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4000000022

第22章 书信时代

2009年的夏天,蒙山丽夏笔会结束之后,收到文友发来的信息,说是要给我寄一封信,里面有我们笔会上拍的照片,从那时起我就耐心地等待。不久又看到她的信息,说信寄迟了,因为在当地邮局买不到合适的信封,所以趁去济南学习的机会发出去,费了好大的周折。我非常奇怪,到处都是邮局,怎会买不到合适的信封呢?忽然又想起,有次到乡下出差,也想买一些信封给朋友寄贺年卡,也是找不到合适的信封,她给我的信里要装有五寸大小的照片,买不到那种适合的信封,是再正常不过的。

信是过了好久才收到的,有天去单位上班,一进门就看见一封信零乱地摆在桌上,走近才发现信封是被人拆开过的,信纸和照片重叠着放在信封的上面。我不由得产生了疑惑,自从与人书信往来,从没有人擅自将我的信打开过,这次可是发生了什么意外?赶忙伸手拿起信件,果然是前些日子文友所言寄出的那封,但信封上却只有地址,没有名字,找遍整个信封也没有找到“若荷”两字,沉吟半晌,终于明白收发员把信件拆开的原因。

不用说,一定是邮递员把信送到了单位,而单位里的人又不知道收信人的姓名,于是本着负责的态度拆看分晓,这一看,就看到了信封里的照片,照片上的我。于是,信终于得到确认。这封信,是经了如此的辗转才寄到我这里。我的照片是曝光了,然而信和照片毕竟是安全到达了,至此我却要感谢拆信人,如果他们不负责任漠然处理,以收信人信息不全为由退回此信,那么这封信就会石沉大海,遗憾地谁也收不到了。现在还有谁,会为一封没有收件人的信而去明察暗访呢?没有名址的信件,是断不可能有什么归期的。

这封被收发员拆开的信件,自然是让我收藏起来,与两张照片一起置于案头。想起前些日子,让家人代我写一些信封,也是只写了上半部分地址,然后想了半天才补齐信封上的其他内容,可见书信在我们心里有多陌生。好在我还时常投稿,虽然内文需要打印,但信封上的地址是必动笔写上去的。可去年就有一次,我去邮局寄信,当我伏在柜台上飞快填写地址时,竟把收信人地址和姓名一同写在了地址栏,发现这个常识性错误后,只好撕掉信封重写。

不久前,有个文友在QQ群中发出一串“笑脸”的表情,问他有什么喜事,他说收到一个朋友寄来的样报,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那位寄信的朋友,把信封涂改得面目全非,其涂改方法竟像我们平时修改文章那样用笔圈来圈去。先是写错了信封上的地址进行了涂改,而后似乎发现写好的地址又出现了错误,即在收件人与寄件人两个地址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回形线,加以纠正,整个信封上,只有收件人的姓名算是较为工整。

幸而这封标有记号的信件能够完好无损地寄出,现已到达收件人的手中,并且让他为有如此大胆的寄信方式大吃一惊。须知,一封信需要中转多少个分件和投递人员之手?他猜测,那个为他寄来样报的朋友,一定不懂书写信封的要求,不然,就算写错千个万个信封,也是不敢这样贸然投进邮局信箱的,这样的信件能够找到它的主人,实在得为投递员们道一声辛苦。而我分析那小伙子一定没写过信,这才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要求不要求,只要信息齐全,一切皆不以为然,就像我们处理一份电子邮件,键盘之上,不可能字字万无一失,如果有什么错误,还能利用撤回的功能。

而邮局有严格的要求,信封上有明确的格式,细节虽小,却会给投递带来很大的麻烦。类似的错误,若是放在十几年前,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想想,有多少人会认真地把这样的封件摆在案头,先研究一番上面模糊不清的街道门牌,然后费事巴力地投递?幸而现在,我们寄信的次数并不太多,邮递手续也比以前简单了些,只要具明收件人地址姓名,一般不会弄丢。人们不会把这些信件看得太重,收到不太明晰的信件就扔到一边,不会用严谨的处理方法,写上“查无此人”将信退回。

仔细算来,自从学会电脑打字之后,已经有好几年没为谁写封书信,然后郑重地把它投进邮筒,焦急地盼望对方的回音,手机信息替代了书信的内容。真不知道,如果再让我提笔写信,我能有多少耐心再和当年那样,苛求书信的文笔之美,将信纸折叠得赏心悦目。

记得第一次写信是在我12岁那年,在学校刚刚学会写信,老师就要求我们每人给家人写一封书信,我选择的是给远在数百里外的三叔写信。这样的机会是其他同学所没有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位在部队当兵的叔叔,我为有这样的机会而觉得非常的幸运。我写啊写啊,每写完一封,就给班上同学传阅一封。当那些信在全班同学间传阅完毕,这才知道我们压根儿不知叔叔所在部队的地址。不过,正是从写这些书信开始,文学从此走进了我的心里,并通过书写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参加工作之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姐写信,写年轻人对人生的迷惘,写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况。那时大姐在二百里外的小城工作,她从不拖延给我回信的时间,二百里路这个距离,在拥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今天不算什么,但是在20纪世80年代,仅靠交通工具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心情表达,况且当时,各县之间公共汽车往来稀少,大姐每次探亲都是在路上几经辗转,彼此一年见不了几面,书信联系自然成了唯一的方式。

为了把信写得漂亮且有情调,我到处找美观漂亮的信纸,以至一度成了我的一份兴趣。记得当年商店里有一种信纸,每页都在右下角印有一个古代仕女图案,让人产生一种淡淡的怀古情绪,我买了整整十本带回宿舍,却压在箱底一直不舍得用。十几年后,还是让我的女儿用了,不是写信,而是用它来练习硬笔书法,字写错了便用橡皮擦擦,擦过的地方也不留一点儿痕迹。有时女儿习字,我就站在一旁静静观看,她的每一次纸页的掀动,都给我带来一份美好的怀想。

史书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有邮政,古籍中“速于置邮而传命”之语,即通过邮递而传达命令的意思,后来这种形式逐渐走向民间,飞鸽传信、鸿雁传书,以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才使书信的形式得以流传,同时也出现了有关书信的许多佳话。

如今,已不写书信的我们,早就忽略了那些各式各样的信纸,忘记了它们曾经为人类有过无私的付出,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是电脑、网络,书案前几乎闻不到各种颜色的墨香,那些散发着浓浓书香的信函,穿越千年的风雨,自此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无限绵长的记忆。

红尘,是槛外的一朵花,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掩饰,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是一种自然现象。生活在当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情、秘密,有把这份感情或秘密告诉他人,或得到远方家人友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感情、友情成分的欲望,除有些当面所不能解决,剩下的也只有打电话和发信息了。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经过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我都仍然觉得,唯有书信承载的那份美丽,才是我们坚持的理由和动力。

同类推荐
  • 电影中的北大与北大人的电影

    电影中的北大与北大人的电影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特定年代里的北京大学,注定了将与中国电影发生一些特殊的关联。但在讲述这种关联之前,我还要辨析一下电影与大学之间存在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同质性。在我看来,电影与大学的同质性主要体现为两者都能产生一种类似“震惊”的现代体验。
  • 赵树理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赵树理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新文学运动以来、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产生的代表马克思文艺中国化、社会主义文学新方向的极其重要的中国文学流派,为中国文化建设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至今仍有深厚而远大的文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山药蛋派经典文库》是向文学经典致敬、文化强省立证,力求将其打造为彰显山西文化形象的一张顶级名片。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热门推荐
  • 爷,夫人又逃婚了

    爷,夫人又逃婚了

    (苏爽甜宠文)娶了老婆只能当女儿宠着养,爷心里苦。“爷,夫人又给您纳妾了。”“本少只要夫人一个,哪里弄来的退回到哪里去。”“爷,韩公子对夫人表白了,还要送夫人一枚大钻戒。”“把韩家的珠宝店收购后挂在夫人的名下,再把张家重三百斤的胖丫头送到韩家,就说是本少保的媒。”“爷,夫人女扮男装救了霍家小姐,霍小姐以死相逼一定要嫁给夫人......”“岂有此理,连本少的人也敢觊觎。”二十二世纪的门主千金,重生到楚家最不受待见的女儿身上,从此,痴傻丑八怪翻身逆袭成响动锦城的第一美人.至从娶了小娇妻,爷日夜担心,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变成了自己的情敌......
  • 鹃音白社

    鹃音白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6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6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驻颜太后之不老女神

    驻颜太后之不老女神

    她的身份至上尊贵,地位超然,世人皆知她年已六十却貌美如少女。显德年间,出生便成为皇上养女,册封福仙公主,当朝最受宠爱公主。永乐元年,二八妙龄入主中宫,与青梅竹马皇上相敬如宾,四十余载荣宠不衰。大兴元年,扶持养子登基为皇,尊号渊穆太后。永驻的容颜、纯净的心泉、轻灵的举止,无不彰显着她的神奇和与众不同。百姓们敬尊她为神,受尽天下景仰。然而,她究竟是谁?来自何处?天闵王朝,无人不知她的传奇。退敌军、固国本、震敌国不敢侵犯、安守后宫、不问朝政。功劳卓著、历经三朝。享尽世间最尊荣华最深敬仰的她,却只向往垒垒高墙外的未知世界。迟来的爱情同样热烈、缱绻、牵动心扉。她以为他们不过初相识,殊不知这个他早已出现在她身边,只是她不知,亦不识。他隐忍等待着能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站在她身边的这一日,这一日等的太久太辛苦,却始终甘之如饴。你以为这是一个闺阁女子深陷后宫,过五关斩六将,升级斗妃,拥子为皇,成为一国太后的后宫励志宫斗戏?否也!这是一个向往自由,逍遥闯荡江湖,终究逃不过权力斗争的痴恋故事。【花絮小剧场】“我喜欢你。”他挂在悬崖边向她表白。她拒绝,“我们不合适,我已经嫁人了。”“那你相公呢,带我去看看。不然就是你故意编借口拒绝我。”她回答,“我相公死了。”他一脸得意,“那就可以再嫁。”“可我有孩子。”他一脸无所谓,“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定会对他视如己出,用心抚养。”她心中无奈腹诽,她的孩子和他一般大。他心中畅然窃喜,她的孩子是谁他岂会不知?别想用这些借口逃开。你至始至终都只属于我。PS.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互宠。推荐本人完结旧文《掌上谋之女家主》喜欢的小仙女多多收藏多多评论喔,不喜者勿喷。
  •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1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1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这座二层小楼位于极阴之地,里面住着一个大舌头吊死鬼、一个男人头、一个没舌头的小鬼、一个狐狸精、一个画皮妖,还有一个神兽——貔貅,这些鬼和妖各自都有一段既纠结又爆笑的故事,请听马力术为您娓娓道来……
  • 冥纸师

    冥纸师

    冥纸,沟通阴阳两界的媒介。而制作冥纸的人,被称为冥纸师。在这阴阳交汇间,有多少阴森诡异,多少离奇凶险……我叫姜明,是一个冥纸师。现在,让我把阴阳之事,讲给你们听…………
  • 大妻晚成,总裁你阴我?

    大妻晚成,总裁你阴我?

    大龄剩女麦穗为了不发生死而无“汉”这样的惨剧,决定奔三之前,麻利儿抓个男人把自己给嫁了。所谓近水楼台,不和青梅竹马有点奸情那多对不起大众?可是,她明明相中的是叶家老大,怎么稀里糊涂惹上了叶家的“小土豆”?!作为一个腿长,颜俊,娱乐公司总裁,叶东城是个浑身散发钻石光芒的纯种儿高富帅。可惜某个脑袋有坑的女人就是不识货!惹了他还敢不负责?岂有此理!“土豆儿,我们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好不好?”“你见过咬过的包子,食堂还给退货的么?”“……”不就是亲了一下么,这就赖上了?“你不是喜欢我哥?嫁给我之后,就能天天看见他。”“成交!”可是,领证当天,麦穗放了叶东城的鸽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民政局前的某男人咬着牙发誓,想甩开他?没那么容易!这辈子和她死磕到底!
  •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好问集

    元好问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失物收集者

    失物收集者

    我爷爷的外号叫睁眼瞎,不是说他的视力不济,实际上他的视力好得很,百米外的飞鸟他能分出公母。是说他的识字水平低,中国数以万计的汉字中他印象最深的当数男女二字,这与他进县城如厕的一次屈辱经历有关。因此到我父亲这一辈,我爷爷发誓砸锅卖铁也要供他念书。我父亲是个孝子,读书果然刻苦,疲倦之时就向往有古人那样的长发,可以用来悬梁。结果他用功过度,高小没念完就弄了个深度近视。看书认字困难不说,跟长辈走个迎碰头也不喊个尊称,不大讨个别长辈喜欢,人送外号眼瞎睁。眼瞎睁强过睁眼瞎。我爷爷想得开,不尊重别人不要紧,要紧的是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