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5900000021

第21章

“阿爹。”女儿这一声在寂静的夜院里怯生生地传来,就像一个什么东西又突然把走到小门边的海瑞揪住了!

海瑞倏地回过了头,看见女儿弱小的身影在正屋门口出现了。

海瑞又转过了身来,女儿这时向他颠跑着过来。

海瑞立刻放下了手中的行李,蹲了下来,抱住了扑到怀里的女儿。

女儿抽噎着:“阿爹来接阿囡……”

“会的。阿爹会来接阿囡。”海瑞轻声说着,一手搂着女儿,一只手揭开了身边的屉笼,拿出了一个荷叶米粑,塞到女儿的手里。

女儿抽泣着:“阿爹出远门,阿囡不要……”

“阿爹给的,阿囡要接的。”妻子这时过来了,抱过了女儿。

海瑞又慢慢提起了行李,望了望被妻子紧紧抱着的女儿,毅然转过身,走出了那道小门。

从北京赴任杭州的高翰文却是另一番光景。前面是四骑护驾的兵,后面也有四骑护驾的兵,马车两旁还有两骑随从,此行便显得十分煊赫!按规制,杭州知府上任用这样的排场,便是僭越。可这是严世蕃的安排,在外人看来也就是内阁的安排,一路上奔越数省,各驿站更换好马,人尚未到浙江,声势已足以宣示朝廷改稻为桑的决心压倒一切!

马车内的高翰文却是一路心潮汹涌。中进士点翰林不到四年,便膺此重任。平生以孟子王者师学为圭臬,追求的也正是这般驷马风尘,经营八表的快意人生。严世蕃的重用让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严府毕竟不被理学清流所看好,自己此行在清誉上便有了诟病。改稻为桑的国策要推行,几十万灾民要赈抚,如何两全,连一向以干练著称的胡宗宪都一筹莫展,自己这一去能否成此两难之功,心中实是没底。极言之,这一次就算推行了改稻为桑的国策,倘若引起民怨,朝野如何看他,毁誉也实在难料。但翰林院那种清苦毕竟难捱,储才养望本就为了施展,水里火里挣出来便不枉此生。因此上一路更不停留,日夜兼程。其时又正当五月下旬,骄阳高照,他干脆命人把车轿上的顶也卸了,门帘窗帘也取了,以符风餐露宿之意。跑快了有时候还站了起来,凭轼而立。车风扑面,衣袂飘飘,悲壮踌躇,总是千古之感!

马队就这样跑着,高翰文也好长一段路程一任颠簸神在身外,突然感觉到车慢了下来,衣袂也就不飘了。定神一看,原来是一处驿站到了。

“歇歇吧。”高翰文吩咐道。

可前驾的四匹马刚走进这个驿站的大门便都停在了那里。

这是个县驿,院子本就不大,这时里面已经散落了十几匹马,一些亲兵正在给那些马喂水添料刷洗皮毛,里面也就没有了空地,高翰文的马队挤不进来了。

“怎么回事?”高翰文的随从走了进来,大声问道。

先前进来的四骑兵也没答话,只是示意他看眼前的情形。

那随从向那些正在忙着的亲兵:“京里来的,你们谁接站?”

那些亲兵该喂水喂料的还在喂水喂料,该刷洗毛皮的还在刷洗毛皮,竟无人理他。

那随从提高了声调:“有人接站吗?”

高翰文这时也走了进来。

见到他,马厩里一个驿卒才苦着脸走了过来:“见过大人。”

高翰文的随从:“我们是京里来的,去杭州赴任,怎么没人接站?”

那驿卒一张脸还是苦着:“大人们都看到了,前拨到的马我们都没有料喂了,这不,连我们的口粮都拿了喂马了。”

高翰文一行朝院子地上的马槽望去,马槽里果然盛着黄豆小米,却又不多,那些马正在抢着嚼吃。

那随从却不管这些:“我们的马总不成饿着赶路。”

那驿卒:“那贵驾就去同他们商量吧,看他们愿不愿让些料。”

高翰文接言了:“他们是谁的马队?”

那驿卒显然有些使坏:“小人哪敢问,看阵势好像比二品还大些。”

那随从一怔:“是不是胡总督的人马?”

那驿卒:“大约是吧。”

“我们走。”高翰文说了这句,转身便走。

“请问是不是高府台高大人?”一个声音这时在后面叫住了他。

高翰文停住了,慢慢又回过身来。

胡宗宪的亲兵队长向他走来了。

亲兵队长:“请问是不是新任杭州知府高大人?”

高翰文望着他,过了一阵才答道:“我就是。”

那亲兵队长:“我们大人在这里等高大人有好一阵子了,请高大人随我来。”说着便摆出一副领路的样子。

高翰文本不想见他,可胡宗宪毕竟是浙直总督,现在公然来请了,犹豫了一下,也只好跟着亲兵队长向里面走去。

驿站的正房里,胡宗宪好像是病了,闭着眼靠躺在椅子上,额头上还敷着一块湿手帕。

亲兵队长快步走了过去,轻轻揭开他额上的手帕,轻声禀道:“部堂,高大人来了。”

胡宗宪慢慢睁开了眼,望着站在门口的高翰文,点了点头,手一伸:“请坐。”

高翰文仍站在那里:“请问是不是胡部堂胡大人?”

胡宗宪:“鄙人就是。”

高翰文立刻深揖了下去:“久仰。属下高翰文。”

胡宗宪:“请坐吧。”

高翰文只得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胡宗宪望向了他:“我虽然还是浙直总督,但按规制,你归浙江巡抚直管,我们之间没有差使授派。我今天见你,只是为了浙江,为了朝廷。”

高翰文没有看他,低头接道:“部堂大人有话请说。”

胡宗宪这时却望向了亲兵队长:“把我们的马料分一些给高府台的马队。”

“是。”亲兵队长走了出去。

胡宗宪这才又转向高翰文:“高府台知不知道,淳安和建德一共有多少灾民,到今天为止,浙江官仓里还有多少粮,照每人每天四两发赈,还能发多少天?”

高翰文答道:“淳安的灾民是二十九万,建德的灾民是十四万。发灾以前官仓里有二十万石粮。四十三万灾民,每人每天按三两赈灾,每天是七千石。现在二十天过去了,官仓里剩下的粮约有五万石,最多还能发放十天。”

胡宗宪点了点头:“你还是有心人。十天以后,你打算怎么办?”

高翰文慢慢抬起了头,望向胡宗宪:“部堂大人是在指责属下?”

胡宗宪没有接言,只是望着他。

高翰文:“‘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是属下提出来的。十天以后当然是让那些有钱有粮的人拿出粮来买灾民的田,灾情解了,改稻为桑的国策再责成那些买了田的大户去完成,于情于理于势,眼下都只有这样做。”

胡宗宪:“那么高府台准备让那些有钱有粮的人拿多少粮来买百姓的田?”

高翰文一怔,接着答道:“千年田,八百主。买田历来都有公价,这似乎不应该官府过问。”

胡宗宪:“十天过后,赈灾粮断了,灾民没有了饭吃,买田的人压低田价,官府过不过问?”

高翰文先是一愣,接着答道:“天理国法俱在,真要那样,官府当然要过问!”

胡宗宪:“哪个官府?是你杭州知府衙门,还是巡抚衙门,藩臬衙门?”

高翰文慢慢有些明白胡宗宪的话中之意了:“部堂大人的意思是浙江官府会纵容买田的大户趁灾情压低田价?”

胡宗宪深深地望着他:“要真是这样,你怎么办?”

高翰文沉默了,许久才又抬起了头:“属下会据理力争。”

胡宗宪:“怎么争?”

高翰文又被问住了,望着胡宗宪。

胡宗宪:“那时候,你既不能去抄大户的家把他们的粮食拿给灾民,也不能劝说灾民忍痛把田贱卖出去。两边都不能用兵,灾民要是群起闹事,浙江立刻就乱了。你在朝廷提的那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奏议就成了致乱之源!高府台,这恐怕不是你提这个奏议的初衷吧?”

高翰文这才震撼了,问道:“我该怎样去争,请部堂明示。”

胡宗宪:“‘以改兼赈’的方略是你提出来的,你有解释之权。第一,不能让那些大户低于三十石稻谷的价买灾民的田。这样一来,淳安建德两县百姓的田就不会全被他们买去。譬如一个家三兄弟,有一个人卖了田,就可以把卖田的谷子借给另外两个兄弟度过荒年。到了明年,三分有二的百姓还是有田可耕,淳安和建德就不会乱。”

高翰文深深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今年要改三十万匹丝绸的桑田数量便不够。请问部堂,如何解决?”

胡宗宪叹了口气:“这条国策本就是剜肉补疮。可现在不施行也很难了。这就是第二,让那些大户分散到没有受灾的县份去买,按五十石稻谷一亩买。几十万亩桑田尽量分到各县去改,浙江也就不会乱。”

高翰文:“他们不愿呢?”

胡宗宪:“你就可以以钦史的名义上奏!让朝廷拿主意,不要自己拿主意。”

高翰文又怔住了,望着胡宗宪。

胡宗宪:“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去争。你去浙江,我会先去苏州,找应天巡抚赵贞吉借粮。十天以内,我会借来粮食,让你去争田价。还有,新任的淳安知县海瑞和建德知县王用汲,这两个人能够帮你,你要重用他们。”

高翰文此时已是心绪纷纭,望着胡宗宪,许久才吐出一句话:“部堂,属下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胡宗宪:“请说。”

高翰文:“这些事部堂为何不跟皇上明言?”

胡宗宪苦笑了一下:“事未经历不知难。有些事以后你会慢慢明白的。”说到这里他望了望门外的天色,扶着躺椅站了起来:“现在是午时末,到下一个驿站还有八十里。赶路吧。”

高翰文一改初见时的戒备,退后一步跪了下去,磕了个头:“部堂保重。”说完站起,大步走了出去。

目送着高翰文出去,胡宗宪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便有些站不稳了,伸手想去扶背后的躺椅却没有扶住,一下便坐在地上。

“部堂!”门外的亲兵队长急忙跑了进来,跪下一条腿搀住他。

“不要动他!”从里间侧门里谭纶现身了,也急忙奔到胡宗宪身边,从另一边搀住胡宗宪。

谭纶对亲兵队长:“快去,找郎中!”

亲兵队长:“是。”快步奔了出去。

胡宗宪的眼慢慢睁开了,挣扎着便要站起。谭纶费力搀着他站了起来,又扶他到椅子上靠下。

谭纶:“到苏州也就三四天的路程了。实在不行,就先在这里歇养两天。”

胡宗宪:“十天之内粮食运不到浙江,我今天就白见高翰文了。”

谭纶:“你真以为跟高翰文说这些话有用吗?”

胡宗宪望向谭纶:“那你们举荐海瑞和王用汲去浙江有用吗?”

谭纶一愣,知道胡宗宪这是在指责自己跟裕王诸人商量派海瑞和王用汲出任淳安和建德知县的事一直瞒着他。

胡宗宪:“官场之中无朋友啊。”

“汝贞。”谭纶脸一红,“派海瑞和王用汲到两个县的事不是我有意要瞒你……”

“我当初就说过,你谭纶来与不来我都会这样做。今天还是那句话,你们瞒不瞒我我都会这样做。”说着,胡宗宪撑着扶手又站了起来,“有了我今天跟高翰文这番交谈,你们举荐的那个海瑞和王用汲或许能跟那些人争拼一番。给我找辆马车,走吧。”

湖光山色,风月斯人。傍晚的杭州街上,更是人境如画。牵着那头大青骡走在这样的地方,海瑞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大青骡的背上驮着包袱竹笼,牵着缰绳的海瑞背上挂着斗笠,溅满了泥土的长衫,一角还掖在腰带上,显眼地露出那双穿着草鞋的光脚。那双脚平实地踏在青石街面上,走骡的四蹄疲累地踏在青石街面上,浙江巡抚衙门的辕门遥遥在望了。

从高大的辕门往里望去,是一根高大的旗杆,再往前,便是偌大的中门。从里面遥遥透出的灯火一直亮到大门外,亮到门楣上那块红底金字的大匾:浙江巡抚署。

巡抚定制为各省最高行政长官,是在明朝宣德以后,品级略低于总督,但一省的实权实际在巡抚手里,因此衙门的规制和总督等。高檐、大门、八字墙、旗杆大坪,都是封疆的气象。今天晚上这里的这种气象更是显耀,中门里外一直到大坪到辕门都站满了军士,大坪里还摆满了四品以上官员的轿子,灯笼火把,一片光明。这是郑泌昌接任浙江巡抚后在这里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接到前站滚单来报,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今天将从北京赶到,郑泌昌立刻通知了有关藩、臬、司、道衙门一律与会。他要连夜部署朝廷“以改兼赈”的方略,在一个月内完成五十万亩田的改稻为桑。

因此从下午申时开始,巡抚衙门前就已经戒严,闲杂人等一律赶开了,这一段时间辕门前一直到那条街都安静异常,店铺关门,无人走动。等着高翰文一到,立即议事。这时,海瑞和他的那头走骡走近辕门便格外打眼。

“站了!”守辕门的队官立刻走了过去,喝住了他,“什么人?没看见这是巡抚辕门吗!”

海瑞站住了,从衣襟里掏出吏部的官牒文凭,递了过去。

那队官显然不太识字,却认识官牒上那方朱红的吏部大印,态度便好了些:“哪个衙门的?”

海瑞:“淳安知县。”

那队官又打量了一下海瑞,接着向大门那边喊问道:“你们谁知道,淳安知县今晚通知到会吗?”

大门外一个书办模样的人应道:“让他进来吧!”

那队官便把官牒还给了海瑞:“进去吧。哎,这头骡子可不能进去。”

海瑞也看了看他,接着把缰绳往他手里一递,大步走了过去。

那队官:“哎!你这骡子给我干什么?”

海瑞已经走进了大门!

——这一年是大明嘉靖四十年,亦即公元1561年,海瑞出任浙江淳安知县。从踏进杭州,步入巡抚衙门报到这一刻起,便开始了他一生向大明朝腐败势力全面宣战的不归之路!

同类推荐
  • 女英记

    女英记

    再后来,东方传来了鲧的消息——我还是习惯叫他姬熙,他发奋治水,成为夏后氏,乃至整个天下的英雄。再然后,他终于死在了一次险恶的洪水里。据说,他的遗言是:只愿归葬祖墓羽山,与心爱之人同穴。而舜却落井下石,历数他的罪状,砍下了他的头颅,丢进南海之中,让他永世不能再回到羽山。舜似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我却已经看穿了他的命数——龙气毕竟不在,他的帝王命格,只有短短的八年。而下一代的天下之主,乃是鲧的儿子禹。
  • 吉宽的马车

    吉宽的马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乡村男人都进城当民工的时候,吉宽依然留在乡下优哉游哉地赶着马车,成为歇马山庄公认的懒汉。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农村懒汉的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懒汉的视角揭示了一群民工的心灵史……
  • 若你安好

    若你安好

    盛夏的暑气虽然到傍晚仍未消散,可肖可还是出门了。她没有拿包,只带了家里的钥匙,钥匙只有一个,黑色的,拴在一个精致的明晃晃的钢制钥匙圈上,钥匙圈上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再挂个照片钥匙扣什么的带在身上,不是不想挂,是想带的那个人以前不适合这样张扬地出现,现在呢,已经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了。她右手食指晃着这个孤零零的钥匙,看似轻松地出门,从十一楼往下走,走楼梯,不走电梯,这是她的习惯。锻炼身体,又保持身材,鱼和熊掌兼得。她是个拎得清的女人,事事都会在心里盘算一番的。怎么对自己有益,她明白。
  • 黑猫事件

    黑猫事件

    沈默站在门外,怀里抱着一大团漆黑的绒毛,目光殷切地注视着挡在门口的我,这使我想起一年前他向我求婚的那一刻。作为妻子,我尽力婉转地请求我的丈夫:别让这只猫进家门好不好?送回去吧,现在就送回去!刚说完这句话,沈默怀里的黑色毛团就蠕动起来,像一堆揩过太多油腻而颇有光泽的黑抹布正被一双无形的手揉搓着。我仿佛闻到抹布里散发出的腥膻味,下意识地伸手捂住了鼻子。就在那瞬间,黑毛团里忽然射出两道阴狠的幽绿光芒,像两把寒凛凛的匕首无声地飞射而来,直插我穿着丝质睡裙的身躯。
  • 摘下月球砸你家玻璃

    摘下月球砸你家玻璃

    本书收录的《好运气》《绿蝴蝶》《夜行》《他的家》《事已至此》《持续的寒意》等每一篇小说作品,都非常出色:出色的语言、令人震动的故事。贾若萱从小显示出写作才华,天才式的写作令她的出色更加明显。
热门推荐
  • 反人类觉醒

    反人类觉醒

    末世危机,穿越回来的千望觉得这和说好的剧本不一样。【为了爽而苏,戳雷点自退,逻辑已死,纠结党不打扰了。金手指有,苏爽有,蛇精病有,脑残有。总之,就是个大杂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既暖时光又暖你

    既暖时光又暖你

    傅氏集团的总裁,传说长得帅,但阴狠,而且对男人感兴趣。于果果看了一眼报纸,在旁边的男人脸上“吧唧”亲了一口:“宝贝,你怎么对男人感兴趣,那我你是不是打算抛弃了。”某总裁,看了一眼把腿放在自己身上的于果果:“谁传的谣言,我只对夫人感兴趣。”隔天下午,某总裁为自证清白,又向自家夫人表白了一次。外界汗颜,这是第九十八次表白了吧,杀伐果断的傅总,为了一个女人表白了九十八次,而且只是那女人有一点怀疑傅总出轨。某总裁朝怀里的小白兔邪魅一笑:“我的人,一向只能宠着。”甜宠新文,快快入坑……
  • 你是我的独家

    你是我的独家

    某日。某男难得清闲,本来好好联络一下感情,却发现严玉溪桌上放了一堆资料,轻佻眉,伸手想要拿起来。严玉溪一伸手拦下,说会弄乱她的资料,这可是她的独家。某男轻哼:“我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新闻!”眼底有着不满。严玉溪马上笑着说:“怎么会呢,你可是独家哦!”
  • 世界不会拒绝你,除非你自己不努力

    世界不会拒绝你,除非你自己不努力

    《世界不会拒绝你,除非你自己不努力》是一部励志随笔作品,分为八章,每章有十几个寓言式小故事,作者由此引发人生感悟,希望告诉读者:你终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为之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不论我们做什么,想成就什么,只要是对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 曾许爱情不负君

    曾许爱情不负君

    被老公家暴,伤心失落下,我和他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婚内出轨,净身出户,当这些事情都落在我头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他却再三出现在我面前,帮我化解危机,一纸婚约,婚姻的牢笼我坐了三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蒲公英没有爱情

    蒲公英没有爱情

    彼时的我们以为可以一起慢慢变老,到最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人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倪欢觉得此后一生再也不会遇到那样让她奋不顾身的一人了,她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给了一位叫做向阳的少年,从此我心向阳,不知所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