑞:“朝廷为了补亏空,要把浙江的田都改种桑苗,好多出丝绸,多卖钱。宫里的织造局和浙江官府还有那里的丝绸大户认准是个发财的机会,就要把百姓的田都买了去,还想贱买。便串通了,趁着端午汛发大水,把河堤毁了,淹了两个县。百姓遭了灾,他们也不贷粮给他们度荒,就为逼着百姓卖田活命。”

海母:“这么伤天理的事,朝廷就不管?”

海瑞沉默了。

海母盯着他:“说呀。”

海瑞:“说出来阿母会更担心了。”

海母:“先说。”

海瑞的目光避开了母亲,望着下面:“这些事朝廷都知道。”

海母震惊了,过了好久才又问道:“是朝廷让他们这样做的?”

海瑞:“是朝里掌权的人。说明了,就是严阁老那一党的人,只怕还牵涉着宫里的司礼监。”

海母两眼睁得大大的,坐在那里想着。过了好一阵子,突然伸出一只手,在海瑞坐的床边摸着,像是要找什么东西。

海瑞握着母亲的手:“阿母,您老要找什么?”

海母:“信!”

海瑞连忙从怀中掏出谭纶的那封信,递给母亲。

海母拿着那封信,盯着封面出神地看着。小木桌上那盏油灯漫过来的光到了床头是那样散暗,她这就显然不像是在认上面的字,而是像要从这封信里面穿透进去,竭力找出那中间自己感觉到了却又不知就里的东西。

海瑞当然明白母亲此时的心情,低声说道:“给儿子写信的这些人都是朝里的忠臣。调儿子去淳安当知县就是他们安排的。”

海母的目光仍然望着那封信:“安排你去和那些人争?”

海瑞:“是。”

“那么多大官不争,叫一个知县去争?”海母的目光从信上转向了海瑞。

海母平平实实的这句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从正中间将一团乱麻倏地劈成了两半,许多头绪立刻从刀锋过处露了出来!可再仔细去想,这一刀下去虽然一下子斩露出许多头绪,那一团乱麻不过是被斩分成了两团乱麻。头绪更多了,乱麻也就更乱了。海瑞不知道怎么回答母亲,默在那里。

海母:“回答我。”

海瑞:“回阿母,这里面有许多情形儿子现在也不是很清楚。”

“那你还答应他们去?”海母逼着问道。

海瑞:“儿子想,正因为这样,几十万百姓才总得有一个人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做主!”

海母:“他们为什么挑你去?”

海瑞:“他们认准了儿子。认准儿子会为了百姓跟那些人争!”

这下轮到海母沉默了。

海瑞也沉默在那里。

门外院子里的虫子这时竟也不叫了。隐隐约约地便传来了侧屋那边海瑞妻子哄女儿睡觉的吟唱声:“日头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音di)……月光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阿囡要歇了,歇得吗?歇得的……阿母要歇了,歇得吗?歇不得……”

海母不禁将手慢慢伸了过来,海瑞立刻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母亲的手一下子将儿子的手握紧了。

妻子的吟唱声还在传来,带着淡淡的忧伤:“阿母要歇了,日头就不亮了,月光也不亮了……”

“是呀……世上做阿母的几个命不苦啊……”海母失神地望着那盏灯喃喃地说道。

“阿母!”海瑞立刻把母亲的手握紧了。

海母:“去,挑担水来。”

海瑞转身出了屋,稍顷,挑担水进来。他脱下了身上的长衫,穿着短褂,裤腿也卷了起来,光着脚,用木瓢舀起桶里的水向砖地上细细地泼去。

海母光着那双大脚从床上下来了,走到儿子面前:“阿母来泼,你洗。”

海瑞停在那里沉默了片刻,才慢慢把瓢捧给母亲。

海母一瓢一瓢地从桶中舀出水,又一瓢一瓢地向砖地依次泼去。

海瑞拿起了那把用棕叶扎成的扫帚,跟着母亲,扫着地上的泼水。

桌上的灯光,门外洒进来的月光,照着砖地上的水流,照向母亲和儿子那两双光着的脚。

“长这么大了,你知道自己哪里像阿母吗?”海母一边泼着水一边问着。

海瑞:“儿子的一切都是阿母给的。”

海母:“我问你什么像阿母。”

海瑞不接言了,默默地扫着地上的水流。

“就是这双脚。”海母说道,“郎中说过,冬月天都怕热的脚是火脚,心火旺,脾气不好。这一点你真像阿母。”

海瑞:“儿子知道,我们海家的祖先信的就是明教,本就是一团火,烧了自己,热的是别人。”

海母:“听说大明朝的太祖皇帝得天下的时候信的也是明教,这才把国号叫做大明,是不是这样?”

海瑞:“是这样。”

海母:“可现在的皇上怎么就不像太祖呢?”

这话海瑞可无法接言了,只好低着头扫着水。

“可以了。”海母停住了泼水。

海瑞:“那您老就上床歇着。儿子收拾完了,再陪阿母在这里睡。”

海母叹了口气:“今天把阿囡抱来,阿母带阿囡睡。”

海瑞低下了头,默默地站在那里。

海母:“老天爷是有眼睛的,应该会给我海家留个后……”

离天亮还有一段时刻,这个时候满天的星星便格外耀眼。

院子里三个人都站着,这一刻谁都没有说话。

海瑞左手提着那个布包袱和一把雨伞,右手提着装满了荷叶米粑的那个竹屉笼,深深地望着母亲。

妻子也默默地站在海母的身边,两眼却望着地。

“阿母,儿子要走了。”海瑞这样说着,却还是站在那里。

海母望着儿子。

妻子这时才抬起了头,望向丈夫。

海瑞这也才望向妻子:“孝顺婆母。”

妻子点了点头。

海瑞又沉默了片刻,终于将手里的东西搁在地上,跪了下去,向母亲叩下头去。

妻子也跟着在婆婆身边陪跪了下去。

海瑞深深地拜了三拜,抬起头时,母亲的背影已经走到了正屋的门中。

海瑞愣跪在那里,眼中隐隐闪出了泪光。

妻子这时也还跪在那里,满眼的泪,哽咽道:“还看看阿囡吗?”

海瑞摇了摇头,两手拎着行李站了起来,转过身向院子侧面那道小门走去。

同类推荐
  • 纠缠

    纠缠

    出身没落名门的美丽姑娘古姆迪妮与专横的百万富翁默吐苏登结了婚,后者妄图将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古姆迪妮从而控制她,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属品。但古姆迪妮性格刚烈,不断反抗默吐苏登的权威,让默吐苏登吃了败仗。她甚至回到娘家人身边宣称不再见默吐苏登,但终却因为娘家债务、怀孕等现实问题不得不低了头。
  • 一恋再恋

    一恋再恋

    本小说讲述一位普通的深圳打工妹郭畅与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程瓒相遇、相知、相爱、相离、重逢的故事。表达主旨为:在“快餐爱情”盛行的现代风气中,依然有许许多多年青人像本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勇敢、执著、忠贞地追求美好的真爱。郭畅因拒绝男友孙羽要求婚前同居,导致男友移情别恋。用情至深的她在同事的细致关怀下渐渐走出阴影,孙羽却对她再度纠缠,巧遇的程瓒及时调解使她脱离了困扰,后来与她成为了知心朋友。当程瓒在深圳园山的“许愿树”前绑上姻缘结,对郭畅真心表白爱慕之情时,善良而自卑的郭畅非常迷惘。
  • 酸枣树

    酸枣树

    《酸枣树》由赵桃山著,小说以主人公周昊天与3位女性的爱情婚姻、悲欢离合以及事业沉论为主线,描写了太行山区城乡的沧桑巨变。在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辉煌成就的同时,鞭挞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酸枣树》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霞姑娘

    霞姑娘

    山清水秀的湖南板仓有个别称叫——霞乡。霞乡的太阳总是牵着身边的片片碎霞,升起和退落。霞乡人就说,板仓的霞跟太阳有特别的缘,是因为这里出了个霞姑娘——杨开慧。杨开慧诞生在一望无际的红霞中,是追着太阳而生的。29岁那年,霞姑娘又回到太阳里去了,这个原本就是太阳的精灵,来人世一遭后,就被召回去,和太阳融为一体……1916年的杨开慧,就像毛泽东的一个影子。一天,16岁的杨开慧兴致勃勃地找到学姐向警予和陶斯咏,说要拉着他们去看一场把戏。
  • 圣贤的礼物

    圣贤的礼物

    它讲述的是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故事:为了给爱人买圣诞礼物,他们不惜卖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买来表链,丈夫却卖掉祖传的金表买来玳瑁发梳。这种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结局让人感慨万千。这也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显著、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特点。《圣贤的礼物(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为欧·亨利的一个短篇小说集,除《圣贤的礼物》外,还收录了《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等深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齐如山文丛·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一书中,齐如山先生重点介绍了民国时期农工的分类和园艺的分类。
  •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本书介绍了父母应该交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内容包括:教孩子防拐防骗的安全细节;教孩子应对地震等灾难的安全细节;教孩子远离“马路杀手”的安全细节等。
  • 穿越天子宠妻记

    穿越天子宠妻记

    阿诺一出生就被赐婚给十一岁的皇太子萧煜宸,五岁时听到十六岁的萧煜宸和她家丫鬟有染。她发奋学武,从此温柔贤惠是路人,在非暴力不合作的路上一去不复返,渣男宫斗统统退散,不然就等着和她捏在手里的杯子一样碎成渣渣吧!
  • 图纹师的世界

    图纹师的世界

    吴语穿越到了图纹的世界,读书唱歌写写画画就能升级,吊打异界英特尔、脚踢微软,开创新的修炼流派,从创业到成为芯片霸主,最后证道飞升的故事……
  • 100步的爱情

    100步的爱情

    写这些文字时,我已经穿着宽大的工作服,坐在深绿色的工作台前,每天面对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公司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仿佛和外面隔了音。深夜才会想起思念的影子。时间长了,断断续续的记忆却萦绕不去。如何评断爱情,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答案。只能让记忆停留,或者离开大学的第一节英语课,他第一次见到苏莹。是一场洪水的爆发,他呆呆的望着台上的女孩,年轻的心第一次变的忐忑不安。他相信那是故事的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欢喜,他整节课都在纸上写着一个名字,苏莹。
  • 荡寇志

    荡寇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的娇弱小甜妻

    总裁的娇弱小甜妻

    当阮软闪耀光芒时,唐云天如梦般闯入她的世界,一眼便是万年。当公主落入尘埃,唐云天如同已完成好的璞玉般夺目,他们之间的距离却拉的愈来愈远。公主是否能找到回家的路?他与她又是否能谱写优美的乐章?
  • 预备警官

    预备警官

    武和平继《污点》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此书已由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改编为同名连续剧。武和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犯罪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下乡务农,后当警察,历任分安局长、地方党政干部,现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 从警三十八载,参加侦破多起大要案,作为指挥员,参与破获震惊全国的“九一八”开封表物馆馆藏文物被盗大案。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终末的黑魔法师

    终末的黑魔法师

    禁忌的黑魔法、异世界的妖异、上古龙族、恶魔之子……政治阴谋、战争、毁灭世界的大灾难……当这些元素都汇聚到一个乱世的舞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斯莱因·佩里西曾经只是一个身在漩涡的中心却不自知的少年,但当他知晓自己真正的命运时,也许,一切都从此开始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