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6300000002

第2章 认定后的坚持,是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幼鹅效应”和“锚定效应”

所谓“幼鹅效应”是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刚刚破壳而出的幼鹅并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但它们对第一眼看到的动物会有一种深深的依赖性,并将第一眼看到的动物理所当然的当作自己的妈妈。洛伦茨有一次在实验中恰巧赶上一群幼鹅破壳而出并被它们第一眼看到,结果这拨幼鹅就将洛伦茨对号入座,当作了自己的“妈妈”,每天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呱呱呱”地叫着,一直到它们长大。

其实,在职业选择中有时候也存在类似的幼鹅效应,人们在不知道什么职业适合自己的前提下,在步入社会拥有第一份职业的时候感觉还不错,深深地喜欢并投入到这份职业中。这也许就应了我们平时说的那句话“干一行爱一行”吧!

比如,美国著名的投资人、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罗杰斯,也是索罗斯的合作伙伴,他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是历史学,似乎与投资丝毫不沾边,虽然是出身于名校—耶鲁大学,但是他大学毕业时跟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很迷茫,用他的话讲:“就像很多人毕业时茫然失措那样,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但是,他很羡慕别的同学有国外旅行和国外留学的经历,而自己因为家庭条件有限,家人不能够承担自己留学的费用,因此,罗杰斯就凭着自己优异的大学成绩,申请到英国牛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的留学机会,准备去留学读个硕士。而在去英国留学之前,罗杰斯去了校园招聘会,几场面试下来,最后仅有一家名为多米尼克证券公司的招聘官看中了他的机敏,给了罗杰斯一份offer,虽然他学的是历史专业,与证券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因为罗杰斯已经申请到了牛津大学的深造机会,之初的想法仅是希望谋得一份短期暑期工的工作,为即将到来的留学之旅赚取点生活费。但是,对于这份看似充满诱惑的正式工作机会,他不愿意轻易放弃,于是他就跟老板商量,就是能否折中一下,让他打个暑期工。没想到老板竟然同意了。就这样,罗杰斯利用去英国前的那个夏天,初涉华尔街。虽然罗杰斯的职位仅是这家多米尼克证券公司的一位接线生,负责接听经纪人的电话,回答诸如通用汽车是否派息等问题,但罗杰斯后来形容,“那是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夏天”!他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对世界的了解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竟然发现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是可以预见的!“学习历史是为了预见历史”,如果你能预测智利的政变即将来临,不仅会影响世界的铜价、电价,甚至还会涉及所有物价。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准确预测到类似智利这样的某个矿产大国的政变,你就会拥有美好的物质生活。这太刺激了,罗杰斯在那个作为暑期实习生的夏天,发现了自己的未来!他已经深深知道,从牛津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将不会再去任何地方,不会再去商学院读MBA,不会去世界500强公司,他要回到华尔街,回到这个令人血脉贲张的地方,这里才能谱写他的传奇!当然,华尔街也没让罗杰斯的失望,他在这里遇到了比他大12岁的另外一个金融奇才索罗斯,两人共同创立的量子基金,让年纪轻轻的罗杰斯快速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虽然说“幼鹅效应”听上去是那么美好,从职业生涯的开始就踏上了正轨,少走了许多弯路,少了许多动荡和颠沛流离。但是实际的职场生活远没有这么如意,除了公务员系统和少数垄断国企之外,像“幼鹅效应”那般“从一而终”的选择显然已经不是年轻潮人选择的主流,在新的工作机会面前,人们越来越抵挡不住“喜新厌旧”的诱惑,“最近你跳槽了吗?”已经取代了老一辈“你吃了吗?”成为了年轻人许久未谋面朋友间的问候语,而美国的年轻人在30岁的时候已经从事过9份工作,因而“幼鹅效应”也逐渐也演变成了“锚定效应”。

所谓“锚定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也就是说,第一印象成为了你的参照物,而你进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就好比是“锚”一样,以后你每一次跳槽,都会下意识地与第一份工作进行比较,而不仅仅是薪水。因此,后面的工作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的好与不好,凡是与第一份工作比较后你感觉不错的,那就是好工作,你的满意度会相对较高;而凡是比较之后赶不上第一份工作的,你的满意度会相对较低,无论这份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令人艳羡。因此,决定你职场生涯幸福指数关键的一环是选择合适的第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不一定是“高大上”,而是作为今后跳槽的一个参照物,它决定着你今后跳槽后的满意度的高低。这背后的一切其实都是这个“锚”在作怪。

不断试验才能发现并发掘自己

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的畅销书《基业长青》里写道,一些卓越的公司在创建之初,其实并没有一个伟大而清晰的构想,甚至是在摸索的很多年之后才慢慢找到了公司发展的方向。比如惠普公司,其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在1937年创立公司时两个人才是20岁刚出头的毛头小伙,作为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的两位年轻的工程师,他们只是想先注册一家公司,然后再考虑生产点儿什么东西。创始人休利特说:“我们是地地道道的机会主义者……我们什么都做。我们做过保龄球越线指示器、望远镜时钟驱动器、马桶自动冲水器,还有一种减肥的振荡器。”当然了,惠普公司创立之初所做的这些产品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在摸索了一年后,才向迪斯尼公司卖出了8部声音示波器,算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大买卖。但即使这样,惠普公司仍然漫无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尝试做出了很多产品,但均无起色。一直到美国参加二战军需订单增加,惠普公司才因为一纸国防合同而生存并壮大起来。因此,说伟大的惠普公司在创立之初,不断地尝试,甚至说其“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一点都不夸张,幸运的是,不断尝试的惠普最后终于撞上了一张军需“大单”,惠普是该感谢二战呢?还是感谢自己不断的尝试呢?

另外一家公司索尼公司在创立公司与惠普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用盛田昭夫的话说,“一群人坐在会议室里整天开会,目的是设法想出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可以做点什么业务,好赚点钱经营下去。”刚成立的索尼公司,从小型高尔夫机到计算尺,从电饭煲到录音机一个个的尝试,但均无所建树,仅是勉强靠着在毯子里缝上电线的电热毯来维持生计。

无论是惠普还是索尼,在创立之初这样的选择,都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解释。美国一位学者萧寿华(Gordon Siu)做过这样一个“蜜蜂PK苍蝇”的实验:

如果在一个玻璃瓶子里装进去6只蜜蜂和6只苍蝇,并把瓶子水平放倒置于窗边,瓶底朝向窗子,然后将瓶塞打开,你认为蜜蜂和苍蝇谁会先飞出来?实验中你会发现,蜜蜂虽然很努力,一直在试图找到瓶子的出口,但徒劳无功,没有一只能够飞出去的,最后精疲力竭而死;而另外6只苍蝇,在不断的碰撞中找到出口,不到2分钟的时间全部从另外一端的瓶口飞出去,获得重生。蜜蜂的智商被公认为比苍蝇要高很多,恰恰是因为智商高,它们认为一定能从最亮的地方找到出口,所以对自己的判断执迷不悟,但是它们没有料到,这个看似透明的玻璃瓶子却是它们在之前在自然界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无法洞穿的环境,因此百般努力不得其门而出;而笨笨的苍蝇,没有什么大脑和思维,只是四处碰撞和不断尝试,最后却总能找到自由的出口。

我们可以从这个有趣的实验得出什么启发呢?无论是伟大的公司还是伟大的个人,有时候出路都是在不断的碰撞和不断的尝试中找到的,只要你不怕犯错误,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你敢大胆尝试,美国人叫“Try it!”,四川话叫“搞一哈”,俗话叫“折腾”,坚持不懈的“折腾”下去,最后你肯定能找到属于你的一片天空。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专业,在毕业季时,他并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急于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而是打算给自己10年的时间用于“探索”和“尝试”,看看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在这10年间,他不希望自己被什么东西束缚,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去大胆尝试。当时的小布什,身份还不是总统的公子哥,他的父亲老布什政治生涯也才刚刚起步,仅是一名众议员。而小布什的目标则是打造属于自己的身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哪条路是归宿,年轻的小布什并不清楚。其实,说起“尝试”,小布什从暑期工就已经开始了“尝试”,他在大学期间的暑假,他在路易斯安娜的海上钻井平台工作过,在华尔街证券公司的交易桌前工作过,在一家希尔斯体育用品零售店当过店员。

小布什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飞行员,因为毕业时,恰好赶上“越战”升级,热血青年小布什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空军,后来被得克萨斯空军国民警卫队录取,成为一名飞行员。平时,小布什会进行飞行训练,而周末,他在一家农业发展公司工作,负责研究蘑菇产业,并考察公司收购的苗圃。在服役结束后,小布什的一位大学同窗布鲁克斯鼓励他去哈佛大学商学院读书,起初小布什在接到哈佛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还有些纠结,但是在父亲的支持下,他还是收拾行囊来到了“资本主义的西点军校”—哈佛商学院。

在哈佛的求学期间,小布什依旧不清楚到底拿一个商学的学位有多大用处,因为多数商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去华尔街工作,而小布什对华尔街的工作毫无兴趣,有过华尔街实习生经验的小布什很清楚地知道,那里不是自己的未来。

于是,小布什将目光转移到创业上来,他希望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受朋友埃里森的影响,小布什决定进入能源产业,先从做经纪人开始,几年后,小布什在米德兰创办了一家小型能源勘探公司,虽然赶不上石油大亨,但小布什还算过上了一个小老板体面的生活。在第一个“折腾”的10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小布什遇到自己的另一半—劳拉,并很快结婚。

作为父亲的竞选总统的班子成员之一,在帮助父亲登顶总统宝座之后,小布什并没有留在华盛顿,而是返回了得克萨斯州准备接管得克萨斯游骑兵棒球队。因为,在从小喜爱棒球运动的小布什看来,拥有一支棒球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而此时梦想就要成真。虽然棒球队的老板埃迪认为小布什接管球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但是告诉他:“我愿意把棒球队卖给你,但是,孩子,你没有钱买啊?!”这个问题对小布什来讲不算尴尬,作为一个小石油公司的老板,他的确拿不出钱来。不过没关系,他很快就找到合适的投资人联合来买,并由小布什负责运营和管理。

在小布什接管球队的5个赛季中,游骑士队结束了之前连败的记录,5个赛季赢了4个赛季,创下了球队的纪录。

但作为一家棒球队的高管,显然并不是小布什的终极目标。当看着自己的父亲在竞选连任的时候败给还比自己还小6个月的克林顿之后,内心中点燃了他“复仇”的火种,小布什在家里正式宣布,他要从政,要进军政治,准备去竞选得克萨斯州州长!之前,小布什曾参加过得州州长的竞选,当时还年少轻狂的他以失败而告终,而这次在创办石油公司、经营棒球队,历练了多年之后,卷土重来,则大获全胜,顺利当选得州州长,开始了他的政治旅途。干了一届州长之后,小布什才发现,自己未来当上美国总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成为像洛克菲勒那样的石油大亨的概率。于是,艾奥瓦小镇举行的年度牛排烧烤聚会上,小布什在夫人劳拉的陪伴下,郑重地宣布:“我打算竞选下届美国总统,我绝不回头!”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困惑,都会有迷茫,在我们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在我们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我们准备跳槽的时候,甚至到了40岁,按孔子的说法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了,还会有“中年危机”的困惑。每个人生阶段都会遇到困惑和迷茫,困惑是因为你在思考,困惑是因为你想改变,困惑是因为你不想浑浑噩噩下去。没关系,迷茫和困惑是因为我们是高级动物—“人”的专利,困惑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自我,还没有充分地挖掘自我。

那么,如何发现自我和挖掘自我呢?如果你不准备像“幼鹅效应”那样将第一份工作视为你终生的事业,那么你可以像卡耐基和小布什一样,给自己设定个时间,或5年,或10年,不断的“try it”,不停地“搞一哈”,不停地去“折腾”。这就好比是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一样,松鼠说河水太深,有危险;而老牛说河水太浅,才没到膝盖,但是到底是谁说的对,只有自己过了河才知道。因此,只有不断去尝试,去“try it”,去“搞一哈”,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才知道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如果只是躺在床上空想的话,那么等待你的只有失望和厌倦。因此,只有去不断去“try it”,在“try it”的过程中寻找机会和答案,你才能“发现你自己”,“找到你自己”。

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进入牛津大学时选什么专业上,跟自己的父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实,争论从霍金读高中时就开始了。霍金一直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4岁的时候,他的数学天赋就显示出来了,每次数学考试只花很少的时间,但是总是得到满分,他的同学评价霍金说:“他有着不可思议的、直觉性的洞察力。当我们还在绞尽脑汁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他已经知道答案了。”小霍金已经知道,数学也许可以当作自己未来的事业。但是霍金的父亲法兰克却另有安排,因为父亲法兰克是名医学专家,主攻热带疾病方向,二战结束后被英国政府任命为国家医学研究所寄生虫部主任。他希望儿子将来能够继承他的衣钵进入医学界,因此,在高中时期的选修课时,就给霍金建议选修化学。迫于父亲的压力,霍金在高中时选修了数学、物理和化学。但是,在即将进入牛津大学时,父子关于专业的不同意见再次发生冲突,同样是牛津大学毕业的父亲告诉霍金,学习数学和物理,将来毕业后除了能当一个教书匠之外,别无前途,还是学习医学的前途更光明些。但是,医学和生物学对于霍金来讲没有任何吸引力,他不想将自己的未来押在一个毫无兴趣的专业上。最后的结果,还是霍金胜利了,父亲做出了妥协,同意了霍金的选择。如果霍金听从了父亲的安排,选择了医学或生物专业,还会有人知道那个坐在轮椅上靠电脑合成发音的残疾人是霍金吗?我们还会读到霍金的《时间简史》吗?

另外一位“因为兴趣而选择”的是进化论的开创者—达尔文,他在大学读书时,在专业的选择上也是与父亲产生了冲突。1809年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由于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因此继承父业,准确讲应该是继承祖业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他在16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但是,在爱丁堡大学上了几天课之后,他感觉几乎所有的课都很枯燥无味,尤其是医学课,他在传记里写道:“冬季早晨8点钟开始的脑膜治疗课,至今想起来还让我感到可怕。”而对于另外一门解剖课,他评价当时的亚历山大·门罗教授:“他讲授的人体解剖课,如同他本人一样,味如嚼蜡,这门课让我深感厌恶。”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够学好医学呢?但是,达尔文却对他选修的另外一门自然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学校结交了一些鸟类学家和博物学家,参加了自然史学会,并被评选为5个学会理事会成员之一。在当时同学和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位对自然史极为感兴趣的人。但是对于在爱丁堡大学的医学课程,达尔文却经常逃课,甚至还不去考试,他在同一个学校学医的姐姐经常到他的爸爸那里告状。他的父亲发现,继续让达尔文学医希望他继承自己的医学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这样和一帮喜欢“玩鸟”“玩昆虫”的朋友“厮混”下去,“不学无术”和“游手好闲”是他父亲对达尔文当时的评语,甚至他父亲一度担心达尔文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给整个家族蒙羞。于是,他父亲找来达尔文深谈了一次,问他如果不喜欢学医的话,可不可以改学神学,将来当个牧师?对于父亲郑重的建议,这次达尔文还是放在了心上,他让父亲给他一段时间考虑,他利用这段时间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英国教堂的教义,同时他也是一名基督徒,觉得自己可以做一名称职的牧师。于是他同意了父亲的建议,转学神学,决定将来准备做一名牧师。于是,达尔文从爱丁堡大学退学,并考入了剑桥大学神学院,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专业的学习。虽然这次在剑桥大学学神学,但达尔文还是继续热衷于研究他的昆虫和植物,并没能够全身心的去学习神学,但是在考试前临阵磨枪、挑灯夜战,应付一下考试还是能做到的,最后他还算顺利地拿到了神学的学士学位。但偶然地一次环球旅行,改变了达尔文做牧师的命运。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要进行一次环球科学考察,需要一位博物学家随船。本来并不具备资格的达尔文因为一号人选和二号人选的放弃,从而有幸以博物学家的身份登上了这艘科考船。在19世纪初的航海旅行可不是什么浪漫之旅,而应该称作是冒险之旅。号称是皇家海军的军舰“小猎犬号”排水量也仅有235吨,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充其量也就是艘“小舢板”。达尔文的父亲担心儿子的安全问题,起初坚决不同意儿子的这次远航。但在达尔文的一再恳求以及达尔文舅舅的说服下,他的父亲勉强同意了他的这次旅行。于是,达尔文登上了这艘“小舢板”,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他考察了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沿途他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一部分寄回英国,一部分随船带回。回国以后,他放弃了父亲为他规划的当牧师的人生道路,开始研究这些标本,后来在其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第一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引起轰动,甚至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如果他当时屈从了父亲的意见,去当了一名牧师,谁会知道一名叫达尔文的牧师呢?

亨利·福特当初如果放弃汽车,他就会荣升为爱迪生电器公司的工程总监。在“热爱”与“高薪”面前,他选择了“热爱”。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生于美国密歇根的一个农场,他的父亲是一位农场主,在当时的小福特看来,他们家与周边的农民相比,还是算很富有的。亨利福特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而亨利福特的母亲也总是说,福特天生就是一位机械师。真正让福特迷恋上汽车的,是在他12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父亲赶着马车带他们到镇上去,在距离底特律大约8英里的地方,他们看到了一台道路用的蒸汽机车。亨利福特回忆道:“我至今还记得那台蒸汽机车,就好像昨天刚见过它似的。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不用马拉的交通工具。”

福特回忆道:“正是这台蒸汽机车,使得我对自动运输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才12岁,我就想,我一定要自己制造一台。”“从12岁的孩提时代开始,一直到今天,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希望能够制造一种能够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器。”

亨利·福特最早在自己农场的实验室里做实验,也就是说在鼓捣那些别人看来是天方夜谭或者是痴人说梦的“发动机拉的马车”,后来碰巧有这样一个机会,爱迪生电气公司招聘机械师,对当时喜欢鼓捣机械的亨利·福特发出了邀请,也就是说福特收到爱迪生电器公司的一封offer,月薪是45美元。对于当时的福特来讲,这份薪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比他在农场的收入高得多。于是,福特就接受了这份工作,并将家搬到了底特律的爱迪生公司旁边,租住了一套房子,同时,也把他在农场的实验室,从农场搬到了新家。这样,福特就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下班以后、还有周末的时间,福特就钻进了他自己的实验室,继续鼓捣他的“汽油马车”。伴随着自己的第一辆“汽油马车”的问世,福特在爱迪生公司的岗位也得到了提升,被升为总工程师,月薪也涨到了125美金。但是公司的高层并不喜欢福特钻研他的内燃机,虽然那是在他的业余时间。后来,爱迪生公司想提升福特成为公司的工程总监,但是前提是必须放弃自己在业余时间的内燃机的研究。于是,福特必须在业余爱好—“汽油马车”与“爱迪生公司工程总监”之间做出选择。权衡再三,福特最后还是决定放弃在爱迪生公司丰厚薪水的工作,选择了喜爱的“汽油马车”。福特回忆道,“当时做出这项决定,实际上很痛苦,因为自己并没有多少积蓄,除了平时的生活费之外,所有的钱都投入到汽车试验中了。因而,对我来讲,这是一次很重要的选择。虽然我对自己的汽车项目很有信心,但是,当时的社会对汽车并没有什么需求,我们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甚至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福特最后还是毅然放弃了自己在爱迪生公司的高薪工作,义无反顾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汽车事业中去。最后的结果,亨利福特成功了,并开创了一种“汽车轮子上生活”新纪元。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参加各种“兴趣班”,不是参加,准确讲,应该是家长带着孩子在各个“兴趣班”之间疲于奔波,从钢琴、书法到舞蹈、绘画,让幼小的孩子无所不学,但是,哪一样才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呢?孩子真正有兴趣的东西反而被家长们剥夺了,而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反倒成为家长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甚至是互相攀比的谈资了。而进入中学以后,各种兴趣班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补习班,为了应付唯一的指挥棒—高考,而将我们的孩子都训练成了考试机器或者说高分机器。兴趣呢?爱好呢?

所以,著名学者钱学森生前曾一直呼吁,说我们国家几十年为什么一直出不了大师?为什么?症结在哪里?瓶颈在哪里?是不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在所谓社会上的各种“兴趣班”和“唯分数论”,将我们孩子真正的兴趣给扼杀掉了。没有“兴趣”做发动机,何来的将来伟大的成就?没有“兴趣”做动力,何来未来的大师?从孩童时期就保护好孩子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不甘于平庸才能推动人进步

潘石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局“坐办公室”。按现在的观点来看,一是进入了令人羡慕的垄断行业(石油行业),二是没有下基层而是进了“局机关”,这已经是羡煞我们了。用潘石屹的话说,就是:“大家都守在机关里,什么都不用干,工资还比较高”。“一张桌子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这简直就是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这样的办公室坐了有半年多的时间,潘石屹开始觉得特别没意思。

本来过着这种平淡的办公室生活,没什么“泣鬼神”的大事儿发生,但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情,给潘石屹的触动非常大。潘石屹办公室那年刚分配来一个女大学生,处长就对他说,“小潘,你去到后勤那儿帮她抬一张桌子去。”处长一声令下,潘石屹屁颠屁颠地带着这位新人去抬桌子。但是,这位女大学生呢,来自城里,特别挑剔,再加上那个时候桌子的质量也确实不太好,一会儿说这张桌子不好,一会儿说那张桌子有问题,挑了半天,愣是一张桌子也没挑出来。潘石屹在旁边等得心急火燎的,就说了一句,“不就是一张桌子吗,赶紧抬回去得了。”

那位女大学生随口的回答,竟然让等得不耐烦的潘石屹内心打了个激灵,“潘哥,这张桌子我可得要坐一辈子的,我当然要好好挑挑了!”

潘石屹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了看自己的那张桌子,又看了看自己喝水的杯子,难道自己就一辈子在这里这样度过吗?难道这张桌子注定要陪我一辈子吗?潘石屹反复地叩问自己。

“不甘于平庸”,或者说不甘于守着一张办公桌就这样坐一辈子,潘石屹决定辞职下海!

除了不愿意守着自己的一张桌子和一个茶杯坐一辈子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金钱、对财富的渴望。潘石屹小时候,印象最深刻就是吃不饱饭,饥饿,甚至影响了他的世界观,觉得金钱太重要了,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在潘石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领46块钱的工资,加上8块钱的野外补助,他当时把自己如此微薄的工资一分3份,其中2份寄给刚考上大学的2个妹妹,自己留一份。对财富的渴望,对金钱的渴望,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是潘石屹下海的直接动力。

于是,潘石屹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当,毅然辞职,怀里揣着80元钱,南下来到了深圳这片热土,那是1988年,一个骚动的年代。

刚下海时,是在深圳的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由于当地讲粤语听不懂,还经常加班加点,再加上深圳炎热的气候,让坐惯了机关办公室的潘石屹非常地不习惯,甚至感到很压抑。有时候坐在办公室加班,看着窗外忙忙碌碌的行人,感觉是不是自己的选择错了?因而自己开始怀念在机关稳定的收入,福利待遇还不错,还可以天天在办公室坐着拿着野外补助津贴。这个时候,潘石屹以前的同事和朋友,知道潘石屹下海到深圳之后,都纷纷给他打电话,劝说他,趁着还没有被原单位除名,赶紧回去吧。因为潘石屹在下海之前从单位里出来的时候,还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手,打的报告不是辞职报告,是一份停薪留职报告。当时有十多个人给他通过电话、写过信,几乎全部是劝说他回原单位上班。他记得,当时只有唯一的一个人支持他留下来,这个人是在伊拉克做过工程的,在当时能够出国的人少之甚少,这位朋友虽然去的是伊拉克,但毕竟是出过国,在潘石屹当时的朋友圈子里算是有见识的,他鼓励潘石屹要留下来,说“计划经济是没有出息的,你要坚持往前走,哪怕在深圳要饭也不要回去!”在当时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这个朋友唯一的鼓励给了潘石屹莫大的支持,这几句鼓励的话语在潘石屹当时还脆弱的心灵里成为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就是要饭也不走回头路!”

潘石屹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决定继续坚持。后来,没过多久,原来的单位传来了消息,潘石屹的停薪留职申请没有被批复,单位组织部下发了一份文件,给予潘石屹除名。潘石屹留的一条退路彻底被截断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度非常地沮丧。不过,至此也彻底断了他回去的念头,开始耐心地主动适应这个看起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的环境。

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之前,其实一刻也没闲着,做了几件“敢为天下先”的事情,他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语系当老师的时候,就张罗着开办英语培训班,并开创了杭州第一个真正的英语角,人声鼎沸。在这之前,其实杭州有一个英语角,但是因为在周末的白天,人很少,有其名而无其实。马云的理解是“只有在对方看不清楚你的情况上才敢说英语”,因此,马云在西湖的一角开办了一个晚上说英语的英语角,结果很快名声大振,很快成为杭州英语爱好者的乐园,原来的那个正本清源的英语角则渐渐被人遗忘了。

除了创建英语角,马云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创办了海博翻译社—这也是杭州第一家翻译社,一直到现在,这家翻译社还存在,只不过马云后来将它交给了别人打理。

有一次中午刚下课,马云在学校里往回走的时候,在校园里碰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英语系的系主任。当时系主任骑着一辆26的破自行车,一看就知道刚从菜市场回来,车把上还挂着2个塑料袋,装着菜市场买的新鲜蔬菜。相信这样的场景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看到。这位系主任喊住马云,语重心长地告诫马云:

“好好干,英语教师这份职业很有前途!”

“马云你还年轻,今后机会还很多!”云云。

马云看着他的样子,突然想明白了,“如果继续在学校里待下去,系主任的现在就是我的未来。这就是我的前途吗?这就是我要追求的未来吗?”

于是,马云下定决心,办理了辞职手续,义无反顾地去编织他的“互联网之梦”去了。

恰如弗洛伊德所说:“人做事的动机无非只有两个:一个是性冲动,另一个是渴望伟大。”渴望伟大的冲动充斥了马云的整个大脑,让他做出如此的选择。

“塞翁失马”,福祸相依

大学辍学而后来成功的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比尔·盖兹,一个是乔布斯,如果说比尔·盖茨退学是因为创业而退学,那么乔布斯退学,则有点因“贫困”而退学的味道,因为他不像比尔·盖兹有一个富有的律师爸爸。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她的生母将他送人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养父母将来必须送他读大学。而她的养父母是一个蓝领工人阶层,虽然给乔布斯凑足里德学院高昂的学费,但那是他们一生的积蓄。乔布斯在里德学院学习了一个学期后,发现这里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大学,习惯放荡不羁、不喜欢受约束的乔布斯决定退学,因为按学校的规定,即使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如果退学的话学校可以返还全部的学费。于是,乔布斯将养父母的血汗钱全部要回来,并还给他们。但是乔布斯也坦承,当时做退学这个抉择时,“我当时内心确实非常的害怕。”也就是说,不像与他同龄的比尔·盖兹当时因为创业无法兼顾学业才退学,当时还没有萌生创业念头的乔布斯,不知道这次抉择给自己的未来是加分还是减分?是祸还是福?是“脑残”还是“英明”?当时还年轻的他无法判断,因此乔布斯的内心才有非常害怕的感觉。当然,后来已经功成名就的乔布斯回过头来再看这次,称这次抉择“是一个很棒的决定。”退学后他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继续在学校里“蹭课”听,去听他喜欢的美术字、计算机等课程,晚上则睡在同学宿舍的地板上,一直在里德学院“晃”了2年之后,乔布斯才满意离去。也就是说,没有拿到学位的乔布斯,其实还是读了大学的,只不过不是按我们常人必修课、选修课,最后修完学分拿毕业证学位证,而他在里德学院的2年已经基本将自己喜欢的课程都修完了,并且后来在一家游戏公司找到工作后,还到附近的社区大学继续学习他喜欢的课程。

如果说乔布斯第一次退学属于“塞翁失马”,那么他另外一次的抉择,被苹果董事会“炒了鱿鱼”这是属于又一次“塞翁失马”。乔布斯用他那句经典名言“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呢,还是想跟我们一起改变世界?”将当时红得发紫的营销界奇才时任百事可乐的CEO斯卡利“忽悠”到苹果公司任CEO。但让乔布斯没想到,这次是“引狼入室”,2个人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后开始频频争吵不休,最后终于爆发,斯卡利虽然是新人,但是他很好地说服了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成功地将乔布斯赶出董事会,并剥夺了乔布斯全部运营权。乔布斯无所事事地在苹果“混”了5个月之后,实在是无法忍受没有话语权的地位,于是引咎辞职,离开了自己创立的“苹果”,并将手里的苹果股票全部卖出,以示“割袍断交”的决心。带着失落、带着怒气,甚至带着懊悔离开苹果的乔布斯,压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重新回来,他当时想的就是如何赌一口气,再造一个强大苹果。乔布斯成功地创立了2家公司,分别是NeXT和Pixar的公司,尤其是Pixar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工作室,乔布斯的商业天分在离开苹果的几年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正是因为乔布斯的优异表现,苹果公司才在自己每况愈下甚至步履艰难的时候,又向乔布斯伸出了橄榄枝,期盼他的回归能够“单骑救主”。对于当年自己被迫离开苹果公司,回头看一看,乔布斯是这样评价的:“事后证明,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他还这样断定地说:“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Apple开除的话,这些事情一件也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没有乔布斯被“炒鱿鱼”,不仅没有Pixar公司,也没有如今如日中天的苹果,与其说乔布斯的被苹果“炒”,被流放,倒不如说苹果公司找了个“借口”将乔布斯派去“西天取经”,历经艰难险阻,取回苹果所需的“真经”,苹果才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同时也成就了乔布斯,成为这个时代不二的商业天才。

在你做重要“抉择”的时候,你根本无法预料未来,甚至你不知道你的“抉择”是“对”还是“错”,是“脑残”还是“英明”。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什么“英明”与“脑残”,就像“塞翁失马”一样,你虽然失掉这个,但你会收获另外一个,就像西方的一句谚语,“上帝给你关上门,但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子”。但有一点你要记住,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在抉择的十字路口,无论你选择是向左还是向右,无论是朝东还是朝西,选择朝哪个方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一直向前走下去,你要对你做的事情“无比热爱”,而不是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处百般纠结,也不是在前行的路途中因后悔和抱怨停下了脚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钱钟书先生对职业选择有过精辟的解读,也就是他说的“围城”效应,“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无论是职业也罢,婚姻也罢,大抵如此。”读到钱老的这句话,想必很多人会深有感触。

林语堂先生的职业经历,可以对钱钟书先生这句话是一个很好的注解。林先生曾经经历过几份职业,他的第一份职业是大学老师,先是在清华大学教英语,后来德国留学归来,换到北京大学任教。第二份职业在国民政府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公职人员,之后转入自己的第三份职业,就是著作家。他自己在一篇《少之时》的文章写道:“教鞭执厌了,我到武汉投入国民政府服务(据考证是外交部秘书),那是受到了陈友仁的感动。及至做官也做厌了,兼且看透革命的喜剧,我又毕业出来,而成为一个著作家—这是半由个人的嗜好亦半由个人的需要。至此以后,我便完全托身于著作事业。人世间再也没有比这事业更为乏味的了。在著作生活中,我不至于被学校革除,不与警察发生纠纷,只是有过一段恋爱而已。”

那么从上面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是如何评价他所从事的三份职业的。对于曾经的教书匠,说“教鞭执厌了”,其实,加上他在清华任教的一年,以及在北大的3年,总共也就4年的时间。第二份职业,到国民政府任职,也就是教育部任职秘书,时间也不长。主要是因为一则“做官也做厌了”,二则“兼且看透革命的喜剧”,所以,就“又毕业出来了”。

但是,即使对他自己后来毕生从事的工作—著作家,他也是如此评价:“人世间再也没有比这事业更为乏味的了。”就是著作家,在别人眼里很惬意、很风光、很高雅的工作,在他笔下,被调侃成了“世界上最乏味的事业”了。而从事这个事业的动机,一则是因为嗜好和需要,二则是因为“我不至于被学校革除,不与警察发生纠纷,只是有过一段恋爱而已”。虽然林语堂先生话是这么说,但是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曾经两度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可见,职业或工作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也没有有趣与乏味之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别。无论多么有趣的工作,你从事久了,都会慢慢变得乏味,无论多么乏味的工作,你从事久了,也会慢慢习惯的。

但是,工作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只有投入你喜欢的工作,适合你的工作,你才能将毕生的精力投入进去,你才会有所成就。

但是喜欢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只有去尝试了,去做了才知道。就像林语堂一样,只有去了官场,才知道自己不喜欢做官,站上讲台才知道自己不喜欢执教鞭。不喜欢的东西就大胆放弃,去追求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

俗话说“婚姻就像鞋子一样,合不合脚只有你自己清楚”。其实,不仅是婚姻,事业、工作也一样,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能因为看起来外表光鲜而硬撑着,活在别人艳羡的眼光里,因为“大家都说好”而去苦苦追寻,甚至为了别人的理想而活着。一定要追寻自己的理想,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该放弃是一定要果断的放弃。

“少即是多”,人生是不断精简的过程

(1)是不是信息量越大越有利于选择?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如何做选择?

酣战中的巴西世界杯上,德国队的主教练勒夫在比赛期间从来不看媒体的评论,因为他不想因为媒体的评价而影响自己在排兵布阵中的决定。

华为的缔造者任正非被媒体称为是商业思想家,他在回答记者这些精辟的商业思想来源于哪里的时候,他说:“我没有使用微信、微博,也没有朋友圈(微信)。但我善于向他们学习,才有了这些观点。”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己深刻的思考,而不是被互联网信息所绑架。

那么,看了这些人物的决策依据,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陷入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能帮你更好地做出选择吗?唯一能够做出选择的就是你自己!只要你追问你的内心,像弗洛伊德说的“运用你的潜意识”,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一味地盲从,例如“挤破头”去考公务员。

一说到考公务员,为什么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每年都要创新高?明知道大家在“挤独木桥”却还要拼命去“挤”?除了中国社会传统的“官本位”价值观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来自互联网。每天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让年轻的学子们感觉到这是个“拼爹”的时代,这是个“蜗居”的时代,这是个“蚁族”的时代,这是一个仅靠自己奋斗“无望”的时代,最后之所以选择考公务员,虽然不是最优选择,但起码是一个“安全”的选择。你如果期望互联网每天提供的都是正能量,都是科学的可信服的专业信息,那是不切实际的。互联网新闻就是这样,在眼球经济的今天,能够博得眼球就是要靠出位,靠“惊世骇俗”,靠“标题党”。所以,互联网上的廉价信息,我的理解,就当是一个看八卦新闻的万花筒,给我们的生活增加点调味品,给你聊天中增加些谈资就OK了,不要太当真。

(2)是不是备选项越多越好?

除了信息过载之外,还有困扰你选择的一个原因,就是你的备选项不是太少,而是选项太多,才会导致你选择时的纠结。

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关于“选择”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是由斯坦福大学的Mark Lepper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Sheena Iyengar教授一起做的。他们两个在加州的一家大型超市做了两次果酱的促销活动,还专门在超市设立了一个果酱品尝专柜。第一次搞果酱促销活动时,他们总共为消费者提供了6种不同味道的果酱可以免费品尝,品尝过果酱的顾客会得到一张购买果酱的优惠券;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搞了第二次促销活动,这次为消费者提供了总共24种免费品尝的果酱,顾客同样会得到与上次相同折扣的优惠券。

你猜一猜,哪一次促销活动的效果更好一些呢?

第二次促销活动,由于规模比上次大,品种、味道比上次多几倍,确实吸引了更多的顾客来品尝果酱,但奇怪的是,这次活动却仅有3%的顾客最后真正使用优惠券购买了果酱;而第一次促销活动,虽然只提供了6种果酱品尝,但购买者却高达30%。这是一个令人诧异的结果,与主流经济学理论完全相悖。

这个实验说明,虽然有选择比没有选择要好,但是选择的机会并不是越多越好。心理学家施瓦茨认为,选择以及自由地做出选择是世界上普世的价值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主来做出选择,但是当我们所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时候,虽然我们在做决定上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做出选择之后往往后悔,因为“假如我选择了另外一种……”这样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少即是多”是潘石屹最推崇的一句格言,他甚至将自己的小儿子起名叫潘少,也是取这句话中的“少”字。“少即是多”出自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之口,他的建筑哲学“少就是多”。他的每一个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但恰恰展现出了绝美的建筑艺术。

我们深处越来越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我们每天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我们接收越来越多的廉价信息,在我们陷入各种抉择中不能自拔时,其实你可以用这句话“少即多”来作为抉择的座右铭。你会发现,其实生活本来就很简单的,越是简单的生活,你越会发现简约之美,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凡事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而不是较为简单。”

同类推荐
  • 为人处事的超级技巧

    为人处事的超级技巧

    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 生活吧,就像没有明天一样

    生活吧,就像没有明天一样

    很多人总想着明天会怎样怎样,却不知道,即使明天来了,你的这种拖延的心理也会把事情拖延到下一个明天,日复一日,这种心态就形成习惯,难以更改,终究会误了自己一生。而且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最重要的是要活在当下。把自己的生命尽情地展示出来。
  •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他是王卫。一个务实的勇者,一个在能吃苦的年纪不选择安逸的人。22时岁带着6个员工往返深港两地送快件,带领顺丰从“老鼠会”时期,走街串巷,满腿伤疤。三年后他垄断了华南地区快递业务。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务实者。2002年,顺丰已经包揽了深港货运70%的业务,但市领导却还不知道有一个叫王卫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开办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他在不到40岁就拥有了一家年营业额达到120亿的公司——顺丰速运。王卫成就了一段商界传奇,起初只有高中毕业的他,如今已成为快递行业不容小视的商业精英。王卫始终做一个淡定的信佛人,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也只是轻描淡写,认为这是一场“因缘际会”。
  •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菜根谭每日读

    菜根谭每日读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语句有着楹联般的工整、诗词般的合韵、歌赋般的唯美和警句般的睿智,只言片语,便描绘出了世态人情。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热门推荐
  • 钻石时代

    钻石时代

    中短篇小说集《钻石时代》收录作者自2005年以来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山花》《清明》《长城》等知名刊物公开发表的的15个中、短篇小说。内容涉及当代两性情感,职场风云,信仰追求,历史记忆等不同题材,既有都市生活的精致体验,又有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采用传统写作与先锋实验结合的写作方式,力争用小说文字来书写时代的摇曳多姿和平民人生的喜怒哀乐。
  • 暖婚爱妻

    暖婚爱妻

    “我将来考高中,要念大学。”亲妈:你就吹牛逼吧,你以为谁都能上大学的?就你这样的你还上大学,你家里蹲着吧,你看看子聪和子纤人家那才是念书的材料,你要是能考上大学,我从楼上跳下去。*【系统】:一个是面似潘安,一个是翩若惊鸿。小妹与毒毒毒毒毒毒结成夫妻,祝这对新人鹣鲽情深,白头偕老。世界【贞德】:我操,别让我看见你们,看见一次砍一次。世界【飞花入丛】:这是肿么了?难道我眼花了?世界【裤衩满天飞】:女神来我的怀抱吧。世界【丧失鬼】:楼上的裤衩掉了……世界【小手冰凉】:祝贺小妹帮主新婚快乐,那些个不男不女的人是装不久的,死人妖。世界【灵之舞】:是啊,那些人妖骗人装备死全家的,有本事语音视频真人见面,我们小妹可是美女。据说大神可爷是人妖,据说可爷骗了很多装备,据说可爷……*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网游发展到现实的故事,同居早婚,键盘!金鼎鼎最美好的时光遇上了最美好的闵贤宇!
  • 南慕玲珑

    南慕玲珑

    (已完结,虐心小故事)在尸体遍布的荒漠上,上官嘉南捡到了一位少女。收为贴身侍女,赐名玲珑。——世间有天道,一切都要顺应天道。上官嘉南不信,他非要逆天而行,结局却还是无法逆转。——“少爷,为什么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才有可能,玲珑,你听好,不管发生什么,即使踩着我的尸体,你也要活下去。”“……玲珑明白。”
  • 退役御主的老年生活

    退役御主的老年生活

    ???????拯救玩人理回来的老御主,就不能如愿在正常的世界里,做一条咸鱼吗?????????我知道你们这帮英灵整天都在想些什么,但这和我现在是个普通高中生有什么关系。???????……等等。为什么迦勒底的英灵能追到这里来?!原来我生活了十七年的世界这么危险的吗!????????
  • 青春偶像剧:霸道阔少追爱记

    青春偶像剧:霸道阔少追爱记

    花想容没想到,他就是宋小飞。花想容更没想到,原来宋小飞,是长得这么好,英俊得如传说中的罗马王子,帅气得如日本漫画书走出来的男主角。但这宋小飞,居然是这么的蛮横,这么的无理。
  • 重生之影后败家超给力

    重生之影后败家超给力

    头条:#叶溪在拿影后的路上被雷劈死了!带着金手指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重活一世。从此以后听说有人和苏卿歌比美貌?笑话,我家歌儿盛世美颜谁能比!听说有人要和苏卿歌比唱歌?笑话,我家歌儿天籁之音谁能比!听说某作家怀疑苏卿歌抄袭他的小说?笑话,我家歌儿写小说的时候他还在穿尿不湿呢!知道这世界上谁最有钱吗?马爸爸?那是谁,我只知道我家歌儿最有钱!每天微博发亿万红包,结婚的时候直升飞机好几架一直往地上丢钱。那不是败家吗?败家苏卿歌战战兢兢的坐在镶满金的马桶里,伸手往旁边同样镶满金的抽纸里,呜呜呜,太有钱也不好啊,上厕所都得小心再小心。
  • 一生气你就输了(终身受益版)

    一生气你就输了(终身受益版)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为了一些人和事生气:当我们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我们会生气;当我们被别人误解的时候,我们会生气;当我们看到不顺眼的做法的时候,我们会生气;当我们无法接受一些社会舆论时,我们会生气;此外还会为塞车、为天气、为股票、为别人的态度、为自己的遭遇等生出种种怒气、闷气、闲气、怨气、赌气、小气、窝囊气,仿佛我们的人生总有生不完的气。然而生了气之后,问题就消失了吗?不,生的气越大,局面反而会更加恶化,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因生活遭受磨难而生气的人,只会每天愁眉不展、更加穷困潦倒;因得不到升迁和重用而生气的人,只会牢骚满腹、惹得人人侧目,以致接近失去被扶起来的可能性;因与别人话不投机而生气的人,气的是自己,伤的同样是自己。生气让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上损失极大,不仅让我们变得烦躁,而且使我们的心胸越来越狭窄。生活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是否有平和的态度,而生气浪费了我们最宝贵的资本。
  • 宋公明

    宋公明

    征方腊后回到故乡的阮小七,面对着种种不堪的事实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他将对他生命中发生过最大影响的人进行回想。刀笔小吏出身的宋江,通过一系列事情成就了其江湖地位,在他上梁山后又做出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成就了他最后的目标。目标虽然在名义上成功了,可他却又面临了巨大的失败。梁山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记录了不同的故事,梁山上的每一个人物似乎也有着许多话要说。梁山易位的阴谋,梁山排名的背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用他们自己的叙述方式,讲述他们眼中不一样的宋江。《诗经.王风.黍离》中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想,争议颇多的宋江,同样隐藏在文学的深流下如是感叹。这里我以《水浒》故事为蓝本,通过多名水浒人物各种角度对宋江的审视,勾画一个饱满的宋江。试图以此颠覆传统的宋江形象。我要说的都凝聚在语言里,写下这些语言的时候,我的心里只带着自己的诚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