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700000008

第8章 鼓书与评书(1)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有所不同,其表现为民主之风、反帝反封建的意识深入人心,曲艺艺术也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在北方,鼓曲与评书较之清代有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形式繁多,题材广泛,颇能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社会面貌,从而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一 鼓书的新旧更迭

进入民国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鼓曲艺术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许多新的变化。

一是曲目的更新。有些曲种进入城市后,为适应“杂耍”园子演唱的需要,渐渐从唱长篇改为唱短篇。如铁片大鼓在清代男性艺人多唱长篇的《回杯记》、《少英烈传》等书目,民国女艺人兴起并进入“杂耍”园子演唱后,均改唱《妓女悲秋》、《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短篇曲目;而有的曲种为适应城市书茶社的演出,则将中篇敷衍成长篇。如西河大鼓,将在农村说唱的中篇书《包公案》、《刘公案》、《响马转》等均发展为长篇大书,以期适应书茶社的演出。同时,短段曲目出现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有善意地劝说人们抛弃封建陋习的作品,如京韵大鼓《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有讴歌反帝英雄、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马玉昆守天津》、《孙总理伦敦蒙难》、《十九路军》、《大战喜峰口》等等。这些曲目在演出时穿插于传统曲目之间,极受当时观众的欢迎。

二是艺术形式的新旧更迭,推进了鼓曲艺术的发展。民国时期,鼓曲在黄河流域及长江以北地区最为繁荣。如济南、开封、北京、天津、沈阳以及南京等城市。不同的曲艺品种或各占一方,或同场竞技,并在此过程中共同发展。民国时期,南京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五方杂处的移民迅速增加,北方鼓曲也随之涌入,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梨花大鼓、河南坠子、乐亭大鼓等,南北曲种汇集于此,各路艺人纷纷到夫子庙以及茶楼、书场献艺,流派纷呈、争奇斗艳。艺人频繁的流动演出推进了各地曲艺的发展,也促成了北方大鼓艺术的繁荣。新旧更迭,是民国时期北方鼓曲艺术发展的总趋势。

三是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打破了长期禁锢女子的封建思想,女性艺人登上了曲艺舞台,争得一席之地。鼓书自清代形成起,从艺者均为男性。清末,山东的梨花大鼓开始有了女子演唱,如王小玉姐妹;入民国后又出现了风靡济南的“鼓界皇后”鹿巧玲;民国三年(1914)在开封相国寺有坠子女艺人张三妮、尹凤宝登场。由于女艺人的颇丰收入,促使许多穷人将自家的女孩送去学艺,至民国以后女子从艺者基本形成队伍,并出现了佼佼者。民国初年,北京也开始有了年少女子学艺;20世纪30年代以后,京韵大鼓有小黑姑娘、良小楼、骆玉笙、小岚云、孙书筠、阎秋霞;梅花大鼓有花四宝、花五宝、花小宝;铁片大鼓有王佩臣;河南坠子有乔清秀、董桂枝、程玉兰等女艺人先后成名。当时,女艺人承受着较男艺人更多的欺辱,但是其中有不少人为追求艺术洁身自好,努力进取,终于在曲艺舞台上取得了与男艺人同等的地位。女艺人也有她们的优势,她们更喜欢追求时尚。如20世纪30年代河南坠子女艺人姚俊英虽然唱的是河南土调,但在服装与装扮上却是紧跟当时北平社会仕女的潮流,令观众赏心悦目。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平《箴报》发起“鼓选”时,姚俊英与当红的女艺人郭小霞、方红宝一起被称为“华北三艳”。鼓曲艺术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大致如下:

(一)京韵大鼓的定型与发展。清末,刘宝全等名家在京韵大鼓的发展上,完成了从怯大鼓到京韵大鼓的过渡,于民国初基本定型,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①刘宝全以其京字京音以及从京剧表演、唱腔吸收创造的“刘派”演唱风格,确立了其在艺术上的“鼓王”地位;白云鹏则以行腔柔美的“白派”紧随其后;白凤鸣与其兄白凤岩则在刘宝全派基础上创立了“少白派”风格。②形成了滑稽大鼓分支。③女艺人陆续登上舞台,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1.名家与流派。入民国后,清末形成的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三派中,刘、白的艺术向更臻完美发展,张派的影响渐小,而刘宝全徒弟之一的白凤鸣在其兄著名弦师白凤岩的帮助下,在刘派基础上结合白凤鸣嗓音条件共同创造了少白派。

刘宝全(1869—1942):祖籍河北省深县。10岁随父到天津,进入民国以后,正值盛年的刘宝全,艺术渐入炉火纯青的境界。民国四年,他成立了“宝全堂”,往返于京津两地演出,并在两地的杂耍园子以京韵大鼓取代了一向由单弦牌子曲“攒底”的习惯,提高了京韵大鼓艺术的品位。民国九年(1920),他被誉为“鼓界大王”,誉满京津以及上海、武汉等地。

20世纪20年代初百代公司、高亭公司为他灌制了十余张唱片发行。30年代是他艺术上的最佳状态,从京字京音出发吸收融化京剧、梆子以及其他曲种的音乐而形成的唱腔曲调,借鉴京剧老生真假嗓兼用,胸、喉、鼻及脑后部位共鸣的发声方法,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将京剧表演吸收改造而成的“刀枪架”,及神形兼备重在神似的表演方法等等,均成为其后京韵大鼓演员所遵从的楷模,以至女艺人兴起后几乎皆宗刘派。他的艺术创造不仅影响了曲艺界,而且也为京剧界名士所推崇。

他一生演唱过的曲目有34段,其中灌制唱片27张,并有上海中华影业公司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他拍摄的《宁武关》舞台纪录片。他的曲目中有金戈铁马故事的《赵云截江》、《长坂坡》、《战长沙》等,有重在唱情的《子期听琴》、《刺汤勤》、《昭君出塞》、《双玉听琴》等,也有以风趣幽默为特征的《大西厢》,以及一些短小曲目《风雨归舟》、《丑末寅初》、《八爱》等等。他对待每个曲目的说、唱、表都一视同仁,每段均堪称精品。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后人视之为传统曲目并认真习唱。他正式收徒五人,即白凤鸣、谭凤元、常旭久、钟德海、韩德荣,其中有演员、有弦师,皆成为行内的大师。

白云鹏(1874—1952):河北省霸县人。早年曾唱竹板书,后拜史振林为师改唱怯大鼓(即京韵大鼓的前身),民国以后,白云鹏自称其演唱的曲目为“文明书词”,约有四十余段,以文段子居多。他尤擅《红楼梦》题材的曲目,将子弟书中与晴雯有关的作品如《晴雯补裘》、《晴雯撕扇》、《遣晴雯》、《探晴雯》、《祭晴雯》逐一演唱;此外还有《宝玉探病》、《宝玉娶亲》、《哭黛玉》、《宝玉出家》等。其中据子弟书《露泪缘》“神伤”、“焚稿”改编的《黛玉焚稿》为其代表作。其他曲目还有《凤仪亭》、《孟姜女》、《花木兰》、《霸王别姬》、《徐母骂曹》等。“五四”运动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自觉地以启迪民智为己任,先后演唱了《灯下劝夫》、《劝国民》、《提倡国货》、《孙总理伦敦蒙难》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文明新词”,表现了一位鼓书艺人的社会责任感。

白云鹏的演唱以嗓音宽厚苍劲有力,调门低而吐字清,行腔婉转而朴素自然为特征,其台风以温文尔雅独具一格。他善于用平中见奇、稳中有变的唱法来抒发故事中人物缠绵悱恻之情。20世纪40年代已年近古稀的他,组班往返于京津之间,每天早晚两场。其唱片有《黛玉焚稿》、《孟姜女》等十余种。弟子有富少舫、程树棠、方红宝、阎秋霞等人。

白凤鸣(1909—1980):北京人。14岁拜刘宝全为师,五年间掌握了师父的《长坂坡》、《单刀会》等二十多个曲目。他与一些京剧名家交好,在念字、运腔、表演上受益颇多,尤其是根据他的嗓音低厚的特点,著名京剧琴师王瑶卿曾建议他要像程砚秋学梅兰芳那样,据自己的条件发展。他得其兄著名弦师白凤岩的帮助,在继承刘派唱腔、表演的基础上,吸收借鉴白派的演唱技巧,创制出一种以苍凉悲壮见长的“凡字”新腔。代表作为《击鼓骂曹》,他模拟祢衡击鼓,用单楗敲出双楗的鼓点,与弦师演奏的〔夜深沉〕相配合,独具一格。

白凤鸣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演出于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济南、武汉、沈阳、长春等地,常演唱的曲目有《单刀会》、《古城会》、《大西厢》、《闹江州》、《七星灯》、《红梅阁》等。20世纪40年代少白派艺术已得到听众的承认,他由兄白凤岩弹三弦,弟白凤霖拉四胡伴奏演唱,佳曲妙音,名动曲坛。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亲自向骆玉笙传授《击鼓骂曹》等曲目,对以后骆派京韵大鼓艺术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滑稽大鼓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刘派、白派京韵大鼓正盛之时,女性京韵大鼓艺人兴起,一些男性京韵大鼓艺人的生存受到了严重挑战。时有旗籍京韵大鼓票友张云舫受白云鹏“文明书词”影响,另辟蹊径,将京韵大鼓改革成为“改良大鼓”。其特点是:曲目题材选编诙谐风趣的内容;音乐则是在原京韵唱腔的基础上加以夸张,旋律忽高忽低滑稽可笑;鼓板击节采取夸张的手法,时轻时重,时而用鼓楗直接敲击,时而用鼓楗在鼓面上画圆圈;艺人以“老倭瓜”、“大茄子”等风趣的称谓为艺名,被时人称为“滑稽大鼓”。常演曲目有《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著名艺人有崔子明(老倭瓜)、杜玉衡(大茄子)、富少舫(山药蛋)、叶德霖(架冬瓜)等。“九一八”事变后,富少舫随逃难人群南下,在武汉、桂林等处演唱了《东北痛史》、《义勇军》等新鼓词宣传抗日。作为京韵大鼓的一个分支,滑稽大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潮流大鼓”。

3.女艺人的兴起与京韵大鼓的发展。民国初,在北京有弦师王文瑞、王洪利等以专门教唱京韵大鼓为业,培养了一批女艺人。民国三年(1914),天桥开设了专供女性大鼓艺人演唱的坤书馆,又称“落子馆”,两年后发展为十余家。当时称演唱鼓曲的女艺人为“鼓姬”,她们都是十余岁的小女孩。初有冯凤喜、于瑞凤、良小楼、白银宝等,她们所唱曲目与刘宝全、白云鹏等有别。主要有《玉堂春》、《包公夸桑》、《红鸾禧》。文人易实甫对她们当中的出名者,在《天桥曲》中写道:“自见天桥冯凤喜,不辞日日走天桥。”[1]良小楼成名亦较早,她于10岁时,拜王洪利为师,11岁登台演唱,12岁获“童龄坤星”之美誉,随师父奔走于京津间。她上台时身着马褂,梳长辫子,一副男童装扮,擅唱“三国”题材曲目,有“小活赵云”之称。13岁又拜名弦师韩永禄学唱“刘派”大鼓,艺术大有长进。20世纪20年代有李炳卫等在《民社北平指南》评介说:“盖坤书界最享盛名者,只有一良小楼,在未出嫁之前,演唱堂会,每日价20元,老合界(江湖上的艺人行话)多谓为空前绝后之铮铮者也。”[2]惜她18岁正当红之时,养母逼她出嫁,被迫离开舞台。嗣后,20世纪30年代又一批出众的年轻女艺人登上京韵大鼓舞台,先后有小黑姑娘、骆玉笙、小岚云、小映霞、阎秋霞、孙书筠等。除阎秋霞习“白派”外,余均宗“刘派”。而后,骆玉笙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综合“刘”“白”“少白”三派的风格开始走自己的路,于30年代末取得了“金嗓歌王”的美誉,在杂耍园子里唱攒底,是为女艺人与男艺人在京韵大鼓舞台上分庭抗礼的标志。民国时期的女艺人由少到多,在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竞争的群体,在实力上逐渐替代了男性从艺者。而她们的艺术黄金时期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并将京韵大鼓艺术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二)西河大鼓自津京向东北的传播。民国时期,西河大鼓风靡冀中平原及河北全省。艺人们出入于庙会、灯棚、乡档子等场地卖艺。如每年为期一个月的鄚州庙会上,说书棚毗连对垒不下数十场;徐水灯棚曾多至百余档,其中的大多数是说唱西河大鼓的。[3]早在清末民初时,西河大鼓艺人沿着子牙河、大清河进入天津行艺,由天津入北京、下山东、出东北,并向西北部分地区发展。当时的代表艺人是西河大鼓朱派创始人朱化麟(1866—1941)。

民国九年(1920),河北易县籍“北口”艺人王振山、王凤咏父女行艺于天津(时称所唱为“梅花调”),在四海升平戏园演出挂水牌时,与梅花大鼓名称相似,“为示区别,遂与同行商议,认为唱此调者多是冀中大清河、子牙河流域的人,天津习称大清、子牙两河为西河,故改用‘西河大鼓’挂牌演出,是为‘西河大鼓’定名之始”[4]。“北口”因唱腔细腻,节奏明快,表演以“巧、俏”见长而深受天津观众青睐。

西河大鼓艺人于民国初到北京卖艺者见多,他们主要在天桥及西城的书茶馆演出。知名者有久占天桥书场的王云起父子,主要说唱书目为《呼家将》、《杨家将》;还有马连登、赵玉峰、赵书祥、刘田利等,及王艳芬、王艳茹姐妹俩等;另有说唱《三下南唐》的孙呈海,他的演唱亲切动听,且加入大正琴(日本传入)伴奏,广播电台每天都要播出他的节目,因此而走红一时。

同类推荐
  • 定义邪典电影(电影学堂)

    定义邪典电影(电影学堂)

    本书是对全球有代表性的邪典电影的一次集中探讨。包括如何界定邪典电影,是谁在运用什么样的文化规则来界定,作为一种具有对抗性的电影类型其洞察力如何,又与主流电影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张力,以及邪典电影的分类和体系化进程。作者试图在邪典电影和电视节目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之一时,推动对邪典电影的研究。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受访对象风采各异,访谈的内容核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导演对纪录片的认识;二、导演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三、导演对自我的认识。
  • 关于他人的痛苦(2018年版)

    关于他人的痛苦(2018年版)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 大戏剧论坛(第5辑)

    大戏剧论坛(第5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纪念周贻白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专辑、精神之自由与天壤同久——纪念我的父亲、论恩师在中国戏剧史学科上的建树、发凡起例:周贻白戏剧史研究的历史意义、周贻白先生与戏曲文物、简论周贻白先生曲艺、小说、诗词研究学术成就、周贻白先生对中国戏剧史学的贡献、周贻白与中国戏曲学科体系的建构等等。
热门推荐
  • 邪王宠妻:狂妃不好惹

    邪王宠妻:狂妃不好惹

    21世纪的她,金牌杀手兼神医,在与助手闺蜜执行一次任务时,整栋大楼爆炸,但她竟与闺蜜魂穿到了异世大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纳尼?!姐竟然穿成了废物?!哼哼,金牌杀手不是那么好惹的!尝尝我秘制的毒药!来个惊天大逆袭!!咱还有随身空间!里面宝物多多!!!还有神兽当宠物!!!这时,一个美男走进了她的世界,并且成功地把她的世界观颠覆了……某女:“你能别那么无耻吗==。”某男:“好呀,不无耻那就无赖吧!”“……”
  • 修真妖孽混都市

    修真妖孽混都市

    叱咤仙界的一代天骄回归花花都市,开启了自己的妖孽人生,起死回生的医术、惊爆眼球的商业才华、横绝天下的功夫,他是无所不能的都市主宰,是活在凡尘俗世的人间神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暗黑契约书

    暗黑契约书

    充满无限未知的新宇宙,如同错乱昂杂的棋盘,万千势力交错分布。这里有百万之数的铁血舰队,有通往死亡的暗黑星途,以及令人恐惧的隐秘种族……陆峰,一个假冒的联邦调查员,从监狱中一脚迈出,追寻着先辈英雄的足迹,狰笑着踏入了其中……
  • 权谋残卷

    权谋残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素问三千浮梦

    素问三千浮梦

    女主段素背负着家族灭门之仇。多重身份转换间,步步为营,步步算计,最终杀得老皇帝,灭了齐氏,为她段氏满门报了仇。最后,在这风起了的定京城全身而退,独留一个徐苏的假身份……男主秦浮景奉命追查而去,没想到这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始……也是他和她命运的开始……活泼机灵的谢花楹、神秘乖张的青衣门门主……一个个身份让他的眉头渐渐加深,密云笼罩她……到底是谁?
  • 阿兰若

    阿兰若

    阿兰若因背叛了塞拉基安帝国而被处决,她的男友用链条将她锁在一块岩石上,就这样把她丢在了悬崖边。她从未想像过自己的命运会是跌进一个致命的云端,但如果她没死呢?如果她可以展开双翅飞翔呢?很久以前,龙族统宰了云端之上的岛屿世界,但它们的奴隶人类挣脱了龙族暴政的枷锁,人类通过驾驶巨龙飞船,占领土地,扩建和战争,势力在岛群上蔓延开来。如今,所向无敌的塞拉基安人民已经攻破了赢取自由的最后一座堡垒——印马蒂亚。恶魔们必须面对新的敌人:阿兰若,印马蒂亚的公主,龙族变形人。
  • 禅源诸诠集

    禅源诸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堑

    逆堑

    天堑,一个被天所遗弃诅咒的世界。弱肉强食的规则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