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3700000009

第9章 鼓书与评书(2)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为京、津、冀、鲁的曲艺艺人到东北献艺创造了条件。其中,西河大鼓艺人到东北献艺,已知较早的是从天津到沈阳、哈尔滨的张连瑞(艺名张英勋)。民国后,大批西河大鼓艺人陆续进入东北。以辽宁为例,民国十四年(1925)前后有在天津献艺的张士诚、张士德兄弟到沈阳沙沟子唱西河大鼓《杨家将》、《呼家将》,生意很好,又请来他们的师父程鹤岚。程鹤岚在沈阳边说唱西河大鼓,边传授门徒,收弟子有咸士章、田士杰、蔡士俊等人。其后程鹤岚的师弟杨世友(绰号“舍命杨”)也到了沈阳,20世纪30年代杨世友的门徒,号称西河大鼓“三杆大旗”的赵玉峰(又名赵福源)、程福田、黄福财也陆续从天津到了沈阳。全家到沈阳献艺的西河大鼓艺人,有张殿山和王福义两家。其中张殿山的二女张香亭与王福义的女儿王香桂,演唱技艺并驾齐驱。王香桂生来一副白面孔,人称“白丫头”,张香亭长的面孔略黑,人称“黑丫头”,二人被誉为西河大鼓“黑白二将”。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工业的发展,不断有从京、津、冀到东北三省主要城镇行艺的西河大鼓艺人,其中如郝英吉带着他的二子四女,到沈阳献艺,被称为“西河世家”。

西河大鼓在东北极受欢迎,是因闯关东的移民多是河北籍人,他们被亲切的乡音所吸引,且该曲种长篇大书纯朴的风格、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极易为广大听众所接受。西河大鼓艺人在东北演唱的书目以长篇为主,他们的演出场所多在各大中城市的书场茶社。如在黑龙江,西河大鼓艺人主要在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鹤岗、鸡西等地茶社流动演唱,并以能在哈尔滨北市场茶社演唱为荣。当时在哈尔滨北市场的萧家、黄家、于家、齐家、毛家等茶社,演唱的西河大鼓艺人有窦景琛、郝吉生、方兆瑞、范东亮、王福义、刘福轩等。他们演唱的书目有《斩将封神》、《前后七国》、《薛家将》、《月唐》、《三下南唐》、《南北宋》、《杨家将》、《呼家将》等。辽宁的西河大鼓艺人所演唱书目与黑龙江西河大鼓艺人所演唱书目大同小异,所异之处主要是沈阳多了一些武侠书,如《大五义》、《小五义》、《彭公案》、《于公案》、《施公案》等。

民国年间西河大鼓在东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演唱语音从冀中方言向东北地方方言的发展。艺人长期在东北行艺,说唱时自然会带有东北口音;艺人为在演唱时更能吸引听众,说唱时便有意识地加进东北听众熟悉的方言土语,如东北话中的顺口溜、歇后语等,显得更加亲切。二是女性西河大鼓艺人的崛起。辽宁最著名的“黑白二将”之一王香桂,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在齐齐哈尔会有茶社说唱《吴越春秋》,三个月场场客满,听众还联名送她一面“鼓王”锦旗。在黑龙江境内演唱的西河大鼓女艺人还有白玉凤、王瑞兰、魏兰芬、赵秀琴等。三是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弦师的缺乏及女艺人的兴起等原因,有些西河大鼓男艺人,如在辽宁的李庆溪、朱连青、黄秉刚等都改业说评书。其所说评书,仍为西河大鼓书路,保留了西河大鼓的“赞”、“赋”、“贯口”,被称为“西河评书”,李庆溪则被称为沈阳的“西河评书”第一人。

(三)河南坠子的崛起。河南坠子兴起在民国初年,以女艺人的崛起,并走出河南为标志。民国年间在京津地区、山东、安徽乃至南京、上海、武汉等地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个由三弦书与道情合流产生的曲种,在京津地区受各种大鼓的影响,而成为北方鼓词的一种。

1.河南坠子女艺人在开封的崛起。从民国五年(1916)到民国八年(1919),谢大玉、李大玉、孙大玉以及杜婉君等颇具威望的梨花大鼓女艺人仍显赫一时。同时,河南坠子女艺人也开始在此献艺,如张三妮从民国三年(1914)就开始在相国寺献艺,艺缘极佳,开封听众亲切地称她为“三姑娘”,甚至说她就是在相国寺哭一场,听众也能满棚。民国十年(1921)前后,河南坠子女艺人队伍逐渐形成,在相国寺与梨花大鼓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当时知名者除张三妮外,还有尹凤宝、马治荣、张小兰、张改妞、宋花妞、张小流、乔清秀、范礼荣、范礼凤、董桂枝、程玉兰等人。关于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河南坠子女艺人的情况,在张履谦的《民众娱乐调查》中说:“最早相国寺中唱京奉大鼓、山东大鼓的很多,自河南坠子撞入之后,唱大鼓书的姑娘们便逃之夭夭了。这是河南坠子戏值得特书的事件。到了20世纪30年代,河南坠子,简直成了女子的专业。”[5]可见河南坠子垄断了在开封相国寺的曲艺市场。从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河南坠子在上海灌制双面唱片达93张之多,其中男艺人只有三人灌制,其余全是女艺人所灌制。女艺人出现之初,在书棚行艺,女唱小段,男唱大书。女艺人唱小段时,男艺人为其伴奏,而女艺人所唱的小段,仅是为男艺人唱大书前起垫场作用,是吸引听众的一种手段。随后发展为男女对口,亦称“鸳鸯档”,女艺人主唱,男艺人插科打诨,不仅唱小段,也唱小中篇,民国十二年(1923)张鸿喻、杨翠喜夫妇的“鸳鸯档”曾颇为轰动。不久便出现了专唱小段的女子书棚,终于显现了女艺人的实力。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河南坠子已不仅在开封流行,在郑州等地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新乡的刘明枝,中牟的刘桂芝,登封的刘宗琴等,她们齐聚郑州,以刘明枝的细腻、刘桂芝的妩媚、刘宗琴的豪放,被誉为“郑州三刘”。同时,在河南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河南坠子女艺人。

女艺人的出现,推动了河南坠子在曲目、唱腔音乐与表演等方面的发展。此前,男艺人多唱长篇,多“活口”,仅凭“书梁子”随机应变地说唱,以唱“三国”故事为主;女艺人出现后,短篇随之兴起。她们所唱短篇曲目的来源基本上出自梨花大鼓,如《黑驴段》、《葬花》、《焚稿》、《怨玉》、《拷红》、《李逵夺鱼》、《坐楼杀惜》、《宋江发配》、《战长沙》、《草船借箭》、《独占花魁》、《鸿雁捎书》、《昭君出塞》等,这些曲目均有固定的唱词。在唱腔音乐上,广泛吸收了梨花大鼓、河南梆子、河南曲子、越调、二夹弦的音调,并对各种唱腔板式加以规范。如〔十字韵〕有了〔巧十字〕、〔拙十字〕之分,又有了〔七字韵〕、〔五字坎〕、〔三字嘣〕、〔大寒韵〕、〔小寒韵〕、〔武板〕之别,使唱腔具有了极大的表现力。在表演上,增加了手眼身法步的技巧,并逐渐向女性化转变。

2.走出河南。民国初年,京津地区曲艺演出场所进入兴旺时期,除撂地的“明地”外,书茶棚、书茶馆、杂耍园子以及大型游乐场中的书场到处都有,吸引了各地曲艺艺人纷纷到京津地区卖艺谋生。20世纪20年代初,在天桥撂地演唱河南坠子的是男艺人,北京人称他们唱的是“河南土调”。女艺人进入京津地区则大多数被邀请在杂耍园子,最起码是在书茶社演唱。如民国十九年(1930)以后到天津献艺的有乔清秀、董桂枝、程玉兰,被称为河南坠子北路三大流派。随后董桂枝、程玉兰又到北京演唱。在她们之后进入京津地区行艺的河南坠子女艺人还有苑礼凤、卢永爱、巩玉屏、巩玉荣、赵金兰、范宝珍、姚俊英、马忠翠及唱“鸳鸯档”的王宝霞、王元堂等,男艺人及著名琴师有王明福、任永泰、张永法、高连魁、范明言等。对于撂地演唱的河南坠子艺人而言,他们是以河南的土味儿来谋生;而对于进了杂耍园子的艺人来说,无论是语音、唱腔或表演,他们均须在艺术上进行适应城市听众欣赏趣味的革新与创造,那就是将“河南土调”的坠子,改变成京、津听众能接受并喜欣赏的新河南坠子。在此过程中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三人功不可没。

抗战爆发后,河南坠子又一次走出河南,其主要原因是迭遭“水旱蝗汤”四大害,即:黄河花园口决口;全省大旱;闹蝗灾;国民党军队的骚扰。灾民为糊口,以唱河南坠子谋生的人日益增加,并随着逃难的人群四处奔波卖唱行艺,并以走向西安、兰州等城市为多,河南坠子因此在西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据统计,当时全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均有过河南坠子艺人的足迹,甚至有的艺人还经珠海去到香港演唱。

3.名家与流派。民国年间,河南坠子女艺人的兴起虽是潮流,但在河南本土仍有一批以唱大书闻名的男性艺人。如绰号“黄马褂”、善唱风情书的赵言祥;书路广、善用眼功的李明义;有“活张飞”之称,善唱《三国》段子的张治坤;商丘“四大名演”之一,取坐姿唱大书的李凤鸣等。但影响更大的仍属步入京津地区成名的河南坠子三大流派创始人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

乔清秀(1910—1944):河南内黄县人。幼时寄居河北大名府外祖父家,拜乔利元为师学唱河南坠子,民国十三年(1924)在大名、内黄等地演唱,民国十四年(1925)到邯郸、邢台附近献艺,民国十五年(1926)应邀在石家庄演唱,民国十七年(1928)经济南到天津献艺,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病故,主要行艺在天津。期间,她将师传的“大口”(在河南又称“北口”)唱法改造为“小口”(又称“俏口”),她吸收了部分普通话的吐字,在唱腔中融进了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北方大鼓的腔调,形成了节奏流畅、吐字俏丽、旋律悠扬、清新明快的独特风格,人称“乔派”。她的嗓音甜润、纯净,演唱时高、中、低音变换自如,被京津听众以及鼓曲界行内人士所推崇,故有“坠子皇后”之誉。她所创造的“乔派”唱法、唱腔影响了河南坠子几代人并流传到今天。她擅唱的曲目颇多,代表曲目有《王二姐思夫》、《玉堂春》、《蓝桥会》、《宝玉探病》、《黛玉焚稿》、《双锁山》、《凤仪亭》、《昭君出塞》、《游湖借伞》等二十余段;与乔利元唱“鸳鸯档”的代表曲目有《洛阳桥》、《马前泼水》、《吕蒙正赶斋》等。惜她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到沈阳演出期间,遭日伪警察的残害,丈夫乔利元惨死狱中,她惊慌万恐逃回天津。之后,她因受惊吓,又受失夫之痛而精神恍惚,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病死天津,时年仅35岁。

程玉兰(1895—1969):河南开封人。自幼学艺,民国初年开始在开封、郑州、石家庄等地演唱。20世纪30年代初,她到津、京两地演唱,用的是标准的中州韵,典型的河南话,说白及演唱时出字较重,与乔清秀相较更多地保留了河南坠子的原始风貌。其演唱以板眼规整,曲调明朗,韵味纯厚,朴实无华而独步曲坛。而她舞台风度的大气磅礴,则是河南坠子界无人可与相比的。她擅唱的曲目长篇有《打蛮船》等;短篇有《玉堂春》、《李三娘打水》、《小黑驴》、《小寡妇上坟》等。被称为“程派”,是河南坠子“大口”代表人物。

董桂枝(1915—2007):她的唱腔以含蓄深沉、板眼规整有致见长。擅唱曲目有《宝玉探病》、《游西湖》、《俞伯牙摔琴》、《徐母骂曹》、《哭祖庙》等。她在北京还常与程玉兰唱对口,常唱曲目有《蓝桥会》、《相府借银》、《玉堂春》等。被人称“老口”或“董派”。

(四)梨花大鼓的兴盛与衰落。从民国初年始到20世纪30年代的20年间,梨花大鼓女艺人将其影响扩大到了京津地区、河南、南京、上海、汉口、重庆等地。有影响的艺人有“上半截”(佚名)、“下半截”(佚名)、“盖山东”(董连枝)、“白菜心”(杜婉君)、“响三省”(郭彩云)、傅金华、徐翠兰、徐翠红,以及被称为“四大玉”的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孙大玉,专唱“红楼”故事的杜大桂,和“鼓界皇后”鹿巧玲等等。20世纪30年代,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筱艳芳等在上海灌制了《黑驴段》、《剑阁闻铃》、《火烧成都》、《古城会》、《宝玉探病》等十几张唱片。由于艺人长期在城市行艺以及生意的兴隆,因此而产生了许多梨花大鼓班社。如济南杜增益、杜婉君的杜家班,李泰祥、李大玉的李家班,李金彪、孙大玉的李家班,姬兴居与其妻“上半截”的姬家班,傅金华的傅家班,还有济宁徐立和、徐凤卿的徐家班,郑佩标与其妻“电线杆”(佚名)的郑家班,郭立轩、郭凤霞的郭家班等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同类推荐
  • 老北京风情泥塑

    老北京风情泥塑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老北京风情为表现对象的泥塑作品,本书语言流畅,京腔京韵,所收录的泥塑作品描绘了老北京人的衣食住行,涉及出行、娱乐、商业、文化等方方面面。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
  •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中国音乐发展音乐杂谈极其古老的艺术——音乐人类的历史,据最近的研究,已有数百万年。我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距今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衍。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人类创造了今天我们享有的灿烂文明,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宏观研究,包括观念、方法论、最新观点的评析等,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历史主线展开丰富的描述。同时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更具体,与作品的描写紧密结合,侧重于美学方法的使用,包括方法论的反思。
  • 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

    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

    《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荟萃了影视界众多名家大腕几十年点灯熬夜、浴血奋战的经验技巧,言传身教编剧创作过程中的秘密、陷阱和成功诀窍,扶新人上马,为老编剧加鞭!《编剧课堂: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倾囊相授编剧的秘密》是编剧新手的入门指南,编剧老手的必备手册。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之虐杀原形系统

    末世重生之虐杀原形系统

    一个平凡无期的普通人,重生到了一个充满变异丧尸和变异生物的末世世界,拥有虐杀原形系统的他在这里开始他的无线进化之路。
  • 长生悠悠两千载

    长生悠悠两千载

    直白版:这就是一个活了两千年的家伙在长生路上的所见所闻。文艺版:谁问轻戏言,可是长生幻梦。笑相思易书念难断,谁不羡仙之长生。一笔墨留香一世恩怨,谁问生死间轮回转恩怨。说书人醒木收处,几多年,韶华不过烟云乱。红尘看,原是长终的明月,在夜伴南钟唱晚。笑靥的美,苦涩的情,悲壮的梦,美丽的颜,落笔他们的一世盘陀。PS:长生文,历史文。PS:群号:946219877。
  • 无垠山

    无垠山

    这是一座充满魔性的山。传说,只要登了顶就不用被困在这座山上了。可是无数年来从来没有人成功过,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性呢?
  • 健康孕产100分

    健康孕产100分

    本书坚持以人为本,以简单、轻松的风格,打造适合准父母们阅读的模式,传播人性化、通俗化、科学化的孕产育百科知识。让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夫妻们少一分担心,多一分安心;少一分忧心,多一分开心!
  • 我家女王超萌的

    我家女王超萌的

    【高冷女神*腹黑助理】谁人不知,京都大boss乔木冷酷决绝,杀伐决断,从来不喜女色!却被京都所有女生称之为男神!但是没想到男神突然喜欢上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还是大boss的助理!从此,“夫夫”联手,共卷京都风云!安助理:“乔总,这个文件需要签名。”乔木看都没看直接签上了名字。安助理:“乔总,现在民政局还没有关门。”乔木:“……”看了眼前这份合同:【结婚协议书】乔木:“你这算骗婚吗?”【女扮男装,男女主身心干净1V1】
  • 魂坼天地

    魂坼天地

    乾为天,坤为地,少年武乾,颠坼乾坤,魂坼天地。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男孩,却是穿梭到异界中来,而且在这一世,他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修炼天赋,被一位貌美如花并且实力高超的女子发现,作为他的指导老师,带着他修炼,从此,他开始在这个新世界逐渐释放出自己的光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反转的是故事,还是人心?东野圭吾带你领略极恶的深渊(套装4册)

    反转的是故事,还是人心?东野圭吾带你领略极恶的深渊(套装4册)

    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里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残忍又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拉普拉斯的魔女》这部小说,超越犯罪和社会性,关切到的是更为社会核心的:伦理。“我想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于是,这部作品就此诞生”——东野圭吾。《危险的维纳斯》是连东野圭吾自己都无法轻易评价的作品。在阅读《危险的维纳斯》之后,你会发现此前从未读懂过东野圭吾。不同于《恶意》等作品,《危险的维纳斯》穷尽了人性复杂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行善的本能,也有作恶的动机;有理性,也有无法压抑的、令人疯魔的欲望。《白金数据》拥有值得反复思考的深度,远远超出推理小说”范畴。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是自我救赎,也是对人性的深层读写。“日本奥斯卡”影帝二宫和也主演同名电影原著小说,日文版狂销170万册。这本书说到底,终究还是人性的问题。《沉睡的人鱼之家》——《解忧杂货店》之后,东野圭吾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既悲伤又温暖,这是一个让我们重新面对人生的故事。没有一部推理小说,像这样令人心碎;也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一样给予我们“生命”的信念。
  • 木叶之凯隐是个软妹子

    木叶之凯隐是个软妹子

    林越:“我有凯隐传承,杀人于一瞬间!”他的弟弟:“你失去了我。”林越:……林越:“我有拉亚斯特传承,让所有人感觉绝望,用他们的鲜血涂满战场!”他的弟弟:“你失去了我。”林越:……林越:“我有烧烧果实,焚天灭地,身体元素化敌人不能伤我分毫!”他的弟弟:“你失去了我。”林越:……林越:“我有宇智波血脉,最强外挂!”他的弟弟:“你失去了我。”林越:“能不能不谈我失去你的事?”他的弟弟:“好吧,你前世二十三年没开过一枪!”林越:“……,你还是说我失去了你吧。”穿越到火影,以一女儿身,立志是要成为火影的女人Ps:本书为“转嫁”,并且作者绝对不会太监,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会继续写下去! 作品群:756316434 新书已上线,《海贼之快乐最重要》,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天之命源

    天之命源

    长安桥上胡文婧,断魂桥下今何在。奈何桥前对酒歌,但感佳人不复回。