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32500000004

第4章 言语第二

【题解】

本门记载了魏晋士人的机智言辞。魏晋士人学识渊博,言语生动,加上受到清谈风气的影响,更使得他们的言谈显现出简约玄澹及清新俊逸的风格。

边让失次序

【原文】

边文礼见袁奉高[1],失次序[2]。奉高曰:“昔尧聘许由[3],面无怍色[4],先生何为颠倒衣裳[5]?”文礼答曰:“明府初临[6],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注释】

[1]边文礼:即边让,字文礼,东汉末陈留人。三国时给曹操当官,曾任九江太守。后被曹操所杀。袁奉高:即前面说的袁阆(làng),字奉高,官至太尉掾(yuàn)。[2]失次序:指举止失措。[3]尧: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先封于陶,后封于唐,号陶唐氏或唐尧,被古人视为贤明之君。许由:传说中尧时的隐士,阳城槐里人,隐于箕山,尧想让位给他,不肯接受;又请他担任九州长,他认为是玷污了自己的耳朵,跑到水边去洗耳。古人视之为清隐不仕的高节之士。他死后,葬在箕山之巅,尧封他为箕山公神。人们世代祭祀他。[4]怍(zuò):羞愧,惭愧。[5]颠倒衣裳:语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古人的衣与裳有别,衣是上衣,裳是下衣。这里的引用,意在嘲笑边文礼举止失措。[6]明府:高明的府君,是汉魏以来对太守的尊称。

【译文】

边让去拜见袁阆时,举止失措。袁阆说:“从前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惭愧之色,先生为什么举止慌乱失措呢?”边文礼回答:“太守您新到任,大德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我才举止失态的。”

【评析】

边让去拜见袁阆的时候,可能是没有准备好,一时间显得匆忙又有点慌乱。袁阆借故引出许由的故事,暗喻贤者不应该让自己举止失措并因此失礼。意在让边让难堪,但是边让很快就让自己镇定下来,既不能明着反驳袁阆,但是又要不失自己的礼仪风度,给自己挽回面子,于是说这是“尧德未彰”的缘故才使得他如此,我们足可以看出他的反应之敏捷。他的机智和才能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对不同的问题,在洽谈或商议中既要给对方留足面子,同时也要让自己给别人留下不容侵犯却又能友好相处的形象,这将对我们的工作和家庭都大有裨益。

徐稚设譬答问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1],尝月下戏[2],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3],当极明邪[4]?”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1]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2]戏:游戏,玩耍。[3]若令:假使,如果。[4]邪:通“耶”。

【译文】

徐稚九岁的时候,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是不是会更亮呢?”徐稚回答:“不是这样的。这就像人的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必定不能看清东西。”

【评析】

人的眼睛要是没有瞳孔那肯定就是瞎的,哪还叫明呢?徐稚没有从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外物从侧面来告诉提问者。徐稚借此来说明月亮中如果无物则不明,很恰当地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作了比较,也是暗喻别人,凡事物极必反,正像我们待人接物都要考虑到凡事不能要求过高,有些事情本身就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

孔融小时了了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1]。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2],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3]。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4]。”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5]?”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6],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7]。”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8],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9],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10]。

【注释】

[1]孔文举:即孔融,字文举,东汉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孔融父孔宙官居泰山都尉。他自己曾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恃才负气,因触禁令被曹操斩杀。洛:东汉京都洛阳,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洛水北岸,也是西晋的京都。[2]李元礼:即李膺(yīng),字元礼。司隶校尉:官名,主管督察京师百官(太尉、司徒、司空除外)及所辖附近各郡。[3]中表:中表亲。父亲兄弟姐妹的儿女叫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叫内表,互称中表。[4]李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所以称为李府君。[5]仆: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6]先君:先人,后辈称自己已故的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之尊:相传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7]奕世:累世,一代接一代。[8]太中大夫:官名,主管议论政事。陈韪:曾任太中大夫。[9]了了:聪慧、聪明伶俐。[10]踧踖(cùjí):尴尬、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被通报允许进门。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仆吏通报后,孔融进去坐在前面。李膺问道:“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我的先人仲尼(孔丘)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世代为通家之好。”李膺和宾客们都因为他的回答而感到惊讶。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地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见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陈韪顿时感到很尴尬。

【评析】

孔融在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很聪明了,在面对大人们的考问时,他能从容应答,毫无一般同龄孩童的羞涩。而且他的回答总是让在场的人都为之惊叹。一次他独自去造访名流李膺,年纪小小的孔融机智应对,让当时在座的人们都为之一惊,没想到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却能回答得这么老练。而后来接着遭到陈韪的取笑,孔融沉着应对,他的回答不卑不亢,顿时竟让陈韪无地自容。这就是成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出处。这也表明孔融虽然小小年纪,可他的智慧与反应速度却让人叹服,而陈韪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原文】

孔融被收[1],中外惶怖[2]。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3],了无遽容[4]。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5],二儿可得全不[6]?”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7],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1]收:逮捕,指孔融被曹操逮捕。[2]中外:朝廷内外。惶怖:恐惧害怕。[3]故:仍然、还。琢钉戏:古时一种儿童游戏,以掷钉琢地决胜负。先以小钉琢地,名为签,以签之所在为主。出界的就算输,彼此都没中的算输,中了但是碰到主签的也算输。[4]了无:全然没有。[5]不:同“否”。[6]罪止于身:惩罚只限于我一个人。[7]大人:对父母或父母辈的尊称。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完全没有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希望所有惩罚只限于我一个人,两个孩子能否保全性命?”两个儿子从容上前说道:“父亲您难道见过捣翻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好的鸟蛋吗?”不久他们也被逮捕了。

【评析】

本文所述故事的背景是,曹操准备南征刘备和孙权的时候,孔融劝曹操不要南征,曹操没有听他的,孔融便在背后发了几句牢骚,这几句话却刚好传到和他向来不和的御史大夫耳里。于是他们就添油加醋地向曹操禀告,曹操大怒,下令处死孔融一家。而他的儿子那时候都不大,都只有几岁,孩子们知道衙役们不会放过自己。他们不慌不忙地对孔融说:“您见过捣翻的鸟巢下还能有完好的鸟蛋吗?”表现出他们从容不迫、坚贞不屈的气概,让人想不到孔融两个孩子年纪虽小,却传承了他们父亲的气度和智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成语即出于此。

祢衡为鼓吏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1],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檛》[2],渊渊有金石声[3],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4],不能发明王之梦[5]。”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1]祢(mí)衡:字正平,东汉末平原人。与孔融是忘年交。孔融向曹操推荐他,但他恃才傲物,托病不往。这惹怒了曹操,于是令他为击鼓的鼓吏,想羞辱他。在八月的朝会,曹操让祢衡击鼓,他裸身立于曹操前,大骂曹操。曹操自取其辱,更加痛恨他。后祢衡被送给刘表,刘表又送给黄祖,最终被黄祖所杀。魏武: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在汉末军阀纷争中,先后除掉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任丞相、大将军,封魏王,后其子曹丕代汉自立,追尊他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又称魏武帝。谪:贬官,降职。[2]枹(fú):鼓槌。《渔阳掺檛》:鼓曲名。曲名称渔阳,是借用了东汉彭宠在渔阳起兵反汉,最后兵败身死的故事。掺檛,敲击鼓的调子、节拍。这里祢衡击此鼓乐,意在讽刺曹操。[3]渊渊:形容鼓声深沉凝重。金石声:钟、磬类乐器发出的声音。[4]胥(xū)靡:古代刑罚之名,相当于现在的从犯,服劳役的犯人。这里借指傅说。[5]“不能”句:意思指鼓曲感动不了魏王曹操。明王,英明的君王,指曹操。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谪为鼓吏,在正月十五日这天大会宾客试鼓,祢衡扬起鼓槌演奏《渔阳掺檛》之曲,鼓声深沉凝重,有金石之声,在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之罪,和殷时服刑的犯人傅说相同,可是没能使贤明的君主从梦中惊醒过来。”魏武帝听后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

【评析】

祢衡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只是生性怪癖,因为他总是认为世上没有足够让他去佩服的人,所以,他对待别人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最终被曹操贬黜为一个打鼓的小卒。而他作的《渔阳掺檛》确是“渊渊有金石声”,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慷慨激昂的感觉,孔融借机会向曹操进言,想要给祢衡挽回局面。孔融讥讽曹操不能像殷高宗一样有求贤的想法。曹操肯定不会听不出来,所以孔融的话让他觉得羞愧难当,于是便赦免了祢衡。孔融很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在讥讽曹操的时候同时也救了祢衡。

钟会汗不敢出

【原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1]。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2]:“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3]。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4]。”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

[1]钟毓(yù):字稚叔,颍川长社人,三国时魏国丞相钟繇长子,十四岁即任散骑侍郎,历任侍中、廷尉、都督荆州军事。钟会:字士季,钟毓的弟弟,聪明有才能,辅佐曹丕,此人颇居功自傲,历任镇西将军,官至司徒,后因谋反被杀。[2]钟繇(yào):字元常,家贫好学,精通《周易》《老子》,历任大理、相国等职。入魏后任廷尉、太傅。[3]敕:皇帝的诏令。[4]浆:一种带有酸味的饮料,常用以代酒。

【译文】

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了他们弟兄俩,便告诉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诏见。诏见时,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就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说:“由于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冒出。”魏文帝又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我恐惧战栗,连汗也不敢出了。”

【评析】

钟毓和钟会两兄弟面对魏文帝的提问,同一个问题,两个人不同的回答,表现出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钟毓对待魏文帝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就说什么,确实是因为害怕所以就出汗了,没有什么说谎的情节,说明钟毓这个人比较中规中矩,不虚伪,不狡猾;而钟会则不同,虽然他明明没有出汗,但是如果说实话就显得对皇上没有敬意,聪明的他便说“是因为害怕,所以怕得连汗都不敢流出来了”,是在表明他比钟毓还害怕。其实在场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句奉承的话,可是都会觉得这孩子够聪明,够机警而且又活泼。所以有的时候需要“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有时更有益于事物的发展。

吴牛喘月

【原文】

满奋畏风[1]。在晋武帝坐[2],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3],见月而喘。”

【注释】

[1]满奋:字武秋,西晋高平人,魏太尉宠爱的孙子,清雅有才识。曾任冀州刺史、尚书令、司隶校尉。[2]武帝:晋武帝司马炎。[3]吴牛:据《世说新语》原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译文】

满奋怕风。一次他侍从在晋武帝座旁,北面的窗前设有琉璃屏风,虽然很严密,看起来却是稀疏透风,故满奋不免面露难色。晋武帝笑话他,满奋回答说:“我就好像吴牛一样,一看到月亮就吓得喘起来了。”

【评析】

满奋是晋武帝时的一位大臣,他不慎闹出了笑话,于是就不好意思地说“臣好像吴牛一样,一看到月亮就吓得喘了起来”。由此,便出现了成语“吴牛喘月”。这个成语是说江淮一带,因为水牛很怕热,喜欢在水里,一看到太阳就浑身发热,喘个不停,但是它们分不清太阳和月亮,所以有的时候看到月亮也喘个不停。它比喻人遇到事情就过分恐慌,从而失去判断能力,以至于发现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幻迹象也立刻不安起来。这告诫我们要正确看待并分析问题,不要盲目担心。

诸葛靓三思谏吴主

【原文】

诸葛靓在吴[1],于朝堂大会[2]。孙皓问[3]:“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注释】

[1]诸葛靓(jìng):字仲思,三国时琅琊人。父亲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氏,派他到吴国当人质,吴任用为右将军、大司马。吴亡,先到洛阳,后逃匿不出。[2]朝堂:国君和大臣聚会议事的地方。[3]孙皓:字元宗,孙权之孙,吴国末代君主,荒淫残暴,不理政事,公元280年降晋,吴国灭亡。

【译文】

诸葛靓在吴国时,有一次于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那么你思的是什么呢?”诸葛靓回答:“在家所思的是尽孝道,在朝侍奉君主所思的是尽忠,与朋友交往所思的是诚信,就是这些罢了。”

【评析】

孙皓是吴国末代君主,荒淫残暴,对于朝廷政事一概不管。有一次在朝堂大会上,他刁难诸葛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但是你思的是什么呢?”于是诸葛靓便借机说道:“在家所思的是尽孝道,在朝侍奉君主所思的是尽忠,与朋友交往所思的是诚信,就是这些罢了。”这也是从侧面警示孙皓。多“思”,放到我们现在依然适用。

新亭对泣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1],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2]:“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3]:“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4],何至作楚囚相对[5]!”

【注释】

[1]新亭:三国时吴国修筑,也叫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2]周侯:即周顗,袭父爵武城侯,故称周侯。[3]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愀然:脸色变化的样子。[4]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5]楚囚相对:春秋时,楚郑两国交战,有个楚人被晋国囚禁,其奏乐,还是用楚国的风格。比喻在国破家亡时含悲泣苦,束手无策。楚囚,春秋时楚国人钟仪被晋国俘虏,晋人称他为楚囚。

【译文】

过江避难的诸位人士,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都要相邀一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聚会饮酒。武城侯周顗在席间,喟然叹息说:“风景没什么两样,只是眼前的山河有了变化!”在座的人都相互对看,流下了眼泪。只有王导忽然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同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何至于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

【评析】

东晋初期,很多名士都过江来避难,总是相约在新亭聚会饮酒。每当聚在一起的时候,望着眼前的情景,他们就感慨中原原来的面貌,暗叹中原的沦丧,相对叹息流泪。只有王导怒气豪迈,说:“应当同心协力效忠朝廷,最终收复中原,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新亭对泣或者新亭泪的典故便出自这里,比喻对亡国的悲恨及对国家的无限哀思。这个故事显示出了王导英勇非凡的气概。

座中颜回

【原文】

谢仁祖年八岁[1],谢豫章将送客[2],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3]。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4],一坐之颜回[5]。”仁祖曰:“坐无尼父[6],焉别颜回[7]?”

【注释】

[1]谢仁祖:即谢尚,字仁祖,晋陈郡(今河南太康)人,官至镇西将军、豫州刺史。[2]谢豫章:即谢鲲(kūn),字幼舆,谢尚的父亲,曾任豫章太守。将:带领。[3]自参上流:自己参与到上流人物之中。[4]年少:少年、年轻人。[5]一坐:所有在座的人。坐,同“座”。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6]尼父:指孔子,因为字仲尼,所以被尊称为尼父。父,对男子的美称。[7]别:判别,判定。

【译文】

谢尚八岁的时候,父亲谢鲲带着他送客。此时谢尚已表现出超群的领悟能力,已跻身于上等人才之列。在座的人都赞扬他说:“少年是座中的颜回呀!”谢尚答道:“座上没有孔子,怎么能识别颜回呢?”

【评析】

谢尚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了,父亲带着他去送客,在座的人都纷纷夸赞他说“真是在座诸位里面的颜回啊”!谢尚回答道:“孔子不在,怎么能识别颜回呢?”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一个弟子,以德行著称,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历代统治者不断为其追加谥号。众人把谢尚比作颜回,足以证明当时谢尚的声望之高。而谢尚却谦虚地说,只有孔子才能识别出颜回。而孔子未在世,自己也就无法与颜回相论了。这说明谢尚思维精密,谦虚有德。

哀感中年

【原文】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1]:“中年伤于哀乐[2],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3]。”王曰:“年在桑榆[4],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5]。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6]。”

【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官历江州刺史、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2]中年:指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哀乐:偏义复词,指哀伤。[3]恶:不舒服,难受。[4]桑榆:本指被落日余晖照射的桑树和榆树,转指夕阳、黄昏,这里用来指人的晚年。[5]丝竹:指音乐。丝为弦乐器,竹为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抒发忧思。[6]觉损:减少。

【译文】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人到中年便很容易感伤。每次我和亲友告别,就会难过好几天。”王羲之说:“人到晚年,自然会这样,只好靠音乐来陶冶性情,抒发忧思,还总是担心子侄们知道了,会减少欣喜快乐的情趣。”

【评析】

“哀感中年”的成语就出自这里,是说人到了中年,对于亲戚朋友之间的离别总是或多或少的感觉到阵阵的哀伤,总是喜欢怀旧。这里是指谢安和王羲之一起在缅怀过去,然后共同发出慨叹。对过去表示一种近在咫尺却触手不及的无可奈何。时间总在往前走,却无法倒回,所以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时光,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留下什么遗憾。等到认识到的时候再想补救,或许已经什么都晚了,就只能怀着悲戚的心情去缅怀那些失去的。文中王羲之他们就只能静静地享受剩下的时光,还总是担心孩子们会打扰到这种清修。

谢道韫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1],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2]:“撒盐空中差可拟[3]。”兄女曰[4]:“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5],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

【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2]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之兄谢据的长子,官至东阳太守。[3]差:大略,差不多。[4]兄女:这里指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谢道韫,聪明而有才识,有诗文传世。[5]无奕:谢奕,字无奕。[6]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第二子,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里太傅谢安召集家人,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侄儿谢朗说:“好比是把盐撒到空中一样。”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谢安高兴地大笑。这位侄女就是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评析】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族里,遇到雪天而没有办法出门,于是就开始讲课、作文。文章从头到尾就是以叙述的手法来写的,没有夹杂什么过多的评论方面的文字,但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谢朗咏雪,说“好比是把盐撒到空中一样”,没有什么意境,只是以物喻物罢了。而谢道韫的诗句却写出了大雪的特点,漫天纷飞,轻盈灵动,而且柳絮也暗含了春天到来的喜悦气氛,堪称“佳句”。最后一句点明了这个女子的身份,说“这位侄女就是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别的人没有说明,唯独就说了这个女子谢道韫,意在赞扬谢道韫的才气高。

明镜不疲屡照

【原文】

孝武将讲《孝经》[1],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2]。车武子难苦问谢[3],谓袁羊曰[4]:“不问则德音有遗[5],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6]?”

【注释】

[1]讲:研习讨论。《孝经》:儒家经典之一,讲述孝道和孝治思想。[2]谢公兄弟:指谢安、谢石兄弟俩。[3]车武子:即车胤,字武子,官至吏部尚书。难苦问:因数次问询而不好意思。惮:害怕、畏惧。[4]袁羊:袁乔,字彦升,小字羊,陈郡人,封西伯、益州刺史。这里的袁羊应是袁虎之误,袁虎(袁宏,小名虎),孝武讲经时袁羊已死。袁羊卒于永和年间,下迄孝武讲经,相距二十余年。[5]德音:善言,对别人言辞的敬称,这里敬称谢安兄弟的谈话。[6]惠风:和风。

【译文】

孝武帝司马曜将要讲论《孝经》,谢安、谢石兄弟与其他几位先在自己家讨论研习。车胤为多次询问谢氏兄弟而感到为难,就对袁羊说:“不问呢,怕他们的真知卓识会有所遗漏;问多了呢又怕增加谢家兄弟的辛劳。”袁羊说:“一定不会引起这种不满。”车胤说:“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呢?”袁羊说:“你什么时候见过明亮的镜子因为反复照而疲倦,清澈的流水会由于微风吹拂而感到害怕呢?”

【评析】

车胤本来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学者,他对于学习上的事情总是不知疲倦,而且见识广博,学富五车,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司马曜将要与大臣们研讨《孝经》,车胤有学术上的问题想请教谢安、谢石兄弟,可是又担心他们烦自己,不问又怕学识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加深,拿不定主意。于是袁羊就婉转地借镜子和流水来告诉车胤,学识就像镜子不会因为被照多了而感到疲倦,因为那是它的本能,清澈的流水不会因为被风吹而害怕被吹散,吹混浊,因为它本身是清澈的。这暗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精进的过程,要问才能懂,要学才能会。袁羊的这个比喻既简单恰当,又让人能很快理解他所要传达的意思。

同类推荐
  •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

    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西边的云彩:渐行渐远北京往事》作者赵新义以亲历、亲见、亲闻为宗旨,写京城陈迹,摹西城民俗,发传统幽情,话人世沧桑。具有传承北京历史、留住都城根脉特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两城区委员会第九届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是我国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诗人阿不都热依木·那札尔(1770~1848)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品通过古代王子帕尔哈德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和美丽的西琳公主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勇敢、忠诚、不贪富贵、不畏强暴的高贵品德,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不满。
热门推荐
  • 旧年柳花迟

    旧年柳花迟

    孤儿党淼淼莫名穿越后被首富甜宠;首富视她为珍宝,视她为救命稻草;大婚夜被人夺夫险些殒命;夫君带她纵横江湖,从胆小懵懂成长到独挡一面的堂主夫人,却被夫君追杀;险象环生后,苦守青楼;江湖险恶与当朝朝廷哪个更加危险?老王爷和小王爷各自有何目的……纵横温情江湖的风花雪月情归何处?情人锁,让两人命运纠缠千年;回到千年后,他找不到她,她却意外发他是自己表哥,这段虐情,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 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

    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

    2012王者归来,普粉必读。来自俄罗斯一线材料,资深俄文翻译,留学俄罗斯多年,全面揭秘普京的心路历程,关于成长,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个性,最有料的内容丝丝入扣解读谜一样的普京,读懂全球最具魅力的天枰座铁腕男人。
  • 大道千古

    大道千古

    一息毁灭,一息创造。一念之下,方成大道。
  • 天宫战尊

    天宫战尊

    宇宙洪荒,共有五方世界:人界,神界,魔界,妖界,鬼界,每个世界都有着千千万万的大陆王朝,宗门林立,强者无数。五界有强有弱,人界灵气最为稀薄。而在人界里众多大陆王朝里,一个最为弱小的大陆上,这里的人们称为日月大陆。白辰,在日月大陆都是最为底层的青年,却习得五界之主的功法传承。在此之后,携带着红颜和兄弟,创造了五界最强势力——天宫!白辰则成为了天宫最为强大的一个人,尊称“天宫战尊”!
  •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为了让读者深刻了解作者在经济、金融学科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作者将过去同行专家对有些著作所写的序言、所写的书评、作者自己所写著作的前言、后记以及对有些学者理论观点的评价、政策建议集结出版,希望通过此书梳理作者在进行经济学学术探索以外的很多真实想法和看法。目的是让同行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这种做法对同行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 奇幻大陆之旅

    奇幻大陆之旅

    这是个元素魔法大陆,几个小伙伴带着剑与魔法,一边游历大陆,一边与黑暗巫师对抗的历程。
  • 纹身店诡事

    纹身店诡事

    阴阳绣你知道吗?用阴魂做的纹身,你见过吗?自从我偷偷使用了阴阳绣以后,我却走上了一条我一辈子都没有想到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